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头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868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喷墨头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实施方式涉及喷墨头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0002]在打印机本体(喷墨打印机本体)设置喷墨头,对油墨加压并吐出液滴。以往,在喷墨头设置吐出驱动用的驱动器1C,在该驱动器IC的外侧设置盖,盖作为散热器释放来自驱动器IC的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设置有封装了用于驱动器IC驱动的周边电路的印刷布线基板,需要防止从头本体、罩板、盖等的部件之间的边界面泄漏的油墨或雾状飞散的油墨附着到印刷布线基板。因此,通过向部件之间的边界面流入粘接剂等密封材料实施密封,防止油墨的侵入。边界面是指间隙。
[0003]然而,由于各部件的复杂形状,部件间边界面较多,故在用油墨管进行连接油墨循环系统的管道和喷墨头的操作时,有时油墨从管道溢出,油墨侵入盖内部并附着于印刷布线基板。

【发明内容】

[0004]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防止油墨侵入盖内部并附着于印刷布线基板的喷墨头及打印机。
[0005]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根据一实施方式,喷墨头具备:具有油墨的多个吐出口的头本体;多个管道,在向该头本体供给油墨并排出油墨的歧管(Y二 7才一少K,歧管部)上沿与所述头本体相交的管长度方向(筒長方向)设置;多个挠性基板,具有弯曲至这些管道的所述管长度方向的可挠体及所述头本体的驱动电路,并且与印刷布线基板连接;基准板,设于这些挠性基板之间,并且具有各个所述管道的插通口、各个所述插通口的管道外周的密封材料、及比各插通口更靠近管道排列方向外侧的两端部;板台,具有在该基准板定位固定所述头本体及所述歧管的上表面,在该上表面开口的各个所述插通口的贯通孔;多个内盖,具有覆盖该板台的内表面,分别具有在该内表面侧与所述板台的侧面接触的第一配合面部、在所述内表面的相反侧的外表面及在该外表面侧形成的第二配合面部,并且在所述第二配合面部侧利用所述挠性基板的弯曲姿势配置所述驱动电路,以及多个侧盖,与这些内盖一起散热,并分别具有朝向各个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在该内表面侧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部接触的第三配合面部及与所述印刷布线基板结合的外表面。
[0006]另外,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打印机,其具备上述的喷墨头和用于喷墨头的油墨触O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分解立体图。
[0008]图2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0009]图3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结合前的分解立体图。
[0010]图4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以基准板、板台及多个内盖为主体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5是取掉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侧盖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0012]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内盖及侧盖的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0013]图7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结合后的立体图。
[0014]图8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三面图。
[0015]图9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纵截面图。
[0016]图10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部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参照图1至图10说明实施的方式的喷墨头。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部位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18](—种实施方式)
[0019]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具备:具有油墨的多个吐出口 10的头本体11,具有对该头本体11的油墨供给通路12及油墨排出通路13、14的歧管15,以及在该歧管15上设于与头本体11正交的管长度方向、与各个油墨供给通路12及油墨排出通路13、14连通的连接管16、17 (管道)。
[0020]图2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与图1的例子上下相反地进行显示。已描述的符号各自表示相同的要素。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具备:4个挠性基板20,其具有从与各个连接管16、17的管长度方向正交的展开姿势弯曲为向管长度方向上的弯曲姿势的膜(可挠体)、该膜上的头本体11的驱动器IC 18(驱动电路)以及对印刷布线基板19的连接端子81 ;以及设于这些挠性基板20之间的基准板(DATUM-PLATE) 26,其具有每个连接管16、17的插通口 21、22、每个插通口 21、22的连接管外周的密封材料23、以及在连接管排列方向上位于各插通口 21、22外侧并固定于打印机主体侧的构造体的两端部24、25。
[0021]图3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结合前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具备板台(DATUM-PLATE-BLOCK) 31,板台31具有在基准板26定位固定头本体11及歧管15的上表面27、在该上表面27中开口的每个插通口 21、22的贯通孔28、29、以及因挠性基板20的弯曲姿势而与驱动器IC 18接触的平坦的一对侧面30。
[0022]图4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以基准板26、板台31及内盖36、37为主体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用内盖36、37覆盖图4的组装体后的组装体的立体图,示出了从成品取掉侧盖41、42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已描述的符号表示与其相同的单元。喷墨头具备2个内盖36、37,2个内盖36、37分别具有:覆盖板台31的内表面32 (图4)、在该内表面32侧形成的与板台31的侧面30接触的第一配合面部33、在内表面32的相反侧的外表面34、以及在该外表面34侧形成的第二配合面部35。内表面32是面向基准板26、板台31的面,外表面34是与内表面32相对的背面。另外,在外表面34侧利用挠性基板20的弯曲姿势配置驱动器IC 18(驱动电路)。第二配合面部35包含形成有内盖36的螺钉接收孔82的上部区域,从该上部区域的左右向下方延续的左右区域。内盖37的第二配合面部35也与内盖36的例子相同。
[0023]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内盖36、37及侧盖41、42的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已经描述的符号各自表示相同的要素。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具备与内盖36,37 一起散热的2个侧盖41、42,2个侧盖41、42分别具有:朝向各个外表面34的内表面38、在该内表面38侧与第二配合面部35面接触的第三配合面部39、以及与印刷布线基板19结合的面部40。侧盖41的内表面38是朝向内盖36的面,侧盖42的内表面38是朝向内盖37的面。第三配合面部39是除去侧盖41、42的中央的表面区域。内盖36、37以及侧盖41、42是铝制的,通过使铝材质的容积比现有例的盖材大来提高散热性。
[0024]头本体11 (图1)具备:具有一列油墨供给孔43及一■列油墨排出孔44、45的底板46,有多个槽47的在底板46上的压电体48、49,包围压电体48、49的框体50,有沿喷嘴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吐出口 10的孔板51、以及覆盖头本体11整体的罩板52。在各槽47中形成驱动用的导体膜作为电极。在框体50的外周设置安装有孔板51的缘部和比该缘部低的另外的缘部,在低缘部上安装罩板52。
[0025]歧管15(图2)是油墨流路的分支部兼合并部。在歧管15上经由部件53连接连接管(CONNECT1N) 16、17。连接管16是与油墨的供给通路12连通的供给管道,与管71连接。连接管17是与油墨的排出通路13、14连通的排出管道,与管73连接。
[0026]4个挠性基板20都是耐热性的2块的柔性印刷布线板(FPC),例如使用聚酰亚胺制的布线膜(TCP:Tape Carrier Package)。驱动器 IC(Dr.1C) 18 利用 COF (chip on film)在挠性基板20封装化。各挠性基板20的一端部布线到头本体11内的电极。各挠性基板20的另一端部与刚性印刷布线基板19连接。这些印刷布线基板19是驱动器IC 18的周边电路,可与打印机本体侧之间电气地收发控制信号并可个别地驱动槽47的电极。在印刷布线基板19中,也可有对打印机本体侧的控制器86 (图10)的连接器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