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973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显示面板的检测装置例如点灯机,多是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输送履带旁,且通过相关的夹持机器手臂,将显示面板由输送履带移动至点灯机上,从而让相关人员能对设置于点灯机上的显示面板进行相关的检测。然而,现有的点灯机仅可设置单一面板,因此,如想提升整体显示面板的检测速度,就必须于输送履带的两侧设置多台点灯机,如此将造成生产成本的上升。因此,本实用新型人乃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从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以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来达到提升显示面板的检测速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系统,包含:一输送装置、一检测装置及一搬运装置。输送装置包含有一第一输送单元及一第二输送单元,第一输送单元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一第一入料端及一第一出料端,第二输送单元的两端分别定义一第二入料端及一第二出料端,第一输送单元用以使多个待检测电子件由第一入料端输送至第一出料端,第二输送单元用以使设置于其上的待检测电子件由第二入料端输送至第二出料端;其中,第一出料端与第二入料端彼此相对地间隔设置。检测装置邻近第一输送单元及第二输送单元设置,检测装置包含多个承载台及一旋转机构;至少其中一个承载台位于第一出料端及第二入料端之间;每个承载台用以供一个待检测电子件设置,且每个承载台能选择性地固持设置于其上的待检测电子件;每个承载台连接有一光学检测组件,每个光学检测组件能电性连接其所连接的承载台上的待检测电子件;旋转机构能带动多个所述承载台旋转,从而变换位于第一出料端及第二入料端之间的承载台。搬运装置邻近于输送装置及检测装置设置,搬运装置能使至少一个设置于第一输送单元的待检测电子件,移动至检测装置的至少一个承载台,且搬运装置能使至少一个设置于承载台的待检测电子件移动至第二输送单元。

优选地,该搬运装置包含有一轨道单元,该轨道单元邻近该第一输送单元、该第二输送单元及该检测装置设置,且该轨道单元设置有至少两个移动单元,每个该移动单元包含有一移动件,每个该移动件能相对于其所对应的轨道单元沿一动作路径移动;每个该移动件的一端连接一升降机构,每个该升降机构远离其所连接的移动件的一端设置有一固持机构,每个该固持机构能选择性地固持一个该待检测电子件,且每个该升降机构能选择性地使其所连接的固持机构远离或靠近,该输送装置用以承载多个所述待检测电子件的面及多个所述承载台用以承载待检测电子件的面;该第一输送单元及该第二输送单元能分别使其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沿一输送路径移动,每个该移动件的动作路径平行于每个该输送路径。

优选地,该搬运装置能使该第一输送单元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与位于该第一出料端及该第二入料端之间的承载台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分别同步移动至位于该第一出料端及该第二入料端之间的承载台及该第二输送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检测系统,包含:一输送装置、一检测装置及一搬运装置。输送装置能使多个待检测电子件沿一输送路径移动。检测装置邻近于输送装置设置,检测装置包含多个承载台及一旋转机构,每个承载台用以供一个待检测电子件设置,每个承载台能选择性地固持设置于其上的待检测电子件;多个承载台中的至少两个沿一排列线排列设置,排列线不平行于输送路径,每个承载台连接有一光学检测组件,每个光学检测组件能电性连接其所连接的承载台上的待检测电子件;旋转机构能带动多个所述承载台旋转,从而改变每个承载台相对于输送装置的位置。搬运装置邻近于输送装置及检测装置设置,搬运装置能使至少一个设置于输送装置的待检测电子件移动至检测装置的至少一个承载台,且搬运装置能使至少一个设置于承载台的待检测电子件移动至输送装置。

优选地,该搬运装置包含有两个轨道单元,每个该轨道单元设置有一移动单元,每个该移动单元包含有一移动件,每个该移动件能相对于其所对应的轨道单元沿一搬运路径移动,从而对应于该输送装置及该检测装置之间来回移动,每个该移动单元的搬运路径平行于该排列线;每个该移动单元的一端连接一升降机构;每个该升降机构的远离其所连接的移动单元的一端设置有一固持机构,每个该固持机构能选择性地固持一个该待检测电子件,且每个该升降机构能选择性地使其所连接的固持机构远离或靠近该输送装置及多个所述承载台。

优选地,该两个移动单元能在其所连接的固持机构分别固持有一个该待检测电子件时,同步沿其所对应的搬运路径移动。

优选地,该检测装置包含有一机台本体,多个所述承载台及该旋转机构设置于该机台本体上,且该旋转机构能使该机台本体旋转,从而改变每个该承载台相对于该输送装置的位置。

优选地,该检测装置包含有一机台本体,多个所述承载台及该旋转机构设置于该机台本体上,且该旋转机构能使该机台本体旋转,从而改变每个该承载台相对于该输送装置的位置,多个所述承载台倾斜地设置于该机台本体上,从而使设置于多个所述承载台上的待检测电子件能呈现为倾斜状;该检测系统还包含有一倾斜装置,其邻近该输送装置及该机台本体设置,该倾斜装置能承载至少一个该待检测电子件,该倾斜装置能使其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呈倾斜状;该搬运装置还包含有至少两个搬运单元,其中一个该搬运单元能使设置于该输送装置上的待检测电子件与设置于该倾斜装置上的待检测电子件彼此相互交换位置而设置,另一该搬运单元能使设置于该倾斜装置的待检测电子件及设置于该机台本体的承载台上的待检测电子件彼此相互交换位置而设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含:至少两个承载台及一旋转机构,每个承载台用以供一个显示面板设置,每个承载台能选择性地固持设置于其上的显示面板,每个承载台连接有一光学检测组件,每个光学检测组件能点亮其所连接的承载台上的显示面板;旋转机构能带动多个所述承载台旋转。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含有一机台本体,多个所述承载台及该旋转机构设置于该机台本体上,且该旋转机构能使该机台本体旋转,从而带动多个所述承载台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通过检测装置的多个承载台及旋转机构的设计,当操作人员在检测其中一待检测电子件(显示面板)时,搬运装置可以同时搬运另一承载台上的待检测电子件(显示面板),从而有效提升整体检测速率,且在相同检测产能下,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多台点灯机,具有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且相对所需的设备置放空间相对较小。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使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9~13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的检测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检测系统1包含有一输送装置10(图1未标)、一检测装置20及一搬运装置30。输送装置10用以输送多个待检测电子件D2、D3(如图3所示),例如显示面板或是电路板等,对此不加以限制;检测装置20则用以对输送装置10所输送的待检测电子件D1(例如显示面板)检测;而搬运装置30则用以于输送装置10及检测装置20之间进行待检测电子件D1的搬运。

进一步来说,输送装置10包含有一第一输送单元11及一第二输送单元12。第一输送单元11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一第一入料端11a及一第一出料端11b,第二输送单元12的两端分别定义一第二入料端12a及一第二出料端12b。第一输送单元11用以使多个待检测电子件D1由第一入料端11a输送至第一出料端11b;第二输送单元12用以使设置于其上的待检测电子件D1由第二入料端12a输送至第二出料端12b。其中,第一出料端11b与第二入料端12a彼此相对地设置,且第一输送单元11的第一出料端11b与第二输送单元12的第二入料端12a之间存在有间隔,用以设置检测装置20。具体来说,第一输送单元11及第二输送单元12即为两个彼此相对设置的输送带装置。

检测装置20邻近第一输送单元11及第二输送单元12设置,检测装置20包含多个承载台21(本实施例是以两个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及一旋转机构22。每个承载台21用以供一个待检测电子件D1设置,且每个承载台21能选择性地固持设置于其上的待检测电子件D1。每个承载台21连接有一光学检测组件23,每个光学检测组件23能电性导通其所连接的承载台21上的待检测电子件D1。旋转机构22能带动多个所述承载台21旋转,从而变换多个所述承载台21相对于输送装置10的位置。

具体来说,检测装置20可以包含有一机台本体24,多个所述承载台21、旋转机构22及光学检测组件23设置于该机台本体24。机台本体24设置于第一输送单元11的第一出料端11b及第二输送单元12的第二入料端12a之间,而其中一个承载台21对应位于第一出料端11b及第二入料端12a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可依据需求使旋转机构22带动机台本体24旋转,或是使旋转机构22带动多个所述承载台21相对于一转轴221旋转(如图2所示)。

搬运装置30邻近于输送装置10及检测装置20设置,搬运装置30能使至少一个设置于第一输送单元11的待检测电子件D1,移动至检测装置20的至少一个承载台21,且搬运装置30能使至少一个设置于承载台21的待检测电子件D1移动至第二输送单元12。

详细来说,搬运装置30包含有一轨道单元31,轨道单元31邻近第一输送单元11、第二输送单元12及检测装置20设置,且轨道单元31设置有至少两个移动单元32、32’(图中是以两个为例,但不局限以此),多个所述移动单元32、32’能相对轨道单元31沿一动作路径MP移动。每个移动单元32(32’)的一端连接一升降机构322(322’),每个升降机构322(322’)的远离其所连接的移动单元32(32’)的一端设置有一固持机构323(323’),每个固持机构323(323’)能选择性地固持一个待检测电子件D1,且每个升降机构322(322’)能选择性地使其所连接的固持机构323(323’)远离或靠近输送装置10用以承载多个所述待检测电子件D1的面及多个所述承载台21用以承载待检测电子件D1的面。在实际应用中,依据待检测电子件D1的不同,固持机构323(323’)可以对应为不同的结构,例如待检测电子件D1为显示面板时,所述固持机构323(323’)可以是包含有支架及吸盘(或是夹爪)的机构,以能稳固地夹持该显示面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单元11及第二输送单元12能分别使其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D1沿一输送路径DP1、DP2移动,每个移动单元32(32’)的动作路径MP可以是平行于每个输送路径DP1、DP2,借此使搬运装置30进行待检测电子件D1的搬运时,能相对快速且顺畅。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1的第一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为利说明,于以下说明中,前述搬运装置30的两个移动单元、多个所述承载台及多个待检测电子件,分别辅以不同的标号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书中将待检测电子件直接以显示面板做说明。

如图3所示,在第二输送单元12及多个所述承载台21、21’皆未设置有显示面板时,移动单元32及移动单元32’将分别于第一输送单元11固持一个显示面板D1、D2,而后移动单元32将沿轨道单元31移动,并将其所固持的显示面板D1搬运至承载台21;如图3及图4所示,在移动单元32将其所固持的显示面板D1设置于承载台21后,旋转机构22(如图1所示)将带动两个承载台21、21’旋转,而使未设置有显示面板的承载台21’对应旋转至第一输送单元11及第二输送单元12之间,从而使移动单元32’能将其所固持的显示面板D2设置于承载台21’上;于此同时,承载台21的光学检测组件(如图1所示)则可以对应使承载台21的显示面板D1电性导通而点亮该显示面板D1,借此使相关检测人员或是相关检测设备,例如自动光学检查(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AOI),可对该显示面板D1进行相关检测。换言之,在相关检测设备或人员对显示面板D1进行检测时,移动单元32’可同时在进行显示面板D2的搬运。

当然,在输送装置10、检测装置20及搬运装置30动作不相互干涉的前提下,可分别独立动作,也就是说,在旋转机构22(如图1所示)转动过程中,承载台21的光学检测组件(如图1所示)则可以对应使承载台21的显示面板D1进行电性导通或解除电性导通的动作,而输送装置10或搬运装置30可进行移载待检测电子件D1作业,藉以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4及图5所示,当相关检测设备或人员完成显示面板D1的检测后,旋转机构22(如图1所示)将使承载台21与承载台21’旋转,以使承载有已检测完成的显示面板D1的承载台21,旋转至第一输送单元11及第二输送单元12之间,相对使承载有未检测的显示面板D2的承载台21’对应旋转出第一输送单元11及第二输送单元12之间的位置,而让相关检测设备或人员能对该显示面板D2进行相关检测,当然于此同时,承载显示面板D2所对应的光学检测组件(图未示)将点亮该显示面板D2。

如图5及图6所示,在相关检测设备或是人员对显示面板D2进行相关检测的同时,移动单元32及移动单元32’分别同步将已检测的显示面板D1及未检测的显示面板D3,由承载台21及第一输送单元11移动至第二输送单元12及承载台21,而后,已检测的显示面板D1将会被第二输送单元12向外输送。在显示面板D2检测完成后,检测装置20及多个所述移动单元32、32’将重复前述图4及图5的步骤,而使显示面板D2移动至第二输送单元12,显示面板D3移出第一输送单元11及第二输送单元12之间,而让相关检测设备或检测人员对显示面板D3进行相关检测。综合上述,在检测设备或检测人员对显示面板进行相关检测时,搬运装置30能同时进行其他显示面板的搬移作业,从而可有效提升整体检测作业的产能。

[第二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如图所示,检测系统2包含:一输送装置10’、一检测装置20及一搬运装置30’。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输送装置10’可以是单一个输送带装置,检测装置20则是邻近于该输送带装置设置(输送装置10’),而非如同前述实施例,设置于两个输送带装置(第一输送单元11及第二输送单元12)之间。输送装置10’能使多个待检测电子件(例如显示面板)沿一输送路径DP’移动;在实际应用中,输送装置10’可以包含有多个用以固定或是限位待检测电子件的相关结构,以确保多个所述待检测电子件能依循该输送路径DP’移动。

检测装置20邻近于输送装置10’设置,检测装置20包含两个承载台21、21’(在实际应用中可依据需求设置为其他数量)及一旋转机构22,每个承载台21、21’用以供一个待检测电子件设置,每个承载台21、21’能选择性地固持设置于其上的待检测电子件。两个承载台21、21’沿一排列线AL排列设置,且排列线AL不平行于输送路径DP’;优选地,排列线AL可以是大致垂直于输送路径DP’。

每个承载台21、21’连接有一光学检测组件23,每个光学检测组件23能电性导通其所连接的承载台21(21’)上的待检测电子件。旋转机构22能带动多个所述承载台21(21’)旋转,而改变每个承载台21(21’)相对于输送装置10’的位置。也就是说,任一承载台21(21’)通过旋转机构22旋转后,可以是由邻近输送装置10’的位置移动至远离输送装置10’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检测装置20可以是包含有一机台本体24,多个所述承载台21、21’、旋转机构22及多个所述光学检测组件23可以是设置于机台本体24中,而旋转机构22可以是使两个承载台21绕一转轴221(如图8所示)旋转换位,或者旋转机构22可以是带动机台本体24旋转,对此不加以限制。

搬运装置30’邻近于输送装置10’及检测装置20设置,搬运装置30’能于检测装置20及输送装置10’之间进行待检测电子件的搬运作业。进一步来说,搬运装置30’可以是包含有两个轨道单元31a、31b,两个轨道单元31a、31b可以是如图7所示,一并设置于同一装置上,每个个轨道单元31a(31b)可以设置有一移动单元32a(32b),且每个移动单元32a(32b)包含有一移动件321a(321b),每个该移动件321a(321b)能于其所对应的轨道单元31a(31b)上沿一搬运路径MP’(如图8所示)移动。优选地,两个移动件321a(321b)分别所沿的搬运路径MP’可以是相互平行,且搬运路径MP’也可以是平行于排列线AL。每个移动件321a(321b)连接有一升降机构322a(322b),且每个升降机构322a(322b)连接有一固持机构323a(323b),每个该固持机构323a(323b)则可选择性地固持待检测电子件。其中,图中所示的移动件321a(321b)及升降机构322a(322b)彼此间的连动结构,可以依据需求加以变化,图中仅为其中一示范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两个移动单元32、32’可以是依据需求而如本实施例邻近设置于检测装置20的一侧,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应用中,两个移动单元32、32’也可以是设置于检测装置20的两侧;固持机构323a(323b)可以是依据实际待检测电子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例如待检测电子件为显示面板时,固持机构323a(323b)可以对应为多个夹爪或是多个吸盘。其中,每个升降机构322a(322b)能相对于其所连接的移动件321a(321b)进行上下移动,借此,每个固持机构323a(323b)及其所固持的待检测电子件将可以通过其所连接的升降机构322a(322b),而选择性地远离或是靠近输送装置10’及多个所述承载台21(21’)。

请一并参阅图8及图9,在承载台21、21’未承载有显示面板(待检测电子件)时,移动单元32b可以将输送装置10’所运送的显示面板D1’移动至承载台21上,而后通过旋转机构22使两个承载台21、21’旋转换位,而使未设置有显示面板的承载台21’由远离输送装置10’的位置移动至邻近输送装置10’的位置,从而让移动件32a将显示面板D2’由输送装置10’移动至承载台21’上。此时,承载台21及其所承载的显示面板D1’将对应移动至远离输送装置10’的位置上,从而相关检测设备、人员可以配合承载台21所连接的光学检测组件23(如图7所示)使显示面板D1’电性导通而被点亮,借此让相关检测设备、人员能对该显示面板D1’进行检测。换句话说,在显示面板D1’进行相关检测的过程中,移动单元32a、32b可以是对应将输送装置10’的显示面板D2’搬运至承载台21’上。

如图10及图11所示,当显示面板D1’检测完成后,旋转机构22(如图7所示)能再次使两个承载台21、21’彼此对换位置,而使承载台21及其所承载的显示面板D1’由远离输送装置10’的位置移动至邻近输送装置10’的位置,同时使未被检测的显示面板D2’随承载台21’移动至邻近相关检测设备、人员的位置,以配合其所连接的光学检测组件23(如图7所示)进行相关的检测。

在显示面板D2’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移动单元32a可以由承载台21上提取已检测完成的显示面板D1’,同时移动单元32b可以由输送装置10’上提取未被检测的显示面板D3’,而移动单元32a、32b则可以同时沿其所对应的搬运路径MP’(如图8所示),朝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将其所固持的显示面板D1’、D3’分别由承载台21及输送装置10’移动至输送装置10’及承载台21。换句话说,在显示面板D2’被检测的过程中,移动单元32a将使已检测的显示面板D1’由承载台21移动至输送装置10’上,而移动单元32b将未被检测的显示面板D3’移动至承载台21上。

如图12及图13,在显示面板D2’完成检测后,旋转机构22(如图7所示)将再次使两个承载台21、21’进行旋转换位,以让已检测完成的显示面板D2’移动至邻近于输送装置10’的位置,同时让未检测的显示面板D3’移动至远离输送装置10’的位置,而让相关检测设备或检测人员对显示面板D3’进行相关检测。

与前述相似地,在显示面板D3’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输送装置10’将使原本大致位于两个承载台21、21’的排列线AL上的显示面板D1’向下游移动,而使未被检测的显示面板D4’移动至大致对应排列线AL的位置上。在显示面板D1’被输送装置10’向下游输送后,移动单元32a、32b将分别固持承载台21上已检测的显示面板D2’及设置于输送装置10’上未被检测的显示面板D4’,进行位置的对调,而使已被检测的显示面板D2’移动至输送装置10’上,而使未被检测的显示面板D4’移动至承载台21。而后,移动单元32a、32b将重复类似图10、11的步骤,对此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二实施例,通过旋转机构及搬运装置的相互配合,可以让相关检测设备、人员对显示面板(待检测电子件)进行相关检测时,同时进行其他显示面板的搬运作业,如此将可大幅提升整体检测的效能。

如图14所示,特别说明的是,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是以搬运装置30’包含有两个移动单元32a、32b,且两个移动单元32a对应设置于检测装置20的一侧为例,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局限于此,例如图14所示,搬运装置30”可以是仅包含有单一个移动单元32a,通过旋转机构(图未示)的配合,同样可以于检测设备、人员对其中一承载台21(21’)上的显示面板(图未示)进行检测时,对其他显示面板进行搬运作业,而同样可达到提升检测效能的功效。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检测系统3包含有一输送装置10’、一检测装置20’、一搬运装置30”’及一倾斜装置40。输送装置10’能用以输送多个待检测电子件,检测装置20’及搬运装置30”’邻近于输送装置10’设置,倾斜装置40邻近于检测装置20’及搬运装置30”’设置。搬运装置30”’能使输送装置10’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移动至检测装置20’,以使待检测电子件受相关人员或是设备检测。关于输送装置10’的详细说明,请参前述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检测装置20’可以是包含有一机台本体24’,该机台本体24’可以是具有两个倾斜面(图未标示),且每个该倾斜面上设置一承载台21a(21b),每个该承载台21a(21b)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可用以承载待检测电子件(例如显示面板),借此,多个所述待检测电子件可以呈现为倾斜状,而可使相关检测人员方便地对其进行检测。其中,检测装置20’的倾斜面及其对应设置的承载台的个数,可以依据需求加以变化,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关于检测装置20’所包含的其他构件及其作动,请参阅前述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搬运装置30”’包含有两个搬运单元33a、33b,搬运单元33a邻近于输送装置10’及检测装置24’设置,搬运单元33b则邻近于倾斜装置40及检测装置24’设置。每个搬运单元33a(33b)包含有一轨道组件331a(331b)、两个移动组件332a(332b)、两个升降组件333a(333b)及两个固持组件334a(334b);其中,所述轨道组件331a(331b)、移动组件332a(332b)、升降组件333a(333b)及固持组件334a(334b)的连接关系与作动关系,与前述实施例所载轨道单元31a(31b)、移动件321a(321b)、升降机构322a(322b)及固持机构323a(323b)相同,对此不再赘述。

搬运单元33a能将输送装置10’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搬运至倾斜装置40上,且搬运单元33b能将倾斜装置40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移动至机台本体24’的承载台21a(21b)上;相对地,搬运单元33a能将倾斜装置40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搬运至输送装置10’上,且搬运单元33b则能将机台本体24’的承载台21a(21b)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移动至倾斜装置40上。

换句话说,搬运单元33a能使设置于输送装置10’的待检测电子件与设置于倾斜装置40的待检测电子件彼此相互交换位置设置,搬运单元33b能使设置于倾斜装置40的待检测电子件及设置于机台本体24”的承载台21a(21b)的待检测电子件彼此相互交换位置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设备或检测人员对承载台21a(21b)的待检测电子件进行检测的同时,搬运单元33a能于输送装置10’及倾斜装置40之间进行搬运作业,从而可有效提升整体检测的效能。另外,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倾斜装置40可以是能承载有多个待检测电子件,而搬运单元33a、33b则可以是同时进行搬运作业,借此可有效提升整体检测效能。

倾斜装置40可以使其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呈现为如同机台本体40的倾斜面的倾斜状态,而便于搬运单元33b进行搬运作业,相对地,倾斜状40也可使其所承载的待检测电子件,呈现为如同输送装置10’的水平状,而便于搬运单元33a进行搬运作业。其中,图所绘示的倾斜装置40仅为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可依据需求加以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不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是使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