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铁机片材预加热装置的安装及定位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522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印铁机片材预加热装置的安装及定位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印铁机的片材预加热装置,尤其是印铁机片材预加热装置的安装及定位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在马口铁印刷生产中,涂料、油墨的干燥是一个复杂的理化反应过程。因马口铁不溶于水,不吸附溶剂,所以一般在进入印铁机涂墨之前,金属片材表面虽经过涂料打底烘干,但如若涂料表面烘干效果不理想,出现表面发粘,没完全结膜固化则影响后期印刷效果,如若涂料和油墨因干燥不透引起漆膜嫩现象,最后将导致表面图案极易变色或擦花,尤其是将其用作罐装食品或饮料等的容器材料时,食品或饮料与其直接接触后未到保质期就会出现变味的情况,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若是金属片材在印刷前的输送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预热处理,对于整个印刷工艺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改善片材的印刷适性,还可以提高后期的印刷品质。

于是,业内人士在印铁机的清洁装置与推料机构之间增设了一台片材预热装置,以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然而,实践表明,片材预热装置的安装和定位对于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安装和定位不当,则经过预热后的片材根本无法平稳地进入推料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提供一种印铁机片材预加热装置的安装及定位调节机构,使片材从印铁机的清洁装置进入片材预热装置后,可平稳地进入后续的推料机构中。利用增设的片材预热装置提高材料对颜色的附着力、稳定性并改善相应的机械性能,使设备有效地进行快速的印刷作业,保证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印铁机片材预加热装置的安装及定位调节机构,包括由四个支腿支撑的烘干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座的支腿下端设有支腿脚,所述支腿脚上分别设有烘干座的高度及水平安装位置调节机构和位置固定调节机构。

上述印铁机片材预加热装置的安装及定位调节机构,其中,

所述烘干座的高度及水平安装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分别定位连接在其支腿脚底部的地脚杯。

所述烘干座的位置固定调节机构包括分别定位连接在其支腿脚外侧的固定脚,所述固定脚的底部通过膨胀螺丝与地面固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印铁机片材预加热装置的安装及定位调节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使片材从印铁机的清洁装置进入片材预热装置后,可平稳地进入后续的推料机构中。利用增设的片材预热装置,使得金属片材经过本实用新型的预热装置加热后,印刷在金属片材上的涂层能牢固地附着在金属片材上,涂膜层更加坚硬耐久,后期的油墨着色更有光泽度,着色更艳丽耐久而不变质。提高了材料对颜色的附着力、稳定性并改善相应的机械性能,使机器有效地进行快速的印刷作业,保证后期的印刷品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印铁机片材预热装置整体安装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涉及的片材预热装置从出料面向进料面投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F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配合参见图1、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印铁机片材预加热装置的安装及定位调节机构,其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方案在于:

包括由四个支腿1A支撑的烘干座1,印铁机片材预热装置III,定位连接在清洁装置II与推料机构IV之间。

如图2-4所示,烘干座1的支腿1A下端设有支腿脚1Aa,支腿脚1Aa上分别设有烘干座1的高度及水平安装位置调节机构和位置固定调节机构。

烘干座1的高度及水平安装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分别定位连接在其支腿脚1Aa底部的地脚杯3。

烘干座1的位置固定机构包括分别定位连接在其支腿脚1Aa外侧的固定脚2,固定脚2的底部通过膨胀螺丝与地面固接。

印铁机片材预热装置III整体结构如图1、2、4所示,首先烘干座1的四个脚与地脚杯3通过中间旋螺丝连接并调整高度使烘干座1的托轴(图中未示出)轴心与其侧面清洁装置下排橡皮辊(图中未示出)圆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面,清洁装置II的驱动侧机身板(如图1中所示)、从动侧机身板与烘干座1的纵向两端对齐,两套设备前后保持25cm左右的间距。其后烘干座1四脚外侧与固定脚2用螺丝固定,固定脚2的底部通过膨胀螺丝与地面接触牢靠,以防设备在运行时发生跳动或使位置偏移。

如图1所示,片材的输送过程中,料堆上的片材通过飞达机构I被逐张送入清洁装置II,经过清洁装置II时进行表面清洁处理,从橡皮辊输送出的片材立即从片材预加热装置III的进料口处被带入烘干箱1内,进入一边输送一边不间断的均匀加热过程,最后从烘干箱1的出料口送出,进入印铁机推料机构IV,片材的进料J与出料C方向如图中所示。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