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13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矩阵型图像显示装置,尤其是涉及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发光元件用于每个像素,并且在一个场内的发光周期受到控制以调节亮度。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调节当抽出(samplingout)或者稀疏(thining out)扫描或类似操作时出现在不同扫描线之间的发光周期的差。
背景技术
在其中发光元件用于像素的图像显示装置已经是公知和公开的,例如美国专利US6229506。
现有图像显示装置基本上包括形成屏幕的像素阵列部分和驱动像素阵列部分的外围电路部分。像素阵列部分包括沿行向延伸的扫描线、沿列向延伸的信号线以及按矩阵形式布置在扫描线和信号线相互交叉的位置上的像素。外围电路部分包括扫描器和驱动器,其中扫描器用于在预定传输周期中向扫描线提供顺序控制信号以便在一个场上进行线顺序扫描,而驱动器用于根据线顺序扫描向信号线提供图像信号。每个像素包括发光元件、用于驱动发光元件的多个晶体管等等。至少通过第一和第二扫描线来控制这些晶体管。第一扫描线根据线顺序扫描来采样图像信号以使发光元件发光。同时,第二扫描线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周期。
包括在外围电路部分内的扫描器至少包括第一扫描器和第二扫描器,第一扫描器用于向第一扫描线提供进行图像信号采样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扫描器用于向第二扫描线提供进行发光周期控制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一和第二扫描器两个都响应共用时钟信号而运行来连续地传输从外部供给它们的不同起动脉冲,以便分别向像素阵列部分侧提供第一和第二控制信号。

发明内容
对于图像显示装置,就扫描线的数量而言可使用不同的制式。例如,NTSC制式将扫描线数量定义为525,而PAL制式将扫描线数量定义为625。这里,如果试图在NTSC制式的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PAL制式的图像信号,则由于图像信号的线数变得大于扫描线数,因此需要使用抽出扫描(sampling outscanning)。在抽出扫描中,用于连续执行图像信号采样(sampling)的第一扫描器,在普通第一传输周期和比第一传输周期长的第二传输周期相混合的情况下,向在一个场内的第一扫描线提供用于采样控制的第一控制信号。这时,以扫描线为单元抽出不需要的图像信号。
在抽出扫描中,需要向第一扫描器提供定义传输周期的时钟信号,其中在这些传输周期中,普通第一传输周期和比第一传输周期长的第二传输周期相混合。在现有图像显示装置中,波形与供给第一扫描器的时钟信号的波形相同的时钟信号也供给第二扫描器,以便向第二扫描线输出用于顺序发光周期控制的第二控制信号。然而,根据刚才描述的方法,由于第一和第二传输周期的混合的存在,定义供给第二扫描线的第二控制信号的发光周期的时间宽度,对于每个扫描行都变化。这样的时间宽度的变化使得难以调节亮度,以使得其对于整个屏幕上的每行而言都是均匀的,这就是要解决的主题。
因此,需要提供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即使当执行抽出扫描或类似操作时,也能调节发光周期以便对于每一像素行或线而言都是均匀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像素阵列部分和配置成驱动像素阵列部分的外围电路部分,其中像素阵列部分具有沿行向延伸的多根扫描线、沿列向延伸的多根信号线以及按矩阵形式布置在扫描线和信号线相互交叉的位置上的多个像素,以及外围电路部分具有扫描器和驱动器,扫描器配置成在预定传输周期中向扫描线提供顺序扫描信号以便在一个场上进行线顺序扫描,驱动器配置成根据线顺序扫描向信号线提供图像信号,每个像素具有采样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和发光元件,采样晶体管响应从相关的第一扫描线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而导通,以便采样从相关的信号线之一提供的图像信号,驱动晶体管响应采样晶体管采样的图像信号,将输出电流供给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基于从驱动晶体管提供的输出电流,发出具有依据图像信号的亮度的光,开关晶体管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输出电流流经的电流路径上使得响应从第二扫描线供给其的第三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而呈现接通状态,从而将输出电流供给发光元件,以使发光元件依据该时间宽度在发光周期内发光,扫描器具有第一扫描器和第二扫描器,第一扫描器配置成向第一扫描线供应第一控制信号,而第二扫描器配置成向第二扫描线供应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扫描器响应定义传输周期的时钟信号而运行,以便在第一传输周期和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中的第二传输周期内将第一控制信号顺序地供给第一扫描线,所定义的传输周期包括普通第一传输周期和比第一传输周期长且混合在其内的第二传输周期,第二扫描器响应与第一扫描器的时钟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而运行,以便将第二控制信号顺序地供给第二扫描线,其中,由于第一传输周期和第二传输周期的混合,定义发光周期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对于每行而言都变化;第二扫描器依据第二传输周期断开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从而针对由第二传输周期的混合而引起的变化来调节发光周期。
优选地,第二扫描器将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控制成断开状态达到等于第一传输周期和比第一传输周期长的第二传输周期之差的时间宽度。
优选地,在不同于第一扫描器向第一扫描线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定时的定时上,第二扫描器断开对应第二扫描线的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
优选地,第二扫描器将响应时钟信号而顺序产生的第二控制信号和与时钟信号同步地从外部输入的屏蔽信号(masking signal)进行逻辑与(AND),以便将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控制成断开状态。
图像显示装置可以配置成使得像素阵列部分具有预定数量的扫描线,并且当驱动器依据线顺序扫描向信号线输出数量大于第一扫描线数量的图像信号时,第一扫描器在一个场内的第一传输周期和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内的第二传输周期中顺序地提供第一控制信号,从而以扫描线为单元抽出不需要的图像信号。
优选地,第二扫描器响应取决于第二控制信号时间宽度的发光周期来改变输出断开周期,在该输出断开周期内,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依据第二传输周期被控制成断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扫描器能可变化地控制输出断开周期以便随着发光周期增加而减少。具体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配置成使得第二扫描器能改变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从而在从在一个场内的最小发光周期到最大发光周期的范围内可变化地调节发光周期,并且控制输出断开周期以便当发光周期是最小发光周期时,输出断开周期等于第一传输周期和比第一传输周期长的第二传输周期之差。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扫描器能控制输出断开周期以便当发光周期是最大发光周期时它为零。或者,当第二扫描器可变化地控制输出断开周期时,第二扫描器可以固定输出断开周期的起点而改变输出断开周期的终点来响应发光周期的长度。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第一扫描器控制图像信号的采样(数据写入),而第二扫描器控制形成每个像素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间。这里,在屏幕标准和图像信号标准之间,扫描线的数量是不同的;用于控制数据写入定时的第一扫描器的传输周期变化以便采样线单元内的输入图像信号。如果用于控制数据写入定时的第一扫描器和用于控制发光周期的第二扫描器随着共用时钟信号而不同地运行,则由于它们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用于控制发光周期的第二扫描器的传输周期也受到第一扫描器影响,以致于传输周期变化,这导致了不同线之间的发光周期差异。因此,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当传输周期比其通常的长度增加时,给用于控制发光周期的第二控制信号施加屏蔽信号,以便断开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因此,能使各个线之间发光周期保持固定,而不受传输周期变化的影响。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输出断开周期变化来响应取决于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的发光周期,在输出断开周期内,第二扫描器依据第二传输周期将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控制成断开状态。具体地,第二扫描器可变化地控制输出断开周期以便随着发光周期增加而减少。这里,按这种方式可变化地控制输出断开周期以响应发光周期,可以抑制屏幕亮度的减少,并可以减少电源负荷变化的影响,同时基本上消除线之间的亮度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像素阵列部分和配置成驱动像素阵列部分的外围电路部分,像素阵列部分具有沿行向延伸的多根扫描线、沿列向延伸的多根信号线以及按矩阵形式布置在扫描线和信号线相互交叉的位置上的多个像素,外围电路部分具有扫描器和驱动器,扫描器配置成在预定传输周期内向扫描线提供顺序扫描信号以便在一个场上进行线顺序扫描,驱动器配置成根据线顺序扫描向信号线提供图像信号,每个像素具有采样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和发光元件;采样晶体管响应从相关的第一扫描线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而导通,以便采样从相关的信号线之一提供的图像信号;驱动晶体管响应采样晶体管采样的图像信号,将输出电流供给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基于从驱动晶体管提供的输出电流,发出具有依据图像信号的亮度的光;开关晶体管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输出电流流经的电流路径上使得响应从第二扫描线供给其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而呈现接通状态,从而将输出电流供给发光元件,以使发光元件依据该时间宽度在发光周期内发光;扫描器具有第一扫描器和第二扫描器,第一扫描器配置成向第一扫描线供应第一控制信号,而第二扫描器配置成向第二扫描线供应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扫描器响应定义包括普通第一传输周期和比第一传输周期长且混合在其内的第二传输周期的传输周期的时钟信号而运行,以便在第一传输周期和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中的第二传输周期中将第一控制信号顺序地供给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器响应定义不同于第一和第二传输周期的第三传输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而运行,从而将具有预定时间宽度的第二控制信号顺序地供给第二扫描线,以使得行像素的发光周期都不受第一和第二传输周期的混合的影响。
优选地,第二扫描器将响应定义固定的第三传输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而运行,以将具有相同时间宽度的第二控制信号顺序地供给第二扫描线,以使得行像素的发光周期受到控制,从而总是相同而不受第一和第二传输周期的混合的影响。
优选地,第二扫描器将响应定义第三传输周期的时钟信号而运行,其中该第三传输周期等于第一和第二传输周期被混合的传输周期的平均值。
优选地,每个像素还包括校正晶体管,其配置成与开关晶体管协作在预定校正周期内执行驱动晶体管的校正操作;除了第一扫描器和第二扫描器之外,该扫描器还包括第三扫描器,其配置成通过第三扫描线给校正晶体管提供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扫描器响应与供给第二扫描器的第二时钟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将第三控制信号顺序地输出给第三扫描线。
或者,图像显示装置可以配置成这样,即每个像素还包括校正晶体管,其配置成与开关晶体管协作在预定校正周期内执行驱动晶体管的校正操作;除了第一扫描器和第二扫描器之外,该扫描器还包括第三扫描器,其配置成通过第三扫描线给校正晶体管提供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扫描器响应与供给第二扫描器的第一时钟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将第三控制信号顺序地输出给第三扫描线。
另外,图像显示装置可以配置成这样,即每个像素还包括一个校正晶体管,其配置成与开关晶体管和采样晶体管协作在预定校正周期内执行驱动晶体管的校正操作;第二扫描器还包括配置成响应第二时钟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的移位寄存器、配置成响应第一时钟信号产生附加控制信号的另一移位寄存器以及配置成向行的第二扫描线输出附加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之和的输出部分,除了第一扫描器和第二扫描器之外,每个像素还包括第三扫描器,其配置成通过第三扫描线给校正晶体管提供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扫描器响应与供给第一扫描器的第一时钟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将第三控制信号顺序地输出给第三扫描线。
图像显示装置可以配置成这样,即像素阵列部分具有预定数量的扫描线,并且当驱动器依据线顺序扫描给信号线输出数量大于第一扫描线数量的图像信号时,第一扫描器在一个场内的第一传输周期和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内的第二传输周期中顺序地提供第一控制信号,从而以扫描线为单元抽出不需要的图像信号。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第一和第二扫描器受到控制以便彼此同步,从而防止发光周期变化。具体地,当执行抽出扫描时,向用于控制图像信号采样的第一扫描器提供定义传输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所定义的传输周期包括普通第一传输周期和比第一传输周期长且混合在其内的第二传输周期。同时,将与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且定义第三传输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提供给用于控制发光周期的第二扫描器,第三传输周期等于第一和第二传输周期在其中混合的传输周期的平均值。因此,第二扫描器可以总是在固定的传输周期内向各个第二扫描线提供第二控制信号,而不受第一扫描器侧的传输周期变化的影响。因此,图像显示装置可以按照抽出方式显示高质量的图像。
根据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和附属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或元件。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通用结构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包含在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内的像素的结构的实例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可以由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执行的操作的波形图;图4是表示可以由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执行的操作的时序图;图5是表示可以由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执行的操作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可以由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执行的不同操作的时序图;图7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一操作模式的时序图;图8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可以执行图7中所示的操作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二扫描器的结构实例的电路图;图9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二操作模式的时序图;图10是分别表示图2中所示的特定像素结构实例的电路图和表示所述像素操作的时序图;图11是表示图10中所示的像素的操作的波形图;图12是分别表示图2中所示的另一特定像素结构实例的电路图和表示所述像素操作的时序图;图13是分别表示图2中所示的又一特定像素结构实例的电路图和表示所述像素操作的时序图;图14是表示图13中所示的像素的不同操作的波形图;图15和16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二扫描器的不同结构实例的电路图;图17-19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三操作模式的时序图;以及图20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又一操作模式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参考图1,其图示了本发明应用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通用结构。所示图像显示装置基本上包括像素阵列部分1和用于驱动像素阵列部分1的外围电路部分。像素阵列部分1包括沿行向延伸的扫描线VSCAN、沿列向延伸的数据线DATA以及按矩阵形式布置在扫描线VSCAN和数据线DATA相互交叉的位置上的像素2。在图1中,每个像素2用添加给它的圆括号内的行号和列号进行区分。每根相应的扫描线VSCAN的行号表示在圆括号内。同时,外围电路部分包括扫描器和水平(H)驱动器6,扫描器用于在预定传输周期内向扫描线VSCAN提供顺序控制信号以便在一个场上进行线顺序扫描,水平(H)驱动器用于根据线顺序扫描向数据线DATA提供图像信号(数据)。
每个像素2至少包括采样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和诸如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之类的发光元件。采样晶体管响应从第一扫描线VSCAN1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而导通,以便采样从相关的信号线DATA提供的图像信号。驱动晶体管依据采样的图像信号将输出电流提供给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基于从驱动晶体管提供给其的输出电流,依据图像信号而发光。开关晶体管布置在输出电流流经的电流路径上,以便依据从第二扫描线VSCAN2供给其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而呈现接通状态,从而将输出电流供给发光元件,以使发光元件依据发光周期而在发光周期内发光。通过调节时间宽度可以调节屏幕亮度。
扫描器划分成第一扫描器(Vscanner1)3和第二扫描器(Vscanner2)4,第一扫描器3用于向第一扫描线VSCAN1供应第一控制信号,而第二扫描器4用于向第二扫描线VSCAN2供应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扫描器3响应定义传输周期的时钟信号(Vclock1)而运行,以便连续地传输从外部供给其的启动脉冲(Vstart1),从而将在第一传输周期T1和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T1中的第二传输周期T2内的顺序第一控制信号供给第一扫描线VSCAN1(i),在所定义的传输周期中,普通第一传输周期T1和比第一传输周期T1长的第二传输周期在一个场内进行混合。同时,第二扫描器4(Vscanner2)响应与第一扫描器3的时钟信号Vclock1同步的时钟信号Vclock2而运行,以便连续地传输另一启动脉冲(Vstart2),从而将顺序第二控制信号供给第二扫描线VSCAN2(i)。第二控制信号的波形与启动脉冲(Vstart2)的波形相同,启动脉冲的脉冲宽度等于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这里,由于第二扫描器4随着与第一扫描器3同步的时钟信号而运行,第二扫描器4侧也受到第一传输周期T1和第二传输周期T2的混合的影响,以致于定义发光周期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对于每个像素行(线)而言都变化。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第二扫描器4依据第二传输周期T2断开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从而针对由第二传输周期T2的混合而引起的变化来调节发光周期。
优选地,第二扫描器4将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控制成断开状态达到时间宽度T2-T1的时期,时间宽度T2-T1等于第一传输周期T1和比第一传输周期T1长的第二传输周期T2之差。优选地,在不同于向相应第一扫描线VSCAN1(i)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定时的定时上,第二扫描器4断开每个第二扫描线VSCAN2(i)的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换句话说,除了在线上采样图像信号的定时之外,第二扫描器4断开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因此,防止了由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断开所引起的像素阵列中的潜在变化(potentialchange)对图像信号的采样操作产生不利影响。应该注意,第二扫描器4将响应时钟信号(Vclock2)而连续产生的第二控制信号和与时钟信号同步从外部输入的屏蔽信号进行逻辑与(AND),以便断开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
采用如上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图像显示装置执行抽出扫描。像素阵列部分1具有预定数量的第一扫描线VSCAN1。这里,当H驱动器6依据线顺序扫描向数据线DATA输出数量大于第一扫描线VSCAN1数量的图像信号时,第一扫描器3在一个场内向第一扫描线VSCAN1提供第一传输周期T1和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T1内的第二传输周期T2中的顺序第一控制信号,从而以扫描线VSCAN为单元抽出不需要的图像信号。
同时,按照另一种形式,第二扫描器4响应第二时钟信号(Vclock2)而运行以便顺序地传输启动脉冲Vstart2,从而将具有预定时间宽度的第二控制信号供给第二扫描线VSCAN2(i),所述第二时钟信号(Vclock2)与供给第一扫描器3的第一时钟信号(Vclock1)不同步,并且定义不同于第一传输周期T1和第二传输周期T2的第三传输周期。因此,第二扫描器4能控制每一行的像素2的发光周期,而不受第一扫描器3侧的第一传输周期T1和第二传输周期T2的混合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扫描器4响应定义固定的第三传输周期的时钟信号Vclock2而运行,以便将具有相同时间宽度的第二控制信号顺序地供给第二扫描线VSCAN2(i)。因此,行内像素2的发光周期可以得到控制以便彼此相等,而不受第一传输周期T1和第二传输周期T2的混合的影响。优选地,第二扫描器4将响应定义第三传输周期的时钟信号Vclock2而运行,第三传输周期等于第一传输周期T1和第二传输周期T2包括在混合状况下的传输周期的平均值。因此,尽管第一扫描器3和第二扫描器4异步运行,但它们以一个场为单元同步运行。
图2表示图1中所示的每个像素2的电路结构。参考图2,图示的像素电路至少包括采样晶体管Tr1、驱动晶体管Tr3、开关晶体管Tr2和电光元件,所述电光元件可以是有机EL发光元件OLED。对普通图像信号具有采样保持功能和/或校正功能的附加电路5插在采样晶体管Tr1和驱动晶体管Tr3之间。应该注意,这里描述的像素2的电路结构有时称为像素电路。
在图2中所示的电路结构中,驱动晶体管Tr3是P沟道晶体管,并且在其源极处连接到电源线VDD1,在其漏极处通过开关晶体管Tr2连接到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开关晶体管Tr2在其栅极处连接到第二扫描线VSCAN2。同时,采样晶体管Tr1在其一端连接到信号线DATA,而在其另一端通过附加电路5连接到驱动晶体管Tr3的栅极。采样晶体管Tr1在其栅极处连接到第一扫描线VSCAN1。
采样晶体管Tr1响应从第一扫描线VSCAN1(i)供给其的第一控制信号而导通,以便采样从信号线DATA供给其的图像信号(数据),并且将采样的图像信号(数据)保持在附加电路5内。驱动晶体管Tr3将与采样和保持的图像信号对应的输出电流提供给发光元件OLED。发光元件OLED由从驱动晶体管Tr3供给其的输出电流来驱动,以便依据图像信号发出一定亮度的光。开关晶体管Tr2布置在输出电流流经的电流路径上,并且在从第二扫描线VSCAN1(i)供给其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内呈现接通状态,从而将输出电流供给发光元件OLED,以使发光元件OLED在等于所述时间宽度的发光周期内发光。
当依据光栅扫描系统来执行显示装置的显示操作时,参考V扫描器操作的时钟信号并不总是供应成均匀时钟。图3中图示了未提供均匀时钟的情况之一。参考图3,在图示的情况下,供给第一扫描器的时钟信号Vclock1具有等于两个水平周期的一个周期,而一个场包括奇数个水平周期m。在这种情况下,时钟信号Vclock1在场之间变换时不反转。换句话说,时钟信号Vclock1具有从混合方式包括普通周期和不同周期的波形。在前场和后场之间必须要连续地执行V扫描器的操作。至此,时钟信号Vclock1在后场的顶部时必须要具有高电平。因此,在后场的第一水平周期1内执行调节以便时钟信号Vclock1不反转。
作为另一情况,可应用其中在同一显示装置上显示具有不同数量扫描线的图像信号,如NTSC制式和PAL制式的扫描线。图4中图示了上述情形。图4时序图的上部表示实例,其中构造成具有NTSC制式的扫描线数量的显示单元基于相同NTSC制式显示图像信号。在这种情况下,H驱动器侧和V扫描器侧都可以与普通线顺序扫描同步运行。具体地,H驱动器侧针对每一水平周期提供顺序图像信号(数据)。在图4中,对于每根线而言,这样的数据都编号。同时,V扫描器侧可以响应普通V时钟信号而运行,以便给像素阵列部分提供用于顺序采样的控制信号。Venable是用于控制V扫描器输出级的接通/断开的信号,且在图4中所示的实例内,所有Venable信号都设为通过信号。
图4的下部图示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设计成具有NTSC制式的扫描线数量(525)的显示装置用来显示PAL制式的图像信号,PAL制式使用的扫描线数量(625)大于NTSC制式的扫描线数量。在这种情况下,V扫描器侧的V时钟停止,同时Venable信号被施加给V扫描器来抽出数据。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内,第八线上的数据和第十四线上的数据被抽出。当抽出时,V时钟的传输周期变得比它的普通长度更长。此外,正当输出第八线的数据时Venable信号激活,从而中断采样控制信号的输出。因此,尽管从H驱动器中输出第八线的数据,但它们未被像素阵列采样,从而被抽出。
图5表示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状态。图5的上部图示了这样一种显示状态,其中用于NTSC制式的图像显示装置显示NTSC制式的图像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与各根线对应的数据1,2,3,...可以按上面的顺序被连续地写入。
图5的下部图示了另一显示状态,其中NTSC制式的图像显示装置显示PAL制式的图像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侧的线号大于装置侧的线号。因此,执行数据的抽出扫描。例如,尽管根据上述第八线的数据应该正常写入第八行的像素内,但它们被抽出,并且是把后面第九行的数据写入像素。类似地,尽管第十四线的数据应该写入第十三行的像素内,但它们被抽出,并且是把第十五行的数据写入像素。通过以这种方式,每6-7根线抽出一根线的数据,可以把PAL图像信号显示在NTSC显示装置上。
作为可以应用这种实例的另一情况,其中在普通4∶3显示和16∶9宽显示之间可切换地把相同输入图像信号显示在通常长宽比为4∶3的显示面板上。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类似于上述方法的方法,通过抽出扫描线来实现显示图像扫描线数量减少的宽显示。
图6表示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在使用抽出扫描时的操作。然而,应该注意,图6表示这样一种情况下的操作,其中为了图示和描述方便,未给从第二扫描器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施加必要屏蔽。首先,针对每个水平周期从H驱动器中连续地输出数据。同时,将用于操作参考的时钟信号Vclock1和Vclock2分别供给第一和第二扫描器。在图示的实例中,使用相同时钟信号作为时钟信号Vclock1和Vclock2。然而,根据本发明,这基本上不需要,而是只需要时钟信号Vclock1和Vclock2具有相同的波形,并且它们可以具有固定的相差。从图6中能看出,时钟信号Vclock1和Vclock2是定义传输周期的时钟信号,所定义的传输周期包括普通第一传输周期T1和比第一传输周期T1长且在一个场内与第一传输周期T1混合的第二传输周期T2。
第一扫描器(Vscanner1)依据时钟信号Vclock1而运行以便顺序地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图6的时序图中,输出给第一行的第一扫描线的第一控制信号用Vscanner1(1)来表示。第一扫描器响应于时钟信号Vclock1而运行,以便按连续显示状态将第一控制信号Vscanner1(1)输出给第二行和后面行的第一扫描线。类似地,第二扫描器响应于时钟信号Vclock2而运行以便将顺序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给第二扫描线。在图6的时序图中,输出给第一行的第二扫描线的第二控制信号用Vscanner2(1)来表示。通过连续地平移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1)而获得的波形的第二控制信号,单独地供给第二行和后面行的扫描线。
在图6的时序图中,也依据时钟信号Vclock1和Vclock2顺序地图示几个像素行的操作情形。操作情形(1)图示了第一行(第一线)像素的操作状态。首先,响应第一控制信号Vscanner1(1)来执行数据1的采样(写入),然后,响应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1),驱动发光元件来发光一对应于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1)时间宽度的时间段。
第二行的操作状态(2)类似地包括数据写入和发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控制信号Vscanner1平移一级来响应时钟信号Vclock1的下降或上升沿。因此,在操作状态(2)下,写入数据2。同时,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在其上升沿处向后平移来响应时钟信号Vclock2的下降或上升沿,并且类似地,在其下降沿处向后平移来响应时钟信号Vclock2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因此,在操作状态(2)下,发光周期向后只平移时间段T1。
此后,操作状态(3)、...以类似的方式紧跟之后。然而,应该注意,由于在操作状态(3)下,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的上升沿在时钟信号Vclock2的第二传输周期T2内下降,它从它的普通定时向后延迟时间段T2-T1。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在操作状态(3)下,当与其他行的操作状态相比时,发光周期变长达周期T2-T1,导致不同的亮度。
在操作状态(4)下,操作状态(3)中施加的时钟信号Vclock2由于它处于更短的第一传输周期T1内而向后平移,类似于操作状态(3),发光周期变得更长。此后,在操作状态(5)下,由于时钟信号Vclock2的上升沿正好在时钟信号Vclock2的长的第二传输周期T2内下降,所以发光启动定时向后平移周期T2-T1。因此,操作状态(5)中的发光周期恢复它的初始状态,并且变得与操作状态(1)和(2)相同。
按照这种方式,其中短的第一传输周期T1和长的第二传输周期T2以混合方式都包含在时钟信号Vclock2内,不同行内的发光周期之间出现差异。如果发光周期的时间宽度充分长并且接近于一个场的时间宽度,则周期之差T2-T1(一个水平周期)实质上没关系。例如,如果发光周期相当于320个水平周期,并且行之间的发光周期之差是一个水平周期,则亮度差约为0.3%(=1/320),视觉上几乎不能辨别出。然而,在发光周期的水平周期数量很小的情况下,这个差产生重大问题。例如,在发光周期相当于10个水平周期的情况下,如果行之间的亮度差相当于一个水平周期,则亮度差是10%(=1/10)。因此,行之间的亮度差变得非常明显。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用于消除上述行之间亮度差的对策。为了便于理解,以类似于图6表示的方式来图示图7的时序图。参考图7,根据图示的对策,给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施加屏蔽信号Vmask2,以便依据第二传输周期T2断开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的输出,从而针对由于第二传输周期T2的混合而引起的变化来调节发光周期。具体地,第二扫描器将响应时钟信号Vclock2而连续产生的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i)和与时钟信号Vclock2同步从外部输入的屏蔽信号Vmask2进行逻辑与(AND),以便断开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i)的输出。因此,当时钟信号Vclock2包括第一传输周期T1和比第一传输周期T1长的第二传输周期T2时,屏蔽信号Vmask2应该受到控制以便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在部分第二传输周期T2内可以是断开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精确地调节发光周期,屏蔽信号Vmask2的断开周期T1优选为等于T2-T1。然而,在屏蔽应用对其他电路的相位关系造成不好影响的情况下,屏蔽周期并不必要精确地等于T2-T1。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屏蔽周期设定成接近于T2-T1也没问题,从而它们之间的误差包含在视觉上看不出的范围内。
优选地,屏蔽应用于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i)的定时在未执行数据写入的周期内。如果应用屏蔽,则由于像素阵列部分临时处于不发光状态,潜在变化有时出现在像素阵列部分的内部。这个潜在变化有时对数据写入有影响。如果由于应用于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的屏蔽而引起的临时潜在变化对数据有不好的影响,则存在这种可能性,即在应用屏蔽时执行数据写入的像素行和未应用屏蔽时执行数据写入的另一像素行之间可能出现亮度差。因此,在本实例中,在未对像素行执行数据写入时的定时,每个像素行临时处于不发光状态。
在第一线的像素行的操作状态(1)中,在未执行数据写入的定时,将像素控制成不发光状态一只相当于一个水平周期的时间段。结果,当与图6中所示的操作状态相比时,发光周期减少了一个水平周期。同样在第二行的操作状态(2)中,发光周期短了一个水平周期。在接下来的操作状态(3)中,应用屏蔽两次,因此,发光周期短了两个水平周期。如上所述,在操作状态(3)中,发光周期最初比操作状态(1)和(2)中的发光周期长一个水平周期。因此,通过应用屏蔽减少发光周期达两个水平周期,能使发光周期等于操作状态(1)和(2)中的发光周期。类似地,同样在操作状态(4)中,通过给发光周期两次应用屏蔽,将发光周期调节到其他像素行的发光周期。
图8表示第二扫描器的结构实例,第二扫描器实施如图7中所示的这种操作时序。参考图8,用于控制发光周期的第二扫描器包括多个触发器SR,它们连接成多级以形成移位寄存器。每个触发器SR响应时钟信号Vclock2而运行,从而连续地传输启动脉冲Vstart2以便从各个级或触发器SR中输出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i)。在这种情况下,与(AND)元件连接到移位寄存器的每个输出级,以便它对由移位寄存器侧产生的第二控制信号和与时钟信号Vclock2同步从外部输入的屏蔽信号进行逻辑与(AND)。
图9表示图1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不同操作方式,具体表示输入给第一扫描器3的时钟信号Vclock1和输入给第二扫描器4的时钟信号Vclock2的波形。另外,图9图示了像素阵列部分1的行的像素的操作状态(1)、(2)、(3)、...。第一扫描器响应定义传输周期的时钟信号Vclock1而运行,以便控制线的像素的数据写入操作,在所定义的传输周期内,普通第一传输周期T1和比第一传输周期T1长的第二传输周期T2在一个场内进行混合。同时,第二扫描器响应第二时钟信号Vclock2而运行以便控制线的像素列的发光操作,第二时钟信号Vclock2与第一时钟信号Vclock1不同步,并且定义不同于第一传输周期T1和第二传输周期T2的第三传输周期T3。
第一线的像素行的操作状态(1)包括位于一个场内的写入周期和发光周期。此后,用于第二线和后面线的操作状态(2)、(3)、...紧跟之后,同时写入周期和发光周期分别响应时钟信号Vclock1和Vclock2而向后连续平移。从时序图中能明显看出,线的写入周期和发光周期不同步。换句话说,能确保每根线的发光周期总是具有固定的时间宽度,而不受写入周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由时钟信号Vclock2确定的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三传输周期T3是固定的。在第三传输周期T3固定的情况下,这些线之间的发光周期是固定的。优选地,由时钟信号Vclock2定义的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的传输周期等于由时钟信号Vclock1确定的第一控制信号Vscanner1的传输周期域内的平均周期。通过如上所述的这种设定,尽管线的写入周期和发光周期不同步,但从时序图中能看出,它们以场为单元是同步的。然而,应该注意,根据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系统内使用的时钟,不必要精确地设定图9中所示的钟信号Vclock1和Vclock2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时钟信号Vclock2的第三传输周期T3对于每根扫描线而言可以在这样的范围内变化,在所述范围内由发光周期引起的亮度差在视觉上识别不出来。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控制时钟信号Vclock1和Vclock2的周期的情况下,即使在正常显示和宽显示之间进行抽出扫描或转换,也可以显示不同线之间无亮度差的高质量图像。
图10表示图2中所示的像素电路的特定结构实例。参考图10,附加电路5插在驱动晶体管Tr3和采样晶体管Tr1之间。附加电路5包括像素电容器Cs、耦合电容器Cc和校正晶体管Tr4和Tr5。耦合电容器Cc将采样晶体管Tr1的一端耦合到驱动晶体管Tr3的栅极。校正晶体管Tr4插在驱动晶体管Tr3的栅极和漏极之间,并且受第三扫描线VSCAN3(i)控制。校正晶体管Tr5连接到预定偏移电位Vofs和耦合电容器Cc的一端,并且在其栅极处连接到第四扫描线VSCAN4(i)。
在图10的下部,图示了表示上述像素2的操作的时序图。该时序图表示控制信号的波形,所述控制信号施加给连接到采样晶体管Tr1栅极的扫描线VSCAN1(i)、连接到执行发光控制的开关晶体管Tr2的扫描线VSCAN2(i)、连接到校正晶体管Tr4栅极的扫描线VSCAN3(i)、以及连接到校正晶体管Tr5栅极的扫描线VSCAN4(i)。同时,也图解了关于第i线的像素行的驱动状态。在图示的驱动状态(i)中,在校正周期内对驱动晶体管Tr3的阈值电压进行离散校正,然后在下一个写入周期内对图像信号进行写入。此后,在发光周期内驱动发光元件OLED进行发光,然后在剩余的不发光周期内停止发光。为了执行如上所述的操作顺序,从时序图中能看出需要第二至第四控制信号(VSCAN2、VSCAN3和VSCAN4)彼此同步。另一方面,第一控制信号(VSCAN1)不需要与其他控制信号同步。在校正周期内,开关晶体管Tr2接通,然后校正晶体管Tr4和Tr5同时接通来检测驱动晶体管Tr3的阈值电压,并将其写入像素电容器Cs。通过给驱动晶体管Tr3施加相当于检测的阈值电压的电压,可以取消阈值电压4。为了执行这个校正操作,需要相互合成控制信号VSCAN2、VSCAN3和VSCAN4。此后,执行图像信号到像素电容器Cs的写入操作和接通发光元件的发光操作。可以将写入操作放在校正操作和发光操作之间,并且不要求精确的同步调节。因此,不需要精确地同步第一扫描线VSCAN1与其他控制信号VSCAN2、VSCAN3和VSCAN4。
图11表示施加给图像显示装置的扫描器的时钟信号的波形,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图10中所示的像素2。由于如上所述需要控制信号VSCAN2、VSCAN3和VSCAN4彼此同步,所以时钟信号Vclock2的波形与时钟信号Vclock3和Vclock4的波形相同。然而,它们的相位彼此相对平移。另一方面,时钟信号Vclock1的波形与其他控制信号VSCAN2、VSCAN3和VSCAN4的波形不同,并且时钟信号Vclock1包括短周期和长周期。对于正常显示和宽显示之间的抽出扫描和转换来说这是必需的。
在图11的下部,图示了线的操作状态(1)、(2)、(3)、...。对于所有线来说,将校正周期放在第一个,写入周期紧跟其后,依次跟随其后的是发光周期。写入周期可以放在校正周期和发光周期之间,并且不需要精确的同步调节。
图12表示像素电路的另一特定实例。参考图12,图示的像素2是图10中所示的像素2的变型。具体地,还是在本像素2中,附加电路5插在采样晶体管Tr1和驱动晶体管Tr3之间。此外这个附加电路5对驱动晶体管Tr3具有阈值电压校正功能。附加电路5包括耦合电容器Cc、像素电容器Cs和两个校正晶体管Tr4,Tr5。校正晶体管Tr4在其栅极处连接到第三扫描线VSCAN3(i)。校正晶体管Tr5在其栅极处连接到第四扫描线VSCAN4(i)。
图解本像素2操作的时序示在图12的下部。该时序图表示施加给扫描线VSCAN1(i)至VSCAN4(i)的控制信号,以及用于第i线的像素行的驱动状态。与上面参考图10所述的驱动状态类似,该驱动状态包括位于其顶部的校正周期。写入周期紧跟校正周期之后,依次跟随其后的是发光周期和不发光周期。在校正周期内,需要将彼此同步的控制信号施加给扫描线VSCAN2(i)、VSCAN3(i)和VSCAN4(i),以便取消驱动晶体管Tr3的阈值电压的离差。在后面的写入周期内,将用于采样的控制信号施加给第一扫描线VSCAN1(i)。这个控制信号不需要与其他控制信号同步。此后,施加给第二扫描线VSCAN2(i)的控制信号回设成接通状态,这样进入发光周期。按照这种方式,同样在本像素2内,尽管需要时钟信号Vclock2与时钟信号Vclock3和Vclock4彼此同步,但时钟信号Vclock1不需要与其他时钟信号Vclock2、Vclock3、Vclock4同步。
图13表示像素2的又一结构实例。参考图13,图示的像素2是上面参考图10所述的像素2的变型。具体地,附加电路5插在采样晶体管Tr1和驱动晶体管Tr3之间。附加电路5包括像素电容器Cs、校正晶体管Tr4和校正晶体管Tr5,像素电容器Cs连接在驱动晶体管Tr3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校正晶体管Tr4连接在驱动晶体管Tr3的源极和初始化电位Vini之间,校正晶体管Tr5连接在驱动晶体管Tr3的栅极和预定偏移电位Vofs之间。校正晶体管Tr4在其栅极处连接到第三扫描线VSCAN3(i)。校正晶体管Tr5在其栅极处连接到第四扫描线VSCAN4(i)。
时序示在图13的下部,并且表示未具体执行抽出扫描的普通操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将时钟信号VCLOCK1、VCLOCK2、VCLOCK3和VCLOCK4供给所有扫描器,这些时钟信号的波形相同并且它们的相位按照场合需要彼此相对平移。响应时钟信号,将如时序图中所示的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分别施加给扫描线VSCAN1(i)至VSCAN4(i)。
关于线i的像素行的驱动状态图示在时序图的最下部。在第一校正周期内,将顺序控制脉冲施加给扫描线VSCAN3(i)、VSCAN4(i)和VSCAN2(i),以便检测驱动晶体管Tr3的阈值电压,并将其存入像素电容器Cs。在这个校正操作中,需要这些控制信号VSCAN2、VSCAN3和VSCAN4之间的相位关系。此后,进入写入周期,在写入周期内将第一控制信号施加给第一扫描线VSCAN1。然而,在本状态下,迁移率(mobility)校正在最后部分进行。这样进行迁移率校正以便在采样图像信号施加给驱动晶体管Tr3的情况下,将开关晶体管Tr2设定成接通状态一次,从而输出电流负反馈地流到像素电容器Cs。随着迁移率增加,负反馈量增加,并且可以取消驱动晶体管Tr3的迁移率μ的离差。在μ校正周期内,需要扫描线VSCAN1和VSCAN2之间的相位关系。根据上述很显然,根据本像素2,需要根据操作内容同步控制信号VSCAN2、VSCAN3和VSCAN4或者同步扫描线VSCAN1和VSCAN2。
在图13的像素2中,由于未具体执行抽出扫描,所以对于所有时钟信号Vclock1至Vclock4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波形。因此,不需要特别注意扫描线VSCAN1至VSCAN4之间的相位关系。
图14表示图13中所示的像素2的操作,其中执行抽出扫描。为了执行抽出扫描,对于时钟信号Vclock1和Vclock2来说,需要在发光周期内具有彼此异步的不同波形。另一方面,在第V校正周期或者μ校正周期内,对于时钟信号Vclock1和Vclock2来说,需要具有相同的波形和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因此,在图14的操作中,将时钟信号Vclock2分成一个时钟信号Vclock2-1和另一时钟信号Vclock2-2,它们分别在校正周期和发光周期内使用。在校正周期和写入周期内,时钟信号Vclock1、Vclock2-1、Vclock3和Vclock4使用相同的波形以便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另一方面,在发光周期内,时钟信号Vclock2-2用来控制发光周期以便对其他时钟没有影响。通过这个可以防止线之间的亮度离差。
图15表示第二扫描器(vscanner2)的结构,用于实现上面参考图14所述的操作。参考图15,图示的第二扫描器包括两个移位寄存器,即响应时钟信号Vclock2-1而运行的一个移位寄存器和响应时钟信号Vclock2-2而运行的另一移位寄存器。第一移位寄存器响应时钟信号Vclock2-1而连续传输启动脉冲Vstart2-1,以便从移位寄存器的各级中输出控制信号,根据启动脉冲Vstart2-1产生用于控制校正周期的信号。将这些控制信号输出给单独为多个级提供的OR电路。第二移位寄存器响应另一启动脉冲Vstart2-2而连续传输启动脉冲Vstart2-2,以便将控制信号类似地输出给单独为多个级提供的OR电路,启动脉冲Vstart2-2定义发光周期。位于各级处的OR电路对从第一移位寄存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和从第二移位寄存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逻辑或(OR),并且将产生的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i)输出给像素阵列侧的第二扫描线。
顺便说一下,在上面参考图7描述的像素2的操作中,为了防止由不均匀时钟信号引起的发光时间不均匀性,给要从第二扫描器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施加屏蔽信号。如上面参考图7所述,如果屏蔽信号Vmask2的时间宽度设定成T2-T1,则在所有扫描线中发光周期变成均匀的,同时消除了线之间的亮度差。
然而,根据上面参考图7描述的像素2的操作,有时出现如下所述的这种副效应。副效应之一是由于使用屏蔽信号,可以显示装置的发光周期减小,导致屏幕亮度减小的问题。另一个副效应是由于作为应用屏蔽信号的结果,流经包含在像素阵列部分内的每个发光元件的电流负荷突然变化,所以可能产生电源噪声。
这里应该考虑,例如,基于NTSC制式的图像信号显示在扫描线数量为240的显示装置上,或者换句话说,其中一个场或一个帧内包含240个水平周期。在显示装置使用发光元件作为像素的情况下,常常配置成使得可以调节一个场内的发光周期比率,从而调节屏幕亮度。具体地,从第二扫描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的占空率,即控制信号在一个场内为接通的时间段比率,可以得到调节以便控制屏幕亮度。例如,发光周期最大设定为220个水平周期,其余20个水平周期包含在不发光周期内。NTSC制式的图像信号不需要给从第二扫描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施加屏蔽。
如果PAL制式的图像信号输入给上述显示装置,则为了在显示装置上显示整个PAL制式屏幕,将相当于七分之一扫描线数量的数据量进行抽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对第二扫描器输出进行屏蔽的时间段比率是每七个水平周期一次(1/7)。因此,发光周期的最大负载为220×6/7,因此,屏幕亮度降低到6/7。
此外,当屏蔽信号上升时,将发光元件设置成不发光状态,然后,当屏蔽信号下降(断开)时,发光元件再次发光。因此,当屏蔽信号断开时,整个屏幕上的发光元件都从不发光状态转换成发光状态。当没有施加屏蔽信号时,由于为了各个扫描线要进行发光元件的接通/断开,所以电源的电流负荷变化并不很要紧。因此,如果施加屏蔽信号,则由于发光元件在整个屏幕上要接通/断开,所以电源的电流负荷变化变得非常大。
总之,第一,在屏蔽信号的指令之前存在的问题是由发光时间差引起的亮度差。第二,引入屏蔽信号导致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屏幕亮度(峰值亮度)降低。第三,引入屏蔽信号导致存在的又一问题是电源负荷变化。由于第一个至第三个问题彼此相关,它们的重要程度根据发光周期是长(屏幕亮度高)还是短(屏幕亮度低)而变化。
首先假设发光周期是长,即屏幕亮度高。例如,在上述实例中,假设发光周期设定为220个水平周期。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问题不要紧,即在未施加屏蔽的情况下由发光时间差引起的亮度差问题。这是因为由于未施加屏蔽,即使扫描线之间的发光周期变化一个水平扫描周期,亮度差是1/220,并且小于0.5%,因此视觉上完全不能识别。另一方面,第二个问题是重要的,即引入屏蔽导致峰值亮度减小的问题,因为屏蔽应用把亮度降低到6/7(小于86%),降低的影响是显著的。同样第三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发光周期是长时,由于屏幕内在一定瞬间(certain instant)发光的区域很大,所以当屏蔽信号下降以便允许发光元件接通来发光时,电流负荷变化非常大。
现在,假设发光周期是短和屏幕亮度低。此外,假设发光周期设定为10个水平周期。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第一个问题,如果扫描线之间的发光周期相差一个水平周期,同时未施加屏蔽,则亮度变化为1/10=10%,并产生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关于第二个问题,尽管屏幕亮度降低到6/7,但由于发光周期初始设定为短,从而降低屏幕亮度,这样的亮度降低不要紧。另外,还可以在信号电平侧调节亮度。同样关于第三个问题,由于在发光周期短的情况下,屏幕内在某一时间点发光的区域很小,可以认为,当取消屏蔽信号以便允许驱动发光元件再次发光时的电流负荷变化比在发光周期长的情况下更小。
因此,在上面参考图1 7描述的像素2中,在发光周期长的情况下,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保持断开的输出断开周期或屏蔽周期设定为短,但相反,在发光周期短的情况下,屏蔽周期设定为长。这使得可能防止在扫描线之间出现亮度差,同时缓和了屏幕亮度降低或电源负荷变化的影响。在采用本像素2结构的情况下,能在图像显示装置上实现高亮度且无亮度差的高质量显示,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在相同的面板上显示不同扫描线数量的信号,或者具有在长宽比为4∶3的普通显示和另一长宽比为16∶9的宽显示之间切换相同信号的功能。此外,可以实施图像显示装置,其中电源的电流负荷变化小,使用简单的电源电路就能对其进行驱动。
图16表示上述第二扫描器的结构实例。参考图16,用于控制发光周期的第二扫描器包括具有多个寄存器级SR的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响应时钟信号Vclock2而运行以便连续地传输启动脉冲Vstart2,从而从各级中输出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b(i)。这里,与(AND)元件连接到移位寄存器的每个输出级,以便它对由移位寄存器侧产生的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b(i)和与时钟信号Vclock2同步从外部输入的屏蔽信号进行逻辑与(AND),以便获得最后的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i)。在图16中,屏蔽之前的控制信号用Vscanner2b(i)来表示,而屏蔽之后的控制信号用Vscanner2(i)来表示,以便使它们相互区分开。
图16中所示的第二扫描器改变输出断开周期或屏蔽周期来响应发光周期,在输出断开周期或屏蔽周期内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i)的输出保持在断开阶段来响应第二传输周期(T2),所述发光周期取决于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i)的时间宽度。具体地,第二扫描器可变化地控制输出断开周期或屏蔽周期以便随着发光周期增加而减少。例如,第二扫描器能改变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b(i)的时间宽度,以便在这样的范围内可改变地调节发光周期,所述范围在一个场内从最小发光周期(例如10个水平周期)到最大发光周期(例如220个水平周期)。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扫描器控制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b(i)的时间宽度,以便当发光周期是最大发光周期时,输出断开周期或屏蔽周期等于第一传输周期T1和比第一传输周期T1长的第二传输周期T2之差。此外,第二扫描器控制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b(i)的时间宽度,以便当发光周期是最大发光周期时,输出断开周期或屏蔽周期为零。优选地,当第二扫描器可变化地控制屏蔽周期时,它固定屏蔽周期的起点而改变屏蔽周期的终点来响应发光周期的长度。
图17-19表示第二扫描器的不同操作,第二扫描器具有上面参考图16所述的结构。供给第一扫描器的时钟信号Vclock1和供给第二扫描器的时钟信号Vclock2图示在图17至19的时序图的顶部。在图17-19所示的操作中,一个场包括480个水平周期,而第二传输周期T2设定为2个水平周期,同时第一传输周期T1设定为一个水平周期。因此,T2-T1是一个水平周期。同样供给第二扫描器的屏蔽信号Vmask2与时钟信号Vclock2图示在一起。从至图17-19中能看出,依据时钟信号Vclock2的第二传输周期T2输出屏蔽信号Vmask2。此外,同样图示了从第一扫描器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Vscanner1(i)和从第二扫描器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b(i)。在包括图16的像素2的像素阵列部分1中,将屏蔽信号Vmask2施加给从第二扫描器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b(i)以便获得要输出的最后第二控制信号Vscanner2b(i),从而控制像素的发光元件以便以扫描线为单元接通和断开。扫描线的状态表示成位于时序图下部的操作状态(i)。操作状态(i)分成图像信号写入周期、发光元件的不发光周期和发光周期。
图17表示一个场内的发光周期比率设定为最小周期的情况下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屏蔽信号Vmask2的时间宽度是最大值(T2-T1),并且完全消除了线之间发光周期的离差。
图18表示发光周期设定成位于最小周期和最大周期之间的中间周期的情况下的操作。从操作状态(1)中可以看出,发光周期约为一个场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屏蔽信号Vmask2的时间宽度小于T2-T1。随着发光周期按这种方式变长,屏蔽周期变短。虽然在图18中忽略了屏蔽信号Vmask2的脉冲数量,但实际上是以每七个水平周期一次的比率输出屏蔽信号Vmask2。通过减少屏蔽信号的时间宽度可以抑制屏幕亮度的降低。然而,如果屏蔽时间变成比T2-T1短,则尽管扫描线之间的亮度差不能完全消除,但通过应用屏蔽至少可能减少亮度差。
图19表示发光周期设定为最大周期的情况下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屏蔽信号Vmask2的时间宽度为零,并且屏蔽信号Vmask2通常呈现为高电平Hi。结果,消除了亮度损失,没有出现电源负荷变化。例如,在发光周期最大为M个水平周期、最小为零个水平周期、以及选择的水平周期是N个水平周期时,屏蔽信号的时间宽度能设定为1-N/M个水平周期。在以这种方式设定发光周期的情况下,当发光周期变化时,屏蔽周期的变化变得均匀,依据发光周期变化的亮度调节能平滑地进行。上述实例是这种情况,其中以一个水平周期为单元内连续地执行屏蔽周期的调节。然而,根据本发明,屏蔽周期的时间宽度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在从最小发光周期到最大发光周期的范围内可以从几到十几步逐步地变化。
图20表示屏蔽信号Vmask2的时间宽度的逐步转换。参考图20,数据表示在上部,时钟信号Vclock2表示在中部,而屏蔽信号Vmask2表示在下部。图中表示成要从这些数据中抽出第i+1个数据。如上所述,由于整个屏幕上的发光元件在屏蔽周期内都断开,因此电源的负荷变化很大,并且可能获得噪声。因此,优选的是将屏蔽周期设定成这样一个周期,如图20中所示,在所述周期内不执行实际的数据写入。此外,在考虑依据发光周期可变化地调节屏蔽周期的情况下,关心的情况是,对图像的影响在屏蔽信号Vmask2接通之后又断开时的时间点可能是最大的。因此,在可变化地调节屏蔽周期的情况下,优选为进行这个定时,其中将发光周期从不发光状态返回到发光状态以便在下一数据写入之前提供一个时间段。当发光周期处于最小时,屏蔽周期的终点设定成时间t4。随着发光周期增加,屏蔽周期的终点逐步向前平移,如T3、T2和T1。
尽管已经使用专用术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这样描述的目的只是为了进行解释说明,应该认为,可以进行变化和变动而不脱离下列权利要求的本质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像素阵列部分;和配置成驱动所述像素阵列部分的外围电路部分,其中所述像素阵列部分包括沿行向延伸的多根扫描线、沿列向延伸的多根信号线以及按矩阵形式布置在所述扫描线和所述信号线相互交叉的位置上的多个像素;所述外围电路部分具有扫描器和驱动器,其中所述扫描器配置成在预定传输周期内向所述扫描线提供顺序扫描信号以便在一个场上进行线顺序扫描,而所述驱动器配置成根据所述线顺序扫描向所述信号线提供图像信号;每个所述像素包括采样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和发光元件;所述采样晶体管响应从所述扫描线的相关的第一扫描线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而被导通,以便采样从所述信号线的相关的一个提供来的图像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响应由所述采样晶体管所采样的图像信号,将输出电流供给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基于从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的输出电流,发出具有依据图像信号的亮度的光;所述开关晶体管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输出电流流经的电流路径上使得响应从所述第二扫描线供给其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而呈现接通状态,从而将该输出电流供给所述发光元件,以使所述发光元件依据该时间宽度在发光周期内发光;所述扫描器由第一扫描器和第二扫描器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扫描器配置成向该第一扫描线供应该第一控制信号,而所述第二扫描器配置成向该第二扫描线供应该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扫描器响应定义包括普通第一传输周期和比第一传输周期长且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中的第二传输周期的传输周期的时钟信号而运行,以便在第一传输周期和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中的第二传输周期中将第一控制信号顺序地供给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二扫描器响应与用于所述第一扫描器的时钟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而运行,以便将第二控制信号顺序地供给第二扫描线,其中,由于第一传输周期和第二传输周期的混合,定义发光周期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对于每行而言都变化;以及所述第二扫描器依据第二传输周期断开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从而针对由第二传输周期的混合而引起的变化来调节发光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扫描器将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控制成断开状态等于第一传输周期与比第一传输周期长的第二传输周期之差的时间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扫描器向第一扫描线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定时的定时上,所述第二扫描器断开对应第二扫描线的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扫描器将响应时钟信号而顺序产生的第二控制信号和与时钟信号同步地从外部输入的屏蔽信号进行逻辑与(AND),以便将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控制成断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阵列部分具有预定数量的扫描线,并且当所述驱动器依据线顺序扫描向所述信号线输出数量大于第一扫描线数量的图像信号时,所述第一扫描器在一个场内的第一传输周期和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中的第二传输周期中顺序地提供第一控制信号,从而以扫描线为单元抽出不需要的图像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扫描器响应取决于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的发光周期来改变输出断开周期,在所述输出断开周期内,该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依据第二传输周期被控制成断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扫描器可变化地控制输出断开周期,以便随着发光周期增加而减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扫描器能改变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从而在从一个场内的最小发光周期到最大发光周期的范围内可变化地调节发光周期,并且控制输出断开周期以便当发光周期是最小发光周期时,该输出断开周期等于第一传输周期与比第一传输周期长的第二传输周期之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扫描器控制输出断开周期以便当发光周期是最大发光周期时为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扫描器可变化地控制输出断开周期时,所述第二扫描器固定输出断开周期的起点而改变输出断开周期的终点来响应发光周期的长度。
1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像素阵列部分;和配置成驱动所述像素阵列部分的外围电路部分,其中所述像素阵列部分具有沿行向延伸的多根扫描线、沿列向延伸的多根信号线以及按矩阵形式布置在所述扫描线和所述信号线相互交叉的位置上的多个像素;所述外围电路部分具有扫描器和驱动器,其中所述扫描器配置成在预定传输周期内向所述扫描线提供顺序扫描信号以便在一个场上进行线顺序扫描,而所述驱动器配置成根据线顺序扫描向所述信号线提供图像信号;每个所述像素包括采样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和发光元件;所述采样晶体管响应从所述扫描线的相关的第一扫描线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而被导通,以便采样从所述信号线的相关的一个提供来的图像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响应由所述采样晶体管所采样的图像信号,将输出电流供给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基于从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的输出电流,发出具有依据图像信号的亮度的光;所述开关晶体管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输出电流流经的电流路径上使得响应从所述第二扫描线供给其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时间宽度而呈现接通状态,从而将输出电流供给所述发光元件,以使所述发光元件依据所述时间宽度在发光周期内发光;所述扫描器由第一扫描器和第二扫描器组成,所述第一扫描器配置成向第一扫描线供应第一控制信号,而所述第二扫描器配置成向第二扫描线供应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扫描器响应定义包括普通第一传输周期和比第一传输周期长且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内的第二传输周期的传输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而运行,以便在第一传输周期和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中的第二传输周期中将第一控制信号顺序地供给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二扫描器响应定义不同于第一和第二传输周期的第三传输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而运行,从而将具有预定时间宽度的第二控制信号顺序地供给第二扫描线,以使得行像素的发光周期不受第一和第二传输周期的混合的影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扫描器将响应定义固定的第三传输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而运行,以将具有相同时间宽度的第二控制信号顺序地供给所述第二扫描线,以使得行像素的发光周期受到控制,从而总是相同而不受第一和第二传输周期的混合的影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扫描器响应定义第三传输周期的时钟信号而运行,其中该第三传输周期等于第一和第二传输周期被混合的传输周期的平均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像素还包括校正晶体管,所述校正晶体管配置成与所述开关晶体管协作,以在预定校正周期内执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校正操作;并且除了所述第一扫描器和所述第二扫描器之外,所述扫描器还包括第三扫描器,其中所述第三扫描器配置成通过所述扫描线中的第三扫描线给所述校正晶体管提供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扫描器响应与供给所述第二扫描器的第二时钟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将第三控制信号顺序地输出给第三扫描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像素还包括校正晶体管,所述校正晶体管配置成与所述开关晶体管协作,以在预定校正周期内执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校正操作;并且除了所述第一扫描器和所述第二扫描器之外,所述扫描器还包括第三扫描器,所述第三扫描器配置成通过所述扫描线中的第三扫描线给所述校正晶体管提供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扫描器响应与供给所述第二扫描器的第一时钟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将第三控制信号顺序地输出给第三扫描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像素还包括校正晶体管,所述校正晶体管配置成与所述开关晶体管和所述采样晶体管协作,以在预定校正周期内执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校正操作;并且所述第二扫描器还包括配置成响应第二时钟信号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的移位寄存器、配置成响应第一时钟信号产生附加控制信号的另一移位寄存器以及配置成向行的第二扫描线输出附加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之和的输出部分,除了所述第一扫描器和所述第二扫描器之外,所述扫描器还包括第三扫描器,所述第三扫描器配置成通过第三扫描线给校正晶体管提供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扫描器响应与供给所述第一扫描器的第一时钟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将第三控制信号顺序地输出给第三扫描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阵列部分具有预定数量的扫描线,并且当所述驱动器依据线顺序扫描给所述信号线输出数量大于第一扫描线数量的图像信号时,所述第一扫描器在一个场内的第一传输周期和混合在第一传输周期内的第二传输周期中顺序地提供第一控制信号,从而以扫描线为单元抽出不需要的图像信号。
全文摘要
公开了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像素阵列部分和外围电路部分。所述像素阵列部分具有沿行向延伸的多根扫描线、沿列向延伸的多根信号线以及按矩阵形式布置在所述扫描线和所述信号线相互交叉的位置上的多个像素。所述外围电路部分具有扫描器和驱动器。每个像素包括采样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和发光元件。
文档编号G09G3/30GK101086817SQ20071012882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3日
发明者浅野慎, 山下淳一, 汤本昭, 藤村宽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