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及使用该双面粘合片的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4973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及使用该双面粘合片的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其在将粘合片的厚度控制在250μm以下的制约下,即使在贴合面具有高度50μm~100μm的高度差部,也可以在贴合后缓和在粘合片内产生的变形。本发明提出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用于将在贴合面具有高度50μm~100μm的高度差部及平坦面部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和其它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贴合,其中,粘合片的最大厚度部分的厚度为250μm以下,贴合后的所述与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为10%以上,且比所述与平坦面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b)小。
【专利说明】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及使用该双面粘合片的图 像显示装置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12月27日、申请号为201280067445. 0、发明名称为"图 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及使用该双面粘合片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用于贴合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的透明双面粘合片。特别 是涉及一种适合用于贴合在贴合面具有高度差部的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的透明双面 粘合片、以及使用该透明双面粘合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近年来,为了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性,进行了用粘合片或液态的粘接剂等填 充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或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的图像显示面板和 配置在其前面侧(可视侧)的保护面板或触摸面板构件之间的空隙,从而抑制入射光或来 自显示图像的出射光在空气层界面上的反射。
[0004] 作为使用粘合剂来填充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的空隙的方法,已知有 将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液态粘接树脂组合物填充于该空隙后,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的 方法。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不仅填充液体时的操作繁琐、生产率差,而且 隐蔽于印刷隐蔽层的部分等紫外线难以到达的地方难以使粘合剂固化,从而难以得到稳定 的品质。
[0005] 另外,还已知有使用粘合剂片填充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的空隙的方法。例 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透明粘合片,其能够适用于在图像显示面板上贴合保护面 板或触摸面板等透明面板,该透明粘合片具有分别具有1层以上具有不同的粘弹性行为的 第1粘合层及第2粘合层,且将这些层叠层一体化而成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以频率IHz的 温度分散测定的动态剪切储能模量G'的值为特定的范围内。
[0006]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透明双面粘合片,其具有中间树脂层(A)和作为表面 背面层的压敏粘接剂层(B),其特征在于,各层均为以1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共) 聚合物为基础树脂的层,在温度范围〇°C?100°C、频率IHz下的中间树脂层(A)的剪切储 能模量(G'(A))高于压敏粘接剂层(B),且整个片的压入硬度(ASKER C2硬度)为10?80。
[0007]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紫外线交联性粘合片,其是能够应用于具有高 度差或隆起的表面的薄的(例如30?50 μ m厚)粘合片,该粘合片包含含有具有紫外线交 联性部位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的(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而成,其中,紫外线交联前的 粘合片在30°C、IHz下的储能模量为5. 0 X IO4Pa以上且I. 0 X IO6Pa以下,并且,在80°C、IHz 下的储能模量为5. OXlO4Pa以下,此外,紫外线交联后的粘合片在130°C、lHz下的储能模 量为I. OXlO3Pa以上。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I :国际公开小册子W02010/044229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2 :国际公开小册子W02011/129200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1-1845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4] 在以手机及便携终端等为中心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领域中,除薄壁化、高精密化之 夕卜,进行设计的多样化,与其相伴产生了新的课题。例如,在表面保护面板的周缘部,目前一 般以框状印刷黑色的隐蔽部,但伴随着设计的多样化,开始进行以黑色以外的颜色形成该 框状的隐蔽部。
[0015] 但是,以黑色以外的颜色形成隐蔽部的情况下,由于黑色以外的颜色隐蔽性低,因 此,与黑色相比,需要加厚隐蔽部、即加厚印刷部的厚度。这样一来,对用于贴合具有这样的 印刷部的构成构件的粘合片要求可以追随大的印刷高度差而填充至凹角的高度差追随性。 另外,通过印刷部的厚度变大,与印刷部相接的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大的应力施加于图像 显示装置,有可能产生变形而对光学特性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也要求抑制这样的变形。
[0016] 而且,越来越进行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壁化,因此,需要不妨碍薄壁化来解决这样的 课题。
[0017]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在贴合面具有高度差部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贴 合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提供一种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其 在将粘合片的厚度控制在250 μ m以下的制约下,即使在贴合面具有高度50 μ m?100 μ m 的高度差部,也可以缓和在贴合后在粘合片内产生的变形。
[0018] 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9]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其用于将在贴合面具有高度 50 μ m?100 μ m的高度差部及平坦面部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和其它图像显示装置构 成构件贴合,其特征在于,
[0020] 粘合片的最大厚度部分的厚度为250 μ m以下,
[0021] 贴合后的与所述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为10%以上,且比与所述平 坦面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b)小。
[0022]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对置的至少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 构件,至少一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在贴合面具有高度50?100 μ m的高度差部和除 该高度差部之外的平坦面部,该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所述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 成构件之间由本发明提出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填充。
[0023] 发明的效果
[0024]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透明双面粘合片,即使在贴合的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的在 贴合面具有高度50 μ m?100 μ m的高度差部的情况下,在将粘合片的厚度控制在250 μ m 以下的制约下,通过调整贴合后的与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使得比所述与 平坦面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b)小,由此可以缓和在与高度差部相接的部分产生的变 形,从而可以抑制对光学特性的不良影响。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图像显示装置及图像显示装 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可以适用于进行薄壁化及设计的多样化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笔记本 电脑(PC)、便携信息终端(PDA)、便携电话机等的移动终端、游戏机、电视机(TV)、汽车导航 系统、液晶手写平板、以及带触摸面板功能的图像显示终端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一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 示装置用构成构件贴合之后的状态的一例的剖面图。
[0026] 图2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一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 示装置用构成构件贴合的方法的一例的剖面图,(a)是示出贴合之前的状态的一例的分解 剖面图,(b)是示出贴合之后的状态的一例的剖面图。
[0027] 符号说明
[0028] 1 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
[0029] 2 粘合片
[0030] (1)印刷高度差部
[0031] (2)印刷高度差部
[0032] (3)平坦面部
[0033] 3 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
[0035] <本粘合片>
[0036]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以下,称作"本粘合片")是用于 将在贴合面具有高度50 μ m?100 μ m的高度差部的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和其它图像 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贴合并一体化的粘合片,其是透明且以表面背面两面为粘合面而形成 的透明双面粘合片。
[0037](凝胶分数)
[0038] 本粘合片具备可以根据粘合片内的部位使粘贴后的凝胶分数不同的特性。
[0039] 例如,将在贴合面具有高度50 μ m?100 μ m的高度差部的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 件和其它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贴合之后,上述与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 可以比与平坦面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b)小。
[0040] 作为更具体的一例,如图1所示,粘合片内的与高度差部相接的区域B的凝胶分数 (a) 可以比与平坦面部相接的区域A的凝胶分数(b)小。
[0041] 这样,通过使与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比与平坦面部相接的位置的 凝胶分数(b)小,可以缓和被高度差部压迫而受到的应力,可以缩小在该部分产生的变形, 因此,可以缩小与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和与平坦面部相接的位置上的变形之差,从而可以 抑制对光学特性的不良影响。
[0042] 从上述观点考虑,上述高度差下部的凝胶分数(a)和上述平坦面下部的凝胶分数 (b) 之差[(b) -(a)]优选为5?30%,其中,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或25%以下,特别优 选为5%以上或20%以下。
[0043] 如果凝胶分数之差为5 %以上,则可以缓和被高度差部压迫而受到的应力,可以缩 小与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和与平坦面部相接的位置上的变形之差。另一方面,如果凝胶分 数之差为30%以下,则不会在粘合片内因凝胶分数之差变得过大而产生变形、从而对光学 特性带来不良影响。
[0044] 贴合后的与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需要为10%以上,其中,优选处 于30?80%的范围内,其中,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或70%以下,其中特别优选为50%以 上或70%以下。
[0045] 如果凝胶分数(a)为10%以上,则可以将粘合片的形状保持在不流动的程度,并 且适度地缓和高度差下部的应力,如果其为30%以上,则可以得到理想的粘着力。另一方 面,如果其为70%以下,则可以缓和被高度差部压迫而受到的应力。
[0046] 贴合后的与平坦面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b)优选处于35?100%的范围内, 其中,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上或95%以下,其中特别优选为55%以上或90%以下。
[0047] 如果凝胶分数(b)为35%以上,则可以得到理想的粘着力。
[0048] 如上所述,作为使粘着后的凝胶分数根据粘合片内的部位而不同的方法,可以列 举如下的形成方法。
[0049] (1)在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贴合前的阶段,为了具有高的高度差追随性而保 持充分的柔软性,并且使光固化型粘合片的整个片预先交联(固化:1次固化),使得达到在 保存时不引起变形或流动的程度,具体而言使凝胶分数为10?70%的范围内。而且,在图 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贴合后,从印刷高度差部等具有高度差的隐蔽部的外侧照射光,或 者以包覆高度差部的方式叠合掩蔽片并隔着该掩蔽片照射光等,如果仅使与高度差部相接 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即与平坦面部相接的部分交联(固化:2次固化),则可以使贴合后的粘 合片内的与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比与平坦面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b) 小(形成方法1)。
[0050] (2)另外,分别制作与高度差部相接的部分的粘合片A和与平坦面部相接的部分 的粘合片B,使它们分别达到所期望的凝胶分数,使两者一体化之后,即使贴合图像显示装 置用构成构件,也可以使贴合后的粘合片内的与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比与 平坦面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b)小(形成方法2)。
[0051] (3)而且,使光固化型粘合片的整个片预先交联(固化:1次固化),使得凝胶分数 为10?70%的范围内,在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贴合之前,以包覆高度差部的方式叠合 掩蔽片并隔着该掩蔽片照射光等,仅使与高度差部相接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即与平坦面部 相接的部分交联(固化:2次固化),使与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比与平坦面 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b)小。然后,可以隔着这样制备的粘合片将图像显示装置用构 成构件贴合(形成方法3)。
[0052] 在以上的方法1?3中,形成方法1为最优选的方法。
[0053] 即,根据形成方法1,应用于具有高度50?100 μ m的高度差部的图像显示装置用 构成构件的贴合的情况下,在1次固化的阶段,可以充分追随于高度差部,而且通过交联至 不过于柔软的程度来调整凝胶分数,从而可充分地浸透至凹角而不会追随于高度差部而产 生气泡等,并且可以缓和高度差部引起的应力,进而,即使与高度差部相接的部分暴露于高 温高湿环境下、或者暴露于急剧的温度变化下,也可以不产生在贴合界面的发泡或剥离的 问题。
[0054] 而且,通过在贴合后进一步进行2次固化,提高平坦面部的凝胶分数,提高凝聚 力、即粘着力,可以将作为粘合片整体的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紧密地贴合,从而可 以表现出优异的耐发泡性。
[0055] 关于形成方法1,使用附图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0056] 首先,使粘合片2的整体进行预先交联(1次固化),使得凝胶分数达到10?70%。
[0057] 接着,如图2(a)所示,隔着上述粘合片2将具有高度50?IOOym的印刷高度差 部(1)的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1和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3叠层。在该阶段中,由 于粘合片2适度柔软,因此,可以在保持保存稳定性的情况下充分地追随高度差。
[0058] 接着,从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1的外侧照射紫外线等光(图2 (b))。于是,印刷 高度差(1)将光遮蔽,因此,光没有到达与印刷高度差(1)相接的部分,或者到达的光显著 地被限制,另一方面,光充分地到达与没有印刷高度差(1)的平坦面部(3)相接的部分,该 部分的交联反应进行从而可以进行2次固化,从而可以实现优异的耐剥离性及耐发泡性。
[0059] 〈粘合剂组合物〉
[0060] 对能够适用于形成本粘合片的构成材料的一例(以下,称作"本粘合剂组合物。) 进行说明。但是,其仅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0061] 作为本粘合剂组合物,如上所述,只要可以根据粘合片内的部位使粘贴后的凝胶 分数不同,则并不特别限定其组成等。但是,为了实现上述的形成方法1?3、尤其是形成方 法1,优选为光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优选含有具有给定范围分子量的基础聚合物、光 交联引发剂和根据需要的交联剂。
[0062] (基础聚合物)
[0063] 从粘合性、透明性及耐候性等观点出发,本粘合剂组合物的基础聚合物优选为 (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为包含共聚物之意,以下称作"丙烯酸酯类(共)聚合物")。 [0064] 作为基础树脂的丙烯酸酯类(共)聚合物可以通过适当选择用于将其聚合的丙烯 酸单体或甲基丙烯酸单体的种类、组成比率、以及聚合条件等来适当调整玻璃化转变温度 (Tg)或分子量等物性而制备。
[0065] 作为构成丙烯酸酯(共)聚合物的丙烯酸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2-乙基己 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乙酯等作为主原料。
[0066] 除此之外,根据赋予凝聚力或赋予极性等目的,可以使各种具有官能团的(甲基) 丙烯酸单体与上述丙烯酸单体共聚。作为该具有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可以列举 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基乙酯、丙烯酸、丙烯酸缩水甘油酯、N-取代 丙烯酰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含氟烷基丙烯酸酯、含有机甲硅烷氧基丙烯酸酯等。
[0067] 此外,可以与上述丙烯酸单体或甲基丙烯酸单体共聚的乙酸乙烯酯、烷基乙烯基 醚、羟基烷基乙烯基醚等各种乙烯基单体也可以适当用于聚合。
[0068] 本粘合剂组合物是非溶剂系、即不含溶剂,可以热熔成型,优选在进行1次固化的 阶段具有适当的粘合力、且具有可以追随于被粘附体表面的凹凸或异物的柔软性。
[0069] 无论基础聚合物的分子量过大还是过小,都不能通过热熔进行制膜。另外,基础聚 合物的分子量过小时,有可能在贴合前的固化(交联)时不发挥粘合力,或过于柔软而操作 性变差,相反,分子量过大时,有可能在贴合前的固化(交联)阶段变硬,不能追随于被粘附 体表面的凹凸或异物。
[0070] 因此,从上述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基础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70万、特别 是20万以上或60万以下、其中特别为25万以上或50万以下的丙烯酸酯类(共)聚合物。
[0071] 其中,更优选使用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5?10,尤其是6以上或 9以下的丙烯酸酯类(共)聚合物。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大是指分子量分布广,如果该 值大到5?10左右,则低分子量成分及高分子量成分各自有助于流动性及粘濡湿性、凝聚 力这样的分子量平衡的性能,因此,与分子量分布窄的(均匀的)物质相比,存在加工性及 粘合性能良好的倾向。
[0072](交联剂)
[0073] 作为在将丙烯酸酯类(共)聚合物进行交联时所使用的交联剂,例如优选具有2 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0074] 从上述观点考虑,交联剂的量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30质量 份,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其中,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其中特别优选为5质量份以 下。
[0075](交联引发剂)
[0076] 作为用于本粘合剂组合物的交联引发剂,可以列举分子间夺氢型光聚合性引发剂 (也称作"夺氢型光引发剂")作为特别优选的一例。
[0077] 光聚合引发剂通过光照射而产生自由基,成为体系中的聚合反应的起点。(甲基) 丙烯酸酯或乙烯基酯类中的自由基产生机理大致分为两种,大致分为:将光聚合引发剂本 身的单键进行开裂分解而产生自由基的分子内开裂型;经过光激发的引发剂和体系中的氢 供给体形成激发络合物,使氢供给体的氢转移的夺氢型。
[0078] 由于分子内开裂型在通过光照射产生自由基时分解而形成其它化合物,因此,一 旦被激发时,就不具有作为反应引发剂的功能,与此相对,夺氢型即使被激发,引发剂中的 不反应的物质也返回到基底状态,因此,可以作为反应引发剂再次利用。因此,与分子内开 裂型的光聚合引发剂相比,夺氢型的光聚合引发剂通过紫外线将组合物进行1次固化后, 也容易在体系中作为活性种而残存。因此,可以在贴合后照射紫外线,进一步用作进行交联 (2次固化)时的反应引发剂。另外,夺氢型的光聚合引发剂与分子内开裂型相比,低分子量 的分解生成物少,来自分解物的排出气体及溶出物的产生少,在这一点上也是优异的。
[0079] 作为夺氢型光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2, 4,6_三甲基 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4-羟基二苯甲酮、4, 4' -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邻苯甲酰基苯 甲酸甲酯、二苯并环庚酮等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0080] 此外,可以列举: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2, 4-二甲 基噻吨酮等噻吨酮类化合物、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等蒽醌 类化合物、及苯偶酰或樟脑醌等α-二羰基类化合物。
[0081] 这些物质也可以以由两种以上的组合形成的混合成分的形式使用。但是,作为夺 氢型的光引发剂,并不限定于上述列举的物质。另外,可以以各种比例组合使用分子内开裂 型的光聚合引发剂。
[0082] 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制,一般而言,相对于基础树脂100质量份,优 选为0. 1?1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 2质量份以上或5质量份以下,其中,优选以0. 5质量 份以上或3质量份以下的比例进行调整。但是,在与其它要素平衡时,也可以超过该范围。
[0083] (其它)
[0084] 在将丙烯酸酯类(共)聚合物进行交联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添加各种添加剂。
[0085] <叠层构成>
[0086] 本粘合片可以是由单一层构成的片,也可以是叠层2层以上而成的多层片。
[0087] 在将本粘合片制成多层的透明双面粘合片的情况下,即在形成具有中间层和最外 层的叠层结构的透明双面粘合片的情况下,优选由上述的本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其最外层。 [0088](厚度)
[0089] 对于本粘合片的厚度而言,从不妨碍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壁化的观点考虑,其最大 厚度部分的厚度为250μπι以下即可。换言之,本粘合片可以为厚度均匀的片,也可以为 部分地厚度不同的不均匀的片,在厚度不均匀的片的情况下,厚度最大的部分的厚度为 250 μ m以下即可。
[0090] 本粘合片可以填补最大100 μ m左右的高度差。
[0091] <图像显示装置>
[0092] 本粘合片可以适用于具有具备高度差部的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的图像显示 装直。
[0093] 例如,可以构成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具备对置的两个图 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且至少一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在贴合面具有高度50? 100 μ m的高度差部和平坦面部,对置的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的平坦面部彼此之间 形成的间隔为250μπι以下,其中,具有所述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之间隔着本粘合 片而贴合的构成。
[0094] 此时,作为在贴合面具有高度50?100 μ m的高度差部和平坦面部的图像显示装 置用构成构件,可以列举例如具有在周缘部形成了框架状隐蔽印刷部的构成的保护面板等 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触摸面板功能一体化的触摸屏型的表面 保护面板。
[0095] 另一方面,作为与其贴合的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可以列举例如触摸面板、图 像显示面板等。
[0096] 作为上述图像显示面板,除具有由玻璃基板夹持液晶层的构成的液晶面板之外, 为了防止表面反射引起的画质的降低,可以列举具有在液晶面板的可视侧叠层有偏振膜的 构成的面板等。
[0097] 另外,除在上述图像显示面板内装入了触摸面板的On-Cell型之外,还可以使用 在液晶的像素中装入了触摸传感器功能的In Cell型的图像显示面板。
[0098] <用语的说明>
[0099] 一般而言,所述"膜"是指:与长度及宽度相比,厚度极小,且最大厚度可任意限定 的薄且平坦的制品,通常是指以卷的形式供给的制品(日本工业标准JISK6900),一般而 言,所述"片"是指,在JIS定义上,薄、且相对于长度和宽度而言,其厚度通常较小的平坦的 制品。但是,片与膜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在本发明中,没有必要在文字上将两者区分开,因此 在本发明中,称作"膜"时也包括"片",称作"片"时也包括"膜"。
[0100] 在本发明中,表述为"X?γ"(χ、γ为任意数字)时,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代 表"X以上且Y以下"的含义,还包含"优选大于X"及"优选小于Υ"的含义。
[0101] 另外,在本发明中,表述为"X以上"(X为任意数字)时,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 包含"优选大于X"的含义;表述为"Y以下"(Y为任意数字)时,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 包含"优选小于Υ"的含义。
[0102] 实施例
[0103] 以下,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104] <构成构件的制作>
[0105] 首先,如下制作了用于制作后述的粘合片1?5的构成构件。
[0106] (中间树脂层形成用叠层片1)
[0107] 准备将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仅将均聚物Tg(2_乙基己基丙烯酸酯进行聚合而 形成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一 70°C、)75质量份、醋酸乙烯酯(均聚物Tg+32°C ) 20 质量份和丙烯酸(均聚物Tg+106°C ) 5质量份进行无规共聚而形成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 (Mw =440000、Mn = 62000、Mw/Mn = 8、理论 Tg - 5(TC )。
[0108] 在该丙烯酸酯共聚物Alkg中混合作为交联剂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丙氧基化季戊四 醇三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ATM-4PL") IOOg和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4-甲 基二苯甲酮15g,制备中间树脂层用组合物(A-I)。
[0109] 在对一侧面可剥离地进行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ANAC株式会社制 PET膜"NP75Z01"、厚度75 μ m)的该一侧面,将上述中间树脂层用组合物(A-I)进行加热熔 融,以厚度成为110 μ m的方式用涂抹器涂敷之后,以连接对一侧面可剥离地进行处理的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PET膜"E7006"、厚度38 μ m)的该一侧面的 方式包覆,制作由PET膜/紫外线交联性中间树脂层(A-1、厚度120 μ m) /PET膜构成的中间 树脂层形成用叠层片1。
[0110] (中间树脂层形成用叠层片2)
[0111] 除配合作为交联剂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00g和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 基-环己基苯基酮15g之外,与上述中间树脂层用组合物(A-I)同样地制备中间树脂层用 组合物(A-2)。
[0112] 在对一侧面可剥离地进行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ANAC株式会社制 PET膜"NP75Z01"、厚度75μπι)的该一侧面,将上述中间树脂层用组合物(A-2)进行加热熔 融,以厚度成为130 μ m的方式用涂抹器涂敷之后,以连接对一侧面可剥离地进行处理的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PET膜"E7006"、厚度38 μ m)的该一侧面的 方式包覆,制作由PET膜/紫外线交联性中间树脂层(A-2、厚度130 μ m) /PET膜构成的中间 树脂层形成用叠层片2。
[0113] (粘合剂层形成用叠层片1)
[0114] 在上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lkg中添加混合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4-甲基二苯甲酮 2〇g,制备粘合剂用组合物(B-I)。
[0115] 在对一侧面可剥离地进行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制PET膜"MRA75"、厚度75 μ m)的该一侧面上,将上述粘合剂用组合物(B-I)进行加热熔 融,以厚度成为60 μ m的方式涂敷成片状并进行成型,以连接对一侧面可剥离地进行处理 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PET膜"E7006"、厚度38 μ m)的该一侧 面的方式包覆,制作由PET膜/紫外线交联性粘合剂层(B-1、厚度60 μ m) /PET膜构成的粘 合剂层形成用叠层片1。
[0116] (粘合剂层形成用叠层片Γ )
[0117] 除将涂敷基材变更为对一侧面可剥离地进行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PET膜"MRF50"厚度50 μ m)之外,与上述粘合剂层形成用叠层片1 同样地操作,制作由I3ET膜/紫外线交联性粘合剂层(Β-Γ、厚度60 μ m) /PET膜构成的粘合 剂层形成用叠层片Γ。
[0118] <粘合片1的制作>
[0119] 依次剥离除去中间树脂层形成用叠层片1中的中间树脂层(A-ι)的两侧的PET 膜,同时,剥下粘合剂层形成用叠层片1及Γ中的粘合剂层(B-I)及(Β-Γ )的一侧的PET 膜,将露出的粘合面在(A-I)的两表面用叠层机依次贴合,制作由(B-I)ΛΑ-?ν(Β-Γ )构 成的多层粘合片。
[0120] 经由残留在(B-I)及(Β-Γ)的表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以波长365nm的 累计光量成为l〇〇〇mJ/ Cm2的方式用高压水银灯照射紫外线,使(B-l)、(A-I)及(Β-Γ )进 行紫外线交联,制作均匀厚度的2次固化前透明双面粘合片1 (总厚度240 μ m)。
[0121] <粘合片2的制作>
[0122] 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PET膜 "MRA75"、厚度75 μ m)上,将中间树脂层用组合物(A-2)及粘合剂用组合物(B-I)以成为粘 合剂层(B-I)/中间树脂层(A-2)/粘合剂层(B-I)的方式共挤出,以成为粘合剂层(B-I)/ 中间树脂层(A-2)/粘合剂层(B-I) = 60/40/60μπι的方式进行涂敷形成,包覆进行了剥离 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PET膜"MRA50"、厚度50 μ m),形成 由PET膜ΛΒ-1) ΛΑ-2) ΛΒ-1) /PET膜构成的多层片。
[0123] 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侧以波长365nm的累计光量成为1000mJ/cm2的 方式用高压水银灯照射紫外线,使(B-I)、(A-2)及(B-I)进行紫外线交联,制作均匀厚度的 2次固化前透明双面粘合片2 (总厚度160 μ m)。
[0124] <粘合片3的制作>
[0125] 在上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lkg中混合添加作为交联剂的壬二醇二丙烯酸酯50g及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4-甲基二苯甲酮10g,制备粘合剂用组合物(B-3)。
[0126] 将该粘合剂组合物进行加热熔融,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PET膜"MRF75"、厚度75 μ m)上以厚度成为170 μ m的方式用涂抹器 进行涂敷而制膜,包覆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 PET膜"MRA50 "、厚度50 μ m),形成由PET膜/粘合剂层(B-3) /PET膜构成的片。
[0127] 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侧以波长365nm的累计光量成为800mJ/cm2的方 式用高压水银灯照射紫外线,使(B-3)进行紫外线交联,制作均匀厚度的2次固化前透明双 面粘合片3 (总厚度170 μ m)。
[0128] <粘合片4的制作>
[0129] 在上述丙烯酸酯共聚物Ikg中添加混合氢化松香酯(荒川化学株式会社制"Pine Crystal KE604")100g、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4-甲基二苯甲酮和2, 4, 6-三甲基二苯甲酮 的混合物(Lanberti社制"Esacure TZT")20g,制备粘合剂用组合物。将该粘合剂组合物 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PET膜"MRA75"、厚 度75 μ m)上用涂抹器以成为150 μ m厚度的方式进行涂敷制膜,包覆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PET膜"MRF50"、厚度50 μ m)。
[0130] 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侧以波长365nm的累计光量成为1000mJ/cm2的 方式用高压水银灯照射紫外线,使粘合剂用组合物进行紫外线交联,制作均匀厚度的2次 固化前透明双面粘合片4 (总厚度150 μ m)。
[0131] <粘合片5的制作>
[0132] 制备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48质量份、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均聚物Tg - 50°C ) 50质量份及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均聚物Tg - 80°C ) 2质量份进行无规共聚而形 成的丙烯酸酯共聚物(Mw = 100万、理论Tg - 61°C )。
[0133] 相对于该丙烯酸酯共聚物1kg,添加作为交联剂的加合物型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旭化成株式会社制"DURANATE P301-75E")以固体成分换算为0. 2质量份,制作粘合剂组 合物。
[0134] 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PET膜 "MRA75"厚度75 μ m)上涂敷形成该粘合剂组合物并干燥后,包覆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PET膜"MRF50"、厚度50 μ m),在温度25°C、湿度 50%条件下保养一周并进行交联,制作均匀厚度的透明双面粘合片5 (总厚度150 μ m)。
[0135] <粘合片6的制作>
[0136] 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PET膜 "MRA75"厚度75 μ m)上以厚度成为150 μ m的方式涂敷形成将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87质 量份、丙烯酸12质量份及4-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1质量份进行无规共聚而形成的丙烯酸 酯共聚物(Mw= 16万)之后,包覆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树脂 株式会社制PET膜"MRF50"厚度50 μ m),制作均匀厚度的粘合片6 (总厚度150 μ m)。
[0137] < 评价 >
[0138] 对如上述那样得到的粘合片1?6进行如下的评价。
[0139] (裁剪加工性、保存稳定性评价)
[0140] 将上述粘合片1?6使用仍旧叠层有剥离膜的汤姆逊冲孔机、用55mmX85mm的汤 姆逊刀切割100张。观察裁剪之后和叠层裁剪品100张并在25°C、50%湿度环境下保存1 周后的端部的形状。
[0141] 在贴合之后或保存后,将看到10张以上浆糊的溢出或端部的倒塌的情况评价为 " X ",将没有10张以上浆糊的溢出或端部的倒塌的情况判定为"〇"。
[0142] (印刷高度差追随性试验)
[0143] 对60mmX90mmX厚度0· 5mm的钠玻璃的周缘部实施宽度10mm、厚度80μπι的白色 的印刷(全光线透射率〇% ),制作在周缘部具有80 μ m的印刷高度差的评价用玻璃基板。 该评价用玻璃基板为在贴合面具有高度50 μ m?100 μ m的高度差部及平坦面部的图像显 示装置构成构件的替代品。
[0144] 作为贴合于该评价用玻璃基板的试验用被粘附体,制作将作为图像显示装 置构成构件的偏振片(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NWF-KDSEGHC-ST22")预先在玻璃板上 (60X90mmX t0. 5mm)的一面进行了整个面贴合的物体。
[0145] 剥下在上述加工性评价中裁剪的粘合片1?6的一个剥离膜,将露出的粘合面以 覆盖上述玻璃基板的印刷高度差部的方式用手压辊粘贴。接着,剥下残留的剥离膜,在露出 的粘合面上将未处理的钠玻璃在减压下(绝对压5kPa)进行加压贴合之后,实施高压釜处 理(60°C、0.2MPa、20分钟)并进行最终粘贴,制作印刷高度差追随性评价用叠层体。
[0146] 将上述印刷高度差追随性评价用叠层体在常态(温度23°C湿度50% )下静置一 天后,目视观察外观,将在印刷高度差附近产生粘合片的浮起或剥离的情况评价为" X ",将 没有浮起或剥离的情况评价为"〇"。
[0147] (耐发泡性试验)
[0148] 将与上述印刷高度差追随性试验同样地制作的印刷高度差追随性评价用叠层体 经由实施有印刷的玻璃基板以365nm的紫外线的累计光量达到2000mJ/cm 2的方式对粘合 片1?6照射紫外线,将被印刷部包围的内侧的开口部的粘合片进行紫外线交联(2次固 化),制作耐发泡性试验的样品。
[0149] 将各样品在常态(温度23°C湿度50% )下静置一天后,在温度85°C、湿度25%的 恒温恒湿机中保养6小时,目视观察保养后的外观。
[0150] 将在保养后产生新的浮起或发泡的情况评价为" X ",将没有产生新的浮起或发泡 的情况评价为"〇"。
[0151] (凝胶分数)
[0152] 对与上述印刷高度差追随性试验同样地制作的印刷高度差追随性评价用叠层体, 通过含浸于液体氮并将粘合材料(即粘合片1?6)进行冷却固化,将带印刷的玻璃基板和 带偏振片的玻璃进行分离。采取与带印刷的玻璃基板的高度差部及平坦面部相接的、各自 的位置的粘合材料(即粘合片1?6),用以下的方法测定高度差下部的凝胶分数(a)及平 坦面下部的凝胶分数(b)。
[0153] 就凝胶分数而言,分别采取上述粘合材料(即粘合片1?6)中的与高度差下部及 平坦面部相接的地方的部分约0.05g,用预先测定了质量(X)的SUS筛孔(#200)包裹成袋 状,将袋的口折叠而封闭,测定该包裹的质量(Y)后,浸渍于IOOml的醋酸乙酯,在23°C下暗 处保存24小时,其后取出包裹,在70°C下加热4. 5小时,使附着的醋酸乙酯蒸发,测定干燥 的包裹的质量(Z),将求出的质量代入下述式而求出。
[0154] 凝胶分数[% ] = [ (Z-X) ΛΥ-Χ) ] X 100
[0155] [表 1]
[0156]

【权利要求】
1.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至少具备对置的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至少一个图 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在贴合面具有高度差部和除该高度差部之外的平坦面部, 该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所述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之间由图像显示装 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填充,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由不含溶剂的非溶剂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该粘 合片的最大厚度部分的厚度为250 y m以下,与所述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为 10%以上,且比与所述平坦面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b)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 片中,与所述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和与所述平坦面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 数(b)之差[(b) - (a)]在5?30%的范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 合片中,与所述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a)在30?80%的范围内,与所述平坦面 部相接的位置的凝胶分数(b)在35?100%的范围。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 双面粘合片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 双面粘合片含有重均分子量10万?70万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分子间夺氢型光引发剂。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 双面粘合片的粘合片内的一部分进行了 1次固化,剩余的部分进行了 2次固化。
7.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 双面粘合片为:使用预先将整个片进行了 1次固化使得凝胶分数为10?70%范围内的光 固化型粘合片将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贴合后,仅对与平坦面部相接的部分进行了 2次 固化而得到的片。
8.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 双面粘合片是粘合片A与粘合片B -体化而形成的,其中,与所述高度差部相接的位置的所 述粘合片A的凝胶分数(a)为10%以上,与所述平坦面部相接的部分的所述粘合片B的凝 胶分数(b)比所述粘合片A的凝胶分数(a)大。
9.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透 明双面粘合片为:在将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贴合之前,仅对预先将整个片进行了 1次 固化使得凝胶分数为10?70%范围内的光固化型粘合片中与平坦面部相接的部分进行了 2次固化而得到的片。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图像显示装置 用构成构件包括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及表面保护面板中的任意组合。
【文档编号】G09F9/30GK104312470SQ201410592157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新美嘉穗儿, 吉川秀次郎, 内田贵久, 稻永诚 申请人: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