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573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仪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例如作为印章制作对象物的印章本体可自由装卸的印章制作装置等的电子仪器。
以往,在这种电子仪器的存取对象物安装装置中,在色带盒式存储器上形成装设印章本体的安装槽部,同时,此色带盒式存储器装到印章制作装置上形成的凹槽内。在这种情况下,要准备与形状不同(主要是宽度及厚度不同)各种印章本体相对应的使安装槽部的平面形状及厚度变化的多种色带盒式存储器,并且与色带盒式存储器一同装到印章制作装置上的印章本体通常相对印章制作装置的曝光部将印章本体的印面的上下中间位置及左右中间位置定位到一定的位置上。此外,装载到色带盒式存储器上的墨带也成为与印章本体相对应的宽度,当将色带盒式存储器装到印章制作装置上时,墨带上下中间位置常常定位到印章制作装置印字部的一定位置上。
这样,在以往的电子仪器的存取对象物安装装置中,要估计装到印章制作装置凹槽内的状态来相对色带盒式存储器设置印章本体和墨带。为此,相对印章制作装置的凹槽,色带存储器的设置精度不好,印章本体及墨带会相对印章制作装置的曝光部及印字部产生位置偏移。此外,必须准备印章本体各个种类数目的色带存储器,这增加了部件数目,同时,将印章本体装到色带存储器上时,还存在着把色带存储器装到印章制作装置的凹槽内具有2个阶段的繁杂的安装构造。
如形成与各种印章本体中最大的印章本体相对应的安装槽部,并在安装槽部内进行各种印章本体定位的结构的话,其构造复杂,但至少不必要准备印章本体各个种类数目的色带存储器。但是,采用这种构造时,在装有印面保护用罩的印章本体中,往往会将装着罩的印章本体装到安装槽部。如在这种状态进行曝光时,不会形成印面且曝光无效。如设置传感器等来检测印章本体装着罩时安装在那儿的话,就能消除上述问题。但是,设置传感器等使结构及控制变得复杂了。
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仪器,它的结构简单,能将各种形状不同的存取对象物相对电子仪器本体高精度且简单地安装。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存取对象物装上罩的方式下存取的电子仪器。
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仪器,它具有,作为用于从各自上方装设具有存取用端面的多种存取对象物的凹槽使具有底面的凹槽形成的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存取到所述多种各存取对象物的所述存取用端面上的存取手段;使所述多种各存取对象物嵌入的主支承凸台,它是立设在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面上的多根主支承凸台。
采用本发明第1方案的电子仪器,由于各存取对象物与立设在电子仪器本体的所述底面上的多根主支承凸台嵌装着,所以在装上别种用途的存取对象物时,没有必要准备与所述存取对象物的种类数目相一致的、在此状态下装到所述本体上的部件,而是安装简单只一次就能装到电子仪器本体上。
在一较佳实施形态中,在所述各存取对象物的所述端面朝凹槽安装的位置中,所述底面上平行边的长度是不同的,所述多个主支承凸台分别立设在通过所述凹槽宽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假想线上。
在这较佳实施例中,多个主支承凸台分别设置在通过凹槽宽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假想线上,所述各存取对象物嵌着到这些凸台上,从而即使将各种形状不同的存取对象物装到凹槽内,各存取对象物能夹着其存取而使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相对电子仪器本体的存取部通常处于一定的位置以及不动地设置着。
为此,所述多种各存取对象物是方柱状的,它与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所述底面上的所述多个主支承凸台相对应,在各存取对象物的下面最好有多个凸台接受孔,它们分别形成在通过所述端面的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面上、沿平行边中间点的前述端面上垂直的假想垂线上。
在这较佳方案中,将分别在存取对象物下面形成的多个凸台接受孔与立设在凹槽底面上的多个主支承凸台相配合而将取对象物装到电子仪器本体的凹槽上。为此,即使凹槽与各存取对象物之间有空余,也能将存取对象物正确且简单地设置到所希望的位置上。
最好是,在与所述凹槽底面的所述假想线相对的线对称位置上至少还设置一对付支承凸台。
在这较佳方案中,通过多个主支承凸台以及该至少一对付支承凸台,能使宽幅(短边高)的存取对象物稳定地设置到凹槽内。
更好的是,所述一对付支承凸台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多种类存取对象物内窄幅存取对象物外侧外的位置上。
在这较佳方案中,在窄幅的存取对象物上不必要形成凸台接受孔。由此,由于一对付支承凸台能够以离开方式设置着,所以能更稳定地设置宽幅(短边高)存取对象物。
最好是,所述凸台接受孔形成有使装在所述凹槽上的、所述各存取对象物的所述存取面的水平面处于一定的深度。
在较佳方案中,仅改变凸台接受孔的深度,使各种存取对象物只是不在左右方向变化,从而在上下方向(水平面)也能相对电子仪器本体常常设置在一定的位置上。
最好是,所述电子仪器本体的存取部是曝光装置,所述存取对象物是通过该曝光装置的曝光以在其存取面上形成印面的印章本体。
在较佳方案中,能在各种形状不同的印章本体的印面上进行不发生位置偏移的正确曝光,从而能正确地形成印章文字。
在另一较佳实施形态中,所述多种类各存取对象物具有相互不同的厚度,与所述多个主支承凸台相对应,在所述各存取对象物的下面分别形成多个凸台接受孔,所述凸台接受孔的深度是,使所述存取对象物的厚度方向中间位置相对所述存取部成为同一水平面,并且所述深度对于各存取对象物是不同的。
在这较佳方案中,各存取对象物下面分别形成的多个凸台接受孔与立设在凹槽底面上的多个主支承凸台相配合,使各存取对象物装到电子仪器本体的凹槽内。为此,能够使各存取对象物直接装到凹槽内,同时,能够从凹槽底板处以浮动状态稳定地安装着。此外,在此时,凸台接受孔的深度是,把存取对象物的厚度方向中间位置相对电子仪器处于同一水平面并根据各存取对象物的不同其深度不同,通过仅将各存取对象物上形成的凸台接受孔的加工深度加以改变,就能将各种存取对象物(存取面)相对电子仪器本体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最好是,所述多个主支承凸台分别设置在通过所述凹槽宽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假想线上,所述多个凸台接受孔分别形成在通过所述存取对象物的所述端面的、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面上平行边中间点的、在所述端面上的垂直的假想垂线上。
在这较佳方案中,在左右平衡的匀称位置上,能使各种存取对象物支承到凹槽内,并能稳定地支承存取对象物。此外,各种存取对象物(存取面)的左右中间位置能相对电子仪器本体常常设置在同一位置上。
最好是,在与所述凹槽的底面的所述假想线相对的线对称位置上,至少还设置一对付支承凸台。
在此较佳方案中,通过多个主支承凸台其及至少一对付支承凸台,宽幅的存取对象物也能稳定地支承到凹槽内。
为实现上述的第2个目的,本发明的第2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仪器,它具有本体,设置在该本体上的存取手段及装有所述本体上形成的、所述存取对象物的凹槽;所述存取对象物是由具有存取所述存取手段的存取面的接受部件、安装该接受部件的接受部件安装部以及保持该接受部件安装部的接受部件保持部构成;所述存取对象物是覆盖所述接收部件并可自由装卸地安装罩的存取对象物。
本发明第2方案的电子仪器的特征是,具有开关该凹槽的开关盖,及将装有所述罩的所述存取对象物装到所述凹槽内时阻止所述开关盖关闭的阻止手段。
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电子仪器,由于在装有罩的存取对象物装到凹槽内时、设置着阻止开关盖关闭的阻止手段,使用者由于不能关上开关盖,会发觉存取对象物安装异常,接着注意到罩还装着。为此,安装着罩的存取对象物都不会适当地装到凹槽内。
最好是,所述阻止手段形成在所述开关盖的内侧,并且它由在该开关盖关闭动作过程中与装在所述存取对象物上的所述罩相接触的突起构成。
或者,所述阻止手段形成在构成所述凹槽的壁体上、并且它由与装在所述存取对象物上的所述罩相接触并从该凹槽处将所述存取对象物浮出的突起构成。
在这些较好方案中,只用在构成开关盖及凹槽的壁体上形成突起的简单结构,就能构成上述的阻止手段。
更佳的是,构成所述凹槽的壁体是底部壁体,使装在该凹槽上的所述存取对象物定位的第1支承凸台突设着,同时,与此对应的,在所述存取对象的所述接受部件安装部上形成有使该第1支承凸台插入的第1凸台接受孔,所述突起是所述第1支承凸台,所述罩以关闭所述第1凸台接受孔的方式安装到所述接受部件安装部上。
在较佳方案中,能够把存取对象物定位到凹槽内的第1支承凸台作为阻止机构的突起而有效地利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装罩的存取对象物浮装到凹槽上,不能关闭开关盖,从而能确认存取对象物的安装异常。存取对象物的凸台接受孔还通过将罩装到存取对象物上而被罩遮盖着,在图案设计上也是较佳的。
更好地是,所述第1支承凸台是圆柱状,而所述第1凸台接受孔是方柱状。
在这较佳方案中,插入第1凸台接受孔的第1支承凸台相对第1凸台接受孔成为线接触的状态。为此,不会损坏存取对象物的定位,与面接触的情况相比能简单地装卸存取对象物。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吸收第1凸台接受孔制造上的误差。
更好地是,在构成所述凹槽的壁体上突设着将装在该凹槽内的所述存取对象物加以定位的第2支承凸台,同时,与此相对应地,在所述存取对象物的所述接受部件保持部上形成有使该第2支承凸台插入的第2凸台接受孔,所述第2凸台接受孔形成有,在所述第1支承凸台及第2支承凸台的延伸方向上,容许所述第2支承凸台有相对微小移动的形状。
在这较佳方案中,第2支承凸台以及第2凸台接受孔具有使定位中的存取对象物止转的功能,同时,在存取对象物的第1凸台接受孔与第2凸台接受孔之间的间隙能有效地吸收制造上的误差。此外在此时,由于第1凸台接受孔作为固定侧而第2凸台接受孔作为吸收侧(移动侧),能使位于第1凸台接受孔附近的存取对象物的接收部件高精度地定位。
最好是,所述电子仪器本体是曝光装置,所述存取对象物是通过该曝光装置的曝光而在所述接受部件的存取面上形成印面的印章本体。
在此较佳方案中,装罩的印章本体不能含有开关盖关闭适当地装到凹槽上,此外在此状态下也不能进行曝光。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印章本体的安装差错及随之的曝光差错。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点以及优点将在下面的根据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存取对象物安装装置的印章制作装置外观的平面图,图1B是前述印章制作装置外观正面图,
图2是印章制作装置机械装置部的内部构造图,图3是机械装置部所具有的色带送进装置,图4是机械装置部所具有的功能连杆机构处于“OFF”位置时的平面图,图5是机械装置部所具有的功能连杆机构处于“OPEN”位置时的平面图,图6是机械装置部所具有的功能连杆机构处于“输入/制版”位置时的平面图,图7是机械装置部所具有的功能连杆机构处于“曝光”位置时的平面图,图8是功能连杆机构的开盖连杆周围部件的侧面图,图9A及图9B是示出功能连杆机构构造及动作的内部结构部,图10是拆下功能开关的刻度盘后、锁定机构周围部件的平面图,图11是功能开关及锁定机构周围部件的断面图,图12是机械装置部的印字装置周围部件的、放大的平面图,图13是机械装置部的曝光装置周围部件的平面图,图14是机械装置部的曝光装置周围部件的、放大的平面图,图15A是曝光装置的紫外线光源周围部件的正面图,图15B是曝光装置的紫外线光源周围部件的侧面图,图16是曝光装置的紫外线光源周围部件的平面图,图17是曝光装置的压板周围部件的平面图,图18是曝光装置的压板及压板支撑件周围部件的放大的侧面图,图19是表示墨带路径模式的路径图,图20A是色带存储器的平面图,图20B是取出图20A的色带存储器状态下装置主体的平面图,图21是装在装置主体上的色带存储器的、放大的侧面图,图22是在装上色带存储器后除去功能开关的、机械装置部的平面图,图23A是第2路径销的局部斜视图,图23B是张力销的局部斜视图,图24是取下开关盖后凹槽周围的平面图,图25A1,及25A2是将小方形印的印章本体装到凹槽状态下的结构说明图,
图25B1及25B2是将大方形印的印章本体装到凹槽状态下的结构说明图,图25C1及25C2是将姓名印的印章本体装到凹槽状态下的结构说明图,图25D1及25D2是将小业务印的印章本体装到凹槽状态下的结构说明图,图25E1及25E2是将大业务印的印章本体装到凹槽状态下的结构说明图,图25F1及25F2是将住所印的印章本体装到凹槽状态下的结构说明图,图25G1及25G2是最大印章本体装到凹槽状态下的结构说明图,图26是凹槽及检测装置周围部件的断面图,图27是凹槽及检测装置周围部件的正面图,图28是凹槽及检测装置周围部件的平面图,图29是表示检测装置检测动作(1)的断面图,图30是表示检测装置检测动作(2)的断面图,图31A是小型方形印本体判别图形的说明图,图31B是大型方形印主体判别图形的说明图,图31C是姓名印主体判别图形的说明图,图31D是小型业务印主体的判别图形的说明图,图31E是大型业务印主体的判别图形的说明图,图31F是住所印主体的判别图形的说明图,图31G是最大印章本体的判别图形说明图,图32是印章本体的构造图,图33是制版板的构造图,图34A表示装到前述凹槽底面的方形印章本体表面的示意图,图34B是图34A方形印的断面图,图34C表示装到图34A方形印上的罩内表面局部视图,图34D是图34C罩的侧面图,图35A表示装到前述凹槽底面的姓名印(印章本体)表面的示意图,
图35B是图35A方形印的断面图,图35C表示装到图35A方型印上的罩内表面与外表面部分切取图,图35D是图35C罩的局部侧面图,图36A是装到前述凹槽底面上的表示小型业务印主体表面的示意图,图36B是沿着穿过图36A小型业务印本体的主凸台接受孔长度方向直线的断面图,图36C是沿着穿过图36A小型业务印本体的付凸台接受孔长度方向直线的断面图,图36D是表示装在图36A小型业务印主体上的罩内表面及外表面的部分切取图,图36E是图36C罩的局部侧面图,图37A是表示装在前述凹槽底面上的大型业务印本体表面的示意图,图37B是沿着穿过图37A大型业务印本体的主凸台接受孔长度方向直线的断面图,图37C是沿着穿过图37A大型业务印本体的付凸台接受的孔长度方向直线的断面图,图37D是表示装在图37A大型业务印本体的罩内表面及外表面部分切取图,图37E是图37C罩的局部侧面图,图38A是表示装在前述凹槽底面上的住所印本体表面的示意图,图38B是沿着图38A住所印本体的主凸台接受孔长度方向直线的断面图,图38C是沿着图38A住所印本体的付凸台接受孔长度方向直线的断面图,图38D是表示装在图38A住所印本体上罩内表面及外表面的局切视图,图38E是图38C的罩的局部侧面图,图39是表示装有罩的印章本体装到凹槽状态下的断面图。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电子仪器适用于形成印章的印章制作装置的情况加以说明。此印章制作装置是,在由紫外线硬化树脂形成印面的印章本体上,把印在(打印在)墨带上的印章文字(包含构图的印章图像)作为掩膜进行紫外线曝光,从而做成所希望的印章(印模)。图1A是印章制作装置的平面图,图1B是印章制作装置的正面图。
如这两图所示,此印章制作装置1的结构是其外壳由分成上下2部分的装置机体2形成,在其前部设置电子装置部3,而在后部设置机械装置部4。在机械装置部4的中央形成有凹槽6,它用于将作为存取对象物的印章本体A装到装置主体5上,并且凹槽6上设有带窗口的开关盖7。在机械装置部4的左侧设有功能开关8,它在把印章制作装置1切换成制版(印字)动作或曝光动作的同时使开关盖7开启。此外,在机械装置部4的右侧形成插口9a及取出口9b,它们用于把后述的印章文字标签做到印章制作装置1上的制版板B插入和取出。在机械装置部4上位于凹槽6外侧处设置着可自由装卸的维修盖10,而在维修盖10内部装有装载墨带C的色带存储器11。
电子装置部3的上部形成操作部21,而在其内部内藏着情报处理装置。在操作部21上形成构成情报处理装置输入部的按钮群22和刻度操作盘23,以及构成输出部的表示器24。刻度操作盘23为三层结构,在它的中心为圆形的执行键31,在此键外侧为环状的分成4部分的游标/转换键32,而在该键32外侧为环状的文字输入键33,文字输入键33的表面印有50音的平假名(图中省略)。印章文字的输入是,首先把文字输入键33与三角标记对齐后旋转,按钮行键31进行平假名输入,用游标/转换键32把所输入的平假名转换为适宜的汉字。于是,在将所希望的印章文字做到表示器24上时,按动按钮群22上规定键22a以对其加以确定。另外刻度操作盘23为只能使文字输入键33正反转的结构。
在此,对制作印章的一连串操作参照图1A、图1B及图2做简单的说明。首先,操作功能开关8开启开关盖7,把印章本体A设置到凹槽6内。随着此印章本体A的设置,用后述的检测装置66检出印章本体A的种类,情报处理装置根据此检测结果控制输入部及输出部。接着,操作功能开关8转换到制版动作,操作按钮群22及刻度操作盘23输入印章文字。印章文字输入结束后,把作成印章文字标签的制版板B插入并设置到插口9a内。
接着,操作按钮群22上给定的键22a,进行制版动作即印字。此印字同时做到墨带C与制版板B上,当印字结束时,墨带C的印字部分为曝光送至前方,同时制版板B从取出口9b送到外部。在此,根据送出的制版板B,要是确认了印章文字无错误,则操作功能开关转换为曝光动作,进行曝光。在这种情况下,在操作功能开关8后,操作按钮群22上给定键22a来进行曝光也是可行的。
曝光结束后,操作功能开关8开启开关盖7,从凹槽6内取出印章本体A,并清洗该印章本体A。通过此清洗完成印章,在印章完成时,从上述制版板B上剥下印章文字标签,并将其贴到印章背面。
下面,依次说明印章制作装置1的构成装置。
设置在机械装置部4上的功能开关8可从待机位“OFF”位置顺时针转至“OPEN”位置,同时,可从“OFF”位置反时针转至“输入/制版”位置,进而可转到“曝光位置”为止(见图1)。在“OPEN”位置,设置在凹槽6上的开关盖7跳起,开关盖7可开启,而在“输入/制版”位置及“曝光”位置,分别进行后述的印字部及曝光部的机械操作。同时,功能开关8具有作为电马达转换开关的功能。于是,通过此转换操作,设置在功能开关8侧的灯(非“OFF”位置)12点亮,表示转换位置。
色带存储器11为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到装置本体5上的结构,在墨带C消耗时能与盒体一起更换。如图2所示,色带存储器11的一端设有卷取筒13,另一端设有开卷筒14,墨带C从开卷筒14卷出沿大致逆“L”字回转形状弯曲卷到卷取筒13上。在此逆“L”字回转形状弯曲的墨带C的行走路径上,印字部面对其短边部分,而曝光部面对其长边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此墨带C与上述的制版板B同时面对印字部,而印字后的墨带面对着曝光部。
墨带C由透明的窄带材和涂布在其上的油墨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用墨带厚度为6μm。当在印字部将字印在墨带C上时,油墨部分转印到制版板B上。由此,在墨带C的窄带材上形成剥落油墨文字部分的负图像,而在制版板B上形成附着油墨文字部分的正图像。于是,墨带C作为掩膜加以利用并送到前方的曝光部,而制版板B由于确认印章文字,故应粘贴在做成的印章上而送到装置外部。
制版板B如图33所示,是将基片Ba与粘着片Bb层叠而成,整体形成长方形。在粘着片Bb上形成方形的虚线Bc,沿此虚线Bc从基片Ba上剥下的粘着片Bb的方形部分成为粘贴到上述印章背面的印章文字标签Bd。印章本体A与作为印章的用途一致,准备形状不同的多种印章本体,与此对应的制版板B也准备多种与此印章文字标签Bd部分的形状(虚线形状)不同的制版板B。而且,制版板B的每种颜色不同,易于判别其类别。
此外,如图32所示,印章本体A是,将较薄的海绵(发泡氨基甲酸乙脂)Ab贴到托柄(实施例中为树脂制成)Aa的前端,海绵Ab上贴有不受紫外线影响的树脂基Ac,而在树脂基Ac上贴有构成印面Ad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在此印章本体A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印面Ad)的部分上,通过把墨带C作为掩膜进行曝光,使相当于印面Ad印章文字的部分硬化。在此状态下,通过把印章本体A从凹槽6内取出洗净,洗出水溶性的未硬化部分,完成印章。图中的符号Ae是树脂制的罩。此外,用紫外线软化树脂代替上述的紫外线硬化树脂也是可行的,在如此情况下,将墨带C与制版板B的正、反做的相反,也能做成与实施例相同的印章。
如图2所示,在此印章制作装置1中,从开卷筒14卷下的墨带C经第1路径销51导至印字部,亦径第2路径销52及第1导销53导至曝光部,从曝光部经第2导销54及张力销55卷到卷取筒13上。在印字部,通过夹住墨带C方式的配置了打印头56的压板辊57,边推出墨带C边在该带C上印字。此外,在曝光部,用压板58将墨带C夹在压板58与印章本体A之间以对印章本体A进行紫外线曝光。
如图3所示,机械装置部4内藏使卷取筒13及压板辊57回转、并使墨带C行走的送带装置61。此外,如图4所示,机械装置部4还内藏功能连杆机构62,它由锁定/非锁定开关盖7的开盖连杆62a,把印字部的打印头56离开压板辊57的头部移动连杆62b,使曝光部的压板58进退的压带连杆62c以及使上述开盖连杆62a、头部移动连杆62b及压带连杆62c动作的主连杆62d构成。
首先参照图3详细说明送带装置61。送带装置61是把内藏在功能开关8下侧的驱动电机101作为动力源,使与卷取筒13相配合的卷轴102和与压板辊57相配合的滚轴103回转。输出齿轮105固定到驱动电机101的输出轴上,而动力传递齿轮106与输出齿轮105相啮合,主齿轮107与动力传递齿轮106相啮合。于是,动力通过主齿轮107,一方面经卷轴减速齿轮系108传递到卷轴102上,另一方面经滚轴减速齿轮系109传递到滚轴103上。
离合臂110可自由回转地枢轴支承到驱动电机101的输出轴104上,而动力传递齿轮106则可自由回转地枢轴支承到此离合臂110上。离合臂110随着输出轴104的转动而转动,以使动力传递齿轮106与主齿轮107可自由接合、离开的方式相啮合。即,当驱动马达101转动时,离合臂110转动,动力传递齿轮106与主齿轮107啮合,从而驱动马达101的动力传至卷取筒13及压板辊57。反之,当驱动马达101停转时,卷取筒13和压板辊57给予回转动力,使动力传递齿轮106从主齿轮107上弹开、解除了它们的啮合。由此,例如,在拨出误插入的制版板B时,压板辊57不承受驱动马达101的负载进行简单地回转(逆转),从而不会影响到墨带C,能够简单地仅拔出制版板B。不过,将离合臂110与功能开关8的转换相连动地进行回转也是可行的。此外,卷轴102成为滑动轴,而因墨带C卷到卷取筒13上所增速的圆周速度的变化由所产生的滑动加以吸收。
下面,参照图4-图8,详细说明上述的功能连杆机构62。功能连杆机构具有支架121,直立状态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到支架121上的开盖连杆62a,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到支架121上的板状头部移动连杆62b,可自由进退地支承到支架121上的板状压带连杆62c,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到支架121上的板状主连杆62d,以及位于主连杆62d与压带连杆62c之间的压带齿轮122。此外,上述送带装置61各种齿轮设置在支架121与压带连杆62c之间,而主连杆62d沿着支架121设置于支架121的下侧。
主连杆62d的输入端与功能开关8的偏心销123相接合,通过以支承轴124为中心的功能开关8的正反转而带动主连杆62d转动。另外在主连杆62d的输出端的前端形成舌片125,而在输出端的前部设置第1销126,并在舌片125的基部设置第2销127。于是,舌片125与开盖连杆62a的下部相接合,第1销126与头部移动连杆62b相接合,而第2销127经压带凸轮122以与压带连杆62c相接合。
开盖连杆62a是将开启连杆主体128、分别突设在开启连杆主体128两端的一对支承轴129,129、从开启连杆主体128两端朝开关盖7延伸的一对钩部130、130,与上述主连杆62d的舌片相对应的、并从开启连杆主体128处向下延伸的杆柄部131,以及从开启连杆主体128处向前方弯曲延伸的开关动作部132做成一体(见图8)。在杆柄部131与支架121之间挂着螺旋弹簧133,使开盖连杆62a的钩部130的前端在钩到开关盖7的接钩部7a的方向加有回动力。
在将功能开关8以“OFF”位置转至“OPEN”位置时,主连杆62d的舌片125在前方转动,开盖连杆62a的杆柄部13克服螺旋弹簧133的弹力,使钩部130脱离接钩部7a。另外,在开关盖7的内表面安装着板簧7b,它用于稳定地压住安放在凹槽6内的印章本体A,当钩部130向外时,开关盖7接触到安放在凹槽6内的印章本体A并朝上跳开(见图5及图8)。但是,即使印章本体A并没有安放到凹槽6内时,通过功能开关8的“OPEN”,用后述的锁定机构63的锁定部件171,也使开关盖7跳开(见图10)。
另外,通过此开盖连杆62a钩挂的解除,开-关动作部132使后述的检测装置66的检测端突伸到凹槽6内。于是,当将手从转至“OPEN”位置上的功能开关8处离开时,由螺旋弹簧133,经开盖连杆62a及主连杆62d,使功能开关8从“OPEN”位置自动地回归到“OFF”位置。另外,在合上开关盖7时,通过克服上述的板簧7b的弹力,把开关盖7推压到凹槽6侧,使开盖连杆62a的钩部131越过开关盖7的接钩部7a并钩挂在那儿。
在头部移动连杆62b的前端装载打印头56状态下,头部移动连杆62b以位于打印头56保持部上的支承轴135为中心转动。在头部移动连杆62b的尾端形成有与主连杆62d的第1销126相接触的配合面136,此外在该尾端与支架121之间挂有螺旋弹簧137。螺旋弹簧137将以支承轴135为中心的头部移动连杆62b的前端回转推压到压板辊57侧的同时,也给配合面136推压到第1销126上的回转推压力。配合面136具有把倾斜面138夹在中间的、位于倾斜面138前端的第1静止面139和位于倾斜面138后端的第2静止面,第1静止面139成为与主连杆62d的支承轴124同心的圆弧,在主连杆62d转动使其第1销126与第2静止面140相接触时,打印头56离开压板辊57,而当与第1静止面139相接触时,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相接触。此外,在装卸色带存储器11时,使用图外的工具,使打印头56在离开压板辊57的方向有更大的转动。
如图6所示,当功能开关8从“OFF”位置转至“输入/制版”位置时,主连杆62d的第1销126由第2静止面下降到倾斜面138并移到第1静止面139上,通过螺旋弹簧137,头部移动连杆62b回转,打印头56推压到压板辊57上,反之,当功能开关8从“输入/制版”位置转至“OFF”位置时,第1销126从第1静止面139上到倾斜面138并移到第2静止面140上,头部移动连杆62b克服螺旋弹簧137的弹力回转,从而打印头56离开压板辊57。
此外,在将功能开关8从“输入/制版”位置进一步转至“曝光”位置时,由于第1销126移至第1静止面139的前方,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仍维持着原来的接触状态(见图7)。同样的,当功能开关8从“OFF”位置转至“OPEN”位置时,由于第1销126移到第2静止面140前,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仍维持着原来的离开状态(见图5)。另外,通过螺旋弹簧137,在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相接触状态下,实际上,第1销126仅从第1静止面139上浮动,确实维持着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的接触状态。
压带连杆62c整体形状略为T字形,其左右两端及前端上分别形成的导向槽142分别与立设在支架121上的3个突起143相配合,从而压带连杆62c几乎以浮动状态可自由进退地安装到支架121上。各导向槽142为键孔状,此外突起143的上端形成圆板状的止拔部(图中未示),压带连杆62c通过导向槽142的圆形部分与上述止拔部位置相一致并推入装到支架121上,从而在导向槽142的长孔部分可沿突起143自由进退。此外,在避开导向槽142的压带连杆62c的两端部上各立设着2个支承销144,144,在此支承销144、144上安装着上述的压板58和第1及第2导销53、54(见图13)。
在压带连杆62c的中间位置,有朝后方延伸设置的前端折弯的弹簧安装片145,螺旋弹簧146挂在弹簧安装片145与支架121之间。螺旋弹簧146给压带连杆62c一向前方即前进方向的弹簧力。此外,在压带连杆62c的前部延伸设置着分支的配合部147,上述的压带凸轮122与此配合部147相接触。
压带凸轮122是将两片相重合的板状凸轮即上凸轮部149与下凸轮部150形成为一体、通过支承轴151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到支架121上的。下凸轮部150具有一部分有扇状切口的圆形形状,而上凸轮部149为半月形状。于是,压带连杆62c的接合部147与上凸轮部149的周端部分相接触,而主连杆62d的第2销127与下凸轮部150的切口部分相接合(见图6)。
图6状态是功能开关8处于“输入/制版”位置的状态,当将此状态的功能开关8转至“曝光”位置时,主连杆62d的第2销127推压下凸轮部150切口的一端,使压带凸轮122反时针回转。通过这一回转,压带连杆62c的接合部147从上凸轮部149的周端部分落入弦部分,压带连杆62c对螺旋弹簧146施压并前进。这时,由于压带凸轮122是可自由回转的结构,螺旋弹簧146被施压,直到上凸轮部149的弦部分与压带连杆62c接合部147的相接面全部相接的位置,压带凸轮122才瞬间回转。此外,通过这一回转,下凸轮部150切口的另一端直到与第2销127大致接触的位置才回转(见图7)。
此外,上述的导向槽142兼作限制压带连杆62c前进端位置的限制器,通过将各导向槽142的长孔部分端侧与各突起143相碰,使压带连杆62c停在前进端位置上。因而,在压带连杆62c接合部147与上述的上凸轮部149的弦部分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实际上,此弦部分上并没有作用着螺旋弹簧146的压缩力,接合部147的相接面仅略微离开上凸轮部149的弦部分。
当功能开关8从“曝光”位置经“输入/制版”位置转至“OFF”位置时,第2销127推压到下凸轮部150的切口另一端,使压带凸轮122顺时针旋转。通过这一转动,压带连杆62c的接合部147从上凸轮部149的弦部分相对周端部分回归,从而压带连杆62c克服螺旋弹簧146弹力后退。在这种状态,可自由回转的压带凸轮122顶住对螺旋弹簧146施压的压带连杆62c,使压带连杆62c维持在后退位置(见图4)。此外,当功能开关8从该“OFF”位置转至“OPEN”位置时,与第2销127相接触的下凸轮部150切口另一端大致与第2销127的移动方向平行,从而压带凸轮122不仅稍略顺时针方向回转一下,而且压带连杆62c还维持在原来的后退位置上(见图5)。
这样,当功能开关8从“OFF”位置转至“OPEN”位置时,钩部130朝外,开关盖7成为可开放状态,当从“OFF”位置转至“输入/制版”位置时,打印头56将墨带C推压到压板辊57上、成为可印字状态,当进一步从“输入/制版”位置转至“曝光”位置时,压板58将墨带C推压到印章本体A上、成为可曝光状态。此外,曝光之际误打开开关盖7并在开启开关盖7状态下进行原曝光动作时存在着紫外线外泄的缺点。另外印字之际开启开关盖7也是墨带C卡住的原因。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组装了锁定机构63,以在印字动作及曝光动作时,使开关盖7锁定在闭锁状态,同时,在开关盖7开启时,不进行印字动作及曝光动作。
锁定机构63设置在功能开关8上,为了易于理解说明功能开关8的结构。如图9A及图9B所示,功能开关8具有其上形成有指示设定位置的标记162的刻度盘161,安装在刻度盘161内侧空间的插锁部件163,以及与上述主连杆62d相配合的偏心销123。在刻度盘161的轴部164上,功能开关8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到装置机体2的机座部2a上。插锁163具有一对沿刻度盘161径向弯曲伸展并相对称的插锁臂16,165,通过各插锁臂165所具有的弹性,使各插锁臂165前端的圆形部165a分别推压到机座部2a上形成的各插锁接合部166。
各插锁接合部166具有将朝向插锁臂的4个凸部166a与3个凹部166b相排列的形状,各插锁臂165的圆形部165a落下(配入)3个凹部166b的状态对应于上述的“OFF”位置、“输入/制版”位置及“曝光”位置(见图9A)。另外,最外端凸部的中间位置与“OPEN”位置相对应,在“OPEN”位置不能进行“卡嗒”配合声(见图9B)。由此,能从上述的“OPEN”位置自动平稳地回归到“OFF”位置。此外,“OFF”位置与“OPEN”位置之间有15度转角,而在“OFF”位置与“印字位置”及“曝光”位置之间分别有30度回转角。
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锁定机构63具有设置在功能开关8与凹槽6的边界部分上的锁定部件171,锁定部件171在由锁定弹簧172施加向上弹力状态下可上下自由移动地安装到装置机体2的机座部2a上。锁定部件171是由在机座部2a上可上下自由移动导向的部件主体173,从部件主体173延伸弯曲到凹槽6侧并朝上伸展的推臂部174以及从部件主体173延伸弯曲到功能开关8侧并朝上伸展的锁定臂部175构成。
推臂部174面临着凹槽6的盖支承部6a的下侧,当开启开关盖7时,推臂部174从盖支承部6a伸出,当关闭时推着落入盖支承部6a内。即,当开启开关盖7时,通过锁定弹簧172,锁定部件171上移,当关闭时,锁定部件171克服锁定弹簧172弹力下移。另外,当锁定部件171上移时,锁定臂部175进入功能开关8侧壁上形成的配合固定槽176内,以阻止功能开关8回转。反之,当锁定部件171下移时,锁定臂部175离开功能开关8的配合固定槽176,功能开关8的止转加以解除。
在这种情况下,配合固定槽176成为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槽,以使功能开关8在“OFF”位置与“OPEN”位置间回转时(通常这种操作是不能进行的),能允许这种回转。反之,在使功能开关8从“OFF”位置转至“输入/制版”位置或“曝光”位置时,阻止这种回转。由于这种结构,在开关盖7开启时,阻止了功能开关8的回转,朝印字动作及曝光动作的转换成为不可能。
另外,在印字动作及曝光动作之际,使开关盖7锁定在关闭状态的机构是由上述主连杆62d及开盖连杆62a实现的。即,功能开关8处于“输入/制版”位置或“曝光”位置状态下,通过开盖连杆62a使开关盖7关闭锁定。由此,在开关盖7打开状态下不能进行曝光,并且进行曝光时不能打开开关盖7。
下面参照图12对装在印字部的印字装置64加以说明。印字装置64具有把印章文字打印到墨带C上的打印头56,以及按照打印头56的印字动作输送墨带C的压板辊57。另外,在接近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的接触部分的装置机体2上、形成送入上述制版板B的送进通路181与送出制版板B的送出通路182。在送进通路181上流端形成朝外开放的上述插口9a,而在送出通路182下流端形成朝外开放的上述取出口9b。
压板辊57是上述方式的驱动辊,将墨带C从开卷筒14卷出的同时,把制版板B加入到辊57与打印头56之间,在墨带C与制版板B重合状态下,压板辊57面对打印头56。打印头56是热敏式打印头,通过热转印,涂布在墨带C的窄带材上的油墨转印到制版板B上。通过这种转印,墨带C上揭下了相当印章文字的部分,在此部分出现透明的窄带区,而揭下的油墨作为印章文字附着到制版板B上。
在送进通路181上具有传感器183,它用于检测制版板B的插入及输送基准位置,插入送进通路181的制版板B通过传感器183的检测结果,由压板辊57输送,并从印章文字标签Bd前端部开始印字。在构成送出通路182的左侧壁的前端(上流端)形成分离爪部184,通过此分离爪部184,能使重合状态送进的墨带C与制版板B分离。于是,墨带C送至前方的曝光部,而制版板B通过送出通路送到装置外部。
下面,参照图13及图14,说明曝光部的曝光装置65。曝光装置65具有与设置在凹槽6上的印章本体A的印面Ad相对放置的紫外线光源191,以及设置在紫外线光源191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之间的压板58。印章本体A的印面Ad、压板58及紫外线光源191是相互平行设置的,并且在它们之间均有间隙,墨带C设置在印面Ad与压板58之间。压板58由透明树脂等构成,它将前进着的墨带C推到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即,曝光之际,通过压板58将墨带C 推到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后,点亮紫外线光源191,越过压板58、对作为掩膜的墨带C加以曝光(见图13)。
紫外线光源191是称作半热管的自加热型热阴极管,如图15A(正面图),15B(侧面图)以及图16(平面图)所示,紫外线光源191支承在设置到基板192上的萤光管夹193上。在紫外线光源191的左右端设置着一对温度熔断器194,194,它们用于检测紫外线光源191的寿命及故障。各温度熔断器194是筒形,与紫外线光源19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并与紫外线光源的下侧相接触。各温度熔断器194通过从萤光管夹193延伸的保持臂195保持着其下侧,同时通过弹性的保持臂195将各温度熔断器194推到紫外线光源191上。
此外,在紫外线光源191的后方设置图中未示的反射板,最好将紫外线集中到前方进行照射。再有使温度熔断器194离开紫外线光源设置,以使紫外线光源191的热量不传导到温度熔断器194上也是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紫外线光源191的光量增加很多。
如图17及图18所示,压板58是由形成方形的透明树脂等构成,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安装到左右压板支撑件201,201上。此外,各压板支撑件201以插入方式安装到立设在上述压带连杆62c各端上的2根支承销144,144上(见图14)。压板58由要推到印章本体A印面Ad上的压板本体202,从压板本体202各端向后方延伸的上下一对导向爪203,203以及从位于上下一对导向爪203、203间的压板本体202处延伸的板部204构成,在板部204上形成位于压板58上下之间引导压板58前后方向摆动的、向外的轴突起205。
图中未示出的压板本体202在其长度方向的与印章本体A相反侧即仅在紫外线光源侧是弯曲的,通过压板58,墨带C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相接触时,相对印面Ad的墨带C被推开。此外,在压板本体202的两端分别形成向上伸展的导片206,206,各导片206朝斜后方弯曲。由此,在色带存储器11安装之际,将墨带C适当地导入压板58与印章本体A之间。进一步地,压板本体202的两端有圆弧状倒角,在曝光之际,在此倒角部分207使墨带C不生皱地弯曲(见图13)。另外,图17及图18中的序号208,208是设计为要提高压板本体202刚性的上下一对肋条。
另外,在各压板支撑件201上形成上下一对V型槽210,210,用于沿前后方向引导压板58的上下一对导向爪203,203,各压板支撑件201上还形成凹槽211,用于使轴突起205可前后方向回转。即,压板58的两端处导向爪203与V型槽210相配合而轴突起205与凹槽211相配合,从而使压板58在前后方向可自由进退微小距离且在前后方向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到左右压板支撑件201,201上。在这种状态下,各压板支撑件201处延伸的上下一对簧片212,212从后方接触压板58的各外端,通过簧片212,压板58被推压向导向爪203的爪部与V型槽210的槽底部分相接触的前进侧位置上。
从图14(图2)的状态开始,当压带连杆62c前进时,随之两压板支撑件201、201前移,压板58平行地移向印章本体A的印面Ad。压带连杆62c的移动行程比压板58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间的距离稍长,在压带连杆62c到达前进位置时,即压板58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固定定位,同时压板58承受印面Ad的反力,且相对各压板支撑件201稍后退。压板58的后退因有来自印面Ad的反力,从而反力与压板58的各部推压力相对抗,压板58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相靠接触(见图13)。即,压板58隔着墨带C将墨带C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无间隙地密贴着。
如图18所示,插通一侧支撑销144的导销保持部214还与各压板支撑件201形成为一体,带滑接部件215安装在此导销保持部214上。带滑接部件215的横断面为半月形,其弧面对着压板58侧。在带滑接部件215上下方向的中间形成分别有圆孔的左右一对支承片216,通过将支承片216左右方向的圆孔分别从外侧嵌入到导销保持部214上形成的一对轴突起217上,使带滑接部件215相对导销保持部214的轴能在回转方向可自由摆动地安装着。
导销保持部214及带滑接部件215设置在压板58及印章本体A的外侧(见图14及图17),位于右侧的导销保持部214及带滑接部件215构成上述的第1导销53,而位于左侧的导销保持部214及带滑接部件215构成上述的第二导销54。即,通过第1导销53与第2导销54,在压板58与印章本体A印面Ad间行走的墨带C不会干涉这些部件,而且在这两销上墨带C被平行引导着。
将在下面详细说明的,由于导销保持部214构成压板支撑件201的一部分,随着压板(压带连杆62c)58的前进,第1导销53及第2导销54也同方向移动。这种移动会使跨在第1及第2导销53、54间的墨带C的张紧加以缓解,从而在减少张力的状态下,即,不生成纵皱状态下的墨带C被推到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参见图2及图13,上述状态的墨带C在图2中行走时,由于卷取筒13的墨带C上作用着强张力,从而上述的墨带C会生成极薄的带形纵皱。但是,当将这种状态的墨带C推靠到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时,生成纵皱的墨带C推靠到印面Ad上,印章文字歪斜地进行曝光。另外,当松驰墨带C时,印章文字位置错移地进行曝光。在此,如图13所示,随着压板58前进,第1导销53及第2导销54也前进,第1导销53及第2导销54也前进,使墨带C张紧缓解的同时,通过此时的张力销55,在墨带C上施加不产生纵皱的相当弱的张力。
处于图13曝光状态的墨带C通过张力销55及第2路径销52在压板58两端朝后方弯曲,由于压板58两端上倒角部分207的作用,墨带C上不会生成无用的皱纹。
下面参照图19说明墨带C的路径,从开卷筒14卷出的墨带C由第1路径销51适当地导至印字装置64,再经过印字装置64处的第2路径销52转一大弯,接着由第1导销53及第2导销54适当地导至曝光装置65,最后经张力销55卷到卷取筒13上。此路径是墨带C行走时及行走待机时的路径,但前述的曝光时的路径与之是不同的,并且作为色带存储器11移动场合也是不同的。在此,在说明色带存储器11移动时的路径之前,以包含各卷筒及各销的色带存储器11自身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20A及图21所示,色带存储器11的结构是,各卷轴及各销以悬置方式安置到存储器机体221上,机体221是由逆“L”字形状的基板222与从基板222处伸出的多个机架223构成,色带存储器11的基板222在下部,通过其各机架223与装置本体5的接受部5a相配合,使色带存储器11装到装置本体5上。此外,机架223如图20A所示地装到存储器机体221的各角部。
开卷筒14可回转地垂设在基板222短边侧端上的同时,卷取筒13可回转地垂设在长边侧端上。此外,在开卷筒14的前方设置着从基板222垂下的付有加强肋的第1路径销51,特别是在销51的前方设置着可在前后方向自由进退的路径变更部件224。在卷取筒13的前方,在螺旋弹簧225施压状态下张力销55可自由进退地设置到基板222上。此外,如图20B所示,在装置本体5的接受部5a上设置着开卷及卷取筒13、14的卷轴102、226,打印头56,压板辊57,送入及送出通路181,182,第2路径销52,第1及第2导销53、54,压板58,紫外线光源191等。
如图21所示,开卷筒(卷取筒13与之完全相同)14具有卷绕墨带C的圆筒状轴部228、在轴部228上端延伸设置的上接合部229以及在轴部228下端延伸设置的下接合部230,用上接合部229可回转地支承到基板222上,而用下接合部230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到装置本体5侧。上接合部229由圆筒231及与圆筒231上侧相连的突缘状顶部232构成,与之相对应地,在基板222上形成有圆筒231可自由回转滑接的轴承233以及支承顶部232下表面的台阶234。顶部232的下面及台阶234是锯齿状的,在顶部232与台阶234接触(接合)时,开卷筒14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回转。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色带存储器11装到装置本体5上时,容易推上开卷筒,顶部232与台阶234的接合被解除,使开卷筒14可自由回转。此外,在色带存储器11未装到装置本体5上时,开卷筒14在其自重作用下下压,使顶部232与台阶234接合,住位开卷筒14逆转。这种止逆转防止了墨带C松驰,阻止了卷取筒13中与墨带C行走方向相反方向上的回转以及阻止了开卷筒14中墨带C行走方向的回转。不用说,卷取筒13,开卷筒14均能使墨带C在张紧方向回转。此外,在为更换所提供的色带存储器11上设置有将基板222上面的顶部232推靠到台阶234上的板(图中未示出),以这种状态进行包装。
如图20A及图21所示,路径变更部件224是由可自由滑动地安装到基板222角部的滑板236以及与滑板236做成一体的路径变更销237构成。滑板236的上表面露到外部并与基板222上表面齐平。路径变更销237随着滑板236的滑动而在前后方向移动,在移到最后方状态下,使跨在开卷筒14与卷取筒13之间的墨带C大致张紧呈直角。在这种情况下,直到把色带存储器11装到装置本体5上为止,墨带C仍呈直角张紧状态,在装到装置本体5上后,使路径变更销237移到最前方(见图2 2)。
由此,在把色带存储器11装上之际,路径变更销237与张力销55协同动作,规定墨带C的路径与压板58及印章本体A,第2路径销52等不发生干涉,而路径变更销237与第1路径销51协同动作时,规定墨带C的路径与打印头56及压板辊57并不发生干涉。于是,在装上色带存储器11后,通过移动路径变更销237,墨带C的路径成为上述的行走时及行走待机时的状态。
张力销55由断面为半圆形的滑接部239及支承滑接部239的支承板部240构成,通过装在张力销55与基板222之间的螺旋弹簧225,对墨带C在张紧方向施压。螺旋弹簧225的弹力是为使张紧的墨带C上不产生纵皱的较弱力,而张力销55具有使墨带C不松驰的功能。即,在用于更换的色带存储器11中,上述的卷取筒13及开卷筒14成为止逆转状态,墨带C跨在两卷筒13、14间,固定定位此墨带C的张力销55防止墨带C因振动而产生松驰。
在上述的曝光动作中,压板58与第1及第2导销53、54同时移动到印章本体A侧前方时,张力销55以使墨带C不产生纵皱且松驰的状态张紧墨带C。此外,在对张力销55不要求有前述防松驰功能情况下,也可以将张力销55设置在装置本体5侧上。这样的话,张力销55的张紧功能更稳定。
如图23A及23B所示,第2路径销52的滑接部242及张力销55的滑接部239具有与一般的皮带轮等同样的中高形状,使在带幅上下方向延长状态下行走的墨带C不脱离各滑接部239、242的下侧。此外,即使各滑接部239、242与墨带C不能正确地相互垂直,也能防止墨带C走偏等现象。即,与这些滑接部239、242相接触的墨带C在其幅度方向中间部容易隆起的方式下行走。由此,通过第2路径销52及张力销55的各滑接部242、239以及可自由摆动的上述第1及第2导销53、54的各带滑接部件215,使墨带C在通常保持一定高度位置的状态下面对曝光装置65。
下面,说明与开关盖7的开关连动的检测装置66。此检测装置66检出印章本体A装到凹槽6上的同时判别印章本体A的种类。在印章本体A上准备了方型印用、姓名印用、业务印用、住所印用等各种形状不同的印章本体,这些各种类的印章本体A的长度相同,但宽度及厚度是不同的(见图25A1-25G2)。用此检测装置66判别印章本体A种类的前提是要把各种形状的印章本体A分别适当地设置到凹槽6内。此外,另一个前提是为了分别对各种形状的印章本体A进行适当地曝光,也应适当地设置印章本体A。在此对检测装置66说明之前,详细地说明印章本体A与将印章本体装到凹槽6上的安装结构。
将印章本体A朝凹槽6上的安装是把各种印章本体A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及厚度方向的中心线放在凹槽6内的同一位置上,通过将立设在凹槽6底面6b上的多根凸台251a、251b与各印章本体A里面形成的多个凸台接受孔Af1、Af2协同动作而进行上述安装的。
如图24所示,在凹槽6底面6b上立设着大致位于凹槽6宽度方向中心线上的2根主支承凸台251a、251a,同时,位于曝光部侧的主支承凸台251a两侧的线对称位置上立设着一对付支承凸台251b、251b。在凹槽6的底面6b上的所有主付支承凸台251a、251b整体是呈“T”字形配置,通过这4根主付支承凸台251a、251b,使各种印章本体A可支承到凹槽6内。2根主支承凸台251a、251a是作为支承印章本体A的主体,而图中前面的主支承凸台251a与曝光部侧的主支承凸台251a具有相互不同的直径,从而能够防止印章本体A的前后装错。
此外,如图25A1-25G2所示,印章本体A具有大小方型印,姓名印、大小业务印,住所印、最大印等种类,在这些印章本体A的里表面形成有与上述主付支承凸台251a、251b分别嵌合的主付凸台接受孔Af1、Af2。在这种场合,2根主凸台接受孔Af1、Af1设置在各印章本体A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而一对付凸台接受孔Af2、Af2设置在位于曝光部侧的主凸台接受孔Af1两侧的线对称位置上。此外在任一印章本体A上均存在着主付凸台接收孔Af1、Af2,并且接收孔Af1、Af2形成有使其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处于主支承凸台251a上端位置(水平面)的深度。此外在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相反的背面Ag上形成有种类检出孔Ah。
即,当将主付凸台接受孔Af1、Af2与主付支承凸台251a、251b相嵌合并将印章本体A设置到凹槽6内时,其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曝光装置65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严格地讲是送入曝光装置65的墨带C印字部分左右方向中心位置)相对准,且其厚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曝光装置65上下方向中心位置(严格地讲是送入曝光装置65的墨带C印字部分上下方向中心位置)相对准。由此,对于每一印章本体A,其印面A d中心与墨带C印字部分的中心相一致,并在此状态下进行曝光。
另外,如图25A1-25G2所示,与主支承凸台251a相比,付支承凸台251b的高度要短,安装之际印章本体A的定位是用2阶段进行,而且易安装(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主支承凸台251a的高度基准是要使适当设置的,最厚的大方型印及最大印的各里表面与凹槽6的底面相接触。由此,将凹槽6的深度限定为最小。另外,付支持凸台251b的高度基准是要使适当设置的、非最厚的姓名印的里表面与它的上端相接触。由此,对于姓名印,没有必要形成与付支承凸台251b相对应的付凸台接受孔Af2。
一对付支承凸台251b、251b被设置在窄幅的印章本体A即所设置的小方型印及大方型印的外侧,因而能够稳定地支承宽幅的印章本体A。这对付支承凸台251b、251b的位置是将适当设置的大方型印夹住的状态作为基准的,对于窄幅的印章本体A仅用主支承凸台251a就能稳定地支承,而且能更稳定地设置比小方型印宽一些的大方型印。但是,对于上述的姓名印、小方型印及大方型印,仅有2个主凸台接受孔Af1,而不用形成付凸台接受孔Af2。
这样,由于各种印章本体A朝凹槽6的安装是,通过将立设在凹槽6底面6b上的4个支承凸台251a、251b与各印章本体A的里表面上形成的4个凸台接受孔Af1、Af2相协同动作而实现的,因而存在着凹槽6的侧壁与印章本体A两侧面之间具有手指能进入的间隙的状态,即印章本体A是易装卸的结构,从而能够使各种印章本体A相对墨带C适当设置。
下面说明印章本体A其它的实施形态。如图34A-38E各图所示,此印章本体A具有作为曝光接受部件的紫外线硬化树脂301,作为接受部件安装部的托架302,作为接受部件保持部的托柄(实施形态中为树脂制成)303,同时还具有在紫外线硬化树脂301与托架302之间不受紫外线影响的树脂基304及海绵305。紫外线硬化树脂301是形成印章本体A上印章文字的部位,接受来自曝光装置65的紫外线而使文字形状硬化。此外,图34A及34B示出了方型印,而图34C及34D示出了其罩,图35A及35B示出了姓名印,而图35C及35D示出了其罩,图36A-36C示出了小业务印,而图36D及36E示出了其罩,图37A-37C示出了大业务印,而图37D及37E示出了其罩,图38A-38C示出住所印,而图38D及38E示出了其罩。
托架302是保护紫外线硬化树脂301的罩306的安装部位,而且托架302上还形成主凸台接受孔307及付凸台接受孔307b,在用罩306覆盖的位置处,这些孔分别插入上述的主支承凸台251a及付支承凸台251b上。在这种情况下,主付凸台接受孔307a、307b是方形孔,相对圆柱状的主、付支承凸台251a及251b的定位性不会损害且形成了易插入的形状。此外,主、付凸台接受孔307a及307b不是位于托柄303上而是设置在托架302上,能使印章本体A定位的部位处于最接近紫外线硬化树脂301的位置。此外在主凸台接受孔307的两侧形成止拔罩306用的一对固定突起(实际上在表面及里面各一对)308,308。另外在图34A及34B所示的方型孔中省略了付凸台接受孔307b。
在托架302的基部形成凸缘302a,当将罩306套到印章本体A上时,在托柄303与罩306之间露出带状的凸缘302a。含有此突缘302a的托架302与前述制版板B同样的,是用色彩区别开印章本体A的每个种类,从而易于判别各种类。此外,这种区分用的色彩在制版板B与托架302之间是统一使用的。
海绵305是由较薄的发泡氨基甲酸乙脂等构成的,它不仅易于压印到印章上,而且还具有把作为掩膜的墨带C在曝光之际高精度地紧贴到紫外线硬化树脂301上的功能。
托柄303是由树脂等构成,并形成有使托架302侧的半部朝托架302扩开的形状。由此,压印之际手指难以打滑,同时成为良好的印章图案。在托柄303的中心线上还形成有使上述主支承凸台251a插入的主凸台接受孔307c。主凸台接受孔307c形成在前后方向延长的长圆孔形状,以吸收印章本体A制造上的误差。即,通过托架302上形成的主付凸台接受孔307a,307b,主要使印章本体A前后左右位置定位,而通过托架302上形成的主凸台接受孔307a与托柄303上形成的主凸台接受孔307c,主要使印章本体A上下位置定位。此外在印章本体A的背面形成种类检测孔309。
罩306是由与托柄303同一材质及同一颜色的树脂等构成。在罩306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对应于上述托架302上形成的固定突起308的固定槽310。槽310位于罩306内表面上形成的带状凸部311上。凸部311是与托架302直接接触的部分,通过此凸部311,罩306不会不稳地装到托架302,从而能够使罩306壁较薄。此外,由于以使固定槽310凹入凸部311一部分的方式形成该固定槽310,从而在卸下罩306时,固定槽310不会钩挂紫外线硬化树脂301。
对于这种结构的印章本体A,与上述实施形态同样的,在卸下罩306装到凹槽6上时,印章本体A的主凸台接受孔307a、307c及付凸台接受孔307b与凹槽6的主、付支承凸台251a及251b相配合,进行印章本体A前后左右及上下(水平)位置的定位,使印章本体A适当地设置到凹槽6内。具体地讲,在图34A-图38E所示的各种印章本体A及其罩中,由于主付凸台接受孔307a、307b、307c的配设位置是完全同一的,对于装上的每一印章本体A,其左右的中心位置均为凹槽6的同一位置。此外,根据各种印章本体A的厚度,主付凸台接受孔307a、307b、307c的深度是不同的,对于装上的每一印章本体A,其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也来到凹槽6的同一位置。
另外,如图39所示,当错误地将装着罩306的印章本体A装到凹槽6内时,由于托架302上形成的主付凸台接受孔307a、307b因罩306而发生阻塞,阻止了此主付凸台接受孔307a、307b朝主付支承凸台251a、251b的配合,印章本体A以其前部浮动的状态设置到凹槽6内。由此。使用者会发觉到罩306装到印章主体A上,并在此状态下阻止开关盖7的关闭。因而,装有罩306的原印章本体A不会进行曝光,能够确定防止操作误差。
另外,作为使使用者注意到在罩306装上状态下印章本体A装到凹槽6上的手段,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形态不同的、在开关盖7或凹槽6底面6b上设置与罩306相接触的突起,以阻止开关盖7关闭。
下面详细说明检测装置66,在下面的说明中,“长度”表示印面Ad与相反侧表面之间的印章本体A的尺寸,“宽度”表示在装到凹槽6内位置上的两侧面间的尺寸,“厚度”表示在装到凹槽6内的位置上的印章本体上面与底面之间的尺寸。
如上所述,在印章本体A的印面(在其它实施形态中为紫外线硬化树脂301)Ad与相反的背面Ag上形成横列在厚度方向中间位置上的多个种类检测孔Ah(在其它实施形态中为种类检测孔309),通过与检测装置66的开关列(后述)262的协同动作,判别印章本体A的种类(见图31及图32)。另外,印字后与墨带C分离并送到装置外部的制版板B的印章文字标签Bd贴到印章本体A的背面Ag上,由此盖住种类检出孔Ah。
如图26、图27及图28所示,检测装置66具有与印章本体A的背面Ad相对置方式设置的开关托架(兼做凹槽6的壁面)261,以及支承着开关托架261的、由6个检测开关263组成的开关列262。各检测开关263是由按钮开关等构成的开关本体264以及其前端面临凹槽6内部的开关顶265构成。开关顶265由平板部266以及从平板部266处直角延伸的检测突起部267组成,而且平板部266的下部被引导到开关托架261上形成的导向突起268上以及检测突起部267被引导到开关托架261上形成的导向孔269内,使开关顶265前后移动。
开关本体264固定到基板270的里表面上,并使其柱塞271固定定位到开关顶265的平板部266上的方式设置着。在这种情况下,柱塞271在其弹力作用下将开关顶265推压到凹槽6侧,通过这种推压,检测突起部267的前端从开关托架261的导向孔269中伸到凹槽6内状态以及克服这种推压沉入导向孔269的状态是与检测开关263的ON-OFF相对应的。
此外,开盖连杆62a的开关动作部132以克服柱塞271弹力的方式固定定位到开关托架261的平板部266上,随着开盖连杆62a的回转,整个开关顶265在前后方向移动。另外,可以将开关动作部132与开关顶265做成一体,还可以把开关顶265与检测开关263做成一体,并且通过开关动作部132可以移动基板270。
这样,当开盖连杆62a在图示时针方向回转打开开关盖7时,开关顶265移到前方(基板270侧),其检测突起部267从印章本体6内退出(见图26)。这样,解除了检测装置66的检测方式,还能不干涉检测突起部267地安装、装卸印章本体A。此外,当开盖连杆62a沿图中反时针方向回转关闭开关盖7时,开关顶265移到后方(凹槽6侧),其检测突起部267伸到凹槽6内。由此,检测装置66处于检测状态,当此时印章本体A装到凹槽6内时,开关顶265处于碰到印章本体A的状态,从而检测出检测开关263处于OFF而印章本体A装着的状态(见图29)。反之,当未装上印章本体A时,开关顶265处于最大限度伸出的状态,从而检测出检测开关263处于ON而印章本体A处于未装上的状态。
实际上,当开关列262内任一个检测开关263处于OFF状态时,检测出印章本体A处于装着状态,而当所有检测开关263处于ON状态时,检测出印章本体A处于未装着状态。另外,代替检测状态方式可以采用如图26所示的,将开关顶265的检测突起部267退出凹槽6内,从而检测出开关盖7开启的状态,或是可把它作为阻止曝光的优先检测信号。
而且,开关列262的各检测开关263如图29或30所示,根据所对应的印章本体A上种类检测孔Ah的有无,而成为ON或OFF任一状态,从而根据6个检测开关263的ON、OFF的模式判别印章本体A的种类。
图31表示了印章本体A的种类检测孔Ah与6个检测开关(检测突起部)263之间的关系。由6个检测开关263与种类检测孔Ah有无之间的关系,能产生2n-1种类即63种判别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方型印等宽度较窄的印章本体A,无相对两外端的2个检测开关263、263的种类检测孔Ah,这两个检测开关263、263朝印章本体A两侧的空间伸出。即,在方型印等窄幅印章本体A中,是把在印章本体A的最外端上有架空的种类检测孔Ah作为判别模式加以认识的。
换言之,63种判别模式中,将最外端有种类检测孔Ah的判别模式作为方型印等窄幅印章本体A加以检测模式,不会减少判别模式的数量,从而对应于整个检测开关263能够判别出不限定幅度的印章本体A。此外,予备有6个检测开关263,但实际上4个检测开关就足以。
在本实施形态中,已将作为电子仪器的印章制作装置或存取对象物的印章本体为例加以说明,但是,例如,还能适用于处理相对录像走带机构的录像盒式带(盒有多种类)等的方形存取对象物。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能够做出的各种各样变更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仪器,包括作为用于从各自上方安装上具有存取用端面的多种存取对象物的凹槽、使具有底面的凹槽形成的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存取到所述多种类的各存取对象物的所述存取用端面上的存取手段,以及作为立设在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面上的多个主支承凸台,嵌配所述多种类的各存取对象物的主支承凸台。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存取对象物的所述端面在朝凹槽安装的位置上,在所述底面平行边的长度是相互不同的,所述多个主支承凸台分别立设在通过所述凹槽宽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假想线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类的各存取对象物是方柱状的,与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面上的所述多根主支承凸台相对应,在各存取对象物的下面具有多个凸台接受孔,它们分别形成在通过所述端面的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面上沿平行边中间点的所述端面上的垂直假想垂线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凹槽底面的所述假想线的线对称位置上至少设置着一对付支承凸台。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付支承凸台分别设置在所述多种类的存取对象物内窄幅存取对象物外侧外的位置上。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接受孔形成为使装在所述凹槽内的所述各存取对象物的所述存取面的水平位成为一定的深度。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仪器本体的存取手段是曝光装置,前述存取对象物是通过该曝光装置的曝光而在存取对象物的存取面上形成印面的印章本体。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存取对象物具有相互不同的厚度,对应于所述多根主支承凸台而在所述各存取对象物的下面分别形成多个凸台接受孔,所述凸台接受孔的深度以使所述存取对象物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相对所述存取手段为同一水平面的方式、根据各存取对象物的不同而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主支承凸台分别设置在通过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假想线上,所述多个凸台接受孔分别形成在前述端面上的垂直假想垂线上,所述端面通过所述存取对象物的所述端面的、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面上平行边的中间点。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凹槽底面的所述假想线的线对称位置上,至少设置一对付支承凸台。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付支承凸台分别设置在所述多种类的存取对象物内窄幅存取对象物外侧外的位置上。
12. 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仪器本体的存取手段是曝光装置,前述存取对象物是通过该曝光装置的曝光而在存取对象物的存取面上形成印面的印章本体。
13.一种电子仪器,具有本体,安装在该本体上的存取手段,以及形成在所述本体上以安装存取对象物的凹槽;所述存取对象物由具有存取所述存取手段的存取面的接受部件、安装该接受部件的接受部件安装部以及保持该接受部件安装部的接受部件保持部构成,并且所述存取对象物是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覆盖所述接受部件的罩上的存取对象物;电子仪器的进一步改进包括开关该凹槽的开关盖以及在装有所述罩的所述存取对象物装到所述凹槽上时阻止所述开关盖关闭的阻止手段。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手段是由形成在所述开关盖的内侧、在该开关盖关闭动作过程中与装在所述存取对象物上的所述罩相接触的突起构成。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手段是由在构成所述凹槽的壁体上形成的、且与装在所述存取对象物的所述罩相接触,并使所述存取对象物从该罩上浮上来的突起构成。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凹槽的壁体是底部壁体,当突设着使装在该凹槽内的所述存取对象物定位的第1支承凸台时,在所述存取对象物的所述接受部件安装部上形成与凸台相对应的、使该第1支承凸台插入的第1凸台接受孔,所述突起是所述第1支承凸台,所述罩以关闭所述第1凸台接受孔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接受部件安装部上。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支承凸台是圆柱状,而所述第1凸台接受孔是方柱状。
18.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凹槽的壁体上突设着使装在该凹槽内的所述存取对象物定位的第2支承凸台,同时在所述存取对象物的所述接收部件保持部上形成与第2支承凸台相对应的、使该第2支承凸台插入的第2凸台接受孔,所述第2凸台接受孔以在所述第1支承凸台及所述第2支承凸台的对直线方向上能相对第2支承凸台有间隙的形状而形成。
19.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凹槽的壁体上突设着使装在该凹槽内的所述存取对象物定位的第2支承凸台,同时在所述存取对象物的所述接收部件保持部上形成与第2支承凸台相对应的、使该第2支承凸台插入的第2凸台接受孔,所述第2凸台接受孔以在所述第1支承凸台及所述第2支承凸台的对直线方向上能相对第2支承凸台有间隙的形状而形成。
20.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仪器本体是曝光装置,所述存取对象物是通过该曝光装置的曝光在所述接收部件的存取面上形成印面的印章本体。
全文摘要
在电子仪器的本体上形成从其各自上方安装多种各自有存取用端面的存取对象物的凹槽。在所述本体上设置着存取到所述多种的存取对象物的所述存取用端面上的存取手段,在所述本体上立设着嵌入所述多种存取对象物的主支承凸台,以嵌入所述多种的存取对象物。所述存取对象物由具有存取所述存取手段的存取面的接受部件、安装该接受部件的接受部件安装部以及保持该接受部件安装部的接受部件保持部构成。可自由装卸地安装着覆盖所述接受部件的罩。在所述电子仪器上设置着在装有所述罩的所述存取对象物装到所述凹槽内时、阻止开关该凹槽的开关盖关闭的阻止机构。
文档编号B41K1/00GK1168318SQ9612398
公开日1997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8日
发明者原荣志, 栗山弘, 中岛贤一, 及川英毅, 渡边健二, 龟田登信, 新村朋之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吉姆帝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