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一体化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7225发布日期:2018-09-11 22:32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体消化器官仿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一体化模型,用于仿生消化实验中,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背景技术:

体外人仿生消化系统是在体外人的消化系统和消化过程进行模仿的设备,从工程角度出发,可以把体外仿生消化系统看作是由一个或多个柔软的生化反应器所组成的动态系统。其中建立完整的体外仿生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模型至关重要。由于低成本、便捷、高效、无伦理限制和易于局部或特异性取样等特点,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已部分替代临床或动物实验,在食品营养成分的生物利用率、药物缓释、致敏成分的消化稳定性、益生菌的消化存活率等方面的研究中得到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医疗、环境等多个研究领域。科研工作者们在朝着更加真实化的道路上对优化体外胃仿生系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对真实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消化环境进行仿生至关重要,即通过对这三种仿生模式,可以将复杂且非稳态的胃消化体系拆解成可以进行检测和分析的生化反应器系统;这三种仿生模式不仅直接决定了消化液(含消化酶)的进料方式、反应物(食材等)与消化液的混合方式和反应产物的出料方式,而且影响了反应物在整个消化道中的破碎效果和消化效果。因此,对形态仿生、运动仿生和消化环境仿生进行优化是发展体外仿生系统的关键研究问题。而建造准真实的体外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是开展这些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人体器官进行仿生消化实验,通常需要制作一些相关的消化系统模型,同时赋给消化系统模型一定的动作,使其具有人体器官的消化功能,用来进行人体消化系统的研究。目前所进行消化系统的研究采用的消化器官模型与真实的人体消化器官所具有的功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不能完全模仿人体的真实消化系统,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会产生出许多不可信的试验采集数据,不利于科学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制得具有准真实生理结构特性和尺寸的消化模型,用于仿生消化实验中,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一体化模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一体化模型,其包括顺次连接的具有弹性材料制成的食管模型、胃模型、十二指肠模型和小肠模型,所述胃模型、十二指肠模型和小肠模型上分别成型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位置分别粘结有一分泌管,所述分泌管与其连接的模型内部相连通;所述的食管模型和胃模型的内表面分别形成带有褶皱的纹理结构;所述小肠模型内表面分布有大量的环形皱襞,在所述环形皱襞上分布有促进吸收的多个柔性突起;各模型材料的弹性与真实人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的弹性保持一致。

优选地,多个所述柔性突起上还设有微绒毛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胃模型的内侧面设有胃壁,所述胃壁包括内层的粘膜层、外层的浆膜层和位于内外层之间的肌层,带有褶皱的纹理结构位于所述粘膜层上。

各模型尺寸与真人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之间的比例为1:1。

所述分泌管为外径为2mm、内径为1mm、长度为300~400mm的硅胶管。

所述胃模型的胃壁两个侧面各成型有多个通孔,所述十二指肠模型的大乳头位置至少成型一通孔,所述分泌管逐个固定于对应的所述通孔中,所述分泌管的插入端端口处小于等于所述的胃模型和十二指肠模型的内表面。

所述胃模型的胃壁两个侧面各成型有12个通孔

所述十二指肠的内部成型有环形褶皱。

所采用的弹性材料为硅胶材料,其拉伸强度为4~6kgf/cm2,断裂伸长率为300~800%,抗扯强度为20~30kgf/cm2,线性收缩为≤0.5%。

所述食管模型、胃模型、十二指肠模型和小肠模型之间分别通过粘胶层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维扫描和3D打印的方法制作柔性人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模具,采用机械的方法制备小肠模具,然后使用柔性的弹性材料通过翻模制得柔性人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模型,并且在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上排布分泌管,然后将制得的柔性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按照顺序结构连接起来,制作出了柔性的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的一体化模型,该模型具有准真实生理结构特性和尺寸,具有消化液分泌功能的和柔性的等一系列优点,可以用于仿生消化实验中,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B.本实用新型在胃模型和食管模型的内表面上设有大量的褶皱纹理结构,同时还模拟真人胃结构将胃模型的胃壁设置成三层结构,在小肠模型的内表面设置环形皱襞,在环形皱襞上分布有促进吸收的多个柔性突起,在柔性突起上设置大量的微绒毛结构,实现一体化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的真实模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硅胶模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胃模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十二指肠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小肠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小肠具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小肠模型的内表面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2中胃模型中胃壁的结构组成图。

图中:

1-食管模型;2-胃模型,21-胃壁,211-粘膜层,212-浆膜层,213-肌层;3-十二指肠模型,31-环形褶皱;4-小肠模型,41-环形皱襞,42-柔性突起,421-微绒毛;5-有机玻璃板,51-小孔;6-分泌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一体化模型,其包括顺次连接的食管模型1、胃模型2、十二指肠模型3和小肠模型4,胃模型2、十二指肠模型3和小肠模型4上分别成型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位置分别粘结有一分泌管6,分泌管6与其连接的模型内部相连通;各模型均有弹性材料制成,各模型材料的弹性与真实人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的弹性保持一致。食管模型1、胃模型2、十二指肠模型3和小肠模型4之间顺次通过粘胶层固定连接,保持模型间连接位置处的弹性。在食管模型和胃模型的内表面分别形成带有褶皱的纹理结构;小肠模型4内表面分布有大量的环形皱襞41,在环形皱襞41上分布有促进吸收的多个柔性突起42;各模型材料的弹性与真实人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的弹性保持一致。

优选地在多个柔性突起42上还设有微绒毛421结构,如图6所示,更能真实模拟真人小肠结构,提高实验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3D打印机制作出了柔性的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的一体化模型,该模型具有准真实生理结构特性和尺寸,具有消化液分泌功能的和柔性的等一系列优点,可以用于仿生消化实验中,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优选地,各模型尺寸与真人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之间的比例为1:1,更有利于科研人员对模仿真人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模型开展人的消化实验。

上述的分泌管6为外径为2mm、内径为1mm、长度为300~400mm的硅胶管。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350mm的硅胶管。

本实用新型在胃模型2的胃壁两个侧面各成型有多个通孔,优选为12个通孔,在十二指肠模型3的大乳头位置至少成型一通孔,分泌管6逐个固定于对应的通孔中,分泌管6的插入端端口处小于等于胃模型2和十二指肠模型3的内表面。当然,这里不限于在胃模型2的两侧各成型12个通孔,这里只是优选的方案,也可以在胃模型2的两侧分别设置多于或少于12个通孔,这里的通孔数量不会对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制。

更有优选地,在十二指肠的内部成型有环形褶皱31,如图3和图1所示,更真实地模拟真实人的十二指肠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弹性材料优选为硅胶材料,其拉伸强度为4~6kgf/cm2,断裂伸长率为300~800%,抗扯强度为20~30kgf/cm2,线性收缩为≤0.5%。

具体地,柔性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一体化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扫描人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制得食管模具、胃模具、十二指肠模具和小肠模具。

采用三维扫描仪分别扫描人的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和外部结构,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将扫描到的图像建模并保存成STL格式的图片;将三维图像输入到3D打印机中,依次制得人的食管模具、胃模具和十二指肠模具。

食管模具的制备:

根据真实人的食管生理学数据,确定食管的平均外径为20mm,平均内径为15.6mm,并且有三个狭窄部位,其中第一狭窄部位位于食道的起端,即咽与食道的交接处;第二个狭窄部位在食道入口以下7cm处;第三个狭窄部位位于食管和胃的交界处。本实用新型根据食管的内径和外径尺寸,首先制作出一个平面的硅胶板的模具,该模具内槽长度为250mm,宽度为π*食管外直径=62.8mm。所需硅胶量为250x62.8x2.2mm3=345.4毫升。

胃模具制备方法:

使用三维扫描仪扫描真实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三维重构,并保存成3D打印机识别的STL格式。用3D打印机逐层打印出来。其中胃模具有四部分组成,包括内模和外模,内模和外模分别有两部分拼装而成,胃模型的内侧面即内膜的内侧面设有胃壁,所述胃壁包括内层的粘膜层、外层的浆膜层和位于内外层之间的肌层,带有褶皱的纹理结构位于所述粘膜层上。如图7所示。

十二指肠模具的制备方法:

使用三维扫描仪扫描人的真实十二指肠的内部和外部结构,根据真实人的十二指肠数据,确定十二指肠的外径为70mm,内径为50mm,并且有环形褶皱。

本实用新型根据十二指肠的内径和外径尺寸,首先制作出一个平面的硅胶板的模具,该模具的内槽长度为250mm,宽度为π*十二指肠外直径=219.8mm。所需硅胶量为250x219.8x10mm3=549.5毫升。

小肠模具的制备方法:

如图5所示,根据三维扫描仪所得到的真实人的小肠结构尺寸,在有机玻璃板5上打上具有一定间隔、直径和深度的光滑小孔51,制得小肠模具。

【S2】在模具上均匀涂抹脱模剂,将弹性液体材料浇注在模具上,待其固化后经脱模分别制得食管模型、胃模型、十二指肠模型和小肠模型,并经表面清洁后进行晾干处理,分别如图2至图4所示。

制备硅橡胶液体:

计算出所制模具的内模和外模之间预留的空隙空间和待制造的仿生人食管、胃、十二指肠和小肠的体积,制备液体硅胶,并将液体硅胶和交联剂混合和消泡,得到未交联的液体硅胶,浇铸液体的体积与待制造的软弹性容器材料体积相等。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弹性体材料。

其中硅胶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为:拉伸强度为40kgf/cm,断裂伸长率为300~600%,抗扯强度为20~30kgf/cm,线性收缩为≤0.5%。

其中食管模型和十二指肠模型的制备方法:根据三维扫描所获得的人的食管和十二指肠的内外径尺寸,通过3D打印机和硅胶材料分别制作出具有平面硅胶板结构的食管模具和十二指肠模具,其模具的长度分别为食管和十二指肠的长度,模具的宽度为食管和十二指肠的外径周长;将两硅胶板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逐层涂抹粘结剂,固化后分别制得食管模型和十二指肠模型,十二指肠模型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

小肠模型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在有机玻璃板上成型具有一定间隔、直径和深度的光滑小孔,制得小肠模具;在有机玻璃板模具上涂抹脱模剂,将弹性液体材料浇注在小肠模具上,待其固化后脱模,并经表面清洁后进行晾干处理,制得小肠初模型;将小肠初模型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逐层涂抹粘结剂,固化后制得小肠模型,如图4所示。

胃模型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3D打印机根据三维扫描所得人胃的内部和外部尺寸打印胃模具的内模和外模;向内模的外表面及外模的内表面分别涂抹脱模剂;在内模与外模所形成的间隙中浇注弹性液体材料,待其固化后经脱模后制得左右两部分胃模型,经表面清洁后进行晾干处理;将晾干后的两部分胃模型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逐层涂抹粘结剂,固化后制得胃模型,如图2所示。

将硅橡胶按1: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抽真空10分钟直到所有气泡全部消失。同时清洗各模具,并在各模具上均匀的涂上脱模剂,然后分别按所需量灌入各模具中,其中食管模具、十二指肠模具和小肠模具按所需量注入,胃模具直到灌满为止(约650ml)。将灌入硅橡胶的各模具放入低于40°的烘箱中烘干3小时取出,将模具取出即得各模型。

【S3】在胃模型、十二指肠模型和小肠模型上分别打孔,在孔中插入并固定柔性管作为分泌管。分泌管优选为外径为2mm、内径为1mm、长度为300~400mm的硅胶管。

将制得的胃模型和十二指肠模型和小肠模型用打孔器打孔,将硅胶管插入孔中并用胶水粘结,硅胶管可以突出一部分,等粘好后贴着胃壁剪齐,同时确保硅胶管不被胶水堵塞,且插入端的端口处不超过胃模型、十二指肠模型和小肠模型的内表面。粘好后放置3小时,然后每一根硅胶管分别通入水溶性的红色液体染料,检查分泌管的导通情况;然后将胃的分泌管集成到一根较粗的管子上,每根管子事先用一定长度的实心电线堵住,防止胶水流入分泌管中,等粘好后再拔除,并通入水溶性的红色液体染料,检查是否漏液和堵塞。

各模型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的连接处逐层涂抹硅胶粘结剂,每层硅胶粘结剂的固化时间为2.5~3.5小时,涂抹5~7层;将模具一端的出口封闭,从其另一端注入水溶性红色液体燃料检测模具是否漏液。

采用5mm的打孔器在胃模型的胃壁两个侧面各打12个孔,在十二指肠模型的大乳头位置及小肠模型上至少各打一个孔,分泌管逐个固定于对应的孔里,其插入端的端口处不超过胃模型和十二指肠模型的内表面,且与所述胃模型和十二指肠模型的内部相连通。

【S4】使用胶黏剂将仿生人的食管模型、胃模型、十二指肠模型和小肠模型按结构顺序利用硅胶粘结起来,即得一体化模型,同时检查是否漏液。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