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投光多层立体组合宝石画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141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背投光多层立体组合宝石画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背投光多层立体组合宝石画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宝石画底板采用透光材料,底板下方安装有背投光单元。底板上方为基础图层,基础图层由颗粒、微颗粒彩色透光宝石、半宝石组成。在基础图层的上方,为立体图层,立体图层由自然大片状透光且具有自然纹理、形状各异的宝石、半宝石一层一层叠加形成。本发明能够实现多层次、叠加艺术效果,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基础图层与立体图层所形成的富有立体自然美感的图画,在背投光的衬托下,呈现出立体、自然、逼真、富丽堂皇的独特画质。
【专利说明】背投光多层立体组合宝石画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透光宝石画的制作,具体是一种由背投光源投射的多层立体组合宝石画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宝石画的制作是运用颗粒大小不等的宝石在底板上一次性或点状粘贴平面组图或彩绘完成。当欣赏宝石画时光源由正面照射,影响了宝石画的艺术表现力,随着现代制作技术提高、新材料的应用发展、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及审美情趣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人们需要宝石画更具立体感和艺术表现力,需要更具欣赏与收藏的双重价值的多层立体组合宝石画珍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背投光的底板,投射光源于一体宝石画的技术方案,由单层颗粒、微颗粒基础图案与自然大片状宝石、半宝石立体图案巧妙组合,在背投光的照射下形成一种极富有立体美感的工艺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底层是安装有背投光单元,背投光单元的上方为底板,中层由颗粒、微颗粒彩色透光宝石、半宝石组成基础图案,表层为自然大片状透光且具有自然纹理、形状各异的宝石、半宝石一层一层叠加形成立体图案,每层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本发明宝石画底板采用透光材料为亚克力等透光性好且不易碎的材料制成,其厚度为0.2mm-0.8mm,底板下方设背投光单元,由耐用、超薄的节能光源、LED光源构成;中层基础图案采用颗粒、微颗粒彩色透光宝石、半宝石组成,表层立体图层由自然大片状透光且具有自然纹理、形状各异的宝石、半宝石一层一层叠加形成,各层之间连接件为透明高硬度水晶胶。本发明用于制作基础图层的材料采用颗粒、微颗粒彩色透光宝石、半宝石组成,主要突出图画的质感、自然感,制作立体图层材料采用自然片状自然纹理彩色宝石、半宝石、玉石组成,其材料包括:红、蓝宝石、翡翠、玛瑙、水晶、蛇纹石、晶黄宝、石榴石、翠榴石、电气石等。进一步增强了图画的立体感,本发明在底板增设了背投光单元,通过底板背投光源投射于中层基础图层和表层立体图层,使原本色彩斑斓的天然宝石图画,更加精美雅致、富丽堂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4]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1-1为背投光单元,图1-2为底板,图1-3基础图层,图1-4立体图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05]背投光单元(图1 一 1),由高亮度LED光源或其它高亮度超薄光源,采用灯珠串,并联方式矩阵组合成光板,安装于底板下方,根据背投光多层立体组合宝石画相关尺寸与画框后端连接,采用粘胶或螺丝固定。底板(图1 一 2),材料为亚克力等透光性好且不易碎的材料制成,根据画幅面积大小确定底板的厚度,厚度主要考虑画幅的承重强度,厚度在0.2mm-0.8_。基础图层(图1 一 3),根据设计图案,将颗粒透光宝石通过分色处理后,均匀撒涂在底板上,调整自然色彩与设计图案色彩相符后,用透明高强度粘结剂按需浇在所组绘彩色宝石,以自流平的形式使其与底板粘贴并固定。立体图层(图1 一 4),根据基础图层画面构图,采用片状自然纹理、自然色彩、自然形体透光宝石材料,与基础图层进行一层一层叠加重合立体造景并用透明高强度粘结剂固定,形成立体图层。
【权利要求】
1.背投光多层立体组合宝石画,其特征在于,底板(2)下方设有背投光单元(I);底板上方为基础图层(3),基础图层上方为立体图层,各部分之间由透明高强度粘结剂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光多层立体组合宝石画,其特征在于,背投光单元(I)为高亮度LED光源或其它高亮度耐用超薄节能光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光多层立体组合宝石画,其特征在于,底板(2)为亚克力等透光性良好且不易碎的材料构成,底板厚度在0.2mm一0.8m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光多层立体组合宝石画,其特征在于,在基础图层的上方,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立体图层(4)层层叠加;基础图层中的颗粒为透光宝石,立体图层中的自然片、块状、自然纹理透光宝石、玉石其材料选用天然红、蓝宝石、水晶、玛瑙、蛇纹石、翡翠、晶黄宝、石榴石、翠榴石、电气石等多种透光宝石颗粒或片状、块状结构。
【文档编号】B44C5/04GK104417244SQ201310374824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于爱和 申请人:于爱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