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756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PC连接的光通信用光连接器,特别地适合作 为可组装在板构件上的插座型光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将光纤相互连接的光连接器之一,已知有采用MU嵌合结构 的带快门(、〉亇、乂夕)16芯FPC连接器(2003年电子信息通信学会 电子学会大会C-3-120)所公开的这种FPC (Fiber Physical Contact) 连接器。在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此FPC连接器的外观,在图10中 示出了其连接状态。即,此FPC连接器l具备引入一根光纤2的光插 座3、和引入另一根光纤4的光插头5。在光插座3中装入具有微孔、 即连^^妻孔6a的连4妻块6,连^^妻孔6a具有比光纤2、 4的外径(通常为 125jum)更大一些的内径(125 Mm外径的光纤时、例如为126 Mm)。 在此连接块6的连接孔6a的基端侧为插入了 一根光纤2的状态。从连 接块6的连接孔6a的前端侧插入的光插头5侧的光纤4,保持在比与 光插座3的对接面3a对接的光插头5的对接面5a预先更突出的状态。 对接这些光插座3及光插头5的对接面5a把它们连接起来的情况下, 保持在光插头5中的另一根光纤4在光插座3的连接块6的连接孔6a 内与保持在光插座3中的一根光纤2对接。然后,由于此时产生的压 曲应力,另一根光纤4在光插头5内成为弯曲的状态。由该另一根光 纤4的弯曲而产生的弹性力,带来两光纤2、 4的端面2a、 4a以相互 推压的方式接触的PC状态。
因此,为了实现这样的PC连接,将光插头5侧的可弯曲变形的 光纤4的连接端部侧的自由长度设定为例如8mm,将其剩余的长度设 定为例如30nm。此外,将PC连接时作用于光纤4的压曲应力设定 为例如50g。在图11中示出了局部截断状态下使用了上述的FPC连接器原理
的多芯光连接器的外观。此光连接器100以在具有自保持功能的高密
度多芯插座型光连接器的结构和特性(电子信息通信学会信学技报
EMC91-39 1991年)中公开的2芯F14(JIS C 5983)型、即MU(Miniature Unit-coupling)型光连接器的嵌合结构为基础。此光连接器100通过光 适配器400将光插座200和光插头300耦合起来。在呈框状的光适配 器400内突设用于规定光插座200及光插头300相对于光适配器400 的相对位置的引导部件401。与此相对应,在光插座200及光插头300 内分别形成有与此引导部件401卡合的引导槽201、 301。由此,能相 对于光适配器400单独地拆装光插座200及光插头300。
在光通信装置中,人们期望这样的光连接系统,即,通过相对于 背板相对移动封装基板等板构件,就能自动插拔安装在背板上的光纤 和安装在板构件上的光纤。
但是,对于想要在这种光连接系统中实现FPC连接器的情况,不 能将图11所示的现有的MU形光连接器100的光适配器400原封不动 地应用于光通信装置的背板中。为此,已经清楚的是,虽然最低限度 的必须工序为例如将光适配器400分为两部分,将其中一部分安装在 背板、同时将另一部分安装在板构件上等,但除此之外,也还存在很 多需要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这样的知识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通过在光通信装置中的背板和封装基板等板构件间的插拔操作就能进 行光纤间相互的PC连接及连接解除的光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包括连接第l光纤的光插头、可插拔 地安装此光插头的插头用外壳、连接以对接的状态与上述第1光纤连 接的第2光纤的光插座、可插拔地安装此光插座并能够相对于上述插 头用外壳可拆卸地连接的插座用外壳。上述光插头具有以包围方式容 纳上述第1光纤的连接端部的框状的框。上述光插座具有形成了连接 孔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孔在基端侧容纳保持上述第2光纤的连接端部并能够从前端侧插入上述第1光纤。在连接上述第1光纤和上述第2 光纤时,上述第1光纤在上述框内处于弯曲的状态。该光连接器还包
括形成在上述插头用外壳及上述插座用外壳中用于校正它们的相对 位置偏移的外壳位置校正机构;形成在上述插头用外壳及上述插座用 外壳中能够彼此卡合以连接这些插头用外壳及插座用外壳以便维持上 述第1及上述第2光纤的连接状态的外壳连接机构;设置在上述插头 用外壳及上述插座用外壳的至少 一个中能解除由上述外壳连接机构形 成的连接状态的连接解除机构;以及形成在上述光插头的框的内侧及 上述光插座的连接块中用于校正它们的相对位置偏移的框位置校正机 构。
在本发明中,在连接安装有光插头的插头用外壳和安装有光插座 的插座用外壳时,利用外壳位置校正机构校正它们的相对位置偏移。 此外,利用框位置校正机构校正光插头的框和光插座的连接块的相对 位置偏移。其结果,保持在光插头的框中的第1光纤的连接端部从光 插座的连接块的连接孔的前端侧插入连接孔内,推压容纳在连接孔的 基端侧中的第2光纤而成为PC连接状态。此状态虽然利用外壳连接 机构保持,但通过操作连接解除机构能够使插头用外壳和插座用外壳 分离,第1光纤和第2光纤将成为不连接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在连接第1光纤和第2光纤时能够利用 外壳位置校正机构准确地连接插头用外壳和插座用外壳。而且,还能 利用框位置校正机构使光插头的框和光插座的连接块准确地对位。其 结果,能确实地将光纤插入光插座的连接块的连接孔中,能够保持可 靠性高的PC连接状态。
在根据本发明的光连接器中,也可以通过在光插头和光插座的连 接时将连接块与其框位置校正机构一起容纳在光插头的框内,来从其 连接孔的前端侧插入第1光纤。
对于外壳位置校正机构,可以是插头用外壳和插座用外壳任意一 个具有沿与插头用外壳和插座用外壳的拆装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延伸 且越靠前端侧越位于外侧的第l倾斜面、和沿与插头用外壳和插座用 外壳的拆装方向及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且越靠前端侧越位于外侧的第2倾斜面;插头用外壳和插座用外壳的另一个具有与第l倾 斜面对应且越靠前端侧越位于内侧的第3倾斜面、和与第2倾斜面对 应且越靠前端侧越位于内侧的第4倾斜面。
框位置校正机构可以包括与连接块一体形成与框的内侧嵌合的一 对位置校正构件,这些位置校正构件的前端可以具有沿框的第l开口 端缘延伸且越靠前端侧越位于内侧的第5倾斜面、和沿与第1开口端 缘正交的第2开口端缘延伸且越靠前端侧越位于内侧的第6倾斜面。
优选地,将分别形成在插头用外壳及插座用外壳上的外壳位置校 正机构的对置间隔设定得比分别形成在光插头及光插座上的框位置校 正机构的对置间隔更短。此情况下,在连接第1光纤和第2光纤时大 概地校正插头用外壳和插座用外壳的相对位置后,能进一步使光插头 的框和光插座的连接块准确地对位。
光插座还可以具有对其框位置校正机构与连接块一起进行保持的 框、和用于规定此光插座的外壳位置校正机构及框位置校正机构的相 对位置的定位机构。此情况下,能准确地失见定框位置校正机构相对于 光插座的外壳位置校正机构的相对位置,能实现可靠性高的、稳定的 连接状态。
能够将插头用外壳及插座用外壳的任意一个固定在背板上,另一 个固定在板构件上,特别优选地在将插头用外壳固定在背板上的同时 将插座用外壳固定在板构件上。此情况下,在背板侧和封装基板等板 构件侧之间能实现光连接器的插入连接。特别地,在将插头用外壳固 定在背板上的同时将插座用外壳固定在板构件上的情况下,能够将板 构件搬运到作业性良好的地方。其结果,能容易地对安装在光插座上 的第2光纤的连接端面进行维护。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连接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的立体投 影图,示出了分离的状态。
图2是分解状态下放大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外观的 立体投影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示出了未连接状态。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示出了连接状态。
图5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光插座的外观的立体投影图。
图6是分解状态下表示图5所示的光插座的前端部的立体投影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示出了连接中途或分离中途的状态。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连接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的立体 投影图,示出了分离的状态。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成为本发明的对象的FPC连接器的原理的立 体投影图,示出了分离的状态。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成为本发明的对象的FPC连接器的原理的 立体投影图,示出了连接的状态。
图11是在一部分截断状态下表示现有的多芯光连接器的一例的 外观的立体投影图,示出了分离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图8,详细地说明将根据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应用为装配 在板构件上的插座型光连接器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只限于这 样的实施方式,毫无疑问,还能应用于属于本发明的精神的其它各种 各样的技术中。
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外观,分解其主要部分在 图2中放大示出了其外观,在图3中示出了其在未连接状态下的剖面 娃松,在阁4中^* 了在沐4在^杰下的4i1而^tM^太忠^,古《的并.冻
接器IO具备连接第1光纤11的光插头12、可插拔地安装此光插头 12的插头用外壳13、连接第2光纤14的光插座15、和可插拔地安装 此光插座15的插座用外壳16。插头用外壳13和插座用外壳16可相 互拆装连接。通过这些插头用外壳13及插座用外壳16,光插头12的第1光纤11和光插座15的第2光纤14以相互对接的状态PC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插头用外壳13安装在背板17上并将插座用外壳 16固定在封装基板18上。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使它们的安装关系 相反。通过相对于背板17相对移动封装基板18,就能够进行光插头 12和光插座15的连接或连接解除。为此,在搭载具有上述背板17的 光通信设备的台架(未图示)中,安装沿与封装基板18的对面方向即 光插座15相对于光插头12的拆装方向延伸的上下一对轨道。封装基 板18沿这些上下一对的引导轨道就能向与背板17的对面方向移动。 此外,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锁机构就能相对于背板17固定此封装基板 18。此状态下,上述的第1光纤11和第2光纤14成为连接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插头12及光插座15上分别连接16 根光纤ll、 14,这些光纤的连接端部成为相互平行地按一定间隔排列 的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这样的插头用外壳13和插座用外壳16的连接及连
接解除,在插头用外壳13及插座用外壳16中形成有彼此卡合以将它
们保持为连接状态的外壳连接机构。由此,可维持第1光纤11和第2
光纤14的PC连接状态。此外,在插头用外壳13及插座用外壳16的 至少 一 个中形成能解除由此外壳连接机构所形成的连接状态的连接解
除机构。
本实施方式的外壳连接机构突设在光插座15的框(7k-厶)19 中,外壳连接机构的前端部包括图4中可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上 下一对钩爪20、和形成于光插头12的框21上可钩挂这些一对钩爪的 前端部的上下一对爪钩挂部22。这些爪钩挂部22形成在滑块23的前 端侧,该滑块23形成为相对于插头用外壳13在其长边方向(与相对 于插头用外壳13的光纤12的拆装方向平行的方向)自由滑动地嵌入 的框状。此滑块23在其前进端形成有使滑块23和插头用外壳13的滑 接面的一部分相互卡合的对准卡合部(图中未示出),以便相对于插头 用外壳13迅速卡锁。此外,为了解除此卡合部的卡合状态,在滑块 23前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突设有卡合解除用的一对爪部24。爪部24 具有越靠前端侧越远离插头用外壳13的内壁面这样的倾斜面24a,在左右方向即远离插头用外壳13的内壁面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在插座
用外壳16的左右两侧壁上形成有与这些倾斜面24a对接使爪部24向 内侧弹性变形由此可解除卡合部的卡合状态的切口部25。
就是说,当为了连接插头用外壳13和插座用外壳16而对它们进 行相互嵌合时,爪部24与切口部25接触并向内侧弹性变形,以使得 滑块23的爪部24远离插头用外壳13的内壁。由此,解除插头用外壳 13及滑块23的卡合部的卡合状态,滑块23被插座用外壳16挤压能 后退进插头用外壳13内。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解除机构具有分别突设在钩爪20的左右 两端部的凸轮块26、和与此凸轮块26对接的梯形凸轮随动件27。这 些凸轮随动件27形成在插头用外壳13的侧端部。凸轮块26随插座用 外壳16相对于插头用外壳13的拆装操作沿着凸轮随动件27移动。由 此,随着钩爪20的弹性变形凸轮块26能使钩爪20改变位置,以使其 在上下方向上远离插头用外壳13。当为了连接插头用外壳13和插座 用外壳16而对插座用外壳16与插头用外壳13进行嵌合时,凸轮块 26搭在凸轮随动件27上,钩爪20的弹性变形开始。然后,在凸轮块 26通过了凸轮随动件27的时刻,钩爪20的弹性变形解除,钩爪20 就会钩挂在上述的滑块23的爪钩挂部22上。此时,嵌合时产生的应 力瞬间被传到背板17侧。但是,由于形成有爪钩挂部22的滑块23 相对于插头用外壳13处于浮置状态,所以就能使在此嵌合时产生的应 力不继续作用到背板17侧。
在未对封装基板18侧作用规定以上的拉拔力的情况下,钩爪20 和爪钩挂部22的钩挂状态被保持,插头用外壳13和插座用外壳16 成为一体连接的状态。但是,当对封装基板18侧施加规定以上的拉拔 力时,凸轮块26会再次搭在凸轮随动件27上,钩爪20将向外侧弹性 变形以脱离爪钩挂部22。其结果,能从插头用外壳13上拔掉插座用 外壳16。此外,在此拉拔过程中,滑块23返回初始位置,滑块23的 卡合部和插头用外壳13的卡合部处于相互卡合的状态。
另外,也可以相反地设定上述的插头用外壳13及插座用外壳16 的外壳连接机构及连接解除机构的结构。在操作封装基板18连接插头用外壳13和插座用外壳16的情况 下,通常不能使插头用外壳13和插座用外壳16的相对位置准确地重 合。为此,在插头用外壳13及插座用外壳16中形成有用于校正它们 的相对位置偏移的外壳位置校正机构。即使插座用外壳16相对于插头 用外壳13上下左右偏移例如约2mm或有一些倾斜,本实施方式的外 壳位置校正机构也能确实地将它们连接起来。具体地,插头用外壳13 的开口端部具有越靠前端侧越位于外侧的第l倾斜面28、和越靠前端 侧越位于外侧的第2倾斜面29。第1倾斜面28沿与插头用外壳13和 插座用外壳16的拆装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延伸。第2倾斜面29沿与 插头用外壳13和插座用外壳16的拆装方向及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 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倾斜面28形成在呈矩形框状的插头用 外壳13的上下一对开口缘边上。第2倾斜面29形成在插头用外壳13 的左右一对开口缘边上。插座用外壳16的开口端部具有越靠前端侧越 位于内侧的第3倾斜面30、和越靠前端侧越位于内侧的第4倾斜面31。 第3倾斜面30对应于第1倾斜面28,第4倾斜面31对应于第2倾斜 面29。本实施方式的第3及第4倾斜面30、 31分别形成在呈矩形框 状的插座用外壳16的四角所突设的导块32的前端部。于是,通过将 这些导块32以滑接状态嵌入到插头用外壳13的内壁中,就能进行插 座用外壳16相对于插头用外壳13的正确定位。
如上所述,上述光插头12具有以包围方式容纳第1光纤11的连 接端部的框状的框21;此框21在光插头12内沿其长边方向被可滑动 地保持。在光插头12中还装入对框21向前方施力的弹簧机构33。
对本实施方式的光插座15的部分进行》文大并在图5中示出,以分 解状态在图6中示出了其连接块34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光插座15 具有框状的框19、本体35、用于对框19向前方施力的弹簧机构36、 和连接块34。框19以包围方式容纳第2光纤14的连接端部。本体35 在其长度方向(与光插座15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可滑动地保持 框19。弹簧机构36装入本体35和框19之间。在嵌接于框19的前端 部的连接块34中形成有用于从其两侧插入第1及第2光纤U、 14的 连接孔37。在形成于连接块34中的连接孔37的基端侧预先容纳保持有第2光纤14的连接端部,在光插头12和光插座15连接时,将连接 块34容纳在光插头12的框21内。由此,能^Mv此连^妄孔37的前端侧 插入第1光纤11,从而能在连接孔37的内部对接第1及第2光纤11、 14。在第l光纤11和第2光纤14的连接状态中,第l光纤ll在光插 头12的框21内弯曲,由此实现PC状态。利用弹簧机构33、 36的弹 力来保持此连接状态。更具体地,在插头用外壳13和插座用外壳16 的连接状态中,以压缩弹簧机构33、 36的状态推压光插头12的框21 的开口端面和光插座15的框19的开口端面。然后,伴随框21、 19 的后退动作产生的弹簧机构33、 36的弹力将框21、 19的开口端面保 持为相互密合状态。
尽管利用上述的外壳位置校正机构能准确地连接插头用外壳13 和插座用外壳16,但难以准确地将相对于插头用外壳13可拆装的光 插头12的第1光纤11嵌合到相对于插座用外壳16可拆装的光插座 15的连接块34的连接孔37中。因此,在光插头12的框21的内侧及 光插座15的连接块34中形成有用于校正它们的相对位置偏移的框位 置校正机构。形成于光插座15上的本实施方式的框位置校正机构包括 与连接块34 —体形成、嵌合在框19的内侧的一对位置校正构件38。 在这些位置校正构件38的前端形成有越靠前端侧越位于内侧的第5 倾斜面40、和越靠前端侧越位于内侧的第6倾斜面42。第5倾斜面 40沿框21的第1开口端缘39延伸,第6倾斜面42沿与第1开口端 》彖39正交的第2开口端缘41延伸。
因此,在连接上述第1光纤11和第2光纤14时,即使光插头12 和光插座15的相对位置有一些偏移,位置校正构件38的第5倾斜面 40和/或第6倾斜面42也会对接在光插头12的框21的第1开口端缘 39和/或第2开口端缘41上。接着,随着插座用外壳16的压入力位置 校正构件38将被自动地引导到光插头12的框21的内侧,位置校正构 件38和连接块34被嵌入到光插头12的框21内。由此,能实现光插 头12和光插座15的准确对位。
上述位置4交正构件38与连接块34 —起相对于光插座15的框19 一体地固定。在此位置校正构件38中,为了准确地规定与上述钩爪20的相对位置,还形成有能与形成于框19的开口端部的切口 43钩挂 的定位突起部44。就是说,这些切口 43及定位突起部44作为本发明 的定位才几构起作用。
将上述插头用外壳13及插座用外壳16的外壳位置校正机构的对 置间隔设定得比光插头12及光插座15的框位置校正机构的对置间隔 更短。由此,在使封装基板18向背板17侧移动时,首先粗略地校正 插头用外壳13和插座用外壳16的相对位置的偏移。接着,修正光插 头12的框21和光插座15的位置校正构件38及连接块34的相对位置 微小偏移。
而且,通过使上述的连接块34及位置校正构件38成为树脂成型 品能低价地进行制造。更具体地,通过在位置校正构件38上一体地形 成对位用的倾斜面40、 42,或一体地形成相对框19的定位突起部44, 就能得到PC连接所要求的位置精度。此外,在光插头12及光插座15 中装入覆盖它们前端部的保护用的快门机构(图中未示出)。此快门机 构与这些光插头12及光插座15的拆装操作联动、自动地开关快门。
在连接这样的光连接器10的情况下,使封装基板18沿图中未示 出的轨道移动以便从图3所示的状态使封装基板18接近背板17。在 插座用外壳16相对于插头用外壳13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首先将插 座用外壳16的第3倾斜面30和/或第4倾斜面31对接在插头用外壳 13的第1倾斜面38和/或第2倾斜面39上。然后,利用倾斜面28 31相互之间产生的滑动来校正插座用外壳16相对于插头用外壳13的 相对位置。其结果,插座用外壳16的侧壁部分深入到插头用外壳13 的侧壁部分的内侧。
在其中途,处于光插座15的连接块34及位置校正构件38深入光 插头12的框21内的状态。在它们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位置校正构 件38前端的第5倾斜面40和/或第6倾斜面42对接在光插头12的框 21内侧的第1开口端缘39和/或第2开口端缘41上。接着,利用它们 之间产生的滑动来校正光插座15的连接块34及位置校正构件38相对 于光插头12的框21的相对位置。其结果,位置校正构件38 —边与框 21的内壁滑接一边深入到框21内。并且,在连接块34的前端面到达光插头12的第1光纤11之前, 处于设置在插座用外壳16上的钩爪20的两侧的凸轮块26与形成于插 头用外壳13上的凸轮随动件27对接(参照图7)。然后,利用凸轮随 动件27,钩爪20的前端部成为上下打开的状态并发生弹性变形,接 着,形成于插座用外壳16的侧壁部分的切口部25与滑块23的爪部 24对接。其结果,滑块23的开口端部向左右方向内侧弹性变形,形 成在滑块23及插头用外壳13上的卡合部的卡合状态被解除。这之后, 滑块23与插座用外壳16—起向插头用外壳13的里面压入。就是说, 应当注意的是,来自封装基板18侧的压入力不直接作用在被连接到背 板17上的插头用外壳13上。
从中途起,光插头12的第1光纤11被导入连接块34的连接孔 37内,与第2光纤14的前端对接且位于第1光纤11的连接块34和 框21之间的部分开始弯曲。接着,在凸轮块26越过凸轮随动件27 的时刻,钩爪20与滑块23的爪钩挂部22卡合,光连接器10的连接 结束。
在此状态下,背板17和封装基板18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锁机构来 固定相对位置。无论有没有这样的锁机构,光插头12的框21的前端 面都推压在光插座15的框19的前端面上,光插头12的框21对抗其 弹簧机构33的弹力而后退,利用其反作用力来保持钩爪20相对于滑 块23的爪钩挂部22的卡合状态。由此,不必将封装基板18继续压向 背板17侧。
解除图4所示的连接状态的情况下,相反地进行上述顺序即可。 此情况下,需要对封装基板18施加能解除钩爪20相对于滑块23的爪 钩挂部22的卡合状态的力。即,拽拉封装基板18以便在解除由锁机 构形成的背板17和封装基板18的结合状态后,使封装基板18与背板 17分离。由此,与滑块23的爪钩挂部22—体的凸轮块26再次搭在 凸轮随动件27上,向初始位置拉回滑块23,而且钩爪20的前端侧向 外侧弹性变形从而解除相对于爪钩挂部22的钩挂状态。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能相对于1个插头用外壳13及插座用外壳 16连接1个光插头12及光插座15。但是,也能相对于1个插头用外壳13及插座外壳16连接多个光插头12及光插座15。这样的根据本 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示于图8中。在此实施方式中,能在插头 用外壳13及插座用外壳16中分别安装4个光插头12及光插座15。 在使用了安装有16根光纤的光插头12及光插座15的情况下,能实现 64芯的高密度的PC光纤连接。
另外,本发明应仅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记载的内容来 解释,即便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记载的事项以外还可以进行本发明 的概念中所包含的所有变更和》务正。就是说,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所有 记载内容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而是可以包含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的 所有结构且可根据其用途和目的等任意地进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连接器,包括连接第1光纤的光插头;可插拔地安装此光插头的插头用外壳;连接第2光纤的光插座,所述第2光纤以对接的状态与所述第1光纤连接;以及可插拔地安装此光插座并与所述插头用外壳可拆卸地连接的插座用外壳;所述光插头具有以包围方式容纳所述第1光纤的连接端部的框状的框,所述光插座具有形成了连接孔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孔在基端侧容纳保持所述第2光纤的连接端部并且能从前端侧插入所述第1光纤,在连接所述第1光纤和所述第2光纤时,所述第1光纤在所述框内呈弯曲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连接器还包括外壳位置校正机构,其形成在所述插头用外壳及所述插座用外壳中,用于校正它们的相对位置偏移;外壳连接机构,形成在所述插头用外壳及所述插座用外壳中,能够彼此卡合以连接这些插头用外壳及插座用外壳以便维持所述第1光纤与所述第2光纤的连接状态;连接解除机构,设置在所述插头用外壳及所述插座用外壳的至少一个中,能解除由所述外壳连接机构形成的连接状态;以及框位置校正机构,形成在所述光插头的框的内侧及所述光插座的连接块中,用于校正它们的相对位置偏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用外壳及所述插座用外壳的所述外壳位置校正机构的对置间隔设定得比所述光插头及所述光插座的所述框位置校正机构的对 置间隔更短。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插座还具有对其所述框位置校正机构与所述连接块一起进行保持的框、和用于规定此光插座的所述外壳位置校正机构及所述框 位置一交正才几构的相对位置的定位才几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插头用外壳及所述插座用外壳中的任意 一个被固定在背板 上,另一个被固定在板构件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用外壳被固定在背板上,所述插座用外壳被固定在板构 件上。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光连接器(10),包括用于校正插头及插座用外壳(13、16)的相对位置偏移的外壳位置校正机构、能彼此卡合以连接插头及插座用外壳(13、16)以便维持第1及第2光纤(11、14)的连接状态的外壳连接机构(20、22)、能解除由这些外壳连接机构(20、22)形成的连接状态的连接解除机构(26、27)、以及用于校正光插头(12)的框(21)及光插座(15)的连接块(34)的相对位置偏移的框位置校正机构。
文档编号G02B6/38GK101529295SQ20078003323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6日
发明者小林胜, 是枝雄一, 长濑亮, 阿部宜辉 申请人: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