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展示墙及展示墙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005阅读:9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展示墙及展示墙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展示墙及展示墙单元。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102867466A公开了一种拉网式展架,该拉网式展架具有网架主体,网架主体包括若干拉网形变件和连接拉网形变件的连接座,网架主体前、后面的四周边沿每两相邻的连接座之间连接有Ⅰ型画面连接杆,形成X向画面框边和Y向画面框边,网架主体的8个转角处的转角连接座上均设有转角连接件,转角连接件上具有X、Y、Z三个方向的连接体,转角连接件通过X向和Y向的两个连接体把处于同一转角连接座上的X向画面框边和Y向画面框边相连接,前后对应的两转角连接件之间设有Ⅱ型画面连接杆,Ⅱ型画面连接杆连接在两转角连接件Z向的连接体之间,Ⅱ型画面连接杆即形成Z向画面框边;X向画面框边、Y向画面框边和Z向画面框边由转角连接件连接组成用于安装画面的三维框架。

该拉网式展架可以在展架的各个面上都能安装画面且安装方便。但是,所展示的画面不能呈现立体感,欠缺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美观度较好的立体展示墙及展示墙单元。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展示墙单元,包括网架主体、画面框体以及连接杆;所述网架主体包括若干组拉网形变件和连接所述拉网形变件的网架连接座;所述画面框体包括框架杆和连接所述框架杆的框体连接座;所述框体连接座与所述网架连接座相连接;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网架连接座之间,且至少有一个为伸缩连接杆。

所述伸缩连接杆的前端设有顶盖。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展示墙,它是由若干上述展示墙单元通过连接组件组装而成;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平面连接组件和转角连接组件;所述平面连接组件用于将两个展示墙单元左右或者上下组装在一起;所述转角连接组件用于将两个展示墙单元呈90度组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墙单元的中部设有伸缩杆,这样可以将画面撑起,从而体现立体感,尤其是当多个展示墙单元组合使用时,能够形成美观度较好的立体展示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墙单元的三维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展示墙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展示墙单元1包括网架主体11、画面框体12以及连接杆13。

网架主体11包括若干组拉网形变件111(本实施例为12组),每组拉网形变件111是由两根拉网杆111a中部铰接而成。

网架主体11还包括连接拉网形变件111的网架连接座112,针对12组拉网形变件111,本实施例的网架连接座112设有18个,前面和后面各有9个,且均呈3×3矩阵排列。

每个网架连接座112的侧面上均设有连接拉网杆111a的销接槽,拉网杆111a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处于对角位置的网架连接座112的销接槽中并销接。

本实施例的连接杆13为9个,分别设置在前面9个网架连接座112与对应的后面9个网架连接座112之间。

本实施例的连接杆13包括1个伸缩连接杆13a和8个插接连接杆13b。

伸缩连接杆13a的结构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前后伸缩即可,例如,可通过小型电机驱动杆体向前或者向后运动等等。伸缩连接杆13a的前端设有顶盖131a。

插接连接杆13b的结构可参考中国专利文献CN201226226Y中公开的连接杆的结构,也即设有前、后杆,前、后杆可结合可分离。

画面框体12包括框架杆121和连接框架杆121的框体连接座122。

本实施例的框架杆121为16个,前面和后面各有8个;本实施例的框体连接座122也为16个,前面和后面各有8个。前面8个框架杆121和8个框体连接座122构成画面框体12的前框体,后面8个框架杆121和8个框体连接座122构成画面框体12的后框体。

每个框体连接座122分别与安装有插接连接杆13b的网架连接座112相连接。

框架杆121的结构可参考中国专利文献CN102867466A中公开的Ⅰ型画面连接杆的结构,也即带有嵌布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采用实施例1的展示墙单元1安装得到立体展示墙的示意图。

见图2,将两个展示墙单元1左右或者上下组装时,需要采用平面连接组件21。

将两个展示墙单元1呈90度组装时,需要采用转角连接组件2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