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标签打印机中的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81473阅读:来源:国知局
度。
[0054]已经提到了使用热打印头。应当知道,可选实施例可以使用不同的打印技术,例如喷墨或任意其它合适的打印技术。
[0055]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实施本发明的一些盒。盒2有壳体4。壳体4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因此类似于箱。壳体4有第一表面6和第二表面8。第一和第二表面6和8是壳体4的更大表面,并布置成彼此相反。如后面更详细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6和8中的一个布置成朝着标签打印机中的盒接收凹部的相应表面和/或与该相应表面接触。这将取决于各盒接收凹部的结构。
[0056]壳体4有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4和第四侧面16。这些侧面各自在第一和第二表面6和8之间延伸。第一侧面10与第二侧面12相对。第三侧面14与第四侧面16相对。
[0057]壳体4有打印区域18,该打印区域18在使用时布置成容纳标签打印机(如后面参考图10所述)的打印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打印区域18从第四侧面16延伸至盒2中。打印区域18在第一和第二表面6和8处均开口,以便提供可进入的打印区域。这意味着盒能够插入相应盒接收凹部,且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一个朝向底表面。朝向盒接收凹部的底部的表面将取决于标签打印机的盒接收凹部的结构。
[005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盖20提供于第四侧面16上。活动盖20可沿第四侧面16的平面从在第四侧面的平面中关闭打印区域18的位置运动至在第四侧面18的平面中打开打印区域18的位置。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盖20可以省略。
[0059]盒有布置在第一表面6上的第一和第二开口 22a和22b。布置在第二表面上的开口24a和24b直接与这些开口相对。第一表面的第一开口 22a与第二表面的第一开口 24a对齐。同样,第一表面的第二开口 22b与第二表面的第二开口 24b对齐。第一墨带卷轴26a (见图9)在开口 22a和24a之间延伸。同样,第二墨带卷轴26b (见图9)在两个第二开口 22b和24b之间延伸。这些墨带卷轴中的一个是墨带供给卷轴,墨带卷轴中的另一个是墨带卷绕卷轴。在所示实例中,第二墨带卷轴26b是供给卷轴,第一墨带卷轴26a是卷绕卷轴。
[0060]由图17a和图17b控制,盒接收凹部包括第一和第二墨带柱326和328,它们布置成接收在相应墨带供给和卷绕卷轴中并进行接合。至少一个墨带柱能够沿向前方向和/或反向方向驱动。盒接收凹部将在后面进一步介绍。
[0061]在图中所述的盒能够用于一定范围的、具有不同设计的不同标签打印机。例如,下面参考图1la和11b,图1la表示了第一标签打印机88。在标签打印机的相同表面上提供了盒接收凹部90、显示器92和键盘94。由图1la可知,盒接收凹部90、显示器92和键盘94都在标签打印机88的相同表面上。
[0062]相反,在图1lb中表示了第二标签打印机96。显示器98和键盘102布置在标签打印机的第一侧,而盒凹部100布置在标签打印机的相对侧。
[0063]应当知道,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没有提供键盘,而是标签打印机与PC连接,该PC提供要在标签上打印的标签数据。当然,例如图1la和Ilb中所示的标签打印机可以以独立模式操作和/或以PC连接模式(其中,PC提供要在标签上打印的标签数据)操作。
[0064]在一种变化形式中,显示器和键盘可以由提供两者的功能的触摸屏来代替。
[0065]例如,仅参考图4a和4b。在图4a中,盒2插入第一标签打印机28a中。当盒2插入第一标签打印机28a中时,第一表面6将朝向盒接收凹部30a的底部54a,而第二表面8在最上侧。图17a表示了没有盒的盒接收凹部的透视图。
[0066]这与图4b中所示的第二标签打印机28b相反。对于第二标签打印机28b,盒2以另一种方式插入盒接收凹部30b内,以使得第二表面8朝向盒接收凹部30的底部54b,而第一表面6在最上侧。图17b表示了盒接收凹部的透视图,其中没有盒。
[0067]图4a和4b的盒接收凹部可以分别布置在各标签打印机的相反侧,例如在图1la和Ilb中所示。也可选择,图4a和4b的盒接收凹部可以布置在相应带打印机的相同侧。在各种情况下,图4a和4b的盒接收凹部都彼此为镜像。盒能够在第一表面6朝向盒接收凹部30a的底部54a的情况下插入盒接收凹部内,且盒也能够在第二表面8朝向盒接收凹部30b的底部54b的情况下插入第二镜像盒接收凹部30b内,该盒可以有这样的优点,即带出口的位置不再由打印机中的盒接收凹部的位置来确定。例如,当盒只能够沿一个方向插入时,具有在前侧开口的盒接收凹部的标签打印机将没有与具有在标签打印机的后侧开口的盒接收凹部的标签打印机相同的带出口位置(对于同一盒来说)。对于第一表面6和第二表面8能够朝向盒接收凹部的底部的盒,这不再是问题。
[0068]因此,由图5a至8a与图5b至8b的比较可知,盒能够在第一表面6朝向盒接收凹部的方位或在第二表面8朝向盒接收凹部的方位来使用。当第一表面6布置成朝向第一盒接收凹部的底部,然后第二盒接收凹部布置成容纳盒,其中,第二表面朝向第二盒接收凹部的底部时,第二盒接收凹部与第一盒接收凹部成镜像。
[0069]在图4a所示的标签打印机28a中,第一区域32a和第二区域34a彼此相对地布置在盒2的各侧。在图4a的实施例中,第一区域32a与盒的第四侧面16相邻,而第二区域34a与盒的第三侧面14相邻。第一和第二区域32a和34a的尺寸设置成在一侧容纳用户的拇指,在另一侧容纳用户的食指。这样,用户能够抓住盒的第三和第四侧面14和16,以便从盒接收凹部中取出盒。应当知道,这只是实例,可以使用各种其它用于从盒接收凹部中取出盒的机构,包括各种顶推机构。
[0070]第二标签打印机28b分别提供有类似的第一和第二区域32b和34b,用于能够从盒接收凹部中取出盒。
[0071]下面将特别参考图5至8以及图17和18介绍能够将盒定位在盒接收凹部30a或30b中的各种盒特征。应当知道,图5至8表示了穿过图4a和4b的标签打印机的剖视图。不过,为了清楚表示在盒和盒接收凹部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盒并不以剖视图表示,而是在各剖视图剖视图上表示了盒的轮廓。
[0072]参考图2,图2表示了在第二侧面12上的第一定位结构36。第一定位结构36绕沿第二侧面12的中间延伸的线对称,该线平行于第一和第二表面6和8,并在第一和第二表面6和8中间。在中间线的各侧有第一较大凹入区域40,该第一较大凹入区域40从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相应一个朝着中间线延伸。第一凹入区域40有平行于各第一和第二表面6和8的平表面42。该平表面42有它自身的、也朝着中间线延伸的第二更小凹入区域44。该更小凹入区域44并不横过中间线延伸。因此,定位结构36包括两个对称部分,各部分布置在中间线的各侧,且各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凹入区域。
[0073]下面将参考图7和8介绍该第一定位结构与标签打印机的盒接收凹部的相互作用。
[0074]图8a和8b表示了盒接收凹部的剖视图,其中,盒表示为穿过第二凹入区域44的剖面轮廓。相反,图7a和7b表示了穿过第一定位结构36的剖视图,它穿过第一凹入区域42,而不是穿过第二凹入区域44。如图7a和7b中所示,第一凹入区域40的平表面42布置成与盒接收凹部的表面46接触,以便将盒保持就位。表面46平行于盒接收凹部的底部54a/bo盒接收凹部的这些元件也能够由图18a和18b清楚看见。
[0075]如图8a和Sb中所示,盒接收凹部的销48接收于第一定位结构的还一凹入部分44中。在可选实施例中,销可以由在盒接收凹部下面的基板来提供。销48的尺寸设置成使得该销48能够接收于该还一凹入部分44中,且沿第一方向只有很小游隙量,沿第二方向有更大游隙量。销48大致从表面46伸出,且它的高度稍微小于第二凹入部分44的尺寸。这是为了适合与盒相关联的制造公差。
[0076]下面参考图1,图1表示了盒在第一侧面10上的第二定位结构38。第二定位结构38再绕沿第一侧面10的长度延伸的中间线对称布置,该中间线平行于第一和第二表面6和8。第二定位结构38包括在中间线各侧的台阶39。台阶39在第一侧面10上从各表面6和8开始,并在第一侧面上邻近第三侧面的位置处。台阶39朝着中间线延伸,然后有平行于第一和第二表面6延伸的平表面50,然后有与该平表面50成直角朝着中间线延伸的表面51。
[0077]第二定位结构38与各盒接收凹部的相互作用能够由图7和8以及图17a和17b看见。特别是,更靠近盒的、朝向盒接收凹部的底部的表面的台阶39布置成与盒接收凹部的表面52相互作用。特别是,平表面50布置成与盒接收凹部的表面52接触。表面52平行于在盒接收凹部的底部的表面54。表面52还平行于表面46。在一个实施例中,表面52和46包含在相同平面中。不过,在可选实施例中,表面52和46可以包含在不同平面中。
[0078]再参考图1。开关操作结构60在第一侧面10上。开关操作结构60也绕中间线对称。对称的开关操作结构60包括在中间线各侧的台阶62。台阶62比第二定位结构38的相应台阶39更大。在一个实施例中,台阶62布置成超过第一侧面10的一半长度延伸。在中间线的各侧,台阶62在第一侧面上邻近第四侧面16的位置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