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压平衡的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279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压平衡的墨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盒,具体涉及一种内压平衡的墨盒。



背景技术:

现在的墨盒,其内一般设有通过隔板隔开的供墨腔和储墨腔,供墨腔上端设有进气孔、下端设有出墨口,储墨腔的下端通过设置于隔板下端的通墨口而连通供墨腔,这种结构设计中,由于储墨腔上端不能进气,因此只有在供墨腔中墨水低于隔板上的通墨口时,空气才能顺利进入储墨腔,储墨腔中的墨水才能顺利进入供墨腔。但是,由于储墨腔中的墨水具有一定重力,会通过通墨口而传递至供墨腔中的墨水,加大出墨口的压力。此墨盒的另一结构设计为将进气孔设于储墨腔的上端,在打印时,供墨腔中的墨水被汲取而形成负压,储墨腔中的墨水通过进气孔处的大气压和该负压作用而从通墨口进入供墨腔,以此形成循环,由于通墨口的尺寸较小,储墨腔中的墨水向供墨腔中的补给量少于出墨口的出墨量,最终导致打印机的汲取量减少,打印质量低。

其次,墨盒的供墨腔中需要设置海绵来吸附墨水,以避免滴墨。但传统的墨盒,供墨腔下端收口设置一横截面小于供墨腔横截面的柱体空腔来形成出墨口,如果采用整体式海绵,意味着需要在海绵的一端切出与该出墨口大小、形状相配的凸包,这种生产方式的生产成本很高,并且材料利用率低、不良率高,为此,传统的墨盒设置成两块海绵,一块填装于供墨腔中,一块填装于出墨口,其生产成本依然颇高,并且组装时需要两次安装海绵,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供墨腔和储墨腔上、下端均导通,但中间部分隔开而解决储墨腔中的墨水向出墨口施压,实现内压平衡的墨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压平衡的墨盒,包括墨盒主体,所述墨盒主体的上端设有进气孔,下端设有出墨口,所述墨盒主体内设有:

供墨腔,所述供墨腔的下端连通出墨口;

储墨腔,所述储墨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供墨腔的上端和下端,且所述供墨腔的上端或储墨腔的上端连通进气孔。

优选的,所述墨盒主体的侧壁上设有引流道,所述引流道的一端连通储墨腔的下端,另一端连通供墨腔。

优选的,所述引流道设置有一条或多条。

优选的,所述引流道成型于墨盒主体的外侧壁上,其一端连通储墨腔的下端,另一端连通供墨腔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供墨腔水平方向的横截面不变,供墨腔的下端为开口,该开口端的侧壁向内水平延伸设置一圈凸台而形成出墨口,供墨腔内安装有相配的海绵,海绵的下端贴合凸台上端。

优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次级储墨腔,所述次级储墨腔的下端连通储墨腔。

优选的,所述供墨腔和储墨腔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上端设置气流通孔,以实现供墨腔和储墨腔上端的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供墨腔和储墨腔上、下端均导通,但中间部分隔开,打印时,供墨腔和储墨腔中的墨水的上端面会保持平齐,在供墨腔和储墨腔的下端连通处,两端的重力相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储墨腔中墨水向出墨口增压的问题,实现了内部压力平衡,同时在打印时,储墨腔和供墨腔中墨水的上端面同时受大气压的作用,出墨口的墨水排量充足,打印质量好;其次,通过将供墨腔设置为一下端开口的柱体空腔结构,于其下端开口处延伸设置凸台,可直接采用一与供墨腔适配的海绵即可,不再需要单独加工出一安装于出墨口位置的海绵,极大地减小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压平衡的墨盒,包括墨盒主体,所述墨盒主体的上端设有进气孔,下端设有出墨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主体内设有:

供墨腔1,所述供墨腔1的下端连通出墨口6;

储墨腔2,所述储墨腔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供墨腔1的上端和下端,且所述供墨腔1的上端或储墨腔2的上端连通进气孔。

具体的,供墨腔1和储墨腔2之间设有一隔板8,隔板8上端设有通气孔4,使供墨腔1和储墨腔2的上端连通,所述墨盒主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引流道9,所述引流道9的一端连通储墨腔2的下端,另一端连通供墨腔1的下端,本实施例中的进气孔连通于储墨腔2的上端。为了保证足够的供墨量,本实施例中于墨盒主体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引流道9,引流道9与墨盒主体一体成型设置,墨盒主体外侧对应引流道9成型凸位,以用于焊接密封膜。此外,引流道9的数量也可设置为更多条。同时,为了避免墨水经引流道9进入供墨腔1时流速过快,也为了避免墨水量较少时,混入空气,本实施例中引流道9保持一定长度,且其管道直径不能过大。这样设计,打印时,供墨腔1和储墨腔2中的墨水的上端面会保持平齐,在供墨腔1和储墨腔2的下端连通处,两端的重力相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储墨腔2中墨水向出墨口6增压的问题,实现了内部压力平衡,同时在打印时,储墨腔2和供墨腔1中墨水的上端面同时受大气压的作用,出墨口6的墨水排量充足,打印质量好。

如图所示,所述供墨腔1水平方向的横截面不变,供墨腔1的下端为开口,该开口端的侧壁向内水平延伸设置一圈凸台而形成出墨口6,供墨腔1内安装有相配的海绵7,海绵7的下端贴合凸台上端。如此,墨盒内只需安装一块海绵7即可,不再需要单独加工出一安装于出墨口6位置的海绵7,极大地减小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该墨盒内还包括至少一个次级储墨腔3,所述次级储墨腔3的下端连通储墨腔2。如此,只有在供墨腔1和储墨腔2中的墨水上线低于次级储墨腔3的连通处时,次级储墨腔3中的墨水才会导出以供打印,避免打印突然断墨,同时由于储墨腔2的存在,避免了次级储墨腔3中的墨水向出墨口6传递压力。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在隔板8下端设置通墨口5而实现储墨腔2和供墨腔1的连通。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