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76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可降低信号延迟时间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显示技术是目前平板显示技术 中最重要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彼此有一定间隔和互相正对上基板(通常 称为CF基板)和下基板(通常称为TFT基板),上下基板中间加入液晶层,而 在两个基板上形成显示用的电极。液晶显示装置为非主动发光器件,显示时位 于液晶面板后面的背光源发出光线,同时会有电压通过数据线或扫描线施加到 基板上的电极来驱动液晶分子,然后根据所作用的电压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 控制通过液晶的光量从而达到显示图像的效果。
在实际液晶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会导致数据线或扫描线出现断 线现象,断线现象一直是液晶生产厂商影响成品良率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生 产的成品良率通常是对不良导线进行修复。通常成盒后的产品进行修复, 一般修 复采用修复线结构的方式对屏内部的数据线进行补救,从而达到提高成品良率 的目的。
但是目前的产品中采用的修复线结构存在着寄生电容大的特点而导致数据 信号延迟,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图1为封框胶区域内修复线上的数据线和修 复线交叉点区域^L大图。封框胶区域内包括数据线1和扫描线2,以及与数据线 1和扫描线2连接的薄膜晶体管3(Thin Film Transistor, TFT),位于数据线1 和扫描线2围成的区域内且与薄膜晶体管3连接的像素区域4,与数据线l连接 的修复线L1、 L2,修复线L1、 L2与数据线1相交的区域形成交叉点Pl、 P2。 当数据线1中间出现断线Al时,利用激光通过交叉点P1、 P2将修复线L1、 L2 与数据线1连接,从而达到修复数据线1的目的。但是使用修复线修复效果不 佳,主要原因是整条修复线的信号延迟时间太大导致的,在这其中寄生电容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修复线上的寄生电容主要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是封接框外
3的修复线和CF基板上的金属之间形成的空气寄生电容,二是封接框内的修复线 和CF基板上的金属之间形成的液晶电容,三是修复线上的修复线和数据线的交 叉点形成的寄生电容。从单位面积的计算模型图上来分析的话,如果空气电容 视为1的话,液晶电容大致是4倍左右,而交叉点的电容大致是75倍左右,随 着现在的显示器或是电视分辨率提高,修复线和数据线的交叉电容所导致的修 复线寄生电容过大已经成为了影响修复效果的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该液晶显示装置降低 了修复线上的寄生电容,而且降低信号延迟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屏,液晶屏 内的若干条数据线和扫描线,用于修复数据线和扫描线的若干条修复线,其特 征在于,每一上述修复线均与不同的数据线或扫描线形成交叉点。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 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减少修复线和数据线的交叉点个数, 有效地降低了修复线上的寄生电容,从而降低了修复线上的信号延迟时间,增 强修复的效果。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数据线和修复线示意图2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数据线和修复线第一实施例示意图3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数据线和修复线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在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 屏中设置有数据线11与扫描线12,数据线11与扫描线12交叉形成像素区域 14,像素区域14与薄膜晶体管13 (Thin Film Transisitor ,TFT)连接,薄膜 晶体管13又与数据线11与扫描线12连接,两条修复线L3、 L4与数据线11形成交叉,其中中间的数据线11只和上端的修复线L3形成交叉,而两侧的数据 线11只和下端的修复线L4交叉,中间的数据线11和修复线L3形成交叉点P3, 两侧的数据线11和修复线L4形成交叉点P4,也就是说,修复线L3、 L4均与不 同的数据线11形成交叉点。因此,当修复一个数据线群内的断线时,比如当两 侧的数据线11产生断线A2时,将数据线11和修复线L4交叉点P4进行激光熔 接即可;当中间的数据线11产生断线A3时,将数据线11和修复线L3交叉点 P3进行激光熔接即可;修复断线时尽可能避开太多的数据线和修复线的交叉点, 从而达到降低信号延迟时间。而且将不需要的修复线部分切除,比如修复线L3 只有和中间数据线11交叉的长度,没有和所有的数据线11交叉,这样可以更 进一步得降低电阻电容,以此来提高修复的效果和质量。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相 同之处不再详述。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修复线L3、 L4分别从 液晶屏的两个相对方向与数据线11交叉,修复线L3、 L4在液晶屏内没有重叠 或者相交,也就是说,修复线L3、 L4均与不同的数据线11形成交叉点,而且 修复导线D1、 D2从液晶屏两侧引入到液晶屏内与修复线L3、 L4连接。
在本发明中,同样原理,修复线同样可以对扫描线采用上述的设计进行修 复,此处不再详述。
其中,修复线L3、 L4与其对应的修复导线Dl、 D2连接,修复导线D1、 D2 可以在液晶屏上布线,也可以通过屏外部的覆晶薄膜封装(Chip On Film, COF ) 进行布线。修复导线D1、 D2将修复线L3、 L4从单侧引出通过印刷电路板(PCB) 基板侧引到修复线对侧上,并从外部引入到液晶屏内显示区。其中,修复导线 Dl、 D2可以从液晶屏的单侧或两侧引入到液晶屏内。
在本发明中,修复线在液晶屏下侧中央的共同电极和封框胶之间通过刻蚀 接触孔而后覆盖不同层金属进行连接将修复信号,共同电极在修复线引入处变 窄,目的是减少修复线和共同电极的耦合寄生电容。为了减少修复线的激光焊 点的个数和其引入的电阻的不确定性,修复线的主线和导入线之间使用了刻蚀 接触孔而后覆盖不同层金属进行连接的方式。
以上介绍的仅仅是基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 范围。任何对本发明的测量装置作本技术领域内熟知的步骤的替换、组合、分立,以及对本发明实施步骤作本技术领域内熟知的等同改变或替换均不超出本 发明的揭露以及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屏,液晶屏内的若干条数据线和扫描线,用于修复数据线和扫描线的若干条修复线,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述修复线均与不同的数据线或扫描线形成交叉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修复线与液晶屏 中间的数据线形成交叉点,另 一修复线与液晶屏两侧的数据线形成交叉点。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线从液晶屏 的两个相对方向与数据线交叉。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线由修复导 线引出液晶屏。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导线从液晶 屏单侧引入到液晶屏内与修复线连接。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导线从液晶 屏两侧引入到液晶屏内与修复线连接。
7. 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复线和修复导线之间采用刻蚀接触孔而后覆盖不同层金属进行连接的方 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屏,液晶屏内的若干条数据线和扫描线,用于修复数据线和扫描线的若干条修复线,其中,每一上述修复线均与不同的数据线或扫描线形成交叉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减少修复线和数据线的交叉点个数,有效地降低了修复线上的寄生电容,从而减小了修复线上的信号延迟,增强修复的效果。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430434SQ20071004803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9日
发明者曹兆铿, 锋 秦 申请人: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