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器及其驱动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6949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柔性显示器及其驱动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器及其驱动元件。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手机由平面向曲面转变,为了扩大屏占比,实现窄边框设计,3d或curve设计越来越受欢迎。因此,柔性显示屏也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目前,对于柔性显示上的驱动设计有两种:一种是cop(chiponplastic)+fop(fpconplastic);另一种是覆晶薄膜(chiponfilm,cof)+fof(fpconfilm),但是无论哪种设计都需要通过bonding技术将驱动元件连接到panel上。现在通用的bondingpad设计都是矩形并且与边缘为垂直设计(如图1所示),因为柔性显示屏的基板是柔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进行端子区域弯折,例如使用cof时,需要将bonding的区域弯折到后面,cof和panel之间会存在较大的拉伸应力,且应力f方向和bondingpad的方向平行,容易出现cof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器及其驱动元件,能够提升驱动元件与覆晶薄膜之间的导通能力和结合力,避免在弯折过程中出现cof的脱落现象,提升整个柔性显示器的耐弯折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端部设有压合区,所述压合区中设有多个端子,每一个所述端子均与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不等于90°。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形状均相同且相互平行,任意相邻两个端子之间的间距相等,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基板的端部平行。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形状呈直线型。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长边与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夹角。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与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夹角。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形状呈折线型。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形状为箭头形状,所述箭头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夹角。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形状呈曲线型。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端子的形状为s形状,所述s形状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夹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器,所述柔性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覆晶薄膜及如上任一所述的驱动元件,所述覆晶薄膜的一端与所述多个端子电性连接,所述覆晶薄膜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本发明提出的驱动元件的压合区中设有多个端子,每一个所述端子均与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不等于90°,这样能够对弯折过程中产生的与bondingpad的方向平行应力进行分解,从而避免出现cof脱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现有驱动元件的受力示意图;

图2为柔性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覆晶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驱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驱动元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驱动元件的受力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驱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驱动元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中驱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中驱动元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

实施例1

参照图2~4,本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1、覆晶薄膜2及驱动元件3,覆晶薄膜2的一端驱动元件3电性连接,覆晶薄膜2的另一端与显示面板1电性连接。覆晶薄膜2为柔性材料,其可以弯折将驱动元件3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背面,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具有更大的屏占比,同时实现柔性显示器的窄边框设计。

具体地驱动元件3包括基板31,基板31的端部310设有压合区30,压合区30中设有多个端子32,每一个端子32均与基板31的端部310形成夹角,该夹角不等于90°。覆晶薄膜2的一端设有连接区20,连接区中覆盖有导电材料21,覆晶薄膜2通过导电材料21与多个端子32进行压合,从而实现覆晶薄膜2与驱动元件3之间的电性连接。

连接区20的形状为长条状,压合区30的形状也为长条状,压合区30的宽度大于连接区20的宽度,即在压合过程中,连接区20中的导电材料21只覆盖每一个端子32的一部分,这样,在压合过程中能够保证导电材料与多个端子32能够充分接触。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导电材料为导电胶。

多个端子32的形状均相同且相互平行,多个端子32的排列方向与基板31的端部310平行,任意相邻两个端子32之间的间距相等。这样可以使得多个端子32的排布比较均匀,从而使得在弯折过程中多个端子32的受力比较均匀。

参照图4、图5,本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端子32的形状呈直线型,即每一个端子32的形状为条状。

具体地,每一个端子32的形状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边与基板31的端部310形成夹角,长方形的倾斜方向可以是水平向左,也可以是水平向右。每一个端子32的形状也可以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倾斜方向可以是水平向左,也可以是水平向右,平行四边形的长边与基板31的端部310形成夹角,平行四边形的短边可以与基板31的端部310的边缘平行,也可以与基板31的端部310的边缘呈一定角度。

参照图6,覆晶薄膜2在将驱动元件3设置于显示面板1的背面时需要进行弯折,此时,覆晶薄膜2对多个端子32产生的应力f的方向与基板31的端部310垂直,由于每一个端部32均与基板31的端部310形成夹角且夹角不等于90°,覆晶薄膜2对多个端子32产生的应力f可以分解为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力f1和f2,其中,f2=f12+f22,从而使得覆晶薄膜2对多个端子32在于基板31的端部310垂直的方向上的应力大大减小,避免出现cof脱落的现象。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端子32的不限于上述两种直线型,其他能够对应力f进行分解的呈直线型的形状也可以,这里不做限定。

实施例2

参照图7、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一个端子32的形状呈折线型。

具体地,每一个端子32的形状为箭头形状,箭头的一端与基板31的端部310形成夹角。箭头的指向可以是水平向左,也可以是水平向右。此外,箭头的指向也可以是垂直方向,即垂直向上或者垂直向下。箭头的一端与基板31的端部310形成夹角。每一个端子32的形状也可以为s形状,s形状的一端与基板31的端部310形成夹角。

本实施例通过将端子32的形状设定为折线型,同样可以将覆晶薄膜2对多个端子32产生的应力f进行分解,从而使得覆晶薄膜2对多个端子32在于基板31的端部310垂直的方向上的应力大大减小,避免出现cof脱落的现象。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端子32的不限于上述两种折线型,其他能够对应力f进行分解的呈折线型的形状也可以,这里不做限定。

实施例3

参照图9、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一个端子32的形状呈曲线型。

具体地,每一个端子32的形状为圆弧形,圆弧形的一端与基板31的端部310形成夹角。圆弧形的弯折方向可以是水平向左,也可以是水平向右。每一个端子32的形状也可以为s形状,s形状的一端与基板31的端部310形成夹角。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端子32的形状设定为曲线型,同样可以将覆晶薄膜2对多个端子32产生的应力f进行分解,从而使得覆晶薄膜2对多个端子32在于基板31的端部310垂直的方向上的应力大大减小,避免出现cof脱落的现象。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端子32的不限于上述两种曲线型,其他能够对应力f进行分解的呈曲线型的形状也可以,这里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