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5523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使用日益广泛,依赖也越来越强。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人们需要用眼睛注视电子设备上显示器的屏幕,当屏幕亮度过高时,会使得眼睛受到伤害,并造成电量的浪费,当屏幕亮度过低时,又会使得眼睛无法看清屏幕所显示的内容。同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所需的屏幕亮度会因场景中的亮度不同而不同。

目前,电子设备屏幕亮度所采用的调节方法有:通过用户自主调整设置。该方法的缺陷为:在所处应用场景下,外界的亮度变化时,用户需要自己手动调节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并且可能需要调节多次,才能调整到适宜的亮度,严重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根据环境亮度自动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方法,包括:采集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侧的环境光,并且将所述环境光转换为第一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调节所述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以调节所述屏幕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调节所述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包括:将所述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向所述屏幕的背光源输入所述输入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所述环境光的亮度;判断所述亮度是否大于亮度阈值;若是,对所述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将放大之后的所述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若否,进入所述将所述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所述输入电流是否大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若是,则调整对所述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放大比例,并且返回根据放大比例,对所述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步骤,直至所述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输入电流大于或者等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时,使所述屏幕输入最大亮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电子设备,包括:光电转换层、显示层、背光源源和电流控制器;所述光电转换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层和背光源源之间,或者,所述光电转换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层远离所述背光源源的一侧,所述电流控制器分别与光电转换层和背光源源连接;所述光电转换层用于透传所述背光源源所产生的光,并且吸收所述远离所述背光源源一侧的环境光,将所述环境光转换为第一电流;所述电流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流,并且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调节所述屏幕的背光源源的电流,以调节所述屏幕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电流控制器连接,用于向所述电流控制器输入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所述电流控制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并且向所述屏幕的背光源输入所述输入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光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环境光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光传感器,所述光传感器与所述电流控制器连接;所述光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环境光的亮度;所述电流控制器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亮度是否大于亮度阈值,若是,对所述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并且将放大之后的所述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若否,进入所述将所述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所述输入电流是否大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若是,则调整对所述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放大比例,并且返回根据放大比例,对所述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步骤,直至所述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流大于或者等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时,控制所述提示单元输出最大亮度提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集电子设备的屏幕侧的环境光,并由光电转换层将环境光转换成第一电流,根据第一电流,调节所述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以调节所述屏幕的亮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结合环境的亮度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做出调整,使屏幕亮度达到适宜用户使用的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判断环境光的亮度是否大于亮度阈值和判断输入电流是否大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对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进行多次调整,进而使屏幕亮度达到最适宜用户使用的亮度,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通过采集环境光转换成第一电流,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发明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方法包括:

S110:采集电子设备的屏幕侧的环境光,并且将环境光转换为第一电流。

光电转换层为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重要的光电功能薄膜,其在平板显示技术、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中有重要应用。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全球变暖等问题引发了全球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广泛研究。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的透明导电薄膜目前主要是ITO、FTO和AZO等。以适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无铟、室温制备、低电阻、高透明导电薄膜为例,介质膜/金属/介质膜(dielectric/metal/dielectric,DMD)结构的透明导电薄膜很容易实现低电阻和较高的透过率。这是因为DMD结构中的金属层与两层介质膜构成并联电阻从而能获得低电阻;三层薄膜光学上的诱导增透设计可以提高其可见区透过率。具体的,以DMD结构的无铟透明导电薄膜为例,通过理论设计得到三层薄膜各自对DMD整体透过率的不同影响,以室温电子束蒸镀的方法,制备出几种无铟多功能性的透明导电薄膜。其主要创新性结果如下:(1)以WO_3介质层和Ag金属层为例,理论模拟了DMD结构中三层薄膜对透射光谱的影响,发现增加最外层(与空气接触)介质膜厚度会使透射峰红移;而增加最里层(与玻璃接触)介质膜厚度会使透射谱蓝移;而中间金属银层的膜厚影响整体的平均透过率。(2)采用原材料比In_2O_3丰富的WO_3、ZnSe和Sb_2O_3为介质材料,Ag为金属层,在优化设计了各层膜厚的基础上,利用室温电子束蒸发方法制作了三种性能优异的DMD结构透明导电薄膜WO_3/Ag/WO_3(WAW)、ZnSe/Ag/ZnSe(ZAZ)和Sb_2O_3/Ag/Sb_2O_3(SAS)。其中WAW透明导电薄膜实现了12Ω/cm2的面电阻,获得了6.33eV的极高功函数,这是已报道的最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薄膜。经初步分析认为,在DMD结构中薄膜的功函数主要与介质层有关,受金属Ag层的影响小。以WAW为阳极的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OLED)启亮电压仅为1.9V,打破了绿光器件2.35V启亮电压的热动力极限,证明高功函数WAW阳极可以有效地提高OLED器件注入效率。以WAW为阳极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比同等条件下ITO为阳极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75.2%,并且开路电压也高0.2V。以WAW为阳极的OLED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均显示了比ITO为阳极更为优异的性能,表明了它在光电子器件中极具潜力的应用价值。ZnSe是光学红外材料,在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它在650nm以下有很高的吸收率,因此制约了它在可见光区域的应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制备,ZAZ实现了在可见光区域(400-700nm)平均透过率64%,峰值653nm处为83%。该结果将扩展ZnSe红外材料在可见光领域的应用。光电转换层位于显示层的正上方;外界的环境光照射的时候,光电转换层将环境光转换为第一电流;显示层所显示的内容可以穿过光电转换层呈现出来,让用户的眼睛接收到。光电转换层与电流控制器连接,并且光电转换层将第一电流传输给电流控制器。

采集电子设备的屏幕侧的环境光可以通过光电转换层进行采集的,而光电转换层位于电子设备的背光源之上,背光源和环境光分别位于光电转换层的两侧,光电转换层具有透传电子设备的屏幕的背光,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显示,以及吸收环境光,将环境光转换为第一电流的功能,具体的,可以根据背光和环境光的不同波长,设置光电转换层的两侧的不同材料,以实现光电转换层的功能。

S120:根据第一电流,调节所述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以调节所述屏幕的亮度。

由于电子设备的屏幕是裸露在外部环境中,当电子设备的屏幕在显示时,外部环境的环境光与从屏幕出射的光产生抵消的现象,使得入射人眼的光线不足,从而给用户的感觉是屏幕的内容显得不够清晰,尤其当屏幕在强环境光的照射下,环境光抵消大部分的从屏幕出射的光,造成人眼完成看不清楚屏幕的情况。而为了使人眼看到的屏幕的内容清晰,可以通过调整屏幕的亮度,以使从屏幕出射的光强于环境光,从而使得人眼能够看到屏幕的内容清晰。而屏幕的亮度是主要受限于屏幕的背光,背光的强度越高,屏幕的亮度越高。而背光的强度受限于背光源的电流,背光源的电流越高,背光的强度越高。在本实施例中,直接采集环境光,并且将采集到的环境光转换为第一电流,以及根据第一电流,调节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从而调整调节所述屏幕的亮度,实现电子设备根据不同的环境,对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做出调整,使屏幕亮度达到适宜用户使用的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例如,当由环境光较弱的环境进入到环境光较强的环境,所采集到的环境光强度增大,进而由光转换成的电增多,即第一电流增大,输入背光源的输入电流相应变大,此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也相应变亮,使用户在外界光线变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自动调节其屏幕亮度,以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使用户能够看清屏幕所显示的内容。当由环境光较强的环境进入到环境光较弱的环境,所采集到的环境光强度减小,进而由光转换成的电减少,即第一电流减小,从而使得输入电流减小,背光源的亮度相应变暗,此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也相应变暗,使用户在外界光线变弱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自动调节其屏幕亮度,以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避免用户在使用时,眼球被强光刺激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采集的环境光就是屏幕侧的环境光,其是对屏幕直接产生影响的环境光,使得根据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调节屏幕的亮度的更准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集电子设备的屏幕侧的环境光,并由光电转换层将环境光转换成第一电流,根据第一电流,调节所述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以调节所述屏幕的亮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结合环境的亮度对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做出调整,使屏幕亮度达到适宜用户使用的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例如,当由环境光较弱的环境进入到环境光较强的环境,光电转换层所采集到的环境光强度增大,进而由光能转换成的电能增多,即第一电流增大。电流控制器将增大后的第一电流和预设的第二电流叠加作为输入电流,并输送给背光源。由于输入电流增大,背光源的亮度相应变大,此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也相应变亮,使用户在外界光线变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自动调节其屏幕亮度,以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使用户能够看清屏幕所显示的内容。当由环境光较强的环境进入到环境光较弱的环境,光电转换层所采集到的环境光强度减小,进而由光能转换成的电能减少,即第一电流减小。电流控制器将减小后的第一电流和预设的第二电流叠加作为输入电流,并输送给背光源。由于输入电流减小,背光源的亮度相应变暗,此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也相应变暗,使用户在外界光线变弱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自动调节其屏幕亮度,以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避免用户在使用时,眼球被强光刺激到

可选的,在根据第一电流,调节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时,可以将第一电流叠加至预先输入至背光源的第二电流上,实现调节屏幕的亮度,则步骤S120又可具体为:将所述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向所述屏幕的背光源输入所述输入电流。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发明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的方法包括:

S210:采集电子设备的屏幕侧的环境光,并且将环境光转换为第一电流。

采集电子设备的屏幕侧的环境光可以通过光电转换层进行采集的,而光电转换层位于电子设备的背光源之上,背光源和环境光分别位于光电转换层的两侧,光电转换层具有透传电子设备的屏幕的背光,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显示,以及吸收环境光,将环境光转换为第一电流的功能,具体的,可以根据背光和环境光的不同波长,设置光电转换层的两侧的不同材料,以实现光电转换层的功能。

S220:获取环境光的亮度。

环境光的亮度,可以通过光传感器进行采集,其中,光传感器所采集的环境光与光电转换层所采集的环境光相同的。

S230:判断环境光的亮度是否大于亮度阈值,若是,则进入S270,若否,则直接进入S240。

由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的面积有限,即光电转换层的面积有限,所能吸收的外界光线也是有限的,因此可能会造成光电转换层所产生的第一电流无法使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提高到与外界的环境光相应的亮度,此时,需要对环境光的亮度进行判定,根据环境光的亮度适当调节对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放大比例。

S270:对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

对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并将放大之后的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

S240:将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

将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向屏幕的背光源输入该输入电流,以调节屏幕的亮度。根据环境光的亮度,调节对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放大比例,使得调节之后的屏幕亮度更适应外部环境,用户体验更好。值得说明的是:对第一电流进行的放大处理包括放大第一电流和缩小第一电流两种方式。

进一步的,由于背光源的电流最高电流是固定,为了避免环境光的强度太大,造成输入电流过大,烧坏背光源的情况,还可以对输入电流进行限定。

S250:判断输入电流是否大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若是,则进入S280,否则,则直接进入S260。

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

S280:调整对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放大比例,返回根据放大比例,对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步骤,直至所述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

通过对输入电流和额定最高电流进行比较,确定对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放大比例。若输入电流大于额定最高电流,为了避免因输入电流过大,而出现烧坏背光源的情况出现,则需调整对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放大比例小于1,使输入电流变小。若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额定最高电流,则不会出现烧坏背光源的情况,此时不需调整对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放大比例。然后再执行S270。

S260: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调节所述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以调节所述屏幕的亮度。

电流控制器与背光源连接,用于调节所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以调节屏幕亮度,该电流控制器将所述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向屏幕的背光源输入输入电流,进而调节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以调节屏幕的亮度。例如,当由环境光较弱的环境进入到环境光较强的环境,光电转换层所采集到的环境光强度增大,进而由光能转换成的电能增多,即第一电流增大。电流控制器将增大后的第一电流和预设的第二电流叠加作为输入电流,并输送给背光源。由于输入电流增大,背光源的亮度相应变大,此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也相应变亮,使用户在外界光线变强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自动调节其屏幕亮度,以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使用户能够看清屏幕所显示的内容。当由环境光较强的环境进入到环境光较弱的环境,光电转换层所采集到的环境光强度减小,进而由光能转换成的电能减少,即第一电流减小。电流控制器将减小后的第一电流和预设的第二电流叠加作为输入电流,并输送给背光源。由于输入电流减小,背光源的亮度相应变暗,此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也相应变暗,使用户在外界光线变弱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自动调节其屏幕亮度,以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避免用户在使用时,眼球被强光刺激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集电子设备的屏幕侧的环境光,并由光电转换层将环境光转换成第一电流,根据第一电流,调节所述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以调节所述屏幕的亮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结合环境的亮度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做出调整,使屏幕亮度达到适宜用户使用的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进一步地,判断环境光的亮度是否大于亮度阈值和判断输入电流是否大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对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进行多次调整,进而使屏幕亮度达到最适宜用户使用的亮度,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进一步的,通过采集环境光转换成第一电流,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100包括:光电转换层10、显示层20、背光源30和电流控制器40;所述光电转换层10设置于所述显示层20和背光源30之间,或者,所述光电转换层10设置于所述显示层20远离所述背光源30的一侧,所述电流控制器40分别与光电转换层10和背光源30连接;所述光电转换层10用于透传所述背光源30所产生的光,并且吸收所述远离所述背光源30一侧的环境光,将所述环境光转换为第一电流;所述电流控制器4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流,并且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调节所述屏幕的背光源30的电流,以调节所述屏幕的亮度。

光电转换层10为透明导电薄膜,并位于显示层20的正上方;外界的环境光照射的时候,光电转换层10将环境光转换为第一电流;显示层20所显示的内容可以穿过光电转换层10呈现出来,让用户的眼睛接收到。光电转换层10与电流控制器40连接,并且光电转换层10将第一电流传输给电流控制器4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触摸层80,触摸层80位于显示层20的正上方,光电转换层10位于触摸层80和显示层20之间,也可以理解为:显示层20位于光电转换层10的正下方,用于呈现图片、文字和符号等信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显示层20还可以位于光电转换层10和触摸层80之间,触摸层80位于显示层20的正上方或者触摸层80位于显示层20和光电转换层10之间,光电转换层10位于触摸层80的正上方。

背光源30位于显示层20的正下方,即背光源30是位于显示层20背后的一种光源,其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显示层20的视觉效果。

电流控制器40与背光源30连接,电流控制器40能够控制来自于光电转换层10传输来的第一电流的大小,并将第一电流传输给背光源3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集电子设备的屏幕侧的环境光,并由光电转换层将环境光转换成第一电流,根据第一电流,调节所述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以调节所述屏幕的亮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结合环境的亮度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做出调整,使屏幕亮度达到适宜用户使用的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该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处理器50和存储器60。处理器50和存储器6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3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处理器50具体设于电子设备100内部,与存储器60连接,用于判断环境光的亮度是否大于亮度阈值;若是,对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将放大之后的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若否,进入将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的步骤。所述处理器50还用于判断所述输入电流是否大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若是,则调整对所述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放大比例,并且返回根据放大比例,对所述第一电流进行放大处理的步骤,直至所述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

存储器60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5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方法。

存储器6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50,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调节电子设备屏幕亮度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该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光传感器71,位于电子设备的屏幕旁,可以感应外部的环境光,并将环境光转换为电信号;光传感器71与处理器50相连,并将电信号传输给处理器50,使处理器50获取环境光的亮度。

该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电源72,与电流控制器40连接,并向电流控制器40输入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该第二电流可以由用户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时,预先通过输入亮度参数,进行设定。

所述电流控制器40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流与预先设定的第二电流之和作为输入电流,并且向所述屏幕的背光源输入所述输入电流。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提示单元80;所述提示单元80与所述电流控制器40连接;所述电流控制器40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流大于或者等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时,控制所述提示单元80输出最大亮度提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集电子设备的屏幕侧的环境光,并由光电转换层将环境光转换成第一电流,根据第一电流,调节所述屏幕的背光源的电流,以调节所述屏幕的亮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结合环境的亮度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做出调整,使屏幕亮度达到适宜用户使用的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进一步地,判断环境光的亮度是否大于亮度阈值和判断输入电流是否大于背光源的额定最高电流对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进行多次调整,进而使屏幕亮度达到最适宜用户使用的亮度,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进一步的,通过采集环境光转换成第一电流,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电子设备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电子设备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