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教育的人工智能辅助集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3474发布日期:2020-03-24 20:19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教育的人工智能辅助集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学教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学教育的人工智能辅助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重要的学习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基本任务主要有指导培训、自主学习以及培训考核。指导培训是指在指导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学生现场听课或者手动参与实践;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指导培训后,在无人现场指导的情况下自行复习巩固课上老师指导的内容,或者自行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了解;考核是指针对老师指导的内容完成相应的试题答题。但是传统的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中,各个环节分散进行,无法进行统一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操作繁琐,容易出错。

在公开号为cn109727164a的中国专利一种医学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该系统包括:综合管理服务器,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包括培训模块,自学模块以及考核模块;以及应用终端,构建起了医学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综合管理服务器包括培训模块,自学模块以及考核模块,将各个分散的环节进行了综合管理,不易出错,提高了培训管理效率。

上述教育管理系统虽然提高了培训管理效率,但是由于目前培训机构标准化病人稀缺,难以满足当前医学教育的需求,给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培训工作带来很多困难。而上述教育管理系统没有设置系统、完整的患者病例学习单元,不能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没有设置医学生学习结果的自动评价模块,需要教师人工评价,教师负担较重且效率低下。因此,发明一种医学教育的人工智能辅助集成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学教育的人工智能辅助集成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医学教育辅助系统没有设置系统、完整的患者病例学习单元,不能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没有设置医学生学习结果的自动评价模块,需要教师人工评价,教师负担较重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医学教育的人工智能辅助集成系统解决现有的医学教育辅助系统没有设置系统、完整的患者病例学习单元,不能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没有设置医学生学习结果的自动评价模块,需要教师人工评价,教师负担较重且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学教育的人工智能辅助集成系统,包括:

人机交互单元,用于用户登录以及界面操作;

中央处理器,用于解释界面操作的指令以及处理数据;

病例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特定的教学病例;

智能学习模块,用于学习医生处理结果的数据,持续学习优化人工智能系统算法,提高人工智能处理的精确度;

学习单元,用于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及思维训练的学习

数据储存模块,用于储存教学病例以及学生的考核数据;

数据库,用于储存患者的病例信息以及界面登录的身份信息。

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的连接端分别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连接端、数据库的连接端,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连接端分别电连接数据储存模块的连接端、学习单元的连接端,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数据储存模块的输入端、病例生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学习单元的连接端电连接智能学习模块的连接端。

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身份认证模块和交互界面,所述身份认证模块用于认证学生和老师的身份信息,并根据不同的身份认证映射出不同的交互界面。

优选的,所述病例生成单元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数据分类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分类模块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在数据库中采集患者的病例数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并处理患者的病例数据;所述数据分类模块用于将患者的病例数据整理分类。

优选的,所述学习单元包括教学辅导模块、教学测试模块和教学评价模块,教学辅导模块用于学生根据生成的病例学习临床实践技能及思维训练的方法;教学测试模块用于根据生成的病例生成临床模拟病患,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教学评价模块用于老师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人工评判,并将评判的结果储存到数据储存模块内。

优选的,所述数据库包括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以及患者信息库,所述学生信息库和教师信息库用于储存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信息,用于交互单元的身份认证,所述患者信息库用于储存患者的病例信息,用于病例生成模块采集患者的信息。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学教育的人工智能辅助集成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病例生成单元,病例生成单元能够将患者的病患信息采集整理并按照不同的层次以及不同的医学阶段分类,生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病例以及临床模拟病患,便于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智能学习模块,能够学习医生对学生考核结果的评价,并将根据算法评判的结果反馈给老师,获得学习数据,持续学习优化人工智能系统算法,提高病例诊断结果评价的准确度,降低了老师的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考核的评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人机交互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病例生成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学习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数据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医学教育的人工智能辅助集成系统,由图1所示,包括:人机交互单元,用于用户登录以及界面操作,根据身份认证模块区分学生和老师,并分别映射出不同的操作界面;中央处理器,用于解释界面操作的指令以及处理数据;病例生成单元,采集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通过分析处理和分类,生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病例以及临床模拟病患,便于医学生系统的学习医学技术;智能学习模块,用于学习医生处理结果的数据,持续学习优化人工智能系统算法,提高人工智能处理的精确度,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单元,用于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及思维训练的学习,并通过老师设计的临床模拟病患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数据储存模块,用于储存教学病例以及学生的考核数据,方便医生快速调取;数据库,用于储存患者的病例信息以及界面登录的身份信息,一般为云端服务器。

具体的,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的连接端分别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连接端、数据库的连接端,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连接端分别电连接数据储存模块的连接端、学习单元的连接端,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数据储存模块的输入端、病例生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学习单元的连接端电连接智能学习模块的连接端。

由图2所示,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身份认证模块和交互界面,所述身份认证模块用于认证学生和老师的身份信息,并根据不同的身份认证映射出不同的交互界面。

由图3所示,所述病例生成单元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数据分类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分类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在数据库中采集患者的病例数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并处理患者的病例数据;所述数据分类模块用于将患者的病例数据整理分类。

由图4所示,所述学习单元包括教学辅导模块、教学测试模块和教学评价模块,教学辅导模块用于学生根据生成的病例学习临床实践技能及思维训练的方法;教学测试模块用于根据生成的病例生成临床模拟病患,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教学评价模块用于老师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人工评判,并将评判的结果储存到数据储存模块内,同时通过智能学习模块对老师的评价结果进行记忆学习。

由图5所示,所述数据库包括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以及患者信息库,所述学生信息库和教师信息库用于储存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信息,用于交互单元的身份认证,所述患者信息库用于储存患者的病例信息,用于病例生成模块采集患者的信息,患者信息库储存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决策等各方面的信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系统在工作时,首先在人机交互单元中进行用户登录,通过数据库中的学生信息库和教师信息库进行身份认证,根据老师和学生的不同省身份,映射出不同的交互界面,教师通过信息采集模块在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库内采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决策等各方面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数据分析模块进行分析处理,再通过数据分类模块将分析过的内容分类成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医学生的系统化规范化病例模块,并通过教学测试模块根据相应的病例模块生成不同的临床模拟病患,学生通过教学辅导模块学习相应阶段的医学技术,再通过教学测试模块中的模拟病患进行教学质量考核,教师通过教学评价模块对学生的考核内容进行评价,智能学习模块先对教师的评价进行记忆学习,然后对学生的考核内容进行评价,再经过老师的反馈确定结果是否正确,并将结果保存记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