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荧幕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7110发布日期:2020-09-23 01:4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多荧幕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多荧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用过多荧幕显示装置的人都知道多荧幕显示装置的方便性。因为使用多荧幕可同时接收更多来自荧幕的信息,达到迅速分析整合的多工效果,因此多荧幕显示装置已广泛使用于特定行业,如股票证券业。一般工作上,使用多荧幕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多荧幕同时输出可让使用者能自行调整所需观看画面大小,享受不同的视觉观感。而且,现行高阶的显示卡几乎都支援多荧幕输出,使用者买回多台荧幕后,可自行拼接出想要的显示器配置方式,享受更好的观看品质。另外,在影音娱乐这块市场上,多荧幕显示也是玩家希望享受的重点之一。

另一方面,在显示产业中,曲面荧幕被视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因为曲面荧幕具有沉浸其中的视觉体验,曲面的设计让观看者仿佛置身在零死角的环绕视野,且当景深变大或观赏距离变近时,视觉效果更加生动。

然而,无论是平面荧幕或曲面荧幕,都包括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当使用多台荧幕拼接时,在拼接处的边框会影响观赏品质。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荧幕显示装置,以改善荧幕的边框影响显示品质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荧幕及至少一棱镜结构光学元件。这些显示荧幕彼此相邻排列,且这些显示荧幕中至少一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各显示荧幕具有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配置于具有夹角的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之间,且遮盖两个显示荧幕的边框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以及两个显示荧幕的显示区的局部。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包括基材及多个棱镜柱,这些棱镜柱沿预定方向排列于基材上,且各棱镜柱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于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基材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分别对应于两个显示荧幕的局部,第一区域于预定方向的长度为la,第二区域于预定方向的长度为lb,且la≧lb。这些棱镜柱包括排列于第一区域的多个第一棱镜柱及排列于第二区域的多个第二棱镜柱。各第一棱镜柱具有相邻于基材的两个内角θa1、θa2、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内角θa1位于内角θa2与第二区域之间,内角θa1为第一表面与基材之间的夹角,内角θa2为第二表面与基材之间的夹角。各第二棱镜柱具有相邻于基材的两个内角θb1、θb2、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内角θb1位于内角θb2与第一区域之间,内角θb1为第三表面与基材之间的夹角,内角θb2为第四表面与基材之间的夹角。这些第二表面及/或这些第四表面为吸光面,或者,这些第二表面及这些第四表面的粗糙度大于这些第一表面及这些第三表面的粗糙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具有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遮盖相邻两个显示荧幕的边框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以及显示区的局部。棱镜结构光学元件能将从显示区中被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遮盖的局部所出射的光线导引至观看者的眼睛,让观看者在观赏由多个显示荧幕拼接而成的影像画面时,不易察觉到相邻两个显示荧幕之间的边框及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所以能提升显示品质。此外,借由使棱镜柱的第二表面及/或第四表面为吸光面,或者,使第二表面及第四表面的粗糙度大于第一表面及第三表面的粗糙度,可以减轻光线通过第二表面及第四表面所导致的鬼影现象。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荧幕的正向光通过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光路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6a是图5的第一区域的邻近第二区域之处的第一棱镜柱折射光线的放大示意图。

图6b是图5的第一区域的邻近显示荧幕的第一棱镜柱折射光线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观看者在不同观看位置观看多荧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8a是观看者在图7的观看位置p1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

图8b是观看者在图7的观看位置p2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图10a是观看者在较佳的观看位置观看图9之显示装置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

图10b是观看者在较远的观看位置观看图9之显示装置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多荧幕显示装置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100a:多荧幕显示装置

110a、110b、110c:显示荧幕

111:显示区

112:边框

113:侧边

120、120a、120b、120c:棱镜结构光学元件

121、121b:基材

122:棱镜柱

1221:第一棱镜柱

1221a:第一表面

1221b:第二表面

1222:第二棱镜柱

1222a:第三表面

1222b:第四表面

123:上端

124:下端

125:承载面

126:表面

130:偏光吸收材料层

θ1:夹角

θ3、θ4:出光角度

θa1、θa1-1、θa1-2、θa1-3、θa1-4、θa1-5、θa1-6、θa2、θb1、θb1-1、θb1-2、θb1-3、θb1-4、θb1-5、θb1-6、θb2:内角

a1、a2:方向

c:中心线

d1:延伸方向

d2:预定方向

d3、d4:观看方向

la、lb:长度

l1、l2、l3、l4、l5、l6、l7、l8、l9、l10、l11、l12、l13:光线

p1、p2:观看位置

r1:第一区域

r2: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之多荧幕显示装置100包括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以及多个显示荧幕,而图1是以三个显示荧幕110a、110b、110c为例。这些显示荧幕110a、110b、110c彼此相邻排列,且这些显示荧幕110a、110b、110c中至少一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之间具有夹角θ1,此夹角θ1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之间有夹角θ1,而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c之间也有夹角θ1。夹角θ1的角度可视不同设计需求而定。此外,各显示荧幕110a、110b、110c具有显示区111以及围绕显示区111的边框112。本实施例之显示荧幕110a、110b、110c可为各种类型的显示荧幕,例如液晶显示荧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荧幕等,但不局限于此。显示荧幕110a、110b、110c可为平面显示荧幕或曲面显示荧幕。

上述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配置于具有夹角θ1的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之间,例如配置于显示荧幕110a、110b之间以及配置于显示荧幕110a、110c之间。也就是说,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任一具有夹角θ1的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之间配置有一个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视设计需求决定这些显示荧幕中具有夹角θ1的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之间是否皆配置有一个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例如显示荧幕110a、110b之间配置有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但显示荧幕110b、110c之间则不配置有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此外,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遮盖其所对应的两个显示荧幕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113以及两个显示区111的局部。举例来说,对应显示荧幕110a、110b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是以分别相对倾斜于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113以及显示荧幕110a、110b的两个显示区111的局部的方式配置使其可同时遮盖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113以及显示荧幕110a、110b的两个显示区111的局部;对应显示荧幕110a、110c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是以分别相对倾斜于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c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113以及显示荧幕110a、110c的两个显示区111的局部的方式配置使其可同时遮盖显示荧幕110a、110c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113以及显示荧幕110a、110c的两个显示区111的局部。换言之,对应显示荧幕110a、110b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不平行也不垂直于显示荧幕110a、110b,而对应显示荧幕110a、110c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不平行也不垂直于显示荧幕110a、110c。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包括基材121及多个棱镜柱122,这些棱镜柱122沿预定方向d2排列于基材121上,且各棱镜柱122的延伸方向d1实质上平行于图1所述之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113。也就是说,各棱镜柱122是从图1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上端123延伸至下端124。各棱镜柱122的延伸方向d1平行于显示区111之纵向侧边。基材121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域r1及第二区域r2,分别对应于图1所述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或110a、110c的局部。第一区域r1于预定方向d2的长度为la,第二区域r2于预定方向d2的长度为lb,且la≧lb,图2是以la=lb为例。此外,基材121例如具有远离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例如远离显示荧幕110a、110b或远离显示荧幕110a、110c)的承载面125,亦即承载面125面向观看者。棱镜柱122配置于承载面125上,且包括排列于第一区域r1的多个第一棱镜柱1221及排列于第二区域r2的多个第二棱镜柱1222。各第一棱镜柱1221具有相邻于基材121的两个内角θa1、θa2、第一表面1221a及第二表面1221b,内角θa1位于内角θa2与第二区域r2之间,且内角θa1为第一表面1221a与基材121之间的夹角,内角θa2为第二表面1221b与基材121之间的夹角。各第二棱镜柱1222具有相邻于基材121的两个内角θb1、θb2、第三表面1222a及第四表面1222b,内角θb1位于内角θb2与第一区域r1之间,且内角θb1为第三表面1222a与基材121之间的夹角,内角θb2为第四表面1222b与基材121之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之基材121例如为薄膜,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基材121的具体形状。另外,本实施例之各棱镜柱122例如为三角棱镜柱,但不局限于此。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荧幕的正向光通过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光路径示意图。请参考图3,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折射从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1及从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2,且光线l1、l2通过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也能正向出光。具体而言,当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1经由基材121入射第一棱镜柱1221后,会于第一表面1221a折射后达到正向出光(光线出射时垂直于承载面125)。同理,当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2经由基材121入射第二棱镜柱1222后,会于第三表面1222a折射后达到正向出光。于一实施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分别覆盖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的显示区域111的局部的两端部分别抵靠于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的显示区域111以稳定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上(如图3中所绘示)。于另一实施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也可以透过其他机构方式固定而使其分别覆盖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的显示区域111的局部的两端部没有抵靠在相邻的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的显示区域111,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以下相似说明图示不再一一赘述。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折射,相邻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的相邻两个侧边113所对应的区域也有光线l1、l2朝向观看者传递,所以观看者不会观看到相邻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的相邻两个侧边113,因此当相邻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联合显示一个影像画面时,可让观看者观看到拼接良好的影像画面,不会因为边框112而影响显示品质。同理,图1之相邻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c之间因有设置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所以也不会因为边框112而影响显示品质。

第一棱镜柱1221具有第一表面1221a及第二表面1221b,由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所遮盖的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的局部正向出光的光线l1经由第一棱镜柱1221的第一表面1221a出射,所以对应于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的第一表面1221a之第二表面1221b不易有能量较强的光线出射,因而有亮度较低的问题,而且,从第二表面1221b出射的光线方向不同于从第一表面1221a出射的光线l1方向,观看者可能察觉到轻微的鬼影现象。同理,第二棱镜柱1222具有第三表面1222a及第四表面1222b,由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所遮盖的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的局部正向出光的光线l2经由第二棱镜柱1222的第三表面1222a出射,所以对应于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的第二棱镜柱1222之第四表面1222b不易有能量较强的光线出射,因而有亮度较低的问题,而且,从第四表面1222b出射的光线的方向不同于从第三表面1222a出射的光线l2的方向,观看者可能察觉到轻微的鬼影现象。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具有以下设计:请参考图2及图3,各第一棱镜柱1221的两个内角θa1、θa2之间的关系式为θa1<θa2,各第二棱镜柱1222的两个内角θb1、θb2之间的关系式为θb1<θb2,且这些第一棱镜柱1221的这些内角θa1、θa2的角度分别例如为相同,这些第二棱镜柱1222的这些内角θb1、θb2的角度分别例如为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一区域r1例如是对应于图1的显示荧幕110a、110b、110c中,位于中间的显示荧幕110a。此外,棱镜柱122例如为三角棱镜柱,上述内角θa1、θa2、θb1、θb2还符合下列关系式:40°≦θa1<70°,60°≦θa2≦90°,40°≦θb1<70°,60°≦θb2≦90°。

在第一棱镜柱1221中,借由内角θa2大于内角θa1的设计,相邻于内角θa1的第一表面1221a于基材12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相邻于内角θa2的第二表面1221b于基材121上的正投影面积,所以从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1大部分可从第一表面1221a出射,如此不仅能提升亮度,还可改善光线从第二表面1221b出射而产生的鬼影现象。同理,在第二棱镜柱1222中,借由内角θb2大于内角θb1的设计,相邻于内角θb1的第三表面1222a于基材12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相邻于内角θb2的第四表面1222b于基材121上的正投影面积,所以从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正向出光的光线l2大部分可从第三表面1222a出射,如此不仅能提升亮度,还可改善光线从第四表面1222b出射而产生的鬼影现象。

除了上述内角的设计之外,本实施例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还可将第二表面1221b及第四表面1222b的粗糙度设计为大于第一表面1221a及第三表面1222a的粗糙度。由于第二表面1221b及第四表面1222b的粗糙度较高,可以使通过第二表面1221b及第四表面1222b的光线发散,以减轻光线l1通过第二表面1221b以及光线l2通过第四表面1222b所导致的鬼影现象。或者,将第二表面1221b或第四表面1222b至少其中一表面设计为吸光面,具体而言,例如是以网版印刷、喷墨、曝光显影等方式将吸光材料(图未示)配置于第二表面1221b及第四表面1222b,达到吸收光线的效果,避免光线l1、l2分别从第二表面1221b及第四表面1222b出射而产生的鬼影现象。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图5是图4之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及图5,本实施例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与上述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结构及优点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棱镜柱122中,多个第一棱镜柱1221的多个内角θa1是从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朝远离第二区域r2的方向逐渐变小,多个第二棱镜柱1222的多个内角θb1是从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朝远离第一区域r1的方向逐渐变小。在一实施例中,θa1以及θb1的角度例如为:0°<θa1≦70°,0°<θb1≦70°。较常见的设计的是,45°≦θa1≦60°,45°≦θb1≦60°。图4中的第一棱镜柱1221及第二棱镜柱1222的数量是各以6个示意,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棱镜柱1221的多个内角θa1-1、θa1-2、θa1-3、θa1-4、θa1-5、θa1-6的关系式为θa1-1≧θa1-2≧θa1-3≧θa1-4≧θa1-5≧θa1-6,且θa1-1>θa1-6。换言之,在符合内角θa1-1至θa1-4角度趋势为逐渐变小的条件下,依据不同设计需求,任意至少两个相邻内角的角度例如可以是相同,例如θa1-1>θa1-2=θa1-3>θa1-4。同理,上述说明亦适用于多个第二棱镜柱1222的多个内角θb1-1、θb1-2、θb1-3、θb1-4、θb1-5、θb1-6,亦即θb1-1≧θb1-2≧θb1-3≧θb1-4≧θb1-5≧θb1-6,且θb1-1>θb1-6。图5中的光线l1、l2是以从显示荧幕110a、110b正向出光的方式示意,实际上应具有出光角度,以下将详细说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的内角设计对于出光亮度变化的影响。

图6a是图5的第一区域的邻近第二区域之处的第一棱镜柱折射光线的放大示意图。图6b是图5的第一区域的邻近显示荧幕的第一棱镜柱折射光线的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6a及图6b,若光线l3是从显示荧幕110a以出光角度θ3出射后入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上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的第一棱镜柱1221,并经由折射后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正向出光。若光线l4从显示荧幕110a以出光角度θ4出射后入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上第一区域r1的邻近显示荧幕110a的第一棱镜柱1221,并经由折射后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正向出光。在上述的第一棱镜柱1221的设计下(例如θa1-1>θa1-6),出光角度θ3会大于出光角度θ4。由于显示荧幕110a的设计为在正向出光时的亮度最高,所以出光角度越大的光线其亮度越低(例如光线l4的亮度大于光线l3的亮度),换言之,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的第一区域r1出射的光线所呈现的亮度变化是从远离第二区域r2朝邻近第二区域r2的方向(如图5的方向a1)逐渐降低。类似地,从显示荧幕110b出光的光线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的第二区域r2出射后所呈现的亮度变化是从远离第一区域r1朝邻近第一区域r1的方向(如图5的方向a2)逐渐降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从显示荧幕110a、110b出射的光线的亮度高于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出射的光线的亮度,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出射的光线所呈现的亮度变化为从靠近显示荧幕110a、110b的两端朝中间逐渐降低。借由此种亮度渐变递减的方式,使观看者较不容易察觉显示荧幕110a、110b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所呈现出的影像画面的亮度差异。同理,当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a配置于显示荧幕110a及110c之间时,亦可使观看者较不容易察觉上述影像画面的亮度差异。

图7是观看者在不同观看位置观看多荧幕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8a是观看者在图7的观看位置p1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图8b是观看者在图7的观看位置p2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请先参照图7与图8a,本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100a采用两个图2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而在显示荧幕110a的中心线c上,有一较佳的观看位置p1。当观看者在观看位置p1时,图8a的光线l5、l6大致是平行图7中观看者的观看方向d3,换言之,观看者会接收到光线l5、l6,其中光线l5来自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折射至观看者,而光线l6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折射至观看者。因此,即使观看者往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观看,也不会看到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113。

请参照图7及图8b,当观看者位在离显示荧幕110a较远的观看位置p2时,观看方向会改变,而图8b的光线l7、l8、l9大致是平行图7中观看者的观看方向d4。换言之,观看者会接收到光线l7、l8、l9,其中光线l7来自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折射至观看者,而光线l9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二区域r2折射至观看者。然而,光线l9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的边缘,但其并未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折射至观看者。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折射至观看者的光线l8是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边框112之相邻于显示荧幕110a的侧边113,所以观看者可能会观看到显示荧幕110b的边框112之相邻于显示荧幕110a的侧边113。同理,观看者也可能会观看到显示荧幕110c的边框112之相邻于显示荧幕110a的侧边113。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可如图9所示,将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b的基材121b的第一区域r1于预定方向d2的长度la设计成大于第二区域r2于预定方向d2的长度lb,且第一区域r1对应于所述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其中之一的局部外,更对应于所述两个显示荧幕110a、110b其中另一的局部。以图9为例,遮盖显示荧幕110a、110b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b,其第一区域r1对应于显示荧幕110a的局部之外,更对应于显示荧幕110b的局部。同理,当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b遮盖图7之显示荧幕110a、110c时,其第一区域r1对应于显示荧幕110a的局部之外,更对应于显示荧幕110c的局部。在一实施例中,长度la与长度lb例如是符合关系式:1<la/lb≦1.2。

图10a是观看者在较佳的观看位置观看图9之显示装置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图10b是观看者在较远的观看位置观看图9之显示装置时的局部光路径示意图。请先参照图10a,当观看者在较佳的观看位置时,图10a的光线l10、l11大致是平行观看者的观看方向,换言之,观看者会接收到光线l10、l11,其中光线l10来自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b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折射至观看者,而光线l11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b的第二区域r2的邻近第一区域r1之处折射至观看者。因此,即使观看者往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观看,也不会看到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113。

请参照图10b,当观看者比上述之较佳的观看位置更远离显示荧幕110a时,观看方向会改变,而图10b的光线l12、l13大致是平行观看者的观看方向。换言之,观看者会接收到光线l12、l13,其中光线l12来自显示荧幕110a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b的第一区域r1的邻近第二区域r2之处折射至观看者,而光线l13来自显示荧幕110b的显示区111并经由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b的第二区域r2折射至观看者。因此,即使观看者往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处观看,也不会看到显示荧幕110a、110b的边框112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113。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多荧幕显示装置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c与图2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相似,主要差异在于棱镜结构光学元件120c更包括偏光吸收材料层130,配置于基材121,举例来说,偏光吸收材料层130例如是配置于基材121之远离棱镜柱122的表面126。在其他实施例中,偏光吸收材料层130也可配置于棱镜柱122与基材121之间。偏光吸收材料层130能降低环境光源所形成的反射光。若图1之显示荧幕110a、110b、110c是具有上偏光片的显示荧幕(例如液晶显示荧幕),则偏光吸收材料层130的偏光方向与上偏光片的偏光方向相同。换言之,偏光吸收材料层130的穿透轴与上偏光片的穿透轴平行。此偏光吸收材料层130可应用至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棱镜结构光学元件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荧幕显示装置具有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遮盖相邻两个显示荧幕的边框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侧边以及显示区的局部。棱镜结构光学元件能将从显示区中被棱镜结构光学元件遮盖的局部所出射的光线导引至观看者的眼睛,让观看者在观赏由多个显示荧幕拼接而成的影像画面时,不易察觉到相邻两个显示荧幕之间的边框及棱镜结构光学元件,所以能提升显示品质。此外,借由使棱镜柱的第二表面及/或第四表面为吸光面,或者,使第二表面及第四表面的粗糙度大于第一表面及第三表面的粗糙度,可以减轻光线通过第二表面及第四表面所导致的鬼影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公开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