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上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1704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上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印刷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印刷上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原始上墨装置为浸泡式,也就是将印版直接浸泡在油墨中。印版旋转过程中用刮刀将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印版网穴中的油墨在压力的作用下转移在纸张上,实现印刷。但是油墨在墨槽里面的流动性差,熔剂挥发后粘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印刷品产生色相不均匀的现象;同时油墨在印版的旋转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汽包,并粘附和堆积在印版露出液面的边缘,汽包破裂时将印版上的油墨弹开,使局部网穴没有油墨,在印品上就表现出漏印的小白点,当印刷速度超过70m/min并出现上墨不均勾,产生墨杠;综上,现有浸泡式上墨印刷存在印品色相不均匀、墨杠、气泡、漏印等现象,严重影响到印品的质量,并且随着机速升高问题越严重,机速只能开到70m/min以下,严重影响到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浸泡式上墨印刷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印刷上墨装置,该装置包括印版、油墨喷淋装置,通过调节印版与油墨喷淋装置的间隙,在印版旋转下将油墨喷淋装置喷淋的油墨附着在印版的面上。
[0004]进一步的,油墨喷淋装置包括腔体、挡墨板、导轨、滑块、螺杆调节机构、压板、刮刀,在腔体的顶部有连接墨泵的接口、在面向印版的面开有喷墨孔,两块挡墨板分别与腔体的左右侧连接,腔体下表面与两块滑块连接,滑块与导轨连接,腔体与螺杆调节机构连接,压板将刮刀连接在腔体的下底板上。
[0005]进一步的,挡墨板与印版接触的面为与印版圆柱面贴合的圆弧面。
[0006]进一步的,腔体上的喷墨孔在腔体的喷墨面上左右成对称分布,且喷墨孔的高度从中间到两边以Imm的高度依次递增。
[0007]进一步的,油墨喷淋装置的刮刀与印版的间隙为0.2mm?0.3mm。
[0008]本实用新型印刷上墨装置由于采用了油墨喷淋装置,与原有的浸泡式上墨相比较,实现了在印版旋转下上墨,油墨卷入印版与油墨喷淋装置之间的间隙带入下方的油墨槽的同时就附着在印版网穴里,而油墨气泡被拦截在印版上方,由于印版与油墨喷淋装置之间的间隙是一致的,实现了上墨均匀,且油墨流动性好,保证了印品的色相一致性,有效解决了浸泡式上墨印刷存在印品色相不均匀、墨杠、气泡、漏印等现象,且印刷速度达到了128m/min,效率提尚了 80%左右,有力地促进了生广质量和生广效率的提尚。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墨喷淋装置构件分解示意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油墨喷淋装置A向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1印版、2油墨喷淋装置、3腔体、4挡墨板、5导轨、6滑块、7螺杆调节机构、8压板、9刮刀、10接口、11喷墨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方案理解和实施。
[0014]如附图1所示,该印刷上墨装置包括印版1、油墨喷淋装置2,通过调节印版I与油墨喷淋装置2的间隙,在印版I的旋转下将油墨喷淋装置2喷淋的油墨附着在印版I的面上。
[0015]更为具体的,如附图2、附图3所示,油墨喷淋装置2包括腔体3、挡墨板4、导轨5、滑块6、螺杆调节机构7、压板8、刮刀9,在腔体3的顶部有连接墨泵的接口 10,在面向印版I的面开有喷墨孔11,两块挡墨板4分别与腔体3的左右侧连接,腔体3下表面与两块滑块6连接,滑块6与导轨5连接,腔体3与螺杆调节机构7连接,压板8将刮刀9连接在腔体3的下底板上。具体工作时,将油墨喷淋装置2的接口 10与墨泵连接,这样油墨喷淋装置2可以实现对油墨压力缓冲和消减。
[0016]更为具体的,挡墨板4与印版I接触的面为与印版I圆柱面贴合的圆弧面,实现对印版I左、右两外侧油墨的封赌,确保油墨不向印版I左、右两外侧泄露。
[0017]更为具体的,腔体3上的喷墨孔11在腔体3的喷墨面上左右成对称分布,且喷墨孔11的尚度从中间到两边以Imm的尚度依次递增;以保证油墨从油墨唆淋装置2的括腔体3流出时尽可能实现流量的一致。
[0018]更为具体的,通过调节螺杆调节机构7,将油墨喷淋装置2的刮刀9与印版I的间隙调整到0.2mm?0.3mm ;确保印版将油墨卷入下方的墨槽的同时,实现将油墨附着在印版网穴里,而油墨气泡被拦截在印版上方,确保印刷的印品色相均匀,无墨杠、气泡、漏印等现象。
[001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能有效地促进生产效率和印品质量的提尚O
【主权项】
1.一种印刷上墨装置,包括印版(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墨喷淋装置(2),通过调节印版⑴与油墨喷淋装置⑵的间隙,在印版⑴旋转下将油墨喷淋装置⑵喷淋的油墨附着在印版(I)的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油墨喷淋装置(2)包括腔体(3)、挡墨板(4)、导轨(5)、滑块(6)、螺杆调节机构(7)、压板(8)、刮刀(9),在腔体(3)的顶部有连接墨泵的接口(10),在面向印版⑴的面开有喷墨孔(11),两块挡墨板⑷分别与腔体(3)的左右侧连接,腔体(3)下表面与两块滑块(6)连接,滑块(6)与导轨(5)连接,腔体(3)与螺杆调节机构(7)连接,压板⑶将刮刀(9)连接在腔体(3)的下底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挡墨板(4)与印版(I)接触的面为与印版(I)圆柱面贴合的圆弧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腔体(3)上的喷墨孔(11)在腔体(3)的喷墨面上左右成对称分布,且喷墨孔(11)的高度从中间到两边以Imm的高度依次递增。
5.如权利要求2、3、4其中之一所述的印刷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油墨喷淋装置(2)的刮刀(9)与印版(I)的间隙为0.2mm?0.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印刷领域,提供一种印刷上墨装置,该装置包括印版、油墨喷淋装置,通过调节印版与油墨喷淋装置的间隙,在印版旋转下将油墨喷淋装置喷淋的油墨附着在印版的面上;油墨喷淋装置包括腔体、挡墨板、导轨、滑块、螺杆调节机构、压板、刮刀,在腔体的顶部有连接墨泵的接口、在面向印版的面开有喷墨孔,两块挡墨板分别与腔体的左右侧连接,腔体下表面与两块滑块连接,滑块与导轨连接,腔体与螺杆调节机构连接,压板将刮刀连接在腔体的下底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能确保印刷的印品色相均匀,无墨杠、气泡、漏印等现象;能有效地促进生产效率和印品质量的提高。
【IPC分类】B41F31-04
【公开号】CN204526419
【申请号】CN201520104265
【发明人】邓成举
【申请人】红河雄风印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