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0582发布日期:2019-09-21 00:2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曲面显示屏贴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以及曲面显示屏的贴合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各种曲面显示屏应运而生,其中将曲面盖板和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这一过程作为生产曲面显示屏的必要步骤之一备受关注。面对各种形状的曲面盖板,例如90度角盖板,现有的贴合工艺受到严峻考验,贴合过程中时常出现气泡、黑斑等缺陷,进而造成显示屏功能性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以及曲面显示屏的贴合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曲面显示屏贴合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包括:弹性压头;抵压件,嵌入弹性压头内,抵压件的弹性小于弹性压头的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压头包括弧形区域,抵压件位于弧形区域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抵压件包括与弹性压头的弧形区域同向弯曲的弧形表面,弧形表面的曲率半径小于弧形区域的曲率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还包括推杆,推杆的第一端与抵压件刚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抵压件包括第一抵压件和第二抵压件;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还包括转轴、第一贴合臂和第二贴合臂,第一贴合臂的第一端与第一抵压件刚性连接,第二贴合臂的第一端与第二抵压件刚性连接,第一贴合臂的第二端和第二贴合臂的第二端分别与转轴转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还包括推杆,推杆的第一端与转轴连接,推杆的轴线与第一贴合臂和第二贴合臂的旋转平面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压头包括腔体,推杆、转轴、第一贴合臂和第二贴合臂中的一项或多项位于腔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贴合臂和第二贴合臂为伸缩杆。

在一个实施例中,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位于弹性压头的外部或内部,驱动件与推杆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抵压件包括柱状本体和与柱状本体转动连接的套环,第一贴合臂的第一端和套环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抵压件包括指向套环的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的凸出方向与弧形区域的弧形顶点处的切线方向垂直,套环包括与第一限位凸起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位于第一贴合臂的延长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抵压件包括第一抵压件和第二抵压件;驱动件为双向推进器,双向推进器包括互成一定夹角的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第一推杆与第一抵压件刚性连接,第二推杆与第二抵压件刚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推杆的轴线垂直于弹性压头的弧形区域的弧形顶点处的切线。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屏的贴合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和推板,用于推动弹性压头在预定范围内移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曲面显示屏的贴合装置,将弹性压头和抵压件结合,由于抵压件的弹性小于弹性压头的弹性,这种情况下,当对弹性压头施加外力时,随着弹性压头的形变,抵压件会对与之接触的弹性压头产生进一步的压力,相比于单纯依靠弹性压头进行压贴而言,可以增大选定区域(即嵌入抵压件的位置)的贴合压力,改善贴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抵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所示为图3a所示抵压件沿L1-L2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所示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的贴合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a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10用于柔性显示面板20和曲面盖板30之间的贴合,其中,曲面盖板30包括平面区域A和该平面区域A的端部延伸形成的弧形区域B。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10包括弹性压头11和抵压件12。抵压件12嵌入弹性压头11内,即抵压件12紧紧地埋入弹性压头11内,抵压件12的表面与弹性压头11紧密接触,抵压件12的弹性小于弹性压头11的弹性。

弹性压头11具有良好的弹性,例如硅胶块。弹性压头11包括与待贴合的曲面盖板30相同的表面结构,即弹性压头11包括与曲面盖板30的平面区域A对应的贴合平面a1,以及与曲面盖板30的弧形区域B对应的第一弧形面b1,其中,弹性压头11的贴合平面a1的中央通常略微凸出,该贴合平面a1的中央是否略微凸出对本申请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10没有影响,因此该略微的凸出在这里忽略不计。这样,利用弹性压头11可以将柔性显示面板20压入曲面盖板30,实现柔性显示面板20和曲面盖板30的一次贴合。

抵压件12可以为刚性元件,例如金属块。抵压件12的数量、形状和在弹性压头11中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抵压件12可以辅助弹性压头11贴合,在弹性压头11贴合过程中,或弹性压头11贴合完成后,用来赶出气泡和实现二次贴合。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当利用外力向上推动弹性压头11,以将柔性显示屏20压入曲面盖板30时,由于抵压件12的弹性小于弹性压头11,随着弹性压头11的形变,抵压件12会对弹性压头11产生进一步的压力,相比于单纯依靠弹性压头11进行压贴而言,可以增大选定区域(即嵌入抵压件12的位置)的贴合压力,改善贴合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10还包括驱动件13。驱动件13和抵压件12连接,用于产生指向抵压件12的推力,以带动弹性压头11的局部区域向外凸起。

驱动件13可以是电动、气动或手动驱动机构,例如推进器,也可以是外部作用力的传导件,例如推杆,这种情况下需要配合独立的外部驱动设备,例如推进器,以向推杆施加作用力。驱动件13的数量和抵压件12的数量一一对应,或者多个抵压件12共用一个驱动件13,这种情况下,该多个抵压件12同步运动。驱动件13可以位于弹性压头的外部,也可以位于弹性压头的内部,具体可以根据驱动件的类型和驱动方式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使用过程包括:首先利用外部机构推动弹性压头11,将柔性显示面板20完全压入曲面盖板30,实现一次贴合;然后可以利用外部机构推动弹性压头11时,由于抵压件12的弹性小于弹性压头11的弹性,抵压件12带动弹性压头11的相应区域向外凸起,或者利用驱动件13对抵压件12施加推力,带动弹性压头11的相应区域向外凸起,实现该相应区域的二次贴合。或者,首先推动弹性压头11,将柔性显示面板20的中央压入曲面盖板30;其次利用抵压件12对已贴合部位进行二次贴合,并将已贴合部位的气泡赶出;按照上述过程,将柔性显示面板20由中央到周边顺次贴合。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实现了柔性显示面板和曲面盖板的两次贴合,降低了贴合过程中出现气泡和黑斑等缺陷的概率,提高了贴合后的曲面显示屏的可靠性。与此同时,弹性压头还可以起到应力缓冲作用,从而避免刚性抵压件与柔性显示面板直接接触,造成柔性显示面板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弹性压头11包括弧形区域Q,抵压件12位于弹性压头11的弧形区域Q内。

单纯使用弹性压头11进行贴合的过程中,由于弹性压头11的第一弧形面b1和曲面盖板30的弧形区域B之间易接触不严,或者第一弧形面b1和弧形区域B接触后弹性压头11施加给弧形区域B上各处的压力不均,从而导致曲面显示屏在曲面盖板30的弧形区域B出现气泡等缺陷。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在弹性压头11的弧形区域Q内设置抵压件12,实现了曲面盖板30的弧形区域B和弹性压头11的第一弧形面b1之间的二次贴合,利用抵压件12对弧形区域B的受力进行补偿,提升了整个曲面显示屏的贴合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局部放大图,抵压件12包括与弹性压头11的弧形区域Q同向弯曲的弧形表面b2,该弧形表面b2的曲率半径r小于弹性压头的弧形区域Q的曲率半径R。

对于弧形而言,其弯曲程度可以用曲率半径来衡量,通过设置抵压件12的弧形表面b2的曲率半径r小于弹性压头11的弧形区域Q的曲率半径R,可以使得弹性压头11的弧形表面b1和曲面盖板30的弧形区域B之间紧密贴合,从而确保曲面盖板30的弧形区域B的贴合效果。

当弹性压头11的弧形区域Q和抵压件12的弧形表面b2上各处的曲率半径不等时,抵压件12的弧形表面b2的最小曲率半径r小于弹性压头11的弧形区域的最小曲率半径R。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还包括推杆131,推杆131的第一端与抵压件12刚性连接。推杆131的轴线的延长线经过第一弧形面b1的弧形顶点。这样,驱动件13施加的推力刚好垂直于第一弧形面b1的弧形顶点,从而进一步提高曲面盖板30的弧形区域B的贴合效果。图2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对比图1a和图2可以看出,该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相比于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10还包括连接在抵压件12和驱动件13之间的力传导件。具体而言,抵压件包括第一抵压件121和第二抵压件122,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40还包括转轴14、第一贴合臂151和第二贴合臂152,第一贴合臂151的第一端与第一抵压件121固定连接,第二贴合臂152的第一端与第二抵压件122固定连接,第一贴合臂151的第二端和第二贴合臂152的第二端分别与转轴14转动连接。上述的第一抵压件121和第二抵压件12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能够实现曲面显示屏贴合的作用即可。

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还包括推杆131,推杆131的第一端与转轴14连接,推杆131的轴线与第一贴合臂151和第二贴合臂152的旋转平面平行;通过推杆131向抵压件12施加推力。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该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中,当推杆131向上推动转轴14时,带动第一贴合臂151的第一端和第二贴合臂152的第一端向上运动,与此同时,借助弹性压头11的弹性,第一贴合臂151的第二端带动第一抵压件121运动,第二贴合臂152的第二端带动第二抵压件122运动;即第一贴合臂151的第二端带动第一抵压件121向左上方运动,第二贴合臂152的第二端带动第二抵压件122向右上方运动。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通过设置力传导件,可以改变推杆131施加给第一抵压件121和第二抵压件122的推力的方向,使得推力方向刚好指向第一弧形面b1。与此同时,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还可以包括驱动件13,驱动件13的设置位置可以更灵活,例如图2所示,将驱动件13设置在与弹性压头11的贴合平面a1相对的一侧,相比于图1b所示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而言,避免了不同贴合臂在弹性压头11内的交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贴合臂151和第二贴合臂152关于推杆131对称。这种情况下,第一抵压件121、第一贴合臂151、转轴14、第二贴合臂152、第二抵压件122,以及第一抵压件121和第二抵压件122之间的弹性压头11顺次连接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结构更稳定,施加到两个抵压件上的作用力更均匀,贴合效果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压头11包括腔体,推杆131、转轴14、第一贴合臂151和第二贴合臂152中的一项或多项位于腔体内。由于推杆131、转轴14、第一贴合臂151和第二贴合臂152会在弹性压头11内产生运动轨迹,通过设置容纳这些部件的腔体,可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对弹性压头11产生拉扯作用。

空腔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容纳相应部件的大小及其运动轨迹。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满足该要求的前提下空腔越小越好。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对弹性压头自身结构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贴合臂151和第二贴合臂152为伸缩杆。具体而言,第一贴合臂151采用气压伸缩结构,包括气压缸、活塞杆、第一气体交换阀和第二气体交换阀。第一气体交换阀和第二气体交换阀分别设置在气压缸上距离气压缸两端有固定距离处,用于控制活塞杆的伸展和收缩,第一抵压件121与活塞杆刚性连接。或者,第一贴合臂151为滚珠丝杠,滚珠丝杠的丝母与第一抵压件121刚性连接。第二贴合臂152采用与第一贴合臂151相同的结构。应当理解,这里给出的第一贴合臂151和第二贴合臂152的结构只是示例性的,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贴合臂151和第二贴合臂152可伸缩,使得第一贴合臂151和第二贴合臂152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施加给第一抵压件121和第二抵压件122的推力大小可调。

图3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抵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b所示为图3a所示抵压件沿L1-L2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抵压件40包括柱状本体41和与柱状本体41转动连接的套环42,贴合臂的第一端和套环42刚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柱状本体41被划分成三段,包括中间段和位于中间段两端的边缘段,中间段的截面圆的直径r2小于边缘段的截面圆的直径r1。套环42套在中间段的外围,套环42的内径r3大于中间段的截面圆的直径r2,套环42的外径r4小于边缘段的截面圆的直径r1。这样,可以确保套环42绕抵压件本体41自由转动而不脱落。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贴合臂151的第二端可以围绕抵压件40转动,相比于贴合臂和抵压件刚性连接而言,避免了贴合臂运动过程中对抵压件40周围的弹性压头11的拉扯。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所示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该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中的抵压件50相比于图3a和图3b所示的抵压件40而言,进一步包括指向套环42的第一限位凸起51,第一限位凸起51的凸出方向与第一弧形面b1的弧形顶点处的切线方向垂直,套环42包括与第一限位凸起51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凸起52,第二限位凸起52位于贴合臂15的延长线上。

该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使用过程包括:利用驱动件对转轴施加压力,在贴合臂15由图中虚线位置向实线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套环42环绕柱状本体41转动。当第二限位凸起52与第一限位凸起51接触时,套环42停止转动,此时,贴合臂15刚好垂直于第一弧形面b1的弧形顶点处的切线,即驱动件施加给抵压件的推力刚好指向第一弧形面b1的弧形顶点,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曲面盖板的弧形区域出现气泡或黑斑等缺陷的概率。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和图2所示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的区别在于,该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不包括动力传动件,如贴合臂和转轴,驱动件为双向推进器61,例如双向气缸,双向推进器61包括互成一定夹角的第一推杆611和第二推杆612,第一推杆611和第二推杆612之间的夹角为0~180度。第一推杆611和第一抵压件121刚性连接,第二推杆612和第二抵压件122刚性连接。双向推进器61的电线62等辅助器件通过在弹性压头内打孔引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推杆611的轴线垂直于弹性压头的弧形区域Q的弧形顶点处的切线。从而确保驱动件施加给抵压件的推力刚好指向第一弧形面b1的弧形顶点,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曲面盖板的弧形区域出现气泡或黑斑等缺陷的概率。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弹性压头内的刚性元器件的运动仅包括第一推杆611和第二推杆612轴向上的伸长和收缩,因此弹性压头内的空腔体积小,对弹性压头自身的影响最小,弹性压头的一次贴合压力更均匀。

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曲面显示屏的贴合系统7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71和推板72,推板72用于推动弹性压头在预定范围内移动。此处的推板用于推动弹性压头以及抵压件移动,实现曲面显示屏的贴合,也可以和驱动件配合使用,推板主要用于推动弹性压头实现曲面显示屏一次贴合,驱动件主要用于推动抵压件以实现曲面显示屏的二次贴合,提高曲面显示屏的贴合效果,降低了曲面显示屏贴合过程中出现黑斑和气泡等缺陷的概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曲面显示屏的贴合系统70还包括基座,用于固定待贴合曲面盖板。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屏的贴合系统70,具有与其所包括的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71相同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用到的限定词“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更清楚的阐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