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3816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承载件、多个电路连接板、一控制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前框件。承载件承载显示面板。电路连接板邻设于承载件,并分别与显示面板连结而电连接,两相邻电路连接板的最短距离介于0.1微米至20微米之间。控制电路板邻设于承载件,并与该等电路连接板电连接,控制电路板通过该等电路连接板与显示面板电连接。前框件设置于承载件的外侧,并与承载件连结,前框件具有一弯折部及一延伸部,弯折部的厚度大于延伸部的厚度。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不仅具有薄型化的优点,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及散热效率,也可改善显示装置的压迫性漏光。
【专利说明】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平面显示装置(flat display apparatus),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其耗电量低、发热量少、重量轻以及非辐射性等优点,已经被使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中,并且逐渐地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装置。
[0003]在显示面板模块设计中,高解析度的显示面板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数据线路及驱动IC的数量,相对的,也伴随着数量较多的电路连接板及较大尺寸的控制电路板而具有较高密度的发热源。另外,显示面板的前框件一般为具有相同厚度(俗称等肉厚)的一体式的金属材料冲压而成,并例如锁附于显示面板的胶框的外侧周缘。由于数量较多的电路连接板及控制电路板所占空间较多,为了有足够的前框件锁附空间(即足够大的锁附区),现有技术是利用较厚的模块来得到较大的前框件锁附空间,如此,将使得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及重量的增加而不利于薄型化。此外,针对目前的广视角液晶显示装置(MVA/IPS/FFS)的设计,由于一体式金属材料的前框件的平整度(平面度)不足,使得显示面板受外力压迫、拉扯或顶推时容易产生暗态漏光(如Pinch Mura)的现象。
[0004]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显示装置,不仅具有薄型化的优点,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及散热效率,也可改善其压迫性漏光,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不仅具有薄型化的优点,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及散热效率,也可改善其压迫性漏光的显示装置。
[0006]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承载件、多个电路连接板、一控制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前框件。承载件承载显示面板。电路连接板邻设于承载件,并分别与显示面板连结而电连接(electrically connect),两相邻电路连接板的最短距离介于0.1微米至20微米之间。控制电路板邻设于承载件,并与该等电路连接板电连接,控制电路板通过该等电路连接板与显示面板电连接。前框件设置于承载件的外侧,并与承载件连结,前框件具有一弯折部及一延伸部,弯折部的厚度大于延伸部的厚度。
[0007]在一实施例中,两相邻电路连接板的最短距离介于0.1微米至3微米之间。
[0008]在一实施例中,前框件的材料包含铝金属、镁金属、液态金属或合金。
[0009]在一实施例中,弯折部具有一长边,长边的长度介于2微米至50微米。
[0010]在一实施例中,前框件覆盖于承载件、该等电路连接板及控制电路板,并覆盖部分显示面板。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承载件具有一转折部,前框件与承载件的连结处邻近于转折部。
[0012]在一实施例中,当前框件的数量为多个时,该等前框件围设于显示装置的外侧周缘,并分别与承载件连结。
[0013]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更包括多个驱动集成电路,各电路连接板分别具有面向承载件的一表面,各驱动集成电路对应于弯折部的位置而对应设置于各表面上。
[0014]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更包括一导热件,其设置于该等电路连接板与前框件之间,并分别与该等电路连接板及弯折部接触,导热件的设置位置对应于驱动集成电路。
[0015]在一实施例中,前框件更具有一微结构,微结构位于弯折部及或延伸部。
[0016]承上所述,因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承载件承载显示面板,电路连接板邻设于承载件,并分别与显示面板连结而电连接,且两相邻电路连接板的最短距离介于0.1微米至20微米之间。另外,控制电路板通过该等电路连接板与显示面板电连接,而前框件设置于承载件的外侧,并与承载件连结,且前框件具有一弯折部及一延伸部,弯折部的厚度大于延伸部的厚度。通过本发明前框件的特殊设计,使显示装置不仅具有薄型化的优点之外,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及散热效率,也可改善显示装置的压迫性漏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1B为图1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19]图1C为图1A中,直线A-A的剖视立体示意图;
[0020]图1D为图1A的一前框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态样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2、2a:显示装置
[0024]21:显示面板
[0025]211:第一基板
[0026]212:第二基板
[0027]213:第一偏光板
[0028]214:第二偏光板
[0029]22、22a:承载件
[0030]221:承载面
[0031]222、222a:转折部
[0032]23:电路连接板
[0033]231:表面
[0034]24:控制电路板
[0035]25:前框件
[0036]251:弯折部
[0037]252,253:延伸部
[0038]254,222b:微结构
[0039]26:驱动集成电路
[0040]27、271:导热件
[0041]28:背光模块
[0042]281:反射板
[0043]282:导光板
[0044]283、284、285:光学膜片
[0045]29:后框件
[0046]A-A:直线
[0047]B、H:缓冲材
[0048]d:厚度
[0049]Dl:最短距离
[0050]D2:长度
[0051]L:长边
[0052]O:螺丝孔
[0053]S:螺丝
[0054]T:短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0056]请分别参照图1A至图1D示,其中,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2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显示装置2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1C为图1A中,直线A-A的剖视立体示意图,而图1D为图1A的一前框件25的立体示意图。
[0057]显示装置2包括一显示面板21、一承载件22、多个电路连接板23、一控制电路板24以及至少一前框件25。
[0058]显示面板21可为一液晶显示面板或为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C所不,显不面板21具有一第一基板211及一第二基板212,第一基板211与第二基板212相对设置。于此,第二基板212的尺寸小于第一基板211的尺寸。本实施例的第一基板211为一薄膜晶体管基板,而第二基板212为一彩色滤光基板为例,不过,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基板上的黑色矩阵层(black matrix)及滤光层也可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上,使得第一基板211成为一BOA (BM on array)基板,或成为一COA (color filteron array)基板。此外,显不面板21更可具有一液晶层(图未显不),液晶层夹置于第一基板211与第二基板212之间,故显示面板21为一液晶显示面板。
[0059]另外,本实施例的显不面板21更具有一第一偏光板213及一第二偏光板214,第一偏光板213设置于第一基板211上,而第二偏光板214设置于第二基板212上。于此,第一偏光板213为下偏光板,并贴合于第一基板211的下侧表面,而第二偏光板214为上偏光板,并贴合于第二基板212上侧表面。其中,第一偏光板213的尺寸小于第一基板211的尺寸,且第二偏光板214的尺寸小于第二基板212的尺寸。
[0060]承载件22承载显示面板21。于此,承载件22具有一承载面221,承载面221位于承载件22的周缘,且承载件22通过承载面221承载显示面板21。在本实施例中,承载件22为一具有四个边的胶框,并通过一缓冲材H将显示面板21承载于承载面221上(缓冲材H位于承载面221与第一基板211之间),以将显示面板21固定于承载件22上。缓冲材H可为一黏着材料,以将显示面板21黏着于承载件22上。
[0061]另外,如图1B所示,该等电路连接板23邻设于承载件22,并分别与显示面板21连结(bonding)而电连接。于此,电路连接板23例如但不限于为一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0F),并分别与显示面板21的第一基板211的上表面连结而电连接,且弯折至承载件22的侦其中,两相邻电路连接板23的最短距离Dl可介于0.1微米至20微米之间。具体而言,较佳者,两相邻电路连接板23的最短距离Dl介于0.1微米至3微米之间。
[0062]控制电路板24邻设于承载件22,并与该等电路连接板23连结而电连接,且控制电路板24通过该等电路连接板23与显示面板21电连接。于此,控制电路板24具有控制显示面板21作动的驱动电路,并设置于承载件22的侧边而与显示面板21电连接,以通过该等电路连接板23驱动显示面板21。其中,控制电路板24例如但不限于为一印刷电路板,并通过该等电路连接板23的弯折而邻设于承载件22的侧边。
[0063]至少一前框件25设置于承载件22的外侧,并与承载件22连结。于此,如图1B所示,前框件25覆盖于承载件22、该等电路连接板23及控制电路板24之上,并延伸而覆盖部分显示面板21,藉此成为显示装置2的外观件。其中,前框件25为一金属件、亦为一组合件(非一体成形),且其材质例如但不限于为铝金属、镁金属、液态金属或合金(例如为钛合金),或为其它高导热材料。另外,前框件25例如但不限于为铝挤型、铸造成型或射出成形,且前框件25与承载件22的连结方式包含锁合或卡合,或其组合。
[0064]在本实施例中,前框件25为铝挤型,且其数量为四,并围设于显示装置2的外侧周缘而分别与承载件22连结,以成为显示装置2的外观件。由于铝挤材料(例如AL6063-T5)不仅其热传导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 Value-Κ)远高于现有的前框件材料(例如钢材),且又具有重量轻及结构强度高的特点,故采用铝挤制的前框件25作为显示装置2的外观件时,可使显示装置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及散热效率。此外,与习知相较,由于铝挤制的前框件25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具有较高的平整度,故也可改善显示装置2的压迫性漏光(如Pinch Mura)的产生。
[0065]另外,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前框件25与承载件22的连结处位于前框件25的两端。于此,承载件22具有四个转折部222,且是通过螺丝S将前框件25对应锁附于承载件22 (或者锁附于一后框件29)中,邻近于转折部222的一螺丝孔O内,使前框件25对应组合而连结于承载件22的四个侧边。此外,当该等前框件25分别与承载件22连结时,承载件22的该等转折部222分别露出,藉此,使显示装置2具有更美观的外观。
[0066]另外,如图1D所示,本发明的前框件25具有一弯折部251及两延伸部252、253,两延伸部252、253分别连接于弯折部251的两侧。其中,弯折部251的厚度大于延伸部252、253的厚度,使前框件25为一不等肉厚的物件。于此,两延伸部252、253相对于弯折部251实质上是呈垂直状。再一提的是,本发明的“弯折部251”并非只是指两延伸部252、253之间相互弯折之处,而是可包含邻近于弯折处附近的区域,只要两延伸部252、253之间的弯折区域具有较大的厚度者都可称为弯折部251。于此,弯折部251具有一长边L及一短边T,长边L的一长度D2介于2微米至50微米。由于本发明前框件25具有不同肉厚的设计(弯折部251的厚度大于延伸部252、253的厚度),且前框件25与承载件22的连结处位于前框件25的两端,藉此与习知相较,本发明的承载件22并不需具有锁附区,相对地,承载件22的高度及前框件25的高度亦可降低,因此,使得组合而成的显示装置2的整体具有薄型化的优点。
[0067]另外,前框件25更具有一微结构254,微结构254位于弯折部251及或延伸部252、253。于此,微结构254为一波浪状的高低纹路所组成,并位于弯折部251及延伸部252、253上。波浪状的高低纹路的设计除了美观及使强度较高之外,亦可增加前框件25的散热面积。在本实区例中,微结构254的设计约可增加8%的散热面积,藉此可增加热对流量及热辐射量而提高显示装置2的散热效率。另外,波浪状的高低纹路对因外力碰撞所导致的伤痕也有减轻的修饰效果。
[0068]另外,如图1B及图1C所示,显示装置2更包括多个驱动集成电路26,其中,各电路连接板23分别具有面向承载件22的一表面231,且各驱动集成电路26对应于弯折部251的位置而对应设置于各表面231上。于此,驱动集成电路26例如为显示装置21的数据驱动IC (Data Driver)。由于驱动集成电路26为主要的发热源之一,因此,显示装置2更可包括一导热件27,导热件27例如为一导热垫(Thermal Pad),并设置于该等电路连接板23与前框件25之间,且分别与该等电路连接板23及弯折部251接触。其中,导热件27的设置位置对应于驱动集成电路26。藉此,可通过电路连接板23及导热件27将驱动集成电路26所发出的热量由导热系数高的前框件25发散出,以提高显示装置2的散热效率。于此,由于前框件25的弯折部251的厚度较厚,故可让导热件27更薄化而直接贴附于前框件25的弯折部251。与习知相较,不仅可省下一些材料(例如导热板(Thermal Plate)或固定螺丝),而且薄化的导热件27也可提高热传导效率。
[0069]另外,显示装置2更可包括另一导热件271设置于控制电路板24与前框件25之间,并分别与控制电路板24及弯折部251接触,藉此,可将控制电路板24所发出的热量通过导热件271及弯折部251而由前框件25发散出。
[0070]此外,显示装置2更包括一背光模块28及一后框件29。背光模块28与显示面板21相对而设。其中,背光模块28可发出光线入射至显示面板21,使显示面板21可显示图像。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28包含一反射板281、一导光板282及多个光学膜片283、284、285。其中,光学膜片283、284、285可分别例如但不限于包含集光片或为扩散片。于此,背光模块28为一现有技术,熟知本技艺的技术人员当可了解其相对设置关系及其功能,本发明不再赘述。另外,后框件29连结于承载件22的内侧,而背光模块28通过另一缓冲材B设置于后框件29内。
[0071]另外,请参照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态样的显示装置2a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72]与图1B的显示装置2主要的不同在于,显示装置2a的转折部222a具有一微结构222b,且微结构222b亦为波浪状的高低纹路(纹路间距比Imm小,例如为0.1mm)所组成。其中,转折部222a的微结构222b的波浪状高低纹路与前框件25的(侧面处)微结构254的波浪状高低纹路是对齐设置。换言之,微结构254的高、低纹路的延伸刚好对应接续着微结构222b的高、低纹路。藉此,当组装前框件25与承载件22a时,通过微结构254的高低纹路对齐于微结构222b的高低纹路,可确认前框件25的顶面与承载件22a的顶面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也代表两者的组装良好。
[0073]此外,显示装置2a的其它技术特征可参照显示装置2相同元件,不再赘述。
[0074]综上所述,因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承载件承载显示面板,而电路连接板邻设于承载件,并分别与显示面板连结而电连接,且两相邻电路连接板的最短距离介于0.1微米至20微米之间。另外,控制电路板通过该等电路连接板与显示面板电连接,而前框件设置于承载件的外侧,并与承载件连结,且前框件具有一弯折部及一延伸部,弯折部的厚度大于延伸部的厚度。通过本发明前框件的特殊设计,使显示装置不仅具有薄型化的优点之外,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及散热效率,也可改善显示装置的压迫性漏光。
[0075]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一显不面板; 一承载件,承载所述显示面板; 多个电路连接板,邻设于所述承载件,并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连结而电连接,两相邻电路连接板的最短距离介于0.1微米至20微米之间; 一控制电路板,邻设于所述承载件,并与所述多个电路连接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多个电路连接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以及 至少一前框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的外侧,并与所述承载件连结,所述前框件具有一弯折部及一延伸部,所述弯折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延伸部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电路连接板的最短距离介于0.1微米至3微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件的材料包含铝金属、镁金属、液态金属或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具有一长边,所述长边的长度介于2微米至5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件覆盖所述承载件、所述多个电路连接板及所述控制电路板,并覆盖部分所述显示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具有一转折部,所述前框件与所述承载件的连结处邻近于所述转折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框件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前框件围设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外侧周缘,并分别与所述承载件连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更包括: 多个驱动集成电路,各所述电路连接板分别具有面向所述承载件的一表面,各所述驱动集成电路对应于所述弯折部的位置而对应设置于各所述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更包括: 一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多个电路连接板与所述前框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多个电路连接板及所述弯折部接触,所述导热件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件更具有一微结构,所述微结构位于所述弯折部和/或所述延伸部。
【文档编号】G09F9/33GK104240609SQ201310223343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6日
【发明者】黄维仕, 哀昆池, 冯士原 申请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