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5658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比以往高的改性效果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本发明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配置在将印刷对象物自动输送至印刷机而进行印刷的印刷线中的、比印刷机靠前侧的位置,其具备:在上表面具有将印刷对象物以印刷对象面朝上的状态输送的输送路的输送部;以及与输送路对置配置且向在输送路上移动的印刷对象物的印刷对象面射出242nm以下的光的光源,从而对印刷对象面进行改性。
【专利说明】
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印刷对象物的印刷对象面进行改性而在印刷时使墨容易附着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此类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已知有使印刷对象物与等离子体或电晕放电接触而进行改性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1940号(段落
[0007]、段落
[0009])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中,有时无法获得足够的改性效果而导致印刷的墨从印刷对象面剥离。
[000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获得比以往高的改性效果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
[0009]解决方案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完成的技术方案I的发明所涉及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配置在将印刷对象物自动输送至印刷机而进行印刷的印刷线中的、比印刷机靠前侧的位置,且对印刷对象物的印刷对象面进行改性,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部,其在上表面具有将印刷对象物以印刷对象面朝上的状态输送的输送路;以及光源,其与输送路对置配置,且向在输送路上移动的印刷对象物的印刷对象面射出242nm以下的光。
[0011]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光源为准分子灯。
[0012]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或2所记载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臭氧抽吸处理部,该臭氧抽吸处理部对光源产生的臭氧进行抽吸,并将该臭氧分解为氧气而排出。
[0013]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灯罩,其覆盖光源,且限制臭氧的扩散;以及臭氧抽吸处理部,其以使灯罩内成为负压状态的方式抽吸臭氧,并将臭氧分解为氧气而排出。
[0014]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4中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输送路中的受到光源的光的部分为不锈钢、金、铂或者钛。
[0015]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5中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输送部,其具备多个金属辊,该多个金属辊被水平且横向并排地配置,并且在这些金属辊组的上表面具有输送路;以及旋转驱动源,其驱动多个金属辊进行旋转。
[0016]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辊组下方罩,其从下侧覆盖金属辊组;以及臭氧抽吸处理部,其以使辊组下方罩内成为负压状态的方式抽吸光源产生的臭氧,并将臭氧分解为氧气而排出。
[0017]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或者7所记载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定位构件,其沿着输送路的侧部延伸,并且从输送路向上方突出;以及多个金属辊,其具有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旋转轴,且在将印刷对象物的一侧面按压于定位构件的状态下进行输送。
[0018]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8中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输送路,其配置在金属辊组中的靠近旋转轴方向的一端;摩擦带,其配置在金属辊组中的靠近旋转轴方向的另一端,摩擦带从上方或者下方按压于金属辊组,并且受到来自旋转驱动源的动力而被驱动旋转;以及带支承辊,其从内侧支承摩擦带。
[0019]技术方案10的发明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多个负荷支承辊,多个负荷支承辊以与摩擦带之间夹着金属辊组的方式设置于与摩擦带相反的一侧,并且配置为横跨相邻的两个金属辊之间,该多个负荷支承辊在被按压于这些金属辊的状态下进行旋转。
[0020]技术方案11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5中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在输送部上具备卡送给引导件和卡送给部,该卡送给引导件在上表面具有将作为印刷对象物的卡排列成一列并使该卡以滑动接触的方式移动的输送路,该卡送给部配置于卡送给引导件的上游侧,且将卡向卡送给引导件侧送给。
[0021]技术方案1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11中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受光范围调整机构,该受光范围调整机构将光源支承为能够绕铅垂轴回转,且能够将光源固定于任意的回转位置。
[0022]发明效果
[0023][技术方案I?3的发明]
[0024]在技术方案I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中,通过将来自光源的242nm以下的光照射至印刷对象物的印刷对象面,能够获得比以往高的改性效果。另外,像技术方案2那样,作为光源而使用准分子灯,由此能够获得更高的改性效果。
[0025]另外,242nm以下的光在工作中产生臭氧,但在技术方案3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中,臭氧抽吸处理部抽吸该臭氧并将该臭氧分解为氧气而排出,因此无需担心对人体的危害,能够组装于印刷线进行使用。
[0026][技术方案4的发明]
[0027]在技术方案4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中,通过用灯罩来覆盖光源,能够限制臭氧的扩散,从而能够尚效地抽吸臭氧。
[0028][技术方案5的发明]
[0029]输送路由树脂、铁或者铝构成的话,因受到光源的光而急剧生锈、损坏,但像技术方案5的结构那样,通过使输送路中的、受到光源的光的部分采用不锈钢、金、铂或者钛而抑制生镑、损坏,耐老化性提尚。
[0030][技术方案6的发明]
[0031]根据技术方案6的结构,多个金属辊的上表面成为输送路,这些多个金属辊被旋转驱动源驱动而旋转,因此在接受光源的光的过程中的印刷对象物的移动速度稳定,受光时间也稳定。
[0032][技术方案7的发明]
[0033]根据技术方案7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从相邻的金属辊彼此的间隙抽吸臭氧,因此能够通过该抽吸将印刷对象物按压于金属辊组,使印刷对象物与金属辊之间的摩擦提高,印刷对象物的输送稳定。
[0034][技术方案8的发明]
[0035]在技术方案8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中,将印刷对象物的一侧面按压于沿着输送路的侧部延伸的定位构件而进行输送,因此通过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后的印刷对象物的位置稳定,印刷机中的印刷对象物的印刷位置也稳定。
[0036][技术方案9的发明]
[0037]在技术方案9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中,利用来自摩擦带的摩擦动力来驱动多个金属辊旋转,因此与按照各金属辊来设置齿轮、同步带的结构相比,能够廉价地制造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
[0038][技术方案10的发明]
[0039]根据技术方案10的结构,利用负荷支承辊,能够减少金属辊从摩擦带受到的负荷。
[0040][技术方案11的发明]
[0041]根据技术方案11的结构,由于能够从光源接受光的部分不驱动,因此耐老化性优异,并且维护也变得容易。
[0042][技术方案12的发明]
[0043]在技术方案12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中,由于能够使光源回转而变更输送路中的受光范围,因此能够容易地应对多个种类的印刷对象物。
【附图说明】
[0044]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侧视图。
[0045]图2是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俯视图。
[0046]图3是印刷线的俯视图。
[0047]图4是金属辊组的俯视图。
[0048]图5是印刷线的前面侧的侧视图。
[0049]图6是输送部的后面侧的侧视图。
[0050]图7是输送部的剖视图。
[0051 ]图8是金属辊、负荷支承辊以及摩擦带的立体图。
[0052]图9是臭氧抽吸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0053]图10是中继箱的侧面剖视图。
[0054]图11是臭氧抽吸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0055]图12是臭氧抽吸处理装置的后面侧的侧视图。
[0056]图13是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照片。
[0057]图14是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照片。
[0058]图15是准分子灯的照片。
[0059]图16是运转时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照片。
[0060]图17是准分子灯的立体图。
[0061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2][第一实施方式]
[0063]以下,参照图1?图17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在底箱15的上表面上具备输送部30。如图3所示,输送部30具有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带板壁31及第二带板壁32,在这些第一带板壁31及第二带板壁32的对置面之间架设有多个金属辊33。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地将第一带板壁31及第二带板壁32延伸的方向称作“水平第一方向H1”或者“输送方向”,将与该“水平第一方向H1”正交的水平方向称作“水平第二方向H2”。另外,将图3中的输送方向的右侧称作“输送方向下游侧”,将其相反侧称作“输送方向上游侧”,在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中,将第二带板壁32侧称作“前侧”,将朝向该前侧的面称作“前面”,将第一带板壁31侧称作“后侧”,将朝向该后侧的面称作“后面”。
[0064]金属辊33组例如是通过将不锈钢制(例如,SUS440C)的轴进行了淬火处理而成的。另外,如图4所示,金属辊33组在第二带板壁32侧的端部比第一带板壁31侧的端部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偏移的状态下,经由轴承33B而安装于第一带板壁31及第二带板壁32。
[0065]如图3所示,在水平第一方向Hl上的金属辊33组的两侧,分别配置有两根比金属辊33短且沿水平第二方向H2延伸的短金属辊34。如图4所示,各短金属辊34的一端部经由轴承34B而安装于第一带板壁31,另一端部经由轴承34B而安装于在第一带板壁31及第二带板壁32之间设置的支承壁31C。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在第一带板壁31及第二带板壁32的下端部间,在水平第一方向Hl的两端部与中间部的三处位置架设有下端连接板31D,支承壁31C从两端的下端连接板31D立起。
[0066]金属辊33组和短金属辊34组的最上部位于相同的架空平面内,该架空平面中的、水平第二方向H2上的比大体中央靠第一带板壁31侧(更具体地说,从后述的驱动部罩14露出的部分)成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路Rl。另外,第一带板壁31相当于本发明的“定位构件”,如图15所示,比输送路Rl略向上方突出。
[0067]如图3所示,摩擦带37从上方按压于金属辊33组的轴向上的靠近第二带板壁32侧的端部的位置。具体地说,摩擦带37设有两个,一方的摩擦带37以与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到中央部的上游侧组的金属辊3 3全部接触的方式与金属辊3 3的中心轴正交地延伸,另一方的摩擦带37以与剩余的下游侧组的金属辊33全部接触的方式与金属辊33的中心轴正交地延伸。
[0068]如图6所示,在各摩擦带37的内侧,每隔两个金属辊33而具备带支承辊36。而且,各带支承辊36以横跨相邻的金属辊33、33之间的方式配置,将摩擦带37按压于两金属辊33、33。由此,所有的金属辊33成为在与带支承辊36之间夹持摩擦带37的状态。然后,当摩擦带37向一方旋转时,金属辊33组受到摩擦动力而旋转。另外,如图7所示,在各摩擦带37的第二带板壁32侧,带板状的辊支承突壁18A分别延伸,在该辊支承突壁18A上,以悬臂支承状态安装有将带支承辊36组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需要说明的是,辊支承突壁18A被支承于从第二带板壁32水平伸出的未图示的突壁。
[0069]如图3所示,为了驱动摩擦带37、37,每一个摩擦带37都具备一个马达40(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驱动源”)。如图7所示,各马达40固定于辊支承突壁18A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且在摩擦带37的上方具备旋转输出轴。在该旋转输出轴上固定有驱动辊39,如图6所示,在该驱动辊39的下方,直径比驱动辊39小的一对中继辊38、38可旋转地支承于辊支承突壁18A。而且,驱动辊39与一对中继辊38、38抵接,这些中继辊38、38夹着摩擦带37而按压于一对带支承辊36。由此,摩擦带37以及金属辊33组从马达40受到动力而旋转,对金属辊33组上的印刷对象物90赋予朝向相对于水平第一方向Hl略微倾斜的方向前进的摩擦力,其结果是,印刷对象物90在被按压并定位于第一带板壁31的状态下沿水平第一方向Hl输送。
[0070]如图7所示,在金属辊33组的下方的靠近第二带板壁32的位置设有多个负荷支承辊35。这些多个负荷支承辊35具有与金属辊33组平行的旋转轴,如图4所示,与金属辊33相同地,在相对于水平第二方向H2倾斜的方向上横向排列而构成支承辊列35R。而且,按照各摩擦带37而设有一对支承辊列35R、35R。另外,一对支承辊列35R、35R配置于从各摩擦带37向金属辊33的轴向的一方和另一方偏移的位置。另外,如图6以及图8所示,各支承辊列35R的各负荷支承辊35以横跨相邻的两个金属辊33、33之间的方式配置,并按压于这些金属辊33ο
[007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负荷支承辊35处在轴承的外部,穿过轴承的内部的螺栓被紧固于从所述下端连接板31D立起的轴承支承壁18Β(参照图7)。
[0072]如图7所示,输送部30中的、水平第二方向Η2上的前侧整体被驱动部罩14覆盖。具体地说,驱动部罩14的前面壁14Α从第二带板壁32的和第一带板壁31相反的一侧与第二带板壁32对置,并且在底箱15的前面的延长线上立起。另外,驱动部罩14的后面壁14Β具有金属辊33组所贯穿的侧面狭缝14C,且位于第一带板壁31与第二带板壁32之间的、略微靠第二带板壁32侧的位置,并从下端连接板31D立起。此外,前面壁14Α与后面壁14Β的上端间被上表面壁14D堵塞,如图13所示,前面壁14Α以及后面壁14Β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间被侧面壁14S、14S堵塞。如此一来,输送部30中的、水平第二方向Η2上的前侧整体被驱动部罩14覆盖。
[0073]如图5所示,输送部30中的、水平第一方向Hl的两端部从底箱15突出,除两端部以外的整体被载置于底箱15之上。该输送部30中的、从底箱15沿水平第一方向Hl突出的部分的下表面被所述的下端连接板31D、31D(参照图6)堵塞。另外,如图14所示,输送部30中的、朝向水平第一方向Hl的端面被所述的侧面壁14S、和架设于第一带板壁31及第二带板壁32以及后面壁14B之间的端部罩14H、14H堵塞。
[0074]如图5所示,底箱15呈长方体构造,在下表面四角具备脚轮19A和可伸缩的支承腿19B。而且,若缩短支承腿19B,则能够利用脚轮19A进行移动,若伸出支承腿19B,则能够固定于所希望的位置。另外,虽然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但如图14所示,底箱15的后面的大体整体开放,底箱15的上表面的除输送方向的上游侧部分以外的大体整体开放。此外,在底箱15的前面具备左右并排的一对前面门15T、15T,并且如图13所示,前面突起部16从底箱15的前面上部突出,并在前面突起部16设有操作面板16P。
[0075]底箱15的内部被搁板15B沿上下分为两部分,在搁板15B之上配置有臭氧抽吸处理装置50(相当于发明的“臭氧抽吸处理部”)。如图9所示,臭氧抽吸处理装置50成为将抽吸栗51与中继箱53连结的构造。中继箱53呈沿水平第一方向Hl较长的长方体状。如图11所示,中继箱53的上表面与底箱15整体的上表面共面,在其上表面中的、比水平第二方向H2的中间部靠前侧的位置形成有上表面开口 50K。而且,中继箱53中的、上表面开口 50K的开口缘被安装于输送部30中的第一带板壁31以及驱动部罩14的后面壁14B的下端部彼此之间的开口(以下,称作“输送部30的下表面开口”)。另外,如图5所示,中继箱53配置在输送部30中的、输送方向(水平第一方向Hl)上的靠下游的位置,输送部30的下表面开口中的、除与中继箱53连结的连结部以外的部分被所述的下端连接板31D和堵塞板I堵塞(参照图6)。
[007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带板壁31、驱动部罩14的侧面壁14S、端部罩14H、下端连接板31D以及上述的堵塞板lf5D来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棍组下方罩”。
[0077]如图10所示,在中继箱53内的上表面开口50K的下方设有内部管道55。内部管道55包括:从中继箱53内的前面壁53A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向水平后方伸出的顶板55B;以及将该顶板55B的前端与中继箱53内的底面之间堵塞的立起板55C,如图9所示,在中继箱53内的水平第一方向Hl整体的范围内延伸。另外,在立起板55C中的水平第一方向Hl的三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55A,两侧的贯通孔55A、55A被臭氧分解单元56、56覆盖。臭氧分解单元56呈内部使催化剂固定的过滤器构造,当臭氧通过该臭氧分解单元56时被分解为氧气。
[0078]立起板55C的中央的贯通孔55A被盖体55T堵塞。另外,中继箱53的前面壁53A中的、面朝内部管道55的内侧的部分也贯穿形成有贯通孔55A,并在该贯通孔55A安装有开闭阀57。而且,通过开闭阀57所具备的手柄57H的操作,能够变更开闭阀57的开度。另外,软管安装嘴53N从中继箱53的后面壁53B的外表面突出,并在软管安装嘴53N上安装有从后述的准分子灯11(相当于本发明的“光源”)延伸出的排气软管11F。
[0079]如图9所示,抽吸栗51配置在中继箱53中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与此相对地,如图12所示,在中继箱53中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侧壁53S上,中继嘴53M从面朝内部管道55内的部分突出,在中继嘴53M上经由中继管54而安装有抽吸栗51的抽吸口。另外,如图9所示,在抽吸栗51的排出口安装有排气管道52,该排气管道52延伸至底箱15的后面的开口附近。而且,当抽吸栗51工作时,金属辊33组的下方空间的气体和准分子灯11内的气体被集中于中继箱53内,此外,这些气体从臭氧分解单元56穿过内部管道55而流动并被抽吸栗51抽吸后,穿过排气管道52而向底箱15外排出。
[0080]如图11所示,在中继箱53的上表面的上表面开口50K的后方安装有箱体上表面台
13。箱体上表面台13呈方筒状且在臭氧抽吸处理装置50中的水平第一方向Hl整体范围内延伸。另外,如图15所示,箱体上表面台13的上表面位于比第一带板壁31的上表面略靠上方的位置。
[0081]如图9所示,在底箱15中的、水平第一方向Hl上的箱体上表面台13的两侧组装有连杆机构60、60。而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罩支承柱61、61的下端部被安装于连杆机构60、60的转动端,罩支承柱61、61在维持直立姿势的状态下以描绘圆弧轨迹的方式上下移动,当位于其上下的可动范围的下端时,与位于上端时相比,向罩支承柱61、61前方移动(参照图14和图 16)。
[0082]如图14所示,在罩支承柱61、61的上端部安装有灯罩12。灯罩12呈下表面整体开放且沿水平第一方向Hl延伸的长方体形状。另外,在灯罩12的内部收容有准分子灯11。该准分子灯11是射出172nm的光的、例如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制的产品编号为LI 2431的RF放电型准分子灯,如图15所示,呈比沿水平第一方向Hl延伸的灯罩12小一圈的长方体状(参照图17),在下表面具有沿水平第一方向Hl延伸的长方形的发光部11A。此外,准分子灯11在上表面的中心具备的转动支轴11J(参照图2)可旋转地与灯罩12的顶棚部连结。另外,准分子灯11的下表面和灯罩12的下表面配置为大致共面。
[0083]如图14所示,在灯罩12中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侧部壁12S的靠上的位置形成有沿水平第二方向H2延伸的狭缝12G,从准分子灯11延伸的操作杆11B穿过该狭缝12G而向灯罩12外突出。另外,在操作杆IIB的端部安装有杠杆(lever) 12T。而且,能够对操作杆IIB进行操作而从灯罩12外对准分子灯11进行回转操作,通过将杠杆12T朝向规定方向转动而能够将准分子灯11固定于任意的回转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该杠杆12T、操作杆IlB以及所述的转动支轴IlJ来构成本发明的“受光范围调整机构”。
[0084]如图15所示,当将灯罩12与罩支承柱61、61—起配置在上下的可动范围的上端位置时,准分子灯11位于箱体上表面台13的正上方。另外,如图16所示,当将灯罩12与罩支承柱61、61—起配置在上下的可动范围的下端位置时,准分子灯11中的发光部IIA位于金属辊33组的正上方,准分子灯11中的、发光部IlA以外的一部分位于箱体上表面台13的正上方。此时,在灯罩12以及准分子灯11与金属辊33组之间形成有使印刷对象物90不与准分子灯11以及灯罩12接触而能够通过的微小间隙。另外,如图2所示,当将发光部IlA的长边方向配置为与水平第一方向Hl平行时,在水平第二方向H2上,在第一带板壁31与发光部IlA之间形成有间隙,当将准分子灯11配置于回转范围的端部时,在水平第二方向H2上,发光部IlA的一端角部(参照图2的附图标记“P1”)与第一带板壁31中的、朝向金属辊33组侧的面邻接,而发光部IlA的另一端角部呈与第一带板壁31分离的状态。
[0085]如图15所示,在准分子灯11中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面,与电源电缆IlC一起连接有用于供给冷却气体的气体软管11D。而且,这些电源电缆IlC以及气体软管IlD穿过在灯罩12的侧部壁12S上形成的第一窗12E而向外部拉出。另外,如图14所示,在准分子灯11中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面,连接有对通过准分子灯11内的冷却气体进行排气的排气软管11F。而且,排气软管IlF穿过在灯罩12的侧部壁12S上形成的第二窗12F而向外部拉出,且与所述的中继箱53的软管安装嘴53N连接。
[0086]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接下来,对该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在印刷线80中例如配置于供给器81与印刷机82之间。该供给器81供给的印刷对象物90(参照图2)例如是树脂或者纸制的卡(例如,信用卡、会员卡等),在供给器81上层叠有多个该印刷对象物90。而且,供给器81从该印刷对象物90组的下端部逐一地抽出印刷对象物90而赋予至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的金属辊33组上。另一方面,印刷机82例如是喷墨式印刷机,从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逐一地接受印刷对象物90,并在印刷对象物90的上表面上涂敷例如紫外线固化型的墨而印刷规定的信息。
[0087]当使用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时,如图16所示,在将准分子灯11重叠配置于金属辊33组上的状态下,起动抽吸栗51(参照图9)而使金属辊33组的下方空间成为负压状态。此时,变更开闭阀57的开度,调整金属辊33组的下方的压力,以成为能够使金属辊33组整体的上方以及灯罩12内的气体穿过相邻的金属辊33、33彼此的间隙而被缓慢地抽吸至金属辊33组的下方的程度的压力。然后,起动马达40、40而驱动金属辊33旋转,最后使准分子灯11起动。由此,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的准备结束。
[0088]接着,使供给器81、印刷机82起动。于是,从供给器81将印刷对象物90逐一地赋予至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的金属辊33组的上游侧。被赋予至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的印刷对象物90从金属辊33组承受相对于水平第一方向Hl而朝向斜前方的摩擦动力,在将一侧面按压于第一带板壁31的状态下向准分子灯11的下方移动。然后,印刷对象物90接受从准分子灯11的发光部IlA射出的光,从而对印刷对象物90的印刷对象面91进行改性。通过准分子灯11后的印刷对象物90从金属辊33组的下游侧的端部交接至印刷机82,印刷机82对印刷对象物90的改性完的印刷对象面91涂敷墨而印刷规定的信息,并且对墨照射紫外线而使墨固化。由此,对印刷对象物90的印刷结束。
[0089]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中,通过将准分子灯11的光照射于印刷对象物90的印刷对象面91,能够获得比以往高的改性效果。
[0090]另外,只要是242nm以下的光,便能够实现改性,其波长越短、改性效率越提高,但当波长为160nm以下时,则相对于合成石英玻璃的透过性显著降低,灯的封体需要使用高价且加工性欠佳的结晶材料。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射出172nm的光的准分子灯11,因此在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能够提高改性效率。
[0091]另外,准分子灯11在工作中产生臭氧,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中,臭氧抽吸处理装置50抽吸该臭氧,并将该臭氧分解为氧气而排出,因此无需担心臭氧对人体的危害,能够组装于印刷线80进行使用。另外,由于从送给印刷对象物90的金属辊33、33彼此的间隙抽吸臭氧,因此能够通过该抽吸将印刷对象物90按压于金属辊33组,印刷对象物90与金属棍33之间的摩擦提高,使印刷对象物90的输送稳定。此外,由于将印刷对象物90的一侧面按压于沿着输送路Rl的侧部延伸的第一带板壁31而进行输送,因此通过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后的印刷对象物90的位置稳定,印刷机82中的印刷对象物90的印刷位置也稳定。
[0092]另外,由于利用来自摩擦带37的摩擦动力来驱动多个金属辊旋转,因此与按照各金属辊33来设置齿轮、同步带的结构相比,能够廉价地制造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此外,利用金属辊33的下方的负荷支承辊35,能够减少金属辊33从摩擦带37承受的负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中,能够使准分子灯11回转而在输送路Rl中的宽度方向上变更受到来自准分子灯11的光的范围,因此能够容易地应对多个种类的印刷对象物90 ο
[0093][第二实施方式]
[0094]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V如图18所示,在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准分子灯11的下表面固定并具备卡送给引导件72。卡送给引导件72例如将不锈钢制的板金折弯成方槽形,且全长比准分子灯11长。而且,卡送给引导件72覆盖准分子灯11的发光部11Α,并且成为两端部从准分子灯1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突出的状态。另外,在准分子灯11的一端部具备由多个输送辊33V和多个输送辅助辊37V从上下方向夹着作为印刷对象物90的卡而进行送给的卡送给部73。而且,由这些卡送给部73和卡送给引导件72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部”。
[0095]另外,在卡送给引导件72的侧部,沿着长边方向而形成有多个贯通孔,软管70从外部与这些贯通孔连结。另外,这些软管70与从准分子灯11延伸出的排气软管IlF捆在一起而连接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臭氧分解单元56的一端,此外,在臭氧分解单元56的另一端连接有抽吸栗51。而且,当使臭氧分解单元56进行动作时,准分子灯11内以及卡送给引导件72内的臭氧穿过臭氧分解单元56而被分解为氧气。
[0096]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V配置于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印刷线80中的供给器81与印刷机82之间,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10相同的作用效果。
[0097][其他实施方式]
[0098]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以下说明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除下述以外的内容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加以各种变更而实施。
[0099](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金属辊33或者卡送给引导件72的材质为不锈钢,但也可以是金、铂或者钛等。
[0100](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源为准分子灯,但是只要射出242nm以下的光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低压水银灯、氘灯等。
[010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催化剂来进行从臭氧向氧气的分解的结构,但是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活性炭、242?320nm的光、加热、水、药液等来进行上述分解的结构。
[0102](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臭氧分解为氧气之后排出,但也可以采用设置管道设备等而将臭氧直接向大气释放的结构。
[0103]附图标记说明:
[0104]ιοαον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
[0105]11准分子灯(光源);
[0106]IlA 发光部;
[0107]12 灯罩;
[0108]30输送部;
[0?09] 31第一带板壁(定位构件);
[0110]33金属辊;
[0111]35负荷支承辊;
[0112]36带支承辊;
[0113]37摩擦带;
[0114]40马达(旋转驱动源);
[0115]50臭氧抽吸处理装置(臭氧抽吸处理部);
[0116]51抽吸栗;
[0117]52排气管道;
[0118]56臭氧分解单元;
[0119]72卡送给引导件(输送部);
[0120]73卡送给部(输送部);
[0121]80印刷线;
[0122]82印刷机;
[0123]90印刷对象物;
[0124]91印刷对象面;
[0125]Rl输送路。
【主权项】
1.一种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配置在将印刷对象物自动输送至印刷机而进行印刷的印刷线中的、比所述印刷机靠前侧的位置,且对所述印刷对象物的印刷对象面进行改性,其中, 所述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 输送部,其在上表面具有将所述印刷对象物以所述印刷对象面朝上的状态输送的输送路;以及 光源,其与所述输送路对置配置,且向在所述输送路上移动的所述印刷对象物的印刷对象面射出242nm以下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为准分子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臭氧抽吸处理部,该臭氧抽吸处理部对所述光源产生的臭氧进行抽吸,并将该臭氧分解为氧气而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 灯罩,其覆盖所述光源,且限制所述臭氧的扩散;以及 所述臭氧抽吸处理部,其以使所述灯罩内成为负压状态的方式抽吸所述臭氧,并将所述臭氧分解为氧气而排出。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路中的、受到所述光源的光的部分为不锈钢、金、铂或者钛。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 所述输送部,其具备多个金属辊,该多个金属辊被水平且横向并排地配置,并且在这些金属辊组的上表面具有所述输送路;以及 旋转驱动源,其驱动所述多个金属辊进行旋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 辊组下方罩,其从下侧覆盖所述金属辊组;以及 臭氧抽吸处理部,其以使所述辊组下方罩内成为负压状态的方式抽吸所述光源产生的臭氧,并将所述臭氧分解为氧气而排出。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 定位构件,其沿着所述输送路的侧部延伸,并且从所述输送路向上方突出;以及所述多个金属辊,其具有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旋转轴,且在将所述印刷对象物的一侧面按压于所述定位构件的状态下进行输送。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 所述输送路,其配置在所述金属辊组中的靠近旋转轴方向的一端; 摩擦带,其配置在所述金属辊组中的靠近旋转轴方向的另一端,所述摩擦带从上方或者下方按压于所述金属辊组,并且受到来自所述旋转驱动源的动力而被驱动旋转;以及 带支承辊,其从内侧支承所述摩擦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多个负荷支承辊,所述多个负荷支承辊以与所述摩擦带之间夹着所述金属辊组的方式设置于与所述摩擦带相反的一侧,并且配置为横跨相邻的两个所述金属辊之间,所述多个负荷支承辊在被按压于这些金属辊的状态下进行旋转。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中, 在所述输送部上具备卡送给引导件和卡送给部,该卡送给引导件在上表面具有将作为所述印刷对象物的卡排列成一列并使该卡以滑动接触的方式移动的所述输送路,该卡送给部配置于所述卡送给引导件的上游侧,且将所述卡向所述卡送给引导件侧送给。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对象面改性装置具备受光范围调整机构,该受光范围调整机构将所述光源支承为能够绕铅垂轴回转,且能够将所述光源固定于任意的回转位置。
【文档编号】B01D53/66GK105916695SQ20158000404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8日
【发明人】伊藤雄彦
【申请人】江泽事务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