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所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5286发布日期:2018-06-08 23:2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所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进行所谓的中止驱动的显示装置所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以及用于在该数据处理装置中控制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要求降低耗电。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在扫描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扫描信号线的栅极线来进行显示图像的刷新的刷新期间后设置将所有栅极线设为非扫描状态而将刷新中止的非刷新期间。在该中止期间内,例如能不对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器和/或作为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提供控制用信号等。由此,能使栅极驱动器和/或源极驱动器的动作中止,因此能实现低耗电化。如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驱动方法那样,通过在刷新期间后设置非刷新期间(中止期间)而进行的驱动例如被称为“中止驱动”。此外,该中止驱动也被称为“低频驱动”或“间歇驱动”。这种中止驱动适用于静态画面显示。除了专利文献1以外,例如专利文献2等也公开了与中止驱动有关的发明。

在进行上述中止驱动的显示装置中,当应显示的图像没有变化时,不会按每1帧期间刷新显示图像,但需要按比1帧期间长的每一规定期间刷新显示图像。在显示装置中设有保持用于该刷新的显示图像的数据的帧缓冲器的情况下,能仅通过该显示装置内的动作来进行刷新。但是,为了降低成本,在显示装置内不设置帧缓冲器而在具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主体部设置帧缓冲器的情况也较多。以下,将这样在显示装置内不设置帧缓冲器而在电子设备的主体部设置帧缓冲器的构成称为“主体部帧缓冲器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08668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40980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中止驱动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在非刷新期间内停止动作的部分(以下称为“中止部分”)越多,降低耗电的效果越大。但是,当中止部分变多时,显示装置从中止状态恢复为通常状态所需的时间变长。因此,当增加中止部分时,在上述这种主体部帧缓冲器构成中,用于刷新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有时会发生丢失。即,当检测出主体部的帧缓冲器内的图像数据的更新而将用于刷新的图像数据输送到显示装置时,有时显示装置的所有中止部分无法全都恢复为通常状态,若干中止部分不动作。在该情况下,在显示装置中,用于刷新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发生丢失,无法进行正常的图像显示。

对此,可以考虑通过在显示图像的更新的规定期间前预先将向通常状态恢复的恢复指示从主体部输送到显示装置来抑制图像数据的丢失的方法。但是,在由于使用者的操作等而发生无法预测的图像数据的更新的情况下,无法使用这种方法。另一方面,当为了避免这种图像数据的丢失而减少显示装置的中止部分时,中止驱动带来的降低耗电的效果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上述数据处理装置是进行中止驱动的显示装置所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具有帧缓冲器,既能确保该显示装置的良好的图像显示又能通过中止驱动充分地降低显示装置的耗电。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数据处理装置是显示装置以能交换数据的方式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上述显示装置具有以将在显示部中显示的图像刷新的刷新期间和将在该显示部中显示的图像的刷新中止的非刷新期间交替地出现的方式驱动上述显示部的中止驱动模式,上述数据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存储部,其具有存储区域作为图像用缓冲器,上述存储区域能保存表示应在上述显示部中显示的图像的多个帧的图像数据,至少包括1个帧缓冲区域;

更新检测部,其用于检测在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写入新的图像数据所致的数据更新;以及

数据传送控制部,其当通过上述更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数据更新时,将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以先入先出方式传送到上述显示装置,当通过上述更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在规定期间内未被更新时,按最大被设定为上述非刷新期间的中止期间成为中止状态,

上述数据传送控制部

在转移到上述中止状态时将上述图像用缓冲器的存储区域扩展,

当在上述中止状态时通过上述更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数据更新时,将用于使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处于停止的电路进行动作的恢复指示发送到上述显示装置,并且响应于由上述更新检测部进行的数据更新,恢复为将上述图像数据传送到上述显示装置的通常状态。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特征是,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上述数据传送控制部在上述图像用缓冲器的存储区域被扩展的情况下,将通过上述更新检测部检测出在上述通常状态下在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图像数据未被更新的帧期间的数量作为无更新帧期间数进行计数,当该无更新帧期间数大于与恢复时间相当的帧期间数时,将作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的扩展部分的扩展帧缓冲区域释放,上述恢复时间是从向上述显示装置发送上述恢复指示直至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处于停止的电路的动作再次开始为止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特征是,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上述数据传送控制部

在从上述中止状态恢复为上述通常状态时,将用于使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处于停止的电路进行动作的恢复指示发送到上述显示装置,

在发送上述恢复指示后,当从上述显示装置接收到表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处于停止的电路的动作的再次开始的恢复完成通知时,按与作为标准速度预先决定的第1传送速度相比速度较高的第2传送速度将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传送到上述显示装置,

在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按上述第2传送速度向上述显示装置传送的情况下,当出现了在上述扩展帧缓冲区域中保存的图像数据已被读出且未对上述扩展帧缓冲区域写入新的图像数据的帧期间时,将上述扩展帧缓冲区域释放且将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的传送速度变更为上述第1传送速度。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3方面中,

上述数据传送控制部在从上述显示装置接收到上述恢复完成通知时,以由下式给出的帧期间数Nfast的时间并按上述第2传送速度将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传送到上述显示装置:

Nfast=(Ffast*Ndelay)/(Ffast-Forig)

其中,Ffast是上述第2传送速度,Forig是上述第1传送速度,Ndelay是由于图像用缓冲器的存储区域的扩展而延迟的帧数。

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上述数据传送控制部

在从上述中止状态恢复为上述通常状态时,将用于使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处于停止的电路进行动作的恢复指示发送到上述显示装置,

在发送上述恢复指示后,当从上述显示装置接收到表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处于停止的电路的动作的再次开始的恢复完成通知时,通过计测从发送上述恢复指示直至接收到上述恢复完成通知为止的时间来求出恢复时间测定值,基于上述恢复时间测定值来决定或变更上述扩展帧缓冲区域的大小。

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5方面中,

上述数据传送控制部在求出了上述恢复时间测定值后向上述显示装置发送上述恢复指示时,在发送上述恢复指示后,不是进行待机直至从上述显示装置接收到上述恢复完成通知为止,而是按基于上述恢复时间测定值的定时开始向上述显示装置传送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

本发明的第7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上述数据传送控制部

在通过上述更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在上述规定期间内未被更新的情况下,基于从上述显示装置取得的刷新关联信息来决定上述中止期间,当上述中止期间比规定的基准期间长时,转移到上述中止状态,当上述中止期间为上述基准期间以下时,使上述中止状态时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应停止的电路中的、从停止状态到再次开始动作所需的时间是规定时间以下的第1电路的动作停止,之后按上述中止期间成为与上述中止状态不同的小中止状态,

在向上述小中止状态转移时,不扩展上述图像用缓冲器的存储区域,

当在上述小中止状态时通过上述更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数据更新时,恢复为上述通常状态,使上述显示装置再次开始上述第1电路的动作。

本发明的第8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上述数据传送控制部包括:

第1接口电路,其用于将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传送到上述显示装置;以及

第2接口电路,其用于在从上述中止状态恢复为上述通常状态时,将用于使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处于停止的电路进行动作的恢复指示发送到上述显示装置,从上述显示装置接收表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处于停止的电路的动作的再次开始的恢复完成通知,

上述第2接口电路是与上述第1接口电路相比数据传送速度较低的串行接口。

本发明的第9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至第8方面中的任一个中,

上述显示部包括沟道层由氧化物半导体形成的沟道蚀刻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来作为用于形成构成应显示的图像的各像素的开关元件。

本发明的第10方面是用于在数据处理装置中控制显示装置的方法,上述数据处理装置是上述显示装置以能交换数据的方式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上述显示装置具有以将在显示部中显示的图像刷新的刷新期间和将在该显示部中显示的图像的刷新中止的非刷新期间交替地出现的方式驱动上述显示部的中止驱动模式,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更新检测步骤,在具有存储区域作为图像用缓冲器的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内的存储部中,检测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的更新,上述存储区域能保存表示应在上述显示部中显示的图像的多个帧的图像数据,至少包括1个帧缓冲区域;

更新数据传送步骤,当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数据更新时,将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以先入先出方式传送到上述显示装置;

中止步骤,当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在规定期间内未被更新时,按最大被设定为上述非刷新期间的中止期间成为中止状态;

缓冲器扩展步骤,在转移到上述中止状态时,将上述图像用缓冲器的存储区域扩展;

恢复指示步骤,当在上述中止状态时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数据更新时,将用于使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处于停止的电路进行动作的恢复指示发送到上述显示装置;以及

通常状态恢复步骤,当在上述中止状态时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数据更新时,响应于由上述更新检测步骤进行的数据更新,恢复为将上述图像数据传送到上述显示装置的通常状态。

本发明的第11方面是用于在数据处理装置中控制显示装置的设备驱动器的程序,上述数据处理装置是上述显示装置以能交换数据的方式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上述显示装置具有以将在显示部中显示的图像刷新的刷新期间和将在该显示部中显示的图像的刷新中止的非刷新期间交替地出现的方式驱动上述显示部的中止驱动模式,上述程序的特征在于,使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内的处理器执行:

更新检测步骤,在具有存储区域作为图像用缓冲器的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内的存储部中,检测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的更新,上述存储区域能保存表示应在上述显示部中显示的图像的多个帧的图像数据,至少包括1个帧缓冲区域;

更新数据传送步骤,当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数据更新时,将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以先入先出方式传送到上述显示装置;

中止步骤,当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在规定期间内未被更新时,按最大被设定为上述非刷新期间的中止期间成为中止状态;

缓冲器扩展步骤,在转移到上述中止状态时,将上述图像用缓冲器的存储区域扩展;

恢复指示步骤,当在上述中止状态时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数据更新时,将用于使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处于停止的电路进行动作的恢复指示发送到上述显示装置;以及

通常状态恢复步骤,当在上述中止状态时检测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中的数据更新时,响应于由上述更新检测步骤进行的数据更新,恢复为将上述图像数据传送到上述显示装置的通常状态。

本发明的第12方面是记录有本发明的第11方面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1到第12方面以及后述的与各实施方式有关的说明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省略其说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在进行中止驱动的显示装置所连接的作为主机的数据处理装置中,当检测出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在规定期间内未被更新时,数据传送控制部按最大被设定为中止驱动模式下的非刷新期间的中止期间成为中止状态。在该中止状态下,主机侧的耗电降低,并且由于显示装置中的规定的电路停止动作,所以显示装置的耗电也被削减。当向这种中止状态转移时,在数据处理装置中图像用缓冲器的存储区域被扩展。因此,即使在数据传送控制部从中止状态向通常状态恢复时再次开始显示装置的停止中的电路的动作需要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在该恢复中的期间内停止从主机向显示装置传送图像数据而将新的图像数据写入图像用缓冲器,也能避免图像数据的丢失(帧丢失)。由此,在由于数据处理装置中的用户操作而导致在图像用缓冲器中产生数据更新时等无法预想从中止状态向通常状态的恢复时点的情况下,通过既防止帧丢失又在中止状态下将显示装置内的许多电路停止,也能不使显示质量降低地大幅度削减耗电。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在图像用缓冲器的存储区域被扩展的情况下,当在通常状态下与图像用缓冲器有关的无更新帧期间数大于与显示装置的恢复时间相当的帧期间数时,作为上述图像用缓冲器的扩展部分的扩展帧缓冲区域被释放。由此,能避免由于为了防止帧丢失而扩展存储区域,导致在主机侧消耗多余的内存。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对于向中止状态转移时被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的存储区域(扩展帧缓冲区域),在从中止状态恢复为通常状态时,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按比标准速度快的速度传送到显示装置,由此,扩展帧缓冲区域成为可释放的状态。因而,即使在动态图像再现时等继续图像用缓冲器中的数据更新的情况下,也能在从显示装置恢复为通常状态起的规定时间后可靠地将扩展帧缓冲区域释放而消除显示图像的刷新延迟。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当由数据传送控制部接收到来自显示装置的恢复完成通知时,通过按预先算出的帧期间数Nfast=(Ffast*Ndelay)/(Ffast-Forig)的时间高速地向显示装置传送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从而扩展帧缓冲区域成为可释放的状态。由此,能得到与上述第3方面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面,通过计测从向显示装置发送恢复指示直至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为止的时间来求出恢复时间测定值,基于该恢复时间测定值来决定或变更扩展帧缓冲区域的大小。因此,不会确保多余的扩展帧缓冲区域,并能可靠地防止显示装置的恢复中状态下的帧丢失。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面,在求出了上述恢复时间测定值后向显示装置发送恢复指示时,在发送该恢复指示后,不是等待来自显示装置的恢复完成通知,而是按基于上述恢复时间测定值的定时开始向显示装置传送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由此,能简化用于从中止状态向通常状态恢复的动作或构成,还能减小显示图像的刷新延迟。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面,在检测出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在规定期间内未被更新时,数据传送控制部在基于从显示装置取得的刷新关联信息决定的中止期间为规定的基准期间以下时转移到小中止状态,在该中止期间比该基准期间长时,转移到显示装置内的许多电路停止的中止状态。在该中止状态下能大幅度削减显示装置的耗电,但在从中止状态恢复为通常状态时需要时间,显示图像的刷新会产生延迟。因而,在中止期间比较短的小中止状态下,在应显示的图像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恢复为通常状态以使该变化后的图像快速地由显示装置显示,在中止期间比较长的中止状态下,认为恢复为通常状态的必要性低,而使显示装置的许多电路停止,从而与小中止状态相比,能更大幅度地削减耗电。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面,作为用于在作为主机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之间交换数据的接口电路,在数据传送控制部设有用于将图像用缓冲器中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装置的第1接口电路以及作为与第1接口电路相比数据传送速度较低的串行接口的第2接口电路。该第2接口电路用于在从中止状态恢复为通常状态时将恢复指示发送到显示装置并从显示装置接收表示在显示装置中处于停止的电路的动作的再次开始的恢复完成通知。这样,根据数据传送量分开使用第1接口电路和第2接口电路,由此能削减用于在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之间传送数据的耗电。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面,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部中使用由氧化物半导体形成了沟道层的沟道蚀刻结构的薄膜晶体管作为用于形成各像素的开关元件,因此薄膜晶体管的截止漏电流大幅度地减少,能良好地进行显示装置的中止驱动。由此能延长中止期间,因此能得到大的省电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1至第9方面的效果以及关于下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省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连接了显示装置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的详细构成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上述显示装置的中止驱动模式的动作的信号波形图。

图5是表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电路的构成的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关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未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关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扩展状态的图像用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框图。

图8是表示实现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视频驱动器中包含的更新检测部的中断处理程序(interrupt handler)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现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视频驱动器中包含的DSI控制部的程序的通常状态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现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视频驱动器中包含的DSI控制部的程序的中止状态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的省电化的框图。

图12的(A)是用于说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主机转移到中止状态1时的动作的序列图,图12的(B)是用于说明该主机转移到中止状态2时的动作的序列图。

图13是表示与图像用缓冲器非扩展构成中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更新和传送有关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更新和传送有关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5是表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用缓冲器的扩展状态的解除有关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6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序列图和时序图。

图17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省电效果的图。

图18是表示连接了显示装置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图19是表示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序列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初始化序列紧后的动作的序列图。

图21是表示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序列图。

图22的(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用于通过第1方法来决定图像用缓冲器的扩展部分的大小的动作的时序图,图22的(B)表示用于通过第2方法来决定图像用缓冲器的扩展部分的大小的动作。

图23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图像用缓冲器的扩展状态的解除有关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4是表示实现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视频驱动器中包含的DSI控制部的程序的通常状态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实现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视频驱动器中包含的DSI控制部的程序的中止状态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实现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视频驱动器中包含的DSI控制部的程序的中止状态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以下,1帧期间是指用于进行1个画面的量的刷新(显示图像的改写)的期间,“1帧期间”的长度是刷新率为60Hz的一般的显示装置中的1帧期间的长度(16.67ms),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1.第1实施方式>

<1.1整体构成和动作概要>

图1是表示作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该便携终端具体构成为用作智能电话、平板终端、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tance: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型计算机或便携型游戏机等。

如图1所示,该便携终端具备主控制部10、显示装置11、存储部12、电力供给部13,摄像部14、通信部15、输入操作部16、声音输入部17以及声音输出部18。本发明是具有与显示装置11的驱动有关的特征的发明,根据这一点,将包括显示装置11所连接的主控制部10和存储部12的数据处理装置100称为主机100,将作为上述便携终端的电子设备分为主机侧和显示装置侧进行说明。

主控制部10进行用于实现该便携终端应具备的各种功能的处理或控制,包括作为应用程序处理器的中央处理装置(以下也称为“CPU”)101、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4以及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5。即,在主控制部10中,CPU101通过执行ROM105中存储的程序(后述的操作系统130等程序)来进行希望的处理或各部的控制,由此实现便携终端的各种功能。另外,主控制部10包括DSI部106来作为用于通过遵循由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联盟提出的DSI(Display Serial Interface:显示串行接口)标准(以下称为“MIPI-DSI标准”)的接口与显示装置11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机侧的接口电路。

输入操作部16是受理用户对该便携终端的操作的部分,并由触摸面板等实现。通信部15提供该便携终端用于与其它便携终端等之间通过无线发送接收数据的功能,摄像部14通过摄像元件取得人或物的图像并将其作为图像信号提供给主控制部10,声音输入部17取得外部的声音并将其作为声音信号提供给主控制部10,声音输出部18基于从主控制部10提供的声音数据来输出声音,存储部12是与主控制部10内的RAM104或ROM105等相比容量较大的存储器,包括作为后述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使用的部分。显示装置11显示从主控制部10提供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电力供给部13供给该便携终端的各部的动作所需的电源。

图2是表示连接了显示装置11的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100的系统构成(硬件和软件的构成)的框图。应用程序处理器(CPU)101既可以是1个独立的IC芯片,也可以是包含1个或多个CPU的系统上芯片方式的IC芯片中包含的1个CPU或多个CPU(多核处理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CPU101执行规定程序,由此具有进程管理功能的操作系统(以下简称为“OS”)130在内核空间内动作,利用由该OS130提供的功能来提供应用程序110所需的功能的应用程序框架(以下称为“AP框架”)120在用户空间内动作。构成应用程序110的单独的应用程序App1、App2、App3通过由CPU101执行各自所对应的程序,由此利用AP框架120的功能分别实现应向用户提供的功能。此外,在OS130中,提供有用于在CPU101上动作的进程或线程等之间的同步的系统函数(signal或wait等)、以及用于确保和释放存储部12的存储区域即用于存储器管理功能的系统函数(用于实现malloc或free等函数的系统函数)。

OS130包括视频驱动器131来作为对用于在显示装置11中显示图像的硬件进行控制的设备驱动器。该视频驱动器131为了分别控制数据处理装置(主机)100的图像用缓冲器12f和DSI部106而具有FB访问处理部133和DSI控制部135,由作为接口电路的DSI部106和作为接口控制部的DSI控制部135构成数据传送控制部。图像用缓冲器12f是用于保存表示应在显示装置11中显示的图像的数据(以下称为“显示图像数据”)的存储器,FB访问处理部133控制该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更新(写入)。DSI部106能使用遵循已述的MIPI-DSI标准的接口的视频模式(以下称为“DSI视频模式”)来将包含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1帧的量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数据DAT按每一1帧期间(16.67ms)传送到显示装置11(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DSI控制部135能停止或者再次开始从该DSI部106向显示装置11传送数据DAT。此外,视频驱动器131还具有更新检测部132,更新检测部132为了DSI控制部135的动作而检测有无FB访问处理部133对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数据更新。该更新检测部132和DSI控制部135的动作的详细内容后述。

与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11是LCD模块(以下也简称为“LCD”),并且具备使用了液晶的显示部600和LCD驱动部40。LCD驱动部40通过遵循上述MIPI-DSI标准的接口与数据处理装置100(的DSI部106)以能交换数据的方式连接,基于从作为主机的数据处理装置100接收的数据DAT来驱动显示部600,由此将该数据DAT中包含的显示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600(后述详细)。

根据如上述图2所示的构成,各应用程序Appi(i=1、2、3、…)经由AP框架120中的表面投递器(surface flinger)121并利用FB访问处理部133来更新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由此能更新在显示装置11的显示部600中显示的图像(详细内容后述)。在此,表面投递器121是执行和管理画面中的描绘的组件,对各应用程序分配描绘区域(被称为“表面”)。当通过各应用程序向各自的表面写入了数据时,表面投递器121以将这些表面汇总而构成应在画面中显示的图像的方式生成数据,并利用FB访问处理部133将生成的数据写入图像用缓冲器12f。

此外,视频驱动器131的上述构成要素132~135的上述动作或功能是通过由CPU101执行该视频驱动器131的程序(以下称为“LCD用设备驱动程序”)而实现的。该LCD用设备驱动程序在图1所示的便携终端从其厂家出货前被安装于作为能由CPU101读取的记录介质的ROM105等。另外,该LCD用设备驱动程序也可以由记录有该程序的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或USB存储器(USB(Universal Serial Bus)flash drive:USB(通用串行总线)闪存驱动器)等具有可移动性的记录介质提供,从该具有可移动性的记录介质经由图1的便携终端的未图示的接口(未图示)安装于该便携终端内的ROM105等。而且,该LCD用设备驱动程序也可以从外部的规定服务器经由该便携终端所对应的网络和通信部15安装于该便携终端内的ROM105等。

<1.2显示装置的构成>

图3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11的构成的框图。该显示装置11如已述的那样是LCD模块,并且具备液晶显示面板60和背光源单元50,在液晶显示面板60上安装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70。另外,在液晶显示面板60上设有显示部600、显示控制电路200、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10以及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0。此外,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10、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0以及显示控制电路200构成已述的LCD驱动部40(参照图2),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10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0的双方或任意一方可以设于显示控制电路200内。另外,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10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0的双方或任意一方也可以与显示部600一体地形成。

在显示部600中形成有:多条(m条)数据信号线SL1~SLm、多条(n条)扫描信号线GL1~GLn、以及与这些m条数据信号线SL1~SLm和n条扫描信号线GL1~GLn的交叉点对应设置的多个(m×n个)像素形成部610。以下在不区分m条数据信号线SL1~SLm的情况下,将它们简称为“数据信号线SL”,在不区分n条扫描信号线GL1~GLn的情况下,将它们简称为“扫描信号线GL”。m×n个像素形成部610形成为矩阵状。各像素形成部610包括:作为开关元件的TFT611,其作为控制端子的栅极端子连接到经过对应的交叉点的扫描信号线GL,并且源极端子连接到经过该交叉点的数据信号线SL;像素电极612,其连接到该TFT611的漏极端子;共用电极613,其设置为m×n个像素形成部610共用;以及液晶层,其被夹在像素电极612和共用电极613之间,设置为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610共用。并且,通过由像素电极612和共用电极613形成的液晶电容构成像素电容Cp。此外,典型地,为了在像素电容Cp中可靠地保持电压而与液晶电容并联地设有辅助电容,因此实际上像素电容Cp包括液晶电容和辅助电容。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TFT611,使用在沟道层使用了氧化物半导体层的TFT(以下称为“氧化物TFT”)并且是沟道蚀刻结构的TFT。在该沟道蚀刻结构的TFT中,在氧化物半导体层上夹着成为晶体管的沟道的区域并隔开间隔设有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配置为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的相对的端部与氧化物半导体层接触,即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与氧化物半导体层的上表面接触。氧化物半导体层包括例如In-Ga-Zn-O系的半导体(氧化铟镓锌系的半导体)。此外,该氧化物半导体层也可以具有2层以上的层叠结构。

在此,In-Ga-Zn-O系半导体是In(铟)、Ga(镓)、Zn(锌)的三元氧化物,In、Ga和Zn的比例(组成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包含In:Ga:Zn=2:2:1、In:Ga:Zn=1:1:1、In:Ga:Zn=1:1:2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按1:1:1的比例包含In、Ga和Zn的In-Ga-Zn-O系半导体膜。具有In-Ga-Zn-O系半导体层的TFT具有高迁移率(与在沟道层中使用了非晶硅的TFT即a-SiTFT相比超过20倍)和低漏电流(与a-SiTFT相比不到百分之一),因此适于用作驱动TFT和像素TFT。若使用具有In-Ga-Zn-O系半导体层的TFT,则能大幅度削减显示装置的耗电。

氧化物半导体层能应用非晶质、结晶质、微晶中的任何一种材料,在氧化物半导体层具有层叠结构的情况下,可以是这些材料的任意组合。作为结晶质In-Ga-Zn-O系半导体,优选c轴与层面大致垂直地取向的结晶质In-Ga-Zn-O系半导体。这种In-Ga-Zn-O系半导体的结晶结构已在例如日本特开2012-134475号公报中公开。为了参考,将日本特开2012-134475号公报的全部公开内容引用到本说明书中。

氧化物半导体层也可以包括其它氧化物半导体来代替In-Ga-Zn-O系半导体。例如可以包括含有In(铟)、Sn(锡)、Zn(锌)的In-Sn-Zn-O系半导体(例如In2O3-SnO2-ZnO)。另外,例如可以包括Zn-O系半导体(ZnO)、In-Zn-O系半导体、Zn-Ti-O系半导体、Cd-Ge-O系半导体、Cd-Pb-O系半导体、CdO(氧化镉)、Mg-Zn-O系半导体、In-Ga-Sn-O系半导体等。此外,使用氧化物TFT作为TFT611是一例,也可以代替其而使用硅系的TFT等。

显示控制电路200典型地作为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来实现。显示控制电路200经由FPC70从主机100接收数据DAT,与此相应地生成数据侧控制信号SCT、扫描侧控制信号GCT以及共用电压Vcom并将其输出。数据侧控制信号SCT提供给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10。扫描侧控制信号GCT提供给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0。共用电压Vcom提供给共用电极61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已述的那样,主机100和显示控制电路200之间的数据DAT的发送接收是经由遵循MIPI-DSI标准的接口进行的。通过该遵循MIPI-DSI标准的接口,能进行高速的数据传送。

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10响应于数据侧控制信号SCT,生成应提供给数据信号线SL的数据信号并将其输出。数据侧控制信号SCT中包含例如与RGB数据RGBD对应的数字视频信号、源极起始脉冲信号、源极时钟信号、锁存频闪信号以及极性切换控制信号等。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10响应于源极起始脉冲信号、源极时钟信号以及锁存频闪信号,使其内部的未图示的移位寄存器和采样锁存电路等进行动作,将基于数字视频信号得到的数字信号用未图示的DA转换电路转换为模拟信号从而生成数据信号。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0响应于扫描侧控制信号GCT,按规定周期反复向扫描信号线GL施加激活的扫描信号。扫描侧控制信号GCT中包含例如栅极时钟信号和栅极起始脉冲信号。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0响应于栅极时钟信号和栅极起始脉冲信号,使其内部的未图示的移位寄存器等进行动作,生成扫描信号。

背光源单元50设于液晶显示面板60的背面侧,对液晶显示面板60的背面照射背光源的光。背光源单元50典型地包括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单元50既可以由显示控制电路200来控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来控制。此外,在液晶显示面板60是反射型的情况下,无需设置背光源单元50。

如上所示,对数据信号线SL施加数据信号,对扫描信号线GL施加扫描信号,驱动背光源单元50,由此从主机100发送的显示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显示于液晶显示面板60的显示部600。

<1.3中止驱动>

与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11具有通常驱动模式和中止驱动模式作为显示部600的驱动模式。该显示装置11在通常驱动模式下以1帧期间(1个垂直扫描期间)为周期反复进行扫描信号线GL1~GLn的依次扫描,并与此相应地驱动数据信号线SL1~SLm,从而按每1帧期间刷新显示部600中的显示图像。

而在中止驱动模式下,以进行显示图像的刷新的刷新期间(以下也称为“RF期间”)和所有扫描信号线GL1~GLn成为非选择状态的非刷新期间(以下也称为“NRF期间”)交替地重复的方式由显示控制电路200控制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10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0。

图4是用于说明显示装置11的中止驱动模式下的动作的信号波形图。为了便于说明,该图4将扫描信号线的数量描画为n=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部600中显示有图像时,各像素形成部610的像素电容Cp中作为像素数据保持的像素电压按规定的周期被改写(参照图3)。即,显示部600的显示图像按规定的周期被刷新。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刷新周期是3帧期间并且是在作为刷新期间的1帧期间后接续作为非刷新期间的2帧期间。如图4所示,在刷新期间(RF期间)内,施加到扫描信号线GL1~GL4的扫描信号G1~G4依次成为激活(高电平),并且施加到各数据信号线SLj的数据信号Sj的极性按每1水平期间反转(j=1、2、…、m),在非刷新期间(NRF期间)内,所有扫描信号G1~G4成为非激活。在图4中,与扫描信号线GL1和数据信号线SLj连接的第1行第j列的像素形成部610的像素电压Vp(1、j)的波形也与共用电压Vcom一起描画出来。如上所述,刷新周期为3帧期间,因此以共用电压Vcom为基准的像素电压Vp(1、j)的极性如图4所示按每3帧期间反转(这一点对于其它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极的极性也是同样的)。

如已述的那样,“1帧期间”是指用于进行1个画面的量的刷新的期间,本实施方式的“1帧期间”的长度等于刷新率为60Hz的一般的显示装置中的1帧期间的长度(16.67ms)。在图4中,各帧期间由按每1帧期间成为高电平的垂直同步信号VSY规定。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刷新周期只要是2帧期间以上即可,其具体值可考虑应在显示部600中显示的图像的变化频度等来决定(在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例如能将包括作为刷新期间的1帧期间和接续在其后的作为非刷新期间的59帧期间的60帧期间设为刷新周期,在该情况下,刷新率为1Hz。另外,刷新期间也可以是2帧期间以上的长度(在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1.4显示控制电路的构成>

下面,说明显示控制电路200的构成。与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11的显示控制电路200是使用DSI视频模式且不设置作为帧缓冲器的RAM的方式。

图5是表示该显示控制电路200的构成的框图。该显示控制电路200具备接口部31、命令寄存器37、NVM(Non-volatile 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38、定时发生器35、OSC(Oscillator:振荡器)41、校验和电路32、锁存电路34、内置电源电路39、数据侧控制信号输出部36、扫描侧控制信号输出部42。接口部31包括遵循MIPI-DSI标准的DSI通信部31a,校验和电路32包括存储器32a。另外,定时发生器35包括计数器35a,命令寄存器37包括寄存器37a~37c。

遵循MIPI-DSI标准的DSI通信部31a在视频模式下从主机100接收的数据DAT中包含:表示与图像有关的数据的RGB数据RGBD;作为同步信号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数据使能信号DE和时钟信号CLK;以及命令数据CM。命令数据CM中包含与各种控制有关的数据。DSI通信部31a当从主机100接收到数据DAT时,将数据DAT中包含的RGB数据RGBD经过校验和电路32提供给锁存电路34,将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数据使能信号DE以及时钟信号CLK提供给定时发生器35,将命令数据CM提供给命令寄存器37。此外,命令数据CM也可以经由遵循I2C(Inter Integrated Circuit:内部集成电路)标准或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标准的接口从主机100发送到命令寄存器37。在该情况下,接口部31包括遵循I2C标准或SPI标准的接收部。此外,既可以将RGB数据RGBD称为“图像数据”,也可以将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数据使能信号DE等信号统称为“定时信号”。

另外,接口部31构成为能通过从主机侧发行规定命令将在显示控制电路200内保持的与LCD驱动有关的信息、例如后述的非刷新计数器值或极性偏向计数器值等计数器的值、后述的非刷新帧数NREF等命令数据经由遵循MIPI-DSI标准的接口或遵循I2C标准或SPI标准的接口传送到作为主机的数据处理装置100。而且,接口部31构成为能响应于来自主机的规定命令的发行而使显示控制电路200内的规定电路停止或启动或者将该规定电路的电源关断。例如在从主机发行了指示从后述的中止状态2向通常状态恢复的命令作为上述规定命令的情况下,接口部31将停止中的电路(不仅包括后述的第1电路还包括第2电路)启动,在确认了这些停止中的电路的动作再次开始的时点,向主机发送恢复完成通知。

另外,接口部31测定从接收恢复指示到发送恢复完成通知为止的时间(以下称为“恢复时间”),将其作为恢复时间测定值保持在命令寄存器37内。当电源被关断时,该恢复时间测定值由命令寄存器37保存到后述的NVM38。当电源接通时,该恢复时间测定值由命令寄存器37从NVM38读出并被保持在命令寄存器37内,由接口部31响应于恢复时间的测定而进行更新。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恢复时间的测定,而预先将恢复时间设想值保存到NVM38。此外,在后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接口部31在电源接通时响应于来自主机的请求而将该恢复时间测定值经由命令寄存器37从NVM38读出并传送到主机。

校验和电路32构成为每当接收到1个画面的量的RGB数据RGBD时进行运算(校验和运算)而求出校验和值,将求出的校验和值存储到存储器32a。因此,校验和电路32针对某帧(在先帧)的RGB数据RGBD求出校验和值,将求出的校验和值存储到存储器32a,然后,针对其紧后的帧(当前帧或后续帧)的RGB数据RGBD进行校验和运算。即,比较当前帧的校验和值和由存储器32a存储的在先帧的校验和值,在两者是相同的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是相同的图像,在两者是不同的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是不同的图像。并且,将该结果作为校验和确认数据CRC发送到定时发生器35。这样使用校验和电路32的原因是,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RGB数据RGBD是否是已被更新的数据的判断,另外,不需要大容量的存储器。此外,还将校验和电路32称为“图像变化检测电路”。另外,也可以通过进行校验和运算以外的运算来判断是否是相同的图像。在该情况下使用其它运算电路来代替校验和电路32。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校验和值是对1个画面的量的图像数据进行校验和运算而得到的值,是按每一帧求出的值来进行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求出规定的行或规定的块的校验和值。

命令寄存器37保持命令数据CM。另外,在命令寄存器37的3个寄存器37a~37c中分别存储有不同的设定值。例如存储有规定不进行刷新的最大帧数的非刷新帧数NREF等。

在NVM38中保持有各种控制用的设定数据SET。命令寄存器37读出NVM38中保持的设定数据SET,另外,根据命令数据CM来更新设定数据SET。命令寄存器37根据命令数据CM和设定数据SET将定时控制信号TS和由各寄存器37a~37c存储的设定值提供给定时发生器35,将电压设定信号VS提供给内置电源电路39。

定时发生器35从校验和电路32接收校验和确认数据CRC。定时发生器35在基于校验和确认数据CRC判断为RGB数据RGBD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使计数器35a的值递增,然后比较该计数器35a的值和寄存器37c中存储的非刷新帧数NREF。在其结果是该计数器35a的值小于非刷新帧数NREF的情况下,不进行刷新。因此,在显示部600中继续显示相同的图像。另一方面,在该计数器35a的值大于非刷新帧数NREF的情况下,为了刷新画面而向锁存电路34提供所要的控制信号,将计数器35a重置。

另外,定时发生器35基于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数据使能信号DE和时钟信号CLK、以及由OSC41生成的内置时钟信号ICK,生成用于对锁存电路34、数据侧控制信号输出部36和扫描侧控制信号输出部42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锁存电路34、数据侧控制信号输出部36和扫描侧控制信号输出部42。

另外,定时发生器35在进行刷新时有时会请求主机100发送数据DAT。在该情况下,将基于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数据使能信号DE和时钟信号CLK、定时控制信号TS、以及由OSC41生成的内置时钟信号ICK而生成的请求信号REQ发送到主机100。主机100在接收到请求信号REQ时,将数据DAT发送到显示控制电路200的DSI通信部31a。此外,在使用视频模式RAM的显示控制电路200中,OSC41不是必需的构成要素。

锁存电路34基于从定时发生器35提供的控制信号将RGB数据RGBD逐行地提供给数据侧控制信号输出部36。这样通过按需要的定时进行画面的刷新,来显示与显示部600当前显示的图像相同的图像或变化后的图像。

内置电源电路39基于从主机100提供的电源和从命令寄存器37提供的电压设定信号VS,生成用于在数据侧控制信号输出部36和扫描侧控制信号输出部42中使用的电源电压和共用电压Vcom并将其输出。

数据侧控制信号输出部36基于从锁存电路34提供的RGB数据RGBD、从定时发生器35提供的控制信号、以及从内置电源电路39提供的电源电压而生成数据侧控制信号SCT,将其提供给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10。

扫描侧控制信号输出部42基于从定时发生器35提供的控制信号和从内置电源电路39提供的电源电压而生成扫描侧控制信号GCT,将其提供给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0。

此外,显示装置11是LCD模块,因此,显示部600被交流驱动以使其液晶不劣化。即,为了使向显示部600的液晶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平均值或积分值为“0”,按每一规定期间使提供给显示部600的各像素形成部610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以共用电极613的电压Vcom为基准的像素电极612的电压的极性)反转(以下将该规定期间称为“反转周期”)。但是,在中止驱动模式中,该反转周期与通常驱动模式相比非常长。因此,显示部600的液晶内的杂质离子的偏置所致的电荷蓄积(以下简称为“电荷的偏向”)大,在该电荷的偏向大的状态下,显示装置的电源有时会被关断。因此,存在具有如下构成的计数器:将由显示部600的同一像素形成部保持正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时间的总和与由该同一像素形成部保持负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时间的总和之差保持于规定的计数器,响应于极性反转来更新该计数器值(以下将该计数器称为“极性偏向计数器”)。在该情况下,为了决定显示图像的刷新定时,还考虑该极性偏向计数器的值。

<1.5主机的视频驱动器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2和图6~图10以视频驱动器131的动作为中心说明用于使上述这种显示装置11显示图像的数据处理装置(主机)100的动作。此外,以下假设,在CPU101中,作为在其处理中使用的定时器而具备用于按每1帧期间定期地发生中断的定期定时器和如后所述设定到刷新开始为止的时间的刷新开始定时器等功能,并构成为由于经过由各定时器设定的时间所致的超时而发生定时器中断。

如已述的那样,各应用程序Appi(i=1、2、3、…)在更新显示图像的情况下,经由AP框架120中的表面投递器(Surface Flinger)121并使用FB访问处理部133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写入图像用缓冲器12f(显示图像数据的更新)(参照图2)。此时,FB访问处理部133将发生了表示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数据更新的访问事件通知给更新检测部132。该通知使用由OS130提供的用于进行同步的功能(例如signal等系统函数)。

图像用缓冲器12f是作为在存储部12中确保的存储区域而实现的,如后所述,其大小根据其存储区域的扩展和扩展部分的释放而变化。图像用缓冲器12f能以用于保存1帧的量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域(以下称为“帧缓冲区域”或“FB区域”)为单位进行扩展。以下,参照图6和图7说明与图像用缓冲器12f有关的构成和动作。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未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框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扩展状态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框图。

如图6所示,未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包括2个FB区域12fA、12fB。这些FB区域12fA、12fB中的一方作为能由DSI部106读出的前缓冲器发挥功能,另一方作为在前缓冲器中保存的显示图像数据的读出未完成时用于保存新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后缓冲器发挥功能。在图6中,示出FB区域12fA作为前缓冲器发挥功能且FB区域12fB作为后缓冲器发挥功能的动作状态。在图6所示的动作状态中,当完成了显示图像数据从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A的读出且完成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向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B的写入时,将前缓冲器和后缓冲器调换。即,成为FB区域12fB作为前缓冲器发挥功能且FB区域12fA作为后缓冲器发挥功能的动作状态。这样,每当从前缓冲器的读出和向后缓冲器的写入完成时,将前缓冲器和后缓冲器调换。

如图6所示,在未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中,若在显示图像数据从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A的读出完成前,完成了显示图像数据向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B的写入且从FB访问处理部133提供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若发生了新的图像数据的更新),则该新的显示图像数据会丢失(以下将该丢失也称为“帧丢失”)。因此,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为了避免这种显示图像数据的丢失(帧丢失)而构成为能扩展图像用缓冲器12f。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在存储部12中,除了确保未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2帧的量的FB区域12fA、12fB以外,还确保2帧的量的FB区域12fC、12fD作为扩展状态的图像用缓冲器12f。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是2帧的量的FB区域,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3帧的量以上的FB区域(后述图像用缓冲器12f的适当的扩展帧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包括2个FB区域12fA、12fB,但不限于此,只要具有1个以上的FB区域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扩展状态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4个FB区域12fA、12fB、12fC、12fD中的1个FB区域作为前缓冲器发挥功能,其它3个FB区域分别作为后缓冲器发挥功能,并对3个后缓冲器附加有等级(以下从等级高的后缓冲器起按顺序称为“第1后缓冲器”、“第2后缓冲器”、“第3后缓冲器”)。在显示图像数据从前缓冲器的读出未完成的状态下,当新的显示图像数据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时,该新的显示图像数据被写入第1后缓冲器,当更加新的显示图像数据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时,该更加新的显示图像数据被写入第2后缓冲器。这样,在前缓冲器中的显示图像数据的读出未完成的状态下新的显示图像数据依次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情况下,从等级高的后缓冲器起按顺序写入新的显示图像数据。

在图7中,示出FB区域12fA作为前缓冲器发挥功能、FB区域12fB、12fC、12fD分别作为第1、第2、第3后缓冲器发挥功能的动作状态。在图7所示的动作状态中,当完成了显示图像数据从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A的读出且完成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向作为第1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B的写入时,循环性地调换前缓冲器和第1~第3后缓冲器。即,分别是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A变为第3后缓冲器,作为第1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B变为前缓冲器,作为第2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C变为第1后缓冲器,作为第3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D变为第2后缓冲器。这样,显示图像数据向图像用缓冲器12f的写入和从图像用缓冲器12f的读出是通过先入先出方式进行的。不过,在前缓冲器中的显示图像数据的读出完成后且新的显示图像数据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之前要向显示装置11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前缓冲器中的显示图像数据被再次读出。这一点在图6所示的未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中也是同样的。

更新检测部132是作为响应于由已述的定期定时器按每1帧期间(本实施方式中为16.67ms)发生的定时器中断而启动的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来实现的。图8是表示该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当发生该定时器中断时,CPU101如下所述进行动作。

首先,根据上述访问事件的通知的有无,判断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是否被更新、即是否向图像用缓冲器12f的后缓冲器写入了新的图像数据(步骤S12)。该判断使用用于接收上述访问事件的通知的OS130的功能(例如wait等系统函数)。

在步骤S12中的判断的结果是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被更新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4,将用于通知该显示图像数据的更新的信号(以下称为“更新信号”)发送到DSI控制部135(步骤S14)。之后,将为了表示该显示图像数据未被更新的期间的长度而设置的变量(以下称为“第1无更新变量”)Inup重置为“0”(步骤S16),将该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结束。

在步骤S12中的判断的结果是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未被更新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8,使第1无更新变量Inup的值增大“1”(步骤S18),之后,判断该第1无更新变量Inup是否大于预先决定的判断基准值Nnup(例如“2”)(步骤S20)。若该判断的结果是第1无更新变量Inup为判断基准值Nnup以下,则将该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结束。若该判断的结果是第1无更新变量Inup大于判断基准值Nnup,则将表示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未被更新的信号(以下称为“无更新信号”)发送到DSI控制部135(步骤S22)。不过,当DSI控制部135为后述的中止状态(中止状态1或2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并且为视频关闭(Video OFF)的状态)时(即从后述的步骤S45的执行时点起经过图10所示的步骤后到达步骤S35的时点为止),抑制或无视无更新信号的发送。

在发送无更新信号后,将第1无更新变量Inup重置为“0”(步骤S24),将该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结束。在此,若第1无更新变量Inup大于判断基准值Nnup,则判断基准值Nnup选定的是能将显示图像视为静态图像那样的值。因而,该判断基准值Nnup不限于“2”,作为应显示的图像是否没有变化的判断基准,只要选定“1”以上的适当的值即可。此外,第1无更新变量Inup和第2无更新变量Jnup在数据处理装置100启动时被初始化为“0”。

该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如已述的那样按每1帧期间启动,但如根据图8可知的,其启动后会在与1帧期间相比极短的时间内结束。

下面,说明视频驱动器131的DSI控制部135的动作。在DSI视频模式下,本来按每1帧期间从作为主机的数据处理装置100向显示装置11传送显示图像数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中止驱动模式下削减主机的耗电,DSI控制部135的动作状态在按每1帧期间向显示装置11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通常状态(视频开启)和当不需要更新显示装置11的显示图像时停止向显示装置11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中止状态(视频关闭)之间转变。在此,DSI控制部135是作为在内核空间内作为OS130的一部分而动作的进程(包括线程)即系统进程而实现的,在上述中止状态下,在OS130的进程管理下,该系统进程成为休眠状态(为此例如使用sleep等系统函数)。

图9是表示通常状态下的DSI控制部135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用于从通常状态向中止状态1或2转移的DSI控制部135的处理次序和用于从中止状态1或2恢复为通常状态的DSI控制部135的处理次序(以下简称为“用于中止状态的DSI控制部135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当作为主机的数据处理装置100被启动时,CPU101如图9和图10所示的那样进行动作,从而DSI控制部135被实现为内核空间的进程。

即,当数据处理装置100被启动时,CPU101判断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显示图像数据是否被更新(步骤S32)。步骤S32中的判断、即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显示图像数据是否被更新的判断是通过从上述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接收更新信号或无更新信号来进行的(参照图8的步骤S14、S22)(在这种信号的接收中例如使用wait等系统函数)。在步骤S32中接收到更新信号的情况下,表示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存在显示图像数据的更新而进入步骤S34。在步骤S34中,使DSI部106将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更新后的显示图像数据(后述的前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向显示装置11传送,之后返回步骤S32。在显示装置11中,当接收到该显示图像数据时,如已述的那样,将该显示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600,由此,显示图像被刷新(参照图3、图5)。此外,基于MIPI-DSI标准的视频模式以定时或速度一致的方式来设定主机中通过步骤S34对显示图像数据的传送与LCD中对该显示图像数据的接收及显示图像的刷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图8的定时器中断的周期对应的方式按60[帧/秒]进行传送和刷新。

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能保存多帧的显示图像数据(参照后述的图11、图6),在步骤S32中接收通过向图像用缓冲器12f写入一帧的显示图像数据而生成的更新信号之前,有时会由于向图像用缓冲器12f写入下一帧的显示图像数据而生成新的更新信号。这样,有时存在多个未接收的更新信号(被保留的更新信号),在该情况下,反复执行步骤S32和S34直至不再有未接收的更新信号为止。此外,在既不存在更新信号也不存在无更新信号的情况下,在步骤S32中会待机直至接收这些信号中的任意一种信号为止,但由于在该待机中的期间内DSI部106也处于动作中,因此前缓冲器中保存的显示图像数据按每1帧期间被传送到LCD。

在步骤S32中接收到无更新信号的情况下,表示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显示图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未被更新。在该情况下,进入步骤S36,判断图像用缓冲器12f是否被扩展。在该判断的结果是图像用缓冲器12f未被扩展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9。另一方面,在图像用缓冲器12f被扩展的情况下,判断第2无更新变量Jnup是否是预先作为与恢复时间相当的帧期间数而设定的数(以下称为“恢复时间帧数”)Nrt以上(步骤S37)。若该判断的结果是第2无更新变量Jnup小于恢复时间帧数Nrt,则进入步骤S39,若第2无更新变量Jnup是恢复时间帧数Nrt以上,则将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释放(步骤S38),之后进入步骤S39。不过,在有可能读出作为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中保存的显示图像数据中的任意一个显示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不释放该扩展部分而仍将图像用缓冲器12f保持为扩展状态,并在该扩展部分中的未读的显示图像数据被全部读出的时点释放。即,在成为了作为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中保存的显示图像数据已全部向LCD传送完毕且FB区域12fC、12fD中的任何一个FB区域都不是前缓冲器的状态的时点,将FB区域12fC、12fD释放。在此,在将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释放的情况下,利用由OS130提供的存储器管理功能。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如下动作状态(参照图6):构成扩展状态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4个FB区域12fA~12fD中的(参照图7)、作为扩展部分的2个FB区域12fC、12fD被释放,其它2个FB区域12fA、12fB中的一方作为前缓冲器发挥功能,另一方作为后缓冲器发挥功能。

在步骤S39中,取得与显示装置11的驱动状态有关的信息作为驱动器状态信息(以下称为“LCD驱动信息”)。该LCD驱动信息包含非刷新期间的帧数的计数值(计数器35a的值)、表示由显示部600的同一像素形成部保持正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时间的总和与保持负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时间的总和之差的值(极性偏向计数器的值)等,可以说该LCD驱动信息是与决定显示装置11的显示图像的刷新的定时有关的信息(以下称为“刷新关联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LCD驱动信息,至少取得显示控制电路200(图5)内的计数器35a的值(以下称为“非刷新计数器值”)。另外,在显示控制电路200内设有已述的极性偏向计数器的情况下,还取得该极性偏向计数器的值(以下称为“极性偏向计数器值”)作为LCD驱动信息。

此外,这种LCD驱动信息的取得是通过基于MIPI-DSI标准的命令并经由遵循MIPI-DSI标准的接口从显示装置11取得的。也可以代替其而经由遵循I2C标准或SPI标准的接口从显示装置11取得(参照图5),但将这种构成作为第2实施方式后述。在步骤S39中,这样从显示装置11取得包含非刷新计数器值等计数器信息的LCD驱动信息,并且基于所取得的LCD驱动信息算出到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为止的帧数(以下称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相当于显示装置11的中止驱动模式下的中止期间(非刷新期间)。

下面,判断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是否是“1”(步骤S40)。在该判断的结果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是“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4,使DSI部106将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向显示装置11传送,之后进入步骤S32。在显示装置11中,使用该显示图像数据来刷新显示图像。另一方面,在该判断的结果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不是“1”的情况下即是“2”以上的情况下,为了将DSI控制部135设为中止状态而进入图10的步骤S45。

在进入了图10的步骤S45的情况下,视为显示装置11正在按中止驱动模式进行动作并显示有静态图像,使DSI部106停止用于向显示装置11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动作。即,停止从数据处理装置100向显示装置11输出视频信号。之后,以从当前时点起经过相当于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的时间时成为超时的方式在已述的刷新开始定时器中设定时间(步骤S46)。在本实施方式中,1帧期间为16.67ms,因此在刷新开始定时器中设定(REF_F*16)ms这一时间。之后,进入步骤S48。

在本实施方式中,DSI控制部135的中止状态包括中止状态1和中止状态2这2个阶段,根据被判断为应从通常状态向中止状态转移的时点的显示装置11的驱动状态,来选定应向中止状态1和中止状态2中的哪一个状态转移。在此,在为了与中止状态1相比更大地削减耗电而能进行显示装置11的大范围内的电路停止或电源关断的情况下选定中止状态2。在步骤S48中,判断应选定上述中止状态1和中止状态2中的哪一个状态。在此,若在步骤S39中算出的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是“10”以下,则选定中止状态1,若大于“10”,则选定中止状态2。中止状态1与中止状态2相比到下一次刷新开始为止的时间较短,所以可以说是“小中止状态”。此外,该选定的基准不限于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是否是“10”以下,只要考虑显示装置11的特性或使用条件等来决定即可。

在步骤S48中的判断的结果是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为10以下的情况下,表示应向中止状态1转移,进入步骤S52。在步骤S52中,主机(的DSI控制部135)成为休眠状态。具体地,在OS130进行的进程管理下,由CPU101执行用于使相当于DSI控制部135的进程成为休眠状态的系统函数。该成为了休眠状态的进程即处于停止的进程当已述的时间(REF_F*16)ms经过时会由于刷新开始定时器的超时而再次开始(成为激活状态)。不过,上述进程管理构成为:即使是在该时间(REF_F*16)ms经过前,若接收到基于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更新的更新信号(图8的步骤S14),则也再次开始该进程。这样,休眠状态的DSI控制部135当刷新开始定时器成为超时或者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被更新时,从步骤S52经过将第2无更新变量Jnup重置为“0”的步骤S68而进入步骤S35(图9),恢复为通常状态。

在步骤S35中,使DSI部106再次开始用于向显示装置11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动作。即,开始从数据处理装置100向显示装置11输出视频信号。之后,进入步骤S34,在使DSI部106向显示装置11传送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显示图像数据(准确地说是后述的前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后,返回步骤S32。此外,显示控制电路200的DSI通信部31a构成为:当在停止状态(省电状态)下从主机接收到视频信号(具体地说是垂直同步信号VSYNC)时,会再次开始其动作。

在步骤S48中的判断的结果是满足用于向中止状态2转移的条件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R大于1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4,将图像用缓冲器12f按2帧的量的FB区域进行扩展(图6→图7)。该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使用OS130的存储器管理功能。由此,图像用缓冲器12f包括作为未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FB区域12fA、12fB和作为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参照图7)。

之后,通过基于MIPI-DSI标准的命令从显示装置11取得LCD驱动信息作为驱动器状态信息(步骤S56)。该LCD驱动信息不仅包含非刷新计数器值等计数器信息,还包含用于对要在下一步骤S58中停止的显示控制电路200内的各种电路(被称为“驱动器引擎”的规定电路)在之后进行再启动的信息(参照步骤S67)。

当取得了该LCD驱动信息时,接着通过基于MIPI-DSI标准的命令等使显示装置11的显示控制电路200内的规定的各种电路停止,将用于使在上述各种电路中使用的逻辑电源或模拟电源关断的指示、即中止指示发送到显示装置11(步骤S58)。在中止状态1下在显示控制电路200内停止的电路(以下也称为“第1电路”)是从停止状态到再次开始动作为止所需的时间比较短的电路(该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下的电路),并且是在图11中附有由一个方向的虚斜线形成的影线的电路。在中止状态2时,除了上述电路以外,在图11中附有由两个方向的虚斜线形成的影线的电路(以下也称为“第2电路”)也停止。此外,在中止状态1下停止的第1电路构成为当来自主机的视频信号输出停止时(步骤S45)会自动地停止(成为省电状态),仅在中止状态2下停止的第2电路构成为基于从主机发行的命令而停止(步骤S5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侧控制信号输出部36和扫描侧控制信号输出部42在中止状态1、2下均不停止,但也可以设为例如在中止状态1下停止。

之后,DSI控制部135成为休眠状态(步骤S60)。具体地,在OS130进行的进程管理下,由CPU101执行用于使相当于DSI控制部135的进程成为休眠状态的系统函数。该成为了休眠状态的进程即处于停止的进程当在步骤S46中设定的时间((RERF_F)*16)ms经过时,会由于刷新开始定时器的超时而再次开始。不过,OS130进行的上述进程管理构成为:即使是在该时间(REF_F*16)ms经过前,若接收到基于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的更新信号(图8的步骤S14)时,则也再次开始该进程。这样,休眠状态的DSI控制部135当刷新开始定时器成为超时或者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显示图像数据被更新时,从步骤S60进入下一步骤S62。

在步骤S62中,对与显示控制电路200的各电路中的在中止状态2时被停止的电路有关的逻辑信息进行校正。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补偿该电路的停止,基于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中止状态的期间的长度)来校正在步骤S56中取得的非刷新计数器值或极性偏向计数器值。

下面,通过基于MIPI-DSI标准的命令将用于向显示控制电路200的各电路中的被停止的电路再次开始供给电源并启动该被停止的电路的指示作为恢复指示发送到显示装置11(步骤S64)。之后,进行待机直至从显示装置11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为止(步骤S65),当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时,进入步骤S67。

在步骤S67中,通过基于MIPI-DSI标准的命令,为了使包含上述校正后的逻辑信息的LCD驱动信息被再次设定到显示装置11的显示控制电路200内,将该LCD驱动信息发送到显示装置11。

在向显示装置11发送上述LCD驱动信息后,经过将第2无更新变量Jnup重置为“0”的步骤S68后进入与通常状态对应的步骤S35,使DSI部106再次开始用于向显示装置11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动作(开始输出视频信号)。之后,进入步骤S34,使DSI部106向显示装置11传送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后,返回步骤S32。

<1.6基本动作>

下面,将图12与图9、图10一起参照来说明上述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基本动作。此外,以下着眼于作为主机的数据处理装置100的动作中的与显示装置11之间的数据的交换,将上述的DSI控制部135的动作状态(“通常状态”、“中止状态1”或“中止状态2”)视为CPU101或主机的状态,另外,也视为显示装置11(在图12以后的图中标记为“LCD”)的状态。另外,主机的DSI控制部135在中止状态1和中止状态2下成为休眠状态(步骤S52、S60),但由于本发明的特征与显示装置的控制有关,所以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DSI控制部135是否是休眠状态与主机是否是休眠状态视为相同。

图12的(A)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机转移到中止状态1时的动作的序列图。如图12的(A)所示,在通常状态下将表示图像A的数据从主机传送到LCD后,当判断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时(步骤S32;图12的(A)的(1)),在主机中,从LCD取得LCD驱动信息,基于该LCD驱动信息中包含的非刷新计数器值等算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步骤S39)。

若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大于“1”,则由DSI部106进行的视频信号输出停止(步骤S40、S45),基于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来判断是否满足用于向中止状态2转移的条件(步骤S48;图12的(A)的(2))。在该例中,到下一次刷新开始为止的时间为150ms以下(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为10以下),因此以经过相当于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的时间时成为超时的方式设定刷新开始定时器后,主机和LCD从通常状态转移到中止状态1(步骤S52;图12的(A)的(3))。

之后,当刷新开始定时器成为超时时,再次开始由DSI部106进行的视频信号输出(步骤S35),用于刷新LCD的显示图像的刷新帧数据(表示显示图像A的数据)从主机传送到LCD(步骤S34;图12的(A)的(4))。之后,返回步骤S32,反复执行其以后的步骤的处理(图12的(A)的(5))。

如上所述,在LCD中将图像A作为静态图像显示的情况下(在应显示的图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当基于从LCD取得的LCD驱动信息算出的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为“10”以下时,按相当于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的每一时间将表示图像A的数据作为刷新帧数据传送到LCD,在不进行该传送的期间内,主机的视频驱动器131的DSI控制部135成为休眠状态,主机和LCD成为中止状态1。

图12的(B)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主机转移到中止状态2时的动作的序列图。如图12的(B)所示,在通常状态下将表示图像A的数据从主机传送到LCD后,与上述图12的(A)的例子同样地,由DSI部106进行的视频信号输出停止(步骤S32、S39、S40、S45;图12的(B)的(1)),以从当前时点起经过相当于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的时间(REF_F*16)ms时成为超时的方式设定已述的刷新开始定时器的时间(步骤S46)。在此,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是基于从LCD取得的LCD驱动信息算出的(参照步骤S39),在下一个步骤S48中,基于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来判断是否满足用于向中止状态2转移的条件(步骤S48;图12的(B)的(2))。

在该图12的(B)的例子中,到下一次刷新开始为止的时间是167ms以上(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大于“10”),因此在以经过相当于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的时间时成为超时的方式进行了刷新开始定时器的设定(步骤S46;图12的(B)的(3))的状态下,主机和LCD从通常状态转移到中止状态2(步骤S54~S60)。此时,首先将图像用缓冲器12f按2帧的量的FB区域12fC、12fD进行扩展(步骤S54)。之后,将用于通过停止LCD的内部的规定电路并关断规定电源而将LCD设定为中止状态2的指示发送到LCD(步骤S58;图12的(B)的(4))。

之后,当刷新开始定时器成为超时时,向LCD发送为了进行LCD的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而需要的信息、即用于使LCD恢复为通常状态的信息或指示,主机成为待机状态直至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为止(步骤S62~S65;图12的(B)的(5)(6))。

当从显示装置11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时(图12的(B)的(6)),为了进行再设定而将LCD驱动信息发送到LCD(步骤S67),之后再次开始由DSI部106进行的视频信号输出(步骤S35),用于刷新LCD的显示图像的刷新帧数据(表示显示图像A的数据)从主机传送到LCD(步骤S34;图12的(B)的(7))。之后,返回步骤S32,反复执行其以后的步骤的处理(图12的(B)的(8))。

如上所述,在LCD中将图像A作为静态图像进行显示的情况下,当从LCD取得的基于LCD驱动信息算出的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大于“10”时,在到LCD的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为止的期间内,将LCD设为中止状态2,通过停止LCD内部的规定电路或关断电源,能实现LCD的耗电的进一步削减(参照图11)。不过,在该情况下,由于需要用于进行LCD的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的准备期间,所以在下一次刷新开始之前会从中止状态2经过恢复中的状态(以下也称为“恢复中状态”或“恢复状态”)而恢复为通常状态(参照图12的(B))。

<1.7用于防止帧丢失的动作>

在图12的(B)所示的基本动作中,刷新开始定时器在与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相应的时刻成为超时,由此从中止状态2经过恢复中的状态而恢复为通常状态。除了这种向通常状态的恢复以外,也存在如下情况:在刷新开始定时器成为超时前,由于用户对主机侧的输入操作部16(例如触摸面板)的操作而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进行了数据更新(写入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从而从中止状态2经过恢复中状态而恢复为通常状态。在该情况下,往往是在恢复中状态下将多个新的显示图像数据持续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即使在该恢复中状态下将多个新的显示图像数据持续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也不会发生帧丢失,而在从通常状态转移到中止状态2时将图像用缓冲器12f扩展(步骤S54)。以下,从通过扩展图像用缓冲器12f来防止帧丢失的观点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1.7.1不将图像用缓冲器扩展的构成的动作>

首先,为了进行比较,设想图像用缓冲器12f不扩展的构成(以下称为“图像用缓冲器非扩展构成”),在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该动作之前,说明在图像用缓冲器非扩展构成中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所致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而从中止状态2经过恢复中状态恢复为通常状态时的动作。

图13是用于说明在显示装置11(LCD)所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主机)100为图像用缓冲器非扩展构成的情况下,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所致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而从中止状态2经过恢复中状态恢复为通常状态时的动作的时序图。在该构成中,图像用缓冲器12f始终包括2个FB区域12fA、12fB(将这种构成的图像用缓冲器称为“双缓冲器”),它们中的一方作为前缓冲器发挥功能,另一方作为后缓冲器发挥功能。在图13中,分别用符号“A”标识FB区域12fA,用符号“B”标识FB区域12fB,并且在表示FB区域12fA的图形(矩形)中附有由斜线形成的影线,在表示FB区域12fB的图形中附有由横线形成的影线(在其它附图中也是同样的)。另外,在各帧期间内,为了识别由各FB区域、前缓冲器、LCD保存的显示图像数据而对图中的对应的图形(矩形)附有编号(在其它附图中也是同样的)。该显示图像数据的编号按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的顺序如1、2、3、…这样为升序。此外,用编号1、2、3、…标识的显示图像数据在以下的说明中分别记为“显示图像数据D1”、“显示图像数据D2”、“显示图像数据D3”、…。另外,在图13中,将DSI部106能进行将数据DAT(包含显示图像数据)传送到LCD的动作的期间即从DSI部106输出视频信号的期间用“视频开启(Video ON)”表示,将停止该动作的期间即停止来自DSI部106的视频信号输出的期间用“视频关闭”表示(参照步骤S35、S45)(在其它附图中也是同样的)。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帧期间内,主机和LCD为通常状态,在主机的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B中保存有显示图像数据D1,显示图像数据D2被读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A中,且前缓冲器中的显示图像数据D1传送到LCD,LCD的显示图像被显示图像数据D1刷新。在第2帧期间内,前缓冲器与后缓冲器调换,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A中保存的显示图像数据D2被读出并传送到LCD,LCD的显示图像被显示图像数据D2刷新。另一方面,将新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显示图像数据D3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B。之后,一边按每1帧期间调换前缓冲器和后缓冲器,一边将依次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显示图像数据D3、D4、D5传送到LCD并用于LCD的显示图像的刷新。

从第5帧期间到第50帧期间不对图像用缓冲器12f提供新的显示图像数据。因此,在第5帧期间内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A中的显示图像数据D5传送到LCD并在LCD中刷新了显示图像后,停止向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且不刷新LCD的显示图像直至第50帧期间为止。在本例中,主机和LCD从第6帧期间起转移到中止状态2(步骤S36~S48、S54~S60),主机和LCD成为中止状态2直至第50帧期间为止。

在第51帧期间内,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6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并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A,并且其被检测为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而从主机向LCD发送恢复指示(步骤S64)。在第52帧期间内,保存有显示图像数据D6的FB区域12fA成为前缓冲器,新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显示图像数据D7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B,并且显示图像数据D6从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A被读出并传送到LCD。但是,在LCD中不是所有电路都能立刻再次开始动作,在该时点成为恢复中状态。因此,显示图像数据D6在该传送时会丢失(发生帧丢失)。此外,在图像用缓冲器非扩展构成中,图像用缓冲器12f在该时点是满的,因此无法执行用于接收恢复完成通知的步骤S65。

如图13所示,在本例中,从在第51帧期间内向LCD传送恢复指示起直至第53帧期间的中途为止成为恢复中状态,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从第51帧期间到第55帧期间为止,新的显示图像数据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在该情况下,在第52帧期间内写入到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B的显示图像数据D7在第53帧期间内从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A传送到LCD。但是,LCD在该时点也是恢复中状态,因此该显示图像数据D7也会在向LCD传送时丢失(发生帧丢失)。另外,在第53帧期间内,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8也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A。

在第54帧期间的开始时点,LCD为通常状态,LCD内的各电路再次开始动作。因此,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A中的显示图像数据D8不会丢失地传送到LCD,在LCD中通过该显示图像数据D8来刷新显示图像。另外,在第54帧期间内,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9也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B,而且在第55帧期间内,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10也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A。这些显示图像数据D9、D10也同样不会丢失地依次传送到LCD,用于LCD的显示图像的刷新。

此外,在预先知道从中止状态2恢复为通常状态的时点的情况下,能避免上述帧丢失。即,如图13所示,在预先知道在第57帧期间内LCD从通常状态转移到中止状态2且在第83帧期间内恢复为通常状态的情况下(例如直至刷新开始定时器成为超时为止图像用缓冲器12f中没有数据更新的情况下),能在提前了与恢复中状态相应的期间(在该例中为2帧期间)的期间(在该例中为第81帧期间)内将恢复指示传送到LCD。由此,即使在第83帧期间以后将多个显示图像数据连续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也会是:在第83帧期间内提供的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11写入后缓冲器,在第84~第86帧期间的各个期间内,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i+1写入后缓冲器,并且在紧前的帧期间内写入到后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Di不会发生帧丢失地传送到LCD,用于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i=11、12、13)。此外,在第86帧期间内写入到后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D14在第87帧期间内传送到LCD并用于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

<1.7.2本实施方式的用于防止帧丢失的动作>

图14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100中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所致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而从中止状态2经过恢复中状态恢复为通常状态时的动作的时序图。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用缓冲器12f在通常状态下包括2个FB区域12fA、12fB(参照图6),但在中止状态2下追加2个FB区域12fC、12fD作为扩展部分而包括4个FB区域12fA~12fD(参照图7)。如已述的那样,4个FB区域12fA~12fD中的、1个FB区域作为前缓冲器发挥功能,其它3个FB区域分别作为后缓冲器发挥功能,对3个后缓冲器附有等级。在图14中,分别用符号“A”标识FB区域12fA,用符号“B”标识FB区域12fB,用符号“C”标识FB区域12fC,用符号“D”标识FB区域12fD,另外,分别对表示FB区域12fA的图形(矩形)附有由斜线形成的影线,对表示FB区域12fB的图形附有由横线形成的影线,对表示FB区域12fC的图形附有由交叉的斜线形成的影线(交叉影线),对表示FB区域12fD的图形附有点图案(点的影线)(在其它附图中也是同样的)。

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帧期间内,主机和LCD是通常状态,图像用缓冲器12f是未扩展状态而包括2个FB区域12fA、12fB,在第2帧期间内对作为主机的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B写入显示图像数据D1。在图像用缓冲器12f是未扩展状态时,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和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在2个FB区域12fA与112fB之间交替地调换(参照图6)。在第3~第6帧期间的各帧期间内,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i+1写入后缓冲器,并且在紧前的帧期间内写入到后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Di从前缓冲器被读出且不发生帧丢失地传送到LCD,用于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i=1~4)。在第6帧期间内写入到后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D5在第7帧期间内传送到LCD并用于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

在第8和第9帧期间内,未向后缓冲器写入新的显示图像数据,但前缓冲器中保存的显示图像数据D5传送到LCD并用于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当第10帧期间开始时,由作为中断处理程序的更新检测部132将无更新信号输送到DSI控制部135(图8的步骤S22)。由此,DSI部106将视频信号的输出停止(视频关闭)(步骤S36~S40、S45),主机和LCD基于根据从LCD取得的驱动器状态信息算出的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向中止状态2转移(步骤S46~S48、S54~S60)。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主机向中止状态2转移时,图像用缓冲器12f被扩展(步骤S54)而包括4个FB区域12fA~12fD。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为扩展状态时,作为前缓冲器的1个FB区域和作为第1~第3后缓冲器的3个FB区域在4个FB区域12fA~12fD之间依次循环性地调换(参照图7)。

主机在第10帧期间以后被设定为中止状态2直至刷新开始定时器根据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成为超时为止(步骤S46、S60)。但是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在该超时前的第51帧期间内,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对图像用缓冲器12f提供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6并将其写入了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A,并且其被检测为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步骤S12、S14),而从主机向LCD发送恢复指示(步骤S60~S64)。

之后,主机(的视频驱动器131)成为待机状态直至LCD的停止中的电路的动作再次开始而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为止。在该待机状态的第52帧期间内,保存有显示图像数据D6的FB区域12fA成为前缓冲器,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7写入作为第1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B。在第53帧期间内,也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8写入作为第2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C。

另外,在第53帧期间中,LCD的各电路的动作再次开始并从LCD向主机发送恢复完成通知(步骤S65)。由此,在第54帧期间内,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A中保存的显示图像数据D6传送到LCD,LCD的显示图像被该显示图像数据D6刷新(步骤S35、S34)。在此,关于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产生与恢复中状态的期间相当的延迟,但不会发生帧丢失。另外,在第54帧期间内,也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9写入作为第3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D。

之后,在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对图像用缓冲器12f提供新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期间内,针对包括4个FB区域12fA~12fD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以先入先出方式按每1帧期间进行1个显示图像数据Dj的写入和1个显示图像数据Dj-3的读出(j=10、11、1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中止状态2转移时,在主机中将图像用缓冲器12f扩展(步骤S54;图6→图7)。因此,即使在从中止状态2向通常状态恢复时再次开始LCD的各电路的动作需要时间的情况下,在该恢复中的期间内,也能停止向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并能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写入图像用缓冲器12f的后缓冲器。由此,即使在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产生数据更新时等无法预测从中止状态2向通常状态恢复的时点的情况下,通过不发生帧丢失地在中止状态2下将LCD的许多电路停止,也能不使显示质量降低地大幅度削减耗电。

<1.8图像用缓冲器的扩展状态的解除>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机和LCD从通常状态转移到中止状态2时,将图像用缓冲器12f扩展(图14的(1)、图6→图7),但之后当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没有数据更新的帧期间出现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以上)时,能解除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状态。以下,参照图15说明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状态的解除有关的动作。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和第2帧期间内主机和LCD是中止状态2,图像用缓冲器12f是扩展状态而包括4个FB区域12fA~12fD,其中的FB区域12fB作为前缓冲器保存有显示图像数据D1。

在第3帧期间内,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2被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A,并且其被检测为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而从主机向LCD发送恢复指示(步骤S60~S64)。之后,主机(的视频驱动器131)成为待机状态直至LCD的停止中的电路的动作再次开始而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为止。主机计测该待机状态的时间、即从发送恢复指示到接收恢复完成通知的时间。

在上述待机状态的第4帧期间内,保存有显示图像数据D2的FB区域12fA成为前缓冲器,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3写入作为第1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B。在第5帧期间内,也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4写入作为第2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C。

在该第5帧期间中,由主机接收来自LCD的恢复完成通知(步骤S65)。由此,在第6帧期间内,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A中的显示图像数据D2传送到LCD,LCD的显示图像被该显示图像数据D2刷新(步骤S35、S34)。另外,在第6帧期间内,也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5写入作为第3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D。

在第7帧期间内,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6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A,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B中的显示图像数据D3传送到LCD。

在第8帧期间内,从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C读出显示图像数据D4并将其传送到LCD,但不会对图像用缓冲器12f提供新的显示图像数据。主机使用已述的第2无更新变量Jnup对如该第8帧期间这样没有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的帧期间(以下称为“无更新帧期间”)的数量进行计数(参照图8的步骤S18、图10的步骤S68)。由于在该第8帧期间内没有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所以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延迟仅以1帧期间就被消除(图15的(1))。

在第9~第15帧期间中,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对图像用缓冲器12f提供新的显示图像数据,针对包括4个FB区域12fA~12fD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以先入先出方式按每1帧期间进行1个显示图像数据Dj的写入和1个显示图像数据Dj-2的读出(j=7~13)。

在第16帧期间内,从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C读出显示图像数据D12被将其传送到LCD,在第17帧期间内,从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D读出显示图像数据D13并将其传送到LCD,但在第16和第17帧期间中都不对图像用缓冲器12f提供新的显示图像数据。因此,无更新帧期间数(主机的计数值)即第2无更新变量Jnup成为恢复时间帧数Nrt(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以上,向作为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的写入暂时停止(图15的(2))。此外,在第16帧期间内,FB区域12fC成为前缓冲器,在第17和第18帧期间内,FB区域12fD成为前缓冲器,因此作为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未被释放。

在第18帧期间内,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14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A,并且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D中的显示图像数据1D13传送到LCD。通过该传送,对作为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的访问结束,因此在该传送后将FB区域12fC、12fD释放(图15的(3)、图9的步骤S38)。

在第19帧期间以后的各帧期间内,在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对图像用缓冲器12f提供新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期间内,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i+1被写入后缓冲器,并且在紧前的帧期间内写入到后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Di传送到LCD(i=14、15、16、…)。此外,在第19帧期间以后,图像用缓冲器12f包括2个FB区域12fA、12fB,因此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和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在2个FB区域12fA和112fB之间交替地调换。此外,对这种未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访问也可以说与对扩展状态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访问同样是依照先入先出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构成,为了防止LCD的恢复中状态的帧丢失而被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当在通常状态下无更新帧期间出现了相当于恢复时间的次数(恢复时间帧数Nrt)时被释放。因此,能避免为了防止帧丢失而在主机中消耗多余的内存。

<1.9动作例>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具体动作的序列图和时序图。以下,将图16与图9和图10等一起参照来说明本动作例。

如图16所示,在通常状态下,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100的便携终端(图1)中,当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例如触摸面板)的操作而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产生数据更新时,会伴随着该更新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即分别表示图像A、B、C的数据经由遵循MIPI-DSI标准的接口按每1帧期间依次传送到LCD。

之后,当不再有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且不再有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时,判断为应转移到中止状态(中止状态1或2),从LCD取得LCD驱动信息并且基于该LCD驱动信息(中包含的非刷新计数器值等)算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步骤S32、S39;图16的(1)(2))。之后,由DSI部106进行的视频信号输出停止,以经过相当于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的时间时成为超时的方式设定刷新开始定时器(步骤S45、S46)。

接着,基于上述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来判断是否满足用于向中止状态2转移的条件(步骤S48;图16的(3))。在此判断为不满足该条件,主机和LCD转移到中止状态1(步骤S52)。

之后,当刷新开始定时器成为超时时,由DSI部106进行的视频信号输出再次开始,主机和LCD恢复为通常状态,用于刷新LCD的显示图像的刷新帧数据(表示显示图像C的数据)从主机发送到LCD(步骤S35、S34;图16的(4))。

之后,再次判断有无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由于在该时点也没有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因此判断为应转移到中止状态(中止状态1或2),基于从LCD取得的LCD驱动信息来算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步骤S32、S39;图16的(5)(6))。之后,由DSI部106进行的视频信号输出停止,以经过相当于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的时间时成为超时的方式设定刷新开始定时器(步骤S45、S46)。

接着,基于上述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来判断是否满足用于向中止状态2转移的条件(步骤S48)(图16的(7))。在此判断为满足该条件,主机和LCD转移到中止状态2(步骤S54~S60)。此时,除了设定上述刷新开始定时器以外,图像用缓冲器12f也被扩展(步骤S54;图6→图7),并且用于将LCD设定为中止状态2的指示被发送到LCD(步骤S58;图16的(7b)),之后,主机的DSI控制部135成为休眠状态(步骤S60)。

之后,当刷新开始定时器成为超时时,主机的DSI控制部135恢复为激活状态,将为了进行LCD的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而需要的信息(用于使LCD恢复为通常状态的信息或指示)发送到LCD(步骤S62、S64;图16的(7c))。此外,如图14所示,也存在如下情况:在刷新开始定时器成为超时前,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产生数据更新,由此,主机的DSI控制部135恢复为激活状态,从主机向LCD发送恢复指示(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在从主机向LCD发送恢复指示后,主机成为待机状态直至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为止(步骤S65)。之后,当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时(图16的(8)),将LCD驱动信息发送到LCD(步骤S67)。

再之后,由DSI部106进行的视频信号输出再次开始,主机和LCD恢复为通常状态,用于刷新LCD的显示图像的刷新帧数据(表示显示图像C的数据)从主机传送到LCD(步骤S35、S34;图16的(9))。

在本动作例中,输入操作部16的用户操作在该刷新帧数据的传送结束的时点附近再次开始,判断为产生了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步骤S32;图16的(10))。其结果是,伴随着该更新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即分别表示图像D、E、F、…的数据按每1帧期间依次传送到LCD(步骤S32、S34)。

<1.10效果>

根据上述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在与数据处理装置100(主机)连接的显示装置11(LCD)以中止驱动模式正在动作的情况下,基于根据从LCD取得的非刷新计数器值等LCD驱动信息算出的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来决定下一次刷新的定时,主机(的DSI控制部135)成为休眠状态直至下一次刷新为止(步骤S32、S39、S46、S52;参照图12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再需要在从显示装置将请求传送用于刷新的图像数据的REQEST信号向主机输送的以往的构成中所必需的用于监视该REQUEST信号的主机侧处理。另一方面,由于根据从LCD取得的LCD驱动信息来算出上述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因此能在考虑了LCD的特性或驱动状态的适当的定时进行LCD所需要的显示图像的刷新。因而,在中止驱动模式下,能确保LCD的良好的显示质量,并且不仅能削减LCD的耗电,还能削减主机的耗电。此外,虽然在视频驱动器131中无论DSI控制部135是否是休眠状态均按每1帧期间启动作为中断处理程序的更新检测部132,但由于其处理时间极短,因此更新检测部132的动作从主机的耗电的观点来看不会成为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主机中,基于对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的监视来决定是否应转移到中止状态即应显示的图像是否没有变化(参照图2、图8、图9),因此在LCD中不再需要用于检测图像变化的处理。因此,本实施方式也有助于削减LCD的耗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当向中止状态转移时基于来自LCD的LCD驱动信息来决定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的开始定时,因此与在没有显示图像的更新的情况下按预先决定的时间间隔将用于刷新的数据从主机发送到LCD的现有例相比,也能大幅度削减主机的耗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LCD的中止状态设有中止状态1和中止状态2这2个阶段的中止状态,在根据LCD驱动信息算出的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为规定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以下的情况下,转移到能在应显示的图像发生了变化时恢复为通常状态从而将该变化后的图像快速地在LCD中显示的中止状态1(步骤S52),在该刷新开始间帧数REF_F大于该规定值的情况下,认为使中止状态的LCD在短时间内恢复为通常状态的必要性低,LCD向中止状态2转移,LCD的耗电与中止状态1相比大幅度削减(步骤S48、S54~S60;参照图12的(B))。由此,在能延长没有显示图像的更新时的刷新的间隔的显示装置中,在耗电的削减方面能得到更大的效果(参照图16所示的电力推移的时序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和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设有包括中止状态1和中止状态2的2个阶段的中止状态,但也可以设置3个阶段以上的中止状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中止状态2转移时,在主机中图像用缓冲器12f被扩展(步骤S54;图6→图7)。因此,即使在从中止状态2向通常状态恢复时LCD的各电路的动作的再次开始需要时间的情况下,在该恢复中的期间内,也能停止向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并能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写入图像用缓冲器12f的后缓冲器。由此,即使在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产生数据更新时等无法预测从中止状态2向通常状态的恢复时点的情况下,通过既防止帧丢失又在中止状态2下将LCD的许多电路停止,也能不使显示质量降低地大幅度削减耗电。另外,从通常状态向中止状态2转移时被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当之后在通常状态下无更新帧期间出现规定次数时被释放(步骤S18、S37、S38;图15)。因此,能避免为了防止帧丢失而在主机中消耗多余的内存。

图17是表示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1(LCD)的削减耗电的效果(省电效果)的图,更详细地说,示出了显示装置11在按60Hz进行显示图像的刷新的60Hz驱动(通常状态)和以中止状态2中止的中止驱动之间切换动作模式时的耗电的变化。在图17中,虚线表示主机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为非扩展构成时的显示装置(LCD)的耗电的变化,实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1(LCD)的耗电的变化。另外,附有斜线的矩形图示出本实施方式相对于图像用缓冲器为非扩展构成时的省电效果的程度。在图像用缓冲器为非扩展构成的情况下,为了从防止帧丢失的观点出发将显示装置从中止状态恢复为通常状态所需的时间设为规定值以下,在中止状态下显示电路中被停止的电路受到限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应对显示装置11(LCD)从中止状态2恢复为通常状态的过程中的图像用缓冲器中的数据更新而将图像用缓冲器12f扩展(图10的步骤S54;图6→图7),因此能在中止状态2下使显示装置11内的更多的电路停止。因此,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图像用缓冲器为非扩展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大幅度削减进行中止驱动的显示装置11的耗电。

<2.第2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该数据处理装置也用于图1所示的构成的便携终端。另外,连接有显示装置的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硬件和软件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图2),但存在若干不同点(该不同点后述)。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电路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图3、图4)。因此,对本实施方式的硬件和软件的构成要素中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附上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8是表示连接了显示装置11的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100的系统构成的框图。为了向显示装置11(LCD)传送指示和设定信息以及从LCD取得驱动信息等,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了遵循MIPI-DSI标准的命令和接口(以下称为“DSI接口”),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其而在这些信息或指示的传送和取得中使用遵循I2C标准或SPI标准的接口(以下称为“I2C/SPI接口”)。因此,如图18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00具备基于DSI接口的DSI部106和基于I2C/SPI接口的I2C/SPI部107作为主机侧的接口电路。与此相应地,作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视频驱动器131的接口控制部的DSI控制部135在本实施方式中置换为IF控制部136。不过,用于实现该IF控制部136的程序的处理次序的虽然在从显示装置11取得LCD信息等或向显示装置11指示(步骤S39、S56、S58、S64、S65、S67)时使用I2C/SPI接口来代替DSI接口这方面不同,但实质上是相同的(参照图9、图10)。因此,以下将与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图16对应的图19与图9和图10等一起参照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作为接口电路的DSI部106和I2C/SPI部107、以及作为接口控制部的IF控制部136来构成数据传送控制部。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序列图。在本动作例中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16的动作例同样地,当不再有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例如触摸面板)的操作且不再有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时,判断为应向中止状态(中止状态1或2)转移,从LCD取得LCD驱动信息并且基于该LCD驱动信息(中包含的非刷新计数器值等)来算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步骤S32、S39;图19的(1)(3))。但是,此时的LCD驱动信息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是经由DSI接口取得的(参照图16),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经由I2C/SPI接口取得的(参照图19、图5)。之后,基于根据该取得的LCD驱动信息算出的上述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来判断是否满足用于向中止状态2转移的条件(步骤S48;图19的(3a))。

之后,当再次判断为没有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而应向中止状态(中止状态1或2)转移时,也不是经由DSI接口而是经由I2C/SPI接口从LCD取得LCD驱动信息(步骤S32、S39;图19的(5)(6)),基于根据该LCD驱动信息算出的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来判断是否满足用于向中止状态2转移的条件(步骤S48;图19的(6a))。在此判断为满足该条件,主机和LCD转移到中止状态2(步骤S54~S60)。此时,除了设定刷新开始定时器以外,还将图像用缓冲器12f扩展(步骤S54;图6→图7),并且向LCD发送用于将LCD设定为中止状态2的指示(步骤S54、S58)。在本实施方式中,向LCD发送该指示不是经由DSI接口而是经由I2C/SPI接口进行的(图19的(6b))。

之后,当刷新开始定时器成为超时时,将为了进行LCD的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而需要的信息、即用于使LCD恢复为通常状态的信息或指示发送到LCD,进行待机直至从显示装置11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为止(步骤S62~S65;图19的(6c))。当从显示装置11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时(图19的(7)),为了进行再设定而将LCD驱动信息发送到显示装置11(步骤S67)。这些信息或指示的发送以及恢复完成通知的接收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经由DSI接口而是经由I2C/SPI接口进行的。

本动作例的上述以外的具体动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16的动作例相同。因而,如图19所示,在本动作例中也是经由DSI接口进行刷新帧数据等显示图像数据向LCD的传送。

从上述说明可知,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主机和LCD之间的数据(信息或指示)的交换全部是经由DSI接口进行的,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向LCD传送指示和设定信息以及从LCD取得驱动信息是经由I2C/SPI接口进行的(参照图19的(3)、(6)、(6b)、(6c)、(7))。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实质上是相同的。因而,本实施方式也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接口电路是与第1接口电路相比数据传送速度较低的串行接口,所以通过根据数据传送量分开使用第1接口电路和第2接口电路,也能得到能削减用于在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之间传送数据的耗电的效果。

<3.第3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该数据处理装置也用于图1所示的构成的便携终端。该便携终端中包含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系统构成(硬件和软件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图2),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电路的构成也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图3、图4、图5)。因此,对与本实施方式的硬件和软件的构成要素中的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附上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为了求出显示装置11(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的定时,在LCD的显示控制电路200中包括将图像没有变化的帧数即静态图像的帧数作为非刷新帧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35a(参照图5)。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主机的数据处理装置100具备该计数器35a的功能即对非刷新帧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以下称为“刷新计数器”)的功能。该刷新计数器如后所述在主机中以软件的方式实现。此外,该刷新计数器的值是已述的非刷新计数器值,当LCD的显示图像被刷新时,重置为“0”。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源接通后的主机和LCD的初始化序列紧后的动作的图。刷新计数器的动作根据LCD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源接通后的初始化序列的紧后从该显示装置11(LCD)取得计数器设定参数,该计数器设定参数用于确定对与作为主机的数据处理装置100连接的显示装置11(LCD)而言适合的刷新计数器的动作(图20的(1)(2))。此外,刷新计数器是为了决定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的定时而使用的,因此可以说该计数器设定参数是刷新关联信息。

在取得该计数器设定参数后,当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例如触摸面板)的操作而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产生数据更新时,主机和LCD成为通常状态,包括DSI控制部135和更新检测部132的视频驱动器131基本上按照图8~图10的流程图动作。因而,当在该通常状态下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产生数据更新时,如图20所示,会伴随着该更新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即分别表示图像A、B、C、…的数据经由DSI接口按每1帧期间依次传送到LCD。

另外,在视频驱动器131的DSI控制部135或更新检测部132中,基于上述计数器设定参数进行非刷新计数器值的更新或重置,在主机已转移到中止状态的情况下,当从该中止状态恢复为通常状态时校正非刷新计数器值(步骤S62)。这样,在主机的视频驱动器131中以软件的方式实现刷新计数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DSI控制部135的动作中不需要取得非刷新计数器值作为LCD驱动信息的步骤S39、S56。

下面,将与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图16对应的图21与图9和图10等一起参照来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序列图。在本动作例中,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16的动作例同样地,当不再有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且不再有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数据更新时,判断为应向中止状态(中止状态1或2)转移(步骤S32、S39、S40;图21的(1))。此时,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是根据从LCD取得的LCD驱动信息中包含的非刷新计数器值等来算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步骤S39),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根据在主机中以软件的方式实现的刷新计数器的值即非刷新计数器值来算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图21的(2))。之后,基于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来判断是否满足用于向中止状态2转移的条件(步骤S48;图21的(3))。

之后,当再次判断为没有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数据更新而应向中止状态(中止状态1或2)转移时,也不是从LCD取得包含非刷新计数器值的LCD驱动信息,而是根据主机内的刷新计数器的值即非刷新计数器值来算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图21的(6)),基于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来判断是否满足用于向中止状态2转移的条件(步骤S48;图21的(7))。在此判断为满足该条件,主机和LCD转移到中止状态2(步骤S54~S60)。此时,除了设定刷新开始定时器以外,还将图像用缓冲器12f扩展(步骤S54;图6→图7),并且将用于将LCD设定为中止状态2的指示发送到LCD(步骤S58;图21的(7b))。

之后,当刷新开始定时器成为超时时,将为了进行LCD的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而需要的信息(用于使LCD恢复为通常状态的信息或指示)发送到LCD,主机成为待机状态直至从显示装置11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为止(步骤S62~S65;图21的(7c))。当从显示装置11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时(图21的(8)),为了进行再设定而将LCD驱动信息发送到显示装置11(步骤S67)。

本动作例的上述以外的具体动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16的动作例实质上是相同的。

根据上述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主机具备刷新计数器的功能,因此如图21所示,不会从LCD取得非刷新计数器值(非刷新期间的帧数)等LCD驱动信息,而能在主机中求出LCD的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的定时。由此,不需要在主机和LCD之间交换与刷新的定时有关的信息,因此能进一步简化用于刷新的LCD的控制,并且在耗电的削减方面能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初始化序列中在主机侧取得用于确定对与主机连接的LCD而言适合的刷新计数器的动作的计数器设定参数,因此能在主机侧一元化地管理LCD的显示图像的刷新,并且能进行符合LCD的特性或驱动状态的方式的刷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刷新计数器的功能是在主机中以软件的方式实现的,但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还在主机中以软件的方式实现已述的极性偏向计数器的功能。这样,能不仅考虑非刷新计数器值还考虑极性偏向计数器值来决定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的定时。

<4.第4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该数据处理装置也用于图1所示的构成的便携终端。该便携终端中包含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系统构成(硬件和软件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图2),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电路的构成也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图3、图4、图5)。因此,对与本实施方式的硬件和软件的构成要素中的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附上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显示装置11(LCD)在恢复中状态下的帧丢失而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的大小是预先决定的(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为2帧的量的区域)。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LCD收到恢复指示到完成恢复为止的时间(恢复中状态的时间)测定为恢复时间,基于该测定值(恢复时间测定值)来决定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上述扩展部分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决定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的大小的方法,采用下面描述的第1方法和第2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图22是用于说明用于决定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用缓冲器的扩展部分的大小的动作(以下称为“扩展大小决定动作”)的时序图。更详细地说,图22的(A)表示采用了第1方法时的扩展大小决定动作,图22的(B)表示采用了第2方法时的扩展大小决定动作。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扩展大小决定动作,在采用了第1方法的情况下仅产生图22的(A)所示的动作,在采用了第2方法的情况下仅产生图22的(B)所示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第1方法的情况下,如图22的(A)所示,在电源接通后的LCD的初始化序列中,响应于从主机向LCD的请求而从LCD读出的恢复时间的测定值被传送到主机,在主机的DSI控制部135中,将该测定值的以1帧期间为单位的值作为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的大小(以下称为“图像用缓冲器扩展大小”)进行保持。在此,假设从LCD读出的恢复时间测定值是2帧期间,作为图像用缓冲器扩展大小而保持2帧。当初始化序列结束时,DSI部106开始动作(视频开启)。与之后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更新和传送以及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和扩展状态的解除有关的动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参照图14、图15)。此外,也可以在LCD中不进行恢复时间的测定,而预先将恢复时间设想值保存到LCD内(NVM38),代替上述恢复时间的测定值而使用该恢复时间设想值。

下面,参照图22的(B)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第2方法时的扩展大小决定动作。在图22的(B)所示的例子中,在DSI部106处于动作的状态(视频开启)下,依次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显示图像数据D1~D5被传送到LCD,但在第51帧期间以后,没有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的状态继续。因此,在第54帧期间内,DSI部106的动作停止(视频关闭)。在此,主机和LCD基于根据从LCD取得的驱动器状态信息算出的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向中止状态2转移(步骤S46~S48、S54~S60)。此时,图像用缓冲器12f被扩展,扩展部分的大小为图像用缓冲器扩展大小的初始值。作为该初始值,预先设定有作为图像用缓冲器扩展大小而在主机侧设想的最大帧数,在此,该初始值设为5帧。在第54帧期间以后,不对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状态继续。

之后,在第81帧期间内,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6被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A,并且从主机向LCD发送恢复指示(步骤S60~S64)。之后,主机进行待机直至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为止(步骤S65)。

在此,主机(的DSI控制部135)将该待机中状态的时间即从发送恢复指示到接收恢复完成通知的时间测定为恢复时间。例如,在图10的步骤S64中向LCD发送恢复指示时使时间计测用定时器开启,取得在步骤S65中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的时点的该时间计测用定时器的输出值,从而测定该恢复时间。现在,当假设此时的恢复时间测定值相当于2帧期间时,主机在该时点将图像用缓冲器扩展大小确定为2帧的量,将除了作为前缓冲器的1个FB区域和作为后缓冲器的1个FB区域以外应确保的作为后缓冲器的区域从5个FB区域变更为2个FB区域。这之后,在该扩展部分被释放后将图像用缓冲器12f扩展时的扩展部分的大小成为2帧的量。

在图22的(B)所示的例子中,在第83帧期间中从LCD向主机发送上述恢复完成通知,直至第83帧期间为止不向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不过,在第82帧期间以后也将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7、D8、D9、…依次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

在第84帧期间内再次开始从主机向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在该第84帧期间以后,在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向图像用缓冲器12f提供新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期间内,针对包括4个FB区域12fA~12fD的图像用缓冲器12f(具有2帧量的扩展部分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以先入先出方式按每1帧期间进行1个显示图像数据Dj的写入和1个显示图像数据Dj-3的读出(j=9、10、11、…)。

根据上述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为了防止显示装置11(LCD)在恢复中状态下的帧丢失而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的大小是基于恢复中状态的时间的测定结果来决定的。因此,不会确保多余的存储区域(缓冲区域),并能可靠地防止帧丢失。

<5.第5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该数据处理装置也用于图1所示的构成的便携终端。该便携终端中包含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系统构成(硬件和软件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图2),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电路的构成也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图3、图4、图5)。因此,对与本实施方式的硬件和软件的构成要素中的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附上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为了防止LCD在恢复中状态下的帧丢失而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是当在通常状态下无更新帧期间出现了相当于恢复时间(恢复中状态的时间)的次数时被释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解除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状态的方式,代替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已述的方式(图15)而采用通过暂时提高向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传送速度和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率来解除扩展状态(释放扩展部分)的方式。

图23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用缓冲器的扩展状态的解除有关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与图15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在第1和第2帧期间内主机和LCD为中止状态2,图像用缓冲器12f为扩展状态而包括4个FB区域12fA~12fD,其中的FB区域12fB保存有显示图像数据D1并成为前缓冲器。

在第3帧期间内,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2被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A,并且从主机向LCD发送恢复指示(步骤S60~S64)。之后,主机进行待机直至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为止(步骤S65)。

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在第5帧期间中从LCD向主机发送上述恢复完成通知,直至第5帧期间为止不向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不过,在第4帧期间以后也向图像用缓冲器12f依次提供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3、D4、D5、…。

在第6帧期间内再次开始从主机向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在该第6帧期间以后,在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对图像用缓冲器12f提供新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期间内,针对包括4个FB区域12fA~12fD的图像用缓冲器12f(具有2帧量的扩展部分的图像用缓冲器12f)以先入先出方式进行显示图像数据Dj的写入和显示图像数据Dj-3的读出(j=5、6、7、…)。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主机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时,从下一帧期间(本例中为第6帧期间)起使从主机向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传送速度和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率上升。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传送速度和刷新率从60[帧/秒]变更为80[帧/秒]。不过,向图像用缓冲器12f写入新的显示图像数据的速度维持60[帧/秒]不变。由此,在从第6帧期间到第11帧期间的6帧期间内,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并写入后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是6帧的量的数据D5~D10,而向LCD传送并用于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的显示图像数据成为8帧的量的数据D2~D9。其结果是,能在第11帧期间的结束时点将图像用缓冲器12f的FB区域从4个减为2个。在该第11帧期间内,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10写入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12fA,并且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12fD中的显示图像数据D9向LCD的传送结束。

这样,在图23的例子中,在第11帧期间的结束时点,对作为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的2个FB区域12fD、12fC的访问结束,因此将这些FB区域12fC、12fD释放,并且使被变更为80[帧/秒]的传送速度和刷新率回到60[帧/秒]。从第12帧期间起按标准速度的60[帧/秒]向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并刷新LCD的显示图像。可以说该第12帧期间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按比标准速度(60帧/秒)高的速度(80帧/秒)传送到LCD的过程中是如下帧期间:作为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中保存的显示图像数据已被读出而FB区域12fC、12fD均不是前缓冲器,且不向作为该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写入新的显示图像数据。因而,可以认为当出现了这种帧期间时,将作为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释放,并且使被变更为80[帧/秒]的传送速度和刷新率回到60[帧/秒]。

在本实施方式中,应使向LCD传送的传送速度以及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以比标准速度(60帧/秒)高的速度(80帧/秒)进行的帧期间数Nfast、即应高速驱动LCD的帧期间数Nfast一般能通过下式求出。

Nfast=(Ffast*Ndelay)/(Ffast-Forig)…(1)

其中,Ffast是高速驱动的频率,Forig是按标准速度驱动LCD时的频率(标准速度驱动的频率),Ndelay是由于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而延迟的帧数。此外,在上述式(1)中“*”是表示乘法的符号。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分别是高速驱动的频率相当于高速的传送速度(80帧/秒),标准驱动的频率相当于标准的传送速度(60帧/秒),由于是Ffast=80[Hz]、Forgin=60[Hz]、Ndelay=2,因此是Nfast=8[帧期间]。

在第12帧期间以后的各帧期间内,在由于用户对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而对图像用缓冲器12f提供新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期间内,新的显示图像数据Di+1被写入后缓冲器,并且在紧前的帧期间内写入到后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Di被传送到LCD(i=10、11、12、…)。此外,在第12帧期间以后,图像用缓冲器12f包括2个FB区域12fA、12fB,因此作为后缓冲器的FB区域和作为前缓冲器的FB区域在2个FB区域12fA和112fB之间交替地调换。

下面,说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DSI控制部135(参照图2)的处理次序。图24是表示通常状态下的DSI控制部135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图25是显示用于从通常状态向中止状态1或2转移的DSI控制部135的处理次序和用于从中止状态1或2恢复为通常状态的DSI控制部135的处理次序(即用于中止状态的DSI控制部135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当作为主机的数据处理装置100被启动时,CPU101如图24和图25所示的那样进行动作,从而DSI控制部135被实现为内核空间中的进程。此外,为了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更新检测部132(参照图2)而由CPU101执行的处理的次序即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的处理次序除了不包括与第2无更新变量Jnup有关的步骤以外,与用于实现第1实施方式的更新检测部132的处理次序(图8)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DSI控制部135的处理次序中,导入了用于控制已述的高速驱动与标准速度驱动的切换的驱动频率控制变量Ihs和表示图像用缓冲器12f是否是扩展状态的扩展状态标志Fex,这些驱动频率控制变量Ihs和扩展状态标志Fex在数据处理装置100启动时均被初始化为“0”。

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数据处理装置100被启动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图9),CPU101判断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显示图像数据是否被更新(步骤S32)。在其判断的结果是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显示图像数据被更新的情况下,判断驱动频率控制变量Ihs是否是“0”(步骤S80)。在数据处理装置100的启动紧后,是Ihs=0,在该情况下,判断扩展状态标志Fex是否是“0”(步骤S82)。在刚启动数据处理装置100后,Fex=0,在该情况下,进入步骤S34。在步骤S34中,使DSI部106按标准速度(60帧/秒)向显示装置11传送图像用缓冲器12f(的前缓冲器)中的显示图像数据,之后回到步骤S32。在显示装置11中,当接收到该显示图像数据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将该显示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600来刷新显示图像(参照图3、图5)。

在步骤S32中的判断的结果是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显示图像数据未被更新的情况下(更准确地说在显示图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未被更新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9,取得与显示装置11的驱动状态有关的信息(LCD驱动信息)作为驱动器状态信息,并且基于所取得的LCD驱动信息来算出到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为止的帧数即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

接着,判断该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是否是“1”(步骤S40)。在该判断的结果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是“1”的情况下,进入已述的步骤S80。另一方面,在该判断的结果为刷新开始前帧数REF_F不是“1”的情况即是“2”以上的情况下,为了将DSI控制部135设为中止状态而进入图25的步骤S45。

在图25中进入了步骤S45的情况下,视为显示装置11正在按中止驱动模式动作并显示有静态图像,使DSI部106停止用于向显示装置11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动作(停止视频信号的输出)。之后,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处理(图10)。因此,对图25所示的处理次序中的与图10所示的处理次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步骤编号而省略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在图25所示的处理次序中,在步骤S65中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后,与图10所示的处理次序不同,将作为应高速驱动LCD的帧期间数Nfast而预先设定的值(是由已述的式(1)决定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代入驱动频率控制变量Ihs,并且向扩展状态标志Fex代入“1”(步骤S66)。另外,在图25所示的处理次序中,将图10所示的处理次序中的步骤S68(与第2无更新变量Jnup有关的步骤)删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上述步骤S66从中止状态2恢复为通常状态的时点,驱动频率控制变量Ihs的值等于帧期间数Nfast,扩展状态标志Fex的值是“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中止状态1或中止状态2恢复为通常状态时,从图25所示的步骤S52或S67进入图24所示的步骤S35,使DSI部106再次开始用于向显示装置11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动作(开始视频信号的输出)。之后,进入已述的步骤S80。

在从中止状态1恢复为通常状态的情况下,通常驱动频率控制变量和扩展状态标志Fex的值均为“0”,因此步骤S80之后的动作如已述所示。

在从中止状态2恢复为通常状态的情况下,驱动频率控制变量Ihs=Nfast≠0(参照步骤S66),因此进入步骤S83,将驱动频率控制变量Ihs的值减1。接下来,使DSI部106按高速度(80帧/秒)向显示装置11传送图像用缓冲器12f(的前缓冲器)中的显示图像数据(步骤S84),之后,回到步骤S32。之后当由于用户对主机侧的输入操作部16的操作或动态图像数据向图像用缓冲器12f的写入等而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继续时,反复执行步骤S32→S80→S83→S84(按高速度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直至驱动频率控制变量Ihs成为“0”为止,当驱动频率控制变量Ihs成为“0”时,进入步骤S82。

在该时点,扩展状态标志Fex的值为“1”(参照步骤S66),因此进入步骤S86,判断能否释放在中止状态2时在步骤S54中被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本实施方式中为FB区域12fC和12fD(参照图7))。在此,在作为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中保存的显示图像数据已被读出且不对FB区域12fC、12fD写入新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即作为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中保存的显示图像数据全部向LCD传送完毕且FB区域12fC、12fD均不是前缓冲器的状态的情况下,判断为能释放,在其以外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释放。

在步骤S86中的判断的结果是能释放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部分的情况下,将作为扩展部分的FB区域12fC、12fD释放(解除扩展状态),向扩展状态标志Fex代入“0”(步骤S88)。之后,进入步骤S34,将图像用缓冲器12f(的前缓冲器)中的显示图像数据按标准速度(60帧/秒)传送到LCD,回到步骤S32。之后,由于直至下一次向中止状态2转移为止Ihs=Fex=0,因此每当在图像用缓冲器12f中显示图像数据被更新时将图像用缓冲器12f(的前缓冲器)的显示图像数据按标准速度(60帧/秒)传送到LCD(步骤S32→S80→S82→S34)。

根据上述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通过在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的紧后的帧期间起使向LCD传送显示用图像数据的传送速度和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率上升,来解除为了防止LCD在恢复中状态下的帧丢失而被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扩展状态(参照图25的步骤S65,S66、图24的步骤S80、S83、S84)。因而,即使在动态图像再现时等继续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数据更新的情况下,也能在从LCD恢复为通常状态起的规定时间后可靠地将扩展部分的FB区域释放而消除显示图像的刷新延迟。此外,从LCD接收到恢复完成通知后的上述传送速度和刷新率不限于80[帧/秒],只要是比向图像用缓冲器12f的后缓冲器写入新的显示图像数据的速度高的速度即可。若提高该恢复完成通知后的传送速度和刷新率,则能快速地消除显示图像的刷新延迟,若降低上述传送速度和刷新率,则用户难以感知刷新率的变化而能自然地消除刷新的延迟。

<6.第6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主机100和显示装置11(LCD)的中止状态设有包括中止状态1和中止状态2的2个阶段的中止状态,但即使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变更为中止状态仅为1个阶段的构成,在LCD从该中止状态向通常状态的恢复需要时间(例如1帧期间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因此以下将这种构成的数据处理装置的一例作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用于图1所示的构成的便携终端。该便携终端中包括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系统构成(硬件和软件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图2),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电路的构成也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图3、图4、图5)。因此,对本实施方式的硬件和软件的构成要素中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附上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构成为仅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中止状态2相当的中止状态作为数据处理装置100(主机)和显示装置11(LCD)的中止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中止状态的DSI控制部135的处理次序从图10所示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次序中除去步骤S48和S52而成为图26所示的次序。这样,除了DSI控制部135的处理次序局部不同以外,视频驱动器131的构成(更新检测部132、FB访问处理部133以及DSI控制部135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也是除了作为主机和LCD的中止状态而仅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中止状态2相当的中止状态带来的差异以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而,能将关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6、图7、图12的(B)、图14、图15分别视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未扩展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框图、用于说明扩展状态的图像用缓冲器12f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框图、用于说明主机用于从通常状态转移到中止状态的动作的序列图、表示与显示图像数据的更新和传送有关的动作的时序图、表示与图像用缓冲器的扩展状态的解除有关的动作的时序图。因此,省略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详细说明。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在从通常状态转移到中止状态时图像用缓冲器12f被扩展(图6→图7、图14),另外,扩展状态的图像用缓冲器12f当在通常状态下无更新帧期间出现了规定次数时被释放(图7→图6、图15),因此能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图17等)。

<7.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实施各种变形。此外,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实施方式组合而成的构成只要不产生矛盾就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图像用缓冲器12f包括1个前缓冲器和1个以上的后缓冲器(图6、图7),但也可以是其它构成,只要是能以先入先出方式进行显示图像数据的写入和读出且能扩展图像用缓冲器12f和释放扩展部分的构成即可。不过,在显示图像数据从图像用缓冲器12f的读出完成后且新的显示图像数据提供给图像用缓冲器12f前要向LCD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的情况下,需要设为再次读出从图像用缓冲器12f最近读出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构成(例如参照图14的第8帧期间等)。

另外,中如上述第4实施方式那样,将LCD的恢复中状态的时间测定为恢复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从中止状态(中止状态2)恢复为通常状态时不等待来自LCD的恢复完成通知,而按基于恢复时间测定值的定时从主机向LCD再次开始传送显示图像数据。由此,能简化用于从中止状态2向通常状态恢复的动作或构成,还能减小LCD中的显示图像的刷新延迟。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LCD从中止状态2恢复为通常状态时对主机的恢复完成通知中使用基于MIPI-DSI标准的接口或遵循I2C标准或SPI标准的接口(图2、图8),但也可以代替其而使用作为主机的数据处理装置100或CPU101的I/O端口。在该情况下,能设为如下构成:将信号线连接成使得LCD的状态输出被提供给该I/O端口,例如在LCD为中止状态或恢复中状态时对该I/O端口提供低电平的信号,在LCD为动作状态(能进行用于刷新显示图像的驱动的状态)时对该I/O端口提供高电平的信号,主机在提供给该I/O端口的信号是高电平时使DSI部106动作(设为视频开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用于基于对图像用缓冲器12f中的显示图像数据有无更新的监视来管理LCD的显示图像的下一次刷新的定时的手段是作为在主机中的内核空间内动作的视频驱动器131的构成要素而实现的,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将该手段的一部分作为AP框架内的构成要素来实现。

<8.其它>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便携终端(图1)举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进行中止驱动的显示装置并在主机侧设有帧缓冲器的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装置就能应用本发明。另外,与本发明的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只要是进行中止驱动的显示装置即可,本发明还能应用于具有液晶显示装置(LCD)以外的显示装置、例如具有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此外,本申请是主张基于2015年10月19日提出申请的名称为“显示装置所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日本特愿2015-205672号的优先权的申请,通过援引该日本申请的内容将其包含在本申请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应用于进行所谓的中止驱动的显示装置所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以及用于在该数据处理装置中控制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控制部

11:显示装置(LCD、LCD模块)

12:存储部

12f:图像用缓冲器

12fC、12fD:FB区域(扩展帧缓冲区域)

16:输入操作部

31:接口部

31a:DSI通信部

35:定时发生器

35a:计数器

37:命令寄存器

39:内置电源电路

40:LCD驱动部

60:液晶显示面板

100:数据处理装置(主机)

101:应用程序处理器(CPU)

106:DSI部(第1接口电路)

107:I2C/SPI部(第2接口电路)

120:应用程序框架(AP框架)

130:操作系统(OS)

131:视频驱动器

132:更新检测部

133:FB访问处理部

135:DSI控制部(接口控制部)

136:IF控制部(接口控制部)

200:显示控制电路

310: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

320: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600:显示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