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拍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93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拍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数码相机的自动聚焦(AF),己知技术是相位差AF控制和对比 度AF控制。
对比度AF控制与相位差AF控制相比,对比度AF控制在AF精度上 比相位差AF控制高,但是聚焦速度低。此外,利用相位差AF控制,只 有基于图像摄取器件的成像区域的一部分可以提供AF区域,而利用对比 度AF控制,可以利用从基于图像摄取器件的成像区域中的任意给定位置 处的区域获得的信息进行AF控制。
最近,已利用这些AF技术的特征开发出了用于执行焦点控制的技 术。例如,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 2005-221602提出了一种技术,在该技 术中,就基于上述两种AF控制技术的图像拍摄装置而言,根据拍照环境 选择一种技术。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对比度AF控制允许利用从拍照范围内任意给定位置处的 区域(或者AF区域)获得的信息执行自动聚焦。因此,该技术也适用于 具有实时查看功能的图像拍摄装置,所述实时査看功能是在显示模块(例 如背光LCD面板)上顺序显示与由图像摄取器件所捕获的物体相关联的 时间依赖图像(或者实时查看图像),从而具有一种模式(或者位置指定 模式),该模式允许摄影者自由地指定AF区域的位置。
但是,在上述位置指定模式中,用户可以在显示模块上可视地检查 AF区域的位置,但是不能在光学取景器内的显示屏上进行检査。结果,
如果从基于显示模块的取景(或者用于确定图像构成的操作)切换到基于 光学取景器的取景,则在位置指定模式中会发生导致摄影者难以可视地检 查AF区域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解决了与现有方法和装置相关的上述问题和其他问题, 并且通过提供一种被配置以实现该目标的图像拍摄装置来解决这些要解决 的问题。
在实现本发明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图像拍摄 装置。该图像拍摄装置包括图像摄取器件,配置为摄取图像拍摄的物体 的图像;光学取景器,配置为可视地识别物体;聚焦控制装置,配置为基 于图像摄取器件内的AF (自动聚焦)区域中的图像信号来控制聚焦;显 示控制装置,配置为在显示模块上顺序显示由图像摄取器件摄取的物体图 像的时间依赖图像,并且以叠置的方式在时间依赖图像上显示指示自动聚 焦区域的位置的位置显示;设置装置,配置为设置是否使位置指定模式有 效,在所述位置指定模式中,自动聚焦区域的位置被指定为基于图像摄取 器件的图像拍摄范围内的给定位置;以及报警装置,配置为当在位置指定 模式有效的情况下发出用于从基于显示模块的第一取景操作切换到基于光 学取景器的第二取景操作的命令时,响应于该切换命令发出警报。
在实现本发明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图像拍 摄装置。该图像拍摄装置包括图像摄取器件,配置为摄取图像拍摄的物 体的图像;光学取景器,配置为可视地识别物体;聚焦控制装置,配置为 基于图像摄取器件内的自动聚焦区域中的图像信号控制聚焦;显示控制装 置,配置为在显示模块上顺序显示由图像摄取器件摄取的物体图像的时间 依赖图像,并且以叠置的方式在时间依赖图像上显示指示自动聚焦区域的 位置的位置显示;设置装置,配置为设置是否使第一自动聚焦区域确定模 式和第二自动聚焦区域确定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有效,其中在第一自动聚焦 区域确定模式中,自动聚焦区域的位置可以被指定为基于图像摄取器件的 图像拍摄范围内的给定位置,在第二自动聚焦区域确定模式中,预定作为 自动聚焦区域的候选的至少一个候选区域可以被确定为图像拍摄范围中的 聚焦区域;以及模式转变器,配置为当在第一自动聚焦区域确定模式有效
的情况下发出用于从基于显示模块的第一取景操作切换到基于光学取景器 的第二取景操作的命令时,响应于该切换命令从第一自动聚焦区域确定模 式转变到第二自动聚焦区域确定模式。
在实现本发明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 一种图像拍 摄装置。该图像拍摄装置包括图像摄取器件,配置为摄取图像拍摄的物 体的图像;光学取景器,配置为可视地识别物体;聚焦控制装置,配置为
基于图像摄取器件内的自动聚焦区域中的图像信号控制聚焦;显示控制装
置,配置为在显示模块上顺序显示由图像摄取器件摄取的物体图像的时间 依赖图像,并且以叠置的方式在时间依赖图像上显示指示所述自动聚焦区
域的位置的位置显示;设置装置,配置为设置是否使位置指定模式有效, 在所述位置指定模式中,自动聚焦区域的位置被指定为基于图像摄取器件 的图像拍摄范围内的给定位置;以及AF区域确定器,配置为当在位置指 定模式有效的情况下发出用于从基于显示模块的第一取景操作切换到基于 光学取景器的第二取景操作的命令时,响应于切换命令确定自动聚焦区域 的位置。
如上所述并且根据本发明,当在位置指定模式中基于显示模块的取景 操作被切换到基于光学取景器的取景操作时,在位置指定模式中拍摄者难 以可视地识别AF区域的不便被最小化了 。


图1是示出了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实现的图像拍摄装置的外部配置 的正视图2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图像拍摄装置的外部配置的后视图3是图1所示的图像拍摄装置的截面图4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图像拍摄装置的信息显示功能的框图5是示出了光学取景器内部的OVF显示屏的图6是示出了背部监视器上的LVF显示屏的图7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图像拍摄装置中的AF方案和AF区域图案之 间的关系的图8是与图l所示的图像拍摄装置的AF类型和AF区域图案相关联的 状态转变图9是与图l所示图像拍摄装置的AF类型和AF区域图案相关联的另 一个状态转变图10是概括了利用在LVF模式中所选的F点的AF图案在模式切换 发生时要执行的操作的图11是示出了光学取景器内的警报显示屏的图12是示出了光学取景器内的OVF显示屏的图13是指示图l所示的图像拍摄装置的总体操作的流程图14是指示在图像拍摄前要执行的显示控制的子例程;
图15是接续图14所示的子例程的子例程;
图16是示出了在背部监视器上的图像拍摄信息显示的图17是指示AF控制的子例程;
图18是指示聚焦显示控制的子例程;
图19是示出了在背部监视器上的LVF显示屏的图;以及 图20是示出了光学取景器内的OVF显示屏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 <1.配置〉
现在,参考图1和图2,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实现的图像 拍摄装置1A的外部视图。图l示出了图像拍摄装置1A的正视图,图2示 出了图像拍摄装置1A的后视图。图像拍摄装置1A被配置为可换单镜头反 射型的数码相机。
如图1所示,图像拍摄装置1A具有相机体2。可换拍摄透镜单元3被 可拆卸地安装在相机体2上。
可换拍摄透镜单元3主要由镜筒组件36、设置在镜筒组件36内的透 镜组37 (参见图3)和光圈单元33配置而成。透镜组37包含聚焦透镜
38,聚焦透镜38沿光轴移动来改变焦点位置。
相机体2具有圆柱形安装部分Mt和在接近圆柱形安装部分Mt的位置 处的透镜安装按钮89,在圆柱形安装部分Mt上拍摄透镜单元3被安装在 相机体2的近似中心位置,透镜安装按钮89用于安装和卸装拍摄透镜单 元3。
另外,相机体2具有从相机体2的前面看位于左上方位置处的模式设 置转盘82,以及从相机体2的前面看位于右上方位置处的控制值设置转盘 86。模式设置转盘82允许选择多种相机操作模式之一 (诸如人像拍摄模 式、风景拍摄模式以及连拍模式之类的图像拍摄模式和用于再现所拍摄的 图像的再现模式)。控制值设置转盘86允许设置这些图像拍摄模式中的 控制值。
此外,相机体2在从前面看的左侧具有摄影者(或者用户)用来握住 该相机的抓握部分14。在抓握部分14的上方,设置了用于触发曝光的快 门释放按钮11。在抓握部分14内,设置了电池容纳空间和存储卡容纳空 间。电池容纳空间被配置为装入4节AA电池,例如,用于向相机提供电 源。存储卡容纳空间被配置为装载用于记录成像数据的存储卡(未示 出)。
快门释放按钮11是两级检测按钮,被配置为检测两种操作状态,半 按下状态(或者Sl状态)和全按下状态(或者S2状态)。当快门释放按 钮11被半按下而处于Sl状态中时,执行用于获得与物体相关联的要记录 的静止图像(拍摄图像)的预备操作(例如,AF控制操作和AE控制操 作)。当快门释放按钮11进一步被按下而处于S2状态中时,执行拍摄物 体的图像的操作和对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的操作(即,包括后面将描述 的利用图像摄取器件107执行的与物体相关的曝光,以及对曝光所获得的 图像信号执行的预定处理操作等等的操作序列)。
参考图2,在相机体2的背面大约中心位置设置了背部监视器12。背 部监视器12由彩色LCD (液晶显示器)构成。背部监视器12被配置为显 示用于设置拍照条件的菜单屏幕,并且在再现模式中显示例如被记录到存 储卡中的所拍摄的图像。
主开关81被设置在背部监视器12的左上方。主开关81由两点滑动开
关构成。当主开关的触点被滑动到左侧的"关"位置时,到相机的电源被
切断;当该触点被滑动到右侧的"开"位置时,电源导通。
方向选择键84和AF选择按钮85被设置在背部监视器12的右侧。方 向选择键84由检测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的压力和左上、右上、左 下和右下四个方向上的压力的圆形操作按钮构成。应当注意,方向选择键 84还检测通过设置在其中心的按压按钮所施加的压力。AF选择按钮85检 测按压操作来在图像拍摄装置1A的自动聚焦(AF)方案之间进行切换。
在背部监视器12的左侧设置的是设置按钮组83,设置按钮组83由多 个按钮构成,用于显示菜单屏幕、删除图像等。
光学取景器(OVF) IO近似被设置在相机体2的上方中心处。通过拍 摄透镜单元3,物体图像被引导到光学取景器10中。摄影者通过光学取景 器10可以可视地识别出物体。更具体而言,通过拍摄透镜单元3发送的 物体图像被反射镜103 (图3)向上反射到五棱镜,以被反射到目镜透镜 106。摄影者通过目镜透镜可视地识别该物体图像。因此,摄影者可以通 过光学取景器10确定图片组成。应当注意,在拍摄物体的图像时,反射 镜103使物体图像的光路畅通,这使从拍摄透镜单元3获得的物体图像与 释放快门单元40相同步地到达图像摄取器件107,以提供与该物体相关联 的拍摄图像(或者图像数据)。
在光学取景器10的下方设置了目镜传感器13。目镜传感器13感测接 近的对象;具体而言,目镜传感器13感测摄影者是否使用取景器。
在光学取景器10的右侧,设置了显示模式选择按钮87。检测到按下 操作时,显示模式选择按钮87确定是否利用光学取景器或者背部监视器 12执行图片形成操作(或者取景),后面将对此细节进行描述。
下面描述图像拍摄装置1A的内部配置。参考图3,示出了图像拍摄 装置1A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相机体2内部设置有图像摄取器件107、 取景器IOI、反射镜103、快门单元40和相机控制微处理器100。
图像摄取器件(或者图像传感器)107沿安装在图像拍摄装置1A上的 拍摄透镜单元3的透镜组37的光轴L设置,并且在与光轴L垂直的平面
上。图像摄取器件107由Bayer阵列型的CMOS彩色区域传感器(下文简 称为CMOS)构成,其中均由光电二极管配置的多个像素以二维方式布置 在矩阵中,具有不同光谱属性(例如,R (红)、G (绿)和B (蓝))的 彩色滤光镜按照例如l (R)比2 (G)比l (B)的比率被设置在像素的光 检测表面上。图像摄取器件107将透镜组37形成的物体图像转换成R、 G 和B的模拟电信号(或者图像信号),从而输出R、 G和B图像信号。
除了用于成像的光检测器元件组之外,图像摄取器件107还具有用于 相位差检测(或者焦点位置检测)的光检测器元件组108 (下文简称为相 位差传感器)。在图像拍摄装置1A中,基于来自相位差传感器108的输 出信号检测出焦点位置,以基于相位差传感执行自动聚焦(或者相位差 AF控制)。
快门单元40被设置为就在沿图像摄取器件107的光轴的图像摄取器 件107之前。快门单元40具有提供机械焦点平面快门的快门帘,用于打 开和关闭沿光轴L引入到图像摄取器件107的物体光线(或者物体图像) 的光路。
沿上述光轴L,反射镜103 (半透明反射镜或者半反射镜)被设置在 这样的位置处,在该位置处,物体光线被反射向取景器101。透过拍摄透 镜单元3的物体光线的一部分被反射镜103向上反射以形成在聚焦玻璃 104上。透过拍摄透镜单元3的物体光线的其他部分透过反射镜103。所 透过的物体光线被图像摄取器件107接收到,图像摄取器件107获得与物 体光线相关联的时间依赖的图像(或者实时査看)。另外,所透过的物体 光线也被图像摄取器件107上的相位差传感器108接收到,以用于相位差 AF控制。
取景器101具有五棱镜105、目镜透镜106和叠置显示器件102。截 面为五棱形的五棱镜105通过在该棱镜内部将物体光线反射两次,从而将 从底面进入的物体光线转换成竖立图像。目镜透镜106将由五棱镜105竖 立的物体光线引导到外部光学取景器10中。由例如LED (发光二极管) 构成的叠置显示器件102通过照亮或者闪烁叠置的显示信息,从而在聚焦 玻璃104上在物体光线上形成叠置的显示信息。聚焦玻璃104具有取景器
内显示器件109,利用取景器内显示器件109,包括快门速度和孔径在内 的拍照信息被添加到形成在聚焦玻璃104上的物体图像。这种配置允许取 景器101充当光学取景器10,用于在准备拍照时由拍摄者可视地检查要拍 摄的场景。
反射镜103被配置为所谓的快速翻转反射镜,当进行曝光(主图像拍 摄)时其沿图3中的箭头A的方向向上翻转,并且保持在聚焦玻璃104下 方(反射镜上升状态)。当曝光完成时,反射镜103返回到原始位置(如 图3所示)(反射镜下降状态)。
在反射镜103翻转离开光路的反射镜上升状态中,来自图像拍摄光学 系统的物体光图像全部被形成在图像摄取器件107上,以提供主拍摄图 像。
另一方面,在反射镜103阻挡光路的反射镜下降状态中,来自图像拍 摄光学系统的物体图像被分成两条光路,反射光路和透射光路。被分到透 射光路中的物体图像形成在图像摄取器件107上。被分到反射光路中的物 体图像被引导到取景器光学系统。在反射镜下降状态中,拍摄者可视地识 别在光学取景器中的显示(也称作OVF显示)或者以运动图像方式在背 部监视器12上显示的实时査看图像(也称作LVF显示),从而执行构成 确定操作(也称作取景)。
在本实施例中,背部监视器12可用作取景装置的状态被称作LVF模 式,而光学取景器IO可用作取景装置的状态被称作OVF模式。拍摄者可 以通过按下显示模式选择按钮87,或者通过按目镜传感器13所确定的来 确定光学取景器是否正在使用,从而在LVF模式和OVF模式之间进行切 换。
更具体而言,在LVF模式中按下显示模式选择按钮87将从LVF模式 转移到OVF模式。因此,响应于在LVF模式中按下显示模式选择按钮 87,发出指示从利用背部监视器12的取景操作切换到利用光学取景器10 的取景操作的命令。
应当注意,利用图像拍摄装置1A,半反射镜被用作反射镜103,并且 在反射镜下降状态中OVF显示或者LVF显示可用。因此,基本上拍摄者在LVF模式中也可以使用光学取景器10可视地识别物体图像,并且在
OVF模式中也可以使用背部监视器12可视地识别物体的图像。但是,在 本实施例中,按下显示模式选择按钮87指示拍摄者要利用OVF显示或者 LVF显示执行取景。图像拍摄装置1A将在LVF模式中按下显示模式选择 按钮87看作从利用背部监视器12取景切换到利用光学取景器IO取景,从 而根据所作的切换操作发出切换命令。
如果通过目镜传感器13确定出在使用光学取景器10,则模式被切换 到OVF模式。即,根据目镜传感器13检测的结果发出与上述命令相同的 切换命令。
相机控制微处理器100基于执行计算的CPU、提供在其中执行计算的 工作区域的RAM、以及控制程序和图像拍摄装置1A的设置信息存储在其 中的ROM之间的协作来配置总体控制块100a,从而完全控制图像拍摄装 置1A的操作。
拍摄透镜单元3具有透镜控制微处理器30、光圈单元33、聚焦驱动 器34和光圈驱动器(未示出)。透镜控制微处理器30将拍摄透镜单元3 的光学属性信息(焦长、孔径光阑等)和/或状态信息(聚焦透镜位置、F 数等)传输到相机控制微处理器100,并且同时对聚焦驱动器34和未示出 的光圈驱动器进行控制。
聚焦驱动器34沿光轴对安装在透镜组37中的聚焦透镜38进行适当的 驱动。光圈驱动器将光圈单元33的孔径调节到指定的孔径值。
<2.显示功能>
下面描述图像拍摄装置1A的信息显示功能。参考图4,该示了 示出了图像拍摄装置1A的信息显示功能的框图。图5示出了光学取景器 内的OVF显示屏。图6示出了背部监视器12上的LVF显示屏。如图5所 示,9个白色矩形RE1到RE9绕物体显示区域Hl的近似中心散布,通过 在聚焦玻璃104上标记而可见,代表用于相位差AF控制的测距区域(或 者要由相位差传感器108检测的区域)。
如上所述,图像拍摄装置1A允许拍摄者可视地识别光学取景器内的 OVF显示或者背部监视器12上的LVF显示,从而执行取景。
更具体地说,如果拍摄者通过操作显示模式选择按钮87或者利用如
图4所示的目镜传感器13选择OVF模式,则拍摄者可以可视地识别光学 取景器内的OVF显示,从而为取景做好准备。OVF显示的内容由总体控 制块100a所指示的取景器内显示器件109和叠置显示器件102控制。更具 体地说,图像拍摄信息被取景器内显示器件109附加地显示在物体显示信 息区域H1下面的图像拍摄信息显示框H2中(参见图5)。通过利用叠置 显示器件102照亮或者闪烁物体显示区域Hl中的矩形RE1到RE9,实际 被用于聚焦的AF区域(后面将描述)变为拍摄者在视觉上可识别的。应 当注意,叠置显示器件102被设置为用于矩形RE1到RE9中的每个矩 形。
另一方面,如果拍摄者通过操作显示模式选择按钮87或者利用目镜 传感器13选择LVF模式,则拍摄者可以可视地识别背部监视器12上的 LVF显示,从而为取景做好准备。对背部监视器12上的显示的操作由总 体控制块100a中的显示控制块100b控制。具体而言,显示控制块100b将 由图像摄取器件107连续获得的多个图像顺序显示在实时査看图像显示区 域Ll上,作为实时查看图像,同时,将图像拍摄信息显示在实时査看图 像显示区域Ll下面的图像拍摄信息显示区域L2中(参见图6)。在相位 差AF控制中可用的测距区域RE1到RE9以叠置方式被显示在实时查看图 像上。
<3.自动聚焦>
下面描述图像拍摄装置1A中的自动聚焦(AF)。参考图7,该图示 出了图像拍摄装置1A中AF方案和AF区域图案之间的关系。图7中的圆 圈指示AF方案和与其相对应的AF区域图案之间的组合被使能,而叉号 指示AF方案和与其相对应的AF区域图案之间的组合被禁用。
如图7所示,图像拍摄装置1A可以选择自动聚焦方案(或者AF类 型)之一对比度AF控制CR、相位差AF控制PT和基于前述AF控制方 案二者的混合AF控制HB,并且执行所选的AF控制。
在对比度AF控制CR中,基于从图像摄取器件107提供的图像信号 计算AF评估值,来驱动聚焦透镜38以检测AF评估值最大的位置,从而
执行焦点调节。AF评估值可以是例如在预定时间关系中由图像摄取器件
107连续获得的每个图像中的相邻像素之间的像素值差的总和。
在相位差AF控制PT中,检测出这样的位置(或者透镜聚焦位置), 在该位置处,基于从相位差传感器108提供的与预定测距区域相关联的信 号实现了物体聚焦状态,然后聚焦透镜38被驱动到所获得的透镜聚焦位 置,从而执行焦点调节。
在混合AF控制HB中,按照上述对比度AF控制CR和相位差AF控 制PT的组合执行聚焦。更具体地说,因为对比度AF控制CR在AF精度 上比相位差AF控制PT高,并且相位差AF控制PT在聚焦速度上比对比 度AF控制CR高,所以在混合AF控制HB中,首先利用相位差AF控制 PT执行粗调节,然后利用对比度AF控制CR执行精细调节。
拍摄者大体上通过操作选择元件来选择这三种AF方案之一。更具体 地说,通过操作上面提到的AF选择按钮85,拍摄者选择期望的AF类 型。
如图7所示,图像拍摄装置1A允许拍摄者不仅选择期望的AF类型, 而且还改变要被用于聚焦的AF区域(或者聚焦区域)。AF区域选择图案 (或者AF区域确定模式)包括中心点、宽区(wide)、局部和F (灵 活)点。应当注意,对这些AF区域图案的选择(或者实现)和在所选择 的AF区域图案中要执行的各种操作是利用通过方向选择键84和设置按钮 组83的按钮操作来执行的。
在中心点AF区域图案(或者简称为"中心点")中,在图像摄取器 件107执行图像拍摄的区域中以固定的方式指定中心测距区域RE1 (参考 图6)。
在宽区AF图案(或者简称为"宽区")中,多个测距区域被指定为 AF区域候选。在主图像拍摄时,基于接近度优先原理,所指定的两个或 者更多个测距区域中获得最接近图像拍摄装置1A的物体的图像的测距区 域被确定为AF区域。例如,如图6所示,如果多个测距区域RE1、 RE6 和RE7被指定为AF区域候选,则获得最接近图像拍摄装置1A的物体的 图像的测距区域被确定为AF区域。
在局部AF图案(或者简称为"局部")中,拍摄者选择并指定一个
AF区域。
在F点AF图案(或者简称为"F点")中,预定的F点框FR (或者 称作"预定区域"或者"测距框")被拍摄者在图像拍摄的范围内移动来 指定AF区域的位置(参见图6)。结果,F点允许基于从图像拍摄的区域 内的给定位置处的预定区域FR获得的信息,执行聚焦操作。应当注意,F 点框FR是指示用于聚焦的AF区域在图像拍摄范围中的位置的显示(或 者位置显示)。另外,F点被表述为位置指定模式,因为F点是其中拍摄 者指定AF区域的位置的模式。
基于中心点、宽区、局部的上述对AF区域的选择可在LVF模式和 OVF模式中被执行。然而,尽管在LVF模式中可以执行基于F点的AF区 域选择,但是在OVF模式中不能执行这种选择。
更具体地说,在基于F点的AF区域选择中,拍摄者将图像拍摄范围 内的F点框FR进行移动来指定AF区域。因此,在基于F点选择AF区域 时,希望取景装置具有根据拍摄者给出的指令显示可移动位置显示(本实 施例中的F点FR)的功能(或者显示功能)。然而,在OVF模式中,拍 摄者通过可视地识别光学取景器内的OVF显示执行取景,但OVF显示不 具有根据拍摄者给出的指令显示可移动F点框FR的功能。取景器内显示 器件109具有使光学取景器内的预定的特定区域高亮的功能,但是不具有 使光学取景器内的给定位置高亮的功能。尽管以矩阵方式布置许多叠置显 示器件102的方法可以作为改善OVF显示的显示功能的手段,但是该方 法是不现实的,因为难以分配用于这种布置的空间。
因此,在OVF显示中,与LVF显示相比,显示功能受到限制,所以 不能显示F点框FR,从而不能使拍摄者可视地识别F点框FR。即,在 OVF模式中,难以执行基于F点的AF区域选择。
下面描述AF类型和AF区域图案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AF区域 图案原则上可以被应用到任意AF方案。但是,在相位差AF控制PT中, 可以提供AF区域的测距区域预先被限制,使得不能执行基于F点的AF 区域选择。因此,除OVF模式之外,在相位差AF控制PT中基于F点的
AF区域选择也被限制。
将参考图8和图9对此进行具体描述。图8和图9示出了就AF类型 和AF区域图案而言,图像拍摄装置1A的状态转变图。图8示出了在 LVF模式中的状态转变,图9示出了在OVF模式中的状态转变。在这些 图中,用实线箭头示出了 AF类型之间的每种切换(或者转变)。
如图8所示,在LVF模式中,利用操作元件(在本情形中为AF选择 按钮85),大体上在AF类型之间循环地进行切换。更具体地说,如果在 LVF模式中选择了中心点、宽区或者局部的AF区域图案,则通过切换操 作,AF类型按照从混合AF控制HB、到相位差AF控制PT、到对比度 AF控制CR、再到混合AF控制HB的顺序循环地转变。相比之下,如果 选择了 F点的AF区域图案,则相位差AF控制PT不能被用作AF类型, 所以AF类型按照混合AF控制HB、到对比度AF控制CR、再到混合AF 控制HB的顺序循环转变。
此外,通过利用操作元件的切换操作,在大体上维持AF类型的情况 下在AF区域图案之间切换。更具体地说,如果在LVF模式中选择AF类 型为混合AF控制HB或者对比度AF控制CR,则通过切换操作,AF区域 图案可以转变到中心点、宽区、局部和F点之一。相比之下,如果选择了 相位差AF控制PT的AF类型,则通过切换操作,AF区域图案可以转变 到中心点、宽区或者局部之一,但是不能转变到F点。这是因为,在相位 差AF控制PT中,可以提供AF区域的测距区域是按上述方式预定的,不 能使用允许AF区域被改变为图像拍摄范围内的给定位置的F点的AF区 域图案。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选择了相位差AF控制PT的 AF类型的情况下F点被指定为AF图案,则AF类型自动从相位差AF控 制PT转变到混合AF控制HB (如图8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除了不能执行基于F点的AF区域选择之 外,OVF模式中的状态转变与上述LVF模式中的状态转变基本相同。
更具体地说,通过利用操作元件(在本情形中为AF选择按钮85)的 切换操作,在AF类型之间循环切换。S口,如果在OVF模式中选择了中心 点、宽区或者局部的AF区域图案,则AF类型按照从混合AF控制HB、
到相位差AF控制PT、到对比度AF控制CR、再到混合AF控制HB的顺 序循环地转变。
在大体维持AF类型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元件的切换操作,在AF区 域图案之间切换。更具体地说,如果在OVF模式中选择了混合AF控制 HB、相位差AF控制PT或者对比度AF控制CR,则AF区域图案通过切 换操作转变到中心点、宽区和局部之一。
如上所述,图8和图9中所示的状态转变之间的比较表明在LVF模 式中,到F点的AF区域图案的转变被使能;但是,在OVF模式中,到F 点的AF区域图案的转变被禁用,因为OVF显示的显示功能受到限制。
在这里假设LVF模式和OVF模式之间的模式切换是通过显示模式选 择按钮87或者目镜传感器13执行的。参考图10,概括出了在LVF模式 中选择了 F点的AF区域图案的情况下进行模式切换时执行的操作。
当从OVF模式切换到LVF模式时,在维持OVF模式中的AF类型和 AF区域图案不变的情况下切换到LVF模式。类似地,如果在LVF模式中 选择了中心点、宽区或者局部的AF区域图案时切换到OVF模式,则也在 AF类型和AF区域图案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切换到OVF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在在LVF模式中选择了 F点的AF区域图案的情况下 切换到OVF模式,则在AF类型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不能进行转变,导致需
要执行一些必须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拍摄装置1A中,上述必须的处理包括向拍摄者报 警KH,以及执行到除F点之外的AF区域图案的转变TS (参见图10)。 应当注意,当在LVF模式中选择了 F点的AF区域图案的情况下发生到 OVF模式的模式切换时,要执行哪种处理(向拍摄者给出报警KH或者到 另一种AF区域图案的转变TS)是由拍摄者利用在操作设置按钮组83时 显示的菜单屏幕上的方向选择键84预先指定的。图ll示出了光学取景器 内的报警显示。图12示出了光学取景器内的OVF显示的示例。应当注 意,图12中所示的框FRl不是OVF显示中所实际显示的;其仅是为了说 明而被显示的。
向拍摄者的报警KH可以例如是光学取景器内的报警显示。这种报警
显示可以是图像拍摄信息显示框H2中所示的当前AF类型的显示(图中 的"HB")的闪烁(参见图11),或者图像拍摄信息显示框H2中的报警 标记的显示。
因此,当在LVF模式中选择了 F点的AF区域图案的情况下发生到 OVF模式的模式切换时,在OVF显示内显示报警允许向拍摄者通知选择 了在OVF模式中不能执行的AF区域图案。在报警后,拍摄者可以采取行 动,例如重新选择AF区域图案。
对于到除F点之外的AF区域图案的转变TS,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 式,在该方式中,例如响应于模式切换,从F点的AF区域图案自动转变 到除F点之外的中心点、宽区和局部的AF区域图案中拍摄者预先确定的 AF区域图案。在这三种AF区域图案中,经相位差传感器108检测而预定 为AF区域候选的检测区域(或者候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区域被确 定为AF区域。更具体地说,当转变到中心点的AF区域图案时,AF区域 变为矩形区域RE1 (图5)。当转变到宽区的AF区域图案时,拍摄者可 以选择并指定多个矩形区域作为AF区域候选。当转变到局部的AF区域 图案时,拍摄者可以从每个矩形区域选择并指定一个AF区域。
还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在该方式中,在模式切换之前,以固定的 方式转变到局部的AF区域图案来反映LVF显示中的F点框FR的位置, 从而自动确定AF区域。更具体地说,在模式切换之前在LVF显示中位置 最接近F点框FR的矩形区域被确定为AF区域。例如,如果在模式切换 之前在LVF显示中F点框FR的位置(图6)对应于在OVF显示中图12 所显示的框FR1的位置,则最接近该FR1的矩形区域RE6被确定为AF区 域。应当注意,图12中的框FR1实质上指示在OVF显示中的相应位置处 在模式切换之前在LVF显示中的F点框FR;因此,框FR1不是在OVF 显示中实际显示的。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拍摄者的指示在以下模式之间执行切换来自动确 定AF区域,所述模式为其中自动转变到由拍摄者预先确定的AF区域图 案的模式;以及其中以固定的方式转变到局部的AF图案的模式。
因此,通过在模式切换之前在LVF显示中反映F点框FR的位置来确
定OVF模式中的AF区域,允许在LVF模式中利用F点选择了 AF区域的 拍摄者反映出其意图。
如上所述,当在LVF模式中选择了 F点的AF区域图案的情况下发生 到OVF模式的模式切换时转变到除F点之外的AF区域,允许对在切换显 示装置时可能发生的AF区域图案不匹配进行校正。
<4.操作>
下面描述图像拍摄装置1A的操作。图13是指示图像拍摄装置1A的 总体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当例如通过操作主开关81而接通到图像拍摄装置1A 的电源时,在步骤SP1中确定是否选择了图像拍摄模式。如果发现没有图 像拍摄模式被选择,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2,在该步骤中,再现并显示己 被记录到存储卡中的所拍摄的图像。另一方面,如果发现选择了图像拍摄 模式,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3。
在步骤SP3中,图像拍摄之前的显示控制被执行,后面将描述该过程 的细节。
在步骤SP4中,确定是否己选择了用于自动聚焦的AF区域。如果发 现已选择了该AF区域,则过程前进到SP5。否则,过程返回到步骤 SP1。
在步骤SP5中,基于快门释放按钮11已被按下的程度,确定是否开 始AF。更具体地说,如果检测到快门释放按钮ll的半按下状态(或者S1 状态),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6;否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P1。因此,重 复执行SP1到SP5的处理,直到检测到快门释放按钮11的半按下状态为 止。
在步骤SP6中,执行基于AF控制的聚焦,在后面将描述该过程的细节。
在步骤SP7中,基于步骤SP6中的AF控制的结果来执行聚焦控制,
在后面将描述该过程的细节。
在步骤SP8中,基于快门释放按钮11的按下状态确定是否开始图像 拍摄。更具体地说,如果检测到快门释放按钮11的全按下状态(或者S2状态),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10;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9。
在步骤SP9中,确定快门释放按钮11的半按下状态是否仍继续。如果发现半按下状态继续,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P8,在该步骤中保持待机状态直到检测到全按下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发现半按下状态结束,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P1。
在步骤SP10中,执行曝光操作。更具体地说,进入反射镜上升状 态,在该状态中整个物体图像被投射到图像摄取器件107,该图像被暴露 给图像摄取器件107。
在步骤SP11中,图像摄取器件107所获得的拍摄图像被记录到存储 卡中。
下面详细描述在上面的步骤SP3中要执行的操作。图14和图15是指 示图像拍摄之前的显示控制(步骤SP3中的成像前显示控制)的子例程。 图16示出了在背部监视器12上显示的图像拍摄信息。
在成像前显示控制过程(步骤SP3)中,执行光学取景器内的显示控 制和背部监视器12上的。在步骤SP21到SP34 (图14)中,确定当在 LVF模式中选择了 F点的AF区域图案的情况下发生到OVF模式的模式切 换时要执行的处理。在步骤SP35到步骤SP41 (图15)中,执行背部监视 器12的显示控制和OVF显示的显示控制。
更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在步骤SP21中,基于操作元件的设置操 作,获得在图像拍摄模式中图像拍摄装置1A的各种设置(孔径值等)。
在步骤SP22中,如果在LVF模式中选择了 F点的AF区域图案的情 况下发生到OVF模式的切换,则确定是否选择了用于在光学取景器内显 示报警的处理。如果发现选择了该处理,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23,执行步 骤SP23到步骤SP28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发现未选择报警显示处理, 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29,执行步骤SP29到步骤SP34的处理。应当注 意,是否执行报警显示处理是由拍摄者预先指定的。
下面描述发现选择了报警显示处理并且过程前进到步骤SP23的情形。
在步骤SP23中,根据通过按下显示模式选择按钮87或者利用目镜传
感器13检测到的对取景器的使用,选择OVF模式和LVF模式之一。
在步骤SP24中,确定在步骤SP23中执行的模式选择是否是从LVF 模式切换到OVF模式。如果发现切换不是从LVF模式到OVF模式,则过 程前进到步骤SP25;如果发现切换是从LVF模式到OVF模式,则过程前 进到步骤SP26。
在步骤SP25中,确定是否正在光学取景器内执行报警显示。如果发 现未正在光学取景器中显示报警显示,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35 (图 15);如果发现正在显示报警显示,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26。
在步骤SP26中,确定是否OVF模式被选择并且F点的AF区域图案 被选择。如果步骤SP26的条件得到满足,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27;否 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28。
在步骤SP27中,确定在光学取景器内显示报警,警报选择了在OVF 模式中不能被执行的(F点的)AF图案(即,报警显示有效)。应当注 意,在稍后将描述的步骤SP37或者SP41中执行实际的报警显示。另一方 面,在步骤SP28中,光学取景器内的报警显示被清除(即,报警显示无 效)。
因此,在步骤SP23到步骤SP28的处理中,确定是否执行报警,警报 选择了在OVF模式中不可执行的(F点的)AF区域图案。如果已执行了 该报警,则确定是否继续该报警。例如,如果在执行报警的情况下从F点 的AF区域图案切换到另一种AF区域图案(步骤SP26),则该报警被清 除(步骤SP28)。
下面描述在步骤SP22中发现没有选择报警显示处理并且过程前进到 步骤SP29的情形。
在步骤SP29中,执行与步骤SP23基本相同的处理,OVF模式和 LVF模式之一被选择。
在步骤SP30中,与步骤SP24基本相同的处理被执行,来确定步骤 SP29中的模式选择是否是从LVF模式切换到OVF模式。如果发现切换不 是从LVF模式切换到OVF模式,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35;如果发现切换 是从LVF模式切换到OVF模式,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31 。
在步骤SP31中,确定是否选择了 F点的AF区域图案。如果发现未选 择F点的AF区域图案,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35;如果发现选择了F点的 AF区域图案,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32。
在步骤SP32中,确定是否已指定了 AF区域图案切换(或者转变)的 目的地。如果发现了目的地,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33;否则,过程前进到 步骤SP34。应当注意,切换目的地的指定是由拍摄者在执行该处理(步骤 SP33)之前利用方向选择键84并且通过操作设置按钮组83在所显示的菜 单屏幕上执行的。在切换目的地菜单屏幕上(未示出),示出了总共四种 选项;除F点的AF区域图案之外的三种AF区域图案(更具体而言,中 心点、宽区和局部的AF区域图案,)和"未指定"的AF区域图案。拍 摄者利用方向选择键84选择这些AF区域图案之一。
在步骤SP33中,F点的AF区域图案被切换到指定的切换目的地。例 如,如果中心点的AF区域图案被指定为切换目的地,则切换到中心点的 AF区域图案。
在步骤SP34中,自动确定AF区域图案。更具体地说,以固定的方式 切换到特定的AF图案(在该情形中为局部的AF区域图案)。
也可以以固定的方式切换到局部的AF区域图案并且自动确定AF区 域。更具体地说,如上所述,可以将在模式切换之前最接近LVF显示中的 F点框FR的位置的矩形区域(例如,图6中所示的与F点框FR相对应的 测距区域RE6)确定为AF区域。或者,在9个矩形区域RE1到RE9中, 被拍摄者存储在ROM中的矩形区域可以被确定为AF区域。
因此,在步骤SP29到SP34的处理中,如果在LVF模式中选择了 F 点的AF区域图案的情况下发生到OVF模式的模式切换,则执行AF区域 转变(或者切换)。
在步骤SP35中(图15),确定是否选择了 LVF模式。如果发现未选 择LVF模式(即,如果选择了OVF模式),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36。
在步骤SP36中,确定目镜传感器13是否检测到目镜接触。如果检测 到目镜接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38;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37。
在步骤SP37中,在背部监视器12上显示图像拍摄信息(参见图
16)。如图13所示,图像拍摄信息包括例如快门速度显示M1、孔径值显
示M2、 AF类型显示M3和电池水平显示M4。如果在上述步骤SP27中确 定执行报警显示,则除了显示图像拍摄信息之外,报警显示也可以被输出 到背部监视器12。应当注意,可以通过例如闪烁AF类型显示M3来执行 报警显示(参见图16)。
如上所述,即使选择了 OVF模式,通过检测未发生目镜接触而在背 部监视器12上显示图像拍摄信息,也允许拍摄者从背部监视器12获得图 像拍摄信息和报警显示。
在步骤SP38中,发现发生了目镜接触,使得背部监视器12的显示被 关闭。就视觉识别而言在拍摄者没要求的情况下关闭到显示器件的电源可 以节省能耗。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P35发现选择了 LVF模式,则过程前进到步 骤SP39。
在步骤SP39中,来自图像摄取器件107的所捕获的图像作为实时査 看图像被显示在背部监视器12上。
在步骤SP40中,基于相位差AF控制PT的可测距区域被叠置显示在 实时查看图像上,并且图像拍摄信息也被添加到该实时查看图像上(参见 图6)。
在步骤SP41中,图像拍摄信息或者报警信息被取景器内显示器件109 显示到光学取景器中,并且叠置显示器件102执行信息叠置。
如上所述,在步骤SP35到SP40的处理中,根据拍摄者的意图执行对 背部监视器12的显示控制,拍摄者的意图包括是利用背部监视器12还是 光学取景器10作为取景装置。更具体地说,当通过显示模式选择按钮87 选择了 OVF模式时(步骤SP35),根据是否使用光学取景器(步骤 SP36)确定是显示图像拍摄信息(步骤SP37)还是关闭该显示(步骤 SP38)。如果通过显示模式选择按钮87选择了 LVF模式(步骤SP35), 则实时査看图像和图像拍摄信息被显示在背部监视器12上(步骤SP39和 SP40)。如果通过利用目镜传感器13的确定选择了 LVF模式(步骤 SP35),则背部监视器12上的显示被关闭(步骤SP36和SP38)。
如上所述,在成像前显示控制处理中(步骤SP3),基于拍摄者的指 定或者图像拍摄装置1A被用于的模式,执行对光学取景器内的显示控制
或者背部监视器12上的显示控制。
下面详细描述步骤SP6的操作。在AF控制处理中(步骤SP6),基 于所指定的AF类型执行聚焦。图17示出了 AF控制的子例程(步骤 SP6)。
如图17所示,在步骤SP51中获得AF类型信息和AF区域图案信

/W、 o
在步骤SP52中,确定选择了哪种AF类型。更具体地说,如果选择了 混合AF控制HB,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53,如果选择了相位差AF控制 PT,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59,并且如果选择了对比度AF控制CR,则过 程前进到步骤SP61。
首先,将描述发现选择了混合AF控制HB的情形。
在步骤SP53中,确定是否选择了 F点的AF区域图案。如果发现未选 择F点的AF区域图案,则过程跳过步骤SP54前进到步骤SP55。如果发 现选择了 F点的AF区域图案,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54。
在步骤SP54中,确定在有选择地指定的F点框FR中,相位差AF控 制PT是否被使能。更具体地说,确定相位差AF控制PT的测距区域是否 被包含在由拍摄者有选择地指定的F点框FR中。如果未发现该测距区 域,则这表明在该F点框FR中执行相位差AF控制PT被禁用,所以过程 前进到对比度AF控制(步骤SP61)。另一方面,如果发现测距区域,则 过程前进到步骤SP55。
在步骤SP55中,执行利用相位差AF控制PT的粗调节。更具体地 说,利用从相位差传感器108提供的输出信号执行基于相位差AF的测距 操作,并且同时按照要求驱动聚焦透镜38。这种相位差检测被重复执行, 并且离焦量(defocus amount)变得小于预定水平,确定出基于相位差AF 控制PT的粗调节已完成(步骤SP56)。
如果在步骤SP56中发现完成了粗调节,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57,在 该步骤中,执行基于对比度AF控制CR的精细调节。另一方面,如果由
于例如物体对比度或者亮度较低,而未检测到粗调节的完成(根据无离焦
量来确定粗调节的完成),则确定失焦(步骤SP64),从而结束AF控制。
在步骤SP57中,通过在预定的透镜位置范围中驱动聚焦透镜38来执 行对比度AF控制CR,其中该预定的透镜位置范围在由基于相位差AF控 制PT的粗调节检测出的估计聚焦位置附近。然后,如果检测到AF评估值 被最大化的位置,则确定聚焦成功(步骤SP58),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 SP63,从而结束AF控制。如果没有检测到AF评估值被最大化的位置, 则确定处于失焦状态(步骤SP64),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P64,从而结 束AF控制。
下面描述在步骤SP52中发现选择了相位差AF控制PT的情形。如上 所述,如果在步骤SP52中发现选择了相位差AF控制PT,则过程前进到 步骤SP59。
在步骤SP59中,在所选择的AF区域中执行上述基于相位差AF控制 PT的聚焦。然后,在步骤SP60中,确定是否已检测到已聚焦状态。如果 发现检测到已聚焦状态,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63,从而结束AF控制。另 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P60中未检测到已聚焦状态,则过程前进到步骤 SP64,从而结束AF控制,作为聚焦被禁用。
如果在步骤SP52中发现选择了对比度AF控制CR,则过程前进到步 骤SP61。
在步骤SP61中,在所选的AF区域中执行基于AF评估值的对比度 AF控制CR。然后,如果检测到AF评估值被最大化的位置,则确定聚焦 成功(步骤SP62),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P63,从而结束AF控制。另 一方面,如果未检测到AF评估值被最大化的位置,则确定聚焦失败(步 骤SP62),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P64,从而结束AF控制。
因此,在AF控制处理中(步骤S6),执行所指定的AF区域中的基 于所指定的AF类型的聚焦调节。
下面详细描述在上述步骤SP7中要执行的操作。在聚焦显示处理中 (步骤SP7),在背部监视器12上或者在光学取景器内执行聚焦显示,以
向拍摄者通知成功聚焦。图18是聚焦显示控制的子例程。图19示出了背
部监视器12上的LVF显示屏。图29示出了在光学取景器内的OVF显示 屏。
如图18所示,在步骤SP70中,获得指示LVF模式和OVF模式中的 哪个模式被选择的信息。
然后,在步骤SP71中,确定是否选择了 LVF模式。如果发现选择了 LVF模式,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P72;如果发现未选择LVF模式,则过程 跳过步骤SP72和SP73前进到步骤SP74。
在步骤SP72中,来自图像摄取器件107的所捕获的图像作为实时查 看图像被显示在背部监视器12上。
在步骤SP73中,在背部监视器12上显示聚焦显示作为图像拍摄信息 (图19)。更具体地说,如图19所示,在背部监视器12的图像拍摄信息 显示框L2中显示聚焦显示GH。
在步骤SP74中,聚焦显示GH利用取景器内显示器件109被显示在 光学取景器内(参见图20)。更具体地说,如图20所示,聚焦显示GH 利用取景器内显示器件109被显示在图像拍摄信息显示框H2中。
因此,在聚焦显示控制处理中(步骤SP7),指示已达到已聚焦状态 的聚焦显示被显示在背部监视器12上或者光学取景器内。
如上所述,当在位置指定模式有效以用于将AF区域的位置指定为基 于图像摄取器件107的图像拍摄范围内的给定位置的情况下,发出用于从 基于背部监视器12的取景切换到基于光学取景器10的取景的命令时(步 骤SP23),与本实施例相关联的图像拍摄装置1A响应于该切换命令给出 报警(步骤SP27, SP37和SP41)。这种新颖的配置可以向拍摄者报警, 警报如果在选择了位置指定模式的情况下,从基于背部监视器12的取景 切换到基于光学取景器10的取景,则该拍摄者难以可视地识别基于该位 置指定模式的AF区域。
如果在AF区域确定模式中位置指定模式有效的情况下,发出用于从 基于背部监视器12的取景切换到基于光学取景器10的取景的命令(步骤 SP29),则图像拍摄装置1A响应于该切换命令,从位置指定模式转变到
另一种AF区域确定模式(步骤SP33)。这种新颖的配置使得,如果在选 择了位置指定模式的情况下进行从基于背部监视器12的取景到基于光学 取景器10的取景的切换,则拍摄者难以可视地识别基于位置指定模式的 AF区域的不便被最小化了。
如果在位置指定模式有效的情况下发出用于从基于背部监视器12的 取景切换到基于光学取景器10的取景的命令(步骤SP29),则图像拍摄 装置1A响应于该切换命令,将下述位置确定为AF区域的位置在执行 基于光学取景器10的取景的情况下,图像拍摄范围中预定作为AF区域候 选的测距区域RE1到RE9中,距离在有效的位置指定模式中的位置显示 的位置最近的测距区域的位置(步骤SP34)。
这种新颖的配置最小化了下述不便如果在选择了位置指定模式的情 况下,从基于背部监视器12的取景切换到基于光学取景器10的取景,则 拍摄者难以可视地识别基于位置指定模式的AF区域。
<修改>
尽管已用特定术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这种描述仅用于 说明目的,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作出改变和变动。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光学取景器内执行对拍摄者的报警KH; 但是,也可以用图像拍摄装置1A生成的可听音调来给出报警。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反射镜下降状态中执行LVF显示;但是,也可以 通过响应于在OVF模式和LVF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命令在反射镜下降状 态和反射镜上升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来在反射镜上升状态中执行LVF显示。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步骤SP22中选择对拍摄者的报警KH或者到除F 点的AF区域图案之外的AF区域图案的转变TS;但是,也可以通过跳过 步骤SP22而执行这些选项(即,报警KH或者转变TS)之一。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步骤SP34中,局部的AF图案被用作具体的AF 区域图案;但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在该方式中,以固定的方式转 变到除F点的AF图案之外的三种AF区域图案中的任意一种(例如,中 心点的AF区域图案)。在上述实施例中,经受相位差检测的区域(或者经受检测的区域)
RE1到RE9被设置在例如图像摄取器件107上。但是,也可以在图像摄取 器件107夕卜、在光学上等效于区域RE1到RE9的位置的位置处分离地设 置位置传感器,从而检测图像摄取器件107上要经受检测的区域中的光图 像的聚焦程度。
图8和图9所示的图像拍摄装置1A的状态转变图案仅是说明性的, 因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状态转变图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取决于设计需求或者其他因素,可以进行 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 的范围内即可。
本申请包含与2006年12月19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 JP 2006-340912相关的主题,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拍摄装置,包括图像摄取器件,其被配置为摄取图像拍摄的物体的图像;光学取景器,其被配置为可视地识别所述物体;聚焦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图像摄取器件内的自动聚焦区域中的图像信号控制聚焦;显示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在显示模块上顺序显示由所述图像摄取器件摄取的物体图像的时间依赖图像,并且以叠置的方式在所述时间依赖图像上显示指示所述自动聚焦区域的位置的位置显示;设置装置,其被配置为设置是否使位置指定模式有效,在所述位置指定模式中,所述自动聚焦区域的位置可被指定为基于所述图像摄取器件的图像拍摄范围内的给定位置;以及报警装置,其被配置为当在所述位置指定模式有效的情况下发出用于从基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一取景操作切换到基于所述光学取景器的第二取景操作的命令时,响应于所述切换命令发出报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中所述报警是要被输出 到所述光学取景器的视场中的报警显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中所述报警是要被输出 到所述显示模块的报警显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中所述报警是将由所述 图像拍摄装置生成的报警音调。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还包括 目镜检测装置,其被配置为检测对象相对所述光学取景器的近距离接近,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是响应于所述目镜检测装置检测到相对所述光学 取景器的近距离接近而被发出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是响应 于所述图像拍摄装置的操作元件所执行的指定操作而被发出的。
7. —种图像拍摄装置,包括图像摄取器件,其被配置为摄取图像拍摄的物体的图像; 光学取景器,其被配置为可视地识别所述物体;聚焦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图像摄取器件内的自动聚焦区域 中的图像信号控制聚焦;显示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在显示模块上顺序显示由所述图像摄取器 件摄取的物体图像的时间依赖图像,并且以叠置的方式在所述时间依赖图 像上显示指示所述自动聚焦区域的位置的位置显示;设置装置,其被配置为设置是否使第一自动聚焦区域确定模式和第二 自动聚焦区域确定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有效,其中在所述第一自动聚焦 区域确定模式中,所述自动聚焦区域的位置可被指定为基于所述图像摄取 器件的图像拍摄范围内的给定位置,在所述第二自动聚焦区域确定模式 中,预定作为所述自动聚焦区域的候选的至少一个候选区域可被确定为所 述图像拍摄范围中的所述聚焦区域;以及模式转变装置,其被配置为当在所述第一自动聚焦区域确定模式有效 的情况下发出用于从基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一取景操作切换到基于所述光 学取景器的第二取景操作的命令时,响应于所述切换命令从所述第一自动 聚焦区域确定模式转变到所述第二自动聚焦区域确定模式。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还包括目镜检测装置,其被配置为检测对象相对所述光学取景器的近距离接近,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是响应于所述目镜检测装置检测到相对所述光学 取景器的近距离接近而被发出的。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是响应 于所述图像拍摄装置的操作元件所执行的指定操作而被发出的。
10. —种图像拍摄装置,包括-图像摄取器件,其被配置为摄取图像拍摄的物体的图像; 光学取景器,其被配置为可视地识别所述物体;聚焦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图像摄取器件内的自动聚焦区域中的图像信号控制聚焦;显示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在显示模块上顺序显示由所述图像摄取器 件摄取的物体图像的时间依赖图像,并且以叠置的方式在所述时间依赖图 像上显示指示所述自动聚焦区域的位置的位置显示;设置装置,其被配置为设置是否使位置指定模式有效,在所述位置指 定模式中,所述自动聚焦区域的位置可被指定为基于所述图像摄取器件的图像拍摄范围内的给定位置;以及自动聚焦区域确定装置,其被配置为当在所述位置指定模式有效的情 况下用于从基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一取景操作切换到基于所述光学取景器 的第二取景操作的命令被发出时,响应于所述切换命令确定所述自动聚焦 区域的位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中所述自动聚焦区域 确定装置从预定作为所述图像拍摄范围中的所述自动聚焦区域的候选的候 选区域中,将下述位置确定为所述自动聚焦区域的位置最接近在执行所述第一取景操作的情况下在有效的所述位置指定模式中的所述位置显示的 位置的候选区域的位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中所述自动聚焦区域确定装置从预定作为所述图像拍摄范围中的所述自动聚焦区域的候选的所 述候选区域中,将预定候选区域确定为所述自动聚焦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拍摄装置。该图像拍摄装置包括图像摄取器件、光学取景器、聚焦控制装置、显示控制装置、设置装置和报警装置。
文档编号G03B13/36GK101206382SQ20071016103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9日
发明者片山俊郎, 祖川久茂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