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制品印刷机的油墨槽加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0425发布日期:2019-09-11 23:0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制品印刷机的油墨槽加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纸制品印刷机的油墨槽加墨设备。



背景技术:

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1439年,德国的谷腾堡制造出木制凸版印刷机,这种垂直螺旋式手扳印刷机虽然结构简单,但却沿用了300年之久;1812年,德国的柯尼希制成第一台圆压平凸版印刷机;1847年,美国的霍伊发明轮转印刷机;1900年,制成六色轮转印刷机;1904年,美国的鲁贝尔发明胶版印刷机。

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传统的凸版印刷工艺在印刷业中占据统治地位,印刷机的发展也以凸版印刷机为主。但铅合金凸版印刷工艺存在劳动强度高、生产周期长和污染环境的缺点。从60年代起,具有周期短、生产率高等特点的平版胶印工艺开始兴起和发展,铅合金凸版印刷逐渐被平版胶印印刷所代替。软凸版印刷、孔版印刷、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等,在包装印刷、广告印刷方面也得到发展。

墨盒是喷墨打印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凹版印刷机在印刷时,需要对油墨槽进行加墨操作,现有的加墨一般通过人工进行手动加墨,加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灰尘进入油墨槽中,从而污染油墨,部分加墨装置缺乏加墨感应装置或是添加电子液位仪来触发加墨,加墨设备的耗费较高,且维护不便,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纸制品印刷机的油墨槽加墨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纸制品印刷机的油墨槽加墨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加墨一般通过人工进行手动加墨,加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灰尘进入油墨槽中,从而污染油墨,部分加墨装置缺乏加墨感应装置或是添加电子液位仪来触发加墨,加墨设备的耗费较高,且维护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纸制品印刷机的油墨槽加墨设备,包括油墨槽,所述油墨槽顶端设置有暂存罐,所述暂存罐上方设置有储墨罐,所述储墨罐两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靠近储墨罐端设置有挂耳座,所述储墨罐左右侧壁对称设置有挂接块,且挂接块与挂耳座配合卡接,所述储墨罐底端设置有出墨管,所述出墨管底端插接暂存罐顶壁,所述出墨管上设置有限流阀,所述暂存罐底壁中部设置有出墨凸缘,所述出墨凸缘插接油墨槽顶壁,所述油墨槽内腔底壁中部设置有限位竖条组,所述限位竖条组内滑动连接有浮球装置,所述浮球装置上设置有油塞,所述油塞在出墨凸缘正下方,所述油墨槽内腔左侧设置有工作管道,所述工作管道底端连接有液压泵,所述工作管道顶端贯穿油墨槽顶壁连接外部用墨装置,所述暂存罐内腔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暂存罐右侧壁上部设置有观察口,所述储墨罐内竖直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储墨罐顶端中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端贯穿储墨罐顶壁连接搅拌装置顶端,所述储墨罐顶端左侧设置有加液管。

优选的,所述油塞包括有漏斗部塞和圆柱部塞,所述圆柱部塞在漏斗部塞底端,所述圆柱部塞直径大于出墨凸缘内孔直径。

优选的,所述浮球装置包括有连接圆板,所述连接圆板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连接圆板端连接有浮球。

优选的,所述限位竖条组由四根弧形钢条组成,且弧形钢条分两组呈环形分布,每组的两个弧形钢条之间卡接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均匀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远离转杆端连接有搅拌铲。

优选的,所述限流阀为手动控制阀门,且限流阀上有旋动龙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搅拌装置能够对油墨进行搅拌,避免油墨沉积,导致印刷质量下降,通过设置的暂存罐,可以预先存储部分油墨,配合浮球装置和油塞,能够实时添加油墨,使得油墨槽中油墨量充分,同时暂存罐的插接结构使得其便于拆卸清洗,通过设置的过滤网装置,能够过滤油墨中杂质,保证印刷质量,通过设计的漏斗状油塞结构,能够使得油墨输出匀缓,通过设计的观察口,可以观察到暂存罐的油墨量,便于添加油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油塞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浮球装置及限位竖条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搅拌装置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油墨槽,2-暂存罐,3-储墨罐,4-支撑杆,5-挂耳座,6-挂接块,7-出墨管,8-限流阀,9-出墨凸缘,10-限位竖条组,11-浮球装置,111-连接圆板,112-连接杆,113-浮球,12-油塞,121-圆柱部塞,122-漏斗部塞,13-工作管道,14-液压泵,15-过滤网,16-观察口,17-搅拌装置,171-转杆,172-搅拌杆,173-搅拌铲,18-电机,19-加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纸制品印刷机的油墨槽加墨设备,包括油墨槽1,油墨槽1顶端设置有暂存罐2,暂存罐2上方设置有储墨罐3,储墨罐3两侧设置有支撑杆4,支撑杆4靠近储墨罐3端设置有挂耳座5,储墨罐3左右侧壁对称设置有挂接块6,挂接块6与挂耳座5配合卡接,储墨罐3底端设置有出墨管7,出墨管7底端插接暂存罐2顶壁,出墨管7上设置有限流阀8,暂存罐2底壁中部设置有出墨凸缘9,出墨凸缘9插接油墨槽1顶壁,油墨槽1内腔底壁中部设置有限位竖条组10,限位竖条组10内滑动连接有浮球装置11,浮球装置11上设置有油塞12,油塞12在出墨凸缘9正下方,油墨槽13内腔左侧设置有工作管道13,工作管道13底端连接有液压泵14,工作管道13顶端贯穿油墨槽13顶壁连接外部用墨装置,暂存罐2内腔设置有过滤网15,暂存罐2右侧壁上部设置有观察口16,储墨罐3内竖直设置有搅拌装置17,储墨罐3顶端中部设置有电机18,电机18输出轴端贯穿储墨罐3顶壁连接搅拌装置17顶端,储墨罐3顶端左侧设置有加液管19。

其中,油塞12包括有漏斗部塞122和圆柱部塞121,圆柱部塞121在漏斗部塞122底端,圆柱部塞121直径大于出墨凸缘9内孔直径,使得油墨输出匀缓,避免流速过快产生的油墨浮动,浮球装置11包括有连接圆板111,连接圆板111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杆112,连接杆112远离连接圆板111端连接有浮球113,利用浮力实现实时控制油塞与出墨口的连接,实现自动实时添加油墨的功能,限位竖条组10由四根弧形钢条组成,弧形钢条分两组呈环形分布,每组的两个弧形钢条之间卡接连接杆112,限位浮球装置的位置,使得油塞能够对准连接出墨凸缘9口,搅拌装置17包括有转杆171,转杆171上均匀设置有搅拌杆172,搅拌杆172远离转杆171端连接有搅拌铲173,使得油墨搅拌更均匀,限流阀8为手动控制阀门,限流阀8上有旋动龙头,分隔开暂存罐与储墨罐,避免未经搅拌的油墨直接进入暂存罐。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装置为一种纸制品印刷机的油墨槽加墨设备,主要适用于纸制品印刷机,使用时,油墨槽1中油墨因印刷使用,水位高度下降,浮球装置11随液面下降,带动油塞12脱离出墨凸缘9内孔,暂存罐2中油墨随油塞12的脱离,实时缓速的流入油墨槽1,通过设计的浮球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其缺乏加墨感应装置或是添加电子液位仪来触发加墨,加墨设备的耗费较高,且维护不便的问题,暂存罐2中设置有过滤网15,将从上方留下的油墨进行过滤,杂质留在过滤网15上方,保证了油墨槽1中油墨质量,通过设置的观察口16,观察暂存罐2中液位,待其中油墨不足时,打开限流阀8,油墨从储墨罐3中经过出墨管7流入暂存罐2,保持暂存罐2中油墨量充分,对于储墨罐3中油墨,在打开限流阀8之前,启动电机18,带动转杆17转动,带动搅拌杆172和搅拌铲173旋转搅拌油墨,避免油墨沉积,影响油墨质量,本发明中,储存罐3和暂存罐2均可以拆卸分离,便于清洗更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