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81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装置以及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a-Si系感光鼓的装置己经实用化。作为 感光体的a-Si系材料具有较硬、寿命长的特点,但是长期使用电荷容 易泄漏,导致调色剂像产生紊乱。众所周知,为了防止产生这种调色剂 像的紊乱,可配置具有清洁辊(滑动摩擦辊)的清洁装置,通过使清洁 辊始终与感光鼓表面压力接触,来研磨感光鼓的表面。清洁辊用例如EPDM 等发泡合成橡胶制成。
在特开2006 - 20133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把送纸通道设置成沿感 光鼓顶部大体水平切线方向延伸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公报公开的装置 中,清洁辊被配置成在感光鼓表面的上下方向中央区域,沿大体水平方 向上进行压力接触。感光鼓以及清洁辊分别在压力接触部(夹缝部)向 朝下的方向转动,该压力接触部下方(下游一侧)的感光鼓表面,与上 下方向延伸的清洁刮板的上端部进行压力接触。例如在特开2005 -148609号公报公开了这种方式的清洁装置。
在特开2005 - 148609号公报中虽然没有公开,但清洁装置一般具有 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清洁辊。此外,清洁刮板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在壳体内,当需要具有回收从感光鼓表面脱落的调色剂的功能的情况下, 设置有用于回收调色剂的螺旋辊。
在清洁装置中,为了研磨感光鼓表面,使用添加氧化钛等研磨剂的 调色剂。用清洁辊以及清洁刮板从感光鼓表面刮落的调色剂的大部分, 落到壳体内的底部。另一方面,附着在清洁辊的外圆周面上的调色剂, 通过清洁辊的转动被送到与感光鼓之间的夹缝部,在该夹缝部中对感光 鼓表面进行研磨。然而,由于附着在清洁辊的外圆周面上的调色剂的量 非常少,所以有可能不能够对感光鼓表面进行所需要的、充分的研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解决以上所述问题的清洁装置。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可以对感光鼓表面进行所需要的研磨的清 洁装置以及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清洁装置包括壳体;清洁辊,配置在所述壳体内, 与感光鼓压力接触;清洁刮板,在比所述清洁辊和所述感光鼓的夹缝部 靠下方的位置上,与所述感光鼓的表面压力接触;以及调色剂导板,配 置在所述清洁辊的下方。其中,所述调色剂导板包括刮板靠近部,靠 近所述清洁刮板;以及调色剂导向部,在与所述清洁辊的外圆周面之间 具有规定的间隙,并沿该外圆周面延伸。
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鼓和上述的清洁装置。
根据所述的结构,可以用调色剂导向构件接受由清洁刮板刮落的调 色剂的至少一部分,而且通过使该调色剂在调色剂导向部和清洁辊的间 隙之间流动,可以使调色剂附着在清洁辊的外圆周面上。其结果,可以 充分地对感光鼓进行研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清洁装置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清洁装置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l所示的清洁装置的配置关系的简图。
图4是把安装有调色剂导板的清洁辊与螺旋辊一起表示的立体图, 是在把一部分分解后的状态下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的图4的清洁辊和螺旋辊的立体图。
图6是调色剂导板的立体图。
图7是图l所示的支架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具有图1的清洁装置的串列式彩色打印机的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对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参照图8,对作为 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串列式彩色打印机(下面只称为"打 印机")2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打印机2具有大体为长方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即打印机主体4。 在打印机主体4内,配置有品红色用处理单元6M、青色用处理单元8C、 黄色用处理单元IOY、以及黑色用处理单元12BK。这些处理单元6M、 8C、 IOY、 12BK从上游一侧按该顺序排列。这些处理单元6M、 8C、 10Y和12BK 分别具有感光鼓14、带电器16、显影装置18、 一次转印辊20、清洁装 置22等图像制作部件。感光鼓14使用a-Si系的感光体。此外在图8 中,为了使图简化,所述图像制作部件的标号仅在品红色用处理单元6M 中标记。这些处理单元6M、 8C、 IOY和12BK大体并排排列在水平方向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图8的右方向左方按所述顺序大体排成直线状。
在处理单元6M、 8C、 IOY和12BK的下方配置激光扫描单元LSU。激 光扫描单元LSU根据图像信息,分别对处理单元6M、 8C、 IOY和12BK的 感光鼓14的表面扫描并照射激光。
在处理单元6M、 8C、 10Y和12BK的上侧配置中间转印带机构24。 中间转印带机构24包括驱动辊26、从动辊28、以及巻挂在这些辊上的 中间转印带30。中间转印带30在驱动辊26和从动辊28之间,大体沿图 8中的左右方向水平延伸。
在中间转印带30的上方,对应于处理单元6M、 8C、 IOY和12BK, 分别安装有调色剂补充容器18M、 18C、 18Y和18BK。这些调色剂补充容 器18M、 18C、 18Y和18BK,通过图中没有表示的输送通道和输送装置, 分别为相应的显影装置18补充相应颜色的调色剂。
在处理单元6M、 8C、 10Y和12BK中, 一次转印辊20隔着中间转印 带30的下侧运行区域,从上方与感光鼓14压力接触。
在图8中的驱动辊26的左侧配置有二次转印辊34。 二次转印辊34 通过中间转印带30,从左方与驱动辊26进行压力接触。由于驱动辊26
在图8中向顺时针方向驱动转动,所以中间转印带30、 一次转印辊20 和从动辊28也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图8中的中间转印带机构24的左方,配置有输送记录媒体即纸 PA的输送通道36。输送通道36配置成沿着图8中的打印机主体4的左 侧面的内侧,几乎垂直延伸。中间转印带机构24的驱动辊26和二次转 印辊34之间的夹缝部配置在输送通道36的中途。
在打印机主体4的下端部配置供纸盒38。输送通道36的上游端区 域连接在供纸盒38上。在输送通道36中,在比驱动辊26和二次转印辊 34之间的夹缝部靠上游一侧,配置有分离辊对40和对准辊对42。分离 辊对40和对准辊对42沿输送通道36从它的上游向下游按该顺序配置。
在供纸盒38内配置底板46和压縮螺旋弹簧(图中没有表示)等。 底板46是一端绕轴44自如转动地支承在其上的纸放置板。压縮螺旋弹 簧用于把底板46的另一端向上方推压。以层叠状态装入底板46上的纸 PA的前端部的上面,与配置在打印机主体4内的搓纸辊48压力接触。
在输送通道36中,在比驱动辊26和二次转印辊34之间的夹缝部靠 下游一侧,配置有定影装置50。定影装置50具有热辊50A和压力辊50B。
在打印机主体4的上面设有出纸盘52。在图8中出纸盘52的左端 从打印机主体4的上面几乎垂直地向下方延伸,从该左端的下端向图8 中的右上方一直延伸到打印机主体4的上面。在出纸盘52的左端设有纸 PA的排出口54。输送通道36配置成上端区域大体向水平方向弯曲,并 指向出纸盘52的排出口 54。在输送通道36中,在紧靠排出口 54的上游 一侧配置排出辊对56。
下面参照图8,对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打印机2的打印动作进行简 单说明。进行打印时,在处理单元6M、 8C、 10Y和12BK中,感光鼓14 的表面通过各自的带电器16而均匀带电,并通过激光扫描单元LSU对感 光鼓14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形成静电潜影。该静电潜影由显影装置18 进行显影后成为调色剂像。用一次转印辊20把该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 印带30上。此时,从上游一侧的处理单元6M形成的调色剂像开始顺序 重叠地转印到转印带30上。然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的彩色调色
剂像又被转印到通过驱动辊26和二次转印辊34之间夹缝部的纸PA上。 转印到该纸PA上的调色剂像,在通过定影装置50期间被热定影在该纸 PA上。该调色剂像被定影后的纸PA,通过排出辊对56以面朝下的状态 排出到出纸盘52上。
下面对打印机2中装备的清洁装置22进行说明。此外,处理单元 6M、 8C、 IOY和12BK中的清洁装置22,由于分别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构, 所以下面作为它们的代表、对处理单元6M的清洁装置22进行说明。
如图1 图3所示,清洁装置22具有壳体60。壳体60具有一对侧 壁61 (图1)和62 (图2)、底壁64、顶壁66、以及一个端壁68。侧壁 61和侧壁62沿感光鼓14的轴向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底壁64在侧壁 61和侧壁62各自的下端部之间延展,沿感光鼓14的轴向延伸,连接侧 壁61和侧壁62。顶壁66在侧壁61和侧壁62各自的上端部之间延展, 沿感光鼓14的轴向延伸,连接侧壁61和侧壁62。 一个端壁68在侧壁 61和侧壁62各自的一侧端部之间延展,并且沿感光鼓14的轴向延伸。 一个端壁68连接在底壁64和顶壁66各自的一侧端部上。
在壳体60上相对一个端壁68的位置上形成开口 60a。开口 60a由 侧壁61、侧壁62、底壁64和顶壁66的另一端侧形成。如图3所示,感 光鼓14配置成其表面(外圆周面)位于该开口 60a内。
壳体60具有连接在侧壁61上的伸出壁61a、连接在侧壁62上的伸 出壁62a。伸出壁61a、 62a从侧壁61、 62向与一个端壁68相反的一侧 伸出。伸出壁61a、 62a隔开比一对侧壁61、 62之间的间隔更宽的间隔, 在感光鼓14的轴向上对置。
在伸出壁61a、 62a之间配置感光鼓14。从感光鼓14的一端伸出的 轴14A,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伸出壁61a上,从感光鼓14的另一端伸出的 轴14A,通过图中没有表示的轴承,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侧壁62a上。壳体 60的侧壁61和62在感光鼓14的轴向上隔开间隔而对置,在伸出壁61a 的下端部和伸出壁62a的下端部之间支承有带电器16 (图8)。
如图3 图5所示,在壳体60内配置有清洁辊70和螺旋辊72。清 洁辊70具有轴70A、以及固定在轴70A外圆周面上可以与轴70A —体转
动的辊构件70B。辊构件70B例如用EPDM等发泡合成橡胶制成。螺旋辊 72具有轴72A、以及与轴72A设置成一体在轴72A的外圆周面螺旋状延 展的螺旋叶片72B。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60的侧壁61和62的靠近一个端壁68 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圆筒部74、 76。圆筒部74、 76做成向轴向的外方 伸出。圆筒部74和76彼此具有相同的外径,而且在共同的轴线上。螺 旋辊72的轴72A的一个端部(在图5中的左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 配置在图中没有表示的闭塞构件中心部的、图中没有表示的轴承部上。 闭塞构件脱离自如地嵌入圆筒部74的开口端部74a的外圆周面。圆筒部 74的内径做成与螺旋叶片72B的外圆周面之间可以形成间隙。
螺旋辊72的轴72A的另一端部(在图5中为右端部)转动自如地支 承在轴承构件上,轴承构件在图中没有表示,它脱离自如地嵌入圆筒部 76的开口端部76a的内圆周面。螺旋辊72的轴72A的轴线基本在与圆筒 部74和76共同的轴线上。
一对支架构件80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圆筒部74和76上。如图7 所示,支架构件80包括大直径的圆筒部80a、小直径的圆筒部80b、以 及把圆筒部80a和80b连成一体的平板状的连接部80c。小直径的圆筒部 80b连接在连接部80c的上端,大直径的圆筒部80a连接在连接部80c 的下端。圆筒部80a和80b的轴线相互平行。圆筒部80a和80b各自的 轴向宽度相同,而且各自轴向的一个面和另 一个面分别位于垂直轴线的 同一平面上。连接部80c具有以通过两个圆筒部80a和80b的轴心的假 想线(图中没有表示)为中心的厚度,而且沿该假想线方向延展。连接 部80c的轴向宽度与圆筒部80a和80b的轴向宽度相同。
在小直径的圆筒部80b中,板状的凸缘80d设置成从其外圆周面的 顶部向上方伸出。凸缘80d随着离开圆筒部80b的外圆周面而倾斜,相 对于所述假想线离开圆周方向。在凸缘80d上配置有定位杆80e。定位杆 80e设置在凸缘80d的与所述假想线相反一侧的面上,从该面的矩形的中 央笔直伸出。
如图1所示, 一个支架构件80的大直径的圆筒部80a嵌入侧壁61
的圆筒部74的外圆周面中。支架构件80可以转动地支承在该圆筒部74 上。此外如图2所示,另一个支架构件80的大直径的圆筒部80a嵌入侧 壁62的圆筒部76的外圆周面中。支架构件80可以转动地支承在该圆筒 部76上。
清洁辊70 (图5)的轴70A的一个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一个支 架构件80的小直径圆筒部80b上,此外,清洁辊70的轴70A的另一个 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另一个支架构件80的小直径圆筒部80b上。此 外,在壳体60的侧壁61上形成图中没有表示的贯通孔,清洁辊70的轴 70A的一个端部贯通其中,在壳体60的侧壁62上也形成图中没有表示的 贯通孔,清洁辊70的轴70A的另一个端部贯通其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60的侧壁61和62上,分别配置弹簧支 承部82。弹簧支承部82分别设置在侧壁61、 62的轴向外侧的上端部, 各个弹簧支承部82分别具有弹簧支承壁82a,该弹簧支承壁82a相对对 应的支架构件80的凸缘80d隔开间隔而对置。
在支架构件80的凸缘80d和对应的弹簧支承壁82a之间,分别配置 有压缩螺旋弹簧84。压縮螺旋弹簧84的一个端部嵌入对应的支架构件 80的凸缘80d的定位杆80e (图7)中,压縮螺旋弹簧84另一个端部嵌 入设置在对应的弹簧支承壁82a上的、图中没有表示的定位突起中。
压縮螺旋弹簧84把支架构件80向清洁辊70的辊构件70B按压感光 鼓14的方向压靠。也就是如图3所示,在壳体60的开口 60a的上侧区 域中,用压縮螺旋弹簧84使清洁辊70的辊构件70B外圆周面的上下方 向的中央部,对感光鼓14表面(外圆周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位沿水 平方向进行压力接触。即清洁辊70的辊构件70B通过壳体60的开口 60a, 与感光鼓14压力接触。此外,清洁辊70的轴70A和螺旋辊72的轴72A 平行于感光鼓14的轴14A。
在壳体60中设置有清洁刮板90。清洁刮板90在开口 60a的下侧区 域实质上沿上下方向延展,清洁刮板90的上端部与感光鼓14表面压力 接触。具体说,在壳体60的底壁64上,配置有从开口 60a的下端位置 实质上向下方延伸的下垂壁64a。用金属板加工的刮板支承板92,其下
端部的内侧面,以与下垂壁64a的外侧面重合的状态被固定在下垂壁64a 上。另一方面,刮板支承板92的上端部伸出到壳体60的底壁64内面(上 面)64b的上方。清洁刮板90的下端部的内侧面固定在该刮板支承板92 的上端部的外侧面上。即清洁刮板90通过刮板支承板92安装在壳体60 上。刮板支承板92以具有一定高度的状态,沿感光鼓14的轴向呈直线 状延展。
螺旋辊72用于回收从感光鼓14表面脱离的调色剂,如图3所示, 该螺旋辊72配置在清洁辊70的下方。螺旋辊的轴72A配置在比清洁辊 70的轴70A更靠近壳体60的一个端壁68的位置上。螺旋辊72的螺旋叶 片72B相对壳体60的底壁64和一个端壁68相交的圆弧部,隔开规定的 间隙延展。螺旋辊72的螺旋叶片72B的外圆周的端面和一个端壁68之 间的间隙,在水平方向的间隔,比清洁辊70的辊构件70B的外圆周面和 一个端壁68的水平方向的间隔小。
如图3和图6所示,清洁装置22具有调色剂导板100。调色剂导板 IOO例如用不锈钢(SUS)等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调色剂导板100包括 基底部102、上凸缘部104、下凸缘部105、调色剂导向部106、以及一 对支承凸缘108。
基底部102被做成实质上有一定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并且沿规定方 向延伸的细长形状,基底部102在安装到壳体60上时沿感光鼓14的轴 向直线延展。上凸缘部104从基底部102的上端向壳体60的一个端壁68 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凸缘部104向与基底部102呈直角的方向延 伸。
下凸缘部105从基底部102的下端向壳体60的一个端壁68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凸缘部105向与基底部102呈直角的方向延伸。下 凸缘部105的横向宽度比上凸缘部104窄。
调色剂导向部106做成断面圆弧状,从上凸缘部104的前端朝向上 方。两个支承凸缘108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各支承凸缘108分别从 上凸缘部10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直立,并且在与调色剂导向部106相同 的方向上呈圆弧状伸出。在各支承凸缘108上分别形成向感光鼓14开口的圆弧形状的被支承孔110。各被支承孔110具有比清洁辊70的轴70A 的外径稍大的内径,而且成半圆以上的圆弧形状。各支承凸缘108限定 调色剂导板100的长度方向,也就是在安装状态下感光鼓14的轴向的两 端。
如图4所示,清洁辊70的轴70A穿过支承凸缘108的被支承孔110, 轴70A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承凸缘108上。轴70A可以从支承凸缘108 上拆下。
在轴70A上的各支承凸缘108的轴向外侧,分别可以相对转动地镶 入彩色构件120。在彩色构件120上夹持其轴心的两侧的外面,形成条形 突起120a。条形突起120a沿彩色构件120的切线方向平行延展。支架构 件80定位于彩色构件120的轴向外侧,实质上不能沿轴向移动。彩色构 件120的条形突起120a嵌入在配置于壳体60的对应位置上的图中没有 表示的槽中可以滑动,而且在轴向不能移动。该条形突起120a的滑动方 向是压縮螺旋弹簧84的按压方向。采用以上的结构,调色剂导板100被 定位于规定的轴向位置上。
如图3所示,调色剂导板100被保持(holding)在刮板支承板92和 壳体60上,并与它们一起协调动作。通过把调色剂导板100的下端部固 定在壳体60上,实质上限制了调色剂导板100的转动。调色剂导板IOO 的下端部通过刮板支承板92的内侧和壳体60的底壁64得以保持。具体 说,在底壁64的内面64b上形成具有比该内面64b低一层的底面的低部 64c。低部64c在从开口 60a的下端向一个端壁68的方向的宽度为一定 的状态下,沿壳体60的长度方向延伸,具有一定的深度。低部64c在侧 壁61和侧壁62之间延展。在底壁64的内面64b和低部64c的底面之间 形成台阶部64d。
调色剂导板100的下端部包括下凸缘部105和基底部102的下端部。 下凸缘部105放置在壳体60的底壁64的低部64c上,并固定在低部64c 上。在下凸缘部105的前端和台阶部64d之间形成很小的间隙。另一方 面,基底部102的下端部的外侧面与刮板支承板92的上端部的内侧面重 实质上配置在壳体60内的调色剂导板100配置在清洁辊70的下方。 具体说,在感光鼓14和清洁辊70的辊构件70B之间的夹缝部(压力接 触部)的下方,配置清洁刮板90,调色剂导板100从靠近该清洁刮板90 的位置,在辊构件70B的下方向壳体60的一个端壁68延伸。即调色剂 导板100具有靠近清洁刮板90的刮板靠近部。刮板靠近部包括基底部102 和上凸缘部104。上凸缘部104从感光鼓14和辊构件70B之间的夹缝部 下方的清洁刮板90的内侧,在水平方向稍稍上升并延伸到清洁辊70和 螺旋辊72的之间。连接在上凸缘部104上的调色剂导向部106,在辊构 件70B和螺旋辊72之间的区域,在与辊构件70B的外圆周面之间具有规 定的间隙,并沿着该外圆周面而配置。调色剂导向部106在从辊构件70B 的下侧位置到与夹缝部相反的一侧,且与夹缝部大体相同的高度位置的 区域延展。因此,调色剂导向部106的前端部朝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导向部106的上端和夹缝部大体位于通过 清洁辊70的轴70A轴心的、图中没有表示的假想水平面上。当然在调色 剂导向部106和螺旋辊72的螺旋叶片72B之间也有间隙。螺旋辊72配 置成在调色剂导向部106的上端部和壳体60的一个端壁68之间的间 隙的下方,至少有螺旋叶片72B的一部分区域。调色剂导向部106的上 端部和壳体60的一个端壁68之间的间隙,成为可以使在辊构件70B和 调色剂导向部106之间的间隙流动的调色剂落下的调色剂落下通道P。
如图2所示,在感光鼓14的轴向的另一端,驱动齿轮15配置成可 以与感光鼓14一体转动。驱动齿轮15通过图中没有表示的驱动源即电 动机进行驱动。此外,在清洁辊70的轴70A上,图中没有表示的被驱动 齿轮配置成可以与轴70A—体转动。此外在螺旋辊72的轴72A上,图中 没有表示的被驱动齿轮配置成可以与轴72A —体转动。清洁辊70的被驱 动齿轮与感光鼓14的驱动齿轮15啮合,螺旋辊72的被驱动齿轮与清洁 辊70的被驱动齿轮啮合。感光鼓14和清洁辊70通过电动机的驱动齿轮 15的驱动,在夹缝部向朝下的方向转动。
如果参照图3进行说明,感光鼓14通过电动机的驱动在图3中绕顺 时针方向转动。此时清洁辊70绕逆时针的方向转动,螺旋辊72绕顺时 针方向转动。感光鼓14和清洁辊70在两者的压力接触部(夹缝部)向
朝下的方向转动。
伴随感光鼓14的转动,清洁辊70的辊构件70B对感光鼓14的表面 进行研磨,由此使在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脱落到壳体60内。此外,清洁 刮板90与在比清洁辊70的压力接触部靠向下游一侧(下侧)的感光鼓 表面压力接触,使没有被清洁辊70的辊构件70B脱落而残留在感光鼓14 表面上的调色剂,脱落到壳体60内。
从感光鼓14表面脱落的调色剂,由调色剂导板100的上凸缘部104 挡住。被挡在调色剂导板100的上凸缘部104上的调色剂逐渐堆积。当 堆积的调色剂的上面到达清洁辊70的辊构件70B的外圆周面时,调色剂 表层的一部分通过辊构件70B表面和调色剂导板100的调色剂导向部106 之间的间隙G,向上方输送。此时在间隙G中输送的调色剂的一部分附着 在辊构件70B表面上,直接提供给压力接触部,所以可以按需要对感光 鼓14的表面进行充分的研磨。
另一方面,调色剂的一部分从调色剂导板100的上端(调色剂导向 部106的上端)和辊构件70B的间隙G也就是调色剂出口溢出,通过调 色剂导向部106和壳体60的一个端壁68之间的调色剂落下通道P,自由 落到壳体60内。落到壳体60内的调色剂,伴随螺旋辊72的转动,向轴 向的一侧输送,回收到图中没有表示的调色剂回收箱中。
可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与在通常的环境下相比,调色剂的流动 性降低。因此从调色剂导板100的上端和清洁辊70的间隙G溢出的调色 剂,不是直接落下,而往往是沿辊构件70B的表面向上方堆积,变成大 块后,通过调色剂落下通道P落下。在调色剂落下通道P狭窄,并且调 色剂块大到比该通道P的宽度宽的情况下,就不能通过调色剂落下通道 P,而被挡住不能落下,因而有可能堵塞调色剂落下通道P。 一旦调色剂 落下通道P被堵,则在清洁刮板90附近的调色剂的循环恶化,有可能过 剩滞留。 一旦调色剂在清洁刮板90附近过剩滞留,调色剂就过多地带电, 并在感光鼓14表面放电,可能会产生损伤该表面的不利情况。
本发明者在进一步研究产生所述不利情况的原因时发现,在调色剂 导板100的上端和清洁辊70之间的所述间隙G宽于适当的值时,有可能
产生上述不利情况。 一般清洁辊70通过弹簧被按压在感光鼓14表面上,
处于时常可动的状态。与此相反,清洁刮板90被固定在处于时常静止状 态的壳体60上。其结果,难以把间隙G准确地设定在适当的值,为了避 免调色剂导板100的上端接触到清洁辊70表面,不得不把间隙G设定成 比该适当值大的值。在这种情况下,由清洁辊70输送的调色剂仅仅为表 面层,间隙G内大多数的调色剂不流动而处于滞留在间隙G内的状态。 其结果,在间隙G的宽度比适当值大的情况下,流动性降低的调色剂堆 积在间隙G内,堆积量变多后导致产生上述不利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22中,设置在调色剂导板100长度方向(感 光鼓14的轴向)的两端上的支承凸缘108 (图6),与清洁辊70的轴70A 嵌合。其结果,清洁辊70的辊构件70B弹性压力接触于感光鼓14表面, 尽管辊构件70B的位置可以产生位移,但调色剂导板100的上端(调色 剂导向部106的上端)可以跟随辊构件70B移动,所以可以稳定地保持 辊构件70B和调色剂导板100的间隙G的宽度。因此,可以把间隙G的 宽度准确设定为适当的值,而且可以稳定地保持,所以像在高温高湿等 环境下,调色剂的流动性降低的情况下,也能确保间隙G内的调色剂的 流动性。这样,就可以抑制调色剂在调色剂导板100上方堆积成大块, 并且可以使调色剂容易通过调色剂落下通道P而落下。因此,使清洁刮 板90附近的调色剂顺利进行循环,可以防止调色剂在清洁刮板90附近 过多地滞留而导致调色剂过多地带电。
在上述清洁装置22中,上述间隙G设定为0. 4mm以上、0. 6rara以下, 优选设定为0.5mm。如果在该范围,就可以抑制产生上述的不利情况。
在上述清洁装置22中,由于调色剂导板100通过刮板支承板92和 壳体60得以保持,转动受到限制,所以可以更可靠地达到所述效果。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清洁辊70定位于相对感光鼓14的位置, 其轴70A的轴心大体位于通过感光鼓14的轴14A轴心的、图中没有表示 的假想水平线上。调色剂导板100的调色剂导向部106的上端和压力接 触部也大体位于所述假想水平线上。然而根据布局,在清洁辊70的轴向 上看,清洁辊70的轴70A的轴心也可以位于相对于该假想水平线,向上 方或下方倾斜某个角度范围(例如3(T以内)的、图中没有表示的假想
倾斜线(通过感光鼓14的轴14A轴心的图中没有表示的假想倾斜线)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具有清洁装置的打印机,但不限于此, 也可以适用于例如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它们的数码 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概要进行说明。
(1)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用调色剂导向构件接受由清洁刮板刮落 的调色剂的至少一部分。而且通过使该调色剂在调色剂导向部和清洁辊 的间隙之间流动,可以使调色剂附着在清洁辊的外圆周面上。其结果, 可以充分对感光鼓进行研磨。
(2) 所述感光鼓和所述清洁辊在所述夹缝部都向朝下的方向转动。 因此可以把在夹缝部没刮落的调色剂用清洁刮板有效地刮落。
(3) 所述清洁辊具有轴、以及与该轴一体转动的辊构件,所述调色
剂导板支承在所述清洁辊的轴部,可以自如地进行相对的转动。也就是, 由于调色剂导板支承在清洁辊的轴上,所以即使辊构件产生位移,也能 使调色剂导板的调色剂导向部和清洁辊的外圆周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一定
的宽度。
(4) 清洁装置具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刮板支承板,所述清洁刮板
通过所述刮板支承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调色剂导板保持在所述刮 板支承板和所述壳体上。因此,由于刮板支承板和壳体联动,固定调色 剂导板,所以当清洁辊转动时,实质上可以限制调色剂导板转动。这样, 可以更稳定地保持调色剂导板和辊构件之间间隙的宽度。
(5) 所述壳体具有沿所述感光鼓的轴向对置的两个侧壁、在所述侧
壁的之间延展的底壁、在所述侧壁的之间延展的顶壁、在所述侧壁的之 间延展的一个端壁、以及在与该一个端壁相对的位置上形成的开口,所 述清洁辊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感光鼓压力接触。
(6) 所述刮板靠近部包括基底部,具有规定的高度,并且沿所述 清洁辊的轴向延伸;以及上凸缘部,配置在所述基底部和所述调色剂导 向部之间,沿所述清洁辊的轴向延伸。(7) 所述调色剂导板具有一对支承凸缘,分别配置在所述上凸缘部 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支承凸缘的每一个具有比清洁辊的轴的外径 稍大的内径、且具有半圆以上的圆弧形状,并且具有实质上向着所述感 光鼓开口的圆弧形状的被支承孔,所述清洁辊的轴插入所述支承凸缘的 每一个的被支承孔中。
(8) 所述上凸缘部从所述清洁刮板的内侧延伸到所述清洁辊的下 侧,所述调色剂导向部从所述上凸缘部,沿着所述清洁辊的外圆周面延 伸到与所述夹缝部相同高度的位置。
(9) 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从所述开口的边缘部向下延伸的下 垂壁,所述刮板支承板的上端部延伸到所述底壁的内面的上方,另一方 面,下端部固定在所述下垂壁上。
(10) 所述底壁在其上面形成具有一定的深度,并且从所述开口的 边缘部沿着朝向所述一个端壁的方向具有规定宽度的低部,所述调色剂 导板具有从所述基底部的下端部向侧方延伸的下凸缘部,所述基底部固 定在所述刮板支承板上,所述下凸缘部固定在所述低部。因此,可以提 高调色剂导板的支承刚性。
(11) 所述刮板支承板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沿所述清洁辊的轴向 上延展,所述清洁刮板的下端部固定在所述刮板支承板的上端部上。
(12) 所述清洁辊的外圆周面和所述调色剂导向部的上端部之间的 所述间隙,优选为0.4mm 0. 6mm。在该方式中,即使在调色剂的流动性 降低的条件下,也可以使间隙中的调色剂流动。其结果,可以防止调色 剂堆积在间隙中而使调色剂过多地带电。
(13)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鼓和以上所述的清洁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清洁辊,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感光鼓压力接触;清洁刮板,在比所述清洁辊和所述感光鼓的夹缝部靠下方的位置上,与所述感光鼓的表面压力接触;以及调色剂导板,配置在所述清洁辊的下方,其中,所述调色剂导板包括刮板靠近部,靠近所述清洁刮板;以及调色剂导向部,在与所述清洁辊的外圆周面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并沿该外圆周面延伸。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鼓和所 述清洁辊在所述夹缝部都向朝下的方向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辊具有轴、以及与该轴一体转动的辊构件, 所述调色剂导板支承在所述清洁辊的轴部,自如地进行相对的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 述壳体上的刮板支承板,其中,所述清洁刮板通过所述刮板支承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调色剂导板保持在所述刮板支承板和所述壳体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两个侧壁,沿所述感光鼓的轴向对置; 底壁,在所述侧壁的之间延展; 顶壁,在所述侧壁的之间延展; 一个端壁,在所述侧壁的之间延展;以及开口,形成在与该一个端壁相对的位置上, 所述清洁辊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感光鼓压力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靠近部包括基底部,具有规定的高度,并且沿所述清洁辊的轴向延伸;上凸缘部,配置在所述基底部和所述调色剂导向部之间,沿所述清洁辊的轴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导板具有一对支承凸缘,分别配置在所述上凸缘部长度 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支承凸缘的每一个具有比所述清洁辊的轴的外径稍大的内径、 且具有半圆以上的圆弧形状,并且具有实质上向着所述感光鼓开口的圆 弧形状的被支承孔,所述清洁辊的轴插入所述支承凸缘的每一个的被支承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凸缘部从所述清洁刮板的内侧延伸到所述清洁辊的下侧, 所述调色剂导向部从所述上凸缘部,沿着所述清洁辊的外圆周面延 伸到与所述夹缝部相同高度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设置有从所述开口的边缘部向下延伸的下垂壁,所述刮板支承板的上端部延伸到所述底壁的内面的上方,下端部固 定在所述下垂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在其上面形成有一定的深度、并在从所述开口的边缘部向 着所述一个端壁的方向有规定宽度的低部, 所述调色剂导板具有从所述基底部的下端部向侧方延伸的下凸缘部,所述基底部固定在所述刮板支承板上,所述下凸缘部固定在所述低 部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板支承板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沿所述清洁辊的轴向延展, 所述清洁刮板的下端部固定在所述刮板支承板的上端部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辊的 外圆周面和所述调色剂导向部的上端部之间的所述间隙,为0.4mm 0.6mm。
13. —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鼓;以及清洁装置,如权利要求l至12中任一项所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装置以及具有这种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壳体;清洁辊,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感光鼓压力接触;清洁刮板,在比所述清洁辊和所述感光鼓的夹缝部靠下方的位置上,与所述感光鼓的表面压力接触;以及调色剂导板,配置在所述清洁辊的下方。其中,所述调色剂导板包括刮板靠近部,靠近所述清洁刮板;以及调色剂导向部,在与所述清洁辊的外圆周面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并沿该外圆周面延伸。可以对感光鼓表面进行所需要的研磨。
文档编号G03G21/00GK101169617SQ20071018155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6日
发明者森下浩树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