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装置、电气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646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电路装置、电气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装置、电气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被使用于有源矩阵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已知一种所谓的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例如专利文献1、2)。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为,通过由第一扫描线而选择的像素和由第二扫描线而选择的像素来共用一根数据线的结构的面板。

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中,通过对面板结构进行研究,从而解决了在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实施了点反相驱动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中将会出现竖纹之类的问题。具体而言,通过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与奇数像素、偶数像素的连接结构进行研究,从而解决了竖纹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与奇数像素、偶数像素的连接结构不同于专利文献1的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

由于在这样的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能够使数据线的根数减少一半,因此具有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等优点。

但是,在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通过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而分时地选择与一根数据线连接的两个像素。因此,在实施了点反相驱动的情况下,由于这些像素间的寄生电容等而像素的保持电压将会受到恶劣影响。例如,将会成为显示图像的竖纹而出现,显示品质下降。

另外,最佳的极性反相模式有时根据显示面板的类型而不同,从而期望实现能够通过简单的设定而提供一种与各种各样的类型的显示面板相对应的最佳的极性反相模式的电路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738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425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几种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在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提高显示品质的电路装置、电气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等。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涉及一种电路装置,所述电路装置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所述第一像素组通过与第一显示行对应地设置的第一扫描线以及第二扫描线中的所述第一扫描线而被选择,所述第二像素组通过所述第二扫描线而被选择,在所述显示面板中,多个数据线的各数据线被所述第一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所共用,所述电路装置包括:驱动部,其根据显示数据而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控制部,其对所述驱动部进行控制;极性设定部,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一像素组的第一扫描期间内,向所述多个数据线中的第一数据线输出作为正极性以及负极性的一方的第一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多个数据线中的第二数据线输出作为与所述第一极性相反极性的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二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二像素组的第二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作为正极性以及负极性的一方的第三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作为与所述第三极性相反极性的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极性设定部对所述第一极性、所述第二极性、所述第三极性、所述第四极性进行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针对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在第一扫描期间内,分别输出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在第二扫描期间内,分别输出第三极性、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而且,通过极性设定部,而对上述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进行设定。由此,能够将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设定为各种各样的极性,并能够输出多样的极性模式的数据电压。由此,在各种显示面板中,能够选择最佳的极性模式,在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能够提高显示品质。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驱动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对应地设置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正极性用放大电路,其输出正极性电压;负极性用放大电路,其输出负极性电压;第一开关电路,其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来自所述正极性用放大电路和所述负极性用放大电路中的任意一方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二开关电路,其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来自与所述一方不同的另一方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

通过以此方式,使正极性电压和负极性电压中的任意一方向第一数据线被输出,使另一方向第二数据线被输出。由此,能够向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输出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由于只要针对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而设置一对正极性用放大电路和负极性用放大电路即可,因此能够使电路小规模化。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一种电路装置,所述电路装置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所述第一像素组通过与第一显示行对应地设置的第一扫描线以及第二扫描线中的所述第一扫描线而被选择,所述第二像素组通过所述第二扫描线而被选择,在所述显示面板中,多个数据线中的各数据线被所述第一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锁共用,所述电路装置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根据显示数据而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一像素组的第一扫描期间内,向所述多个数据线中的第一数据线输出作为正极性以及负极性的一方的第一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多个数据线中的第二数据线输出作为与所述第一极性相反极性的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二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二像素组的第二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作为正极性以及负极性的一方的第三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作为与所述第三极性相反极性的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对应地设置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正极性用放大电路,其输出正极性电压;负极性用放大电路,其输出负极性电压;第一开关电路,其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来自所述正极性用放大电路和所述负极性用放大电路的任意一方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二开关电路,其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来自与所述一方不同的另一方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针对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在第一扫描期间内,分别输出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在第二扫描期间内,分别输出第三极性、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使正极性电压和负极性电压中的任意一方向第一数据线被输出,使另一方向第二数据线被输出,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成为互为相反的极性,第三极性和第四极性成为互为相反极性。通过适当地对这些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进行设定,从而能够在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提高显示品质。另外,由于只要针对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而设置一对正极性用放大电路和负极性用放大电路即可,因此,能够使电路小规模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以及其他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第一扫描期间内,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来自所述一方的放大电路的所述第一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来自所述另一方的放大电路的所述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在所述第二扫描期间内,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来自所述一方的放大电路的所述第三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来自所述另一方的放大电路的所述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

通过这样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动作,能够输出各种各样的极性的数据电压以作为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作为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能够输出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作为第三极性和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能够输出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以及其他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其被设置于所述正极性用放大电路的前级侧;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其被设置于所述负极性用放大电路的前级侧。

通过以此方式,能够向正极性用放大电路输出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或,基于该输出电压而得到的电压),向负极性用放大电路输出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或,基于该输出电压而得到的电压)。由于只要针对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设定一对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和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即可,因此,能够减少D/A转换电路的个数,并使电路小规模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以及其他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驱动部包括:正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其向所述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供给多个正极性用灰度电压;负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其向所述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供给多个负极性用灰度电压。

通过以此方式,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能够从由正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供给的多个正极性用灰度电压中选择与显示数据对应的正极性用灰度电压,并向正极性用放大电路输出。另外,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能够从由负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供给的多个负极性用灰度电压中选择与显示数据对应的负极性用灰度电压,并向负极性用放大电路输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以及其他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作为所述第一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一像素和作为所述第二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二像素而共用所述第一数据线,通过作为所述第一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三像素和作为所述第二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四像素而共用所述第二数据线,

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一扫描期间内向被所述第一像素以及所述第二像素所共用的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所述第一极性的第一像素用数据电压,向被所述第三像素以及所述第四像素所共用的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所述第二极性的第三像素用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二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所述第三极性的第二像素用显示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所述第四极性的第四像素用数据电压。

通过以此方式,针对与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对应地设置的第一显示行的第一像素、第二像素、第三像素、第四像素,而分别写入第一极性、第三极性、第二极性、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通过采用这种方式,根据通过极性设定部而被设定为各种极性模式的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而能够将数据电压写入各像素中。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以及其他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三像素组和第四像素组,所述第三像素组通过与第二显示行对应地设置的第三扫描线以及第四扫描线中的所述第三扫描线而被选择,所述第四像素组通过所述第四扫描线而被选择,所述各数据线被所述第三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和所述第四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所共用,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一像素组的所述第一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二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二像素组的所述第二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三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三像素组的第三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四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四像素组的第四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

通过以此方式,能够将被写入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间的边界,在通过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而被选择的第一像素组、第二像素组中,设定于不共有数据线的像素之间。另一方面,能够将该边界在通过第三扫描线、第四扫描线而被选择的第三像素组、第四像素组中,设定于共有数据线的像素之间。因此,能够将被写入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间的边界的位置在列方向上错开。由此,能够抑制在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特有的每隔2列的竖纹的产生,从而实现显示品质的提高等。

另外,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他方式涉及一种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装置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像素组、第二像素组、第三像素组和第四像素组,所述第一像素组通过与第一显示行对应地设置的第一扫描线以及第二扫描线中的所述第一扫描线而被选择,所述第二像素组通过所述第二扫描线而被选择,所述第三像素组通过与第二显示行对应地设置的第三扫描线以及第四扫描线中的所述第三扫描线而被选择,所述第四像素组通过所述第四扫描线而被选择,在所述显示面板中,多个数据线中的各数据线被所述第一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所共用,所述各数据线被所述第三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和所述第四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所共用,所述电路装置包括:驱动部,其根据显示数据,而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控制部,其对所述驱动部进行控制,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一像素组的所述第一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二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二像素组的所述第二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三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三像素组的第三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四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四像素组的第四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他方式,与上述内容同样地,能够使被写入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间的边界的位置在列方向上错开。由此,能够抑制在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特有的每隔2列的竖纹的产生,从而实现显示品质的提高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以及其他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作为所述第一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一像素和作为所述第二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二像素而共用所述第一数据线,通过作为所述第一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三像素和作为所述第二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四像素而共用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作为所述第三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五像素和作为所述第四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六像素而共用所述第一数据线,通过作为所述第三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七像素和作为所述第四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八像素而共用所述第二数据线,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一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第一像素用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第三像素用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二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第二像素用显示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第四像素用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三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第五像素用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第七像素用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四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第六像素用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第八像素用数据电压。

通过以此方式,针对第一显示行的第一像素、第二像素、第三像素、第四像素,而分别被写入正极性、正极性、负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针对第二显示行的第五像素、第六像素、第七像素、第八像素,而分别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即,被写入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间的边界在第一显示行中成为第二像素与第三像素之间,在第二显示行中成为第五像素和第六像素之间、以及第七像素和第八像素之间,该边界在列方向上错开。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以及其他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五像素组、第六像素组、第七像素组和第八像素组,所述第五像素组通过与第三显示行对应地设置的第五扫描线以及第六扫描线中的所述第五扫描线而被选择,所述第六像素组通过所述第六扫描线而被选择,所述第七像素组通过与第四显示行对应地设置的第七扫描线以及第八扫描线中的所述第七扫描线而被选择,所述第八像素组通过所述第八扫描线而被选择,在所诉显示面板中,所述各数据线被所述第五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和所述第六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所共用,所述各数据线被所述第七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和所述第八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所共用,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五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五像素组的第五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六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六像素组的第六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七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七像素组的第七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通过所述第八扫描线而选择所述第八像素组的第八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

通过以此方式,能够将被写入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间的边界,在通过第五扫描线、第六扫描线而被选择的第五像素组、第六像素组中,设定于不共有数据线的像素之间。另一方面,能够将该边界在通过第七扫描线、第八扫描线而被选择的第七像素组、第八像素组中,设定于共有数据线的像素之间。因此,能够使被写入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间的边界的位置在列方向上错开。由此,能够抑制在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特有的每隔2列的竖纹的产生,从而实现显示品质的提高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以及其他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作为所述第五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九像素和作为所述第六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像素而共用所述第一数据线,通过作为所述第五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一像素和作为所述第六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二像素而共用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作为所述第七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三像素和作为所述第八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四像素而共用所述第一数据线,通过作为所述第七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五像素和作为所述第八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六像素而共用所述第二数据线,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五扫描期间内,向通过所述第九像素以及所述第十像素而被共用的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第九像素用数据电压,向通过所述第十一像素以及所述第十二像素而被共用的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第十一像素用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六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第十像素用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第十二像素用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七扫描期间内,向通过所述第十三像素以及所述第十四像素而被共用的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第十三像素用数据电压,向通过所述第十五像素以及所述第十六像素而被共用的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第十五像素用数据电压,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八扫描期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第十四像素用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第十六像素用数据电压。

通过以此方式,针对第三显示行的第九像素、第十像素、第十一像素、第十二像素,而分别被写入负极性、负极性、正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针对第四显示行的第十三像素、第十四像素、第十五像素、第十六像素,而分别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即,被写入相互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间的边界在第三显示行中成为第十像素和第十一像素之间,在第四显示行中成为第十三像素和第十四像素之间、以及第十五像素和第十六像素之间,该边界在列方向上错开。

另外,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他方式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的任一方式所述的电路装置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电气光学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他方式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的任一方式所述的电路装置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电路装置的结构示例。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极性模式的示例。

图3为比较例的极性模式中的向像素的写入的波形图。

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极性模式的示例。

图5为本实施方式的极性模式中的向像素的写入的波形图。

图6为数据线驱动部的详细的结构示例。

图7为驱动电路的详细的结构示例。

图8A、图8B为正极性用放大电路的详细的结构示例。

图9A、图9B为负极性用放大电路的详细的结构示例。

图10表示第一极性模式。

图11表示第二极性模式。

图12表示第三极性模式。

图13表示第四极性模式。

图14为显示面板的第一结构示例。

图15为显示面板的第二结构示例。

图16为显示面板的第三结构示例。

图17为电气光学装置的结构示例。

图18为电子设备的结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并且,以下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并非对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限定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并非作为本发明的解决方法而必须的。

1.电路装置

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电路装置100(显示驱动器)的结构示例。电路装置100包括:接口部10(接口电路)、控制部20(控制电路、数据处理部)、驱动部60(驱动电路)、极性设定部70(极性设定电路、极性模式设定部)、第一颜色成分输入端子TRD、第二颜色成分输入端子TGD、第三颜色成分输入端子TBD、时钟输入端子TPCK、接口端子TMPI、数据线驱动端子TS1~TSn(n为2以上的整数)、扫描线驱动端子TG1~TGm(栅极线驱动端子、m为2以上的整数)。驱动部60包括数据线驱动部40(数据线驱动电路)、扫描线驱动部50(栅极线驱动部、扫描线驱动电路)。电路装置100例如通过集成电路装置(IC)等而被实现。

接口部10实施与外部的处理装置(显示控制器。例如MPU或CPU、ASIC等)之间的通信。通信为,例如图像数据的传输或时钟信号、同步信号的供给、命令(或控制信号)的传输等。接口部10例如由I/O缓冲器等构成。

控制部20根据经由接口部10而被输入的图像数据或时钟信号、同步信号、命令等,而实施图像数据的处理或正时控制、电路装置100的各部分的控制等。在图像数据的处理中,例如,实施颜色成分通道之间的数据复制或数据的替换、图像处理(例如灰度补正)等。在正时控制中,根据同步信号或图像数据,而对显示面板的扫描线(栅极线)的驱动正时(选择正时)或数据线的驱动正时进行控制。另外,根据通过极性设定部70而被设定的各像素的驱动极性,而对写入各像素的数据电压的极性进行控制。控制部20例如由栅极阵列等的逻辑电路而构成。

数据线驱动部40包括灰度电压生成电路和多个驱动电路。各驱动电路包括D/A转换电路和放大电路。灰度电压生成电路输出多个电压,并且该各电压对应于多个灰度值中的任意一个。D/A转换电路从来自灰度电压生成电路的多个电压中选择与图像数据对应的电压。放大电路根据来自D/A转换电路的数据电压而输出数据电压。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多个驱动电路而数据电压SV1~SVn向数据线驱动端子TS1~TSn输出,显示面板的数据线被驱动。如后文所叙,各驱动电路以与两根数据线对应的方式而被设置,通过利用相反极性而对该两根数据线进行驱动,从而实施点反相驱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例如由梯型电阻等构成,D/A转换电路例如由开关电路等构成,放大电路例如由运算放大器或电容器等构成。

扫描线驱动部50向扫描线驱动端子TG1~TGm输出扫描线驱动电压GV1~GVm,从而对显示面板的扫描线进行驱动(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装置100为对双栅极的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显示驱动器,扫描线驱动部50在一个水平扫描期间内分时地对两根扫描线进行选择。扫描线驱动部50例如由多个电压输出电路(缓冲器、放大)构成,例如,对应于各扫描线驱动端子,而设置有一个电压输出电路。

在极性设定部70中设定有极性模式(极性反转模式),极性设定部70根据该极性模式而对显示面板的各像素的驱动极性进行设定。极性模式为,利用正极性以及负极性的任意一种数据电压而对显示面板的各像素进行驱动的情况被进行了分配的模式。例如,极性设定部70包括指示信息存储部和极性信息输出部,所述指示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对使用任意一种极性模式进行指示的指示信息,所述极性信息输出部利用与该指示信息相对应的极性模式而将各像素的驱动极性的信息向控制部20输出。例如,指示信息存储部为寄存器,外部的处理装置通过接口信号MPI而输出极性模式的设定命令,并根据该命令,接口部10将极性模式的指示信息写入寄存器中。或者,指示信息存储部也可以为非易失性存储器或熔断器。在该情况下,在电路装置100的制造时等,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熔断器中写入极性模式的指示信息。极性信息输出部既可以为例如对各极性模式中的各像素的驱动极性的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部,或者也可以为生成各极性模式中的各像素的驱动极性的信息的逻辑电路。

并且,极性设定部70存储有对使用任意一种极性模式进行指示的指示信息,控制部20也可以根据来自极性设定部70的指示信息,并利用与该指示信息相对应的极性模式,而对各像素的驱动极性进行控制。

图2中示出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而在对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进行了点反相驱动的情况下的极性模式的示例。另外,图3中示出了利用图2的极性模式而进行驱动的情况下的波形例。并且,在图2的显示面板的像素阵列中,例如,将第一行第二列的像素表示为符号PX12。“行”为水平扫描方向(沿着扫描线的方向)的行,“列”为垂直扫描方向(沿着数据线的方向)的行。

图2的极性模式为点反相驱动的极性模式,在水平扫描方向以及垂直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像素以相反极性被驱动。虽然在各像素中记载为“-→+”、“+→-”,但是,“-→+”表示,在第一帧中,以负极性被驱动,而在接下来的第二帧中,以正极性被驱动,“+→-”表示在第一帧中以正极性被驱动,而在第二帧中以负极性被驱动。

在图2的显示面板中,在一根数据线上连接有两列像素,并且设为分别标记为第一列(奇数列)、第二列(偶数列)。第一列的像素与奇数类的扫描线G1、G3、G5相连接,第二列的像素与第偶数个的扫描线G2、G4、G6相连接。在第一水平扫描期间中,首先,通过扫描线G1而第一列的像素PX11、PX13、PX15、PX17被选择并且数据电压被写入,接下来,通过扫描线G2而第二列的像素PX12、PX14、PX16、PX18被选出并且数据电压被写入。同样地,即使在第二、第三水平扫描期间中,首先,第一列的像素被驱动,接下来,第二列的像素被驱动。

在实施了这样的驱动的情况下,存在在第一列的像素的保持电压上产生误差而在显示图像上产生竖纹的问题。对于这一点,以像素PX12、PX13、PX14为例而进行说明。

图3中表示向第二帧中的像素PX12、PX13、PX14写入的波形图。由于在第一帧中,像素PX12、PX13、PX14以正极性、负极性、正极性被驱动,因此,在第二帧的写入之前,像素PX12、PX13、PX14的保持电压成为正极性、负极性、正极性。在扫描线G1对第一列的像素PX13进行选择的期间TM1(第一扫描期间)内,向保持有负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PX13写入正极性的数据电压。接下来,在扫描线G2对第二列的像素PX12、PX14进行选择的期间TM2(第二扫描期间)内,向保持有正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PX12、PX14写入负极性的数据电压。此时,如P1所示,第二列的像素PX12、PX14的电压变化经由像素间的寄生电容而使第一列的像素PX13的像素的保持电压发生变化。在图3的示例中,由于第二列的像素PX12、PX14的电压从正极性向负极性发生变化,因此,在第一列的像素PX13的保持电压中产生负的电压误差Δ1。并且,在第二列的像素PX12、PX14的电压从负极性向正极性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第一列的像素PX13的保持电压中产生正的电压误差。

由于如上文所述在第一列的像素中产生保持电压的误差,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图2的显示面板中,每隔1列,排列有存在保持电压的误差的列和不存在保持电压的误差的列,其将会成为显示图像的竖纹而被观察到。

例如,图2为彩色显示面板,反复排列有R像素的列、G像素的列、B像素的列。此时,由于RGB为3列的反复,保持电压的误差每隔2列而产生,因此,将发生如下情况,即,在某个RGB的组中,在R、B像素的列中存在保持电压的误差,在某个RGB的组中,在G像素的列中存在保持电压的误差。例如,虽然像素PX11、PX12、PX13的组、像素PX14、PX15、PX16的组分别为R、G、B的像素,但是,其中存在保持电压的误差的第一列的像素为PX11、PX13、PX15。即,在像素PX11、PX12、PX13的组中,在R、B像素中存在保持电压的误差,在像素PX14、PX15、PX16的组中,G像素中存在保持电压的误差。通过这样的差异,因保持电压的误差而产生的颜色的变化根据列而不同,其成为竖纹而被观察到。

或者,即使在单色显示面板中,由于第一列的像素中的保持电压的误差就此成为灰度误差而被观察到,因此,其成为每隔1列(每2列)的竖纹而被观察到。

为了抑制这样的显示品質的降低,考虑到对极性反相驱动中的极性模式进行研究。但是,存在有时根据显示面板的种类而最佳的极性模式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扫描线与像素的连接关系并不限定于图2(图14)的结构,还可以考虑到各种各样的结构。虽然通过图15、图16而在后文中对这样的显示面板的示例进行叙述,但是,由于在这些显示面板中,与第奇数个的扫描线相连接的像素和与第偶数个的扫描线相连接的像素的排列顺序在各行中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保持电压的误差的像素(与第奇数个的扫描线相连接的像素)并未排列成1列。因此,存在哪种极性模式最佳,是根据双栅极结构的类型而不同的情况。

或者,即使是相同的双栅极结构的类型,由于根据显示面板的机型而例如寄生电容等有所不同,因此,保持电压的误差的产生状况有所不同。因此,存在哪种极性模式最佳,是根据显示面板的机型而不同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电路装置100能够解决上述的课题。以下,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路装置100包括:根据显示数据而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驱动部60、对驱动部6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0、极性设定部70。

例如,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像素组(PX11、PX13、PX15、PX17)和第二像素组(PX12、PX14、PX16、PX18),所述第一像素组(PX11、PX13、PX15、PX17)通过与第一显示行对应地设置的第一扫描线G1以及第二扫描线G2中的第一扫描线G1而被选择,所述第二像素组(PX12、PX14、PX16、PX18)通过第二扫描线G2而被选择。显示面板为,多个数据线的各数据线(例如数据线S1)通过第一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PX11)和第二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PX12)而被共用的面板。

如图10等所示,驱动部60在通过第一扫描线G1而选择第一像素组的第一扫描期间内,向多个数据线的第一数据线S1,输出作为正极性以及负极性的一方的第一极性(在图10的示例中,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并向多个数据线的与第一数据线S1相邻的第二数据线S2输出作为与第一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第二极性(在图10的示例中,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

另外,驱动部60在通过第二扫描线G2而选择第二像素组的第二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作为正极性以及负极性的一方的第三极性(在图10的示例中,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并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作为与第三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第四极性(在图10的示例中,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

极性设定部70对上述的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进行设定(将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的模式作为极性反转模式而进行设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第二数据线S2分别输出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在第二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第二数据线S2分别输出第三极性、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而且,通过极性设定部而对上述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进行设定。由此,能够将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设定为各种各样的极性,从而能够输出多样的极性模式的数据电压。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设定而提供与各种各样的类型的显示面板相对应的最佳的极性反转模式。

另外,第一扫描期间内的第一数据线S1的第一极性和第二数据线S2的第二极性成为互为相反极性,第二扫描期间内的第一数据线S1的第三极性和第二数据线S2的第四极性也成为互为相反极性。因此,在第一扫描期间、第二扫描期间的各期间内,只要向第一数据线S1、第二数据线S2不输出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即可。因此,例如,能够采用在第一数据线S1和第二数据线S2中共用驱动部60所具有的正极性用电路(例如正极性用放大器)和负极性用电路(例如负极性用放大器)的结构等,从而能够实现驱动部60的电路的小规模化或低耗电化等。

另外,通过使第一数据线S1的极性和第二数据线S2的极性成为互为相反极性,从而成为在显示行中每隔2点而极性反相的2点反相驱动。由此,存在能够降低图2中所说明的第一列的像素的保持电压的误差的可能性。利用图4、图5而进行说明。

图4中示出了2点反相驱动中的极性模式的示例。由图4可知,在2点反相驱动中,隔着第一列的像素的两侧的第二列的像素的极性成为相反极性。例如,在第二帧中,像素PX13的两侧的第二列的像素PX12、PX14为正极性、负极性,并成为相反极性。

图5中示出了向该第二帧中的像素PX12、PX13、PX14的写入的波形图。在扫描线G2对第二列的像素PX12、PX14进行选择的期间TM2内,保持有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PX12、PX14中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此时,如P2所示,使第一列的像素PX13的像素的保持电压发生变化。但是,由于相邻的像素PX12、PX14以互为相反极性地变化,因此,经由寄生电容而产生的影响相互被抵消,从而可能保持电压的误差Δ2与图3的误差Δ1相比而变小。通过使保持电压的误差Δ2变小,从而能够提高显示品质。

并且,虽然在上述内容中以图2(图14)的显示面板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采用如图15、图16所示的各种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此时,根据各双栅极结构中的扫描线和像素的连接关系,而属于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的像素发生变化。另外,虽然在上述内容中以图4(图11)的极性模式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采用如图10、图12、图13所示的各种的极性模式。作为正极性以及负极性的一方的第一极性、和作为正极性以及负极性的一方的第三极性既可以为相同的极性,也可以为不同的相反极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驱动部60包括与第一数据线S1、第二数据线S2对应设置的驱动电路DR1。如图7所示,驱动电路DR1包括: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其输出正极性电压;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其输出负极性电压;第一开关电路SWA1,其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来自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和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的任意一方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二开关电路SWA2,其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与来自该一方的放大电路不同的另一方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

通过以此方式,正极性电压和负极性电压的任意一方向第一数据线S1被输出,则另一方向第二数据线S2被输出。由此,能够向第一数据线S1和第二数据线S2输出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

在向各数据线输出任意的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情况下,需要针对各数据线而设置一对正极性用放大电路和负极性用放大电路。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向两根数据线输出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方法,从而针对两根数据线而使正极性用放大电路和负极性用放大电路成为一对。由此,能够使电路小规模化。

并且,虽然在上文中设为电路装置100包括极性设定部70,但是,电路装置100也并非包括极性设定部70。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为如下的构成。

即,电路装置100包括驱动部60。显示面板为,各数据线通过第一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和第二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而被共用的面板。驱动部60在第一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输出作为与第一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驱动部60在第二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输出第三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输出作为与第三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驱动部60包括驱动电路DR1。驱动电路DR1包括: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第一开关电路SWA1、第二开关电路SWA2,所述第一开关电路SWA1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来自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和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的任意一方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二开关电路SWA2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来自与该一方不同的另一方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

即使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取得与上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例如,显示品质的提高、或电路的小规模化、保持电压的误差的降低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扫描期间内,第一开关电路SWA1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来自一方的放大电路的第一极性的数据电压,第二开关电路SWA2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来自另一方的放大电路的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在第二扫描期间内,第一开关电路SWA1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来自一方的放大电路的第三极性的数据电压,第二开关电路SWA2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来自另一方的放大电路的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

通过以此方式,在第一扫描期间内,正极性电压或负极性电压的一方作为第一极性的数据电压而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另一方作为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而向第二数据线S2。另外,在第二扫描期间内,正极性电压或负极性电压的一方作为第三极性的数据电压而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另一方作为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而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通过这样的开关电路SWA1、SWA2的动作,作为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而能够输出各种各样的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作为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而能够输出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作为第三极性和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而能够输出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驱动电路DR1包括: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和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所述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被设置于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的前级侧,所述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被设置于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的前级侧。

在此,前级侧是指,不限定于紧靠前的位置,在之间也可以设置有任意的电路。例如,虽然在图7中,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的输出电压就此输入至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但是,也可以在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的输出和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的输入之间,设置有任意的电路。

通过以此方式设置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和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从而能够向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输入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的输出电压(或,基于该输出电压而得到的电压),向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输入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的输出电压(或,基于该输出电压而得到的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只要在两根数据线上设置一对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和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即可,因此,能够减少D/A转换电路的个数,从而能够使电路小规模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60包括正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P和负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M,所述正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P针对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而供给多个正极性用灰度电压VRP1~VRP256,所述负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M针对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而供给多个负极性用灰度电压VRM1~VRM256。

通过以此方式,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能够从由正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P供给的多个正极性用灰度电压VRP1~VRP256中选择与显示数据相对应的正极性用灰度电压,并向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输出。另外,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能够从由负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M供给的多个负极性用灰度电压VRM1~VRM256中选择与显示数据相对应的负极性用灰度电压,并向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第一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一像素(在图2、图14的示例中,为PX11)和作为第二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二像素(PX12),而第一数据线S1被共用,通过作为第一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三像素(PX13)和作为第二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四像素(PX14),而第二数据线S2被共用。

驱动部60在第一扫描期间内,向通过第一像素以及第二像素而被共用的第一数据线S1输出第一极性的第一像素用数据电压,向通过第三像素以及第四像素而被共用的第二数据线S2输出第二极性的第三像素用数据电压。另外驱动部60在第二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第三极性的第二像素用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第四极性的第四像素用数据电压。

通过以此方式,向与扫描线G1、G2对应设置的第一显示行的第一像素、第二像素、第三像素、第四像素,分别写入第一极性、第三极性、第二极性、第四极性的数据电压。通过以此方式,根据通过极性设定部70而被设定的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而向各像素写入数据电压。对于这些极性,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设定,由此,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极性模式,来实施两点反相驱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具有第三像素组(PX21、PX23)和第四像素组(PX22、PX24),所述第三像素组(PX21、PX23)通过与第二显示行对应地设置的第三扫描线G3以及第四扫描线G4中的第三扫描线G3而被选择,所述第四像素组(PX22、PX24)通过第四扫描线G4而被选择。各数据线(例如数据线S1)通过第三像素组的某一个像素(PX21)和第四像素组的某一个像素(PX22)而被共用。

如图12所示,驱动部60在通过第一扫描线G1而选择第一像素组的第一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驱动部60在通过第二扫描线G2而选择第二像素组的第二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驱动部60在通过第三扫描线G3而选择第三像素组的第三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驱动部60在通过第四扫描线G4而选择第四像素组的第四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

根据本实施方式,针对第一数据线S1、第二数据线S2,在第一扫描期间内,输出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在第二扫描期间内,输出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在第三扫描期间内,输出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在第四扫描期间内,输出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

通过以此方式,能够将被写入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间的边界设定于,在通过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而被选择的第一像素组、第二像素组中未共有数据线的像素之间(在图12中,例如为像素PX12、PX13之间)。另一方面,能够将该边界设定于在通过第三扫描线、第四扫描线而被选择的第三像素组、第四像素组中共有数据线的像素之间(在图12中,例如为像素PX21、PX22之间)。因此,被写入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间的边界,在通过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而被选择的第一像素组、第二像素组(与第一显示行相对应的像素组)、和通过第三扫描线、第四扫描线而被选择的第三像素组以及第四像素组(与第二显示行相对应的像素组)中成为相互不同的位置,从而能够在列方向上使该边界的位置偏移。由此,能够在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抑制特有的每隔2列的竖纹的产生,从而能够实现显示品质的提高等。

并且,虽然在上述内容中,采用了如下构成,即,电路装置100包括极性设定部70,并且驱动部60向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输出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但电路装置100既可以并非包括极性设定部70,驱动部60也可以并非为向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输出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构成(例如,驱动部60可以为能够向各数据线输出任意的极性的数据电压的结构,在该结构的基础上,输出如上所述的极性模式)。在该情况下,电路装置100可以为如下的结构。

即,电路装置100包括驱动部60和控制部20。显示面板为,各数据线通过第一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和第二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而被共用,各数据线通过第三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和第四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而被共用的面板。驱动部60在第一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驱动部60在第二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驱动部60在第三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驱动部60在第四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取得与上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例如,显示品质的提高等)。

更加具体而言,通过作为第三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五像素(PX21)和作为第四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六像素(PX22),而共用第一数据线S1,通过作为第三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七像素(PX23)和作为第四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八像素(PX24),而共用第二数据线S2。

驱动部60在第一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正极性的第一像素用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负极性的第三像素用数据电压。驱动部60在第二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正极性的第二像素用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负极性的第四像素用数据电压。驱动部60在第三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负极性的第五像素用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正极性的第七像素用数据电压。驱动部60在第四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正极性的第六像素用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负极性的第八像素用数据电压。

根据本实施方式,针对第一显示行的第一像素PX11、第二像素PX12、第三像素PX13、第四像素PX14,分别写入正极性、正极性、负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针对第二显示行的第五像素PX21、第六像素PX22、第七像素PX23、第八像素PX24,分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即,被写入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间的边界,在第一显示行中成为第二像素PX12与第三像素PX13之间,在第二显示行中成为第五像素PX21与第六像素PX22之间、以及第七像素PX23与第八像素PX24之间,该边界在列方向上错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具有第五像素组(PX31、PX33)、第六像素组(PX32、PX34)、第七像素组(PX41、PX43)和第八像素组(PX42、PX44),所述第五像素组(PX31、PX33)通过与第三显示行对应地设置的第五扫描线G5以及第六扫描线G6中的第五扫描线G5而被选择,所述第六像素组(PX32、34)通过第六扫描线G6而被选择,所述第七像素组(PX41、PX43)通过与第四显示行对应地设置的第七扫描线G7以及第八扫描线G8中的第七扫描线G7而被选择,所述第八像素组(PX42、PX44)通过第八扫描线G8而被选择。各数据线(例如数据线S1)被第五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PX31)和第六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PX32)所共用,各数据线(例如数据线S1)被第七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PX41)和第八像素组的任意一个像素(PX42)所共用。

如图12所示,驱动部60在通过第五扫描线G5而选择第五像素组的第五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驱动部60在通过第六扫描线G6而选择第六像素组的第六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驱动部60在通过第七扫描线G7而选择第七像素组的第七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驱动部60在通过第八扫描线G8而选择第八像素组的第八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

更加具体而言,通过作为第五像素组的像素的第九像素PX31和作为第六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像素PX32而共用第一数据线S1,通过作为第五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一像素PX33和作为第六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二像素PX34而共用第二数据线S2,通过作为第七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三像素PX41和作为第八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四像素PX42而共用第一数据线S1,通过作为第七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五像素PX43和作为第八像素组的像素的第十六像素PX44,而共用第二数据线S2。

驱动部60在第五扫描期间内,向被第九像素PX31以及第十像素PX32所共用的第一数据线S1输出负极性的第九像素用数据电压,向被第十一像素PX33以及第十二像素PX34所共用的第二数据线S2输出正极性的第十一像素用数据电压。驱动部60在第六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负极性的第十像素用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正极性的第十二像素用数据电压。驱动部60在第七扫描期间内,向被第十三像素PX41以及第十四像素PX42所共用的第一数据线S1输出正极性的第十三像素用数据电压,向被第十五像素PX43以及第十六像素PX44所共用的第二数据线S2输出负极性的第十五像素用数据电压。在第八扫描期间内,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负极性的第十四像素用数据电压,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正极性的第十六像素用数据电压。

根据本实施方式,针对第三显示行的第九像素PX31、第十像素PX32、第十一像素PX33、第十二像素PX34,分别写入负极性、负极性、正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另外,针对第四显示行的第十三像素PX41、第十四像素PX42、第十五像素PX43、第十六像素PX44,分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即,被写入互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的像素间的边界在第三显示行中成为第十像素PX32与第十一像素PX33之间,在第四显示行中成为第十三像素PX41与第十四像素PX42之间、以及第十五像素PX43与第十六像素PX44之间,该边界在列方向上错开。由此,能够在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中抑制特有的每隔2列的竖纹的产生,从而能够实现显示品质的提高等。

2.数据线驱动部

在图6中示出了数据线驱动部40的详细的结构示例。数据线驱动部40包括灰度电压生成电路42、多个驱动电路DR1~DRk(k为2以上的整数)。

灰度电压生成电路42生成在通过正极性的数据电压而对像素进行驱动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正极性用的多个灰度电压、在通过负极性的数据电压而对像素进行驱动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负极性用的多个灰度电压,并将它们向多个驱动电路DR1~DRk输出。

多个驱动电路DR1~DRk的各驱动电路根据正极性用的多个灰度电压和负极性用的多个灰度电压和来自控制部20的显示数据,而对两根数据线进行驱动。即,针对第一~第n的数据线驱动端子TS1~TSn,而设置有k=n/2个的驱动电路。各驱动电路以相反极性而对两根数据线进行驱动。例如,若以驱动电路DR1为例而举例,在向一方的数据线S1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SV1的情况下,向另一方的数据线S2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SV2。在向一方的数据线S1输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SV1的情况下,向另一方的数据线S2输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SV2。如此,虽然极性的选择方式有两种,但各驱动电路选择那一种极性,是任意(独立)的。

控制部20向各驱动电路输出与该驱动电路所驱动的两根数据线相对应的显示数据。例如,在与扫描线G1、G2相连接的显示行中,像素PX11~PX14与两根数据线S1、S2相连接。即,在对1行的显示行进行驱动时(1水平扫描期间),控制部20向一个驱动电路输出四个像素的显示数据。由于1行的显示行通过两根扫描线G1、G2而分时地被写入,因此,在一根扫描线选择像素的期间内,控制部20向一个驱动电路输出两个像素的显示数据。

在图7中示出了驱动电路的详细的结构示例。虽然在图7中,以驱动电路DR1为例而进行图示,但是,驱动电路DR2~DRk也能够同样地被构成。驱动电路DR1包括:第一开关电路SWA1、第二开关电路SWA2、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第三开关电路SWB1、第四开关电路SWB2、灰度电压生成电路42。

第一开关电路SWA1包括开关元件SPA1和开关元件SMA1,所述开关元件SPA1对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的输出与数据线驱动端子TS1进行连接,所述开关元件SMA1对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的输出与数据线驱动端子TS1进行连接。

第二开关电路SWA2包括开关元件SMA2和开关元件SPA2,所述开关元件SMA2对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的输出和数据线驱动端子TS2进行连接,所述开关元件SPA2对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的输出和数据线驱动端子TS2进行连接。

第三开关电路SWB1包括开关元件SPB1和开关元件SMB1,所述开关元件SPB1向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输入第一数据线S1用的显示数据HD1,所述开关元件SMB1向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输入第二数据线S2用的显示数据HD2。

第四开关电路SWB2包括开关元件SMB2和开关元件SPB2,所述开关元件SMB2向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输入第二数据线S2用的显示数据HD2,所述开关元件SPB2向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输入第一数据线S1用的显示数据HD1。

第一、第二开关电路SWA1、SWA2例如由传输门等的晶体管电路构成。第三、第四开关电路SWB1、SWB2例如由逻辑电路的选择器构成。这些开关电路SWA1、SWA2、SWB1、SWB2通过来自控制部20的控制信号而被实施导通断开控制。

灰度电压生成电路42包括正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P和负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M,所述正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P输出正极性用的多个灰度电压VRP1~VRP256,所述负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M输出负极性用的多个灰度电压VRM1~VRM256。并且,在此,虽然以是256灰度的情况为例而进行说明,但灰度数并不限定于256灰度。

以下,对驱动电路DR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通过正极性、负极性而对数据线S1、S2进行驱动的第一状态下,开关元件SPA1、SMA2、SPB1、SMB2成为导通。在该情况下,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从多个正极性用灰度电压VRP1~VRP256中选择与第一数据线S1用的显示数据HD1相对应的电压DPQ。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根据所选择的电压DPQ并利用正极性的数据电压SV1而对第一数据线S1进行驱动。另一方面,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从多个负极性用灰度电压VRM1~VRM256中选择与第二数据线S2用的显示数据HD2对应的电压DMQ。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根据所选择的电压DMQ并利用负极性的数据电压SV2而对第二数据线S2进行驱动。

另一方面,在通过负极性、正极性而对数据线S1、S2进行驱动的第二状态下,开关元件SMA1、SPA2、SMB1、SPB2成为导通。在该情况下,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从多个负极性用灰度电压VRM1~VRM256中选择与第一数据线S1用的显示数据HD1相对应的电压DMQ。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根据所选择的电压DMQ并利用负极性的数据电压SV1而对第一数据线S1进行驱动。另一方面,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从多个正极性用灰度电压VRP1~VRP256中选择与第二数据线S2用的显示数据HD2相对应的电压DPQ。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根据所选择的电压DPQ并利用正极性的数据电压SV2而对第二数据线S2进行驱动。

由于一根显示行通过两根扫描线G1、G2而分时地被写入,因此,在各扫描线选择像素的期间内,驱动电路DR1在第一、第二状态的任意一个状态下向像素实施写入。扫描线G1、G2选择像素的期间和第一、第二状态的组合是任意(独立)的,能够在各种极性模式下实施驱动。

通过上述的驱动电路DR1的结构和动作,实现如下动作,即,向第一数据线(S1)输出第一极性的数据电压,并且,向第二数据线(S2)输出作为与第一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第二极性的数据电压。

3.正极性用放大电路、负极性用放大电路

在图8A、图8B中示出了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的详细的结构示例。图8A表示初始化期间(在电容器CIA、CFA中设定初始化用的电压的期间)内的开关元件的状态,图8B表示输出期间(将输出电压输出而对驱动对象进行驱动的期间)内的开关元件的状态。

如图8A所示,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具有运算放大OPA(运算放大器)、电容器CIA、CFA、开关元件SA1~SA5。该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为,接收输入电压DPQ,并输出输出电压APQ,而对数据线进行驱动的电路。输入电压DPQ例如为0V~+6V。

电容器CIA被设置于总和节点NEGA(反转输入端子节点、电荷累积节点)与节点NA1之间,总和节点NEGA与运算放大OPA的第一输入端子(反转输入端子)连接。电容器CFA被设置于总和节点NEGA与节点NA2之间。在运算放大OPA的第二输入端子(非反转输入端子)上,连接有模拟基准电源VDDRMP的节点。

开关元件SA1被设置于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的输入节点NIA与节点NA1之间。开关元件SA2被设置于模拟基准电源VDDRMP的节点与节点NA1之间。开关元件SA3被设置于节点NA2与输出节点NQA之间。开关元件SA4被设置于节点NA2与模拟基准电源VDDRMP的节点之间。开关元件SA5被设置于总和节点NEGA与输出节点NQA之间。

这些开关元件SA1~SA5例如由传输门等的晶体管电路构成,并通过来自控制部20的开关控制信号而被进行导通断开控制。另外、模拟基准电源VDDRMP为正极性用高电位侧电源(例如+6V)与正极性用低电位侧电源(例如0V)之间的电压(例如+3V),并由内置于电路装置100中或电路装置100的外部的不图示的电源电路供给。

如图8A所示,在初始化期间内,开关元件SA2、SA4、SA5成为导通,开关元件SA1、SA3成为关断。通过使开关元件SA2成为导通,从而其一端与总和节点NEGA电连接的电容器CIA的另一端被设定于模拟基准电源VDDRMP上。同样地,通过使开关元件SA4成为导通,从而其一端与总和节点NEGA电连接的电容器CFA的另一端被设定于模拟基准电源VDDRMP上。另外,通过使作为反馈开关元件的开关元件SA5成为导通,从而运算放大器OPA的输出被反馈至反相输入端子,通过运算放大器OPA的虚拟短路功能,从而总和节点NEGA被设定为模拟基准电源VDDRMP的电压。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的输出电压APQ成为模拟基准电源VDDRMP的电压。

如图8B所示,在输出期间内,开关元件SA1、SA3成为导通,开关元件SA2、SA4、SA5成为关断。通过使开关元件SA1成为导通,从而一端与总和节点NEGA连接的电容器CIA的另一端被设定为输入电压DPQ。另外,通过使开关元件SA3成为导通,从而一端与总和节点NEGA连接的电容器CFA的另一端被设定为输出电压APQ。由此,输出电压APQ成为下式(1)。并且,CCIA为电容器CIA的电容,CCFA为电容器CFA的电容。

APQ=VDDRMP-(CCIA/CCFA)×(DPQ-VDDRMP) (1)

在图9A、图9B中示出了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的详细的结构示例。图9A表示初始化期间内的开关元件的状态,图9B表示输出期间内的开关元件的状态。

如图9A所示,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具有运算放大器OPB(运算放大器)、电容器CIB、CFB、开关元件SB1~SB5。该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为,接收输入电压DMQ,输出输出电压AMQ,对数据线进行驱动的电路。输入电压DMQ例如为0V~+6V。

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的构成以及动作与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相同。即,运算放大器OPB对应于运算放大器OPA,电容器CIB、CFB对应于电容器CIA、CFA,开关元件SB1~SB5对应于开关元件SA1~SA5。但是,与开关元件SB4的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OPB的第二输入端子(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的模拟基准电源为VDDRMN。模拟基准电源VDDRMN为负极性用高电位侧电源(例如0V)与负极性用低电位侧电源(例如-6V)之间的电压(例如-3V),并由内置于电路装置100中或电路装置100的外部的不图示的电源电路供给。

在图9A所示的初始化期间内,输出电压AMQ成为模拟基准电源VDDRMN的电压。在图9B所示的输出期间内,输出电压AMQ成为下式(2)。

AMQ=VDDRMN-(CCIA/CCFA)×(DAC-VDDRMP) (2)

例如,在各水平扫描期间内,首先设定初始化期间,并实施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和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的初始化,接下来,设定输出期间,并实施由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和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而进行的数据电压的输出。在输出期间内,首先选择奇数类的扫描线(例如扫描线G1),并针对与该奇数类的扫描线连接的像素,而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和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实施写入,接下来,选择偶数类的扫描线(例如扫描线G2),并针对与该偶数类的扫描线连接的像素,而正极性用放大电路AMP和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实施写入。

并且,在图7的驱动电路中采用了图8A~图9B的放大电路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使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与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公共化,并设为灰度电压的电压范围为0V~+6V的一个D/A转换电路。在该情况下,正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P和负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GCM也被公共化。或者,如图7那样,在分为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和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M输出0V~-6V的范围的输出电压DMQ,该输出电压DMQ被输入至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M的输入节点NIB。在该情况下,在开关元件SB2的一端,输入有模拟基准电压VDDRMN(例如-3V)。

4.极性模式

利用图10~图13,对本实施方式的电路装置100对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时的极性模式(极性反转模式)进行说明。极性模式为,显示面板的各像素(严格而言,是与哪一个扫描线和数据线连接的像素)与写入至该像素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对应设置的模式。虽然在图10~图13中,与像素的符号一起标记“+”、“-”的符号,但是,“+”表示正极性,“-”表示负极性。在图10~图13中,表示某一帧中的各像素的驱动极性,在接下来的帧中,各像素通过相反极性而被驱动。

并且,以下,以图14(图2)所示的结构的显示面板为例而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图15、图16所示的结构的显示面板中也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极性模式。

在图10中表示第一极性模式。以下,以像素PX11~PX14、PX21~PX24中的极性模式为例而进行说明。在其他像素中,反复同样的极性模式。

在与扫描线G1连接的像素PX11、PX13(第一像素、第三像素)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2连接的像素PX12、PX14(第二像素、第四像素)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3连接的像素PX21、PX23(第五像素、第七像素)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4连接的像素PX22、PX24(第六像素、第八像素)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

通过极性设定部70而被设定的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分别对应于正极性、负极性、负极性、正极性。

在该第一极性模式中,成为当观察到1列像素的极性模式时正极性和负极性交替地排列的模式。

在图11中表示第二极性模式。以下,以像素PX11~PX14、PX21~PX24中的极性模式为例而进行说明。在其他像素中,反复同样的极性模式。

在与扫描线G1连接的像素PX11、PX13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2连接的像素PX12、PX14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3连接的像素PX21、PX23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4连接的像素PX22、PX24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

通过极性设定部70而被设定的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分别对应于正极性、负极性、正极性、负极性。

在该第二极性模式中,与第一极性模式相同地,成为在观察到1列像素的极性模式时正极性和负极性交替地排列的模式。与第一极性模式之间的不同点为,成为使第一极性模式在水平扫描方向上偏移了一个像素量的模式。

在图12中表示第三极性模式。以下,以像素PX11~PX14、PX21~PX24、PX31~PX34、PX41~PX44中的极性模式为例而进行说明。在其他像素中,反复同样的极性模式。

在与扫描线G1连接的像素PX11、PX13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2连接的像素PX12、PX14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3连接的像素PX21、PX23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4连接的像素PX22、PX24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

在与扫描线G5连接的像素PX31、PX33(第九像素、第十一像素)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6连接的像素PX32、PX34(第十像素、第十二像素)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7连接的像素PX41、PX43(第十三像素、第十五像素)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8连接的像素PX42、PX44(第十四像素、第十六像素)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

通过极性设定部70而被设定的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分别对应于正极性、负极性、正极性、负极性。

在该第三极性模式中,成为模式向斜向(画面的右斜下方向)位移的模式。即,1行像素的极性模式成为,每一行向该方向位移一个像素量的模式。

在图13中表示第四极性模式。以下,以像素PX11~PX14、PX21~PX24中的极性模式为例而进行说明。在其他的像素中,反复同样的极性模式。

在与扫描线G1连接的像素PX11、PX13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2连接的像素PX12、PX14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3连接的像素PX21、PX23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4连接的像素PX22、PX24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通过极性设定部70而被设定的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三极性、第四极性分别与正极性、负极性、正极性、负极性对应。

虽然在该第四极性模式中,成为模式向斜方向(画面的右斜下方向、左斜下方向)转移,但该转移方向交替地变化的模式。即,1行像素的极性模式在下一个行中向画面右方向位移一个像素量,在其下一个行中,向画面左方向位移一个像素量(返回原来的模式)。

在以上的第一至第四极性模式中,在由一个驱动电路而进行驱动的像素中的、由同一扫描线选择(同时被驱动)的两个像素(例如像素PX11、PX13)中,被写入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由此,在水平扫描方向的显示行中,针对每2点而极性反转(2点反转驱动)。第一至第四极性模式为这样的2点反转驱动中的极性模式的示例。

并且,在如图15、图16所示的另一双栅极结构的显示面板上应用了上述的极性模式的情况下,像素与极性的对应发生变化。例如,将第一极性模式应用于图15的显示面板。在该情况下,由于像素PX11~PX14与扫描线G1、G2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图10相同,因此像素与极性的对应也相同。另一方面,在像素PX21~PX24中,在扫描线G3上连接有像素PX22、PX24,在扫描线G4上连接有像素PX21、PX23。因此,在与扫描线G3连接的像素PX22、PX24(第五像素、第七像素)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负极性、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在与扫描线G4连接的像素PX21、PX23(第六像素、第八像素)中,经由数据线S1、S2而被写入正极性、负极性的数据电压。

如此,即使在通过相同的极性模式而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上最终出现的极性的配置根据双栅极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那一种极性模式最能改善显示品质,有时根据双栅极结构的类型而不同。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电路装置100能够如上所述通过各种极性模式而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因此,能够根据双栅极结构的类型而对最佳的极性模式进行设定。

5.显示面板

在图14中表示显示面板的第一结构示例,在图15中表示显示面板的第二结构示例,在图16中表示显示面板的第三结构示例。本实施方式的电路装置100或其动作方法能够应用于第一至第三结构示例的显示面板中的任意的显示面板中。

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像素PX11~PX38的像素阵列、数据线S1~S4、扫描线G1~G6。在像素阵列中,例如,将第一行第二列的像素表示为符号PX12。“行”为水平扫描方向的行,“列”为垂直扫描方向的行。并且,在图15~图17中表示像素阵列的一部分。

在图14的第一结构示例中,在第一显示行的像素PX11~PX18中,像素PX11、PX13、PX15、PX17与扫描线G1连接,并对应于第一像素组。像素PX12、PX14、PX16、PX18与扫描线G2连接,并对应于第二像素组。在第二显示行的像素PX21~PX28中,像素PX21、PX23、PX25、PX27与扫描线G3连接,并对应于第三像素组。像素PX22、PX24、PX26、PX28与扫描线G4连接,并对应于第四像素组。

另外,第一像素组的像素PX11和第二像素组的像素PX12被公共连接于数据线S1,并分别对应于第一像素、第二像素。第一像素组的像素PX13和第二像素组的像素PX14被公共连接于数据线S2,并分别对应于第三像素、第四像素。第三像素组的像素PX21与第四像素组的像素PX22被公共连接于数据线S1,并分别对应于第五像素、第六像素。第三像素组的像素PX23和第四像素组的像素PX24被公共连接于数据线S2,并分别对应于第七像素、第八像素。

在图15的第二结构示例中,第一显示行的像素PX11~PX18成为与第一结构示例同样的连接结构。在第二显示行的像素PX21~PX28中,像素PX22、PX24、PX26、PX28与扫描线G3连接,并对应于第三像素组。像素PX21、PX23、PX25、PX27与扫描线G4连接,并对应于第四像素组。

另外,第三像素组的像素PX22和第四像素组的像素PX21被公共连接于数据线S1,并分别对应于第五像素、第六像素。第三像素组的像素PX24和第四像素组的像素PX23被公共连接于数据线S2,并分别对应于第七像素、第八像素。

在图16的第三结构示例中,在第一显示行的像素PX11~PX18中,像素PX11、PX14、PX15、PX18与扫描线G1连接,并对应于第一像素组。像素PX12、PX13、PX16、PX17与扫描线G2连接,并对应于第二像素组。在第二显示行的像素PX21~PX28中,像素PX22、PX23、PX26、PX27与扫描线G3连接,并对应于第三像素组。像素PX21、PX24、PX25、PX28与扫描线G4连接,并对应于第四像素组。

另外,第一像素组的像素PX11和第二像素组的像素PX12被公共连接于数据线S1,并分别对应于第一像素、第二像素。第一像素组的像素PX14和第二像素组的像素PX13被公共连接于数据线S2,并分别对应于第三像素、第四像素。第三像素组的像素PX22和第四像素组的像素PX21被公共连接于数据线S1,并分别对应于第五像素、第六像素。第三像素组的像素PX23和第四像素组的像素PX24被公共连接于数据线S2,并分别对应于第七像素、第八像素。

6.电气光学装置

在图17中表示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电路装置100的电气光学装置350的结构示例。以下,以显示面板200为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为例而进行说明,但是,显示面板200也可以为使用了自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例如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面板)等。

电气光学装置350包括玻璃基板210、被形成于玻璃基板210上的像素阵列220、被安装于玻璃基板210上的电路装置100、对电路装置100以及像素阵列220的数据线进行连接的配线组230、对电路装置100以及像素阵列220的扫描线进行连接的配线组240、与显示控制器300连接的柔性基板250、对柔性基板250和电路装置100进行连接的配线组260。配线组230以及配线组240、配线组260通过透明电极(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等而被形成于玻璃基板210上。像素阵列220包括像素、数据线、扫描线,玻璃基板210和像素阵列220相当于显示面板200。并且,电气光学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柔性基板250连接的基板、被安装于该基板上的显示控制器300。

7.电子设备

在图18中表示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电路装置100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例。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例如,能够假设车载显示装置(例如仪表盘等)或监控器、显示器、单片投影仪、电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电子计算机)、便携型信息终端、车辆导航系统、便携型游戏终端、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装置、打印机等搭载有显示装置的各种电子设备。

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包括电气光学装置350、CPU310(广义而言,为处理装置)、显示控制器300(主机控制器)、存储部320、用户接口部330、数据接口部340。电气光学装置350包括电路装置100、显示面板200。并且,CPU310实现显示控制器300的功能,也可以省略显示控制器300。另外,电路装置100和显示面板200也可以作为电气光学装置350而未一体地被构成,而是作为各个结构要素而在电子设备中被组装。

用户接口部330为接收来自用户的各种操作的接口部。例如,由按钮或鼠标、键盘、被安装于显示面板200上的触媒面板等构成。数据接口部340为实施图像数据或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接口部。例如为USB等的有线通信接口和、或无线LAN等的无线通信接口。存储部320对从数据接口部340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或者,存储部320作为CPU310或显示控制器300的工作存储器而发挥功能。CPU310实施电子设备的各部分的控制处理或各种数据处理。显示控制器300实施电路装置100的控制处理。例如,显示控制器300将从数据接口部340或存储部320经由CPU310而被传输的图像数据转换为电路装置100能够接收的形式,并向电路装置100输出该被转换的图像数据。电路装置100根据从显示控制器300被传输的图像数据而对显示面板200进行驱动。

并且,如上所述,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能够实施实体上从本发明的新事项和效果不脱离的多种变形的情况。因此,这样的改变例全部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在说明书或附图中,与更广义或者同义的不同用语一起被记载的用语即使在说明书或附图的任意地方,都能够至少一次置换为该不同的用语。另外,本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的全部组合也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另外,驱动部、控制部、极性设定部、驱动电路、电路装置、电气光学装置、电子设备的构成或动作等也并未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内容,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符号说明

10…接口部、20…控制部、40…数据线驱动部、

42…灰度电压生成电路、50…扫描线驱动部、60…驱动部、

70…极性设定部、100…电路装置、200…显示面板、

210…玻璃基板、220…像素阵列、230…配线组、

240…配线组、250…柔性基板、260…配线组、

300…显示控制器、310…CPU、320…存储部、

330…用户接口部、

340…数据接口部、350…电气光学装置、

AMM…负极性用放大电路、AMP…正极性用放大电路、

DAM…负极性用D/A转换电路、DAP…正极性用D/A转换电路、

DR1…驱动电路、G1…扫描线、GCM…负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

GCP…正极性用灰度电压生成电路、PX11…像素、S1…数据线、

SWA1、SWA2…开关电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