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供给装置、液体喷出装置以及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7500发布日期:2018-10-09 21:4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等的液体喷出装置、可以供给墨水等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以及可以收容墨水等液体的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收容墨水等液体的容器的一例,存在将具有注入口的液体收容袋装入纸箱的收容设备(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1-519795号公报

在装入纸箱中时,不能视觉确认装入液体收容袋的液体的余量。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视觉确认装入容器的液体減少的液体供给装置、液体喷出装置以及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支承台,能够放置能够收容液体的容器;液体流路,能够连接于所述容器;以及可动部,能够将放置在所述支承台上的所述容器上推;所述可动部上推所述容器的力小于装满的所述容器的重量。随着所述容器中的余量减少,放置在所述支承台上的所述容器以保持与所述液体流路连接的状态,在所述可动部的上推作用下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容器、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容器及液体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已将图2的容器设置于液体供给装置时的截面图。

图4是说明图1的容器及液体供给装置的作用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容器及液体供给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容器及液体供给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液体喷出装置;12:壳体;13:脚部;14:液体喷出部;15:供给管;16:供给泵;17:引导轴;18:介质支承部;19:操作面板;20:液体供给装置;21:支承台;21a:凹部;21b:突部;22:液体流路;23:可动部;23a:旋转轴;23b:卡合部;24:施力部件;50:容器;50b:卡合部;51:袋;52:箱;52a:底部;52b:顶面;53:导出部;54:通孔;99:介质;100:控制部;z:重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液体喷出装置、液体供给装置以及容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喷出装置例如是通过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从而在纸张等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液体供给装置是可以向液体喷出装置供给液体的装置。

如图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壳体12、支承壳体12的脚部13、液体喷出部14、向液体喷出部14供给液体的供给管15、连接于供给管15的中途的供给泵16、以及液体供给装置20。液体喷出部14及供给泵16收容于壳体12内。在壳体12上可以设置能够输入动作相关的指示、显示运作状态的操作面板19。

液体喷出部14构成为一边向方向x及其相反方向往复移动,一边对介质99喷出液体。接受液体的介质99沿方向y被输送到壳体12外之后,沿重力方向z下垂。方向x及方向y是与重力方向z一起成为三轴线的方向轴线。

液体喷出装置11在壳体12内具备:引导轴17,引导液体喷出部14的移动;介质支承部18,可支承介质99;以及控制部100。控制部100控制包括液体喷出部14在内的液体喷出装置11的构成要素。当介质支承部18的前端向壳体12外突出时,能够支承被排出到壳体12外的介质99。

液体供给装置20具备:支承台21,能够放置可收容液体的容器50;液体流路22,可装卸地连接于容器50;可动部23,可以上推放置在支承台21上的容器50;以及施力部件24,可以向上方对可动部23施力。支承台21优选设为能够放置多个容器50的大小。多个容器50例如收容不同颜色的墨水,液体流路22分别连接到各容器50。液体流路22优选由可以挠性位移的管构成。

液体流路22的上游端可装拆地连接于容器50。液体流路22的下游端可装卸地连接于供给管15的上游端。液体流路22可以是与供给管15连接的一条流路。液体流路22与供给管15优选经由供给泵16连接。

如图2所示,可动部23例如是在基端侧具有旋转轴23a并且可以以旋转轴23a为中心旋转的板。可动部23及施力部件24可以收容于在支承台21上形成的凹部21a内。施力部件24优选为例如由弹性部件构成,并配置于朝向铅垂上方对可动部23的前端施力的位置。弹性部件例如是可以伸缩的弹簧。弹性部件24也可以是相互排斥的磁铁。

支承台21可以具有可卡止容器50的突部21b。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为,在将容器50放置在支承台21上的状态下,使容器50向朝向突部21b的方向(在图2中以空心箭头示出的方向)移动,当容器50承载在可动部23上时,容器50碰到突部21b而停止。这样,将容器50碰到突部21b而停止的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称为设置位置。

如图3所示,在设置位置,可动部23配置于容器50下。容器50具有:底部52a,当容器50承载在支承台21上时,该底部52a与可动部23接触;以及顶面52b,当位于设置位置时,该顶面52b成为上表面。当位于设置位置时,若将容器50的中心投影于底部52a的位置设为重心位置,则可以以可动部23按压从底部52a的重心位置偏离的位置的方式将施力部件24配置于可动部23之下。

优选地,设置位置中的可动部23上推容器50的力,即施力部件24的施力小于装满的容器50的重量。在这种情况下,当将装满或余量接近装满的容器50配置在设置位置时,施力部件24由于容器50的重量而成为被压缩的状态,可动部23及施力部件24收容于凹部21a内。施力部件24的施力可以等于装满的容器50的重量,也可以大于装满的容器50的重量。

设置位置中的可动部23上推容器50的力可以设为比余量达到预定值时的容器50的重量大。达到预定值的余量能够设定为例如相对于余量为零的一端余量变为10%~30%的近端(nearend)。近端是指,在容器50中的余量成为零之前,用于提醒使用者准备新的容器50的目标余量。

容器50具备可收容液体的具有挠性的袋51和收容袋51的箱52。箱52例如是纸箱等看不到内部的袋51的容器。袋51具有与液体流路22的上游端连接的导出部53。箱52具有用于通过液体流路22的通孔54。

优选地,当容器50位于设置位置时,导出部53配置于比顶面52b靠近底部52a的位置。并且,优选地,可动部23推押容器50的位置离开导出部53。例如,当容器50位于设置位置时,可以设为,在方向y上,可动部23按压比重心位置靠近第一端(图3中的左端)的位置,并且导出部53配置于比重心位置靠近第二端(图3中的右端)的位置。

若将余量为零的容器50的重量设为ge,将装满的容器50的重量设为gf,将施力部件24的施力(可动部23上推容器50的力)设为n,则施力n小于gf且大于ge。并且,若将近端时的容器50的重量设为gn,则施力n大于gn(ge<gn<n<gf)。

接着,对容器50、液体供给装置20及液体喷出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作为用于将容器50中所收容的液体向液体喷出装置11供给的准备,使用者将液体流路22连接于容器50的导出部53,并将容器50放置在支承台21上。当在这种状态下驱动供给泵16时,收容于容器50的液体从导出部53向液体流路22流出,并通过供给管15而被供给到液体喷出部14。由此,液体喷出部14能够对介质99进行印刷。

随着液体喷出部14消耗液体,容器50中的余量减少,容器50的重量变轻。其结果,如图4所示,当施力部件24的施力大于容器50的重量时,容器50的第一端被可动部23上推。在图1中,在方向x上排列的四个容器50中,图示了位于最左侧的容器50被可动部23上推的状态,并图示了其他三个容器50被配置在设置位置的状态。

这样,随着余量减少,放置于支承台21的容器50以保持与液体流路22连接的状态在可动部23的上推作用下位移。当容器50因可动部23的上推而倾斜后,容器50的上端向铅垂上方移动。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视觉确认容器50中的余量减少。

容器50中的余量也能够在操作面板19上显示。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若不靠近操作面板19就看不到容器50中的余量。与此相对,在较远的地方也能够看到容器50的倾斜。

如容器50那样,在从外面看不到所收容的液体的情况下,在更换容器50时,不能分辨出余量用尽的容器50是哪个。虽然能够在操作面板19中显示应该替换哪个容器50,但若支承台21位于离开操作面板19的位置,有时会错误选取应更换的容器50。在这一点上,如果容器50位移,则能够容易地分辨出应更换的容器50。

当容器50位于设置位置时,当可动部23推押比重心位置靠近第一端的位置时,容器50以第二端为支点以第一端上升的方式倾斜。其结果是,袋51内的液体朝向第二端附近的导出部53流动。因此,袋51中残留的液体效率良好地从导出部53流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容器50、液体供给装置20及液体喷出装置11,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1)通过将具有挠性的袋51装入不易变形的箱52中,易于对容器50进行搬运或堆叠等操作。

(2)当容器50随着余量减少而变轻时,容器50被可动部23上推,其上端上升。通过这样的容器50的位移,能够容易地视觉确认装入容器50中的液体的减少。

(3)容器50中的余量越为减少其倾斜越大,容器50倾斜越大其上端越上升。因此,使用者通过观察容器50的上端的位置便能够还剩多少余量。

(4)通过施力部件24的施力,能够上推容器50。在这种情况下,容器50的位移不需要动力源,因此能够简化液体供给装置20的结构。

(5)在可动部23使容器50倾斜的情况下,与将整个容器50抬升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小的力使容器50移位。

(6)通过倾斜而使容器50的第一端上升时,容器50内的液体向第二端集聚。因此,能够不浪费地用完容器50中所收容的液体。

(7)液体供给装置20可以不具备向使用者通知容器50中的余量减少的通知机构(例如,灯、蜂鸣器或显示板等)。因此,能够简化液体供给装置20的结构。

(8)容器50不进行精确的定位,只要承载在可动部23上,就完成在支承台21上的设置。因此,容器50的设置容易。

(9)容器50仅是承载在支承台21上,因此能够容易地从支承台21脱离。

(10)容器50能够在与液体流路22已连接的状态下移动。因此,能够在支承台21上容易地改变容器50的配置,即使容器50的位置偏移,也能够继续液体的供给。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面示出的变形例那样进行变更。上述实施方式所包含的结构能够与下述变形例所包含的结构任意地组合,下述变形例所包含的结构之间也能够任意地组合。

·如图5所示的第一变形例那样,可动部23可以具有可卡合于容器50的卡合部23b。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可动部23与容器50卡合,能够在抑制倾斜时的位置偏移的状态下,使容器50位移。

·如图5所示的第一变形例那样,容器50可以具备可卡合于可动部23的卡合部50b。根据该结构,通过容器50与可动部23卡合,能够在抑制容器50的位置偏移的状态下,使容器位移。

·卡合部23b与卡合部50b例如可以将任一方作为凸部并将另一方作为凹部,也可以将双方作为凸部。此外,可以设为容器50不具有卡合部50b,卡合部23b卡合于容器50的角部,也可以设为可动部23不具有卡合部23b,卡合部50b卡合于可动部23的端部。

·如图5所示的第一变形例那样,可以构成为在具有挠性的袋51中以脱气状态收容液体,随着液体的导出袋51被挤压。在图2至图4中,为了显示容器50中的余量而图示出液面,但也可以与第一变形例同样地,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随着液体的导出袋51被挤压。

·如图5所示的第一变形例那样,支承台21可以具有突部21b,该突部21b可以卡止于倾斜时作为支点的容器50的第二端。根据这样的构成,在被可动部23推押时,容器50的倾斜支点不易错位。在这种情况下,容器50可以从可动部23的上方向下方下降而承载在可动部23上。

·如图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可动部23的卡合部23b可以是凹部。

·如图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容器50的卡合部50b可以是突部。

·如图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容器50还可以具备多个卡合部50b,该多个卡合部50b也可以作为从底部52a突出的支承突部而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因多个卡合部50b而在底部52a和支承台2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收容可动部23及施力部件24的至少一部分。

·如图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支承台21可以不具备凹部21a。

·如图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在因多个卡合部50b而在底部52a和支承台21之间形成有间隙等情况下,可以将导出部53设置于底部52a。

·如图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容器50可以是可储存液体的罐。即使容器50是透明罐,当容器50有划痕、在容器50的内表面附着深色的液体时,难以看见液面。因此,优选通过容器50的位移,在视觉上表示余量减少的情况。

·如图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当增大容器50的容量时,可以增高容器50的高度。在将多个容器50放置在支承台21上的情况下,只要使容器50的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相同,即使是容量不同的容器50,也能够同样地进行设置。另外,在液体供给装置20中,即使容器50的容量不同,在余量变为相同时,也能够使容器50倾斜。

·能够改变容器50的结构及形状。在液体供给装置20中,也能够使形状不同的容器50同样地位移。另外,如果使导出部53的构成共通化,则即使是不同形状的容器50,也能够连接至液体流路22。

·可动部23可以将容器50整体向上方上推。

·液体供给装置20还可以具备用于经由可动部23上推容器50的动力源及动力传递结构。例如,液体供给装置20可以具备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机的旋转使旋转轴23a旋转,也可以具备泵作为动力源,利用流体的压力使作为可动部23的活塞移动。此外,也可以利用液体喷出装置11所具备的动力源的动力使可动部23移动。

·液体供给装置20可以是液体喷出装置11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可装拆于液体喷出装置11的单独的装置。

·容器50可以构成为可在内部再次填充液体,也可以构成为对箱52更换袋51。另外,容器50也可以是一次性的。

·液体喷出部14喷射的液体不限于墨水,例如也可以是在液体中分散或混合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状体等。例如,液体喷出部14可以构成为喷射分散或溶解有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的材料的液状体。

·介质99不限于纸张,也可以是塑料膜或薄板材,还可以是用于印染装置等的布。另外,介质99也可以是t恤等任意形状的衣物等,还可以是餐具或文具那样的任意形状的立体物。

下面,记载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掌握的技術思想及其作用效果。

[思想1]

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台,能够放置能够收容液体的容器;

液体流路,能够装卸地连接于所述容器;以及

可动部,能够将放置于所述支承台上的所述容器上推,

所述可动部上推所述容器的力小于装满的所述容器的重量,

随着所述容器中的余量减少,放置于所述支承台上的所述容器以保持与所述液体流路连接的状态,在所述可动部的上推作用下位移。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所收容的液体减少、容器变轻时,容器被可动部上推,其上端上升。通过这样的容器的位移,能够容易地视觉确认装入容器中的液体減少。

[思想2]

根据[思想1]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供给装置还具备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能够对所述可动部朝向上方施力。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力,能够将容器上推。

[思想3]

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台,能够放置能够收容液体的容器;

液体流路,能够装卸地连接于所述容器;

可动部,能够将放置于所述支承台上的所述容器上推;以及

施力部件,能够对所述可动部朝向上方施力,

放置于所述支承台上的所述容器根据所收容的液体量,以保持与所述液体流路连接的状态,在所述可动部的上推作用下位移。

根据这样的结构,容器根据所收容的液体量位移。通过这样的容器的移位,能够容易地视觉确认收容于容器中的液体量的变化。

[思想4]

根据[思想1]至[思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具有底部,在所述容器承载在所述支承台上时,所述底部与所述可动部接触,

在将所述容器的重心投影于所述底部的位置设为重心位置时,

所述可动部构成为推押所述底部的离开所述重心位置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可动部推押容器后,容器倾斜。因此,与将整个容器抬升相比,能够以更小的力使容器位移。

[思想5]

根据[思想1]至[思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具有能够卡合于所述容器的卡合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可动部卡合于容器,能够在抑制容器的位置偏移的状态下,使容器位移。

[思想6]

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能够放置于[思想1]至[思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所具备的所述支承台上,并能够收容液体,

所述容器具备能够卡合于所述可动部的卡合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容器卡合于可动部,在容器位移时,容器的位置不易偏移。

[思想7]

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出部,构成为对介质喷出液体;

支承台,能够放置能够收容所述液体的容器;

液体流路,能够装卸地连接于所述容器;以及

可动部,能够将放置于所述支承台上的所述容器上推,

所述可动部上推所述容器的力小于装满的所述容器的重量,

随着所述容器中的余量减少,放置于所述支承台上的所述容器以保持与所述液体流路连接的状态,在所述可动部的上推作用下位移。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获得与上述液体供给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