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纳容器及其盖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97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液体容纳容器及其盖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液体容纳容器及其盖体。抑制从液体容纳容器漏出到盖体的墨水的浪费。液体容纳容器包括:液体容纳部,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的液体;液体供应部,在液体供应部中设置有液体供应口,所述液体供应口是能够从液体容纳部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的开口;液体流出部,由多孔质材料形成,并被设置于液体供应口的内侧,使液体从液体容纳部向液体喷射装置流出;以及盖体,堵塞液体供应口。盖体包括:密封部,通过在盖体被安装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液体供应部接触来密封液体供应口,并且在密封部与液体流出部之间形成空隙;以及接触部,由非多孔质材料形成,并且在盖体被安装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液体流出部的一部分接触。
【专利说明】液体容纳容器及其盖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体容纳容器及其盖体。

【背景技术】
[0002]作为液体容纳容器,已知有容纳用于向打印机(印刷装置)供应的墨水(印刷材料)的盒。这样的盒包括液体供应部以及液体流出部。盒的液体供应部包括液体供应口,所述液体供应口是构成为能够向打印机供应墨水的开口。盒的液体流出部由过滤器构成,并被设置于液体供应口的内侧,通过毛细管力使墨水向打印机流出,所述过滤器是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多孔质部件。为了防止在盒被安装到打印机之前的状态下墨水从盒漏出,堵塞液体供应口的盖体(也称为帽或盖子)被安装到盒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8-246896号公报。
[0004]在专利文献I的盒中,存在如下课题:在盖体被安装到盒上的状态下从液体流出部漏出到盖体的内侧的墨水无法用于印刷而被浪费。因此,在盒中,期望能够抑制墨水的浪费的技术。
[0005]此外,在盒中,也期望其小型化、节省资源、提高制造的容易度、以及使用的便利性等。另外,上述的课题不限于容纳墨水的盒,在容纳其他液体的液体容纳容器也是相同的。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0007](I)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了一种盖体,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液体容纳容器,用于堵塞液体供应口,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包括:液体容纳部,所述液体容纳部容纳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的液体;液体供应部,在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设置有所述液体供应口,所述液体供应口是能够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所述液体的开口 ;以及液体流出部,所述液体流出部由多孔质材料形成,并被设置于所述液体供应口的内侧,使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出。所述盖体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液体供应部接触来密封所述液体供应口,并且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液体流出部之间形成空隙;以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由非多孔质材料形成,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液体流出部的一部分接触。根据该方式,能够使朝向液体流出部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液体流出部与接触部之间的液体。由此,能够将从液体流出部漏出到盖体的液体之中存在于接触部的周围的液体向液体流出部汇集。这样向液体流出部汇集的液体通过液体容纳部内的负压经过液体流出部返回到液体容纳部。因此,能够抑制从液体流出部漏出到盖体的液体被浪费。
[0008](2)在上述方式的盖体中,可以是: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使所述空隙与大气连通,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所述液体流出部中的所述连通口侧的部位接触。根据该方式,当从液体流出部漏出到盖体的液体向连通口侧流动时,能够在连通口的跟前经由接触部使液体返回到液体容纳部。由此,能够抑制液体流入连通口,因此能够抑制流入连通口的液体变为无法使用的液体而被浪费。
[0009](3)在上述方式的盖体中,可以是: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熔敷部,在所述熔敷部熔敷了所述多孔质材料,并且所述熔敷部包围所述液体流出部,所述接触部从所述密封部突出,所述接触部具有:倾斜部,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液体流出部的中央部倾斜,并且与所述液体流出部接触;以及上部,所述上部与所述倾斜部相连,构成所述接触部的顶部,在所述上部中形成有从所述连通口侧向所述倾斜部侧延伸的槽。根据该方式,使朝向倾斜部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上部的槽中的液体,由此能够将从液体流出部漏出到盖体的液体之中、进入到接触部中与倾斜部相反的一侧的液体经由上部的槽向液体流出部汇集。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液体流出部漏出到盖体的液体被浪费。
[0010](4)在上述方式的盖体中,可以是: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熔敷了所述多孔质材料的熔敷部,所述接触部具有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所述熔敷部对置的对置部。根据该方式,通过对置部抵接于熔敷部,能够防止由于接触部的过度的按压而导致的液体流出部的损坏。
[0011](5)在上述方式的盖体中,可以是:所述对置部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所述熔敷部接触。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对置部阻止液体越过熔敷部而向液体流出部的外侧的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液体流出部漏出到盖体的液体被浪费。
[0012](6)在上述方式的盖体中,可以是: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在所述对置部与所述熔敷部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空隙使朝向所述液体流出部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所述对置部与所述熔敷部之间的所述液体。根据该方式,能够将从液体流出部漏出到盖体的液体之中存在于对置部的周围的液体经由对置部与熔敷部之间的空隙向液体流出部汇集。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液体流出部漏出到盖体的液体被浪费。
[0013](7)在上述方式的盖体中,可以是: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熔敷了所述多孔质材料的熔敷部,所述盖体还包括包围部,所述包围部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所述熔敷部接触并且包围所述液体流出部,在所述包围部中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将所述包围部的内侧与大气相连。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包围部的开口防止存在于包围部的内侧与液体流出部之间的气体由于气压变化而经过液体流出部进入液体容纳部,并且能够通过包围部阻止从液体流出部漏出到盖体的液体远离液体流出部。由此,能够将漏出到盖体的液体向液体流出部有效地汇集。
[0014]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方式所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不是所有都是必要的要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对于这些多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可酌情进行其变更、删除、替换为新的其他的构成要素、删除限定内容的一部分。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将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上述的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组合而成为本发明的独立的一个方式。
[0015]例如,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作为包括密封部和接触部的两个要素中的一个要素的装置来实现。即,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具有密封部,也可以不具有密封部。另外,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具有接触部,也可以不具有接触部。
[0016]密封部也可以作为例如通过在装置被安装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液体供应部接触来密封液体供应口并且在与液体流出部之间形成空隙的密封部来构成。接触部也可以作为例如由非多孔质材料形成并且在装置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液体流出部的一部分接触的接触部来构成。
[0017]这样的装置例如可作为盖体实现,但是也可作为盖体以外的其他的装置来实现。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解决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节省资源、提高制造的容易度、使用的便利性等各种课题的至少一个。上述的盖体的各方式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均可应用于这样的装置。
[0018]本发明也可以用盖体以外的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可以用盖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盖体的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等方式实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示出液体喷射系统的构成的立体图;
[0020]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保持器的立体图;
[0021]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安装有盖体的盒的立体图;
[0022]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盒的立体图;
[0023]图5是从斜上方观察盒的立体图;
[0024]图6是示出盒的内部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7是从下方观察液体供应部的放大图;
[0026]图8是截断了液体供应部的截面图;
[0027]图9是从斜上方观察盖体的立体图;
[0028]图10是从上方观察盖体的说明图;
[0029]图11是截断了盖体的截面图;
[0030]图12是截断了被安装到盒的盖体的放大截面图;
[0031]图13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说明图;
[0032]图14是截断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放大截面图;
[0033]图15是截断了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放大截面图;
[0034]图16是截断了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放大截面图;
[0035]图17是从上方观察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说明图;
[0036]图18是截断了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A.第一实施方式
[0038]A-1.液体喷射系统的全体构成
[0039]图1是示出液体喷射系统10的构成的立体图。在图1中图示了相互正交的XYZ轴。图1的XYZ轴对应于其他的图的XYZ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喷射系统10的使用状态下,XYZ轴中的Z轴是沿重力的轴。+Z轴方向是与重力方向相反的上方向,-Z轴方向是重力方向即下方向。液体喷射系统10的使用状态是设置于水平面的液体喷射系统10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XY平面是水平面。
[0040]液体喷射系统10包括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盒20、以及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80。在本实施方式中,盒20是所谓的墨盒,打印机80是所谓的喷墨打印机。打印机80包括保持盒20的保持器70。盒20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保持器70装卸。盒20向打印机80供应作为液体的印刷材料的墨水。打印机80通过将来自盒20的墨水作为液滴喷射到纸张或标签等印刷介质90,从而将文字、图形以及图像等信息印刷到印刷介质90。
[0041]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器70被构成为能够安装多个盒20。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六种颜色(黑色、黄色、品红色、淡品红色、青色以及淡青色)的墨水,六种盒20各一个、总计六个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70。能够安装到保持器70的盒20的数量不限于六个,可变更为任意的个数,可少于六个,也可多于六个。盒20的墨水的种类不限于六种,可少于六种,也可多于六种。
[0042]液体喷射系统10的打印机80除了保持器70以外还包括控制部810、滑架870、以及印刷头880。控制部810控制打印机80的各部分。滑架870被构成为能够使印刷头880相对于印刷介质90相对地移动。印刷头880基于来自控制部810的控制信号将来自盒20的墨水喷射到印刷介质90。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头880经由柔性电缆820与控制部810电连接。
[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盒20的保持器70与印刷头880 —起被配置于滑架870。这样的打印机被称为架上式。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保持盒20的保持器70也可配置于与滑架870不同的部位。这样的打印机也被称为离架式,盒20的墨水经由柔性管(未图示)向滑架870的印刷头880供应。
[0044]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80为了使滑架870和印刷介质90相对移动而实现印刷,包括主扫描输送机构以及副扫描输送机构。打印机80的主扫描输送机构基于来自控制部810的控制信号经由驱动带840将滑架马达830的动力传递给滑架870,使滑架870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打印机80的副扫描输送机构基于来自控制部810的控制信号将运送马达850的动力传递给压纸卷轴860,从而在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运送印刷介质90。
[004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喷射系统10的使用状态下,XYZ轴中的X轴是沿副扫描方向的轴,XYZ轴中的Y轴是沿主扫描方向的轴。在将印刷时印刷介质90被排出的那侧作为液体喷射系统10的前方的情况下,+X轴方向是从液体喷射系统10的后方朝向前方的前方向,-X轴方向是从液体喷射系统10的前方朝向后方的后方向。在此情况下,+Y轴方向是朝向液体喷射系统10的左侧的左方向,-Y轴方向朝向液体喷射系统10的右侧的右方向。
[0046]A-2.保持器的详细构成
[0047]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保持器70的立体图。在图2的例子中,在保持器70中安装有一个盒20。
[0048]保持器70通过五个壁部702、703、704、705、706界定容纳盒20的空间708。壁部702位于-Z轴方向侧。壁部703位于+X轴方向侧,壁部704位于-X轴方向侧。壁部705位于+Y轴方向侧,壁部706位于-Y轴方向侧。
[0049]保持器70与容纳于空间708的各个盒20对应地包括手柄710、端子台730、密封部件740、以及供应管750。手柄710被构成为通过与盒20卡合将盒20固定于空间708,并且能够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将盒20从空间708卸下。端子台730被构成为能够与盒20电连接。密封部件740被设置于供应管750的周围并紧贴于盒20,由此防止墨水泄漏到供应管750的周围。供应管750形成将从盒20供应的墨水向印刷头880供应的流路。
[0050]A-3.盒的详细构成
[0051]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安装有盖体50的盒20的立体图。为了防止在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70之前的状态下墨水从盒20漏出,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盖体50也被称为帽或盖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50在制造盒20的工序中被安装到盒20,在即将安装到保持器70之前由使用者从盒20取下。后面叙述盖体50的详细构成。
[0052]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盒20的立体图。图5是从斜上方观察盒20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盒20的内部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在盒20的说明中,将针对处于被安装到保持器70的状态的盒20的XYZ轴作为盒20上的轴。
[0053]盒20包括以长方体为基体的外壳200。盒20包括构成外壳200的六个壁部201、202、203、204、205、206。壁部201位于+Z轴方向侧,壁部202位于-Z轴方向侧。壁部203位于+X轴方向侧,壁部204位于-X轴方向侧。壁部205位于+Y轴方向侧,壁部206位于-Y轴方向侧。
[005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盒20作为构成外壳200的部件而包括构成壁部201、202、203、204、206的主体部件301、以及构成壁部205的侧面部件305。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件301和侧面部件305由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PP)、聚缩醛(POM))形成。
[0055]盒20在外壳200的内侧具有液体容纳部310。液体容纳部310容纳作为用于向打印机80供应的液体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盒20作为构成液体容纳部310的部件除了主体部件301以外还包括熔敷于主体部件301的薄膜部件335。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部件335由合成树脂(例如尼龙和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形成。
[0056]在本实施方式中,盒20作为调整液体容纳部310的内压的部件而包括阀部件322、阀部件324、板部件325、弹性部件326、以及弹性部件328。弹性部件328向放大液体容纳部310的容积的方向经由板部件325按压薄膜部件335。由此,液体容纳部310的内压被维持为低于大气压的压力(负压)。在由于液体容纳部310中的墨水被消耗而液体容纳部310的内压低于基准值的情况下,阀部件322、阀部件324以及弹性部件326通过大气导入口 209向液体容纳部310临时导入空气。由此,液体容纳部310的内压被维持于适当的压力范围。
[0057]盒20包括凸部210、凸部220、电路基板230、凹部253、254、凹部255、256、液体供应部260、液体供应口 262、液体流出部274、以及连通口 280。
[0058]盒20的凸部210被形成于壁部203。在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70的状态下,凸部210与保持器70的手柄710卡合。由此,盒20的+X轴方向侧相对于保持器70被定位。
[0059]盒20的凸部220被形成于壁部204。在盒20被安装于保持器70的状态下,凸部220与保持器70的壁部704卡合。由此,盒20的-X轴方向侧相对于保持器70被定位。
[0060]盒20的电路基板230被设置于壁部202与壁部203之间。在盒20被安装于保持器70的状态下,电路基板230通过与保持器70的端子台730接触而与端子台730电连接。电路基板230存储与被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10中的墨水有关的/[目息(例如墨水的颜色、墨水的余量等)。
[0061]盒20的凹部253、254被形成于液体供应部260的-X轴方向侧。凹部253位于+Y轴方向侧,凹部254位于-Y轴方向侧。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凹部253、254与盖体50卡合。由此,盖体50的-X轴方向侧相对于盒20被定位。
[0062]盒20的凹部255、256被形成于液体供应部260的+X轴方向侧。凹部255位于+Y轴方向侧,凹部256位于-Y轴方向侧。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凹部255、256与盖体50卡合。由此,盖体50的+X轴方向侧相对于盒20被定位。
[0063]图7是从下方观察液体供应部260的放大图。图8是截断液体供应部260的截面图。在图7中图示了从-Z轴方向观察的液体供应部260。在图8中图示了沿图7的箭头F8-F8截断的液体供应部260。
[0064]在盒20的液体供应部260中设置有液体供应口 262,所述液体供应口 262是被构成为能够从液体容纳部310向打印机80供应墨水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供应部260呈从壁部202向-Z轴方向突出的筒状,并在-Z轴方向侧具有液体供应口 262。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供应口 262呈将长方形的角倒圆的环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液体供应口262也可呈正圆、楕圆、长圆、正方形、长方形等其他的环状。
[0065]盒20的液体流出部274被设置于液体供应部260的内侧,使墨水从液体容纳部310向打印机80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70的状态下,液体流出部274与保持器70的供应管750连接,液体容纳部310的墨水从液体流出部274经由供应管750被供应给打印机80的印刷头880。
[0066]液体流出部274由具有多个细孔的膜状的过滤器270构成。过滤器270是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多孔质部件。液体流出部274中的细孔形成有作为空气与墨水的界面的弯月面。形成于液体流出部274的弯月面防止空气向液体流出部274的内侧的侵入,并且防止墨水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270由合成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
[006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供应部260中形成有随着过滤器270对液体供应口 262的内侧的熔敷而形成的熔敷部276。在图7中对熔敷部276画上阴影线。在熔敷部276中,过滤器270的细孔在熔敷时消失。因此,熔敷部276不使墨水透过。
[0068]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流出部274从+Z轴方向侧通过泡沫278被向-Z轴方向按压。由此,液体流出部274比熔敷部276向-Z轴方向侧突出。泡沫278与构成液体容纳部310的一部分的副容纳部380邻接,形成墨水流向液体流出部274的流路。泡沫278是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多孔质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合成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泡沫278可以由与金属弹簧的组合构成。
[0069]液体流出部274具有第一面274f以及第二面274s。第一面274f和第二面274s构成液体流出部274的中央部。第二面274s是连接第一面274f和熔敷部276之间的斜面,构成液体流出部274的周缘部。
[0070]盒20的连通口 280被设置于液体供应部260的内侧,经由主体部件301的内部与大气导入口 209连通。因此,即使是在液体供应部260的液体供应口 262被密封的情况下,液体供应部260的内侧中的气压也可通过连通口 280调整。由此,在盒20被安装到打印机80的状态、以及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的各状态下,能够维持液体供应部260与液体容纳部310之间的压力的均衡。因此,能够防止空气从液体流出部274向盒20的内侧的侵入,并且能够防止墨水从液体流出部274向盒20的外侧漏出。
[0071]A-4.盖体的详细构成
[0072]图9是从斜上方观察盖体50的立体图。图10是从上方观察盖体50的说明图。图11是截断了盖体50的截面图。图12是截断了被安装到盒20的盖体50的放大截面图。在图11中图示了沿图10的箭头Fll-Fll截断的盖体50。在图12中图示了以与图11的盖体50相同的位置关系和盒20 —起截断了的盖体50。在盖体50的说明中,将对于处于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的盖体50的XYZ轴作为盖体50上的轴。
[0073]盖体50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盒20装卸。盖体50在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堵塞盒20的液体供应口 262。盖体50包括基部510、密封部570、以及接触部580。
[0074]盖体50的基部510与密封部570接合,并与盒20卡合,由此将密封部570固定到液体供应部260。基部510由具有比密封部570高的刚性的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510在通过不同材质一体成形与密封部570 —起成形的过程中与密封部570接合。基部510包括盖部520、手柄530、突起部553、554、以及突起部555、556。
[0075]基部510的盖部520呈覆盖液体供应部260的盖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520呈在比液体供应部260的液体供应口 262大的长方形的各边上垂直地设置了壁的形状。在盖部520的内侧接合有密封部570。
[0076]基部510的手柄530被形成于盖部520的-X轴方向侧,呈从盖部520向-X轴方向且向+Z轴方向突出的形状。使用者通过在摘下手柄530的同时将手柄530拉向-Z轴方向,由此能够将盖体50从盒20卸下。
[0077]基部510的突起部553、554被形成于手柄530,呈从手柄530向+X轴方向突出的形状。突起部553位于+Y轴方向侧,突起部554位于-Y轴方向侧。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突起部553与盒20的凹部253卡合,突起部554与盒20的凹部254卡合。由此,盖体50的-X轴方向侧被固定到盒20。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手柄530被拉向-Z轴方向的情况下,突起部553、554变为从盒20的凹部253、254卸下的状态。由此,能够解除盖体50对盒20的安装。
[0078]基部510的突起部555、556被形成于盖部520的+X轴方向侧,呈向盖部520的内侧突出的形状。突起部555位于+Y轴方向侧,突起部556位于-Y轴方向侧。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突起部555与盒20的凹部255卡合,突起部556与盒20的凹部256卡合。由此,盖体50的+X轴方向侧被固定到盒20。
[0079]盖体50的密封部570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与盒20的液体供应部260接触,由此密封液体供应口 262,并且在与液体流出部274之间形成空隙SP1。密封部570由具有比基部510高的弹性的合成树脂(例如弹性体)形成。密封部570具有环状面572、凹部574、以及凹部576。
[0080]密封部570的环状面572是沿XY平面的环状的面。环状面572具有与盒20的液体供应口 262对应的形状,并且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与液体供应口 262的整个区域接触。由此,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液体供应口 262与环状面572之间是被密闭的。
[0081]密封部570的凹部574被形成于环状面572的内侧,并且比接触部580形成于+X轴方向侧,呈比环状面572向-Z轴方向侧凹陷的形状。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在凹部574与盒20的液体流出部274之间形成空隙SPl。
[0082]密封部570的凹部576被形成于环状面572的内侧,并且比接触部580形成于-X轴方向侧,呈比环状面572向-Z轴方向侧凹陷的形状。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在凹部576与盒20之间形成空隙SP2。空隙SP2经由在接触部580的+Y轴方向侧和-Y轴方向侧与液体供应部260之间形成的空隙(未图示)与空隙SPl连通,并且经由连通口 280与大气导入口 209连通。因此,空隙SPl经由空隙SP2与大气相连。
[0083]盖体50的接触部580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与盒20的液体流出部274的一部分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580位于密封部570的环状面572的内侧中的靠向-X轴方向的位置,并且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与液体流出部274中的位于连通口 280侧(-X轴方向侧)的第二面274s接触。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接触部580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可以与液体流出部274中的第一面274f接触,也可以与第二面274s中的其他的部位(+X轴方向侧、+Y轴方向侧、-Y轴方向侧)接触。
[0084]接触部580由不具有细孔的非多孔质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580与密封部570 —起被一体成形,并由与密封部570相同的合成树脂形成。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接触部580可以是与密封部570分开成形的部件,也可以是由与密封部570不同的材料形成的部件。
[0085]接触部580呈从密封部570突出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凸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580呈从密封部570向+Z轴方向突出的形状。接触部580具有倾斜部582、上部584、以及壁部587、588。
[0086]接触部580的倾斜部582是相对于密封部570的环状面572朝向+Z轴方向倾斜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部582是相对于环状面572朝向+X轴方向和+Z轴方向倾斜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面)。倾斜部582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随着朝向液体流出部274而向液体流出部274的外周侧倾斜(换言之,相对于液体流出部274的中央部倾斜),并且与液体流出部274接触。因此,朝向液体流出部274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液体流出部274与倾斜部582之间的墨水。由此,积存于空隙SPl的墨水在当安装有盖体50的盒20的-X轴方向侧朝向重力方向时、如在图12的空隙SPl中以箭头所示的那样、通过倾斜部582到达液体流出部274,并通过液体容纳部310内的负压从液体流出部274被吸回到副容纳部380侦U。
[0087]接触部580的上部584是与倾斜部582相连的部分,并构成接触部580的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584在+X轴方向侧与倾斜部582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584是沿XY平面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为面)。
[0088]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584是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与盒20的熔敷部276对置的对置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584在与熔敷部276之间形成空隙SP3。在本实施方式中,朝向液体流出部274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空隙SP3的墨水。由此,积存于空隙SP2的墨水在当安装有盖体50的盒20的+X轴方向侧朝向重力方向时、如在图12的空隙SP2中以箭头所示的那样、通过空隙SP3到达液体流出部274,并通过液体容纳部310内的负压从液体流出部274被吸回到副容纳部380侦U。
[0089]接触部580的壁部587、588防止朝向液体流出部274而流经倾斜部582的墨水向空隙SP2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587被形成于倾斜部582的+Y轴方向侧,是比倾斜部582向+X轴方向侧突出的部位,壁部588被形成于倾斜部582的-Y轴方向侧,是比倾斜部582向+X轴方向侧突出的部位。
[0090]A-5.效果
[0091]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使朝向液体流出部274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液体流出部274与接触部580之间的墨水。由此,能够将从液体流出部274向盖体50漏出的墨水之中存在于接触部580的周围的墨水向液体流出部274汇集。这样向液体流出部274汇集的墨水由液体容纳部310内的负压通过液体流出部274返回到液体容纳部310。因此,能够抑制从液体流出部274向盖体50漏出的墨水被浪费。
[0092]另外,接触部580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与液体流出部274中的连通口 280侧的部位接触。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当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到盖体50的墨水向连通口 280侧流动时,能够在连通口 280的跟前经由接触部580使墨水返回到液体容纳部310。由此,能够抑制墨水流入连通口 280。因此,能够抑制流入连通口 280的墨水变为无法使用的墨水而被浪费。
[0093]另外,接触部580具有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与熔敷部276对置的上部584。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上部584抵接到熔敷部276,能够防止由于接触部580的过度的按压而导致的液体流出部274的损坏。
[0094]另外,在盖体50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上部584在与熔敷部276之间形成空隙SP3,空隙SP3使朝向液体流出部274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上部584与熔敷部276之间的墨水。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将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到盖体50的墨水之中存在于上部584的周围的墨水经由空隙SP3向液体流出部274汇集。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到盖体50的墨水被浪费。
[0095]B.第二实施方式
[0096]图13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盖体52的说明图。图14是截断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盖体52的放大截面图。在图14中图示了沿图13的箭头F14-F14与盒20—起截断了的盖体52。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0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盖体52被安装到盒20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97]第二实施方式的盖体52除了在接触部580的上部584形成有从连通口 280侧向倾斜部582侧延伸(换言之,朝向倾斜部582)的槽585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部584形成有多个槽58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上部584形成单独的槽585。朝向倾斜部582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槽585的内侧的墨水。
[0098]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到盖体52的墨水被浪费。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由于在接触部580的上部584形成有槽585,因此通过使朝向倾斜部582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上部584的槽585中的墨水,能够将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到盖体52的墨水之中、进入到作为接触部580中与倾斜部582相反的一侧的空隙SP2的墨水经由上部584的槽585向液体流出部274汇集。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到盖体52的墨水被浪费。
[0099]C.第三实施方式
[0100]图15是截断了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盖体53的放大截面图。在图15中图示了以与图12相同的位置关系与盒20 —起截断了的盖体53。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0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盖体53被安装到盒20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三实施方式的盖体53除了在盖体53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接触部580的上部584与盒20的熔敷部276接触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01]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通过接触部580的倾斜部582抑制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到盖体52的墨水被浪费。另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在盖体53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接触部580的上部584与盒20的熔敷部276接触,因此能够通过上部584阻止越过熔敷部276而朝向液体流出部274的外侧的墨水的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到盖体53的墨水被浪费。
[0102]D.第四实施方式
[0103]图16是截断了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盖体54的放大截面图。在图16中图示了以与图12相同的位置关系与盒20 —起截断了的盖体54。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0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盖体54被安装到盒20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04]第四实施方式的盖体54除了接触部580中的上部584的形状不同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四实施方式的上部584是随着朝向倾斜部582而朝向+Z轴方向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面)。在盖体54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在上部584与熔敷部276之间形成空隙SP3。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隙SP3随着朝向液体流出部274而变窄,朝向液体流出部274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空隙SP3的墨水。
[0105]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到盖体54的墨水被浪费。
[0106]E.第五实施方式
[0107]图17是从上方观察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盖体55的说明图。图18是截断了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盖体55的放大截面图。在图18中图示了沿图17的箭头F18-F18与盒20—起截断了的盖体55。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0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盖体55被安装到盒20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08]第五实施方式的盖体55除了接触部580中的上部584的形状不同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上部584呈包围密封部570的凹部574的周围的形状,在上部584的一部分形成有连接上部584的外侧和内侧的开口 589。在图17中,对上部584画上阴影线。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上部584在盖体55被安装到盒20的状态下除了形成开口 589的部位以外均与熔敷部276接触、并且作为包围液体流出部274的周围的包围部而发挥功能。
[0109]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上部584的内侧的空隙SPl经由开口 589与空隙SP2连通。因此,空隙SPl经由开口 589和空隙SP2与大气相连。
[0110]根据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到盖体55的墨水被浪费。另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开口 589防止存在于空隙SPl的空气由于气压变化而通过液体流出部274进入液体容纳部310,并且能够通过作为包围部发挥功能的上部584阻止从液体流出部274漏出到盖体55的墨水远离液体流出部274。由此,能够将漏出到盖体55的墨水有效地向液体流出部274汇集。
[0111]F.其他实施方式:
[0112]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变形例,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构成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对与
【发明内容】
部分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适当替换、组合。另外,只要该技术特征未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必须部分进行说明,则可以适当删除。
[0113]本发明不限于喷墨打印机及其墨盒,也可应用于喷射与墨水不同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液体容纳容器。例如,能够应用于以下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液体容纳容器。
[0114].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0115].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色料喷射装置
[0116].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不器和面发光显不器(FieldEmiss1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料喷射装置
[0117].喷射包含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0118]?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0119].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0120]?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0121].向时钟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定点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0122].为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硬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0123].为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0124].具有喷出其他的任意的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0125]所谓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除了粒状的液体、泪状的液体以外,也包括尾部拖延成线状的液体。另外,所说的“液体”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可以是物质处于液相的状态的材料,也包括溶胶、凝胶水、无机溶齐?、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液状态的材料。并且,“液体”除了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以外,还包括将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到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可以列举出墨水或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性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
[0126]标号说明
[0127]10...液体喷射系统
[0128]20...盒
[0129]50、52、53、54、55 …盖本
[0130]70...保持器
[0131]80...打印机
[0132]90…印刷介质
[0133]200…外壳
[0134]201、202、203、204、205、206 …壁部
[0135]209…大气导入口
[0136]210、220 …凸部
[0137]230…电路基板
[0138]253、254、255、256 …凹部
[0139]260…液体供应部
[0140]262…液体供应口
[0141]270...过滤器
[0142]274…液体流出部
[0143]274f …第一面
[0144]274s …第二面
[0145]276…熔敷部
[0146]278...泡沫
[0147]280 …连通口
[0148]301…主体部件
[0149]305…侧面部件
[0150]310…液体容纳部
[0151]322…阀部件
[0152]324…阀部件
[0153]325…板部件
[0154]326…弹性部件
[0155]328…弹性部件
[0156]335...薄膜部件
[0157]380…副容纳部
[0158]510…基部
[0159]520…盖部
[0160]530...手柄
[0161]553、554、555、556 …突起部
[0162]570…密封部
[0163]572…环状面
[0164]574、576 …凹部
[0165]580…接触部
[0166]582…倾斜部
[0167]584…上部
[0168]585 …槽
[0169]587、588 …壁部
[0170]589 …开口
[0171]702、703、704、705、706 …壁部
[0172]708…空间
[0173]710...手柄
[0174]730…端子台
[0175]740...密封部件
[0176]750…供应管
[0177]810…控制部
[0178]820...柔性电缆
[0179]830...滑架马达
[0180]840...驱动带
[0181]850...运送马达
[0182]860...压纸卷轴
[0183]870...滑架
[0184]880...印刷头
【权利要求】
1.一种盖体,被安装到液体容纳容器,用于堵塞液体供应口,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包括:液体容纳部,所述液体容纳部容纳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的液体;液体供应部,在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设置有所述液体供应口,所述液体供应口是能够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所述液体的开口 ;以及液体流出部,所述液体流出部由多孔质材料形成,并被设置于所述液体供应口的内侧,使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出, 所述盖体包括: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液体供应部接触来密封所述液体供应口,并且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液体流出部之间形成空隙;以及 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由非多孔质材料形成,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液体流出部的一部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中, 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使所述空隙与大气连通, 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所述液体流出部中的所述连通口侧的部位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中, 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熔敷部,在所述熔敷部熔敷了所述多孔质材料,并且所述熔敷部包围所述液体流出部, 所述接触部从所述密封部突出, 所述接触部具有: 倾斜部,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液体流出部的中央部倾斜,并且与所述液体流出部接触;以及上部,所述上部与所述倾斜部相连,构成所述接触部的顶部, 在所述上部中形成有从所述连通口侧向所述倾斜部侧延伸的槽。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中, 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熔敷了所述多孔质材料的熔敷部,所述接触部具有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所述熔敷部对置的对置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其中, 所述对置部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所述熔敷部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其中, 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在所述对置部与所述熔敷部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空隙使朝向所述液体流出部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所述对置部与所述熔敷部之间的所述液体。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中, 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熔敷了所述多孔质材料的熔敷部,所述盖体还包括包围部,所述包围部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与所述熔敷部接触并且包围所述液体流出部, 在所述包围部中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盖体被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状态下将所述包围部的内侧与大气相连。
8.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包括: 液体容纳部,所述液体容纳部容纳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的液体; 液体供应部,在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设置有液体供应口,所述液体供应口是能够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所述液体的开口; 液体流出部,所述液体流出部由多孔质材料形成,并被设置于所述液体供应口的内侧,使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出;以及盖体,堵塞所述液体供应口, 所述盖体包括: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通过与所述液体供应部接触来密封所述液体供应口,并且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液体流出部之间形成空隙;以及 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由非多孔质材料形成,并与所述液体流出部的一部分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在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使所述空隙与大气连通, 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液体流出部中的所述连通口侧的部位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在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熔敷部,在所述熔敷部熔敷了所述多孔质材料,并且所述熔敷部包围所述液体流出部, 所述接触部从所述密封部突出, 所述接触部具有: 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液体流出部的中央部倾斜,并且与所述液体流出部接触;以及 上部,所述上部与所述倾斜部相连,构成所述接触部的顶部, 在所述上部中形成有从所述连通口侧向所述倾斜部侧延伸的槽。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在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熔敷了所述多孔质材料的熔敷部, 所述接触部具有与所述熔敷部对置的对置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对置部与所述熔敷部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对置部在与所述熔敷部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空隙使朝向所述液体流出部的毛细管力作用到存在于所述对置部与所述熔敷部之间的所述液体。
14.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在所述液体供应部中还设置有熔敷了所述多孔质材料的熔敷部, 所述盖体还包括包围部,所述包围部与所述熔敷部接触并且包围所述液体流出部, 在所述包围部中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包围部的内侧与大气相连。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4417075SQ201410397501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水谷忠弘, 鸟羽浩一, 小林淳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