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9535阅读:879来源:国知局
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凹版印刷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
【背景技术】
[0002]凹版印刷机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医药、保健品、化妆品行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印刷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凹版印刷机只能完成单色或简单色调的凹印,难以做到速度快、印刷质量好的标准,无法满足大规模印刷的要求。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CN 20159254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利于油墨流动性与转移的凹印机印刷机构,包括机体、油墨盘、印刷部件、输纸部件以及干燥装置,所述机体包括机架和机座,所述机架设置在机座上,所述油墨盘设置在机架底部并固定在机座上,所述印刷部件设置在油墨盘上方,所述输纸部件设置于印刷部件一侧上方,所述干燥装置设置在印刷部件另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印机印刷机构还包括抽墨装置、搅拌装置以及油墨管,所述抽墨装置设置在油墨盘的一侧,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机架顶端,油墨盘、抽墨装置以及搅拌装置通过油墨管连通。上述的凹版印刷机油墨盘位置为固定的,调制油墨和添加油墨步骤复杂,另外印刷部件的印版滚筒伸入油墨盘中的面积受到限制,印刷面积小、还容易导致溅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实现油墨自动供给、印刷速度快的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包括机架、收卷组、放卷组和多组印刷组,所述收卷组、放卷组分设于机架两端,所述多组印刷组依次布置于收卷组与放卷组之间的机架上,每组印刷组具有印压装置、供墨装置和烘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压装置包括背胶轮和印版辊,该背胶轮可沿机架垂直升降与印版辊接触,该印版辊两端各设有一锥顶轴、并藉由该锥顶轴固定于机架上,所述供墨装置包括内油墨盘、外油墨盘、油墨循环装置,该内油墨盘套嵌套于外油墨盘内,且内油墨盘上开有与外油墨盘连通的溢流孔,该内油墨盘两侧分别开有一向下延伸的供锥顶轴伸入的让位孔。
[0006]进一步的,印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印版辊升降机构。
[0007]进一步的,供墨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内油墨盘和外油墨盘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0008]进一步的,升降机构包括丝杆、用于转动丝杆的手轮和与丝杆滑动适配的移动块,该丝杆垂直布置、移动块固定于外油墨盘上,藉由手轮转动丝杆以驱动移动块在丝杆上移动。
[0009]进一步的,油墨循环装置包括集油桶、进油管道、送油管道、送油泵和过滤网,所述外油墨盘通过进油管道与集油桶连通、内油墨盘通过送油管道与集油桶连通,该送油泵安装于送油管道上。
[0010]进一步的,过滤网将集油桶分隔成上、下两层,所述进油管道、送油管道分别与上层或下层连通。
[0011]进一步的,烘干加热装置包括烘干箱体、多组输送导辊和热风嘴,该输送导辊设置于烘干箱体内、热风嘴伸入烘干箱体内且与输送导辊相对布置。
[0012]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可广泛适用于软包装材料印刷和纸容器包装印刷,该种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通过印压装置和供墨装置实现高速印刷;印版棍伸入内油墨盘的面积大,印刷速度快、在印刷相同面积的印刷品时可减少印刷组的设置,降低生产、设备投入成本,供墨装置的内油墨盘、外油墨盘通过油墨循环装置实现自动过滤、供给。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印压装置和供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烘干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7]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包括机架100、收卷组200、放卷组300和多组印刷组400 ;收卷组200、放卷组300分设于机架100两端,所述多组印刷组400依次布置于收卷组200与放卷组300之间的机架100上,印刷组400具有印压装置
1、供墨装置2和烘干加热装置3;
[0018]印压装置I包括背胶轮11、背胶轮升降机构12、印版辊13、锥顶轴14、印版辊升降机构,该背胶轮升降机构12驱动背胶轮11与可沿机架100垂直升降,该印版辊13两端各设有一锥顶轴14、并藉由该锥顶轴14固定于机架100上,印版辊升降机构15与印版辊13连接用于驱动其在机架100上升降。
[0019]供墨装置2包括内油墨盘21、外油墨盘22、让位槽23、升降机构24、油墨循环装置25 ;该内油墨盘21套嵌套于外油墨盘内,且内油墨盘21上开有与外油墨盘连通22的溢流孔;让位孔23开设于内油墨盘21两侧有、并向下延伸供锥顶轴15伸入;升降机构24包括丝杆241、用于转动丝杆的手轮242和与丝杆滑动适配的移动块243,该丝杆241垂直布置、移动块243固定于外油墨盘22上,藉由手轮242转动丝杆241以驱动移动块243在丝杆241上移动;油墨循环装置25包括集油桶251、进油管道252、送油管道253、送油泵254和过滤网255,所述外油墨盘22通过进油管道252与集油桶251连通、内油墨盘22通过送油管道253与集油桶251连通,该送油泵254安装于送油管道上253,过滤网5,2将集油桶251分隔成上、下两层,所述进油管道252与集油桶251下层连通、送油管道253与集油桶251上层连通。
[0020]烘干加热装置3包括烘干箱体31、多组输送导辊32和热风嘴,该输送导辊32设置于烘干箱体31内、热风嘴伸入烘干箱体31内且与输送导辊32相对布置。
[0021]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上述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工作时,通过收卷组200、放卷组300拉动纸张,使纸张依次经过所有的印刷组400 ;
[0022]印刷时通过背胶轮11使纸张与印版辊13接触,印版辊13浸内油墨盘21中、锥顶轴14伸入让位孔211中,使印版辊13浸入内油墨盘21的面积增大,通过手轮调节内油墨盘和外有磨盘垂直移动,操作者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在集油桶中调制好油墨和溶剂,由送油泵将油墨送入内油墨盘内,当内有磨盘超过一定容量时,多余的油墨流入外油墨盘中再回送入集油桶中,进入集油桶中的油墨被过滤除去杂质和油墨硬皮后在送入内油墨盘中,自动过滤、供给。
[0023]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主权项】
1.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包括机架、收卷组、放卷组和多组印刷组,所述收卷组、放卷组分设于机架两端,所述多组印刷组依次布置于收卷组与放卷组之间的机架上,每组印刷组具有印压装置、供墨装置和烘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压装置包括背胶轮和印版辊,该背胶轮可沿机架垂直升降与印版辊接触,该印版辊两端各设有一锥顶轴、并藉由该锥顶轴固定于机架上,所述供墨装置包括内油墨盘、外油墨盘、油墨循环装置,该内油墨盘套嵌套于外油墨盘内,且内油墨盘上开有与外油墨盘连通的溢流孔,该内油墨盘两侧分别开有一向下延伸的供锥顶轴伸入的让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印版辊升降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内油墨盘和外油墨盘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丝杆、用于转动丝杆的手轮和与丝杆滑动适配的移动块,该丝杆垂直布置、移动块固定于外油墨盘上,藉由手轮转动丝杆以驱动移动块在丝杆上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循环装置包括集油桶、进油管道、送油管道、送油泵和过滤网,所述外油墨盘通过进油管道与集油桶连通、内油墨盘通过送油管道与集油桶连通,该送油泵安装于送油管道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将集油桶分隔成上、下两层,所述进油管道、送油管道分别与上层或下层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加热装置包括烘干箱体、多组输送导辊和热风嘴,该输送导辊设置于烘干箱体内、热风嘴伸入烘干箱体内且与输送导棍相对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凹版印刷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其包括机架、收卷组、放卷组和多组印刷组,每组印刷组具有印压装置、供墨装置和烘干加热装置,所述印压装置包括背胶轮和印版辊,该背胶轮可沿机架垂直升降与印版辊接触,该印版辊两端各设有一锥顶轴、并藉由该锥顶轴固定于机架上,所述供墨装置包括内油墨盘、外油墨盘、油墨循环装置,该内油墨盘套嵌套于外油墨盘内,且内油墨盘上开有与外油墨盘连通的溢流孔,该内油墨盘两侧分别开有一向下延伸的供锥顶轴伸入的让位孔。该种高速电脑套色凹版印刷机通过印压装置和供墨装置实现高速印刷,降低生产、设备投入成本,实现自动过滤、供给。
【IPC分类】B41F9/06, B41F9/00, B41F31/07
【公开号】CN204641028
【申请号】CN201520065977
【发明人】王书杰, 蔡绍书
【申请人】石狮市耀鹏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