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黑板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528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黑板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黑板擦。



背景技术:

教育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开不开教育,教育为中国提供高素质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黑板作为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必不可少,黑板擦作为一种和黑板配套的工具十分重要。

现在的黑板擦好像都是只能擦一种类型的黑板,当擦其他类型的黑板时,会大幅度的降低擦拭效果以及延长擦拭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黑板擦,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黑板擦,包括下擦座、上擦座、多个三棱柱擦体、吸尘装置;三棱柱擦体均固定在下擦座上,并且每个三棱柱擦体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下擦座转动连接;每个三棱柱擦体的三个表面分别固定有毛刷、海绵刷、擦布;上擦座固定在下擦座上,并且上擦座上设有至少两块限制三棱柱擦体转动的卡板;吸尘装置布置在上擦座内,下擦座上设有若干吸尘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现有技术中整块的擦体变成由若干三棱柱擦体组成,以及在三棱柱擦体各表面分别固定有毛刷、海绵刷、擦布,即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擦拭更多类型的黑板和应对比较多的情况,同时在擦拭过程中还能吸收粉尘,减少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实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下擦座与上擦座之间通过若干搭扣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下擦座与上擦座连接后的稳定性。

进一步,下擦座上在每个三棱柱擦体的安装处均设有相应的过槽;每个三棱柱擦体均有部分伸出到过槽外。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布置三棱柱擦体。

进一步,吸尘装置包括分隔板、L形围框、气囊、活动板、限位框、过滤罩;分隔板设置在上擦座内,上擦座的内部腔体通过分隔板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限位框和活动板均设置在上腔体内,活动板卡设在限位框内,并可在限位框内进行上下移动;气囊设置在活动板与分隔板之间;L形围框设置在下腔体内;L形围框分别与上擦座的左侧壁、上擦座的前侧壁、上擦座的后侧壁以及分隔板相连接,围合成封闭的储灰室;气囊上设有与气囊相连通的进气单向阀、出气单向阀;出气单向阀贯穿上擦座,并与外界相连通;进气单向阀远离气囊的一端贯穿分隔板,并与储灰室相连通;过滤罩罩设在进气单向阀进入到储灰室的端部上;L形围框上开设有吸尘口;L形围框上设有盖合吸尘口的活动盖板;活动盖板的上端与L形围框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简单、而且吸灰过程中不需要电能,使用时稳定性好。

进一步,活动盖板为塑料板;塑料板的厚度为0.1mm至2m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将粉笔灰阻挡在储灰室内。

进一步,上擦座的左侧壁上设有与储灰室相连通的出灰口;上擦座上设有盖合该出灰口的出灰盖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清理储灰室内所收集的粉笔灰。

进一步,活动板的上端面呈球面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黑板擦时方便活动板下移,从而有利于完成对气囊的挤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黑板擦的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黑板擦的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下擦座,110、吸尘孔,120、过槽,2、上擦座,210、卡板,220、出灰盖板,3、三棱柱擦体,4、吸尘装置,410、分隔板,420、L形围框,421、吸尘口,422、活动盖板,430、气囊,431、进气单向阀,440、活动板,450、限位框,460、过滤罩,470、储灰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新型黑板擦,包括下擦座1、上擦座2、多个三棱柱擦体3、吸尘装置4。

下擦座1为内部中空、上端面敞口的结构。上擦座2设置在下擦座1上,并且,下擦座1与上擦座2之间通过若干搭扣相连接。三棱柱擦体3布置在下擦座1远离上擦座2的一侧,并且,所有的三棱柱擦体3均沿下擦座1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每个三棱柱擦体3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下擦座1转动连接,每个三棱柱擦体3的横截面形状均为正三角形。下擦座1的下端面上在每个三棱柱擦体3的安装处均设有相应的过槽120,过槽120的宽度大于正三角形的边长,每个三棱柱擦体3均有部分伸出到过槽120外,所述新型黑板擦在擦黑板时是通过三棱柱擦体3伸出到过槽120外的部分进行擦拭的。每个三棱柱擦体3的三个表面分别固定有毛刷、海绵刷、擦布,而毛刷、海绵刷、擦布均是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三棱柱擦体3的表面上。

上擦座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一块限制三棱柱擦体3转动的卡板210,每块卡板210上均设有三角形的卡槽。吸尘装置4布置在上擦座2内,下擦座1上设有若干与下擦座1的内部腔体相连通的吸尘孔110,吸尘装置4能通过吸尘孔110将粉尘吸收。

在本实施例中,吸尘装置4的具体结构如下:

吸尘装置4包括分隔板410、L形围框420、气囊430、活动板440、限位框450、过滤罩460。

分隔板410设置在上擦座2内,并且,上擦座2的内部腔体通过分隔板410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其中,分隔板410可以采用粘接的形式固定在上擦座2内。

限位框450设置在上腔体内,活动板440也设置在上腔体内,并且,活动板440卡设在限位框450内,从而使得活动板440只能在限位框450内进行上下移动,而无法脱离上擦座2。气囊430设置在活动板440与分隔板410之间,活动板440在下移过程中能够挤压气囊430。为了方便活动板440下移,活动板440的上端面设计成球面型。

L形围框420设置在下腔体内,L形围框420分别与上擦座2的左侧壁、上擦座2的前侧壁、上擦座2的后侧壁以及分隔板410固定连接,并且围合成封闭的储灰室470,L形围框420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

气囊430上设有与气囊430相连通的进气单向阀431、出气单向阀,其中,进气单向阀431、出气单向阀与气囊430的具体连接方式采用现有常用技术。

出气单向阀远离气囊430的一端贯穿上擦座2的侧壁,并与外界相连通。进气单向阀431远离气囊430的一端贯穿分隔板410,并与储灰室470相连通。过滤罩460罩设在进气单向阀431进入到储灰室470的端部上。这样可以防止进气单向阀431在吸气时粉尘通过进气单向阀431进入到气囊430内。

L形围框420上开设有吸尘口421。L形围框420上设有盖合吸尘口421的活动盖板422,其中,活动盖板422的上端与L形围框420转动连接(活动盖板422可以绕着连接的转轴向上转动),这样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单向开闭门,在不吸尘时,活动盖板422与下擦座1的左侧壁平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盖板422为塑料板,塑料板的厚度为0.1mm至2mm,具体可以是0.1mm、0.3mm、0.8mm、1mm、1.5mm、2mm。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只需满足吸尘口421进气时,活动盖板422能够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即可。

上擦座2的左侧壁上设有与储灰室470相连通的出灰口,上擦座2上设有盖合该出灰口的出灰盖板220,这样方便清理储灰室470内的粉尘。

此外,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并不排除采用吸尘器等代替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尘装置4,而本实用新型中之所以优选采用这种结构,主要是可以不需要使用电能,更加环保。

上擦座2上远离储灰室470的一侧嵌设有磁铁条,这样方便将黑板擦固定在铁质物体或磁性物体上。

上擦座2和下擦座1上均包覆有软橡胶,这样可以防止黑板擦掉落后直接摔坏。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