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8694发布日期:2020-11-25 17:3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具备各种功能的显示装置层出不穷,屏幕的“可弯曲”“可拉伸”“可扩展”等功能成为用户和厂家关注的重点。

屏幕的“可拉伸”或“可扩展”功能是指显示装置屏幕的显示区域可以沿着一定方向展开或收缩,实现屏幕显示区域的大小变化,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例如当用户需要单手操作时,可以通过压缩显示装置屏幕的显示区域,以减小显示区域的大小,从而满足单手操作的需求;而当用户需要利用显示装置观看视频时,则可通过拉伸显示装置屏幕的显示区域,以增大显示区域的大小,满足观看视频时的“大屏”需求。

但现有的这类显示装置,屏幕在多次“拉伸”或“收卷”的过程中,容易由于所受应力过大而导致褶皱或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显示装置在用于显示的功能膜层的状态变化时,由于所受应力过大而导致褶皱或破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所述第一部分所在平面的方向。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彼此贴合。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收纳部,所述收纳部用于收纳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分离,且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

所述收纳部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一收纳状态,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二收纳状态,所述第一收纳状态与所述第二收纳状态不同。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且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彼此贴合,以满足显示装置的大面积显示需求;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分离,且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实现缩减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面积的目的,并且在所述收纳部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一收纳状态,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二收纳状态,所述第一收纳状态与所述第二收纳状态不同,以满足不同刚度的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的各自收纳需求,避免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相互挤压导致膜层所受应力过大的问题,有利于解决显示装置中用于显示的功能膜层的状态变化时,由于所受应力过大而导致褶皱或破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图2和图3均为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所述第一部分所在平面的方向。在图1和图2中,以箭头dr1的标识方向示出了所述第一方向。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彼此贴合。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收纳部,所述收纳部用于收纳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分离,且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

所述收纳部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具有第一收纳状态,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二收纳状态,所述第一收纳状态与所述第二收纳状态不同。

结合图1和图2不难看出,第一状态可以为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第二状态可以为显示装置至少部分收卷的状态,所述第一方向也为所述显示装置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展开的方向。

在图1和图2中,标出了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为了图示的清楚,并未直接标出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但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分别与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对应参照,即在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参考图2,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一部分11在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基本重合,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在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基本重合。

图1示出了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状态示意,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以第一收纳状态收卷于所述收纳部30中,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以第二收纳状态收纳于所述收纳部30中。在图1中,所述第一收纳状态为先沿背离显示方向dr2一侧弯折,后沿平行于第一部分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收纳,所述第二收纳状态为在所述收纳部30中卷绕的方式收纳,所述收纳部30中可设置一卷轴,以提供卷绕的转轴。

图2示出了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在图2中,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通过显示装置的展开贴附在一起,配合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进行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一些部分仍然可位于所述收纳部30中,以确保在显示装置再次收卷时,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可以较为方便的收纳到所述收纳部30中,而不用担心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从收纳部30中脱出的问题。这些在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仍然位于收纳部30中的部分可称为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固定部分,该固定部分的末端可以与收纳部30中的卷轴固定在一起,或者可以在固定部分的末端设置限位结构,以避免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从收纳部30中完全脱出。

在图3中,示出了另一种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状态示意,从图3和图1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收纳状态和第二收纳状态除了如图1所示的不同收纳方式之外,还可以均为卷绕的收纳方式,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的卷绕方向与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的卷绕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的最大卷绕半径/最小卷绕半径也可以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的最大卷绕半径/最小卷绕半径不同。在图3中,在所述收纳部30中可以设置两个卷轴,以分别供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卷绕。

另外,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4示出了又一种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状态示意,在图4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的第一收纳状态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的第二收纳状态均为朝向同一方向卷曲,但和图3所示的方式类似的,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并不绕同一卷轴/卷绕中心卷绕,而是分别绕各自的卷绕中心卷绕,且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的最大卷绕半径/最小卷绕半径可以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的最大卷绕半径/最小卷绕半径不同,实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在卷绕状态下互不干扰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在所述收纳部中的收纳状态可以不同,因此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可以具备不同的刚度,以满足各自的实际需求。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刚度,此时,仍然参考图1,所述第一收纳状态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向背离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向一侧弯折后以平铺的方式收纳于所述收纳中。

所述第二收纳状态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以卷绕的方式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刚度,且当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位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朝向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向一侧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可以是具有保护功能的膜层,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可以是具有显示功能的膜层,即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主要用于保护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免受落球或摩擦损伤,因此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对于刚度的要求较高。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则主要用于实现显示功能,其对刚度的要求较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刚度较大,因此可以不对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进行多次卷绕,仅以弯折后平铺的方式收纳,一方面由于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的第一收纳状态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的第二收纳状态不同,可以避免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在处于收纳状态或收纳过程中对于第二功能膜层20施加过大应力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刚度较大,此种第一收纳状态无需多次卷绕,有利于降低第一功能膜层10内部的应力,也有利于降低第一功能膜层10收纳时的难度。

对于所述第一收纳状态和所述第二收纳状态,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仍然参考图3和图4,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刚度;

所述第一收纳状态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以卷绕的方式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最小卷绕半径为r1。

所述第二收纳状态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以卷绕的方式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最小卷绕半径为r2。

其中,r1>r2。

在图3中,示出了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处于第一收纳状态时的最小卷绕半径r1,以及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处于第二收纳状态时的最小卷绕半径r2,由于第一功能膜层10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刚度,因此在卷绕时,卷绕半径相同时第一功能膜层10内部所受到的应力要大于第二功能膜层20内部所受到的应力,为了避免第一功能膜层10在第二部分在卷绕过程中所受应力过大,可以限制其最小卷绕半径为较大值r1。而第二功能膜层20的刚度相对较小,可以以较小的卷绕半径进行卷绕,因此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的最小卷绕半径可以为较小值r2。

结合参考图1-图4,不难看出,所述第一收纳状态与所述第二收纳状态不同,既可以是指一个以弯曲后平铺的方式收纳,另一个以卷绕的方式收纳,还可以两个膜层均以卷绕的方式收纳,但卷绕的方向、位置以及卷绕半径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有所不同。

下面对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具体可行功能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仍然参考图1-4,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位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向一侧。

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包括保护基板。

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包括显示基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主要由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承担,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则主要承担保护第二功能膜层20的作用,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位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显示方向一侧,为了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功能,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还需要具备光学透明特性。

可选的,参考图5,图5示出了一种第一功能膜层的可行结构示意图,在图5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包括:

多层层叠设置的超薄柔性玻璃13,相邻两层所述超薄柔性玻璃13之间包括粘接层14。

超薄柔性玻璃(ultrathinglass,utg)13的厚度通常在0.1mm以下,主要指不必经过热加工,本身受力后可任意弯曲,具有柔性特性的玻璃。

所述粘接层14可以是光学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层等具有粘接功能的膜层,通过粘接层14粘接的多层超薄柔性玻璃可以在保证第一功能膜层具有柔性的基础上,提高第一功能膜层的抗落球性能和抗摩擦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功能膜层,所述第三功能膜层位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背离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一侧,主要用于实现对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支撑作用,所述第三功能膜层可以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贴附在一起,类似的,所述第三功能膜层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的收纳状态相同。

上文描述了第一功能膜层的刚度大于第二功能膜层的刚度的可行情况,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刚度也可以小于第二功能膜层的刚度。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刚度;在这种情况下,参考图6,图6为所述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收纳状态可以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以卷绕的方式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所述第二收纳状态可以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向背离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向一侧弯折后以平铺的方式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此外,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刚度时,参考图7,图7为所述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收纳状态也可以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以卷绕的方式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最小卷绕半径为r1;所述第二收纳状态也可以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以卷绕的方式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最小卷绕半径为r2;其中,r1<r2。

具体地,仍然参考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位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背离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向一侧;

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包括支撑基板;

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包括显示基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主要由第二功能膜层20承担,第一功能膜层10则主要承担支撑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作用。由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位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向一侧,此时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除了用于显示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避免显示器件遭受落球或摩擦损伤,即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处于所述显示基板外,还可以在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方向一侧贴附一层保护基板,以起到对所述显示基板的保护作用。所述保护基板可以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贴附在一起,类似的,所述保护基板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保护基板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22的收纳状态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图10所示,图8-图10均为所述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还包括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三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一侧。

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三部分2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21远离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22一侧。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21和第三部分位于同一平面。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三部分23至少部分分离,且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三部分23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

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三部分具有所述第三收纳状态,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三部分23具有所述第四收纳状态,所述第三收纳状态和第四收纳状态不同。

在图8-9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三部分以第三收纳状态收卷于所述收纳部30中,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三部分23以第四收纳状态收卷于所述收纳部30中。在图8中,所述第四收纳状态为先沿背离显示方向一侧弯折,后沿平行于第一部分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收纳,所述第三收纳状态为在所述收纳部30中卷绕的方式收纳,所述收纳部30中可设置一卷轴,以提供卷绕的转轴。所述第三收纳状态可以与所述第一收纳状态相同,且所述第四收纳状态可以与所述第二收纳状态相同(参考图8),但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收纳状态也可以不与所述第一收纳状态相同,且所述第四收纳状态也可以不与所述第二收纳状态相同。在图8-图10中,示出了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二部分12处于第一收纳状态时的最小卷绕半径r1,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三部分13处于第三收纳状态时的最小卷绕半径r3以及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三部分23处于第四收纳状态时的最小卷绕半径r4。

例如,在图9和图10所示的结构中,所述第四收纳状态与所述第二收纳状态不同。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结构中,所述第三收纳状态与所述第一收纳状态不同。类似的,如前文所述,所述第一收纳状态与所述第三收纳状态不同可以是指卷绕方式、卷绕方向、卷绕位置以及卷绕半径中的任意一项不同,所述第二收纳状态与所述第四收纳状态不同可以是指卷绕方式、卷绕方向、卷绕位置以及卷绕半径中的任意一项不同,在同一个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收纳状态、第二收纳状态、第三收纳状态和第四收纳状态可以以任意的方式组合,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同样的,在图11-图12中,示出了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二部分22处于第二收纳状态时的最小卷绕半径r2,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三部分13处于第三收纳状态时的最小卷绕半径r3以及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三部分23处于第四收纳状态时的最小卷绕半径r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3-图16,图13和图15为所述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和图16为支撑部件4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部件40。

所述支撑部件40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用于显示的部分。

所述支撑部件40包括第一齿接板41和第二齿接板42。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齿接板41和第二齿接板42以齿接的方式啮合,且所述第一齿接板41和第二齿接板42的啮合深度等于所述第一齿接板41和第二齿接板42的齿的长度。

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齿接板41和第二齿接板42以齿接的方式部分啮合。

在图13中,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支撑部件40的第一齿接板41和第二齿接板42的啮合深度等于所述第一齿接板41和第二齿接板42的齿的长度(参考图14),即所述第一齿接板41和第二齿接板42完全啮合,使得所述支撑部件40处于在第一方向上最短的状态,仅对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第一部分进行支撑。

在图15中,所述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齿接板41和第二齿接板42以齿接的方式部分啮合(参考图16),以扩展所述支撑部件4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实现对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中处于收纳部30之外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支撑。

为了保证支撑部件40的功能正常,避免拉伸状态下第一齿接板41和第二齿接板42的脱离,参考图17,图17为所述支撑部件4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齿接板41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43,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3位于所述第一齿接板41的齿端;

所述第二齿接板42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44,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4位于所述第二齿接板42的齿端,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3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4用于相互配合,限定所述支撑部件40的最大拉伸长度。

图17示出了一种第一限位结构43和第二限位结构44的可行设置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3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齿接板41的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4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齿接板42的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齿接板41或第二齿接板42的齿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齿接板41的齿的长度,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齿接板42的长度,这样当所述第一齿接板41和第二齿接板42拉伸到一定程度时,第一限位结构43和第二限位结构44彼此之间卡在一起,起到限定所述支撑部件40的最大拉伸长度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8,图18为所述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部件40和第三限位结构50。

所述第三限位结构50设置于所述收纳部朝向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的第一部分一侧的端口,所述第三限位结构50包括朝向所述支撑部件40突出的结构,以配合所述支撑部件40挤压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以使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位于所述收纳部之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位于所述收纳部之外的部分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收纳部中的第三限位结构50向位于收纳部之外的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施加一个朝向支撑部件40方向的挤压的力,从而使得位于收纳部之外的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可以较好地贴附在一起。

可选的,仍然参考图18,所述第三限位结构50可以包括固定于支撑部上的滚轮,该滚轮的转动轴可以为垂直于直面方向的轴。

图18示出了一种可行的对于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限位方式,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参考图19,图19为所述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示出了另一种可行的限位方式,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四限位结构60。

所述第四限位结构60包括磁性板62和吸附板61。

所述磁性板62和吸附板61分别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贴合;所述磁性板62和吸附板61用于将所述第一功能膜层10位于所述收纳部之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20位于所述收纳部30之外的部分吸附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吸附板61可以为金属板,例如可以为不锈钢板等,所述磁性板62和所述吸附板61相配合,实现对位于收纳部30之外的第一功能膜层10和第二功能膜层20的紧密贴合。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20所示,图20为所述电子设备a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a1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且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彼此贴合,以满足显示装置的大面积显示需求;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分离,且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中,实现缩减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面积的目的,并且在所述收纳部中,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一收纳状态,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二收纳状态,所述第一收纳状态与所述第二收纳状态不同,以满足不同刚度的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的各自收纳需求,避免第一功能膜层和第二功能膜层相互挤压导致膜层所受应力过大的问题,有利于解决显示装置中用于显示的功能膜层的状态变化时,由于所受应力过大而导致褶皱或破损的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