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裱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7330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裱纸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裱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裱纸机。



背景技术:

纸品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裱纸机,是将印刷好的上层通过粘贴的方法裱装在下层基底纸上,上下层都采用单张送纸,全自动裱纸机能通过涂胶和压合处理将印刷有精美彩色图文的面纸和底纸精细地裱合在一起,供后续的模切和成型加工,然而,裱纸加工一直是包装印刷生产的薄弱环节。裱纸机主要有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面纸输送机构、底纸输送机构、涂胶辊组、压合辊组。但是现有的裱纸机的纸通过输送带输送,在输送过程中,纸张稳定性差,影响压合工序,且压合辊不能够根据各种工况调节间隙,不能适应各种厚度的纸张的裱合,使用范围狭窄;另外,现有的裱纸机没有将面纸、底纸进行干燥处理,影响涂胶压合效果,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裱纸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裱纸机,包括风机、加热丝、干燥箱、面纸传送带、底纸传送带、传送辊、涂胶辊、压辊、伸缩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干燥箱的底部通过进风管连通风机,所述进风管内设有加热丝,所述面纸传送带和底纸传送带均分别从干燥箱一侧穿到另一侧,所述面纸传送带、底纸传送带的表面均设有若干通槽,面纸传送带、底纸传送带的内部均设有抽风机,面纸传送带的运行方向侧依次设有若干传送辊、涂胶辊、压辊,底纸传送带的运行方向侧设有若干传送辊,所述压辊通过安装架固定在伸缩装置上,底纸传送带的运行方向侧下方设有传送操作台,所述控制器控制裱纸机的正常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箱的一侧设有出风口,出风口通过管道连通到风机的出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箱内设有无线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装置为液压伸缩油缸或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箱的内壁设置有纳米孔保温硅隔热层。

作为优选,所述通槽的上部开口直径大于底部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设计伸缩装置来调节压辊与操作台之间的间隙,使得 该裱纸机适用于各种纸张厚度,适用范围广。

2、本实用新型将运送面纸和底纸的输送带穿过干燥箱,使得面纸和底纸在涂胶压合之前得到干燥,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了不良品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将输送带的表面开设了通槽,输送带内部设置了抽风机,在送纸过程中,通槽处能够产生一定的吸力,从而能够使得面纸和底纸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更好贴住输送带进行运输,输送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面纸、底纸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风机,2-加热丝,3-温度传感器,4-干燥箱,5-面纸传送带,6-底纸传送带,7-传送辊,8-涂胶辊,9-压辊,10-伸缩装置,11-控制器,12-进风管,13-传送操作台,14-出风口,15-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裱纸机,包括风机1、加热丝2、干燥箱4、面纸传送带5、底纸传送带6、传送辊7、涂胶辊8、压辊9、伸缩装置10和控制器11,所述干燥箱4的底部通过进风管12连通风机1,所述进风管12内设有加热丝2,所述面纸传送带5和底纸传送带6均分别从干燥箱4一侧穿到另一侧,所述面纸传送带5、底纸传送带6的表面均设有若干通槽15,面纸传送带5、底纸传送带6的内部均设有抽风机,面纸传送带5的运行方向侧依次设有若干传送辊7、涂胶辊8、压辊9,所述压辊9通过安装架固定在伸缩装置10上,压辊9在安装架上可以圆周转动,底纸传送带6的运行方向侧设有若干传送辊7,底纸传送带6的运行方向侧下方设有传送操作台13,所述控制器11控制裱纸机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箱4的一侧设有出风口14,出风口14通过管道连通到风机1的出风口,将干燥箱4内的暖风通过管道重新引入进风管12内,节约大量热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箱4内设有无线温度传感器3,能够实时了解干燥箱4内的温度,保证纸张干燥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装置10为液压伸缩油缸或气缸,能够调节压辊9与操作台13之间的间隙,使得裱纸机能够适应不同纸张厚度,适用范围广。

本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箱4的内壁设置有纳米孔保温硅隔热层,这种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作用,能够有效保持干燥箱内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槽15的上部开口直径大于底部直径,能够增大气流的流动,避免通槽太小导致吸力太大,而使得被吸附纸张变形。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面纸放置在面纸传送带5上,底纸放置在底纸传送带6上,面纸经过若干传送辊7、涂胶辊8到达传送操作台13,底纸通过底纸传送带6到达传送操作台13,面纸与底纸在传送操作台13上的压辊9作用下压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