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3608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打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例如涉及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之类的所需信息打印于标签连续体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打印机例如为如下标签打印用的打印机:在将卷绕成卷状的标签连续体的一端夹入于热敏头与压纸辊之间的状态下使压纸辊旋转,从而在输送标签连续体时将所需信息打印于标签。

关于该标签打印机,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62632号公报中有所记载,其公开了如下标签打印机:在对标签连续体的收容部进行开闭的开闭盖的打开端部将压纸辊设置为能够旋转的状态,并且在标签打印机内部且在开闭盖关闭时的压纸辊的对置位置设置热敏头。

然而,在标签打印机中,例如要求不占用场所、容易收纳于手掌而把持、携带简单、且即便携带也能够发行标签等机动性、容易使用性,从而如何使打印机实现小型化便成为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技术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打印机实现小型化的技术。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对打印介质进行收容;开闭盖,其相对于上述壳体能够开闭;输送辊,其设置于上述开闭盖,并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输送;打印头,其在上述壳体内设置为与上述输送辊对置的状态,并对上述打印介质实施打印;切断构件,其在上述输送辊的对置侧设置于比上述输送辊靠打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并将由上述打印头实施打印后的上述打印介质切断;第一检测构件,其设置于上述打印头与上述切断构件之间,并对打印后的打印介质进行检测;第二检测构件,其设置于比上述切断构件靠打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并对打印后的打印介质进行检测;以及共用的布线基板,其供上述第一检测构件以及上述第二检测构件的双方安装。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打印机中,可以构成为:具备剥离单元,该剥离单元设置为能够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的状态,在作为上述打印介质而使用在衬纸临时粘贴有标签的带衬纸标签的情况下,该剥离单元配置于上述第二位置,并使打印后的标签从衬纸剥离,其中,上述第一位置是处于上述打印头与上述切断构件之间、且处于上述第一检测构件的对置侧的位置,上述第二位置是比上述第一位置接近上述输送辊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打印机中,可以构成为:在作为上述打印介质而使用在衬纸临时粘贴有标签的带衬纸标签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检测构件对从上述衬纸剥离的打印后的标签进行检测,在作为上述打印介质而使用上述带衬纸标签或者无上述衬纸的无衬纸标签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检测构件对打印后的打印介质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打印机中,可以构成为,具备:头保持部件,其在上述壳体内设置为摆动自如的状态以便能够实现对上述开闭盖的保持以及保持状态的解除,并对上述打印头进行保持;以及解除部件,其通过对上述头保持部件施加按压力而将上述开闭盖的保持状态解除,上述布线基板在上述解除部件的设置区域的范围内沿着打印输送方向纵置设置,以使得上述第一检测构件以及上述第二检测构件在朝向上述打印介质的输送路的状态下沿着打印输送方向并列设置。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打印机中,可以构成为,上述头保持部件具备:保持部,其对上述打印头进行保持;以及一对被按压部,它们从上述保持部向相对于上述输送辊分离的方向延伸,在上述布线基板配置为将与打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夹入的状态,并在将上述开闭盖的保持状态解除时被从上述解除部件施加按压力,上述解除部件具备:按压部,其设置于上述布线基板的纵置方向上的单侧面的对置侧;以及一对腿部,它们从上述按压部延伸至与上述头保持部件的一对被按压部分别接触,并配置为将上述布线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夹入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打印机中,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解除部件的上述按压部中,在上述布线基板的对置部形成有朝向从上述布线基板分离的方向凹陷的凹部。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打印机中,可以构成为:上述布线基板配置于由上述解除部件的按压部和一对腿部包围的空置区域。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打印机中,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第一检测构件与上述打印头之间设置从上述第一检测构件侧朝向上述输送辊突出的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检测构件与第二检测构件安装于共用的布线基板,与在第一检测构件和第二检测构件分别设置布线基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打印机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通常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1B是图1A的打印机的剥离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以及标签连续体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

图3A是对图1A的通常发行时的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的剖切面进行观察的概要结构图。

图3B是对图1A的通常发行时的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一端位置的剖切面进行观察的概要结构图。

图4A是对图1B的剥离发行时的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的剖切面进行观察的概要结构图。

图4B是对图1B的剥离发行时的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一端位置的剖切面进行观察的概要结构图。

图5是选取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而示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是将图5的打印机的剥离单元等的一部分拆下而示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7A是图5的I-I线的剖视图。

图7B是图6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8A是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开闭盖的打开动作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8B是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开闭盖的打开动作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9是从侧面侧观察剥离发行时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10是放大示出图9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结构图。

图11是从侧面侧观察紧随图10之后的剥离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12是从侧面侧观察通常发行时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13是放大示出图12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结构图。

图14是从侧面侧观察紧随图13之后的通常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2014年11月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4-224373号),通过参照将该申请的内容并入本说明书。

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原则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简单地对实施方式中的用语进行如下说明。进给是指为了进行打印而输送标签连续体(打印介质的一个例子)的动作,进给方向(打印输送方向的一个例子)是指为了进行打印而输送标签连续体的方向,具体而言,是指将标签连续体从纸张供给部向热敏头输送的方向。反向进给是指在将所需信息打印于标签连续体的所需标签之后将标签连续体朝进给方向的相反方向输送,并使后续的其他标签返回至打印开始位置的动作,反向进给方向是指为了进行反向进给而输送标签连续体的方向,具体而言,是指将标签连续体从热敏头侧向纸张供给部侧输送的方向。剥离发行是指在作为标签连续体而使用多张标签以规定的间隔临时粘贴于长尺带状的衬纸而成的连续状的标签(带衬纸标签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将标签1张1张地从衬纸揭下并从打印机发行的方式,通常发行是指不揭下标签便从打印机发行的方式。通常发行中存在连续发行与无衬纸标签发行。在带衬纸标签的情况下,应用不将多张标签从衬纸揭下而连续地进行发行的连续发行。在无衬纸且在单面的粘接剂层露出的状态下输送的连续状的标签(无衬纸标签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应用1张1张地发行标签的无衬纸标签发行。

图1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通常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打印机的剥离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示出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以及标签连续体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

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例如是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便携式的标签打印机,其具备能够以1台而进行剥离发行与通常发行的切换的兼用型的结构。此外,打印机1能够在使发行口侧朝向上方的状态下使用(横向使用),但也能够将设置于打印机1的外周的一面的带钩(未图示)卡挂于作业者的腰带、或安装肩带(未图示)而挂在作业者的肩上,从而在使发行口侧朝向横向的状态下使用(纵向使用)。

作为打印机1的打印介质,如图2所示,例如使用标签连续体P(带衬纸标签),其中,该标签连续体P具有长尺带状的衬纸PM、以及沿其长度方向每隔规定间隔而临时粘贴的多张标签PL。在衬纸PM的标签粘贴面,以能够容易地剥离标签PL的方式覆盖有硅酮等之类的剥离剂。另外,在衬纸PM的标签粘贴面的背面,沿长度方向每隔预先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表示标签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标记(未图示)。在标签的表面(打印面),形成有若到达预先规定的温度区域则以特定的颜色(黑色、红色等)而显色的热敏显色层。

但是,打印介质并不限定于带衬纸标签,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使用无衬纸且在粘接剂层露出的状态下输送的无衬纸标签。在该情况下,在无衬纸标签的粘接剂侧,沿长度方向每隔预先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表示标签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标记(未图示)。另外,在无衬纸标签的表面(形成有粘接剂层的面的背面、打印面)形成有上述热敏显色层。除此之外,例如,可以使用无衬纸且无粘接剂层的连续片材(无衬纸标签),也可以不局限于纸类而使用能够由热敏头进行打印的薄膜(杂志纸张)等。在连续片材或者薄膜的情况下,也能够设置位置检测标记。

打印机1具备外部壳体2、开闭盖3、剥离单元4、纸张收容部(打印介质收容部)6(参照图2)、以及纸张引导机构部7(参照图2)。

外部壳体2是形成打印机1的外形的一部分的壳体,其具备主体壳体2a与前盖部2b。主体壳体2a例如由在一面形成有开口部的塑料制的箱状体形成。另外,在主体壳体2a的一侧面,以能够开闭的状态轴支承有电池盖部Cb。另一方面,前盖部2b例如由以将主体壳体2a的开口部局部地覆盖的方式形成的塑料制的盖状体形成,并螺纹固定于主体壳体2a。在前盖部2b的表面,安装有显示部Dp、操作按钮Bc、电源按钮Bv、盖开启按钮(解除部件的一个例子)Bp、一对解除杆部Lc、Lc、以及刀具Ct。显示部Dp例如是对操作命令、消息等进行显示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操作按钮Bc是对打印机1的动作、设定进行操作的按钮,电源按钮Bv是将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断开的按钮。在前盖部2b与开闭盖3之间形成有打印后的标签连续体P的发行口。此外,在打印机1中,将设置有电池盖部Cb的面及其对置面称为打印机1的侧面。

开闭盖3是纸张收容部6的开闭盖,在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打开端部:外部壳体2的长度方向中央侧)能够在相对于外部壳体2分离以及接近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被开闭支承轴3a(参照图3A及图3B等)轴支承。另外,开闭盖3被配置于其长度方向另一端部的开闭支承轴3a的扭簧3b(参照图3A及图3B等)朝打开方向(开闭盖3的打开端部从外部壳体2分离的方向)施力。

如图2所示,在开闭盖3的打开端部,以朝向正反方向转动自如的状态轴支承有压纸辊(输送辊)10。该压纸辊10是输送标签连续体P的输送构件,其设置为沿着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延伸的状态。压纸辊10例如由含有硅酮的树脂、硅酮橡胶形成。在压纸辊10的压纸辊轴10a的一端部连接有齿轮10b。该齿轮10b在开闭盖3的关闭时与齿轮单元部(未图示)卡合,并经由该齿轮单元部而与驱动马达(未图示)以机械的方式连接。齿轮单元部通过多个齿轮相互卡合而构成。另外,驱动马达例如由步进马达构成。

在开闭盖3的打开端部侧且在压纸辊10的附近,剥离销11设置为沿着压纸辊10延伸的状态。该剥离销11是在使用带衬纸标签作为标签连续体P的情况下使标签PL从衬纸PM剥离的剥离部件,其长度方向两端部侧轴支承于开闭盖3。

在开闭盖3的打开端部侧且在标签连续体P的对置面设置有传感器12(12a、12b)。传感器12a例如是对标签连续体P的有无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其由透射式的光传感器等构成。另一方面,传感器12b例如是对标签PL的位置(上述衬纸PM的位置检测标记)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其由反射式的光传感器等构成。

剥离单元4是在剥离发行时将标签PL从标签连续体P的衬纸PM揭下、且划分为衬纸PM和标签PL的输送路径的单元部。在剥离单元4的前端,夹持辊4a以能够旋转的状态夹持于一对支承部4b、4b。后文中对剥离单元4进行叙述。

如图2所示,纸张收容部6是对卷状的标签连续体P进行收容的空间,在其内部设置有纸张引导机构部7的一对引导板7a。纸张引导机构部7是与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匹配地对该标签连续体P进行支承、引导的机构部。引导板7a是在与辊状的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方向(轴向)两端面接触的状态下将卷状的标签连续体P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并对标签连续体P的输送进行引导的部件,其以根据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而改变位置的方式设置为能够沿着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3A~图8B对打印机1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3A是对图1A的通常发行时的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的剖切面进行观察的概要结构图。图3B是对图1A的通常发行时的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一端位置的剖切面进行观察的概要结构图。图4A是对图1B的剥离发行时的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的剖切面进行观察的概要结构图。图4B是对图1B的剥离发行时的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一端位置的剖切面进观察的概要结构图。图5是选取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而示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6是将图5的打印机的剥离单元等的一部分拆下而示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7A是图5的I-I线的剖视图。图7B是图6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8A及图8B是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开闭盖的打开动作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如图3A~图4B所示,在打印机1的内部且在压纸辊10的对置侧,设置有剥离单元4、热敏头(打印头的一个例子)25、布线基板26、头托架(头保持部件的一个例子)27、螺旋弹簧29、刀具(切断构件的一个例子)Ct、传感器部S、以及盖开启按钮Bp。

如图3A~图5所示,剥离单元4设置为如下状态:其夹持辊4a能够在比刀具Ct靠打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以热敏头25与压纸辊10之间(发行口)为边界而向热敏头25侧(通常发行位置(第一位置的一个例子):参照图3A及图3B)和压纸辊10侧(剥离发行位置(第二位置的一个例子):参照图4A及图4B)移动。在通常发行时,如图3A及图3B所示,夹持辊4a收容于刀具Ct与热敏头25之间的进深处。另外,在剥离发行时,如图4A及图4B所示,夹持辊4a配置于压纸辊10的对置位置。在该剥离发行时,若在由压纸辊10和夹持辊4a将标签连续体P的衬纸PM夹入的状态下使压纸辊10旋转,则夹持辊4a进行从动旋转,从而对衬纸PM进行输送并使标签PL从衬纸PM剥离。

如图3A、图4A、以及图7A所示,热敏头25例如是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之类的信息打印于标签连续体P的打印构件,其以在开闭盖3的关闭时与压纸辊10对置的方式在热敏头25的打印面朝向走纸路径的状态下经由布线基板26而安装于头托架27的保持部27a。在该热敏头25的打印面,沿着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方向(短方向)排列设置有因通电而发热的多个热电阻(发热元件)。此外,布线基板26是将从对打印机1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部(未图示)输送的打印信号向热敏头25传送的布线用的基板。

如图3A~图4B、以及图7A所示,头托架27是对热敏头25进行保持的部件,并且是进行开闭盖3的保持或者保持状态的解除的部件,其在开闭盖3的关闭时在与压纸辊10对置的那侧,以能够进行开闭盖3的保持或者保持状态的解除的方式而在相对于压纸辊10接近以及分离的方向上摆动自如的状态下轴支承于支承轴27b。

该头托架27例如由金属形成,其具备使由热敏头25产生的热逸散的功能。由此,与各自独立地设置用于使由热敏头25产生的热逸散的散热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打印机1实现小型化以及轻量化。另外,与各自独立地设置散热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因此能够降低打印机1的成本。

如图3B、图4B、以及图5~图7A所示,在头托架27的保持部27a且在压纸辊10的长度方向两端侧,与保持部27a一体地形成有一对翼部27c、27c。在该一对翼部27c、27c的每一个翼部且在朝向压纸辊10延伸的前端部形成有槽27d。通过使压纸辊轴10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嵌入于该槽27d内而在压纸辊10能够旋转的状态下将开闭盖3保持于头托架27。

如图3B、图4B、图6、以及图7B所示,在头托架27的保持部27a的上边、且在压纸辊10的长度方向中央附近,与保持部27a一体地形成有朝向从压纸辊10分离的方向延伸的一对被按压部27e。如图6及图7B所示,该一对被按压部27e在将传感器部S的布线基板SS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夹入的状态下从保持部27a延伸,并如图3B及图4B所示那样在其各自的延伸端部处以悬空状态而形成末端。

如图3A~图4B、以及图7A所示,螺旋弹簧29是在开闭盖3的关闭时将热敏头25以及头托架27向压纸辊10侧施力的部件,其设置于头托架27的背面侧(布线基板26的安装面的背面侧)。借助该螺旋弹簧29的作用力将头托架27向压纸辊10侧按压,因此,隔着标签连续体P而牢固地将热敏头25按压于压纸辊10。另外,由于嵌入于头托架27的槽27d内的压纸辊轴10a被牢固地按压,因此能够利用头托架27而牢固地对开闭盖3进行保持。

如图3A~图4B、以及图7A所示,刀具Ct是用于将打印后的标签连续体P切断的固定刃,该刀具Ct在其刃尖朝向标签连续体P的走纸路径侧的状态下固定于支承部31的前端。刀具Ct设置为沿着压纸辊10的长度方向(图3A~图4B、以及图7A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对该刀具Ct进行支承的支承部31以从盖开启按钮Bp侧朝向压纸辊10侧而厚度逐渐变薄的方式倾斜,刀具Ct的刃尖设置于比前盖部2b的表面更接近热敏头25的位置(高度)。这样,通过使支承部31的表面侧倾斜,能够扩大在剥离发行时用于利用手指捏住标签PL的区域,因此能够容易地捏住标签PL。另外,由于支承部31不会对标签连续体P的切断造成妨碍,因此,能够顺利地切断标签连续体P。另外,通过将刀具Ct的刃尖设置于接近热敏头25的位置而在进给时以及反向进给时减少标签连续体P的输送量,因此,能够缩短打印机1的打印动作间的准备时间。另外,通过将刀具Ct设置于比前盖部2b的表面靠内侧的位置,能够使作业者的手指难以接触刀具Ct,因此能够提高打印机1的安全性。

如图3A、图4A、以及图5~图7B所示,传感器部S是打印后的标签连续体P的检测构件,其具备剥离传感器(第一检测构件的一个例子)SA、纸张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构件的一个例子)SB、布线基板SS、连接器SC、以及配线SW。

如图3A、图4A、图7A、以及图7B所示,剥离传感器SA是如下传感器:通过对剥离单元4的夹持辊4a的检测而检测发行模式是通常发行还是剥离发行,并且在使用带衬纸标签作为标签连续体P的情况下对从衬纸PM剥离的打印后的标签PL进行检测,剥离传感器SA在刀具Ct与压纸辊10之间设置为朝向标签连续体P的走纸路径的状态。如图5、图6、以及图7B所示,剥离传感器SA例如由反射式的光传感器构成,其具有发光部SA1和受光部SA2。发光部SA1和受光部SA2在布线基板SS的主面内沿着布线基板SS的宽度方向(压纸辊10的长度方向:图7B的横向)排列配置。此外,在支承部31形成有使剥离传感器SA的检测光(放射光以及反射光)透过的贯通孔(未图示)。

如图3A、图4A以及图7A所示,纸张检测传感器SB是在不揭下标签便发行标签连续体P的情况(应用于带衬纸标签、无衬纸标签的双方)下对切断工序后的标签连续体P的有无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如图6及图7B所示,纸张检测传感器SB例如由反射式的光传感器构成,其具有发光部SB1和受光部SB2。发光部SB1和受光部SB2在布线基板SS的主面内沿着布线基板SS的宽度方向(压纸辊10的长度方向:图7B的横向)排列配置。此外,在支承部31形成有使纸张检测传感器SB的检测光(放射光以及反射光)透过的贯通孔(未图示)。

另外,纸张检测传感器SB在比刀具Ct的位置靠打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在刀具Ct与前盖部2b的表面之间(图3A以及图4A中的剥离传感器SA的上方)的位置处设置为朝向标签连续体P的走纸路径的状态。即,剥离传感器SA与纸张检测传感器SB以沿着打印输送方向而形成为2层的方式设置。这里,在刀具Ct位于前盖部2b的表面的情况下,将纸张检测传感器SB设置于前盖部2b的表面上,因此打印机1变厚且变得大型。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刀具Ct设置于比前盖部2b的表面靠内侧的位置、且将纸张检测传感器SB设置于前盖部2b的表面与刀具Ct之间,能够使打印机1变得小型化。

如图3A、图4A、图7A、以及图7B所示,布线基板SS是安装有剥离传感器SA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SB的共用的布线基板的一个例子,其在盖开启按钮Bp的设置区域的范围内沿着标签连续体P的打印输送方向纵置设置(固定)。这里,在刀具Ct位于前盖部2b的表面的情况下,将纸张检测传感器SB设置在前盖部2b的表面上,因此剥离传感器SA与纸张检测传感器SB的距离过远而难以实现布线基板SS的共用化。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刀具Ct设置于比前盖部2b的表面靠内侧的位置、且将纸张检测传感器SB设置于前盖部2b的表面与刀具Ct之间,从而能够缩短剥离传感器SA与纸张检测传感器SB之间的距离,因此容易实现布线基板SS的共用化。

布线基板SS例如由打印布线基板形成,在其背面(剥离传感器SA、纸张检测传感器SB的安装面的里侧)电连接有连接器SC以及配线SW。剥离传感器SA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SB通过布线基板SS、连接器SC以及配线SW而与上述控制单元部电连接。

这样,通过将剥离传感器SA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SB安装于共用的布线基板SS,能够使布线基板SS内的布线图案、连接器SC实现共用化,因此,与在剥离传感器SA与纸张检测传感器SB分别设置布线基板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布线基板的面积。另外,对于将剥离传感器SA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SB与控制单元部电连接的配线SW,能够将其捆扎成一束,因此,能够缩小配线SW在空间方面的占有区域。由此,能够使打印机1实现小型化。另外,由于能够缩小布线基板SS的面积,因此能够在增加可由1张基板实现的布线基板SS的张数的基础上,减少布线金属材料的使用量,由此能够降低布线基板SS的成本。另外,能够通过连接器SC的共用化而降低连接器SC的成本。因此,能够降低打印机1的成本。

如图6及图7B所示,在将传感器部S的布线基板SS覆盖的盖部的前表面(与压纸辊10对置的面)与头托架27之间,设置有从传感器部S的前表面向压纸辊10突出的突出台阶部(突出部的一个例子)Pj。该突出台阶部Pj由光的反射率比金属低的塑料等形成。

如上所述,头托架27具有作为热敏头25的散热体的功能,因此想要确保尽量大的面积。根据该观点,优选使头托架27形成至接近传感器部S的前表面的位置,但若如此,则由于头托架27由金属制成,因此从剥离传感器SA、纸张检测传感器SB的发光部SA1、SB1射出的光有时会与头托架27接触而反射,并向剥离传感器SA、纸张检测传感器SB的受光部SA2、SB1入射,从而导致剥离传感器SA、纸张检测传感器SB进行误动作。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突出台阶部Pj设置于传感器部S的前表面与头托架27之间,能够抑制或者防止来自金属制的头托架27等的反射光向剥离传感器SA、纸张检测传感器SB的受光部SA2、SB2入射,因此能够防止剥离传感器SA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SB的误动作。

如图3A~图8B所示,盖开启按钮Bp是用于将开闭盖3打开的按钮,其设置为能够在相对于前盖部2b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图7A以及图7B的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状态。盖开启按钮Bp配置于头托架27的一对被按压部27e的对置侧(布线基板SS的纵置方向的单侧面的对面侧),其一体地具有按压部35a、一对腿部35b、以及一对板簧部35c。

盖开启按钮Bp的按压部35a是在开闭盖3的打开时由操作者按压的部分。如图3A、图4A、以及图7A~图8B所示,在按压部35a中,在与传感器部S的布线基板SS对置的部分,形成有朝向从布线基板SS分离的方向凹陷的凹部35d。即,在开闭盖3的关闭时,盖开启按钮Bp的背面与布线基板SS的上端部以规定长度而分离。因此,如图8B所示,即使为了将开闭盖3打开而对盖开启按钮Bp进行按压,按压部35a也不会与布线基板SS接触。

如图5、图6、以及图7B所示,盖开启按钮Bp的一对腿部35b在按压部35a的背面以从长度方向两端部对布线基板SS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进行夹持的状态而朝向头托架27的一对被按压部27e延伸,并分别与一对被按压部27e接触。这样,传感器部S的布线基板SS配置于由盖开启按钮Bp的按压部35a与一对腿部35b包围的空置区域。即,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打印机1的空置区域,因此与将传感器部S配置于其他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打印机1实现小型化。

为了将开闭盖3打开,若从图8A的状态如图8B所示那样将盖开启按钮Bp的按压部35a向打印机1的内部侧按压,则经由一对腿部35b还对头托架27的一对被按压部27e进行按压。此时,布线基板SS的对置部因其一部分进入按压部35a的背面侧的凹部35d内而未与按压部35a的背面接触。另一方面,若头托架27的一对被按压部27e被按压,则头托架27以支承轴27b为中心而朝向从压纸辊10分离的方向摆动。因此,压纸辊10的压纸辊轴10a从头托架27的一对翼部27c、27c的前端的槽27d分离,因此头托架27对开闭盖3的保持状态得以解除。若该开闭盖3的保持状态被解除,则开闭盖3借助在其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侧的开闭支承轴3a(参照图3A~图4B)配置的扭簧3b的作用力而自动地打开。

如图5、图6、以及图7B所示,盖开启按钮Bp的一对板簧部35c形成为从按压部35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的外周部朝向下方(被按压部27e所处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如图7B所示,该一对板簧部35c与贯穿设置于前盖部2b的贯通孔36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卡合。由此,在开闭盖3的关闭时,盖开启按钮Bp因一对板簧部35c的作用而被朝向头托架27施力,因此盖开启按钮Bp的一对腿部35b被轻轻地按压于头托架27的一对被按压部27e。因此,能够抑制盖开启按钮Bp的移动,从而能够防止盖开启按钮Bp晃动。另外,在开闭盖3的打开时,头托架27的一对被按压部27e因螺旋弹簧29的作用而被朝向盖开启按钮Bp施力,因盖开启按钮Bp的长度方向两侧面的一对板簧部35c朝向盖开启按钮Bp的长度方向中央挠曲还能够使盖开启按钮Bp上升。即,能够允许基于头托架27的一对被按压部27e对盖开启按钮Bp的上顶。

接下来,参照图9~图11对打印机1的剥离发行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9是从侧面侧观察的剥离发行时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图10是放大示出图9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结构图。图11是从侧面侧观察紧随图10之后的剥离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此外,在图9~图11中,举例示出纵向使用打印机1的情况。

首先,如图9所示,将从纸张收容部6导出的标签连续体P经由热敏头25与压纸辊10之间向外部抽出。然后,在将标签连续体P的衬纸PM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经由剥离销11而折弯成锐角之后,利用从打印机1的内部拉出的剥离单元4的夹持辊4a与压纸辊10将其夹入。在该阶段,若从剥离传感器SA的发光部SA1射出检测光,则由于不存在剥离单元4的夹持辊4a,因此在剥离传感器SA的受光部SA2中无法检测出来自夹持辊4a的反射光。因此,判断为发行模式是剥离发行模式。

接着,通过使压纸辊10旋转而对标签连续体P进行输送,并基于由传感器12检测出的信息而实现打印定时,且利用发送至热敏头25的打印信号而选择性地使热敏头25的热电阻发热,从而将所需信息打印于标签连续体P的标签PL。此时,如图10所示,夹持辊4a也因压纸辊10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由此对衬纸PM进行输送,另一方面,以剥离销11为边界,输送方向相对于衬纸PM的输送方向急剧变化后的标签PL因自身所具有的强度而从衬纸PM剥离并从发行口排出。在该阶段,若从剥离传感器SA的发光部SA1射出检测光L1,则检测光L1与标签PL接触而反射,并作为检测光L2而向剥离传感器SA的受光部SA2入射,因此判断为在打印机1的发行口存在标签PL。此外,这里,为了易于观察附图而左右排列地示出了检测光L1、L2,但实际上检测光L1、L2沿着与图10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排列。

接着,如图11所示,用手指捏住从打印机1的发行口排出的标签PL的突出部分,用手指拉动标签PL而将其从衬纸PM完全揭下。在此后的阶段,若从剥离传感器SA的发光部SA1射出检测光L1,则由于无标签PL而不使检测光L1反射(即,由受光部SA2无法检测出检测光L2),由此判断为在打印机1的发行口不存在标签PL。因此,在打印机1中,经由反向进给工序而转移至针对后续的标签PL的打印工序。

接下来,参照图12~图14对打印机1的通常发行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2是从侧面侧观察通常发行时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图13是放大示出图12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结构图。图14是从侧面侧观察紧随图13之后的通常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此外,在图12~图14中,也举例示出纵向使用打印机1的情况。

首先,如图12所示,将从纸张收容部6导出的标签连续体P经由热敏头25与压纸辊10之间而向外部抽出。这里,将剥离单元4收容于打印机1的内部。在该阶段,从剥离传感器SA的发光部SA1射出的光的反射光量因剥离单元4的夹持辊4a的存在而减少,因此由剥离传感器SA的受光部SA2接收到的光量也减少。其结果,判断为发行模式是通常发行模式。这里,由于使用带衬纸标签作为标签连续体P,因此利用操作按钮Bc而手动地选择通常发行模式中的连续发行模式。此外,在使用无衬纸且在单面的粘接剂层露出的状态下输送的无衬纸标签的情况下,利用操作按钮Bc而手动地选择无衬纸标签发行模式。

接着,通过使压纸辊10旋转而对标签连续体P进行输送,并基于由传感器12检测出的信息而实现打印定时,且利用发送至热敏头25的打印信号而选择性地使热敏头25的热电阻发热,由此将所需信息打印于标签连续体P的标签PL。在该通常发行的情况下,打印后的标签PL未从衬纸PM揭下而是在粘贴于衬纸PM的状态下排出。

在通常发行的情况下,在剥离传感器SA的前方存在剥离单元4的夹持辊4a,因此无法实现基于剥离传感器SA的标签检测。因此,利用纸张检测传感器SB而实施该情况下的标签检测。即,如图13所示,若从纸张检测传感器SB的发光部SB1射出检测光L1,则检测光L1与标签连续体P接触而反射,并作为检测光L2而向纸张检测传感器SB的受光部SB2入射,因此判断为在打印机1的发行口存在标签连续体P。

接着,如图14所示,用手指捏住从打印机1的发行口排出的标签连续体P,并使标签连续体P的衬纸PM的一部分抵靠于刀具Ct而将标签连续体P切断。在此后的阶段,若从纸张检测传感器SB的发光部SB1射出检测光L1,则由于不存在标签连续体P而不使检测光L1反射(即,由受光部SB2无法检测出检测光L2),由此判断为在打印机1的发行口不存在标签连续体P。因此,在打印机1中,经由反向进给工序而转移至针对后续的标签PL的打印工序。此外,这里,为了易于观察附图而举例示出以一张标签PL为单位而将衬纸PM切断的情况,但实际上在对多张标签PL连续地实施打印之后将衬纸PM切断。但是,在作为标签连续体P而使用无衬纸且在单面的粘接剂层露出的状态下输送的无衬纸标签的情况下,在将剥离单元4收容于打印机1的内部的状态下实施打印,但对于标签连续体P的切断而言,与剥离发行同样地以1张标签为单位而将标签连续体P切断(无衬纸标签发行模式)。

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不限定于所公开的技术。即,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能基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说明而进行限制性的解释,归根结底,应当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进行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包含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等同的技术以及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