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透镜和光学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33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透镜和光学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透镜,其包含一对透明基片、在透明基片和安装到透明基片的电极之间所填充的液晶,其中电压被施加到电极以改变液晶的折射率,由此改变焦距。
背景技术
现已提出,使用液晶透镜作为用于照相机、光盘器件等的聚焦机构的可变焦透镜。
一个常规液晶透镜的例子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透明基片整体上为透镜的形式。液晶被密封在透明基片之间。透明电极被设置在透明基片上。液晶的折射率通过调节施加于电极的电压而改变(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第Sho 63-206721号)。
另一个常规液晶透镜的例子为平面液晶透镜,其包括一对平坦的透明基片和在透明基片的内表面上相对设置的透明电极。透明电极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围绕液晶透镜的光轴同心地设置的同心电极。液晶被密封在基片之间的平坦空间内。施加于透明同心电极的电压被改变以产生液晶的径向变化的分布电压,由此使得液晶的折射率能被改变(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布(KOKAI)第Hei 5-53089号)。
基于这一认识也已提出了一种技术,即用于显示器件的液晶板在低温下的工作特性劣化,尽管其与液晶透镜无关。根据所提出的技术,电加热部件被设置在液晶板上以使液晶板在低温下能被加热(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第2004-170852号)。
本发明人提出了在液晶板的玻璃基片上形成电加热部件的一种技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第Hei 11-194358号)。
将液晶透镜(liquid crystal lens)应用于照相机的变焦功能或聚焦功能,焦距的可变范围需要被扩大。为此,需要使液晶透镜的折射率在很大程度上可变。
为了扩大平面液晶透镜的折射率可变范围,需要增加用于液晶透镜的液晶材料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n),或者增加基片之间的距离(d)。然而,存在对增加液晶材料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限制。普通的液晶材料具有0.4或更小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n。因此,为了获得所需折射率的变化,需要增加基片之间的距离(d)。在这方面,对驱动电压的施加,液晶透镜的上升或下降响应的速度与基片之间距离(d)的平方成比例地减小。
同时,当液晶透镜被用作照相机的聚焦机构时,需要2秒或更小的响应速度。
图14示出了在夹住液晶的基片之间的距离(d)是10μm和25μm的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当驱动电压被施加在液晶上时液晶的响应速度特性LC1和LC2。从图14的图可清楚知道,当基片距离(d)是10μm(LC1)时,即使在-10℃,响应速度也不超过2000ms,而当基片距离(d)是25μm(LC2)时,即使在5℃,响应速度也超过2000ms。
换句话说,如上所述,具有增加的基片距离(d)以被用于照相机的液晶透镜能满足所需的功能。
从上述可以理解,在使用液晶透镜实现照相机的聚焦机构时,出现了一个矛盾问题。即,为了增加聚焦范围,需要增加基片距离(d),并且当基片距离(d)被增加时响应速度减小。目前还没发现存在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液晶透镜。所以使用液晶透镜的照相机的聚焦结构还没被实际使用。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由于增加基片间距离(d)以产生较大折射率变化而引起的响应速度劣化的问题,由此实现液晶以高速响应并且具有宽的聚焦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透镜,其包括第一液晶透镜部分。第一液晶透镜部分包括第一基片,其具有第一光透射区;第二基片,其具有与第一光透射区相对的第二光透射区;第一液晶,其被填充在第一和第二光透射区之间;第一和第二电极,其被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片上,以对第一和第二基片之间的第一液晶施加电压;电加热部件,其被设置在第一基片上以加热第一液晶。
在液晶透镜中,当液晶温度低时,驱动电加热部件以升高液晶的温度,从而避免液晶的响应速度的降低。
更具体地说,电加热部件可被设置在面对第一液晶侧的第一基片的表面上,以便有效地加热第一液晶。
第一电极可被设置在面对第一液晶的第一基片的表面和朝向远离第一液晶的第一基片的表面的其中之一上,电加热部件被设置在所述表面的其中之另一上。使用该排列,可以较自由地设计电加热部件的尺寸和配置。
例如,电加热部件可以是定位在第一基片的第一光透射区中的透明部件。具体地说,电加热部件可具有平面的形状。此外,电加热部件可有多个彼此分隔开并穿过第一光透射区的细长的电加热部件部分。此外,电加热部件可以是以不妨碍液晶透镜的透镜功能的配置被定位在第一光透射区中的不透明部件。作为其的特定配置,电加热部件可有穿过第一光透射区的细长的电加热部件部分。
电加热部件可以是被定位在第一基片的第一光透射区外面的不透明部件。
电加热部件可以被彼此交替连接的高电阻部分和低电阻部分而形成。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透镜,除上述第一液晶透镜部分以外其还包括第二液晶透镜部分。第二液晶透镜部分包括第三基片,其具有与第一光透射区相对的第三光透射区;第四基片,其被设置在远离第一基片的第三基片侧。第四基片具有与第三光透射区相对的第四光透射区;第二液晶,其被填充在第三和第四光透射区之间;第三和第四电极,其被分别设置在第三和第四基片上,以对第二液晶施加电压。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被设置,使得第一和第二液晶的各自取向彼此正交。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的如此排列将抵消当光通过单个液晶透镜部分时产生的通过光的偏振。
第一基片和第三基片可用粘接剂粘接在一起。第一基片也可被排列成用作第三基片。
第一基片可有相对于第二基片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用于电加热部件的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和用于第一电极的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的外表面上。
第三基片具有相对于第四基片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用于第三电极的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被设置在第二延伸部分的外表面上。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器件,包括壳体,具有用于接收入射光的孔;和上述的液晶透镜,该液晶透镜沿光轴被设置在光学系统中,光轴通过壳体的孔延伸到壳体中。在该光学器件,第二液晶透镜部分和第一液晶透镜部分沿光轴设置,使得第四基片被定位成面对孔。
如果第一液晶透镜部分靠近壳体的孔被定位,则来自设置在第一液晶透镜部分的电加热部件的热量有可能通过该孔泄露到外面。然而,如果液晶透镜如上所述排列,即使热量通过该孔泄露到外面,来自设置在第一液晶透镜部分的电加热部件的热量也会加热第二液晶透镜部分的第二液晶。因此,可以在液晶透镜中有效地加热第一和第二液晶。
如上所述,可以根据本发明实现具有宽聚焦范围和高速响应的液晶透镜。
根据以下对本发明的图示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包含液晶透镜的照相机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平面图。
图4是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基片上的电极结构的示图。
图5是在图2中示出的第二基片上的电极结构的示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截面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在图4中示出的第一基片上的电极结构的修改。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截面图。
图10是在图9中示出的第一基片的内表面上的电极结构的示图。
图11是在图9中示出的第一基片的外表面上的电极结构的示图。
图12A至图12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电加热部件的修改的电极结构的示图。
图13是示出当以不同排列的电加热部件加热时液晶单元的温度特性的图。
图14是示出常规液晶单元和对于一个透镜的液晶单元的温度-响应速度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将详细地具体描述本发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包含液晶透镜器件100的照相机的方框图。
如图中所示,液晶透镜器件100包括具有电加热部件10(将在以下描述)的液晶透镜1、液晶驱动电路110和驱动电加热部件10的加热器驱动电源120。液晶透镜器件100与光学透镜130和140一起被容纳在壳体150中。液晶透镜1和光学透镜130、140被沿着光轴设置。图1示出了照相机指向对象160的状态。
图2是在图1中所示的液晶透镜的截面图。图3是液晶透镜1的平面图。
如图中所示,液晶透镜1具有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利用UV粘接层12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被粘接在一起。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每个都具有透明第一基片5和透明第二基片6,其彼此相对,还具有在第一和第二基片5和6之间形成的液晶层7。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的“第一基片5”和“第二基片6”分别对应于本说明书后附的权利要求中所定义的“第三基片”和“第四基片”。如从图2和图4可看出的,第一基片5在其表面上具有靠近液晶层7的液晶驱动透明同心电极组件8和围绕同心电极组件8设置的电加热部件10。同心电极组件8具有中心电极8a和围绕中心电极8a同心地设置的多个环形电极8b。中心电极8a和环形电极8b用电阻线15连接在一起。连接端子9a和9b被分别连接到中心电极8a和电阻线15的外端。连接端子9c和9d被连接到电加热部件10的两端。连接端子9e通过基片间导电通孔11a连接到被设置在第二基片6上的液晶驱动公共电极11(见图5),第一基片5进一步被设置为其表面靠近液晶层7。液晶驱动同心电极组件8和公共电极11是由ITO(铟锡氧化物)等制成的透明电极。因为电加热部件10被设置在透镜区的外面,因此电加热部件10不需要是透明的。具有良好导电率的金属材料,例如金,可被用于电加热部件10。
如图3中所示,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2和3的液晶层7均被均一地定向及排列,使得它们各自的取向H1和H2彼此正交。下面将对其进行说明。如前面提到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第Hei 553089号所公开的,尽管被均一定向的单液晶能带来折射率的最大变化,但通过液晶的光的偏振的程度增加。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定向2个液晶层7,由一个液晶引起的光偏振被由另一个液晶引起的光偏振抵消,从而使适当的聚焦操作能在一个宽范围上被执行。
在液晶透镜1中,通过连接端子9a和9b,从液晶驱动电路110施加液晶驱动电压信号。因此,不同的电位被分别施加到中心电极8a和每一环形电极8b。因此,在同心电极组件8和公共电极11之间的液晶层7上产生径向变化电压分布,因此,液晶层7的折射率被控制以实现改变的聚焦功能。
当液晶层7的温度比预定水平低时,加热器驱动电源120利用电加热部件10加热液晶层7,由此保持液晶层7的期望响应速度。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截面图。在图6中,与在图2中所示的液晶透镜的截面图中相同的构成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对其的描述被省略。
图6中所示的液晶透镜20与图2中的液晶透镜1不同之处在于电加热部件10仅被设置在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中,而在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中不设置电加热部件。
进行实验以测量关于具有基本上由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2和3构成的双层结构的液晶透镜的液晶层7的温度特性。在本实验中,液晶透镜被放置使得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位于靠近其孔(aperture)150a的壳体150的一侧,即在入射光一侧。如图6中所示,本实验揭示了其中仅在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中设置电加热部件10的系统优于其中仅在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中设置电加热部件10的系统,并且不很次于其中如图2中所示的在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2和3中都设置电加热部件10的系统。
图13是示出通过由利用电加热部件10加热所引起的每个液晶透镜部分的温度升高的温度特性曲线。横轴表示来自加热器驱动电源120的施加到电加热部件10的电压。纵轴表示每个液晶透镜部分的温度。
在图13中,Tab表示示出在利用在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中均被设置的电加热部件10加热时温度升高的温度特性。Ta表示示出在利用仅在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中被设置的电加热部件10加热时温度升高的温度特性。Tb表示示出在利用仅在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中被设置的电加热部件10加热时温度升高的温度特性。因为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通过具有良好导热性的UV粘接层12被结合在一起,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2和3被保持在基本相同的温度而与加热系统无关。自然,Ta和Tb比Tab温度低,但它揭示出在Ta和Tb之间存在温度的不同。
温度不同的原因被发现是由于来自所加热液晶透镜的热量通过设置在壳体150的孔150a(入射光一侧)的光学透镜130被耗散到外部这一事实。即,当电加热部件10仅被设置在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中,其靠近壳体150的孔150a(入射光一侧)以实现加热时,来自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的热量通过孔150a处的光学透镜130被直接耗散到外部。因此,不能充分进行到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的热量传递,导致只能获得较低的温度。相反,当电加热部件10仅被设置在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中时,来自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的热量在通过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以后,通过150a处的光学透镜130被耗散到外部。因此,可充分进行从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到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的热量传递,从电加热部件10生成的热量可被有效地利用。
换句话说,两种系统之间的温度特性没有大的差别一种系统是其中仅在具有双层结构的液晶透镜(其中两个液晶透镜部分2和3通过UV粘接层12结合在一起)的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中设置电加热部件10,如图6中所示;另一种系统是其中在液晶透镜部分2和3中均设置电加热部件10。此外,由于图6中所示的系统需要设置单个的电加热部件10,所以该系统在结构上被简化并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截面图。在图7中,与在图2中所示的液晶透镜的相同的构成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对其的描述被省略。
在图7中所示的液晶透镜30与图2中的液晶透镜1不同之处在于单个的公共基片35被设置,以代替在液晶透镜1的各自的液晶透镜部分2和3中所设置的第一基片5。
在液晶透镜30中,如图7中所示,液晶驱动同心电极组件8被设置在公共基片35的两侧,电加热部件10仅被设置在靠近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一侧的公共基片35的表面上(即如图中所示的公共电极35的下侧)。应当注意,另外的电加热部件10可被设置在靠近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的公共基片一侧。然而,对于这方面,如在图6中关于液晶透镜20所描述的,利用仅设置在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的电加热部件10可获得所需的加热特性。此外,在液晶透镜30中,在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之间仅存在单个的基片。因此,从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到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的导热性良好,并且与图6中所示的液晶透镜20相比,可以预期有良好的加热特性。
图8示出在第一基片5′上的电加热部件21和液晶驱动同心电极组件8的图案,其示出了电加热部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8中,与在图4中所示的相同的构成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对其的描述被省略。
在图8中示出的第一基片5′与图4中的第一基片5不同之处在于,电加热部件21不是全部由金制成,而是由交替地设置的金部分21a(不透明加热部分)和ITO部分21b(透明加热部分)的组合形成。
电加热部件21可通过由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第Hei 11-194358号中本发明人所提出的方法而形成。即,首先,在第一基片5′的上表面形成ITO膜。然后,通过在有机溶剂中将氧化树脂和散布的金粉混合,制备一种糊(paste)。通过使用丝网印刷机,糊被印刷在ITO膜上的需要的部分上(对应于连接端子9a-9e和电加热部件21的金部分21a)以形成金糊印刷膜。下一步,第一基片5′在干燥炉中被加热到约500℃以完全蒸发金糊印刷膜中的树脂成分。因此,只有金保留下来,在ITO膜的表面上金膜被烘焙。金膜形成连接端子9a-9e和电加热部件21的金部分21a。
下一步,通过丝网印刷,正性光致抗蚀剂膜被形成在金膜和ITO膜的暴露的整个表面上。然后,使用具有布线图案配置的光掩膜,通过紫外线灯照射执行构图。然后,具有所构成图案的光致抗蚀剂膜的第一基片5′被浸入金蚀刻溶液中以去除金膜的不需要部分。蚀刻步骤去除连接端子9a-9e和电加热部件21的金部分21a的多余部分,由此使之成型为所需要的图案。接下来,所需要的掩膜施加到其上,第一基片5′被浸入ITO蚀刻溶剂中以形成液晶驱动同心电极组件8的中心电极8a和环形电极8b和电加热部件21的ITO部分21b。蚀刻步骤之后,第一基片5′被浸入去除器以去除表面层上剩余的掩膜。这样,完成第一基片5′的图案形成步骤。
通过适当地将电加热部件21的ITO部分21b(高阻部分或高热产生部分)和金部分21a(低阻部分或低热产生部分)结合在一起,可获得适用于特定加热条件的电加热部件。因为作为热产生部分的ITO电极部分被分割以便被分散作为ITO部分21b,所以每个ITO部分21b的电极宽度可被制造得较宽。因此,增强了热量的扩散,并且电极变得不易分离。
通过使用上面所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第Hei 11-194358号所公开的方法,形成电加热部件的金部分可获得以下优点。
在电加热部件被设置在液晶透镜部分以增加加热效率的情况中,因为构成电加热部件的金属和液晶材料被互相直接接触,所以金属的稳定性尤其变为关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上述方法所形成的金部分是稳定的。因此,即使金部分与液晶材料直接接触,也不会有由于化学反应引起的劣化。
此外,通过上述方法形成的金部分对ITO膜和玻璃基片有良好的粘着性,因此在加热时不太可能被分开。
上述方法和光蚀刻处理的结合处理使得能够形成电加热部件的精细图案。因此,结合处理便于阻值的控制,这是电加热部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可以生产高性能的液晶透镜。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截面图。在图9中,与在图2中所示的液晶透镜的截面图中相同的构成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对其的描述被省略。
在图9中所示的液晶透镜40与图2中的液晶透镜1不同之处在于,电加热部件被形成在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之间的中部,即第一基片45之间。
在液晶透镜40生产中,首先,在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2和3的任一第一基片45上形成电加热部件47。然后,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2和3通过UV粘接层12与设置在第一基片45之间的电加热部件47结合在一起。
图10示出了在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2和3的每一个中第一基片45的内侧(即,在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2和3的每一个中面对液晶层7的第一基片45侧)。图11示出了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的第一基片45的外侧(即,面对第二液晶透镜部分3的第一基片45侧)。如图10中所示,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2和3的每一个中第一基片45的内侧设置有液晶驱动同心电极组件8、连接端子9a和9b、连接到设置在相应的第二基片上的公共电极11的一个连接端子9e。如图11中所示,仅在第一液晶透镜部分2的第一基片45的外侧设置电加热部件41和连接端子49c和49d。
应当注意,连接端子49c和49d的外部连接可通过从第一基片45的外围表面直接将其引出而进行。也可以在第一基片45中设置通孔以引出连接端子49c和49d到第一基片45的内侧。
图12A到图12C示出了图11中所示的电加热部件的修改。图12A中所示的电加热部件41a是在整个透镜区上形成的ITO等的透明电加热部件。图12B中所示的电加热部件41b是以多个线图案在透镜区上(虚线圆)形成的ITO等的透明电加热部件。图12C中所示的电加热部件41c是以细线图案在透镜区上形成的金等的不透明电加热部件。电加热部件41c具有几微米的线宽度以将透镜区中的光透射损失最小化。
这些电加热部件使得同心电极组件8和电加热部件41能形成在第一基片45的不同侧上。于是,它们的图案构成和同心端子的布局能以高自由度被执行。因而,从结构和造价的观点来说,该电加热部件是有益的。
根据本发明,液晶透镜设置有电加热部件以补偿上述低温下的操作延迟。因此,可以实现具有宽聚焦范围和高速响应的液晶透镜器件。在具有双层结构的液晶透镜中,电加热部件仅被设置在两个液晶透镜部分的一个中,因此,使得液晶透镜在结构上简单化,并且有益于降低成本。
此外,从ITO部分和金部分形成电加热部件,增加了电加热部件加热部分的配置和定位的自由度。通过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第Hei11-194358号所公开的方法,形成电加热部件,可获得电极的稳定性,并且可望减少费用。
尽管在上述示例中电加热部件被形成在靠近液晶侧的基片的表面上,但也可以在远离液晶的基片侧设置电加热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透镜器件不必局限于实施例中所示的照相机,而也可适用于例如光盘拾取器件、医学设备,如内诊镜、镜片屈光度调节。
应当注意,本发明不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要旨的条件下,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透镜,包括第一液晶透镜部分,所述第一液晶透镜部分包括第一基片,具有第一光透射区;第二基片,具有与第一光透射区相对的第二光透射区;第一液晶,被填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光透射区之间;第一和第二电极,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片上,以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片之间的第一液晶施加电压;和电加热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片上以加热所述第一液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电加热部件被设置在面对第一液晶的所述第一基片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被设置在面对所述第一液晶的所述第一基片的表面和背向所述第一液晶的所述第一基片的表面的其中之一上,所述电加热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片的所述表面的其中之另一上。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电加热部件是被定位在所述基片的所述第一光透射区中的透明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电加热部件具有平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电加热部件具有彼此被分隔开并且穿过所述第一光透射区的多个细长的电加热部件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电加热部件是被定位在所述基片的所述第一光透射区外面的不透明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3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电加热部件是以不妨碍所述液晶透镜的透镜功能的配置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光透射区中的不透明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电加热部件具有穿过所述第一光透射区的细长的电加热部件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电加热部件包括彼此被交替连接的高电阻部分和低电阻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10的任何一个的液晶透镜,进一步包括第二液晶透镜部分,所述第二液晶透镜部分包括第三基片,具有与所述第一光透射区相对的第三光透射区;第四基片,被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基片的所述第三基片侧,所述第四基片具有与所述第三光透射区相对的第四光透射区;第二液晶,被填充在所述第三和第四光透射区之间;和第三和第四电极,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基片上,以对所述第二液晶施加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液晶透镜部分被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液晶的各自取向彼此正交。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三基片利用粘接剂粘接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第一基片也用作所述第三基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第一基片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片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用于所述电加热部件的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和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外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液晶透镜,其中所述第三基片具有相对于所述第四基片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用于所述第三电极的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分的外表面上。
16.一种光学器件,包括壳体,具有用于接收入射光的孔;和权利要求11的液晶透镜,所述液晶透镜沿光轴被设置在光学系统中,光轴通过所述壳体的孔延伸到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二液晶透镜部分和第一液晶透镜部分沿所述光轴设置,使得所述第四基片被定位成面对所述孔。
全文摘要
液晶透镜包括第一液晶透镜部分。第一液晶透镜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平坦平行的基片,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光透射区之间所填充的液晶。第一和第二电极,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片上以对第一液晶施加电压。电加热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片上以加热所述第一液晶。
文档编号G02B3/12GK1837864SQ20061006825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2日
发明者堀内恵, 行成俊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