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771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是当今显示面板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相比,OLED显示面板具有低能耗、生产成本低、自发光、宽视角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在手机显示领域,OLED显示面板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LCD显示面板。与LCD利用稳定的电压控制亮度不同,OLED属于电流驱动,需要稳定的电流来驱动其发光。由于工艺制程和器件老化等原因,OLED显示面板中一般采用具有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进行补偿的像素补偿电路来驱动OLED发光。然而在像素补偿电路工作过程中,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也会发生变化,这样会造成驱动OLED发光的电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OLED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匀,进而影响整个图像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发生变化,导致显示亮度不均匀,影响整个图像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具有驱动晶体管的像素补偿电路、分别与各所述像素补偿电路连接的源极驱动电路和电压检测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和所述源极驱动电路连接的数据处理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源极驱动电路用于在迁移率检测阶段将迁移率检测信号提供给各所述像素补偿电路的驱动晶体管,使所述驱动晶体管导通以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充电;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像素补偿电路,在所述迁移率检测阶段的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所述像素补偿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并将检测到的栅极电压传输给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在所述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到的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及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对应的扫描时刻,确定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实际迁移率对应的数据信号;在所述迁移率检测阶段之后的显示阶段内,根据确定的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实际迁移率对应的数据信号,控制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向各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像素补偿电路提供各所述驱动晶体管对应的数据信号。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显示阶段将初始化信号传输给连接的各像素补偿电路;

所述源极驱动电路还用于在所述显示阶段向各所述像素补偿电路输入对应的数据信号。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各所述像素补偿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模块、电压写入模块、导通控制模块、存储模块以及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的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导通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以及导通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分别与第二扫描信号端、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相连,用于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源极驱动电路输入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电压写入模块分别与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一电源端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用于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源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所述存储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信号的控制下进行充电或放电,以及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处于浮接状态时保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电压差稳定。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所述导通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导通控制子模块与第二导通控制子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导通控制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以及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以及所述电压检测模块;

所述第二导通控制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相连,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导通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与第二开关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导通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三开关晶体管与第四开关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相连,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

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所述所述第二导通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五开关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六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端相连,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对应相连,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

所述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七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七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七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七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

所述存储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各所述像素补偿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其中,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迁移率检测阶段与显示阶段;其中,

在所述迁移率检测阶段,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将迁移率检测信号提供给各所述像素补偿电路的驱动晶体管;所述电压检测模块针对各所述像素补偿电路,在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所述像素补偿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并将检测到的栅极电压传输给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在所述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到的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及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对应的扫描时刻,确定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实际迁移率对应的数据信号;

在所述显示阶段,所述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根据确定的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实际迁移率对应的数据信号,控制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向各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像素补偿电路提供各所述驱动晶体管对应的数据信号。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所述显示阶段包括:初始化子阶段、阈值补偿子阶段、数据写入子阶段以及发光子阶段;其中,

在所述初始化子阶段,所述导通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以及导通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将初始化信号传输给所述导通控制模块;所述电压写入模块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源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存储模块在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信号的控制下进行充电;

在所述阈值补偿子阶段,所述导通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以及导通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将初始化信号传输给所述导通控制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在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信号的控制下进行放电;

在所述数据写入子阶段,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存储模块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处于浮接状态时保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电压差稳定;

在所述发光子阶段,所述电压写入模块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源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连接的发光器件发光。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具有驱动晶体管的像素补偿电路、源极驱动电路、电压检测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控制模块;其中,通过上述各模块与各电路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确定各驱动晶体管的实际迁移率所对应的数据信号,在显示阶段通过源极驱动电路向各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像素补偿电路提供各驱动晶体管对应的数据信号,实现对各像素补偿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进行补偿,从而可以避免由于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变化导致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图像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3a为图2a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b为图2b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a为图2a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b为图2b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a为图2a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b为图2b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a为图2a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b为图2b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序图;

图8a为各输入信号的仿真模拟图;

图8b为采用图8a所示的输入信号进行仿真模拟时各阶段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的仿真模拟图;

图8c为采用图8a所示的输入信号进行仿真模拟时各阶段中第一节点的电压的仿真模拟图;

图8d为采用图8a所示的输入信号进行仿真模拟时各阶段中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流的仿真模拟图;

图8e为采用图8a所示的输入信号进行仿真模拟时各阶段中流过发光器件的电流的仿真模拟图;

图9为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0.4V、0V以及+0.4V时的仿真模拟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如图1a与图1b(图1a与图1b仅以一个像素补偿电路为例)所示,包括:多个具有驱动晶体管M0的像素补偿电路10、分别与各像素补偿电路10连接的源极驱动电路20和电压检测模块30、以及分别与电压检测模块30和源极驱动电路20连接的数据处理控制模块40;其中,

源极驱动电路20用于在迁移率检测阶段将迁移率检测信号提供给各像素补偿电路10的驱动晶体管M0,使驱动晶体管M0导通以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充电;

电压检测模块30用于针对各像素补偿电路,在迁移率检测阶段的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像素补偿电路10中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压,并将检测到的栅极电压传输给数据处理控制模块40;

数据处理控制模块40用于根据接收的在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到的各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压以及各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压对应的扫描时刻,确定各驱动晶体管M0的实际迁移率对应的数据信号;在迁移率检测阶段之后的显示阶段内,根据确定的各驱动晶体管M0的实际迁移率对应的数据信号,控制源极驱动电路20向各驱动晶体管M0所在的像素补偿电路10提供各驱动晶体管M0对应的数据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具有驱动晶体管的像素补偿电路、源极驱动电路、电压检测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控制模块;其中,通过上述各模块与各电路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确定各驱动晶体管的实际迁移率所对应的数据信号,在显示阶段通过源极驱动电路向各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像素补偿电路提供各驱动晶体管对应的数据信号,实现对各像素补偿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进行补偿,从而可以避免由于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变化导致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图像的显示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7所示,迁移率检测阶段S1可以为一帧非显示时间,即在该阶段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不发光,在该一帧非显示时间内的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扫描时间内,选择一个扫描时刻T1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一次检测,得到第一个栅极电压;选择另一个扫描时刻T2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第二次检测,得到第二个栅极电压。

在实际应用中,在迁移率检测阶段,为了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不发光,迁移率检测信号的电压Vdet与第二电源端的电压Vss的关系满足公式:Vdet-Vss<ΔVd;其中,ΔVd代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发光器件的临界电压,Vdet代表迁移率检测信号的电压,Vss代表第二电源端的电压。在实际应用中,在上述一帧非显示时间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或通过设置第二电源端的信号使发光器件不发光。

在实际应用中,显示面板在开机时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入画面状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在开机时进行迁移率检测阶段的工作。当然,为了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均一性更好,也可以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画面时相邻的两个显示帧时间之间,插入迁移率检测阶段,这样可以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使用过程中实现对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补偿。上述相邻的两个显示帧时间可以为显示静态画面时的两帧显示时间,也可以为显示动态画面时的两帧显示时间,在此不作限定。

一般像素补偿电路在显示阶段中且发光器件发光之前,需要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进行初始化,以避免相邻两帧显示时间的数据信号对发光器件造成干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电压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显示阶段将初始化信号传输给连接的各像素补偿电路;源极驱动电路还用于在显示阶段向各像素补偿电路输入对应的数据信号。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一些用于输入信号的信号线,例如用于连接源极驱动电路与各像素补偿电路的多条数据线。源极驱动电路通过数据线向连接的像素补偿电路输入对应的数据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1a与图1b所示,各像素补偿电路10还可以包括:数据写入模块11、电压写入模块12、导通控制模块13、存储模块14以及与驱动晶体管M0连接的发光器件OLED;其中,

导通控制模块13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S、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D、第一节点A以及电压检测模块30相连,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的控制下导通第一节点A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S,以及导通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与电压检测模块30;

数据写入模块11分别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源极驱动电路20以及第一节点A相连,用于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的控制下将源极驱动电路20输入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A;

电压写入模块12分别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第一电源端VDD以及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S相连,用于在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控制下将第一电源端VDD的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S;

存储模块14分别与第一节点A以及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相连,用于在第一节点A的信号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的信号的控制下进行充电或放电,以及在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处于浮接状态时保持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与第一节点A之间的电压差稳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源极驱动电路、电压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数据写入模块、电压写入模块、导通控制模块、存储模块、驱动晶体管以及与驱动晶体管连接的发光器件,通过上述各模块的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对像素补偿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进行补偿,还可以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从而可以使驱动发光器件发光的工作电流更加稳定,进而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高显示质量。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补偿电路中的发光器件一般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并且发光器件在驱动晶体管的饱和电流的作用下实现发光显示。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补偿电路中,驱动晶体管一般为P型晶体管。该P型晶体管的栅极为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该P型晶体管的源极为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该P型晶体管的漏极为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此时驱动发光器件发光的工作电流由P型晶体管的源极流向其漏极。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补偿电路中,第一电源端的电压Vdd为正值,第二电源端的电压Vss为负值或接地,下面均是以第二电源端的电压Vss接地为例进行说明。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补偿电路中,如图2a与图2b所示,导通控制模块13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导通控制子模块131与第二导通控制子模块132;其中,

第一导通控制子模块131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D以及电压检测模块30相连,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的控制下导通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D以及电压检测模块30;

第二导通控制子模块132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S以及第一节点A相连,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的控制下导通第一节点A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S。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3a、图3b、图5a以及图5b所示,第一导通控制子模块13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M1与第二开关晶体管M2;其中,

第一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相连,第一开关晶体管M1的第一极与电压检测模块30相连,第一开关晶体管M1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相连;

第二开关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相连,第二开关晶体管M2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相连,第二开关晶体管M2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D相连。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3a与图3b所示,第一开关晶体管M1与第二开关晶体管M2可以为P型晶体管。或者,如图5a与图5b所示,第一开关晶体管M1与第二开关晶体管M2也可以为N型晶体管,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第一开关晶体管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时,可以导通电压检测模块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从而可以在显示阶段将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的初始化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以及可以在迁移率检测阶段中电压检测模块可以选择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从而得到该驱动晶体管在两个不同扫描时刻对应的栅极电压。第二开关晶体管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时,可以导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使驱动晶体管处于二极管连接状态。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4a、图4b、图6a以及图6b所示,第一导通控制子模块131具体也可以包括:第三开关晶体管M3与第四开关晶体管M4;其中,

第三开关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相连,第三开关晶体管M3的第一极与电压检测模块30相连,第三开关晶体管M3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D相连;

第四开关晶体管M4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相连,第四开关晶体管M4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相连,第四开关晶体管M4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D相连。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4a、与图4b所示,第三开关晶体管M3与第四开关晶体管M4可以为P型晶体管。或者,如图6a与图6b所示,第三开关晶体管M3与第四开关晶体管M4也可以为N型晶体管,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第三开关晶体管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时,可以导通电压检测模块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第四开关晶体管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时,可以导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在显示阶段,电压检测模块向第三开关晶体管提供初始化信号时,初始化信号可以通过导通的第四开关晶体管输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由于第三开关晶体管与第四开关晶体管在同一信号端,即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同时导通,从而可以使电压检测模块在迁移率检测阶段中选择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从而使电压检测模块得到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在两个不同扫描时刻对应的栅极电压。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3a至图6b所示,第二导通控制子模块132具体可以包括:第五开关晶体管M5;其中,

第五开关晶体管M5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相连,第五开关晶体管M5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S相连,第五开关晶体管M5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A相连。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3a至图4b所示,第五开关晶体管M5可以为P型晶体管。或者,如图5a至图6b所示,第五开关晶体管M5也可以为N型晶体管,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第五开关晶体管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时,可以导通第一节点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3a至图6b所示,数据写入模块11具体可以包括:第六开关晶体管M6;其中,

第六开关晶体管M6的栅极与第二参考信号端Scan2相连,第六开关晶体管M6的第一极与源极驱动电路20对应相连,第六开关晶体管M6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A相连。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3a至图4b所示,第六开关晶体管M6可以为P型晶体管。或者,如图5a至图6b所示,第六开关晶体管M6也可以为N型晶体管,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第六开关晶体管在第二参考信号端的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时,可以将源极驱动电路输入的数据信号与迁移率检测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3a至图6b所示,电压写入模块12具体可以包括:第七开关晶体管M7;其中,

第七开关晶体管M7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相连,第七开关晶体管M7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VDD相连,第七开关晶体管M7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S相连。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3a至图4b所示,第七开关晶体管M7可以为P型晶体管。或者,如图5a至图6b所示,第七开关晶体管M7也可以为N型晶体管,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第七开关晶体管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时,可以将第一电源端的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3a至图6b所示,存储模块14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电容C1;其中,

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A相连,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相连。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第一电容可以在第一节点的信号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信号的控制下进行充电或放电,以及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处于浮接状态时,由于第一电容的自举作用,可以保持第一节点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的电压差稳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电压检测模块可以为电压检测控制器,该电压检测控制器可以为采用软件程序与硬件相互结合的芯片电路,用于针对每个像素补偿电路,在迁移率检测阶段的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像素补偿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从而可以得到该驱动晶体管的两个分别对应不同扫描时刻的栅极电压,并将检测到的栅极电压传输给数据处理控制模块。当然该电压检测控制器也可以为能够实现本发明功能的其它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数据处理控制模块可以为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可以为采用软件程序与硬件相互结合的芯片电路,用于根据接收的在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到的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及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对应的扫描时刻,确定各驱动晶体管的实际迁移率对应的数据信号;在迁移率检测阶段之后的显示阶段内,根据确定的各驱动晶体管的实际迁移率对应的数据信号,控制源极驱动电路向各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像素补偿电路提供各驱动晶体管对应的数据信号。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为使第一节点的电压稳定,如图1b、图2b、图3b、图4b、图5b以及图6b所示,像素补偿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二电容C2;其中,

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端VDD相连,第二端与第一节点A相连。

以上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各电路与各模块的具体结构,在具体实施时,上述各电路与各模块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结构,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3a至图4b所示,所有的开关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或者,如图5a至图6b所示,所有的开关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在此不作限定。

较佳地,为了简化制备工艺,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3a至图4b所示,在驱动晶体管M0为P型晶体管时,所有的开关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P型开关晶体管在高电位作用下截止,在低电位作用下导通;N型开关晶体管在高电位作用下导通,在低电位作用下截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补偿电路中,驱动晶体管和开关晶体管可以是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Metal Oxide Scmiconductor),在此不作限定。在具体实施时,这些晶体管可以根据其类型以及信号端的信号的不同将第一极作为源极或漏极,以及将第二极作为漏极或源极,在此不作限定。在描述具体实施例时,均是以驱动晶体管和开关晶体管为MOS管为例进行说明的。

下面分别以图3a至图4b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为例,结合电路时序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作以描述。下述描述中以1表示高电位,0表示低电位。需要说明的是,1和0是逻辑电位,其仅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而不是在具体实施时施加在各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上的电位。并且以下均是以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源极,第二极为漏极为例说明。

实施例一、

以图3a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为例,图7为对应的电路时序图。

在迁移率检测阶段S1中,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的信号的相位相同,源极驱动电路20向第六开关晶体管M6输入对应的迁移率检测信号。

EM=1、Scan1=0、Scan2=0。由于EM=1,因此第七开关晶体管M7截止。由于Scan1=0,因此,第一开关晶体管M1、第二开关晶体管M2以及第五开关晶体管M5均导通。由于Scan2=0,因此第六开关晶体管M6导通。导通的第六开关晶体管M6将源极驱动电路20输入的迁移率检测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A,因此第一节点A的电压为迁移率检测信号的电压Vdet。导通的第五开关晶体管M5可以导通第一节点A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S,导通的第二开关晶体管M2可以导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G与漏极D,使驱动晶体管M0处于二极管连接状态,从而使第一节点A的信号通过驱动晶体管M0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G充电,即对第一电容C1充电。导通的第一开关晶体管M1可以导通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与电压检测模块30,电压检测模块30可以在Scan1=0的时间内,选择一个扫描时刻T1检测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得到驱动晶体管M0在扫描时刻T1的栅极电压VG=V1。电压检测模块30在Scan1=0的时间内,再选择另一个扫描时刻T2检测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得到驱动晶体管M0在扫描时刻T2的栅极电压VG=V2。并将栅极电压V1与栅极电压V2提供给数据处理控制模块40。数据处理控制模块40根据栅极电压V1以及栅极电压V1对应的扫描时刻T1,栅极电压V2以及栅极电压V2对应的扫描时刻T2,从而可以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充电过程拟合一条曲线VG=f(t);其中f(t)代表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充电的电压与时间t有关的函数。在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充电过程中,由于流过驱动晶体管M0的电流I0满足公式:I0=Kμp(VSG-|Vth|)2=Kμp[(Vdet-VG-|Vth|]2=Kμp[(Vdet-f(t)-|Vth|]2;其中,μp代表驱动晶体管M0的实际迁移率,VSG代表驱动晶体管M0的源栅电压;K代表结构参数,相同结构中此数值相对稳定,可以算作常量。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在扫描时刻T1与扫描时刻T2之间充入的电量ΔQ满足公式:ΔQ=ΔVc=(V2-V1)c;其中,c代表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根据充电的电量与时间t满足的公式:得到驱动晶体管M0的实际迁移率μp满足的关系:从而获得了实际迁移率μp的信息。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根据显示阶段S2的发光子阶段S24中,驱动晶体管M0驱动连接的发光器件OLED发光的工作电流Id满足的公式:Id=Kμ0(VSG-|Vth|)2=Kμ0(Vdd-VData(0))2;其中,μ0代表驱动晶体管M0的原始迁移率,Vdata(0)代表源极驱动电路20向第六开关晶体管M6输入的原始数据信号的电压,得到关系:Id=Kμ0[Vdd-Vdata(0)]2=Kμp[Vdd-Vdata(p)]2;Vdata(p)代表源极驱动电路20向第六开关晶体管M6输入的补偿后的数据信号的电压。由于Vdata(0)、μ0以及μp都是已知的,因此,根据公式Id=Kμ0[Vdd-Vdata(0)]2=Kμp[Vdd-Vdata(p)]2即可确定出实际迁移率μp对应的实际需要输入的数据信号的电压Vdata(p)。

在迁移率检测阶段S1之后的显示阶段S2内,根据确定的驱动晶体管M0的实际迁移率μp对应的补偿后的且电压为Vdata(p)的数据信号,控制源极驱动电路30向驱动晶体管M0所在的像素补偿电路提供该驱动晶体管M0对应的补偿后的数据信号,从而可以避免由于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变化导致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提高图像的显示效果。并且此阶段,电压检测模块30向第一开关晶体管M1输入初始化信号。

在初始化子阶段S21,EM=0、Scan1=0、Scan2=1。

由于EM=0,因此第七开关晶体管M7导通。由于Scan1=0,因此第一开关晶体管M1、第二开关晶体管M2以及第五开关晶体管M5均导通。由于Scan2=1,因此第六开关晶体管M6截止。导通的第七开关晶体管M7将第一电源端VDD的信号的电压Vdd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0的源极S。导通的第五开关晶体管M5使第一节点A与驱动晶体管M0的源极S导通,从而将Vdd提供给第一节点A。导通的第一开关晶体管M1将电压检测模块30输入的初始化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使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的电压为Vinit,Vinit代表初始化信号的电压。一般初始化信号设置为具有低电位的信号,以使驱动晶体管M0处于导通状态,为下一子阶段的工作过程做准备。导通的第二开关晶体管M2使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与其漏极D导通,从而将初始化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0的漏极D,即发光器件OLED的阳极,使发光器件OLED的阳极的电压为Vinit,以使发光器件OLED释放电荷。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的电压为Vdd,第二端的电压为Vinit

在阈值补偿子阶段S22,EM=1、Scan1=0、Scan2=1。

由于EM=1,因此第七开关晶体管M7截止。由于Scan1=0,因此第一开关晶体管M1、第二开关晶体管M2以及第五开关晶体管M5均导通。由于Scan2=1,因此第六开关晶体管M6截止。导通的第一开关晶体管M1将电压检测模块30输入的初始化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导通的第五开关晶体管M5使第一节点A与驱动晶体管M0的源极S导通,导通的第二开关晶体管M2使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与漏极D导通,使驱动晶体管M0处于二极管连接状态,从而使第一节点A的信号的电压Vdd通过驱动晶体管M0放电,直至第一节点A的电压变为Vinit+|Vth|为止。因此,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的电压为Vinit+|Vth|,第二端的电压为Vinit。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差为|Vth|。

在数据写入子阶段S23,EM=1、Scan1=1、Scan2=0。

由于EM=1,因此第七开关晶体管M7截止。由于Scan1=1,因此第一开关晶体管M1、第二开关晶体管M2以及第五开关晶体管M5均截止。由于Scan2=0,因此第六开关晶体管M6导通。导通的第六开关晶体管M6将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补偿后的且对应的数据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A,使第一节点A的电压为数据信号的电压Vdata(p)。由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为浮接状态,由于第一电容C1的自举作用,为了保持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差仍为|Vth|,因此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即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的电压变为Vdata(p)-|Vth|。

在发光子阶段S24,EM=0、Scan1=1、Scan2=1。

由于EM=0,因此第七开关晶体管M7导通。由于Scan1=1,因此第一开关晶体管M1、第二开关晶体管M2以及第五开关晶体管M5均截止。由于Scan2=1,因此第六开关晶体管M6截止。导通的第七开关晶体管M7将第一电源端VDD的信号的电压Vdd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0的源极S,因此驱动晶体管M0的源极S的电压为Vdd,且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的电压为Vdata-|Vth|,驱动晶体管M0处于饱和状态,根据饱和状态电流特性可知,流过驱动晶体管M0且用于驱动连接的发光器件OLED发光的工作电流Id满足公式:Id=K(VSG-|Vth|)2=K[(Vdd-Vdata(p)+|Vth|-|Vth|]2=K[Vdd-VData(p)]2,通过该式可知,驱动晶体管M0处于饱和状态时的电流仅与补偿后的数据信号的电压Vdata(p)和第一电源端的电压Vdd相关,而与驱动晶体管M0的阈值电压Vth无关,从而可以解决由于驱动晶体管M0的工艺制程以及长时间的操作造成的阈值电压Vth漂移对流过发光器件OLED的电流的影响,从而使发光器件OLED的工作电流保持稳定,进一步保证了发光器件OLED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二、

以图3b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为例,图7为对应的电路时序图。

在迁移率检测阶段S1中: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迁移率检测阶段S1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不在赘述。但是由于增加了第二电容C2,因此,在该阶段可以使第一节点A的电压处于较稳定状态,在此不作赘述。

在初始化子阶段S21,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初始化子阶段S21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不在赘述。但是由于增加了第二电容C2,因此在该阶段,第一电源端VDD对第一节点A充电的同时,也对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充入第一电源端VDD的电压Vdd,以及使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的电压为Vdd

在阈值补偿子阶段S22,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阈值补偿子阶段S22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不再赘述。但是由于增加了第二电容C2,因此在该阶段,第一节点A的信号的电压通过驱动晶体管M0放电为Vinit+|Vth|时,第二电容C2可以使第一节点A处于稳定的放电状态,并且放电完成时,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的电压为Vinit+|Vth|,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的电压为Vdd

在数据写入子阶段S23,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数据写入子阶段S23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不再赘述。但是由于增加了第二电容C2,因此在该阶段,在第一节点A即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充入数据信号的电压Vdata(p)时,也会对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充入Vdata(p),以在第一电容C1自举作用时保证第一节点A的电压稳定。

在发光子阶段S24,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发光子阶段S24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不再赘述。但是由于增加了第二电容C2,因此在该阶段,第二电容C2可以保持第一节点A的电压稳定。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不仅可以实现对像素补偿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与阈值电压的补偿效果,由于实施例二为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添加了第二电容,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第一节点的稳定,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工作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以图4a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为例,图7为对应的电路时序图。

在迁移率检测阶段S1中,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的信号的相位相同,源极驱动电路20向第六开关晶体管M6输入对应的迁移率检测信号。

EM=1、Scan1=0、Scan2=0。

由于EM=1,因此第七开关晶体管M7截止。由于Scan1=0,因此,第三开关晶体管M3、第四开关晶体管M4以及第五开关晶体管M5均导通。由于Scan2=0,因此第六开关晶体管M6导通。导通的第六开关晶体管M6将源极驱动电路20输入的迁移率检测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A,因此第一节点A的电压为迁移率检测信号的电压Vdet。导通的第五开关晶体管M5可以导通第一节点A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S,导通的第四开关晶体管M4可以导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G与漏极D,从而使第一节点A的信号通过驱动晶体管M0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G充电,即对第一电容C1充电。导通的第三开关晶体管M3可以导通驱动晶体管M0的漏极D与电压检测模块30,由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G与漏极D导通,电压检测模块30可以在Scan1=0的时间内,选择一个扫描时刻T1检测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得到驱动晶体管M0在扫描时刻T1的栅极电压VG=V1。电压检测模块30在Scan1=0的时间内,再选择另一个扫描时刻T2检测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得到驱动晶体管M0在扫描时刻T2的栅极电压VG=V2。并将栅极电压V1与栅极电压V2提供给数据处理控制模块40。数据处理控制模块40根据栅极电压V1以及栅极电压V1对应的扫描时刻T1,栅极电压V2以及栅极电压V2对应的扫描时刻T2,从而可以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充电过程拟合一条曲线VG=f(t);其中f(t)代表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充电的电压与时间t有关的函数。在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充电过程中,由于流过驱动晶体管M0的电流I0满足公式:其中,μp代表驱动晶体管M0的实际迁移率,VSG代表驱动晶体管M0的源栅电压;K代表结构参数,相同结构中此数值相对稳定,可以算作常量。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在扫描时刻T1与扫描时刻T2之间充入的电量ΔQ满足公式:ΔQ=ΔVc=(V2-V1)c;其中,c代表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根据充电的电量与时间t满足的公式:得到驱动晶体管M0的实际迁移率μp满足的关系:从而获得了实际迁移率μp的信息。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根据显示阶段S2的发光子阶段S24中,驱动晶体管M0驱动连接的发光器件OLED发光的工作电流Id满足的公式:Id=Kμ0(VSG-|Vth|)2=Kμ0(Vdd-VData(0))2;其中,μ0代表驱动晶体管M0的原始迁移率,Vdata(0)代表源极驱动电路20向第六开关晶体管M6输入的原始数据信号的电压,得到关系:Id=Kμ0[Vdd-Vdata(0)]2=Kμp[Vdd-Vdata(p)]2;Vdata(p)代表源极驱动电路20向第六开关晶体管M6输入的补偿后的数据信号的电压。由于Vdata(0)、μ0以及μp都是已知的,因此,根据公式Id=Kμ0[Vdd-Vdata(0)]2=Kμp[Vdd-Vdata(p)]2即可确定出实际迁移率μp对应的实际需要输入的数据信号的电压Vdata(p)。

在迁移率检测阶段S1之后的显示阶段S2内,根据确定的驱动晶体管M0的实际迁移率μp对应的补偿后的且电压为Vdata(p)的数据信号,控制源极驱动电路30向驱动晶体管M0所在的像素补偿电路提供该驱动晶体管M0对应的补偿后的数据信号,从而可以避免由于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变化导致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提高图像的显示效果。并且此阶段,电压检测模块30向第三开关晶体管M3输入初始化信号。

在初始化子阶段S21,EM=0、Scan1=0、Scan2=1。

由于EM=0,因此第七开关晶体管M7导通。由于Scan1=0,因此第三开关晶体管M3、第四开关晶体管M4以及第五开关晶体管M5均导通。由于Scan2=1,因此第六开关晶体管M6截止。导通的第七开关晶体管M7将第一电源端VDD的信号的电压Vdd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0的源极S。导通的第五开关晶体管M5使第一节点A与驱动晶体管M0的源极S导通,从而将Vdd提供给第一节点A。导通的第三开关晶体管M3将电压检测模块30输入的初始化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0的漏极D,使驱动晶体管M0的漏极D,即发光器件OLED的阳极,使发光器件OLED的阳极的电压为Vinit,以使发光器件OLED释放电荷。导通的第四开关晶体管M4使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与其漏极D导通,从而将初始化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一般初始化信号设置为具有低电位的信号,以使驱动晶体管M0处于导通状态,为下一子阶段的工作过程做准备。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的电压为Vdd,第二端的电压为Vinit

在阈值补偿子阶段S22,EM=1、Scan1=0、Scan2=1。

由于EM=1,因此第七开关晶体管M7截止。由于Scan1=0,因此第三开关晶体管M3、第四开关晶体管M4以及第五开关晶体管M5均导通。由于Scan2=1,因此第六开关晶体管M6截止。导通的第三开关晶体管M3将电压检测模块30输入的初始化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0的漏极D,导通的第四开关晶体管M4使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与漏极D导通,使驱动晶体管M0处于二极管连接状态,导通的第五开关晶体管M5使第一节点A与驱动晶体管M0的源极S导通,从而使第一节点A的信号的电压Vdd通过驱动晶体管M0放电,直至第一节点A的电压变为Vinit+|Vth|为止。因此,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的电压为Vinit+|Vth|,第二端的电压为Vinit。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差为|Vth|。

在数据写入子阶段S23,EM=1、Scan1=1、Scan2=0。

由于EM=1,因此第七开关晶体管M7截止。由于Scan1=1,因此第三开关晶体管M3、第四开关晶体管M4以及第五开关晶体管M5均截止。由于Scan2=0,因此第六开关晶体管M6导通。导通的第六开关晶体管M6将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补偿后的且对应的数据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A,使第一节点A的电压为数据信号的电压Vdata(p)。由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为浮接状态,由于第一电容C1的自举作用,为了保持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差仍为|Vth|,因此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即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的电压变为Vdata(p)-|Vth|。

在发光子阶段S24,EM=0、Scan1=1、Scan2=1。

由于EM=0,因此第七开关晶体管M7导通。由于Scan1=1,因此第三开关晶体管M3、第四开关晶体管M4以及第五开关晶体管M5均截止。由于Scan2=1,因此第六开关晶体管M6截止。导通的第七开关晶体管M7将第一电源端VDD的信号的电压Vdd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0的源极S,因此驱动晶体管M0的源极S的电压为Vdd,且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的电压为Vdata-|Vth|,驱动晶体管M0处于饱和状态,根据饱和状态电流特性可知,流过驱动晶体管M0且用于驱动连接的发光器件OLED发光的工作电流Id满足公式:Id=K(VSG-|Vth|)2=K[(Vdd-Vdata(p)+|Vth|-|Vth|]2=K[Vdd-VData(p)]2,通过该式可知,驱动晶体管M0处于饱和状态时的电流仅与补偿后的数据信号的电压Vdata(p)和第一电源端的电压Vdd相关,而与驱动晶体管M0的阈值电压Vth无关,从而可以解决由于驱动晶体管M0的工艺制程以及长时间的操作造成的阈值电压Vth漂移对流过发光器件OLED的电流的影响,从而使发光器件OLED的工作电流保持稳定,进一步保证了发光器件OLED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四、

以图4b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为例,图7为对应的电路时序图。

在迁移率检测阶段S1中: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三中迁移率检测阶段S1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不再赘述。但是由于增加了第二电容C2,因此,在该阶段可以使第一节点A的电压处于较稳定状态,在此不作赘述。

在初始化子阶段S21,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三中初始化子阶段S21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不在赘述。但是由于增加了第二电容C2,因此在该阶段,第一电源端VDD对第一节点A充电的同时,也对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充入第一电源端VDD的电压Vdd,以及使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的电压为Vdd

在阈值补偿子阶段S22,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三中阈值补偿子阶段S22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不再赘述。但是由于增加了第二电容C2,因此在该阶段,第一节点A的信号的电压通过驱动晶体管M0放电为Vinit+|Vth|时,第二电容C2可以使第一节点A处于稳定的放电状态,并且放电完成时,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的电压为Vinit+|Vth|,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的电压为Vdd

在数据写入子阶段S23,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三中数据写入子阶段S23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不再赘述。但是由于增加了第二电容C2,因此在该阶段,在第一节点A即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充入数据信号的电压Vdata(p)时,也会对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充入Vdata(p),以在第一电容C1自举作用时保证第一节点A的电压稳定。

在发光子阶段S24,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三中发光子阶段S24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不再赘述。但是由于增加了第二电容C2,因此在该阶段,第二电容C2可以保持第一节点A的电压稳定。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不仅可以实现对像素补偿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与阈值电压的补偿效果,由于实施例四为在实施例三的结构基础上添加了第二电容,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第一节点的稳定,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工作的稳定性。

另外,f(t)的具体公式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例如可以为t的一次函数,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函数,在此不作限定。并且这函数应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具有的,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此,只是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四种结构为例进行了工作原理的说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其它结构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以图4b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为例,采用图8a所示的输入信号的时序图对发光器件OLED的显示阶段进行了仿真模拟。在图8a中,纵坐标代表电压,横坐标代表时间,X1代表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的信号,X2代表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的信号,X3代表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在仿真模拟过程中,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G的栅极电压的变化如图8b所示,在图8b中,纵坐标代表电压,横坐标代表时间;第一节点A的电压的变化如图8c所示,在图8c中,纵坐标代表电压,横坐标代表时间;驱动晶体管M0的漏极D流出的电流的变化如图8d所示,在图8d中,纵坐标代表电流,横坐标代表时间;流过发光器件OLED的电流的变化如图8e所示,在图8e中,纵坐标代表电流,横坐标代表时间。从图8e中可以看出,流过发光器件OLED的电流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实现了对驱动晶体管M0的阈值电压Vth的补偿效果。并且,在发光器件OLED未发光时,流过发光器件OLED的电流非常小,可以使发光器件OLED具有较佳的暗态效果。

另外,还以图4b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为例,针对驱动晶体管M0的阈值电压Vth的漂移进行了仿真模拟,如图9所示,横坐标代表电压,纵坐标代表驱动晶体管M0的漏极D的电流,L1代表驱动晶体管M0的阈值电压Vth漂移-0.4V时的曲线,L2代表驱动晶体管M0的阈值电压Vth漂移0V时的曲线,L3代表驱动晶体管M0的阈值电压Vth漂移+0.4V时的曲线。从图9中可以看出,L1、L2以及L3的差异较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对驱动晶体管M0的阈值电压Vth的补偿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迁移率检测阶段与显示阶段;其中,如图10所示,

S1001、在迁移率检测阶段,源极驱动电路将迁移率检测信号提供给各像素补偿电路的驱动晶体管;电压检测模块针对各像素补偿电路,在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像素补偿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并将检测到的栅极电压传输给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在两个不同扫描时刻检测到的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及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对应的扫描时刻,确定各驱动晶体管的实际迁移率对应的数据信号。

S1002,在显示阶段,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根据确定的各驱动晶体管的实际迁移率对应的数据信号,控制源极驱动电路向各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像素补偿电路提供各驱动晶体管对应的数据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显示阶段包括:初始化子阶段、阈值补偿子阶段、数据写入子阶段以及发光子阶段;其中,

在初始化子阶段,导通控制模块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导通第一节点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以及导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电压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将初始化信号传输给导通控制模块;电压写入模块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将第一电源端的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存储模块在第一节点的信号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信号的控制下进行充电;

在阈值补偿子阶段,导通控制模块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导通第一节点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以及导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电压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将初始化信号传输给导通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在第一节点的信号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信号的控制下进行放电;

在数据写入子阶段,数据写入模块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存储模块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处于浮接状态时保持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节点之间的电压差稳定;

在发光子阶段,电压写入模块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将第一电源端的信号提供给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控制驱动晶体管驱动连接的发光器件发光。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迁移率检测阶段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导通控制子模块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导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以及电压检测模块;第二导通控制子模块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导通第一节点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初始化子阶段与阈值补偿子阶段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导通控制子模块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导通驱动晶体管的栅极、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以及电压检测模块;第二导通控制子模块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导通第一节点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实施,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具有驱动晶体管的像素补偿电路、源极驱动电路、电压检测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控制模块;其中,通过上述各模块与各电路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确定各驱动晶体管的实际迁移率所对应的数据信号,在显示阶段通过源极驱动电路向各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像素补偿电路提供各驱动晶体管对应的数据信号,实现对各像素补偿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进行补偿,从而可以避免由于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变化导致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图像的显示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