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735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一种被构造为根据通过通信网络从信息处理装置接收的记录命令在片材上打印图像的喷墨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包括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的信息处理设备和打印机的系统中,已经作出尝试以缩短fpot(第一纸输出时间(firstpaperoutputtime)),fpot代表从向外部装置输入引起外部装置执行打印的指令到在此由外部装置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第一片材已经被排出的时间的时间段。

传统上,已知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被构造为响应于从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记录准备指令而开始记录准备操作,并且响应于完成从信息处理装置接收记录数据并且完成记录准备操作而开始记录操作。在上述公开中,描述了通过采用以上构造,能够缩短从接收到记录数据到开始记录操作的时间段。例如,在日本专利临时公开特开2000-141822和特开2002-73300中公开了这种记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如上所述的记录准备操作典型地包括用于从喷墨头释放帽的操作、用于引起喷墨头执行墨的准备喷射的操作、用于将喷墨头移动到图像记录区域的附近的位置的操作、用于输送记录片材的操作等。如果例如从执行准备喷射操作到开始记录操作的时间段变得更长,则可能发生墨在喷墨头内部干燥并且图像记录质量可能劣化的问题。即,在上述传统被构造中,准备操作包括优选地紧接在记录操作的开始之前完成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提供改进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分别在适当的定时执行应该在开始图像记录之前执行的多个准备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该喷墨打印设备具有:片材输送器,所述片材输送器被构造为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滑架,所述滑架被构造为在包括片材面对区域的区域中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在所述片材面对区域内,所述滑架面对由所述片材输送器输送的所述片材;喷墨头,所述喷墨头被安装在所述滑架上,并且所述喷墨头被构造为通过在所述喷墨头上形成的喷嘴喷射墨滴;帽,所述帽被构造为当所述滑架位于第一位置处时面对所述喷墨头,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片材面对区域的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外侧,所述帽能够在覆盖位置和隔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覆盖位置是所述帽紧密地接触所述喷墨头且覆盖所述喷嘴的位置,所述隔开位置是所述帽与所述喷墨头隔开的位置;墨接收器,所述墨接收器被构造为当所述墨接收器位于第二位置处时面对所述喷墨头,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片材面对区域的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通信装置;和控制器。响应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从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作为预先通知记录命令的传送的命令的在前命令,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执行:分离处理,所述分离处理将所述帽从所述覆盖位置移动到所述隔开位置;移动处理,所述移动处理将与所述帽隔开的所述滑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冲洗处理,响应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到所述记录命令,并且在完成所述移动处理时,所述冲洗处理引起所述喷墨头朝向所述墨接收器喷射所述墨,所述记录命令指令在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和记录处理,响应于完成所述冲洗处理,根据所述记录命令,所述记录处理引起所述输送器输送所述片材,并且所述记录处理引起所述喷墨头喷射所述墨。

根据以上构造,在在前命令被视为触发的情况下执行分离处理和移动处理。因此,与在接收到记录命令之后执行分离处理和移动处理的情形相比,fpot能够缩短。此外,因为在接收到记录命令之后执行冲洗处理,所以从冲洗处理的完成到记录处理的开始的待机(standby)时间段能够缩短。如上,通过在适当定时执行作为准备处理的分离处理、移动处理和冲洗处理,fpot能够缩短,并且图像记录质量的劣化能够被抑制。

可选地,该喷墨打印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被构造为施加驱动电压,所述驱动电压引起所述喷墨头从所述喷嘴喷射墨滴,并且控制器可以进一步被构造为:响应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所述在前命令,执行电压升压处理,所述电压升压处理是将所述驱动电压升压到目标电压的处理;与所述电压升压处理并行地执行所述分离处理和所述移动处理;通过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接收所述记录命令;并且响应于完成所述移动处理和所述电压升压处理,执行所述冲洗处理。

根据以上构造,因为电压升压处理、分离处理和移动处理是并行地执行的,所以fpot能够进一步缩短。

可选地,该喷墨打印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盘,所述第一盘被构造为支撑所述片材;第二盘,所述第二盘被构造为支撑所述片材;第一输送辊,所述第一输送辊被构造为朝向所述输送装置馈送被所述第一盘支撑的每一张所述片材;第二输送辊,所述第二输送辊被构造为馈送被所述第二盘支撑的每一张所述片材;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覆盖位置和所述隔开位置之间升高/降低所述帽;马达;和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被构造为在旋转所述第一输送辊的第一状态、旋转所述第二输送辊的第二状态和驱动所述提升机构的第三状态中切换所述切换机构的操作状态。记录命令可以指示所述第一盘和所述第二盘中的一个。此外,控制器可以进一步被构造为执行:第一切换处理,响应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所述在前命令,所述第一切换处理将所述切换机构的所述操作状态从所述第三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第一输送处理,响应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指示所述第一盘的所述记录命令和完成所述第一切换处理,所述第一输送处理引起所述第一输送辊输送被所述第一盘支撑的所述片材,直至所述片材到达所述输送装置为止;和所述记录处理,所述记录处理响应于完成所述冲洗处理和所述第一输送处理。

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喷墨打印设备中,控制器可以被构造为执行:第二切换处理和第二输送处理,响应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指示所述第二盘的所述记录命令和完成所述第一切换处理和所述冲洗处理,所述第二切换处理将所述切换机构的所述操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输送处理引起所述第二输送辊输送被所述第二盘支撑的所述片材直至所述片材到达所述输送装置为止;和所述记录处理,所述记录处理响应于完成所述第二输送处理。

根据以上构造,因为在在前命令被视为触发器的情况下执行第一切换处理,所以fpot能够缩短。此外,因为从由记录命令指定的盘馈送片材,所以能够在适当的片材上打印图像。

可选地,记录命令可以指示在所述片材上的初始打印图像的区域。此外,控制器可以被构造为执行:插入处理,响应于完成所述第一输送处理和所述第二输送处理中的一个,所述插入处理引起所述输送装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直至由所述记录命令指示的所述区域到达所述区域能够面对所述喷墨头的位置为止;和所述记录处理,所述记录处理响应于完成所述插入处理。

进一步可选地,切换机构可以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被构造为能够取决于所述切换机构的所述操作状态而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隔开的多个位置中移动,所述驱动齿轮被所述马达旋转;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以将所述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第一输送辊;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以将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力传递到所述第二输送辊;和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三状态下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以将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提升机构。此外,控制器可以被构造为执行快速往复运动,以反复地在正向方向和逆向方向两者上旋转所述马达。

根据以上构造,确保了在顺利地保留在驱动齿轮和每一个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切换将与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仍然可选地,切换机构可以包括滑动部件,所述滑动部件被构造为随着所述滑架接触所述滑动部件或者被从所述滑动部件释放而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滑动,以切换所述切换机构的所述操作状态。滑动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如下切换所述切换机构的所述操作状态:随着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滑架接触所述滑动部件,切换到所述第三状态;(1)随着所述滑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滑架被从所述滑动部件释放,从所述第三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并且(2)随着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所述滑架接触所述滑动部件,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而且可选地,随着自从所述喷墨头最近喷射所述墨起的逝去时间越长,所述冲洗处理的执行时段可以越长。此外,控制器可以被构造为开始执行:响应于所述逝去时间小于阈值而在接收到所述记录命令之后执行的所述冲洗处理;和响应于所述逝去时间等于或长于所述阈值而与是否接收到所述记录命令无关地执行的所述冲洗处理。

根据以上构造,能够在不等待接收到记录命令的情况下开始其执行时间相对长的冲洗处理,fpot能够缩短。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在前命令作为触发的情况下执行分离处理和移动处理,并且在接收到记录命令之后执行冲洗处理,fpot能够缩短,并且图像记录质量的劣化能够被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的mfp(多功能外围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示意地示出mfp的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mfp的打印机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的mfp的打印机的滑架和导轨的平面视图。

图4示意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的mfp的打印机的维护装置的构造。

图5a根据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示意地示出处于第一状态的切换机构。

图5b根据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示意地示出处于第二状态的切换机构。

图5c根据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示意地示出处于第三状态的切换机构。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的mfp的构造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的成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当在完成第一准备处理之前记录命令指示使用第一馈送盘时第一准备处理和第二准备处理的执行定时的定时图。

图9是示出当在完成第一准备处理之后记录命令指示使用第一馈送盘时第一准备处理和第二准备处理的执行定时的定时图。

图10是示出当在完成第一准备处理之前记录命令指示使用第二馈送盘时第一准备处理和第二准备处理的执行定时的定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例。注意以下描述的说明性实施例仅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例,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的方面的情况下被以各种方式修改。在以下说明中,术语“方向”将用于表达从箭头的起始点朝向箭头的端点指向的方向,或者与将箭头的起始点和端点连接的线段平行的方向(与它的定向无关地)。前者还可以表达为“定向方向”从而强调还应该考虑定向。此外,基于mfp(多功能外围设备)10被放置以使用的状态(例如图1中所示的状态)定义上下方向7。在如在图1中所示的状态下,还定义了前后侧8使得在此处形成开口13的侧是前侧。此外,左右侧9是当从mfp10的前侧观察mfp10时定义的。

<mfp的总体构造>

如在图1中所示,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mfp10具有基本长方体形状。mfp10具有打印机11。此外,mfp10可以具有被构造为读取形成在原件上的图像并且产生图像数据的扫描器。注意,mfp10是喷墨打印设备的实例。

<打印机>

打印机11采用所谓的喷墨打印方法并且被构造为执行打印操作以通过在其上喷射墨滴而在片材12(见图2)上打印由图像数据代表的图像。如在图2中所示,打印机11具有馈送器组件15a和15b、馈送盘20a和20b、排出盘21、输送辊组件54、打印机组件24、排出辊组件55和压板42。注意,输送辊组件54和排出辊组件55是输送组件的实例。

<馈送盘和排出盘>

在打印机11的前侧上,形成开口13(见图1)。第一馈送盘20a和第二馈送盘20b构造为通过开口13在前后方向8上在打印机11中插入/从打印机11抽出。第一馈送盘20a和第二馈送盘20b中的每一个被构造为以堆叠方式支撑多个片材12。排出盘21构造为捕捉并且支撑由排出辊组件55通过开口13从打印机11排出的片材12。注意,第一馈送盘20a是第一盘的实例,并且第二馈送盘是第二盘的实例。

<馈送器组件>

馈送器组件15a具有馈送辊25a、馈送器臂26a和轴27a。馈送辊25a在馈送器臂26a的远端部处被可旋转地支撑。馈送器臂26a可旋转地被轴27a支撑,轴27a被打印机11的框架支撑。利用它的自身重量或者使用弹性部件诸如弹簧的弹性力,馈送器臂26a被推压使得馈送辊25a被朝向第一馈送盘20a推压。馈送器组件15b具有馈送辊25b、馈送器臂26b和轴27b。馈送辊25b在馈送器臂26b的远端部处被可旋转地支撑。馈送器组件15b的详细构造与馈送器组件15a的详细构造相同。

在馈送马达101正向旋转并且馈送辊25a被驱动以旋转时,馈送器组件15a向输送通道65馈送被第一馈送盘20a支撑的片材12。在馈送马达101正向旋转并且馈送辊25b被驱动以旋转时,馈送器组件15b向输送通道65馈送被第一馈送盘20a支撑的片材12。

<片材输送通道>

片材输送通道65是由引导部件18、19、30和31限定的空间。引导部件18和19在其间带有特定间隙的情况下在打印机11内部彼此面对,并且引导部件30和31在其间带有特定间隙的情况下在打印机11内部彼此面对。片材输送通道65是以下通道:从馈送盘20的后端向上延伸,在打印机11的上后部处形成u形转弯,并且然后向前延伸以到达排出盘21。注意,在片材输送通道65中片材12的输送方向16在图2中利用标有箭头的一点线表示。

<输送辊组件>

输送辊组件54相对于打印机组件24被布置在输送方向16的上游上。输送辊组件54具有彼此面对的输送辊60和夹持辊61。输送辊60由输送马达102驱动以旋转。夹持辊61被驱动以与输送辊60的旋转相关联地旋转。在输送马达102正向旋转并且输送辊60与输送马达102的正向旋转相关联地正向旋转时,片材12被输送辊60和夹持辊61夹压,并且被沿着输送方向16输送。注意,输送辊60构造为与输送马达102的正向旋转相反的、输送马达102的逆向旋转相关联地逆向旋转。

<排出辊组件>

排出辊组件55相对于打印机组件24被布置在输送方向16的下游上。排出辊组件55具有排出辊62和齿辊63。排出辊62由输送马达102驱动以旋转。齿辊63与排出辊62的旋转相关联地旋转。在输送马达102正向旋转并且排出辊62与输送马达102的正向旋转相关联地正向旋转时,片材12被排出辊62和齿辊63夹压,并且被沿着输送方向16输送。

<配准传感器>

打印机11具有配准传感器120(见图2)。相对于输送辊组件54,配准传感器120被布置在输送方向16的上游上。配准传感器120被构造为取决于在此处布置配准传感器120的位置处片材12是存在还是不在而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具体地,配准传感器120响应于检测到片材12在所布置的位置处的存在而向控制器130(见图6)传送高电平信号,而响应于检测到片材在所布置的位置处的不存在而向控制器130传送低电平信号。

<旋转编码器>

打印机11具有旋转编码器121(见图6),旋转编码器121被构造为根据输送辊60的旋转(换言之,响应于输送马达102的旋转)而输出脉冲信号。旋转编码器121是众所周知的类型并且具有编码器盘和光学传感器。编码器盘被构造为与输送辊60的旋转相关联地旋转。光学传感器被构造为读取编码器盘以产生脉冲信号,并且向控制器130传送由此产生的脉冲信号。

<打印机组件>

如在图2中所示,打印机组件24被在输送方向16上布置在输送辊组件54和排出辊组件55之间。此外,打印机组件24被布置成在上下方向上面对压板42。打印机组件24设置有滑架23、喷墨头39和编码器传感器38a。此外,如在图3中所示,墨管32和柔性扁平电缆33连接到滑架23。墨管32用于向喷墨头39供应墨盒的墨。柔性扁平电缆33用于将在控制器130中实现的控制电路板与喷墨头39电连接。

如在图3中所示,滑架23被布置成在前后方向8上隔开并且其中每一个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导轨43和44可滑动地支撑。滑架23连接到与导轨44相关联的、众所周知的带驱动机构。带驱动机构由滑架马达103(见图6)驱动。即,滑架23连接到带驱动机构的带,所述带被滑架马达103驱动以周向地移动,由此滑架23在左右方向9上往复地移动。应该注意,左右方向是主扫描方向的实例。

如在图2中所示,喷墨头39被安装在滑架23上。在喷墨头39的底表面上,形成多个喷嘴40。喷墨头39通过多个喷嘴40喷射墨滴。具体地,在滑架23移动时,喷墨头39向被压板42支撑的片材12喷射墨滴,由此在片材12上形成图像。

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编码器条38附接到导轨44(见图3)。在编码器传感器38a在此处面对编码器条38b的位置处,编码器传感器38a被安装在滑架23的底表面上。在滑架23移动时,编码器传感器38a读取编码器条38b并且产生脉冲信号,并且向控制器130传送由此产生的脉冲信号。注意,编码器传感器38a和编码器条38b构成滑架传感器38(见图6)。

<压板>

如在图2中所示,压板42被在输送方向16上布置在输送辊组件54和排出辊组件55之间。此外,压板42被布置成在上下方向上面对打印机组件24。压板42构造为从下方支撑由输送辊组件54和排出辊组件55中的至少一个输送的片材12。

<维护装置>

如在图3中所示,打印机11具有维护装置70。维护装置70用于喷墨头39的维护。具体地,维护装置70执行清洗操作以抽吸喷嘴40内侧的墨和/或空气以及附着到喷嘴表面上的异物。注意,喷嘴表面是喷墨头39的、其上形成喷嘴40的表面。在以下说明中,为了简洁,喷嘴40内侧的墨和/或空气以及附着到喷嘴表面上的异物将简单地称作“墨等”。被维护装置70抽吸/移除的墨等被存储在废液罐74(见图4)中。

如在图3中所示,相对于片材面对区域,维护装置70被布置在外侧(即说明性实施例中的右侧)上。片材面对区域是以下区域:在主扫描方向上,在该区域内,由输送组件54输送的片材12能够面对滑架23。维护装置70具有帽71、管72和泵73(见图4)。

帽71由橡胶制成。帽71被布置成使得当帽71相对于片材面对区域位于右侧(沿着主扫描方向)上时,帽71面对滑架23的喷墨头39。管72经由泵73从帽71延伸到废液罐74。泵73例如是旋转式管泵。泵73由输送马达102驱动以操作从而通过帽71和管72抽吸喷嘴40中的墨等,并且通过管72在废液罐74中排出墨等。

帽71构造为能够在上下方向7上隔开的覆盖位置和隔开位置之间移动。当位于覆盖位置处时,帽71紧密地接触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滑架23的喷墨头39以覆盖其喷嘴表面。当位于隔开位置处时,帽71与喷嘴表面隔开。帽71构造为利用由馈送马达101驱动的提升装置(未示出)在覆盖位置和隔开位置之间移动。

<帽传感器>

帽传感器122被构造为取决于帽71是否位于覆盖位置处而输出不同的信号。根据说明性实施例,帽传感器122响应于帽71位于覆盖位置处而向控制器130传送高电平信号,而帽传感器122响应于帽71位于除了覆盖位置之外的位置处而向控制器130传送低电平信号。相应地,当帽71从覆盖位置移动到隔开位置时,由帽传感器122输出的检测信号在帽71到达隔开位置之前从高电平信号改变为低电平信号。

<墨接收器>

打印机11具有墨接收器75(见图3)。墨接收器75相对于片材面对区域被布置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侧(即左侧)上的位置处。根据说明性实施例,墨接收器75被布置成使得当滑架23位于第二位置处时,该第二位置是相对于片材面对区域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左侧上的位置,墨接收器75面对滑架23的喷墨头39。注意,维护机构和墨接收器可以相对于片材面对区域被布置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同一侧上。然而,注意,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应该在主扫描方向上隔开。

墨接收器75具有在其上表面上具有开口的基本长方体形状。在墨接收器75内部容纳墨吸收部件。当滑架23位于第二位置处时,朝向墨接收器75的开口从喷墨头39的喷嘴40排出的墨被墨接收器75捕捉并且被墨接收器75内部的墨吸收部件吸收。

<驱动力传递组件>

打印机11设置有驱动力传递组件80(见图6)。驱动力传递组件80被构造为向馈送辊25、输送辊60、排出辊62、用于帽71的提升装置和泵73传递馈送马达101和输送马达102的驱动力。通过组合齿轮、滑轮、无端环形带、行星齿轮机构(摆式齿轮机构)和单向离合器等的全部或者部分而被构造驱动力传递组件80。此外,驱动力传递组件80包括切换机构170(见图5),该切换机构170被构造为切换馈送马达101和输送马达102的驱动力的目的地。

<切换机构>

如在图3中所示,切换机构170被布置在片材面对区域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侧上的位置处。此外,切换机构170被布置在导轨43下方。如在图5a-5c中所示,切换机构170具有:滑动部件171;驱动齿轮172和174;从动齿轮174、175、176和177;和作为推压部件的实例的弹簧179和180。切换机构171被构造为被切换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中的一个。

第一状态是其中馈送马达101的驱动力被传递到馈送辊25a而不被传递到馈送辊25b或者帽71的提升机构的状态。第二状态是其中馈送马达101的驱动力被传递到馈送辊25b而不被传递到馈送辊25a或者用于帽71的提升装置的状态。第三状态是其中馈送马达101的驱动力被传递到用于帽71的提升装置而不被传递到馈送辊25a或者馈送辊25b的状态。此外,在第一状态下,输送马达102的驱动力被传递到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而不被传递到泵73。第二状态是其中输送马达102的驱动力被传递到输送辊60、排出辊62和泵73中的全部的状态。

可滑动部件171是基本柱形部件并且被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支撑轴(由图5a、5b和5c中的虚线表示)支撑。滑动部件171构造为能够沿着支撑轴在左右方向9上滑动。滑动部件171可旋转地支撑构造为能够在可滑动部件171的外部周向表面上在左右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独立地旋转的驱动齿轮172和173。注意,在左右方向上,可滑动部件171与驱动齿轮172和173一体地移动。

随着馈送马达101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驱动齿轮172旋转。注意,驱动齿轮172与从动齿轮174、175和176中的一个啮合。具体地,当切换机构170处于第一状态(见图5a)中时,驱动齿轮172与从动齿轮174啮合。当切换机构170处于第二状态(见图5b)中时,驱动齿轮172与从动齿轮175啮合。当切换机构170处于第三状态(见图5c)中时,驱动齿轮172与从动齿轮176啮合。

随着输送马达102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驱动齿轮173旋转。注意,当切换机构170处于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见图5a和5b)中时,驱动齿轮173与从动齿轮176脱离,而当切换机构170处于第三状态(见图5c)中时,驱动齿轮173与从动齿轮176啮合。

从动齿轮174与旋转馈送辊25a的齿轮系啮合。即,在驱动齿轮172与从动齿轮174啮合时,馈送马达101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馈送辊25a。此外,当驱动齿轮172与从动齿轮174脱离时,馈送马达101的旋转驱动力不被传递到馈送辊25a。注意,从动齿轮174是第一从动齿轮的实例。

从动齿轮175与旋转馈送辊25b的齿轮系啮合。即,在驱动齿轮172与从动齿轮175啮合时,馈送马达101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馈送辊25b。此外,当驱动齿轮172与从动齿轮175脱离时,馈送马达101的旋转驱动力不被传递到馈送辊25b。注意,从动齿轮175是第二从动齿轮的实例。

从动齿轮176与构造为驱动用于帽71的提升装置的齿轮系啮合。此外,当驱动齿轮172与从动齿轮176脱离时,馈送马达101的旋转驱动力不被传递到用于帽71的提升装置。注意,从动齿轮176是第三从动齿轮的实例。

从动齿轮177与驱动泵73的齿轮系啮合。即,在驱动齿轮173与从动齿轮177啮合时,输送马达102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泵73。此外,当驱动齿轮173与从动齿轮177脱离时,输送马达102的旋转驱动力不被传递到泵73。在绕过(bypass)切换机构170的情况下,输送马达102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即,与切换机构170的驱动状态无关地,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被输送马达102的旋转驱动力驱动。

杠杆178在可滑动部件171的右侧上的位置处被支撑轴在左右方向9上支撑。此外,杠杆178构造为沿着支撑轴在左右方向9上滑动。此外,杠杆178向上突出。杠杆178的顶端延伸通过在导轨43上形成的开口43a并且到达杠杆178的顶端在此处能够在左右方向9上接触滑架23的位置。

在滑架23与杠杆178接触/从杠杆178释放时,杠杆178在左右方向9上滑动。切换机构170具有多个啮合部,所述多个啮合部构造为与杠杆178啮合。当与设置于切换机构170的啮合部中的一个啮合时,杠杆178停留在滑架23被从杠杆178释放之后的位置处。

弹簧179和180被支撑轴支撑。弹簧179被布置成使得其一端(即左端)接触打印机11的框架,而其另一端(即右端)接触可滑动部件171的左表面。即,弹簧179将可滑动部件171和接触并推压可滑动部件171的杠杆178向右推压。弹簧180被布置成使得其一端(即右端)接触打印机11的框架,而其另一端(即左端)接触杠杆178的右表面。即,弹簧180将杠杆178和接触杠杆178的可滑动部件171向左推压。此外,注意,弹簧180的推压力大于弹簧179的推压力。

当杠杆178与第一啮合部件啮合时,切换机构170处于它的第一状态下。在滑架23向右移动时,杠杆178被滑架23推动并且抵抗弹簧180的推压力向右移动,并且与相对于第一啮合部件位于右侧上的第二啮合部件啮合。然后,滑动部件171抵抗弹簧179的推压力并且跟随杠杆178的向右移动而向右移动。结果,切换机构17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见图5a)改变到第二状态(见图5b)。即,杠杆178接触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滑架23,由此切换机构17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

此外,被滑架23推动并且朝向第一位置移动的杠杆178抵抗弹簧180的推压力向右移动,并且与相对于第二啮合部件位于右侧上的第三啮合部件啮合。利用这种构造,滑动部件171被弹簧179的推压力并且跟随杠杆178的移动而向右移动。结果,切换机构17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见图5a)或者第二状态(见图5b)改变到第三状态。

当滑架23与杠杆178隔开时,切换机构170处于第一驱动状态(见图5a)中。被滑架23向右推动的杠杆178抵抗弹簧180的推压力而向右移动。通过这个移动,在通过弹簧179的推压力的作用下,跟随着杠杆178的移动,可滑动部件171向右移动。作为结果,切换机构170将它的状态从第一状态(见图5a)改变到第二状态(见图5b)。

此后,杠杆178进一步被从第一位置进一步向右移动的滑架23推动,并且然后滑架23向右移动并且与杠杆178分离。在这个阶段,在杠杆178和第三啮合部件之间的啮合被释放。然后,滑动部件171和杠杆178被弹簧180的推压力向左移动,并且杠杆178与第一啮合部件啮合。结果,切换机构将它的状态从第三状态(见图5c)改变到第一状态(见图5a)。即,在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滑架23与杠杆178分离时,切换机构170的状态从第三状态改变到第一状态。

即,通过滑架23相对于杠杆178的接触/分离切换切换机构170的状态。换言之,向其传递馈送马达101和输送马达102的驱动力的目的地被滑架23切换。注意,根据说明性实施例,切换机构170的状态不能被直接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即,为了将切换机构170的状态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必须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并且然后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

<电源>

如在图6中所示,mfp10具有电源110。外部电源的电力典型地通过电力插头被供应到电源110,电源110向mfp10的分别的构件供应电力。例如,电源110作为驱动电力(例如24伏特)向马达101-103和喷墨头39中的每一个并且作为控制电力(例如5伏特)向控制器130供应从外部电源获得的电力。注意,在图6中,仅代表性地示出从电源110延伸到喷墨头39的箭头以避免绘图复杂化。

电源110被构造为基于从控制器130供应的电力控制信号选择性地在驱动状态和睡眠状态下操作。根据说明性实施例,当控制器130向电源110供应高电平电力控制信号(例如5伏特)时,电源110的操作状态被从睡眠状态切换到驱动状态。此外,当控制器130向电源110供应低电平电力控制信号(例如0伏特)时,电源110的操作状态被从驱动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

注意,驱动状态是其中电源110向马达101-103和喷墨头39供应电力的状态。换言之,当电源110处于驱动状态下时,马达101-103和喷墨头39准备操作。相反,睡眠状态是其中电源110不向马达101-103和喷墨头39中的任一个供应电力的状态。换言之,当电源110在睡眠状态下操作时,马达101-103和喷墨头39中的任一个均不准备操作。虽然在绘图中没有示出,但是电源110被构造为与电源110是在驱动模式中还是睡眠模式中操作无关地保持向控制器30和通信装置50供应控制电力。

<控制器>

如在图6中所示,控制器130具有经由总线137相互连接的cpu(中央处理单元)131、rom(只读存储器)13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33、eeprom(电可擦可编程rom)134和asic(专用集成电路)135。rom132存储将由cpu131执行以控制mfp10的操作的程序。ram133被用作当cpu131执行存储在rom132中的分别的程序时cpu131在其中暂时地存储数据、信号等的存储区域。ram133还被用作当cpu131处理数据时的工作区域。eeprom134存储应该在mfp10断电之后保留的设定信息等。

asic135与馈送马达101、输送马达102和滑架马达103连接。asic135产生驱动信号以旋转分别的马达,并且基于驱动信号分别控制马达。每一个马达被构造为根据从asic135传送的驱动信号正向或者逆向旋转。控制器130被构造为控制电源110向喷墨头39的驱动元件施加驱动电压使得通过喷嘴40喷射墨滴。

注意,asic135与通信装置50连接。通信装置50是能够与信息处理装置51通信的接口。即,控制器130被构造为通过通信装置50向/从信息处理装置51传送/接收信息。通信装置50可以例如是能够根据基于wi-fi标准的通信协议传送/接收无线信号的装置,或者lan电缆或者usb电缆被连接于此的接口。注意,在图6中,信息处理装置51利用虚线圈出以表示图像处理装置51不是mfp10的构件。

此外,asic135与配准传感器120、旋转编码器121、滑架传感器38,和帽传感器122连接。控制器130基于从配准传感器120传送的检测信号和从旋转编码器121传送的脉冲信号检测片材12的位置。此外,控制器130基于从滑架传感器38传送的脉冲信号检测滑架23的位置。而且,控制器130基于从帽传感器122传送的检测信号检测帽71的位置。

<图像记录处理>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7-9描述图像记录处理。响应于通过通信装置50从信息处理装置51接收到命令而开始图像记录处理。假设在图像记录处理开始的时间点,滑架位于第一位置处,帽71位于覆盖位置处并且切换机构170在第三状态下操作。注意,以下描述的分别的处理可以在cpu131检索存储在rom132中的程序时执行,或者通过为控制器130实现的硬件电路实现。此外,在不改变本公开的范围时的这种范围内可以改变分别的处理的执行次序。

虽然在绘图中没有示出,但是信息处理装置51被构造为例如响应于从使用者接收到引起mfp10执行图像记录处理的指令而向mfp10传送在前命令。在前命令是预先通知记录命令的传送的命令。接着,响应于在前命令的传送,信息处理装置51将由使用者指定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rasterdata)。然后,响应于栅格数据的产生,图像处理装置51向mfp10传送记录命令。记录命令是引起mfp10在片材上记录由栅格数据表示的图像的命令。

响应于通过通信装置50从信息处理装置51接收到在前命令(s11:在前命令),控制器130执行第一准备处理。即,在前命令能够被视为指令执行第一准备处理的命令。第一准备处理是用于使得打印机11进入用于执行记录处理的条件的处理。注意“用于执行记录处理的条件”例如是其中能够利用特定的或更高的质量记录图像的条件。根据说明性实施例,如在图8中所示,第一准备处理包括电压升压处理(s21)、分离处理(s22)、第一移动处理和第一切换处理(s23),和快速往复运动处理(s24和s25)。

电压升压处理(s21)是用于将电源110向打印机11的每一个构件供应的驱动电压升高直至目标电压vt的处理。电源110例如用于通过使用众所周知的升压电路将从外部电源供应的源电压升高到目标电压vt。电压的升压例如意味着电能被存储在扼流线圈或者电容器(condenser)(未示出)中。注意,如果驱动电压被过于快速地升高,则存在正被升高的电压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

因此,根据该实施例,在电压升压处理中采用反馈控制将驱动电压升高到检查电压v1。然后,响应于驱动电压已经达到检查电压v1,使用反馈控制将驱动电压进一步升高到低于目标电压vt的下一个检查电压v2(即,v1<v2<vt)。如上,通过利用多个升高步骤逐渐地升高驱动电压,在升压期间驱动电压的不稳定变化能够被抑制。

注意,典型地,在mfp10通电、或者电源110的操作状态被从睡眠状态切换到驱动状态的定时执行电压升压处理(s21)。注意,当由电源110供应的驱动电压已经达到目标电压vt时,电压升压处理(s21)的执行可以省略。

分离处理(s22)是用于将帽71从覆盖位置移动到隔开位置的处理。控制器130在特定方向上以特定量旋转馈送马达101。在馈送马达101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用于帽71的提升装置时,帽71从覆盖位置移动到隔开位置。此外,在帽71到达隔开位置之前,或者在分离处理的执行期间,由帽传感器122输出的检测信号从高电平信号改变为低电平信号。

第一移动处理(s23)是用于将帽71已经与其分离的滑架23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处理。第一切换处理(s23)是用于将切换机构170的状态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的处理。即,控制器130通过向右移动处于第一位置的滑架23,并且此后向左移动滑架23直至滑架23到达第二位置为止,同时执行第一移动处理和第一切换处理。注意,控制器130可以当将要执行s23时以低速向左移动滑架23,并且然后执行s23,以便抑制在喷墨头39的每一个喷嘴40上形成的墨的弯月面(meniscus)破坏。

快速往复运动处理(s24和s25)是用于使馈送马达101和输送马达102中的至少一个往复运动的处理。具体地,当切换机构170处于第三状态下时,控制器130使馈送马达101和输送马达102两者往复运动(即在正向/逆向方向上旋转)(s24)。利用这种控制,在驱动齿轮172和从动齿轮176之间的表面压力和在驱动齿轮173和从动齿轮177之间的表面压力被释放,在分别的齿轮当中的啮合被顺利地释放。

此外,当切换机构170被切换为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控制器130快速地使馈送马达101往复运动(s25)。利用这种控制,驱动齿轮172和从动齿轮174能够顺利地相互啮合。注意,可以执行快速往复运动处理(s24和s25)中的仅一个。

如在图8中所示,控制器130在接收到在前命令的定时同时执行s21和s22。此外,控制器130同时开始执行s23和s24。注意,虽然图8示出s23和s24在相同定时处开始的情形,但是s24的开始定时可以稍微地在s23的开始定时之后。

注意,控制器130在帽传感器122的检测信号已经从高电平信号改变到低电平信号的定时开始s23的处理。即,控制器130在s21和s22开始之后开始执行s23。具体地,控制器130在s23的处理内与s22并行地执行用于以低速向左移动滑架23的处理,和用于从第一位置向右移动滑架23的处理。此外,控制器130在完成s22之后执行用于朝向第二位置向左移动滑架23的处理。

典型地,在第一准备处理中包括的处理(s21-s25)中,电压升压处理具有最长执行时间。相应地,控制器130与步骤s22-s25中的每一个同时执行s21的处理。换言之,控制器130被构造为在s21的执行期间在特定的定时处开始步骤s22-s25中的每一个。还换言之,步骤s22-s25中的每一个是与s21并行地执行的。

响应于通过通信装置50从信息处理装置51接收到记录命令(s11:记录命令),控制器130确定第一准备处理是否已经完成(s13)。注意,可以如在图8中所示在完成第一准备处理之前,或者如在图9中所示在完成第一准备处理之后接收到记录命令。响应于确定第一准备处理尚未完成(s13:否),控制器130等待剩余处理的执行直至第一准备处理完成为止。

然后,响应于确定第一准备处理已经完成(s13:是),控制器130开始执行第二准备处理(s14)。第二准备处理是用于使得打印机11进入用于执行记录处理的条件的处理,并且不被包括在第一准备处理中。如在图8中所示,第二准备处理包括例如冲洗处理(s31)、第二移动处理(s32)、第一输送处理(s33)和插入(cueing)处理(s34)。

冲洗处理(s31)是用于引起喷墨头39朝向墨接收器75喷射墨滴的处理。即,控制器130被构造为向驱动元件施加被升压直到目标电压vt的、电源110的驱动电压,以引起位于第二位置处的滑架23的喷墨头39喷射墨滴。注意:随着自喷墨头39最后地喷射墨滴起的逝去时间越长,用于执行冲洗处理的时间段可以越长。

即,控制器130当喷墨头39喷射墨滴时开始测量逝去时间段,并且在当喷墨头39再次喷射墨滴时使被测量时间段复位。注意,用于开始测量逝去时间段的触发可以是在冲洗处理(s31)中的墨滴的喷射,或者在将在以后描述的喷射处理(s15)中的墨喷射。控制器130基于被测量时间段确定冲洗处理的执行时间段(s14)。然后,控制器引起喷墨头39喷射墨滴达所确定的执行时间段。

第二移动处理是用于将滑架23移动到记录开始位置的处理。即,控制器130将滑架23从第二位置移动到记录开始位置。记录开始位置是在在以后描述的喷射处理中滑架23从其开始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位置。记录开始位置由所接收的记录命令指示。

第一输送处理(s33)是用于引起馈送器组件15a朝向输送辊54馈送容纳在第一馈送盘20a中的片材12的处理。当记录命令指示作为片材12的馈送源的第一馈送盘20a时执行第一输送处理。控制器130引起馈送马达110正向旋转。此后,当配准传感器120的检测信号从低电平信号改变为高电平信号时,控制器130使得馈送马达101进一步以特定旋转量旋转。在馈送马达10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切换机构170被传递到馈送辊25a时,被第一馈送盘20a支撑的片材12被输送到输送通道65。

插入处理(s34)是以下处理:用于引起片材输送组件进一步在输送方向16上将已经在第一输送处理期间被输送并且到达输送辊54的片材12输送到在此处片材12的、初始在其上记录图像的初始区域(在下文中,有时候称作记录区域)面对喷墨头39的位置。片材的初始记录区域由记录命令指示。控制器130引起输送组件输送已经在第一输送处理期间被输送并且到达输送辊54的片材12。

注意,在第一准备处理中包括的多个处理的至少一部分已经完成之前,在第二准备处理中包括的处理s31-s34中的每一个不能开始。例如,在电压升压处理、分离处理和第一移动处理已经完成之前,冲洗处理不能开始。然而,即使快速往复运动处理尚未完成,冲洗处理仍然能够开始。在第一切换处理和快速往复运动处理已经完成之前,第一输送处理不能开始,但是即使电压升压处理或者第一移动处理尚未完成仍然能够开始。此外,在冲洗处理已经完成之前,第二移动处理不能开始。而且,在第一输送处理已经完成之前,插入处理不能开始。

因此,响应于接收到记录命令、完成电压升压处理、分离处理和第一移动处理(s11:记录命令;s13:是),控制器130执行冲洗处理。响应于完成冲洗处理,控制器执行第二移动处理。此外,响应于接收到记录命令并且完成第一切换处理和快速往复运动处理(s11:记录命令;s13:是),控制器执行第一输送处理。响应于完成第一输送处理,控制器执行插入处理。注意,在说明性实施例中顺序地执行的冲洗处理和第二移动处理可以被并行地执行。类似地,在该实施例中顺序地执行的第一输送处理和插入处理可以被并行地执行。

如在图8和9中所示,在此冲洗处理和第一输送处理开始的定时取决于在此完成第一准备处理的定时和在此接收到记录命令的定时之间的关系而改变。如在图8中所示,当在完成第一准备处理之前接收到记录命令时,控制器130在不同的定时处开始冲洗处理和第一输送处理。相比之下,如在图9中所示,当在完成第一输送处理之后接收到记录命令时,控制器在相同的定时处开始冲洗处理和第一输送处理。

当记录命令指示作为片材12的馈送源的第二馈送盘20b时,将在图10中所示的定时处执行第二准备处理。注意,通过替代第一输送处理(s33)地包括第二切换处理(s41)并且包括第二馈送处理(s42),在图10中所示的第二准备处理不同于图8或者9中所示的第二准备处理。

在下文中,将描述图10中所示的第二准备处理。注意,在关于图10的以下说明中,为了简洁,将省略在图8和9中所示的处理和图10中所示的处理之间公共的构造。

第二切换处理(s41)是用于将切换机构17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的处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控制器130向右移动位于第二位置处的滑架23使得与第一啮合部件啮合的杠杆178与第二啮合部件啮合。注意,控制器130可以与第二切换处理的执行相关联地执行快速往复运动处理。第二输送处理(s42)是用于引起馈送器组件15b向片材12在此处到达输送辊54的位置馈送支撑在第二馈送盘20b上的片材12的处理。除了在切换机构170的状态是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执行该处理之外,第二输送处理基本与第一输送处理相同。

在图10中,控制器130响应于完成冲洗处理执行第二切换处理,并且响应于完成第二切换处理执行第二移动处理。此外,控制器130响应于完成第二切换处理执行第二输送处理,并且响应于完成第二输送处理执行插入处理。注意,在图10中,当在完成第一准备处理之后接收到记录命令时,除了冲洗处理的开始定时被推迟到在此接收到记录命令的定时之外,执行基本相同的处理。

响应于完成在第二准备处理中包括的所有的处理,控制器130根据所接收的记录命令执行记录处理(s15-s18)。记录处理包括例如交替地执行的喷射处理(s15)、输送处理(s17)和排出处理(s18)。喷射处理(s15)是用于引起喷墨头39朝向片材12的、面对喷墨头39的记录区域喷射墨滴的处理。输送处理(s17)是用于引起输送组件在输送方向16上以特定输送长度输送片材12的处理。

即,控制器130在引起喷墨头39在由记录命令指示的定时处喷射墨滴的情况下将滑架23从片材面对区域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s16)。接着,响应于存在将在接着的记录区域上记录的图像(s16:否),控制器130引起输送组件将片材12输送到所述接着的记录区域在此处面对喷墨头39的位置(s17)。在图像被记录在所有的记录区域上之前(s16:否),控制器130反复地执行s15-s17的处理。最后,响应于在所有的记录区域上记录了图像(s16:是),控制器引起排出辊55将片材12排出到排出盘21上(s18)。

虽然在绘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响应于在完成记录处理之后特定时间段的逝去(s15-s18),控制器130将滑架移动到第一位置、将切换机构170的状态改变到第三状态并且将帽71移动到覆盖位置。注意,在完成记录处理之后,控制器130可以与以上处理相关联地进一步执行快速往复运动处理(s15-s18)。

根据上述说明性实施例,在在前命令被视为触发时执行第一准备处理。相应地,与其中在接收到记录命令之后执行第一准备处理的构造相比,fpot能够缩短。此外,在第一准备处理中,分离处理、第一移动处理、第一切换处理和快速往复运动处理被与电压升压处理并行地执行。相应地,与顺序地执行这种处理的情形相比,第一准备处理的执行时间段能够缩短。

根据说明性实施例,因为在接收到记录命令之后执行冲洗处理,所以能够缩短从完成冲洗处理到开始记录处理的等待时间段。因此,由于喷嘴中的墨的干燥引起的图像记录质量的劣化能够被抑制。如上,通过在适当的定时执行第一准备处理和第二准备处理,fpot能够缩短,并且图像记录质量的进一步劣化能够被抑制。

在s21-s23的处理已经完成的时间点,响应于被测量逝去时间等于或者大于特定阈值,控制器130可以被构造为与是否接收到记录命令无关地开始冲洗处理。此外,在s21-s23的处理已经完成的时间点,响应于被测量逝去时间小于特定阈值,控制器130可以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定时处开始冲洗处理。利用这种控制,能够在不等待记录命令的情况下执行其执行时间相对长的冲洗处理,并且fpot能够缩短。

根据该说明性实施例,在接收到记录命令之后执行输送处理(s33、s42)。结果,从在记录命令中指定的馈送盘20a或者20b馈送片材12。因此,能够在适当的片材12上记录图像。注意,如果mfp10具有仅一个馈送盘,则可以与是否接收到记录命令无关地响应于完成快速往复运动处理执行输送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