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38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行业中的一种直接制版机,特别是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 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直接制版机是一种能把经过计算机数字化处理的图文信息,用激光扫描成像的方式输出 到可直接用于印麟的印版上去的机器。在直接制版机上,印版固定于光鼓表面、随光鼓在高 速旋转中完成激光扫描成像,因此它能否稳定、良好地固定于光鼓表面,不仅影响到图文信 息的输出质量,也影响到直接制版机的正常运行。
现有的一种外鼓式直接制版机,它的印版固定系统由光鼓、版头压条装置、版尾压条装 置组成,其中'
光鼓为装于机架上的滚筒状部件,它内部封闭并与真空系统连接,外表面刻有气槽且气 槽底面分布着能沟通光鼓内部的通气孔。当印版被自动输送或手工放置到光鼓表面上时,被 真空泵抽吸成真空的光鼓内部的真空负压、通过带通气孔的气槽作用在印版上,使印版吸附 于光鼓表面。
版头压条装置含版头压条、版头压条控制机构。版头压条为轴向安装于光鼓表面的长条 状部件,它在光鼓周向上的相对位置固定,起到压住印版版头、避免版头翘起的作用;版头 压条控制机构装于光鼓两侧,它控制版头压条在光鼓表面抬起或压下的动作、使版头压条实 现压住印版版头的目的。
版尾压条装置含版尾压条、版尾压条控制机构、版尾压条支據机构。版尾压条为轴向安 装于光鼓表面的长条状部件,它在光鼓周向上的相对位置可以移动,起到压住印版版尾、避 免版尾翘起的作用;版尾压条控制机构装于光鼓两侧,不仅控制版尾压条在光鼓表面抬起和 压下的动作、使版尾压条实现压住印版版尾的目的,还控制版尾压条在光鼓周向上的相对移 动、使版尾压条实现可以压住各种幅面的印版版尾的目的版尾压条支撑机构由支撑架和设 置在光鼓表面的移动槽组成,支撑架起加强版尾压条刚度的作用,移动槽可确保支撑架在光 鼓表面的相对移动畅通。.
为了能够输出多种幅面的印版(印版在光鼓表面圆周方向上的长度为印版的幅长),现 有的外鼓式直接制版机,其光鼓表面对应最大幅面印版的吸附区域都刻有纵横交错的气槽, ,以满足对各种幅面印版的吸附,而这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如下问题1)光鼓吸附不同幅面 的印版时、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漏气"现象,即外界空气在真空负压的作用下、将通过未被 印版覆盖的气槽流入光鼓内部,导致光鼓内部的真空负压不能保持恒定,从而影响到不同幅 面的印版在光鼓表面吸附状态的一致性,并最终影响到成像质量的稳定性;2)光鼓吸附适 用的最小幅面的印版时,会因光鼓的"漏气"最为厉害,而使印版的吸附效果最差,故在光 鼓高速旋转激光,扫描成像时,就有可能产生印版从光鼓表面甩出去的"飞版"现象,它不但 可能打坏机器零部件,还有可能伤及人身;为兼顾适用的各种幅面印版均能正常输出,生产 厂家在机器出厂前都会给光鼓设定一个适当的真空度,且一般不再允许用户自行调节;但实
际上这种设定的真空度在对应最小幅面印版附输出时,其真空负压性往处于能够有效吸附印 版的临界状态, 一旦机器操作不规范、设备维护不到位、环境条件变化大等不利的客观因素 叠加到一起,"飞版"现象仍难免发生、很不安全3)当真空度设定得过高,真空负压吸附 最大幅面印版时会使印版在气槽处产生"凹陷;;,而真空度设定得过底,真空负压又不能满 足对最小幅面印版的吸附,所以直接制版机能够输出的印版幅面范围是有局限的,而"漏 气"更使厂家可调真空度的范围减小,从而缩小了机器适用的印版幅面范围。总之,现有直
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时的"漏气",已经影响到成像的效果和客户的使用,并且还留有事 故隐患,故急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 的防漏气装置;它不仅可以保证光鼓吸附各种幅面的印版时不再"漏气",使印版在光鼓表 面平整光滑、稳家可靠地吸附以提高激光成像的质量和机器正常的运转,而且还具有设计合 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可靠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气装置,它包括光鼓、版尾压条、版尾压条 控制机构、版尾压条支撑机构,其特征是光鼓表面的通气孔仅分布在能被适用的最小幅面 印版覆盖的气槽威面版尾压条压住印版的压面粘贴有垫片,该垫片带有正对光鼓表面圆周 方向的气槽且与气槽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气塞。当光鼓吸附印版时,随着版尾压条 压住印版的版尾,垫片上的气塞将从印版版尾处嵌入气槽,把印版版尾处的气槽横截面所形 成的漏气口堵住,这时被印版覆盖的气槽底面的通气孔与外界完全隔绝,而暴露在外的气權 底面不分布通气孔,从而达到使光鼓不再漏气的目的。
上述的版尾压条,在实际中常见的形式是版尾旋转轴加版尾压板,其中用于压住印版的 版尾压板可以是分片式结构,也可以是整片式结构在分片式结构中,版尾压板在压住印版 的压面上粘贴的垫片包含与分片式版尾压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分片式堵气垫和分片式 压版垫;在整片式结构中,版尾压板在压住印版的压面上粘贴的垫片可以是分片式堵气垫2c' 和分片式压版垫2c"的组合,也可以是与整片式版尾压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整片式堵气 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气装置能使 各种幅面的印版平整光滑地吸附于光鼓表面,故印版成像质量的稳定性得到提高;2)因印 版能稳定可靠地吸附于光鼓表面,故即使输出适用的最小幅面的印版,也能避免"飞版"事 故的发生;3)由于光鼓不漏气,故能进一步拓宽直接制版机适用印版幅面的范围;4)本实 用新型保留并利用现有直接制版机印版固定系统中的光鼓和版尾压条装置所含的版尾压条、 版尾压条控制机构、版尾压条支撑机构,而只对光鼓表面通气孔的分布区域进行限定、在版 尾压条压住印版的压面上粘贴垫片,因此除了增加少量的简单零件之外,它既不破坏整机的 结构,又不改动或增加原操作工序,故有利于现有直接制版机的更新改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气装置的主视图; 图2和图3分别是图1中的节点II和节点I放大图4 图6是本实施例中的垫片的结构图,其中图4a、图4b分挑是分片式堵气垫2c'
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图5a、图5b分别是分片式压版垫2c"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图6是整片
式堵气垫的主视图7和图8分别是图2中的摇裙3c和支座3b的右视局部放大图9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中的版尾压条处于对应最大幅面印版版尾的位置;
图10是光鼓表面覆盖了较小或最小幅面的印版时的图1中A-A位置上的剖视放大图11是现有的直接制版机的光鼓表面覆盖了较小或最小幅面的印版时的图1中A-A位 置上的剖视放大图。
图中的标号说明1-光鼓la-滚简;lb-端盖;lc-轴;lc,-孔道;Id-气槽;ld, -通
气孔2-版尾压条;2a-版尾旋转轴;2b-版尾压板;2c-气塞;2c'-分片式堵气垫;2c"-分片式压板垫;2C,-整片式堵气垫;3-版尾压条联动机构;3a-版尾侧板3b-支座;3c-摇臂
3d-拉紧弹簧;3 -压臂分机构;4-版尾压条支撺机构;4a-支撑架;4b-移动槽;5-版头压条; 6-印版;7-版尾处的气槽横截面;8-机架。
具体实旌方式
本实施倒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气装置的结构可从图1 图3、图7~图10中 看到,它包哮光鼓l、版尾压条2、版尾压条联动机构3、版尾压条支撑机构4。其中
光鼓1含滚简la、固接在滚筒两端的端盖lb、紧配在两个端盖中心孔上的轴lc,并且 光鼓表面刻有纵橫交错的气槽ld、气槽底面设有能连通光鼓内部的通气孔ld'、轴lc上设 有能使光鼓内部与真空系统连通的孔道lc';当印版被自动输送或手工放置到光鼓表面上
时,被真空泵抽吸成真空的光鼓内部所产生的真空负压、通过带通气孔ld'的气槽ld作用 在印版上,可以使印版吸附于光鼓1的表面。
版尾压条2含安装在支座3b上且在支座孔中能够自由转动的版尾旋转轴2a、固接在版 尾旋转轴上的版尾压板2b:版尾压条受版尾压条联动机构3的控制,在光鼓周向上的相对位
置可以移动,可以压住不同幅面的印版的版尾。
版尾压条联动机构3含能与端盖lb离合的版尾侧板3a、固接在版尾侧板上的支座3b、 固接在版尾旋转轴2a两端的摇臂3c、连接版尾侧板和摇臂的拉紧弹簧3d、安装在机架8上 的压臂分机构3e,其中压臂分机构是一个带步进电机的动力机构;版尾压条联动机构3不工 作时,拉紧弹簧3d通过摇臂3c和版尾旋转轴2a使版尾压板2b压紧在光鼓表面或印版上, 同时版尾侧板3a与端盖lb也是接合的,这时版尾压条2与光鼓1固接在一起,当光鼓旋转 时,版尾压条同步旋转、在光鼓周向上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版尾压条联动机构3工作时, 压臂分机构3e压下摇臂3c—端(如图7中摇臂右端上的箭头所示)使之旋转角度f、并通 过版尾旋转轴2a使版尾压板2b也旋转相同角度#而从光鼓表面或印版上抬起,同时版尾側 板3a与端盖lb也被分离,这时版尾压条2与光鼓1的两个固接点断开,当光鼓旋转时,版
尾压条停在原位、在光鼓周向上的相对位置是可以调节的。
版尾压条支據机构4含四个支撑架4a、设置在光鼓表面上的四个移动槽4b;支撑架4a 可提髙长条状的叛尾压条2的刚度、使其不易弯曲变形移动槽4b可确保支撑架4a在光鼓 表面的相对移动噸利进行。
本实施例中的版尾压条联动机构3、版尾压条支撑机构4与现有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中
的版尾压条联动机构、版尾压条支撑机构相同,但光鼓1和版尾压条2与现有的计箅机直接 制版机中的光鼓和版尾压条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是
1) 如图IO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光鼓l固定较小或最小幅面的印版时,通气孔ld'仅分 布在能被适用的 小幅面印版6所覆盖的气槽ld底面、未被印版複盖的气槽ld底面没有通 气孔ld';如图11所示的现有的光鼓1在固定较小或最小幅面的印版时,通气孔ld'在全 部气槽ld的底面都有分布、未被印版覆盖的气槽ld的底面也带有通气孔ld'。
2) 本实施例中的版尾压条2所含的版尾压板2b为分片式结构,其压住印版的压面均粘 贴有垫片,其中与光鼓表面圆周方向气槽相对应的十一片版尾压板2b的压面上粘贴的是如 图4所示的分片式堵气垫2c',该堵气垫的压面上带有一个正对气槽且与气槽横截面的形状 和大小相匹配的气塞2c;其余三十四片版尾压板2b的压面上粘贴的是如图5所示的分片式 压版垫2c"。而现有舨尾压条所含版尾压板的压面没有粘贴垫片。
当直接制版机开始工作后,控制程序根据印版幅面的大小会先将版尾压条2调至光鼓周 向上大于印版幅长的某个位置,在印版被自动输送或手工放置到光鼓表面上并依次被版头压 条5和真空负压固定好后,控制程序又会将版尾压条2调至印版的版尾处,由版尾压板2b 将版尾压紧在.光齒表面上;从图11中看到,现有的光鼓1的漏气渠道有两个第一个是较 小或最小幅面的印版6覆盖区域外的气槽ld底面的通气孔Id'~^也就是分布在版尾压条2 右侧的通气孔ld',第二个是印版6版尾处的气槽横截面7所形成的漏气口。从图10中可看 到,采用本实施例防止光鼓漏气的装置后,当较小或最小幅面印版6覆盖在光鼓1表面上时, 由于通气孔ld'仅分布在能被最小幅面的印版6所覆盖的气槽ld底面——也就是仅分布在版 尾压条2左侧的气槽ld底面,故外界空气流入光鼓1内部的第一个"漏气"渠道不再存在;同 时又由于版尾压板2b将印版6的版尾压紧在光鼓表面上时,除了分片式压板垫2c"压在印 版6上只起压住印版6的作用外,分片式堵气垫2c'在压紧印版6的同时,其上的气塞2c 还嵌入气槽ld内、堵住印版版尾处的气槽横截面7所形成的漏气口,故外界空气流入光鼓 内部的第二个"漏气"渠道也不再存在;因此,本实施例的防漏气装置可以达到光鼓吸附印版 时不再漏气的目的、使光鼓内部的真空负压保持稳定,从而保证印版在髙速旋转中激光成像 时的有效吸附。
上述实施例中的版尾压条所含的版尾压板是呈分片式的结构,所以粘贴在该分片式版尾 压板上的垫片呈图4和图5所示的与版尾压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分片式结构,亦即分片 式堵气垫2c'和分片式压版垫2c";如果版尾压板是采用整片式结构,则粘贴在整片式版尾 压板上的垫片可以是上述的分片式堵气垫2c'和分片式压版垫2c"的组合,也可以是如图6 所示的带有十一个气塞(图6中只表示出四个气塞,实际上该气塞的数量与光鼓表面圆周方 向上的气槽数量相同)并与整片式版尾压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整片式堵气垫2C,。
尽管现有的外鼓式直接制版机,因生产厂家不一样,其版尾压条装置的结构会有所差异, 如版尾压条控制机构不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联动机构形式、版尾压条不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版尾 旋转轴加版尾压板等,但只要版尾压条在光鼓周向上的相对位置可以移动,并且在光鼓表面 上可以压下和抬起,则本实用新型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气装置均可以得以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气装置,它包括光鼓(1)、版尾压条(2)、版尾压条控制机构(3)、版尾压条支撑机构(4),其特征是光鼓(1)表面的通气孔(1d’)仅分布在能被适用的最小幅面印版覆盖的气槽(1d)底面;版尾压条压住印版的压面粘贴有垫片,该垫片带有正对光鼓表面圆周方向的气槽且与气槽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气塞(2c)。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 垫片是与分片式版尾压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分片式堵气垫(2c')和分片式压版垫(2c")。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垫片是与整片式版尾压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整片式堵气垫(2C,)。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印刷行业的直接制版机,特别是直接制版机光鼓吸附印版的防漏气装置。它包括光鼓、版尾压条、版尾压条控制机构、版尾压条支撑机构,其特征是光鼓表面的通气孔仅分布在能被适用的最小幅面印版覆盖的气槽底面;版尾压条压住印版的压面粘贴有垫片,该垫片带有正对光鼓表面圆周方向的气槽且与气槽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气塞。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光鼓吸附印版时发生的漏气现象,即使印版在高速旋转中进行激光扫描成像,也能稳定可靠地吸附于光鼓表面,所以成像效果好、适用印版幅面的范围也宽。
文档编号G03B27/14GK201060366SQ20072010808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1日
发明者项建龙 申请人:项建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