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6118阅读:9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属于历史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往往会涉及较多的朝代和年代问题,现在为了方便历史教学中的年代和朝代记忆,往往都会设置专用的记忆装置,每天反复进行记忆,但是这种方式教学存在一种弊端,长时间同学们就会忘记,并且在大量年份记忆时,同学们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另外,现在的历史教学器材大多为多媒体用具,一是受到场地限制,二是搬运较为不便,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转盘的转动能够将相应的朝代与年份相对应,更加便于指示,方便教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包括坐标盘主体,所述坐标盘主体包括坐标圆盘和黑板,所述黑板设置在坐标圆盘一侧,所述黑板的底部设有黑板擦,所述黑板的后侧设有吸盘,所述坐标圆盘包括转盘一、转盘二和转动指针,所述转盘一、转盘二和转动指针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所述转动指针底部设有转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一上设有年份标志数字,所述转盘二上设有朝代标志数字。

进一步地,所述黑板底部设有黑板擦放置槽,黑板擦通过黑板擦放置槽设置在黑板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包括坐标圆盘本体、黑板擦、吸盘、转盘一和转盘二。

1.由于在转盘一上设有年份标志数字,所述转盘二上设有朝代标志数字,因此能够在手动转动的情况下将转盘一上的区域和转盘二上的区域相对应,并且在转动中间位置处的转动指针能够起到指示的作用,通过转动指针的转动能够让同学们进行猜测转盘二上所指朝代区域应该对应转盘一上哪个年份区域,并手动进行转动转盘一,使年代区域和朝代区域相对应,因此大大提高了趣味性,更加便于记忆;

2.该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设计合理,通过转盘的转动能够将相应的朝代与年份相对应,更加便于指示,方便教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内转动指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内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盘、2-坐标盘主体、3-坐标圆盘、4-黑板、5-黑板擦、6-转盘一、7-转盘二、8-转动指针、9-黑板擦放置槽、10-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包括坐标盘主体2,坐标盘主体2包括坐标圆盘3和黑板4,黑板4设置在坐标圆盘3一侧,黑板4的底部设有黑板擦5,黑板4的后侧设有吸盘1,坐标圆盘3包括转盘一6、转盘二7和转动指针8,转盘一6、转盘二7和转动指针8由内而外依次设置,转动指针8底部设有转动轴10。

转盘一6上设有年份标志数字,转盘二7上设有朝代标志数字,黑板4底部设有黑板擦放置槽9,黑板擦5通过黑板擦放置槽9设置在黑板4的底部,在使用时,由于在转盘一6上设有年份标志数字,转盘二7上设有朝代标志数字,因此能够在手动转动的情况下将转盘一6上的区域和转盘二7上的区域相对应,并且在转动中间位置处的转动指针8能够起到指示的作用,通过转动指针8的转动能够让同学们进行猜测转盘二7上所指朝代区域应该对应转盘一6上哪个年份区域,并手动进行转动转盘一6,使年代区域和朝代区域相对应,因此大大提高了趣味性,更加便于记忆,在坐标圆盘3的一侧设有黑板4,并且在黑板4的后侧还设有吸盘1,通过吸盘1能够将黑板4牢牢的固定在墙上,这样就能够进行书写,形成辅助教学的作用,通过底部的黑板擦5能够进行日常的黑板清理,更为人性化,该历史朝代教学坐标盘设计合理,通过转盘的转动能够将相应的朝代与年份相对应,更加便于指示,方便教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