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容器的盖及具有其的流体容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481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流体容器的盖及具有其的流体容器单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流体容器的盖及具有其的流体容器单元。



背景技术: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的喷墨打印机,其作为流体消费设备的一个示例。图1为喷墨打印机1的立体图,其中,喷墨打印机1包括流体(墨)容纳单元10和打印机本体20,流体容纳单元10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20的某一侧面上(例如,图1所示的右侧面上)。

如图1所示,流体容纳单元10包括框架部11、相对于框架部11能够在关闭位置(未示出)和打开位置(图1)之间枢转的盖体部12、位于框架部11中并且用于容纳流体的流体容纳部13、设置于框架部11上并且用于将诸如墨的流体注入流体容纳部13的注入口(未示出)、以及用于密封注入口的注入口塞15。

如图2A和图2B所示,注入口塞15包括用于密封流体容纳单元10的注入口的塞盖部15c以及位于塞盖部15c上的把手部15a,塞盖部15c构造为具有一端开放的柱形空腔15d,把手部15a具有与柱形空腔15d连通并且从柱形空腔的底部向外凹陷的凹陷部15e。注入口塞15沿其中心轴AX1的方向的高度(轴向高度)为H。

当流体容纳部13中的流体被消耗至一定程度时,需要将注入口塞15从注入口分离,并将流体容器(未示出)内部的流体注入流体容纳单元10中,此后,流体容纳单元10再将流体供应至流体消费设备。

然而,在将流体容器内部的流体注入流体容纳单元10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另外设置用于放置注入口塞15的装置,所以注入口塞15的附着有溢出流体的塞盖部15c会污染使用者的手,或者污染其他位置中的物体。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流体容器的盖及具有其的流体容器单元,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的盖及具有其的流体容器单元,能够将注入口塞保持在盖上,避免注入口塞污染使用者或其他物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流体容器的盖,所述流体容器内部的流体将被注入流体容纳单元中,所述流体容纳单元将流体供应至流体消费设备并且包括用于容纳流体的流体容纳部、用于将流体注入所述流体容纳部的注入口、以及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的注入口塞,所述注入口塞包括用于密封所述流体容纳单元的所述注入口的塞盖部以及位于所述塞盖部上的把手部,所述塞盖部构造为具有一端开放的柱形空腔,所述把手部具有与所述柱形空腔连通并且从柱形空腔的底部向外凹陷的凹陷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容器的盖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与所述流体容器连接,所述本体在远离所述流体容器的端部具有流出口;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启地覆盖所述本体的所述端部,以覆盖所述流出口;以及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盖体;

所述盖体具有朝向所述流出口的对置面和从所述对置面沿所述盖体的轴向方向朝向所述流出口延伸的注入口塞保持部,所述注入口塞保持部构造为在所述注入口塞位于所述盖体中的保持状态中延伸进入所述把手部的所述凹陷部中并与所述凹陷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容器的盖包括本体、盖体和连接部,盖体设置有注入口塞保持部,能够延伸进入注入口塞的把手部的凹陷部中,并与凹陷部配合,以使得注入口塞能够保持在盖体上,从而避免注入口塞污染使用者或其他物体。

可选地,所述盖体还具有附加注入口塞保持部,所述附加注入口塞保持部构造为在所述保持状态中与所述塞盖部的内周边缘配合。由此,附加注入口塞保持部能够将注入口塞更牢固地保持在盖体中。

可选地,所述注入口塞保持部构造为圆筒形。由此,可便于盖体的制造,并且具有该构造的盖能够适用于具有圆形凹陷部的注入口塞。

可选地,所述附加注入口塞保持部构造为圆筒形。由此,可便于盖体的制造,并且具有该构造的盖能够适用于具有圆形的内周边缘的注入口塞。

可选地,所述盖体具有从所述对置面朝向所述流出口延伸的环形壁。由此,盖能够更好地密封流体容器,并且在注入口塞位于盖体中的保持状态中时,环形壁能够对注入口塞提供更好的支撑。

可选地,所述环形壁延伸超出所述对置面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注入口塞在所述轴向方向的尺寸。由此,在注入口塞位于盖体中的保持状态中时,注入口塞不延伸超出环形壁,而在使用者将流体容器中的流体注入流体容纳单元时,不造成干涉,避免对使用者造成困扰。

可选地,所述环形壁延伸超出所述对置面的尺寸小于所述注入口塞在所述轴向方向的尺寸。由此,在注入口塞位于盖体中的保持状态中时,注入口塞延伸超出环形壁,在使用者将流体容器中的流体注入流体容纳单元后,可方便使用者将注入口塞从注入口塞保持部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流体容器单元,其包括流体容器以及上述的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容器单元包括流体容器以及盖,盖包括本体、盖体和连接部,盖体设置有注入口塞保持部,能够延伸进入注入口塞的把手部的凹陷部中,并与凹陷部配合,以使得注入口塞能够保持在盖体上,从而避免注入口塞污染使用者或其他物体。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一种流体消费设备(打印机)的立体视图,其中流体容纳单元的盖体部处于打开状态;

图2A为现有的注入口塞的立体视图;

图2B为图2A中示出的注入口塞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3为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注入口塞以及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的流体容器处于分开状态时的立体视图;

图4为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注入口塞以及具有图3示出的盖的流体容器处于保持状态时的立体视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注入口塞以及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盖的流体容器处于保持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7为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注入口塞以及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盖的流体容器处于分开状态时的立体视图;以及

图8为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注入口塞以及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盖的流体容器处于保持状态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流体容纳单元 11: 框架部

12: 盖体部 13: 流体容纳部

14: 注入口 15: 注入口塞

15a: 把手部 15c: 塞盖部

15d: 柱形空腔 15e: 凹陷部

20: 打印机本体

130、230、330: 盖

131、231、331: 流体容器

131a、231a、331a: 空腔

131b、231b、331b: 开口

132、232、332: 本体

133、233、333: 盖体

133a、233a、333a: 对置面

133b、233b、333b: 环形壁

134、234、334: 连接部

135、235、335: 突出部

136、236、336: 注入口塞保持部

337: 附加注入口塞保持部

138、238、338: 流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参考图3,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容器131的盖130。流体容器131的所述盖130包括本体132、盖体133以及连接部134。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流体容器131大致为圆柱形,其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墨水的空腔131a,流体容器131可由诸如橡胶或塑料的弹性材料制成。流体容器131的顶部设置有与空腔131a连通的开口131b。盖130的本体132可通过诸如螺纹连接(未示出)或卡接的方式连接(未示出)于流体容器131的开口131b上方,并且盖130的本体132在远离流体容器131的端部具有流出口138。这样,当注墨时,容纳在流体容器131内部的墨水可依次经由开口131b以及流出口138从流体容器131和盖130流出。

盖体133可开启地覆盖本体132的端部,以覆盖流出口138。

连接部134连接本体132和盖体133,从而可防止盖体133与本体132分离。此外,盖体133上还设置有沿盖体133的径向方向突出盖体133的突出部135。在盖体133覆盖本体132的状态下,突出部135用于为使用者提供施力点,以便于轻松地将盖体133与本体132分离。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盖体133具有朝向流出口138的对置面133a和从对置面133a沿盖体133的轴向方向朝向流出口138延伸的注入口塞保持部136。注入口塞保持部136构造为,在注入口塞15位于盖体133中的保持状态中,其延伸进入把手部15a的凹陷部15e中并与凹陷部15e紧密配合。

例如,注入口塞保持部136可以由诸如橡胶的柔性材料制成,在其被挤压进入凹陷部15e之后,注入口塞保持部136与凹陷部15e之间的作用力足够大,以使得即使将带有注入口塞15的流体容器131倒置,凹陷部15e也不会与注入口塞保持部136分离。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注入口塞保持部136构造为圆筒形。由此,可便于盖体133的制造,并且具有该构造的盖130能够适用于具有圆形凹陷部15e的注入口塞15。当然,根据需要,注入口塞保持部136也可以构造为其他形状。

此外,在盖体133覆盖本体132的状态中,注入口塞保持部136还可延伸进入流出口138中。从而能够更好地密封流出口138。

另外,盖体133可具有从对置面133a朝向流出口138延伸的环形壁133b。由此,盖130能够更好地密封流体容器131,并且在注入口塞15位于盖体133中的保持状态中时,环形壁133b能够对注入口塞15提供更好的支撑。

现请转到图5,环形壁133b延伸超出对置面133a的尺寸D1小于注入口塞15在轴向方向的尺寸H。由此,在注入口塞15位于盖体133中的保持状态中时,注入口塞15延伸超出环形壁133b,在使用者将流体容器131中的流体注入流体容纳单元后,可方便使用者握持注入口塞15的把手部15a,以将注入口塞15从注入口塞保持部136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流体容器131的盖130包括本体132、盖体133和连接部134。盖体133在朝向流出口138的对置面133a上设置有注入口塞保持部136,其能够延伸进入注入口塞15的把手部15a的凹陷部15e中,并与凹陷部15e紧密配合,以使得在拔出注入口塞15并且打开流体容器131的盖130以便向注入口14注入墨时,注入口塞15能够保持在盖体133上,从而避免注入口塞15污染使用者或其他物体。

第二实施方式

参考图6,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流体容器231具有空腔231a以及与空腔231a连通的开口231b。相似地,流体容器231的盖230包括盖体233、本体232、连接部234以及凸出部235。

盖体233具有朝向流出口238的对置面233a和从对置面233a沿盖体233的轴向方向朝向流出口238延伸的注入口塞保持部236,注入口塞保持部236构造为,在注入口塞15位于盖体233中的保持状态中,其延伸进入把手部15a的凹陷部15e中并与凹陷部15e紧密配合。

并且,盖体233可具有从对置面233a朝向流出口238延伸的环形壁233b。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在结构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环形壁233b延伸超出对置面233a的尺寸D2大于或者等于注入口塞15在轴向方向的尺寸H。由此,在注入口塞15位于盖体233中的保持状态中时,注入口塞15不延伸超出环形壁233b,而在使用者倒置流体容器231以将流体容器231中的流体注入流体容纳单元时,注入口塞15未突出于环形壁233b,因此不会对注墨造成干涉。

第三实施方式

参考图7和图8,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流体容器331具有空腔331a以及与空腔331a连通的开口331b。相似地,流体容器331的盖330包括盖体333、本体332、连接部334以及凸出部335。

盖体333具有朝向流出口338的对置面333a和从对置面333a沿盖体333的轴向方向朝向流出口338延伸的注入口塞保持部336,注入口塞保持部336构造为在注入口塞15位于盖体333中的保持状态中延伸进入把手部15a的凹陷部15e中并与凹陷部15e紧密配合。

另外,盖体333可具有从对置面333a朝向流出口338延伸的环形壁333b。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在结构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盖体333还具有附加注入口塞保持部337,附加注入口塞保持部337构造为在保持状态中与塞盖部15c的内周边缘紧密配合(如图8所示)。并且附加注入口塞保持部337位于注入口塞保持部336的外围并且低于注入口塞保持部336。由此,附加注入口塞保持部337能够将注入口塞15更牢固地保持在盖体333中。

可选地,附加注入口塞保持部337构造为圆筒形。由此,可便于盖体333的制造,并且具有该构造的盖330能够适用于具有圆形的内周边缘的注入口塞15。同样地,附加注入口塞保持部337也可以构造为其他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流体容器单元,其包括流体容器以及上述的盖。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容器单元包括流体容器331以及盖330,盖330包括本体332、盖体333和连接部334,盖体333设置有注入口塞保持部336,能够延伸进入注入口塞15的把手部15a的凹陷部15e中,并与凹陷部15e紧密配合,以使得注入口塞15能够保持在盖体333上,从而避免注入口塞15污染使用者或其他物体。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