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器刀片驱动机构、切割器以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34558阅读:来源:国知局
0b呈朝向外侧沿周向扩宽的扇形。该扇形的枢轴与切割器刀片返回用齿轮50的旋转轴一致。
[0053]切割器刀片返回用突部50b能够与复合齿轮40的复合齿轮侧突部44b抵接。即,切割器刀片返回用突部50b在切割器刀片返回用齿轮50旋转一圈的期间移动的圆形的移动路径与复合齿轮40的复合齿轮侧突部44b在复合齿轮40旋转一圈的期间移动的圆形的移动路径局部重叠。由此,在复合齿轮40旋转一圈的期间,复合齿轮40的复合齿轮侧突部44b仅在规定的期间内与切割器刀片返回用突部50b抵接,从而使切割器刀片返回用突部50b沿复合齿轮40的旋转方向Dl移动。此外,复合齿轮40的复合齿轮侧突部44b与切割器刀片返回用突部50b抵接的期间是解除传递齿轮51与复合齿轮40的间隙齿部43a啮合的期间,在传递齿轮51与复合齿轮40的间隙齿部43a啮合的期间,复合齿轮40的复合齿轮侧突部44b与切割器刀片返回用突部50b不抵接。
[0054]此处,在传递驱动马达31的旋转的复合齿轮40旋转一圈的期间亦即复合齿轮40的间隙齿部43a与传递齿轮51啮合的期间过程中,复合齿轮40的旋转从传递齿轮51经由切割器刀片返回用齿轮50传递至驱动齿轮32。由此,驱动齿轮32向第一旋转方向Rl旋转规定旋转角度。其结果,第一切割器刀片21从后退位置21B向前进位置21A移动。
[0055]另一方面,在传递驱动马达31的旋转的复合齿轮40旋转一圈的期间、且在解除复合齿轮40的间隙齿部43a与传递齿轮51啮合的状态下该复合齿轮40的复合齿轮侧突部44b与切割器刀片返回用齿轮50的切割器刀片返回用突部50b抵接的期间过程中,复合齿轮40的旋转经由复合齿轮侧突部44b以及切割器刀片返回用突部50b传递至切割器刀片返回用齿轮50。由此,复合齿轮40跟随切割器刀片返回用齿轮50而旋转,从而切割器刀片返回用齿轮50沿与经由传递齿轮51传递复合齿轮40的旋转的情况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其结果,在复合齿轮侧突部44b与切割器刀片返回用突部50b抵接的期间过程中,驱动齿轮32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规定旋转角度。因此,第一切割器刀片21从前进位置21A返回后退位置21B。
[0056]一对螺旋弹簧35在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分离的位置沿打印机前后方向Y延伸。各螺旋弹簧35的每一个的前端部分安装于齿条部件27,后端部分安装于门侧框架28。各螺旋弹簧35伴随着第一切割器刀片21从后退位置21B向前进位置21A移动而伸长,从而积蓄作用力。因此,第一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24以克服各螺旋弹簧35的作用力的方式使第一切割器刀片21从后退位置21B向前进位置21A移动。另外,各螺旋弹簧35在第一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24使第一切割器刀片21从前进位置21A向后退位置21B移动时,通过其积蓄的作用力,辅助第一切割器刀片21向后退位置21B移动。
[0057]此处,压纸辊17、第一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24的上游侧传递机构41(传递齿轮51以及切割器刀片返回用齿轮50)、驱动齿轮32、齿条部件27、第一切割器刀片21以及螺旋弹簧35支承于门侧框架28。因此,压纸辊17、上游侧传递机构41、驱动齿轮32、齿条部件27、第一切割器刀片21以及螺旋弹簧35在打开开闭门8时,与开闭门8—同转动而从壳体主体6分离。
[0058](第二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
[0059]如图4所示,第二切割器刀片22在能够与第一切割器刀片21擦接的擦接位置22A,成为朝向第一切割器刀片21的后退位置21B(朝向打印机后方Y2)向与第一切割器刀片21的移动面23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姿势。第二切割器刀片22的刀尖22a以倾斜姿势位于移动面23上。第二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25使该刀尖21a比倾斜姿势更向从移动面23分离的下方位移,由此使第二切割器刀片22从擦接位置22A向分离位置22B移动。
[0060]第二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25构成为位于比第一切割器刀片21的移动面23更靠下方。如图3、图4所示,第二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25具备将第二切割器刀片22支承为能够绕预先决定的旋转轴摆动的支承机构55以及与基于第一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24的上述第一切割器刀片21的移动同步地使第二切割器刀片22摆动的连杆机构56。
[0061 ]支承机构55具备:供第二切割器刀片22搭载的支承框架29、将支承框架29支承为能够摆动的支轴58以及对支承框架29进行施力从而对第二切割器刀片22向擦接位置22A施力的施力部件59ο在本例中,施力部件59为螺旋弹簧。
[0062]如图3所示,支承框架29具备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延伸并从下方支承第二切割器刀片22的切割器支承部分61以及从切割器支承部分61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一方Xl的一侧的端部分向下方延伸的连杆框架部分62。连杆框架部分62具备向下方延伸的前侧框架部62a、从前侧框架部62a的下端部分向后方Y2延伸的中间框架部分62b以及从中间框架部分62b的后端部分向上方延伸的后侧框架部62c。在后侧框架部62c的上端部分设置有能够与复合齿轮40的凸轮44c抵接的凸轮随动部29a。
[0063]支轴58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贯通前侧框架部62a的前侧的上端部分。支轴58为第二切割器刀片22的旋转轴,支轴58的中心线为第二切割器刀片22的摆动中心线(旋转中心线)。施力部件59对前侧框架部62a的上端部分亦即在之间夹持支轴58并位于与第二切割器刀片22的刀尖21a相反的一侧的前端部分向下方施力。
[0064]支承框架29的凸轮随动部29a与复合齿轮40的凸轮44c构成连杆机构56。在复合齿轮40旋转一圈的期间亦即凸轮随动部29a与复合齿轮40的凸轮44c不擦接的期间,支承框架29被施力部件59向在支轴58周围绕图3、图4中箭头表示的逆时针方向SI施力。若支承框架29向逆时针方向SI被施力,则第二切割器刀片22的被搭接部21c从下方与第一切割器刀片21的搭接部21c抵接。因此,第二切割器刀片22以倾斜姿势配置于擦接位置22A。另外,在第二切割器刀片22被配置于擦接位置22A的状态下,第二切割器刀片22被施力部件59的作用力按压于第一切割器刀片21。
[0065]另一方面,若复合齿轮40旋转,支承框架29的凸轮随动部29a与复合齿轮40的凸轮44c擦接,则后侧框架部62c克服施力部件59的作用力向下方位移。由此,支承框架29在支轴58周围绕图3、图4中箭头表示的顺时针方向S2转动。其结果,第二切割器刀片22的刀尖21a从移动面23向下方分离,并配置于不与第一切割器刀片21擦接的分离位置22B。第二切割器刀片22在凸轮随动部29a与复合齿轮40的凸轮44c擦接的期间过程中,配置于分离位置22B。
[0066]此处,第二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25在第一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24使第一切割器刀片21从后退位置21B向前进位置21A移动前,将第二切割器刀片22配置于擦接位置22A。另夕卜,第二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25在第一切割器刀片移动机构24使第一切割器刀片21从前进位置21A向后退位置21B移动前,将第二切割器刀片22配置于分离位置22B。
[0067](切断动作)
[0068]接下来,参照图5(a)至图9(d)对基于切割器15的记录纸3的切断动作进行说明。图5(a)?图5(d)表示切割器15的待机状态。图6(a)?图6(d)表示第一切割器刀片21开始移动前的状态。图7(a)?图7(d)表示第一切割器刀片21到达前进位置21A的状态。图8(a)?图8(d)表示切断记录纸3后的切割器15的状态。图9(a)?图9(d)表示第一切割器刀片21到达后退位置21B的状态。各图的(a)为切割器15的俯视图,各图的(b)为利用通过旋转直线移动转换机构33的小齿轮37的面剖切切割器15的纵向剖视图,各图的(c)为切割器15的侧视图,各图的(d)为复合齿轮40的周围的局部放大图。在各图的(c)、(d)中,为了良好地判明间隙齿部43a、复合齿轮侧突部44b、切割器刀片返回用突部50b、凸轮44c以及凸轮随动部29a的位置,而对这些进行了记载。
[0069]首先,在打印机I处于电源断开的状态下,或者在打印机I处于等待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