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34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透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搭载到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摄像元件的数码相机和使用银盐胶卷的照相机等小型摄像装置的固定焦点成像透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个人计算机普及到一般家庭等中,能够将拍摄到的风景和人物像等图像信息输入到个人计算机的数字静物相机(以下,简单地称为数码相机。)正在急速地普及中。并且,随着移动电话机的高功能化,移动电话机中搭载有图像输入用模块相机(モジユ一ルカメラmodulecamera)(便携式模块相机携带用モジユ一ルカメラ)的情况也增多起来。
在这些摄像装置中,一直使用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近年来,这样的摄像装置,由于摄像元件的小型化一直在进行中,由此作为装置整体也谋求起极度小型化。另外,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也一直在进行中,从而谋求高图像分辨率和高性能化。
作为这样小型化后的摄像装置所使用的成像透镜,例如有以下的专利文献中记载的透镜。在专利文献1、2中,分别记载有3枚结构的成像透镜。在专利文献3~6中,分别记载有4枚结构的成像透镜。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成像透镜中,在从物体侧起第2透镜和第3透镜之间配置有透镜光阑,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成像透镜中,将透镜光阑配置在最靠近物体侧的位置。在专利文献5、6记载的成像透镜中,将透镜光阑配置在最靠近物体侧的位置或者配置在从物体侧起第1透镜和第2透镜之间。
日本特开平10-48516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2-22165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0205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2458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4027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4028号公报发明内容如上所述那样近年来,摄像元件小型化和高像素化一直在进行中,伴随于此,特别对数码相机用的成像透镜要求高图像分辨性能和结构小型化。另一方面,对于便携式模块相机的成像透镜,以往主要在成本方面和小型化方面存在要求,但是最近即便在便携式模块相机中也存在着摄像元件高像素化的倾向,由此对性能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
因此,期望开发出在成本、成像性能和小型化方面能够综合地加以改善的多种多样的透镜,例如,期望开发出已进入视线的不仅确保也可搭载到便携式模块相机中的小型化并且在性能方面也可搭载到数码相机中的低成本高性能的成像透镜。
对于这样的要求,例如,可以考虑为了谋求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将透镜枚数设为3枚或4枚结构,为了谋求高性能化积极地使用非球面。这时,虽然非球面有助于小型化和高性能化,但是由于在制造性方面不利并且成本易于增高,所以非球面的使用优选为充分考虑制造性后的使用。上述各专利文献记载的透镜是以3枚或4枚结构的方式使用非球面后的结构,但是例如在使成像性能和小型化两者同时成立方面是不充分的。
本发明是鉴于有关问题点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虽然是小型化结构但可获得高成像性能的成像透镜。
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从物体侧起顺次具备第1透镜,其具有凸面向着物体侧的正光焦度;第2透镜,其具有凹面向着物体侧的负光焦度;第3透镜,其具有正光焦度;和第4透镜,其具有在近轴附近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且以完全满足下列条件式(1)~(5)的方式构成。
0.7<f1/f<1.1(1)
1.45<n1<1.6(2)ν1>60 (3)0.8<|f2/f|<1.8 (4)1.9<f3/f<20(5)其中,f1是第1透镜的焦距,f是整体的焦距,n1是第1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ν1是第1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f2是第2透镜的焦距,f3是第3透镜的焦距。
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不仅通过4枚这样较少的透镜枚数使小型化成为可能,并且能够获得也可与搭载了例如500万像素的摄像元件的数码相机对应的成像性能。具体而言,由于第1透镜具有满足条件式(1)那样的光焦度,由此不仅能够抑制大型化并且能够抑制球面像差的增大。进一步,第1透镜由满足条件式(2)、(3)那样的透镜材料形成,从而可以使轴向色差降低。并且,由于以满足条件式(4)、(5)的方式构成,从而不仅能够较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慧差等高次像差,并且可实现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可以进一步满足下列条件式(6)。
bf/TL>0.2 (6)其中,bf是从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到成像面为止的距离(空气换算,即将实际距离换算为空气介质中的距离),TL是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到成像面为止的距离(空气换算)。当满足该条件式时,就能够确保更充分的后焦距(back-focus)。
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可以进一步满足下列条件式(7)。
TL/(2×Ih)<1.1 (7)其中,Ih是成像面中的最大像高。当满足该条件式时,就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第1透镜~第4透镜优选分别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通过这样进行,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高的像差性能。另外,当第1透镜由光学玻璃构成并且第2透镜~第4透镜全部由树脂材料构成时,就可在实现各像差(特别是色差)降低的同时也实现轻量化。
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进一步,可以在第1透镜光轴上的物体侧的面位置和第1透镜光轴上的像侧的面位置之间配置透镜光阑。这样进行就对缩短全长有利。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从物体侧起顺次地具备第1透镜,其是凸面向着物体侧的正透镜;第2透镜,其是凹面向着物体侧的负透镜;第3透镜,其是正透镜;和第4透镜,其是在近轴附近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透镜;并且所述成像透镜以完全满足下列条件式(1)~(5)的方式构成,由此不仅可以实现小型化并且可以确保高成像性能。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中的第1结构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中的第2结构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2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中的第3结构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3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中的第4结构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4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中的第5结构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5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中的第6结构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6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中的第7结构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7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中的第8结构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8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中的第9结构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9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中的基本透镜数据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中的有关非球面数据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中的基本透镜数据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中的有关非球面数据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中的基本透镜数据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中的有关非球面数据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中的基本透镜数据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中的有关非球面数据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中的基本透镜数据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中的有关非球面数据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中的基本透镜数据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中的有关非球面数据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7的成像透镜中的基本透镜数据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实施例7的成像透镜中的有关非球面数据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8的成像透镜中的基本透镜数据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8的成像透镜中的有关非球面数据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实施例9的成像透镜中的基本透镜数据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9的成像透镜中的有关非球面数据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实施例1~9的各成像透镜中的对应于式(1)~(7)的数值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像差图。
图30是表示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像差图。
图31是表示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像差图。
图32是表示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像差图。
图33是表示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像差图。
图34是表示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像差图。
图35是表示实施例7的成像透镜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像差图。
图36是表示实施例8的成像透镜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像差图。
图37是表示实施例9的成像透镜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像差图。
图中G1~G4-第1透镜~第4透镜,CG-盖玻璃,Si-从物体侧起第i透镜面,Ri-从物体侧起第i透镜面的曲率半径,Di-从物体侧起第i透镜面和第i+1透镜面的面间隔,Z1-光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中的第1结构例。该结构例对应于后述的第1数值实施例(图10、图11)的透镜结构。另外,图2~图9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第9结构例。第2结构例对应于后述的第2数值实施例(图12、图13)的透镜结构,第3结构例对应于后述的第3数值实施例(图14、图15)的透镜结构,第4结构例对应于后述的第4数值实施例(图16、图17)的透镜结构,第5结构例对应于后述的第5数值实施例(图18、图19)的透镜结构,第6结构例对应于后述的第6数值实施例(图20、图21)的透镜结构,第7结构例对应于后述的第7数值实施例(图22、图23)的透镜结构,第8结构例对应于后述的第8数值实施例(图24、图25)的透镜结构,第9结构例对应于后述的第9数值实施例(图26、图27)的透镜结构。在图1~图9中,符号Si表示将最靠近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面作为第1面,以随着向像侧(成像侧)顺次增加的方式附加标号i的第i面。符号Ri表示面Si的曲率半径。符号Di表示第i面Si和第i+1面Si+1在光轴Z1上的面间隔。还有,因为各结构例的基本构成都是相同的,所以,以下以图1所示的成像透镜的结构例作为基础进行说明,根据需要也对图2~图9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该成像透镜,例如可搭载在采用了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的便携式模块相机或数码相机等中使用。该成像透镜,其构成为从物体侧沿光轴Z1顺次地配设有透镜光阑St、第1透镜G1、第2透镜G2、第3透镜G3和第4透镜G4。在该成像透镜的成像面(成像面)Simg上配置有CCD等摄像元件(图中未画出)。在摄像元件的成像面附近配置有用于保护成像面的盖玻璃CG。在第4透镜G4和成像面(成像面)之间,除盖玻璃CG外,也可以配置红外截止滤光片和低通滤光片等其它光学部件。
第1透镜G1,形成在近轴附近(光轴附近)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且具有正的光焦度。但是,如第6、第9结构例那样,第1透镜G1也可以在近轴附近形成双凸形状。第1透镜G1,例如优选物体侧的面S1和像侧的面S2中的至少一方为非球面,特别优选两个面S1、S2皆为非球面。这样的第1透镜G1由色散小的光学玻璃构成。另外,关于透镜光阑St,为了使入射到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减小,则配置在尽可能偏向物体侧的位置上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当透镜光阑St位于比面S1更靠近物体侧时,由于将该份(透镜光阑St和面S1的距离)作为光程长相加,由此在整体结构的小型化(薄型化低背化(ていせいか))方面不利。根据这些理由,透镜光阑St优选配置在光轴Z1上的面S1和面S2之间。
第2透镜G2,形成在近轴附近凹面向着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但是,如第9结构例那样,第2透镜G2也可以形成在近轴附近呈双凹形状。第2透镜G2,例如优选物体侧的面S3和像侧的面S4中的至少一方为非球面,特别优选两个面S3、S4皆为非球面。
第3透镜G3,形成在近轴附近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3透镜G3,例如优选物体侧的面S5和像侧的面S6中的至少一方为非球面。特别是在有效直径范围内,面S5优选为越接近周边正的光焦度就变得越弱的非球面形状,面S6优选为越接近周边负的光焦度就变得越弱的非球面形状。也就是,物体侧的面S5优选为虽然在近轴附近是凸形状但在周边部分是凹形状的非球面,像侧的面S6优选为虽然在近轴附近是凹形状但在周边部分是凸形状的非球面。
第4透镜G4,形成在近轴附近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弯月形状,例如具有正的光焦度。第4透镜G4,例如优选物体侧的面S7和像侧的面S8中的至少一方为非球面。特别是在有效直径范围内,面S7优选为越接近周边正的光焦度就变得越弱的非球面形状,面S8优选为越接近周边负的光焦度就变得越弱的非球面形状。也就是,物体侧的面S7优选为虽然在近轴附近是凸形状但在周边部分是凹形状的非球面,像侧的面S8优选为虽然在近轴附近是凹形状但在周边部分是凸形状的非球面。
另外,具有比第1透镜G1复杂的形状并且尺寸较大的第2透镜G2~第4透镜G4皆由树脂材料构成。因此,不仅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复杂的非球面形状,并且可谋求作为成像透镜整体的轻量化。
进一步,该成像透镜以完全满足以下条件式(1)~(5)的方式构成。
0.7<f1/f<1.1 (1)1.45<n1<1.6(2)ν1>60 (3)0.8<|f2/f|<1.8 (4)1.9<f3/f<20(5)其中,f1是第1透镜G1的焦距,f是整体的焦距,n1是第1透镜G1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ν1是第1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f2是第2透镜G2的焦距,f3是第3透镜G3的焦距。
在该成像透镜中,可以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6)。
bf/TL>0.2 (6)其中,bf是从第4透镜G4的像侧的面S7到成像面Simg为止的距离(空气换算),TL是从第1透镜G1的物体侧的面S1到成像面Simg为止的距离(空气换算)。
在该成像透镜中,可以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7)。
TL/(2×Ih)<1.1 (7)其中,Ih是成像面中的最大像高。
以下,对如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使第1透镜G1~第4透镜G4的各透镜面形成为由偶数次及奇数次的非球面系数规定的非球面形状,由此不仅可以通过4枚这样较少的透镜枚数来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获得也可与搭载了例如500万像素的摄像元件的数码相机对应的成像性能。具体而言,由于第1透镜G1具有满足条件式(1)那样的光焦度,由此不仅能够抑制大型化并且也能够抑制球面像差的增大。进一步,由于第1透镜G1由满足条件式(2)、(3)那样的光学玻璃形成,从而可以使轴向色差降低。并且,由于以满足条件式(4)、(5)的方式构成,从而不仅能够较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慧差等高次像差,并且有助于小型化。进一步,当以满足条件式(6)、(7)的方式构成时,就不仅确保充分的后焦距并且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因为将透镜光阑St配置在光轴Z1上的面S1和面S2间的位置上,所以能够使全长进一步缩短。以下,对条件式(1)~(7)的意义详细地进行说明。
条件式(1)是表示量(f1/f)的适当范围的式子,该量(f1/f)是表示第1透镜G1的光焦度(1/f1)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光焦度(1/f)的大小的量。通过使第1透镜G1的光焦度分配合理化,能够使各像差的校正和后焦距的充分确保按照很均衡的方式进行。在此,当低于条件式(1)的下限而第1透镜G1的正光焦度过于变强时,球面像差的校正既不充分又导致整个系统的大型化。另一方面,当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而第1透镜G1的正光焦度过于变弱时,就不能充分确保后焦距。
条件式(2)、(3)规定第1透镜G1所使用的光学玻璃相对于d线的色散。通过满足条件式(2)、(3)可以抑制色散,由此可谋求轴向色差的降低。
条件式(4)是表示量(f2/f)的适当范围的式子,该量(f2/f)是表示第2透镜G2的光焦度(1/f2)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光焦度(1/f)的大小的量。通过使第2透镜G2的光焦度分配合理化,能够较好地校正各像差。在此,当低于条件式(4)的下限而第2透镜G2的负光焦度过于变强时,就导致高次像差的增大。另一方面,当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而第2透镜G2的负光焦度过于变弱时,主要地球面像差或慧差的校正就变得困难。特别是,在该成像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8)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更好的像差校正。
0.9<|f2/f|<1.1 (8)条件式(5)是表示量(f3/f)的适当范围的式子,该量(f3/f)是表示第3透镜G3的光焦度(1/f3)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光焦度(1/f)的大小的量。通过使第3透镜G3的光焦度分配合理化,能够使各像差的校正和后焦距的充分确保按照很均衡的方式进行。在此,当低于条件式(5)的下限而第3透镜G3的正光焦度过于变强时,就不能充分确保后焦距。另一方面,当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而第3透镜G3的正光焦度过于变弱时,充分的像差校正就变得困难。特别是,在满足以下条件式(9)的情况下,可以使后焦距的充分确保和较好的像差校正按照很均衡的方式进行。
3.0<f3/f<10(9)条件式(6)、(7)规定成像透镜整体的小型化。满足条件(6)就能够确保更充分的后焦距。特别是,在满足以下条件式(10)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更大的后焦距。另外,满足条件(7)就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特别是,在满足以下条件式(11)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小型化。
bf/TL>0.23 (10)TL/(2×Ih)<1.0 (11)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将第1透镜G1~第4透镜G4以上述方式构成并且满足规定的条件式,由此不仅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确保高的成像性能。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成像透镜的具体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将第1数值实施例作为基础而对第1~第9数值实施例(实施例1~9)概况地进行说明。
图10、图11表示对应于图1所示的成像透镜结构的具体的透镜数据(实施例1)。图10表示基本的透镜数据,图11表示与非球面形状有关的数据。同样地,图12、图13表示对应于第2结构例(图2)的具体的透镜数据(实施例2)。同样地,图14、图15表示对应于第3结构例(图3)的具体的透镜数据(实施例3)。同样地,图16、图17表示对应于第4结构例(图4)的具体的透镜数据(实施例4)。同样地,图18、图19表示对应于第5结构例(图5)的具体的透镜数据(实施例5)。同样地,图20、图21表示对应于第6结构例(图6)的具体的透镜数据(实施例6)。同样地,图22、图23表示对应于第7结构例(图7)的具体的透镜数据(实施例7)。同样地,图24、图25表示对应于第8结构例(图8)的具体的透镜数据(实施例8)。同样地,图26、图27表示对应于第9结构例(图9)的具体的透镜数据(实施例9)。
在图10所示的基本透镜数据中的面序号Si栏中,表示与图1所示的成像透镜的符号Si对应的、除透镜光阑St外将最靠近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面作为第1面并随着朝向像侧以顺次增加方式而附加了标号的第i(i=1~10)面的序号。在曲率半径Ri栏中,表示对应于图1所示符号Ri而从物体侧起第i面的曲率半径的值。面间隔Di栏也表示对应于图1所附加的符号、从物体侧起第i面Si和第i+1面Si+1在光轴上的间隔。曲率半径Ri和面间隔Di的值的单位是毫米(mm)。在Ndj、vdj栏中,分别表示也包括盖玻璃CG而从物体侧起第j(j=1~5)透镜要素相对于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值。还有,盖玻璃CG两面的曲率半径R9、R10的值为0(零),由此表示是平面。另外,在透镜光阑的面间隔Di栏中,表示光轴上的面S1和透镜光阑St的距离(mm)。负号意味着透镜光阑St比面S1更靠近像侧。在图10的栏外,作为各数据,同时表示了整个系统的焦距f(mm)、F数(FNO.)、后焦距bf(mm)、从第1透镜G1的物体侧的面S1到成像Simg为止的距离(空气换算)TL(mm)以及成像面中的最大像高Ih(mm)的值。
在图10中,附加在面序号Si左侧的记号“*”表示该透镜面是非球面形状。在各实施例中,第1透镜G1~第4透镜G4的所有的两面皆为非球面形状。在基本透镜数据中,作为这些非球面的曲率半径,表示有光轴附近(近轴附近)的曲率半径的数值。
在图11的非球面数据的数值中,记号“E”表示其之后的数据是以10为底的“幂指数”,表示由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表示的数值与“E”前的数值相乘。例如,如果是“1.0E-02”,则表示“1.0×10-2”的数值。
在非球面数据中,记载由下式(ASP)表示的非球面形状的式子中的各系数Ai、K的值。更详细而言,Z表示从距光轴具有高度h的位置上的非球面上的点垂下到非球面的顶点的切向平面(与光轴垂直的平面)的垂直线的长度(mm)。
Z=C·h2/{1+(1-K·C2·h2)1/2}+∑Ai·hi(ASP)其中,Z非球面的深度(mm)h从光轴到透镜面为止的距离(高度)(mm)K离心率C近轴曲率=1/R(R近轴曲率半径)Ai第i次(i为3以上的整数)的非球面系数还有,在实施例1~9中的任何一例中,第1透镜G1~第4透镜G4的所有的面皆为非球面形状。另外,作为非球面系数Ai,可以有效地利用第3次~第10次的系数A3~A10。但是,在实施例6的第3面~第8面以及实施例7的第2面~第8面中,可以有效地使用第3次~第16次的系数A3~A16。
图28针对各实施例概括地表示对应于上述条件式(1)~(7)的值。如图28所示那样,各实施例的值位于全部条件式(1)~(7)的数值范围内。
图29(A)~图29(C)表示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畸变像差)。在各像差图中,表示将d线作为基准波长的像差,但是在球面像差图中,也表示针对F线(波长486.1nm)、C线(波长656.3nm)的像差。在像散图中,实线表示径向方向的像差,虚线表示切线方向的像差。同样地,在图30(A)~图30(C)中表示有关实施例2的各像差。同样地,在图31(A)~图31(C)中表示有关实施例3的各像差。同样地,在图32(A)~图32(C)中表示有关实施例4的各像差。同样地,在图33(A)~图33(C)中表示有关实施例5的各像差。同样地,在图34(A)~图34(C)中表示有关实施例6的各像差。同样地,在图35(A)~图35(C)中表示与实施例7有关的各像差。同样,在图36(A)~图36(C)中表示有关实施例8的各像差。同样地,在图37(A)~图37(C)中表示有关实施例9的各像差。
从以上的各透镜数据和各像差图可清楚那样,关于各实施例,可以发挥极好的像差性能。并且,也能够获得全长的小型化。
以上,举出几个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来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可进行各种的变形。例如,各透镜组成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和折射率的值,不限定于上述各数值实施例中所示的值,可以采用另外的值。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第1~第4透镜中的两面皆是非球面,但并非限定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顺次具备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凹面向着物体侧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和在近轴附近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第4透镜;并且所述成像透镜以完全满足以下条件式(1)~(5)的方式构成0.7<f1/f<1.1(1)1.45<n1<1.6 (2)ν1>60 (3)0.8<|f2/f|<1.8 (4)1.9<f3/f<20 (5)其中,f1第1透镜的焦距,f整体的焦距,n1第1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ν1第1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f2第2透镜的焦距,f3第3透镜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以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6)的方式构成bf/TL>0.2 (6)其中,bf从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到成像面为止的距离(空气换算),TL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到成像面的距离(空气换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以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7)的方式构成TL/(2×Ih)<1.1(7)其中,Ih成像面中的最大像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透镜~第4透镜分别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透镜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透镜~第4透镜皆由树脂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透镜由光学玻璃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所述第1透镜光轴上的物体侧的面位置和所述第1透镜光轴上的像侧的面位置之间配置有透镜光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透镜,该成像透镜从物体侧起顺次具备第1透镜(G1),其是凸面向着物体侧的正透镜;第2透镜(G2),其是凹面向着物体侧的负弯月形状的透镜;第3透镜(G3),其是正透镜;和第4透镜(G4),其是在近轴附近凸面向着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透镜;并且所述成像透镜以完全满足条件式(1)~(5)的方式构成,由此不仅可以实现小型化并且可以确保高成像性能。条件式(1)规定第1透镜的光焦度,条件式(2)、(3)规定透镜的色散,条件式(4)规定第2透镜的光焦度,条件式(5)规定第3透镜的光焦度。从而,提供一种虽然是更小型化的结构但可获得高成像特性的成像透镜。
文档编号G02B13/18GK1940628SQ20061013961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9日
发明者谷山实 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