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分角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2939阅读:2315来源:国知局
等分角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分角仪。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尤其是在几何教学中,常遇到等分已知圆,或等分某一已知角的情况。为了便于几何教学,特设计一种等分角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已知圆或已知角进行分角标示的等分角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和分角组件,筒体一端设置有挡板,筒体另一端开通,其结构要点挡板外侧中部设置有旋柄,挡板内侧中部设置有主动齿轮,筒体内壁沿筒体周向均布有横向内齿,主动齿轮中心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主轴杆,主轴杆外端露出所述筒体开口端;

所述分角组件包括圆盘O,圆盘O内侧一端轴接齿轮N,齿轮N靠近圆盘O中心侧的圆盘O上轴接齿轮X,齿轮N分别与所述内齿和齿轮X啮合;圆盘O外侧中部设置有齿轮M,齿轮M中心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有管轴Y,管轴Y的中心孔与圆盘O中心孔、齿轮M中心孔连通,所述主轴杆外端依次穿过圆盘O中心孔、齿轮M中心孔、管轴Y的中心孔;所述齿轮X靠近圆盘O中心侧与主动齿轮啮合,齿轮M与下一级分角组件的齿轮X啮合,管轴Y穿入下一级分角组件的管轴Y中心孔;

管轴Y的外端露出所述筒体开口端并连接有分点针,上一级分角组件的管轴Y的外端露出下一级分角组件的管轴Y的外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为10~15。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管轴Y的外端设置有外螺纹,分点针内端相应于外螺纹设置有螺纹孔,分点针通过螺纹孔、外螺纹与管轴Y的外端相连。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分点针螺纹孔外侧的管轴Y上旋有螺母。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第一级所述分角组件的管轴的外端套有伸缩拉线盒。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第一级所述分角组件的管轴的外端设置有吸盘。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筒体开口端设置有齿筒盖,齿筒盖中心设置有管轴Y和主轴杆穿过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与每级分角组件的齿轮M的齿数的比值为该级的级数;每级所述分角组件的齿轮N的齿数相等。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齿轮X作用是使上一级分角组件齿轮M的动力传到齿轮N,使齿轮N在筒体内转动。

本实用新型分点针与分角组件的管轴Y连为一体,随管轴Y一起转动,指出分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组件的配合使用,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已知圆或已知角进行分角标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说明图。

图2、3、4是本实用新型筒体、旋柄、主动齿轮、主轴杆结构示意图。

图5、6是本实用新型分角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分点针结构示意图。

图8、9是本实用新型伸缩拉线盒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为旋柄、2为内齿、3为主动齿轮、4为主轴杆、5为筒体、6为螺纹孔、7为分点针、8为伸缩拉线盒、9为拉线、10为齿筒盖、11为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和分角组件,筒体一端设置有挡板,筒体另一端开通,挡板外侧中部设置有旋柄,挡板内侧中部设置有主动齿轮,筒体内壁沿筒体周向均布有横向内齿,主动齿轮中心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主轴杆,主轴杆外端露出所述筒体开口端;

所述分角组件包括圆盘O,圆盘O内侧一端轴接齿轮N,齿轮N靠近圆盘O中心侧的圆盘O上轴接齿轮X,齿轮N分别与所述内齿和齿轮X啮合;圆盘O外侧中部设置有齿轮M,齿轮M中心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有管轴Y,管轴Y的中心孔与圆盘O中心孔、齿轮M中心孔连通,所述主轴杆外端依次穿过圆盘O中心孔、齿轮M中心孔、管轴Y的中心孔;所述齿轮X靠近圆盘O中心侧与主动齿轮啮合,齿轮M与下一级分角组件的齿轮X啮合,管轴Y穿入下一级分角组件的管轴Y中心孔;

管轴Y的外端露出所述筒体开口端并连接有分点针,上一级分角组件的管轴Y的外端露出下一级分角组件的管轴Y的外端。

所述旋柄、筒体、主动齿轮、主轴杆为一体结构。

所述齿轮M、圆盘O、管轴Y为一体结构。

上一级管轴Y在下一级管轴Y的中心孔内光滑转动。

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为10~15。

所述管轴Y的外端设置有外螺纹,分点针内端相应于外螺纹设置有螺纹孔,分点针通过螺纹孔、外螺纹与管轴Y的外端相连。可将分点针旋转,转到外螺纹末端为止使分点针设置在管轴Y上,或采用螺母固定分点针。

所述分点针螺纹孔外侧的管轴Y上旋有螺母。

第一级所述分角组件的管轴Y的外端套有伸缩拉线盒(伸缩拉线盒为现有产品)。伸缩拉线盒可在管轴Y上转动,当分点距离管轴Y较远时(即分点针不够长),可将伸缩拉线盒中的拉线拉出到分点处,能够准确找到远距离的分点。

所述第一级所述分角组件的管轴的外端设置有吸盘。吸盘起到稳定和固定的作用。

所述筒体开口端设置有齿筒盖,齿筒盖中心设置有管轴Y和主轴杆穿过孔。

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与每级分角组件的齿轮M的齿数的比值为该级的级数;每级所述分角组件的齿轮N的齿数相等。即齿数比是,M0:M1=1:1、M0:M2=2:1、M0:M3=3:1,……,以此类推。N齿数不变,用X的齿数来调节距离(当M变化、N不变时,齿轮不能啮合;用X齿轮的大小来,调节)。

本实用新型组合(如图11)。

1)从上到下各零件组合、安装的顺序(如图10):筒体、分角组件(1级、2级…N级)、齿筒盖、分点针(1级、2级…N级)、拉线盒、吸盘。

2)分角仪成品(如图11)。

几点说明:

1)可以用滑轮代替齿轮,也可以用摩擦力大的橡皮轮代替齿轮。

3)为提高分角仪的灵敏程度,应尽量减少转动部分的摩擦,必要时可用润滑油;

4)为了更好的固定,在吸盘内可安装稳定的三针(若黑板是光滑的就可以用吸盘来能达到稳定;如果黑板面粗糙或不平时,就可以用稳定三针来固定。做法有三种:一是吸盘单独;二是稳定三针;三是吸盘和三针合起来)。

本实用新型原理说明:

n个半径为r1、r2、r3、…rn-1、rn的轮O1、O2、O3、…On、On-1只接触不打滑(靠摩擦传动)(如图1);

它们的线速度V相等。即:

ω1·r1=ω2·r2=ω3·r3=…ωn-1·rn-1=ωn·rn=V,得:

由上式,可得出各轮在t时间内转动的角度:

各轮在t时间内转动的角度成等差数列,设公差为Δθ,即:Δθn-Δθn-1=…=Δθ3-Δθ2=Δθ2-Δθ1=Δθ

代入上式,得:

整理,得:

由此解得:

如图12所示,外圈的大环为画的圆,上面的点为拉线盒拉线外端与分点针重合的等分点。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