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05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其中的输墨排管用来把外部储 墨容器,例如墨水补充盒容纳的墨水输送到喷墨打印机的墨盒中。
背景技术
连续喷墨记录设备,例如喷墨打印机,通常包括一个记录头。该记录头一 般情况下都安装于一个滑架上。滑架以沿预定方向可以往复滑动的方式固定于 喷墨打印机中。记录头与喷墨打印机墨盒保持连通以便墨水流动。喷墨打印机 墨盒可拆卸地固定在滑架上。用于输送墨水的输墨管,其一端连接于外部墨源 例如墨水补充盒的出墨口,并同其保持连通,以便抽取其中的墨水;另一端固 定地连接在喷墨打印机墨盒的注墨口上,并同其保持连通,以便把墨水注入喷 墨打印机墨盒中;其中段用支架固定于打印机滑架上方,或者直接悬垂在滑架 上。由于喷墨打印机墨盒具有一定的集成特性,例如,多个用于储藏不同颜色 墨水的单个墨盒被集中在同一个总的喷墨打印机墨盒体上,因此,相应地,也 就有数量对应的多根柔性的输墨管同单个墨盒连通。通常,多根输墨管会被制 备成并行排列的排管形式,并且在输墨排管中,单根输墨管同单根输墨管之间 在横向上保持固定连接的形式,以利其储藏和使用过程中的规整性。由于喷墨 打印机墨盒的集成特性,其单个墨盒的注墨口会被布置在不同的空间位置。这 就要求在排管形式的多根输墨管中,其各根输墨管应当具有不同长度,以通过 其柔韧可调的特性适应单个墨盒的注墨口与其它单个墨盒的注墨口分布在不同 空间位置的状况。目前,制备这种输墨排管的常见方法,是在输墨排管上绘制 出预定的长度区间,然后撕开每根输墨管,再通过手工剪除单根输墨管多余的 长度。这种生产方式,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该切割装置结构 简单,生产效率高,可有效地缓解工人劳动强度。
按照上述目的设计的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包括基座、下压板、缓冲 板和切刀。下压板固定地连接在气缸的活塞柱末端上。气缸固定地支承于基座 上。活塞柱的运动方向平行于铅垂方向。缓冲板固定地支承于第一螺旋形弹簧 的第一纵向端。缓冲板沿铅垂方向的位置介于下压板和基座之间。第一螺旋形 弹簧的第二纵向端固定地支承于基座上。第一螺旋形弹簧的伸縮方向平行于铅 垂方向。切刀固定地支承于基座上。切刀的刃口指向铅垂方向上方。切刀沿铅 垂方向的长度以切刀刃口在缓冲板贴合于基座上时露出于缓冲板沿铅垂方向的 上端面之外为宜。
一般地,前述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其缓冲板沿铅垂方向的上端面设 置有其横截面形状对应于输墨排管的定位槽。
较好地,前述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其切刀的数量设置为六把,并且 它们在预定水平方向上按预定间隔顺次排列。在缓冲板上设置有沿铅垂方向贯 通自身并且与定位槽相交的六个贯穿孔。六个贯穿孔在预定水平方向上的排列 顺序和间距对应于六把切刀。六把切刀的刃口在水平面内分别对准六个贯穿 孔。定位槽的数量为六条并且它们沿定位槽横向依次邻接。
较优地,前述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其下压板沿铅垂方向下端面设置 有六个沿铅垂方向内凹的凹槽。六个凹槽在预定水平方向上的排列顺序和间距 对应于切刀。六把切刀的刃口在水平面内分别对准六个凹槽。
较佳地,前述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其下压板沿铅垂方向的下端面同 第二螺旋形弹簧的第一纵向端固定连接。第二螺旋形弹簧的第二纵向端固定地 支承于基座上。
最优地,前述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沿着定位槽的横向,其六把切刀 的刃口各自对应于定位槽中的一条。
本实用新型的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在基座上设置了对应的下压板、 缓冲板和切刀,利用下压板在气缸驱动下产生的线性运动同缓冲板形成对接贴 合,进而压迫缓冲板抵靠到基座上,使切刀的刃口进入到设置在缓冲板上的定 位槽中,最终把定位槽中输墨排管切割成所需要的长度。该切割装置仅包括基 座、下压板、缓冲板和切刀等数个简单的构成部件,部件之间的构造关系也十 分简便。利用该切割装置,可以把定制输墨排管长度、拆分输墨排管、切割输 墨排管等多道生产工序集中在一个步骤中完成。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手工劳 动强度,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图面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本实用新型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3a墨盒用输墨排管切割前的透视图。
图3b应用本实用新型切割装置得到的墨盒用输墨排管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 2,本实用新型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该切 割装置A的基本构成部件包括基座1、下压板2、缓冲板3和切刀4。
基座1是一块长方形的板状底座101。在板状底座101沿铅垂方向a的上 端面,固定有长条形的基台102。
下压板2和缓冲板3分别都是一块长方形的板片201和板片301。
下压板2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在气缸5的活塞柱501末端上。气缸5通过立 柱103以固定的方式支承于其位置处于基座1上方的顶板104上。气缸5的活 塞柱501,其空间位置介于基座1的上方和顶板104的下方之间,并且其运动 方向平行于铅垂方向a 。在此状态下,下压板2的空间位置也位于基座1的上 方和顶板104的下方之间。在下压板2沿铅垂方向a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六个 沿铅垂方向a内凹的凹槽202。六个凹槽202在预定水平方向P上的排列顺序 和间距对应于下文描述的六把切刀4。凹槽202沿铅垂方向a内凹的深度按照 与下文描述相同的方式确定,即当缓冲板3贴合于基座1的基台102之上端面 时,切刀4的刃口露出于缓冲板3沿铅垂方向a的上端面之外,而深入到凹槽 202中,但未与凹槽202的槽底形成接触为宜。下压板2沿铅垂方向a的下端 面同第二螺旋形弹簧7的第一纵向端701保持固定连接。第二螺旋形弹簧7的 第二纵向端702以固定的方式支承于基座1的板状底座101上。在本实施方式 中,第一纵向端701和第二纵向端702中的纵向都是指第二螺旋形弹簧7的轴 向,该轴向平行于铅垂方向a 。
缓冲板3以固定的方式支承于第一螺旋形弹簧6的第一纵向端601上。第 一螺旋形弹簧6的第二纵向端602以固定的方式支承于基台102上。本实施方 式中,第一纵向端601和第二纵向端602的纵向都是指第一螺旋形弹簧6的轴 向,该轴向平行于铅垂方向a。如此,第一螺旋形弹簧6的伸縮方向就平行于 铅垂方向a 。缓冲板3沿铅垂方向a的位置介于下压板2和基座1之间,更确 切地说,缓冲板3沿铅垂方向a的位置介于下压板2和基座1的基台102之 间。在缓冲板3沿铅垂方向a的上端面,设置有其横截面形状对应于下文描述 的输墨排管8的定位槽组302。定位槽组302包括了六条单槽形式的定位槽 303。六条定位槽303中的每一条都在预定水平方向e上延伸,直至贯通缓冲 板3沿铅垂方向a的上端面。六条单槽形式的定位槽303沿着定位槽组'302的 横向y ,亦就是下文描述的输墨排管8的横向y ,依次邻接。在输墨排管8被 安放于基台102上的状态下,定位槽组302的橫向y和输墨排管8的横向y都 同时垂直于前述铅垂方向a和预定水平方向p。在缓冲板3上,设置有沿铅垂 方向a贯通缓冲板3的六个贯穿孔304。六个贯穿孔304在预定水平方向P上 的排列顺序和间距对应于下文描述的六把切刀4。
切刀4以其刀背固定在基台102上的方式被支承于基座1的基台102上。 切刀4的数量为六把,它们的刃口都沿铅垂方向a指向上方,并且它们在前述 预定水平方向3上按照预定的间隔距离L顺次排列。六把切刀4的刃口在水平 面内分别对准上文所描述缓冲板3上的六个贯穿孔304,并且六把切刀4的刃 口在水平面内也同时分别对准上文所描述下压板2上的六个凹槽202。前述间
隔距离L同下文描述的输墨排管8中两根输墨管801用于输出墨水的对接口 802在输墨排管8纵向上存在的位置差距L'相等。对接口 802是与插入喷墨打 印机墨盒的对接插头连接的输出口。输墨排管8的纵向即为在单根输墨管801 中墨水的流动方向。在输墨排管8被安放于基台102上的状态下,单根输墨管 801中墨水的流动方向同前述预定水平方向P保持一致。切刀4在铅垂方向a 上具有预定的长度,该长度以切刀4的刃口在缓冲板3贴合于基座1的基台 102上时,露出于缓冲板3沿铅垂方向a的上端面之外为宜。沿着上文描述的 定位槽组302的横向Y ,六把切刀4的刃口各自对应于定位槽组302中的一条 定位槽303。这样,当切刀4的刃口露出于缓冲板3沿铅垂方向a的上端面之 外时,六把切刀4的刃口都将一一对应地穿过定位槽组302中的一条定位槽 303,使对应的输墨排管8中的每一根输墨管801都在预定的位置被切割。
参见图3a和3b,分别示出了墨盒用输墨排管8切割前的透视图和应用本 实用新型切割装置得到的墨盒用输墨排管8的透视图。见图3a,在切割输墨排 管8之前,其所包括的六条单根输墨管801具有并行排列的排管形式,单根输 墨管801与单根输墨管801之间在单根输墨管801的特定横向上,亦即输墨排 管8的排列横向Y上保持固定连接的形式。六条单根输墨管801的纵向端口都 保持在同一个横截面上。见图3b,是由本实用新型切割装置A切割得到的墨盒 用输墨排管8。经过切割之后的输墨排管8,其两根输墨管801用于输出墨水 的对接口 802在输墨排管8的纵向,即单根输墨管801中墨水的流动方向上, 存在着位置差异,进而形成在该方向上的长度差距L'。
参见
图1、 2、 3,切割输墨排管8时,先将输墨排管8放置于定位槽组 302中;随即启动气缸5,通过其活塞柱501推动下压板2沿铅垂方向a下行 至下压板2的下端面与缓冲板3的上端面形成接触,至此输墨排管8在下压板 2配合下被固定在定位槽组302中;接着下压板2带着缓冲板3 —同下行,导 致第一螺旋形弹簧6被压縮,使切刀4的刃口穿过贯穿孔304后露出于缓冲板 3沿铅垂方向a的上端面之外,并紧跟着穿过定位槽组302中的一条定位槽 303后插入凹槽202中,使输墨排管8中的对应单根输墨管801在预定位置被 切断。完成输墨排管8的分断步骤之后,气缸5牵引下压板2沿铅垂方向a上 行至第一螺旋形弹簧6处于自然伸张,亦即缓冲板3自然支承于第一螺旋形弹 簧6沿铅垂方向cl的上端部上的初始工作状态。当然,完成输墨排管8的分断 步骤之后,也可以通过第二螺旋形弹簧7推动下压板2沿铅垂方向a上行至第 一螺旋形弹簧6处于自然伸张,亦即缓冲板3自然支承于第一螺旋形弹簧6沿 铅垂方向a的上端部上的初始工作状态。
权利要求1.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压板、缓冲板和切刀,所述下压板固定地连接在气缸的活塞柱末端上,所述气缸固定地支承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活塞柱的运动方向平行于铅垂方向,所述缓冲板固定地支承于第一螺旋形弹簧的第一纵向端,所述缓冲板沿所述铅垂方向的位置介于所述下压板和所述基座之间,所述第一螺旋形弹簧的第二纵向端固定地支承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螺旋形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铅垂方向,所述切刀固定地支承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切刀的刃口指向所述铅垂方向上方,所述切刀沿所述铅垂方向的长度以所述切刀刃口在所述缓冲板贴合于所述基座上时露出于所述缓冲板沿所述铅垂方向的上端面之外为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缓冲板沿 所述铅垂方向的上端面设置有其横截面形状对应于所述输墨排管的定位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切刀数量 为六把并且它们在预定水平方向上按预定间隔顺次排列,所述缓冲板上设置有 沿所述铅垂方向贯通自身并且与所述定位槽相交的六个贯穿孔,六个所述贯穿 孔在所述预定水平方向上的排列顺序和间距对应于所述切刀,六把所述切刀的 刃口在水平面内分别对准六个所述贯穿孔,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为六条并且它们 沿所述定位槽横向依次邻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压板沿 所述铅垂方向下端面设置有六个沿所述铅垂方向内凹的凹槽并且它们在所述预 定水平方向上的排列顺序和间距对应于六把所述切刀,六把所述切刀的刃口在 水平面内分别对准六个所述凹槽。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压板沿 所述铅垂方向的下端面同第二螺旋形弹簧的第一纵向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 旋形弹簧的第二纵向端固定地支承于所述基座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其特征是六把所述切刀 的刃口沿所述定位槽横向各自对应于所述定位槽中的一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墨盒输墨排管用切割装置,包括基座、下压板、缓冲板和切刀。下压板固定于气缸活塞柱末端。气缸固定于基座上。活塞柱运动方向平行于铅垂方向。缓冲板固定于螺旋形弹簧一端。缓冲板沿铅垂方向的位置介于下压板和基座之间。螺旋形弹簧另一端固定于基座上。螺旋形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于铅垂方向。切刀固定于基座上。切刀的刃口指向铅垂方向上方。切刀沿铅垂方向的长度以切刀刃口在缓冲板贴合于基座上时露出于缓冲板沿铅垂方向的上端面之外为宜。该切割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用于分断输墨排管时其工作效率高。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1198225SQ200820047660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7日
发明者冯敬裕, 坤 张 申请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