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橡皮滚筒的印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7783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带有橡皮滚筒的印铁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一般涉及印刷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印铁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橡皮滚筒的印铁机。



背景技术:

印铁就是在马口铁(镀锡薄板)上印制图案。主要是利用水、墨相斥的物理性质,借助印刷压力,经橡皮布把印版图文转印到马口铁上,属于平版胶印的原理。现有的印铁机一般包括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压印滚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加工精度,且耐酸耐碱耐腐蚀、其筒体也有很高的刚度和强度,能抵抗冲击和振动,滚筒空档处装有叼牙机构。压印滚筒主要作用:支撑铁皮、完成印刷、传递铁皮。现代胶印机中,压印滚筒是其它机件机动关系的调节基准;橡皮滚筒,是印铁机的重要部件,压印滚筒把铁皮送入印刷机组,通过与橡皮滚筒接触,施加压力将橡皮滚筒上的图文转印到铁皮上。间接印刷中将印版图文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转印滚筒,其表面包裹橡皮布。

橡皮滚筒表面包裹的橡皮布,需要两端固定连接一起,但是很难把布给拉紧,就算是拉紧固定好后,时间一久也会松弛,不能调节,影响印刷工作,导致印刷出现问题,工作效率变低,增加印刷成本,同时橡皮布装配的时候也比较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橡皮布松紧以及橡皮布便于拆装的带有橡皮滚筒的印铁机。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带有橡皮滚筒的印铁机,包括橡皮滚筒本体,橡皮滚筒本体固定在机架上,橡皮滚筒本体设置为圆柱体,橡皮滚筒本体的侧面设置有两个轴向通槽,轴向通槽将橡皮滚筒本体的侧面分割为工作圆弧面和空档圆弧面,轴向通槽用于安装卷橡皮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橡皮滚筒测量设置两个轴向通槽,在轴向通槽中安装卷橡皮轴,将橡皮布的两边分别固定在两个卷橡皮轴上面,能够解决调整橡皮布张紧程度的问题,通过卷橡皮轴的转动来达到调节橡皮布张紧程度,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带有橡皮滚筒的印铁机的橡皮滚筒的主视图;

图2为沿图1中S-S线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中U-U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1中V-V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橡皮滚筒的右视图;

图6为图1所示橡皮滚筒的左视图;

图7为沿图6中T-T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橡皮滚筒本体 20-轴向通槽 21-凸台

21a-接触面 30-中心轴 31-第一中心轴

31a-盲孔 32-第二中心轴 33-中心孔

40-工作圆弧面 50-空挡圆弧面 51-螺纹孔

60-轴向通孔 61-连接筋 70-滚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发明的带有橡皮滚筒的印铁机,包括橡皮滚筒本体10,橡皮滚筒本体10固定在机架上,橡皮滚筒本体10设置为圆柱体,橡皮滚筒本体10的侧面设置有两个轴向通槽20,轴向通槽20将橡皮滚筒本体10的侧面分割为工作圆弧面40和空档圆弧面50,轴向通槽20用于安装卷橡皮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带有橡皮滚筒的印铁机,包括橡皮滚筒本体,橡皮滚筒本体设置在机架上,橡皮滚筒本体设置为圆柱体,在印铁机工作过程中,通过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的相互配合,将图案印制到铁皮上面,橡皮橡皮本体设置为圆柱体,便于转印图案,滚筒本体的侧面设置有两个轴向通槽,轴向通槽中放置卷橡皮轴,卷橡皮轴位于圆柱形橡皮滚筒的内部,在橡皮滚筒转动过程中,卷橡皮轴不露出橡皮滚筒本体的圆柱形侧面,轴向通槽将橡皮滚筒本体的侧面分割为工作圆弧面和空档圆弧面,当通过转动卷橡皮轴来张紧橡皮布的时候,橡皮布能够贴紧工作圆弧面,使得在转印过程中,将图案完整的转移到铁板上,保证了转移图案的完整性,轴向通槽用于安装卷橡皮轴,通过转动卷橡皮轴来调节橡皮布的张紧程度,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参考图3及图8,轴向通槽20中间设置有凸台21,凸台21用于支撑卷橡皮轴,凸台21与卷橡皮轴的接触面21a为光滑弧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轴向通槽中间设置有凸台,由于整个橡皮滚筒比较长,导致卷橡皮轴也需要做的很长,而卷橡皮轴又相对低比较细,当卷橡皮轴上面固定橡皮布,橡皮布处于张紧的状态的时候,橡皮布向卷橡皮轴施加向外的拉力,如果卷橡皮轴仅仅依靠两端固定,容易造成卷橡皮轴的弯曲变形,轴向通槽中间设置有凸台,凸台在橡皮布处于张紧状态下,能够抵住卷橡皮轴,防止卷橡皮轴产生变形,提高了卷橡皮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凸台用于支撑卷橡皮轴,避免卷橡皮轴产生径向的变形,提高了卷橡皮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凸台与卷橡皮轴的接触面为光滑弧面,由于调节橡皮布的张紧程度的时候,需要转动卷橡皮轴,而卷橡皮轴和凸台是直接接触的,凸台与卷橡皮轴的接触面为光滑弧面,避免在卷橡皮轴转动过程中,两者产生不必要的磨损,提高了卷橡皮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凸台与卷橡皮轴的接触面为光滑弧面,凸台的弧面和卷橡皮轴的侧面一致,增大了凸台和卷橡皮轴的接触面积,使得凸台在支撑卷橡皮轴的过程中,能够使卷橡皮轴均匀受力,提高了卷橡皮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参考图2至图7,橡皮滚筒本体10内部设置有若干轴向通孔60,轴向通孔60之间设置有连接筋6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橡皮滚筒本体内部设置有若干轴向通孔,通过设置轴向通孔,减轻整个橡皮滚筒的重量,减轻了橡皮滚筒中心轴的轴承的压力,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以及寿命,同时还能通过向轴向通孔中不同部位固定不同重量的铁块,来调节整个橡皮滚筒的平衡,使得橡皮滚筒的中心落在中心轴的轴线上,减轻了橡皮滚筒转动过程中,对中心轴轴承的磨损,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同时也能非常方便地,轴向通孔之间设置有连接筋,在减轻橡皮滚筒质量的同时能够保证橡皮滚筒的强度,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工作圆弧面40的展开长度大于等于单张铁皮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工作圆弧面的展开长度大于等于单张铁皮的长度,橡皮布的有效转印长度最大为工作圆弧面的张开长度,在设备正常使用情况下,橡皮滚筒转一圈,能完成至少一张完整铁皮的图案印制,提高了印铁机印制图案的印制效率,保证了橡皮滚筒转印图案的完整性。

进一步的,工作圆弧面40用于与橡皮布贴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工作圆弧面用于与橡皮布贴合,通过将橡皮布两端固定在卷橡皮轴上面,转动卷橡皮轴,使得橡皮布张紧,当橡皮布处于张紧状态下,橡皮布和工作圆弧面贴合,避免橡皮布和工作圆弧面产生空隙,导致转印图案的变形,或者无法将图案完整地转印到铁皮上,使得在转印过程中,将图案完整的转移到铁板上,保证了转移图案的完整性。

进一步的,空挡圆弧面50设置有螺纹孔51,螺纹孔51用于安装起吊螺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空挡圆弧面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用于安装起吊螺钉,一般螺纹孔的数量为两个,由于滚筒本体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很难搬运,通过滚筒本体的侧面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连接吊环螺钉,在吊环螺钉上钩上吊钩,来达到搬运滚筒本体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滚筒本体上的加工面被破坏。

进一步的,橡皮滚筒本体10设置有中心轴30,橡皮滚筒本体10两端设置有操纵侧和传动侧,中心轴30位于操纵侧的一端为第一中心轴31,中心轴30位于传动侧的一端为第二中心轴32,第一中心轴31设置有盲孔31a,盲孔31a用于连接蜗轮蜗杆装置,第二中心轴32用于连接齿轮装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橡皮滚筒本体设置有中心轴,橡皮滚筒本体两端设置有操纵侧和传动侧,操作人员在操纵侧对橡皮滚筒以及整个印铁装置进行调节,传动侧主要是将电机上的动力传递到橡皮滚筒的中心轴,使橡皮滚筒转动起来,中心轴位于操纵侧的一端为第一中心轴,中心轴位于传动侧的一端为第二中心轴,第一中心轴设置有盲孔,盲孔用于连接蜗轮蜗杆装置,通过蜗轮蜗杆装置,实现卷橡皮轴的转动,来调节橡皮布的张紧程度,使得橡皮布能够保持张紧的状态,第二中心轴用于连接齿轮装置,通过齿轮,将动力传递给中心轴,使橡皮滚筒转动起来。

进一步的,中心轴30的两端设置有中心孔3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中心轴的两端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作为工艺基准,加工橡皮滚筒各部件需要用中心孔来进行定位安装,达到基准统一以保证各个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例如同轴度)。

进一步的,橡皮滚筒本体10两侧分别设置有滚枕70,滚枕70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支撑卷橡皮轴的两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橡皮滚筒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有滚枕,滚枕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支撑卷橡皮轴的两端,通过将卷橡皮轴的两端固定在滚枕上面,到达固定卷橡皮轴的目的,同时能够调整卷橡皮轴平衡,避免卷橡皮轴的磨损,提高了卷橡皮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轴向通槽20的深度大于卷橡皮轴的直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轴向通槽的深度大于卷橡皮轴的直径,卷橡皮轴能够完全处于橡皮滚筒的内部,当卷橡皮轴上固定橡皮布,并且使橡皮布处于张紧状态的时候,保证工作圆弧面和橡皮布能够完全贴合,避免橡皮布和工作圆弧面产生空隙,导致转印图案的变形,或者无法将图案完整地转印到铁皮上,使得在转印过程中,将图案完整的转移到铁板上,保证了转移图案的完整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