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8843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打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例如涉及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之类所需的信息打印至临时粘贴于衬纸的标签的标签打印机。



背景技术:

标签打印机例如是如下标签打印专用的打印机:在将卷绕成卷状的连续纸的长度方向一端夹入热敏头与压纸辊之间的状态下使压纸辊旋转,由此将连续纸以薄片状导出并对其进行输送,在该过程中利用热敏头将所需的信息分别打印于在构成连续纸的长条状的衬纸临时粘贴的多张标签的每一张标签。

对于该标签打印机存在连续发行与剥离发行这两种发行方式。连续发行方式是保持将标签临时粘贴于衬纸的状态不变地发行的方式,剥离发行方式是将标签从衬纸揭下而发行的方式。

在连续发行方式的情况下,能够预先通过切断处理而制成粘贴有所需张数的标签的衬纸,从而能够在现场将标签从衬纸揭下而进行粘贴,因此,连续发行方式适于粘贴标签的对象物处于远离打印机的场所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剥离发行的情况下,标签在一张一张地从衬纸揭下的状态下被排出,因此,剥离发行方式适于粘贴标签的对象物处于作业者的附近的情况。在剥离发行时设定为如下状态:将安装于打印机的剥离单元设置于剥离发行位置,并且在借助剥离销将衬纸的长度方向一端侧折弯之后将其夹入于剥离单元的夹持辊与压纸辊之间。由此,若为了打印使压纸辊旋转而输送连续纸,则衬纸在被夹持辊与压纸辊夹持的状态下被输送,另一方面,打印后的标签被一张一张地从衬纸揭下并向打印机外排出。

这里,在这种打印机中,要求能够根据需要而迅速地发行标签的机动性,因此要求小型化。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5-035180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使打印装置与供给单元能够相互装卸,从而获得具有机动性的打印机。

然而,若欲实现打印机的小型化,则必须组装多个小部件,组装时的作业性变差。

另外,若构成打印机的部件彼此间的位置精度不良,则无法实现良好的打印品质,另一方面,若部件较小,则难以确保位置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技术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打印机的组装时的作业性的技术。

另外,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技术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构成打印机的部件彼此间的位置精度变得良好的技术。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打印机是具备功能单元的打印机。功能单元具有:打印介质收容部,其对打印介质进行收容;输送辊,其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输送;打印头,其对上述打印介质实施打印;控制基板,其对上述输送辊的动作和上述打印头的动作进行控制;电源收容部,其对向上述输送辊的驱动单元、上述打印头以及上述控制基板供给电源电力的电源进行收容;以及开闭盖,其设置为对上述打印介质收容部进行开闭。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打印机中,可以具有:第一壳体,其对上述功能单元进行收纳;以及第二壳体,其与上述第一壳体被固定,能够对上述开闭盖进行开闭,且与上述第一壳体对上述功能单元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打印机中,还可以具有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携带部件固定板,该携带部件固定板形成有供打印机携带部件固定的螺孔,该携带部件固定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嵌入于上述框架。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打印机中,可以构成为,利用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将上述功能单元夹入,并且,利用插入于在上述第一壳体形成的两处部位的第一螺孔且将上述框架贯通的螺钉经由该框架而将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固定,在利用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将上述功能单元夹入的状态下,利用插入于在上述第一壳体形成的两处部位的第二螺孔的螺钉而直接将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固定,在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功能单元之间,形成于上述框架的板状片与引导筒的前端抵接、且形成于上述框架的凸缘与台阶部抵接,由此形成间隙,其中,上述引导筒与上述第一螺孔连通,并形成于上述第一壳体,且对螺钉的插入方向进行引导,上述台阶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壳体的上述打印介质收容部的相反侧、且高度比周围的高度高。

根据本发明,在打印机的组装时,将开闭盖、输送辊、打印头、控制基板等功能部件组装于框架而获得功能单元,因此,与将功能部件组装于第一壳体的情况相比,打印机的组装时的作业性得到提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将开闭盖、输送辊、打印头、控制基板等功能部件等的功能部件组装于框架,因此,与在以依次堆积功能部件的方式进行组装的情况下因功能部件的累积公差而使得部件彼此间的位置精度变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构成打印机的部件彼此间的位置精度变得良好。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连续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1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剥离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的图1A的打印机以及连续纸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构成图1A的打印机的功能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A的打印机的主体外壳、前盖、以及功能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A的打印机的开闭盖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是图2的打印机的剥离单元及其周围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7是图4的剥离单元的侧视图。

图8是从侧面侧透视观察剥离发行状态下的图1A的打印机的内部的概要结构图。

图9是图1的打印机的主体外壳的仰视图。

图10是图1A的打印机的功能单元的仰视图。

图11是从对控制基板单元进行安装的方向观察图1A的打印机的功能单元的主视图。

图12A是图1A的连续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12B是图1B的剥离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与2014年4月10日向日本特许厅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81217的专利申请相关,通过参照而将该申请的内容并入本说明书。

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用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原则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图1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连续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1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剥离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的图1A的打印机以及连续纸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构成图1A的打印机的功能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A的打印机的主体外壳、前盖、以及功能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1A的打印机的开闭盖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如图1A~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例如是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便携式的标签打印机,其具备通过螺钉而相互固定的主体外壳(第一壳体的一个例子)2以及前盖(第二壳体的一个例子)5。而且,具备如下兼用型结构:利用上述主体外壳2与前盖5对构成为安装有开闭盖3、剥离单元(剥离机构)4等的功能单元(在后文中进行详细叙述)Y进行保护,能够利用1台打印机实现连续发行与剥离发行的切换。

此外,打印机1能够在使发行口侧朝向上方的状态(横置)下使用,还能够使设置于打印机1的底面(主体外壳2的背面)的皮带夹(未图示)卡挂于作业者的皮带、或者安装肩带(未图示)并将其挂在作业者的肩上,由此在使发行口侧朝向横向的状态(纵向保持)下使用该打印机1。

主体外壳2是形成打印机1的外形的一部分的壳体,如图2所示,在其一面形成有开口部2a。而且,在开口部2a内收纳有功能单元Y。此外,如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在主体外壳2的单侧侧面,以能够开闭的状态而轴支承有电池盖7。该电池盖7是后述的电池收容部33(图3、图4)的开闭盖。

如图3所示,功能单元Y具有框架F,该框架F形成有作为对卷状的连续纸(打印介质的一个例子)P进行收容的区域的纸张收容部(打印介质收容部的一个例子)6。而且,在该框架F安装有开闭盖3、压纸辊(输送辊的一个例子)10、热敏头(打印头的一个例子)28、剥离单元(剥离机构)4、控制基板单元(控制基板的一个例子)40等。另外,在框架F形成有对作为电源的电池(未图示)进行收容的电池收容部(电源收容部)33。

这里,在形成于框架F的纸张收容部6的内部设置有纸张引导部6a。纸张引导部6a是在与卷状的连续纸P的轴向两端面接触的状态下将卷状的连续纸P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且对连续纸P的输送进行引导的部件,该纸张引导部6a以根据连续纸P的宽度而改变位置的方式设置为能够沿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状态。

如图2所示,连续纸P例如具有长条状的衬纸PM、以及沿着所述衬纸PM的长度方向每隔预先规定的间隔而临时粘贴的多张标签PL,该连续纸P在卷绕成卷状的状态下收容于纸张收容部6内。在衬纸PM的标签粘贴面涂覆有硅酮等剥离剂以便能够使标签PL容易地剥离。另外,在衬纸PM的标签粘贴面的背面,沿长度方向每隔预先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示出标签PL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标记(未图示)。在标签PL的表面(打印面),形成有若达到预先规定的温度区域则显示出特定的颜色(黑色、红色等)的热敏显色层。

开闭盖3是用于对纸张收容部6进行开闭的开闭盖,以使得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框架F的长度方向中央侧)能够朝相对于框架F分离以及接近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利用铰链等将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轴支承于框架F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另外,开闭盖3被配置于其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扭簧(图8、图9)朝向打开方向(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从框架F分离的方向)施力。

如图2、图3、图5所示,在该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形成有一对按压部3a、3a。该一对按压部3a、3a是在剥离发行时将开闭盖3关闭的情况下以将剥离单元4固定于剥离发行位置的方式对该剥离单元4进行按压的部分,它们形成于开闭盖3的宽度方向(与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侧。

另外,如图2~图5所示,在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将压纸辊10轴支承为朝向正反方向转动自如的状态。该压纸辊10是对连续纸P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在压纸辊10的压纸辊轴10a的一端连接有齿轮10b。该齿轮10b在开闭盖3的关闭时与在框架F的单侧侧面设置的齿轮组G(图3)卡合,并经由该齿轮组G而与同样在框架F的单侧侧面安装的作为压纸辊驱动用的驱动单元的一个例子的步进马达M(图3)机械地连接。

如图5所详示,在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且在压纸辊10的附近,沿着压纸辊10设置有剥离销11。该剥离销11是使标签PL从衬纸PM剥离的剥离部件,其长度方向两端侧轴支承于开闭盖3。

另外,如图2、图3、图5所示,在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且在开闭盖3的关闭时与走纸路径对置的面部分,设置有传感器12(12a、12b)。传感器12a例如是对标签PL的位置(上述衬纸PM的位置检测标记)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其由反光型的光传感器等构成。另一方面,传感器12b例如是对标签PL的有无(相邻的标签PL之间的衬纸PM部分等)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其由透光型的光传感器等构成。

剥离单元4具备在剥离发行时将标签PL从衬纸PM揭下并划分出衬纸PM与标签PL的输送路径的功能,并且设置为能够使其长度方向一端移动至打印机1的内部的连续发行位置、以及打印机1的外部的剥离发行位置。此外,在后文中对剥离单元4的结构进行叙述。

如图1A、图1B、图2以及图4所示,前盖5以在主体外壳2的开口部2a将开闭盖3的相对侧、以及为了能够对开闭盖3进行开闭而与该开闭盖3的两侧接触的主体外壳2的两侧面附近部分覆盖的方式固定于主体外壳2。在该前盖5具备显示部15、操作按钮16a、16b、电源按钮17、开盖按钮18、一对解除杆19、19、以及刀具20。

显示部15是对操作命令、消息等进行显示的画面,例如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构成。操作按钮16a、16b是对打印机1的动作进行操作的按钮,电源按钮17是使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断开的按钮。

开盖按钮18是用于将开闭盖3打开的按钮。解除杆19、19是将剥离单元4保持于连续发行位置的部件,通过使该解除杆19、19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而能够将对剥离单元4的保持状态解除。

刀具20是将连续发行后的连续纸P的衬纸PM切断的部件,其在前盖5设置于开闭盖3的相对侧的前端部。此外,在开闭盖3与前盖5之间形成有发行口。

接下来,参照图6以及图7对剥离单元4进行说明。图6是图2的打印机的剥离单元及其周围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7是图6的剥离单元的侧视图。

剥离单元4具备夹持辊4a、轴部4b、一对支承部4c、4c、一对板簧4da、以及螺钉4e。

夹持辊4a是如下部件:配置为在剥离发行时与压纸辊10抵接而借助该压纸辊10进行从动旋转,利用夹持辊4a与压纸辊10对插入于夹持辊4a与压纸辊10之间的衬纸PM进行夹入输送。该夹持辊4a例如由橡胶之类的弹性部件形成,并以转动自如的状态而被轴支承于在一对支承部4c、4c的长度方向一端侧之间夹持的轴部4b。另外,夹持辊4a形成为其长度比轴部4b的全长短,并局部配置于轴部4b的轴向中央。

一对支承部4c、4c是对夹持辊4a以及轴部4b进行支承的部件。在各支承部4c、4c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上部,形成有从各支承部4c、4c的侧面朝向外侧延伸的檐部4cp。另外,在各支承部4c、4c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形成有导轨孔4ch。该导轨孔4ch是对剥离单元4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限制其移动的孔,该导轨孔4ch沿着支承部4c的长度方向形成为长孔状。

一对板簧4da、4da是如下部件:若开闭盖3在剥离发行时关闭则与开闭盖3的按压部3a抵接而对夹持辊4a朝压纸辊10侧施力。各板簧4da在各支承部4c、4c的外侧侧面固定于支承部4c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夹持辊4a所处的一侧),并从此处朝向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导轨孔4ch所处的一侧)以弯曲状延伸,在终端部形成为悬浮状态。此外,各板簧4da、4da例如由金属形成,并以装卸自如的状态而被螺钉4e固定。

接下来,参照图8对打印机1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8是从侧面侧透视观察剥离发行状态下的图1A的打印机的内部的概要结构图。

如图8所示,在收纳于主体外壳2的开口部2a内的框架F,作为用于对连续纸P的标签PL实施打印的机构,具备头托架27、热敏头28(参照图12A以及图12B)、螺旋弹簧29(参照图12A以及图12B)、以及电池收容部33。

头托架27是对关闭状态下的开闭盖3进行保持的部件。该头托架27在开闭盖3的关闭时在压纸辊10的相对侧形成为以旋转轴27a为中心而摆动自如的状态并设置于上述框架F。

在该头托架27形成有槽27b。通过使压纸辊10的压纸辊轴10a嵌入于该槽27b内而将开闭盖3保持于头托架27。

另外,在头托架27形成有挤压部27c。该挤压部27c配置于与图1A所示的开盖按钮18对置的位置(正下方),若按压开盖按钮18,则挤压部27c也被按压,从而将头托架27对开闭盖3的保持状态解除。而且,若该开闭盖3的保持状态被解除,则开闭盖3借助配置于其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扭簧35的作用力而自动地打开。

热敏头28例如是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之类的信息打印于标签PL的打印单元,其以在开闭盖3的关闭时与压纸辊10对置的方式、且在使得热敏头28的打印面朝向走纸路径的状态下经由电路基板36而安装于头托架27。在热敏头28的打印面,沿着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因通电而发热的多个热电阻(发热元件)。此外,电路基板36是向热敏头28传送打印信号的配线基板。

螺旋弹簧29(参照图12A以及图12B)是在开闭盖3的关闭时对头托架27以及热敏头28朝压纸辊10侧施力的部件,其设置于头托架27的背面侧(电路基板36的安装面的背面)。由于利用该螺旋弹簧29的作用力将头托架27向压纸辊10侧按压,所以嵌入于头托架27的槽27b内的压纸辊轴10a也被强力地按压,由此维持头托架27对开闭盖3的保持状态。

电池收容部33是对电池进行收容的部位,将电池收容于该电池收容部33并使之与电极(未图示)连接,进而通过使电源按钮17接通而向步进马达M、热敏头28、控制基板单元40(后述)、传感器12、显示部15、操作按钮16a、16b等供给电源电力。

如图3、图8所示,在框架F的开闭盖3的安装位置的相反侧安装有控制基板单元40。在该控制基板单元40安装有用于控制打印机1的动作的电子基板,该控制基板单元40根据操作者使用操作按钮16a、16b所进行的输入操作的内容、传感器12的检测信息并例如经由步进马达M而对压纸辊10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对标签PL进行打印的热敏头28的打印动作。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作为使得具有打印功能的功能单元Y相对于主体外壳2以及前盖5之类的壳体独立的结构而实现了组件化,并将主体外壳2与前盖5固定以保护(夹入)该功能单元Y。

由此,在打印机1的组装时,将开闭盖3、压纸辊10、热敏头28、剥离单元4、控制基板单元40等功能部件组装于框架F,由此获得实现了组件化的功能单元Y。即,针对作为基础部件(base)的框架F,从任意的各种方向对压纸辊10等功能部件进行组装而完成功能单元Y。

因此,在以主体外壳2为基础部件的情况下,与必须在主体外壳2之类的箱体中组装功能部件而导致难以组装的情况相比,提高了打印机1的组装时的作业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以上述方式将开闭盖3、压纸辊10、热敏头28、剥离单元4、控制基板单元40等功能部件组装于作为基础部件的框架F,因此,与在以依次堆积功能部件的方式进行组装的情况下因功能部件的累积公差而使得部件彼此间的位置精度变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构成打印机1的部件彼此间的位置精度变得良好。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将开闭盖3、压纸辊10等功能部件组装于框架F而构成功能单元Y,因此能够仅利用该功能单元Y进行打印动作。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功能单元Y中包括具备压纸辊10的开闭盖3,并且热敏头28处于开闭盖3关闭时的压纸辊10的对置位置,因此,能够切换剥离发行与连续发行的方式而进行打印动作。

由此,能够在打印机1的完成中途进行打印机1的制造时的动作确认(测试动作),从而能够在该时刻检查动作的不良状况,能够容易地执行不良状况的对策。

而且,由于电池收容部33形成于框架F,所以能够使从电池布设的的配线布线长度实现最短化。

接下来,利用图4、图9~图11对主体外壳2、功能单元Y、以及前盖5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图9是主体外壳的仰视图。图10是功能单元的仰视图。图11是从对控制基板单元进行安装的方向观察功能单元的主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主体外壳2与前盖5在4处部位被螺钉固定,从而形成为将功能单元Y夹入的构造。

如图9所示,在主体外壳2的背面,在4处部位形成有供用于对主体外壳2与前盖5进行螺纹固定的螺钉插入的螺孔50。详细而言,在纸张收容部侧的两侧的两处部位形成有螺孔(第一螺孔)50a,在显示部侧(即纸张收容部6的相反侧)的两侧的两处部位形成有螺孔(第二螺孔)50b。此外,在螺孔50b的内侧,在两处部位形成有供用于对未图示的皮带夹、肩带等打印机携带部件进行安装的螺钉贯通的螺钉贯通孔50c。

如图4所示,在主体外壳2的开口部2a的侧壁附近,以与螺孔50a、50b连通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对向螺孔50a、50b插入的螺钉的插入方向进行引导的引导筒51a、51b。

另外,如图4以及图10所示,在构成功能单元Y的框架F的两端形成有肋(板状片的一个例子)52,该肋52在将功能单元Y收纳于主体外壳2时与对应于螺孔50a的引导筒51a的前端面抵接。而且,在该肋52形成有贯通孔52a,该贯通孔52a供插入于螺孔50a并从引导筒51a突出的螺钉贯通。

并且,在主体外壳2的开口部2a的引导筒51b的附近的底面,形成有高度比周围高的台阶部2b。而且,在框架F形成有在将功能单元Y收纳于主体外壳2时与该台阶部2b抵接的凸缘53。

因此,在纸张收容部侧,利用主体外壳2与前盖5将功能单元Y夹入,并且利用将框架F的贯通孔52a贯通的螺钉且经由框架F而将主体外壳2与前盖5固定。另一方面,在显示部侧(纸张收容部6的相反侧),在利用主体外壳2与前盖5将功能单元Y夹入的状态下,利用螺钉直接将主体外壳2与前盖5固定。

而且,所收纳的功能单元Y并未形成为其底面无间隙地与主体外壳2接触的状态,而是形成为如下状态:框架F的肋52与引导筒51a的前端抵接,凸缘53与台阶部2b抵接,从而在主体外壳2与功能单元Y之间形成有间隙。此外,也可以将用于吸收下落冲击等的缓冲件放入该间隙。

而且,由于这种间隙的存在,在施加有下落冲击等外力时,通过主体外壳2的变形等而将该外力吸收,因此该外力难以传递至功能单元Y。因此,使得由外力引起的安装于框架F的部件间的错位的产生情况缓和,并且主体外壳2破损时的更换变得容易。

此外,对于用于将主体外壳2与前盖5固定的螺钉,例如能够使用前端设置有切口的自攻螺钉。在该情况下,一边将螺钉前端压入于在前盖5的内侧所形成的螺钉支承孔(未图示)一边进行紧固,由此在该螺钉支承孔形成螺纹槽。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以跨越凸缘53的方式在框架F安装有金属制的携带部件固定板(携带部件固定板的一个例子)54,该携带部件固定板54在两处部位形成有用于对皮带夹、肩带等打印机携带部件进行螺纹固定的螺孔54a。螺孔54a形成于与在上述主体外壳2形成的螺钉贯通孔50c对置的位置,将从螺钉贯通孔50c插入的螺钉紧固于螺孔54a。如图11详细所示,携带部件固定板5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嵌入于框架F,能够如板簧那样进行弹性变形。

因此,在将皮带夹等安装于携带部件固定板54时,通过携带部件固定板54的弹性变形而将因作业者的移动并经由皮带夹等传递的振动大幅吸收。由此,振动不直接向框架F、安装于框架F的开闭盖3、压纸辊10、热敏头28、剥离单元4、控制基板单元40等传递,因此使得因来自皮带夹等的振动引起的不良状况的产生缓和。

接下来,参照图12A、图12B对打印机1的连续发行以及剥离发行进行说明。图12A是图1A的连续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图12B是图1B的剥离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在连续发行以及剥离发行的任意情况下,在打印工序中,均在将从纸张收容部6导出的连续纸P夹入热敏头28与压纸辊10之间的状态下使压纸辊10旋转,由此对连续纸P进行输送。在该输送时,基于由传感器12检测出的信息而实现打印定时,利用发送至热敏头28的打印信号而选择性地使热敏头28的热电阻发热,由此将所需的信息打印于连续纸P的标签PL。

这里,在连续发行时,如图12A所示,将剥离单元4配置于打印机1的内部的连续发行位置。打印后的标签PL不会以从衬纸PM揭下的方式被排出。在连续发行的情况下,预先制成粘贴有所需张数的标签PL的衬纸PM,从而能够在现场将标签PL从衬纸PM揭下而进行粘贴,因此,连续发行适于粘贴标签PL的对象物处于远离打印机1的场所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剥离发行中,如图12B所示,形成为如下状态:将剥离单元4配置于剥离发行位置,并且经由剥离销11而将衬纸PM夹入剥离单元4的夹持辊4a与压纸辊10之间。由此,若为了打印使压纸辊10旋转而对连续纸P进行输送,则衬纸PM在被夹持辊4a与压纸辊10夹持的状态下被输送,另一方面,将打印后的标签PL一张一张地从衬纸PM揭下并将其排出至打印机外。在剥离发行的情况下,由于将标签PL一张一张被排出,因此,剥离发行适于粘贴标签PL的对象物处于作业者的附近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能够对连续发行与剥离发行的方式进行切换,能够利用1台打印机应对粘贴标签PL的对象物距打印机1较近的情况和距打印机1较远的情况的两种状况,因此使用便利性良好、且经济划算。

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并不限定于所公开的技术。即,对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言,不应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说明而对其进行限制性的解释,归根结底,应当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对其加以解释,其包括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等同的技术以及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用于能够用于连续发行与剥离发行的双方的兼用型的打印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仅用于剥离发行、或者仅用于连续发行的打印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作为打印介质而使用将多张标签临时粘贴于衬纸的连续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并不局限于在一个面具有粘合面的连续状的标签(无衬纸标签)、不具有粘合面的连续状的片材(连续片材)或者纸张类,还能够将能够利用热敏头进行打印的薄膜等用作打印介质。无衬纸标签、连续片材或者薄膜能够设置位置检测标记。另外,在输送粘合剂露出的无衬纸标签等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非粘接剂对输送路进行涂覆、且设置含有硅酮的非粘接辊。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在以上说明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不经由个人计算机而进行向打印机的输入操作的独立(stand alone)型打印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经由个人计算机而进行向打印机的输入操作的在线型打印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