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用票据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163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厨房用票据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厨房用票据打印机。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为加快点餐速度以及减少错误,越来越多的餐馆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下单,厨房内的打印机接收下单信号后打印菜单,厨房内的工作人员根据菜单开始准备菜肴。

但厨房油烟重,油烟可通过通电接口进行打印机内,油脂粘附在控制主板的焊盘上,导致打印机出现短路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提高使用寿命的厨房用票据打印机。

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厨房用票据打印机包括主板,主板的第一侧设有多个焊盘,主板的第二侧设有多个电子元件,电子元件的引针贯穿主板焊接在焊盘上;

壳体,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壁孔,壳体内设有纸仓,主板设置在壳体内并设置在纸仓的下方,纸仓内放置有打印纸,壳体上还设有接口,接口朝向主板的第二侧,主板的第一侧朝向纸仓;

盖体,盖体包括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第二盖体铰接壳体,第一盖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指示灯和导光条,指示灯对导光条发出提示灯光,导光条包括第一导光条和与第一导光条连接的第二导光条,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铺设在第一盖体的端面上,第一导光条呈条状,第二导光条呈圆环,第二导光条内还设置有按键;提示灯光在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内传导;

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形成出纸口;

打印组件,打印组件设置在第二盖体朝向壳体的一侧,打印组件包括胶辊与热敏片,胶辊与热敏片之间形成走纸通道,走纸通道与出纸口、纸仓连通;

开盖机构,开盖机构包括开盖按键、联动块和连接架,开盖按键设置在壳体上,开盖按键朝向联动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块,第一凸起块上设有第一凹槽,联动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垂直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二连接部朝向连接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块,连接架朝向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设有第三凸起块,连接架沿连接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钩合片,钩合片垂直连接架,钩合片上设有钩合部,开盖按键驱动钩合部与胶辊连接或分离;

切纸机构,切纸机构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以及连接第一切刀的第一驱动机构,走纸通道设置在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之间,第二切刀设置在第二盖体与打印组件之间,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切刀朝向第二切刀移动,第一切刀朝向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设有通槽,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与连接第一电机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朝向第一切刀的一侧设有第四凸起块,第四凸起块贯穿通槽,第一切刀的切纸端从长度方向的两端朝向中点倾斜设置。

由此可见,壳体的外侧壁上的壁孔与墙壁上的固定结构配合连接,将打印机安装在墙壁上,使得打印机即可平放也可壁挂,壁挂可使得粘附在打印机上油脂受到重力作用从打印机上滴落,减少油脂的附着;接口朝向主板中设有电子元件的第二侧,第一侧背离接口,使得从接口进入打印机内部的油烟粘连在第二侧,避免油烟黏连在设有焊盘的第一侧,从而避免打印机出现短路。

进一步的方案是,开盖按键远离联动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

可见,第二凹槽用于方便操作者驱动开盖按键,使钩合部与胶辊分离。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内还设有驱动胶辊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连接第二电机的第二齿轮,胶辊上沿胶辊的轴向的一端设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

可见,胶辊在转动的情况才能带动走纸通道内的打印纸朝向出纸口移动,电机、连接电机的第二齿轮以及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实现了胶辊的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厨房用票据打印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厨房用票据打印机实施例中打开第二盖体的结构图。

图3是沿图1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厨房用票据打印机实施例中开盖机构与切刀机构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厨房用票据打印机实施例中开盖按键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厨房用票据打印机实施例中联动块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厨房用票据打印机实施例中连接架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厨房用票据打印机实施例中第一切片的主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厨房用票据打印机应用在厨房内打印,壳体的外侧壁上的壁孔与墙壁上的固定结构配合连接,将打印机安装在墙壁上,壁挂可使得粘附在打印机上油脂受到重力作用从打印机上滴落,减少油脂的附着;打印机内的主板设置有电子元件的一侧朝向用于通电的接口,主板设置有焊盘的一侧朝向纸仓,使得从接口进入打印机内部的油脂粘附在设置有电子元件的一侧,避免油脂连接在两焊盘之间,从而避免打印机出现短路。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厨房用票据打印机包括主板1、壳体2、盖体3、打印组件4、开盖机构5以及切刀机构6。

主板1的第一侧11设有多个焊盘,主板1的第二侧12设有多个电子元件,电子元件的引针贯穿主板1焊接在焊盘上,当打印机平放在桌面上,主板1的第一侧11朝上,主板1的第二侧12朝下。

壳体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壁孔,壳体的外侧壁上的壁孔与墙壁上的固定结构配合连接,将打印机安装在墙壁上,使得打印机即可平放也可壁挂,壁挂可使得粘附在打印机上油脂受到重力作用从打印机上滴落,减少油脂的附着。壳体2内设有纸仓21,纸仓21内放置有打印纸。主板1设置有壳体2内并且主板设置在纸仓21的下方,壳体2上还设有接口13,接口13朝向主板1的第二侧12,主板1的第一侧11朝向纸仓21,接口13朝向主板1中设有电子元件的第二侧12,第一侧11背离接口13,使得从接口13进入打印机内部的油烟粘连在第二侧12,避免油烟黏连在设有焊盘的第一侧11,避免油脂粘附在两焊盘之间,从而避免打印机出现短路。

盖体3包括第一盖体31与第二盖体32,第二盖体32铰接壳体2,第一盖体31与第二盖体32之间形成出纸口33。第一盖体31的外侧壁上设有指示灯和导光条,指示灯对导光条34发出提示灯光,导光条34包括第一导光条341和与第一导光条341连接的第二导光条342,第一导光条341和第二导光条342铺设在第一盖体21的端面上,第一导光341条呈条状,第二导光条342呈圆环,第二导光条342内还设置有按键343;提示灯光在第一导光条341和第二导光条342内传导,使得指示灯发出的提示信号更为显眼,用户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指示灯。

壳体上2还设置有扬声器,扬声器接收打印机内的控制主板的控制信号,扬声器用于播放语音,提醒用户打印机无法正常工作,便于用户及时调整。

打印组件4设置在第二盖体32朝向壳体2的一侧,打印组件4包括胶辊42与热敏片41,胶辊42与热敏片41之间形成走纸通道,走纸通道与出纸口33、纸仓21连通,纸仓21中的打印纸在走纸通道内进行打印,打印完成后打印纸通过出纸口33出纸。

纸仓21内可设有固定轴22,固定轴22用于架设打印纸,固定轴22的轴向方向与胶辊42的轴向方向相同。

壳体2内还设有驱动胶辊42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参见图4,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连接第二电机的第二齿轮44,胶辊4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三齿轮43,第二齿轮44与第三齿轮43啮合,胶辊42在转动的情况才能带动走纸通道内的打印纸朝向出纸口33移动,电机、连接电机的第二齿轮44以及与第二齿轮44啮合的第三齿轮43实现了胶辊42的转动。

参见图4至图7,开盖机构5包括开盖按键51、联动块52和连接架53,联动快52与连接架53设置在壳体2内,开盖按键51设置在壳体2上,开盖按键51朝向联动块5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块511,第一凸起块511上设有第一凹槽512,联动块52包括第一连接部521和与第一连接部521垂直的第二连接部522,第一连接部521设置在第一凹槽512内,第二连接部522朝向连接架5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块523,连接架53朝向第二连接部523的一侧设有第三凸起块531,连接架53沿连接架5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钩合片54,在本实施例中,钩合片54垂直连接架53,钩合片54上设有钩合部541,开盖按键51驱动钩合部541与胶辊42连接或分离。开盖按键51远离联动块5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512,第二凹槽512用于方便操作者驱动开盖按键51,使钩合部541与胶辊42分离。当操作者在第二凹槽512内向下按开盖按键51时,开盖按键51的移动驱动联动块52的第一连接部521向下移动,同时垂直于第一连接部521的第二连接部522转动,使得第二连接部522上的第二凸起块523朝向连接架53上的第三凸起块531移动并挤压第三凸起块531,使得连接架53远离联动块52的转动,从而带动钩合部541与胶辊42分离,实现第二盖体32的开盖。为确保开盖按键51的移动驱动联动块52的第一连接部521向下移动,可通过第一连接部521连接朝向开盖按键51延伸的凸起柱524增加第一连接部521与开盖按键51的接触面积。

切纸机构6包括第一切刀61、第二切刀62以及连接第一切刀61的第一驱动机构,走纸通道设置在第一切刀61与第二切刀62之间,第二切刀62设置在第二盖体32与打印组件4之间,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切刀61朝向第二切刀62移动,参见图8,第一切刀61朝向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设有通槽611,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63与连接第一电机63的第一齿轮64,第一齿轮64朝向第一切刀61的一侧设有第四凸起块,第四凸起块贯穿通槽611,第一电机63驱动第一齿轮64转动,通过第一齿轮64上的第四凸起块贯穿第一切刀61的通槽611,使得第一齿条64的转动带动第一切刀61朝向第二切刀62做直线运动。第一切刀61的切纸端从长度方向的两端朝向中点倾斜设置,该倾斜设置使得第一切刀61与第二切刀62不能完全切断打印纸,使得持续打印的打印纸不能从壁挂时的打印机中掉落,避免造成工作的不便。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