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462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卡连接技术,特别涉及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存储卡作为便携移动数据存储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计算机、便携多媒体播器、音响、手机等产品中。常用的存储卡包括MMC卡(MultimediaCard,由西门子公司和SanDisk公司于1997年推出)、SD卡(SecureDigital,由日本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发)。每一种存储卡都会有其对应的协议、接口、连接器、插入方式和适配器等,并通过这些组件应用于手机、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等不同的产品中。目前的MMC卡分为两种类型4.0以下标准的7引脚(7-pin)MMC卡和4.0及以上标准的13引脚(13-pin)MMC卡。图la为现有MMC4.0以下存储卡的引脚分布示意图。如图la所示,在7-pin的MMC卡电路板的引脚分布面的前端,引脚17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平行于前端边缘顺序向右对齐排列。图lb为现有MMC4.0以上存储卡的引脚分布示意图。如图lb所示,在13-pin的MMC卡的引脚分布面前端,除了按照与7-pin的MMC卡相同的方式布置引脚1~7之外,还在引脚1的左后側和引脚7的右侧分别布置了引脚9a和8a,并在相对引脚1~7远离前端的位置,平行于前端边缘从左向右布置了引脚1013,且引脚1013与引脚l-7在平行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位置,即橫向位置是交错的。图2为现有SD卡的引脚分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目前的SD卡为9引脚(9-pin),在SD卡的引脚分布面上,除了按照与7-pin的MMC卡相同的方式布置引脚1~7之外,还在引脚1的左后侧和引脚7的右侧分別布置了引脚9b和8b。将MMC卡和SD卡分别插入相应的MMC连接器和SD连接器,即可通过与连接器相连的读卡器来实现对该存储卡内部数据的读写。图3为现有SD存储卡连接器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SD存储卡连接器为一个插槽,在插槽内部用于与SD卡引脚分布面接触的一个面上,按照与SD卡9个引脚相对应的位置安装了9个卡簧,且在插槽内部垂直于卡簧安装面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了向外延伸的导轨槽,以便于SD卡的插入。SD卡插入如图3所示的连接器后,其9个引脚能够与插槽内部的9个卡簧相接触。随着存储卡向大容量、高速度和多功能方向的不断发展,存储卡的数据信号线和控制信号线数量均需要不断扩充,存储卡和连接器的引脚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存储卡的引脚数量发生变化,其结构和相应连接器的结构及二者的连接方式均需要进行相应调整。然而,现有技术中,用于实现较多引脚存储卡的相应结构及对应的存储卡连接器的结构较少,限制了存储卡的应用和发展。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卡。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卡连接器。根据上述的一个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卡,包括上盖、电路板和下面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下面板与所述上盖之间,在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上盖的一面的前端,平行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固定了两排引脚,其中,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包括13个引脚,另一排包括8个引脚,且两排引脚在平行于电路板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横向位置相互交错;所述上盖上对应于所述电路板上21个引脚的位置设置了窗口。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1和第2个引脚在垂直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对齐排列,且相对于该排其他11个引脚远离前端边缘,第3和第4个引脚、第5和第6个、第10和第11个引脚也分别在垂直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对齐排列,且上述8个引脚在垂直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总长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其余引脚的长度;所述包括8个引脚的一排引脚中,两两一组,且每组两个引脚的总长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其余引脚的长度;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一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3/4和第5/6个引脚之间,第二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5/6和第7个引脚之间,第三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8和第9个引脚之间,第四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9和第10/11个引脚之间。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1和第2个引脚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3和第4个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5和第6个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10和第11个引脚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其他引脚的横向宽度;所述第1和2个引脚相对于该排其他引脚,远离前端边缘;所述包括8个引脚的一排引脚中,两两一組,且每组两个引脚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其余引脚的宽度;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一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4和第5个引脚之间,第二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6和第7个引脚之间,第三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8和第9个引脚之间,第四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9和第IO个引脚之间。在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设有弹簧顶针结构的连接器检测开关,且该开关的接触端在自由释放状态与所述存储卡的侧边平齐。根据上述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卡连接器,包括:限位框和卡簧安装框,所述限位框位于所述卡簧安装框之上,具有一个底面形状与存储卡形状相同的凹槽,该凹槽具有一个垂直于向上开口面的侧面开口;所述卡簧安装框上带有一个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具有一个垂直于向上开口面的侧面开口面;所述限位框安装于所述卡簧安装框之上,且二者的凹槽侧面开口面位于同一侧;所述卡簧安装框的矩形凹槽底面上固定一个电路板,电路板上固定了平行于所述侧面开口面的两排卡簧,其中,靠近所述侧面开口面的一排包括8个卡簧,另一排包括13个卡簧,且两排卡簧在平行于所述侧面开口面方向上的横向位置相互交错;卡簧的一侧带有翘起的挂钩状弹簧触片,垂直于所述侧面开口面,且翘起的挂钩状弹簧触片背向所述侧面开口面;所述限位框的凹槽底面设置了与所述弹簧触片位置相对应的限位窗口,弹簧触片通过限位窗口暴露在限位框的凹槽底面之上,用于与插入的存储卡引脚接触;在限位框凹槽垂直于侧面开口面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便于存储卡插入的导轨槽。所述包括所述13个卡簧,从存储卡插入方向对应的左侧开始,第3和第4个卡簧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8和第9个卡簧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10和第11个卡簧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12和13个卡簧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均等于存储卡引脚的横向宽度,该排其他卡簧的间距以及与上述8个卡簧的间距等于存储卡引脚间距;所述第12和13个卡簧相对于该排其他卡簧,靠近矩形凹槽侧面开口面;所述靠近矩形凹槽側面开口面的8个卡簧,两两一组,且每组两个卡簧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均等于存储卡引脚的横向宽度;从存储卡插入方向对应的左侧开始,第一组卡簧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包括13个卡簧的另一排卡簧中的第2和第3个卡簧之间,第二组卡簧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13个卡簧中的第4和第5个卡簧之间,第三组卡簧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13个卡簧中的第7和第8个卡簧之间,第四组卡簧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13个卡簧中的第9和第IO个卡簧之间;所述两个导轨槽的开口面相对,且下侧面与限位框凹槽的底面重合,两个导轨槽底面的间距为存储卡的宽度。所述限位窗口为21个,所述21个限位窗口的位置与分别电路板上的21个卡簧的弹簧触片的位置相对应。在限位框的凹槽在从存储卡插入方向对应的右侧,带有一个防误插入斜边;在不带有防误插入斜边一侧的导轨槽的底面上,设有弹簧顶针结构的卡检测开关,且该开关的接触端在自由释放状态下伸出到导轨槽开口面之外。在所述卡;f企测开关的接触端受到向所述导轨槽底面方向的压力时,所述存储卡连接器在内部逻辑上,分别将所述13个卡簧中,从存储卡插入方向对应的左侧开始的第3和第4个卡簧、第8和第9个卡簧、第10和第11个卡簧、第12和13个卡簧合并为一个卡簧;分别将所述8个卡簧中每組的两个卡簧合并为一个卡簧。所述限位框和所述卡簧安装框是可分离的。由此可见,本发明实现了一种21引脚的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结构,能够支持多路信号线存储卡。21个引脚分排布置,增大了引脚的间距,从而降低了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受电磁干扰的影响,且两排引脚的横向位置交错,保证了存储卡在插入存储卡连接器时,引脚不会与弹簧触片发生接触,避免了意外的静电放电造成存储卡或读卡器的死机问题,提高了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在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本发明的存储卡连接器还通过限位框上的限位窗口对弹簧触片的保护,基本消除了由于卡簧的侧偏,从而避免了弹簧触片与存储卡引脚接触面积变小后引起的连接器弹簧触片接触不到存储卡触点、或造成的触片相互碰撞短路,进一步提高了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在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而且,本发明根据现有MMC卡和SD卡的引脚分布规格尺寸布置引脚,使得本发明的存储卡连接器能够根据卡检测开关识别出插入的存储卡类型,并在插入的存4诸卡为MMC/SD卡时,通过不同的引脚组合方式与插入的MMC/SD卡的所有引脚接触;使得本发明的存储卡能够根据连接器检测开关识别出其插入的存储卡连接器类型,并在插入的连接器为MMC/SD卡连接器时,通过不同的引脚组合方式分别实现MMC卡和SD卡的所有引脚分存储卡的兼容。图la为现有MMC4.0以下存储卡的引脚分布示意图。图lb为现有MMC4.0以上存储卡的引脚分布示意图。图2为现有SD卡的引脚分布示意图。图3为现有SD存储卡连接器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存储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存储卡的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存储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存储卡的外观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限位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弹簧触片分布示意图。图11为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示意图。图(12a1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图(13a1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引脚接触示意图。图(14a1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侧面剖视图。图(15a1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图(16a1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引脚接触示意图。图(17a17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侧面剖视图。图(18a18b)为SD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图(19a19b)为MMC4.0以下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图(20a20b)为MMC4.0以上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卡检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识别存储卡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存储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存储卡的外观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100为一种21引脚的存储卡,其外形尺寸与现有MMC/SD卡相同,包括上盖108、电路泽反111以及下面板107。电路板111的引脚分布面上布置了21个引脚,包括引脚101-1101-9、引脚102-1102-4、引脚103-1~103-4和引脚104-1~104-4,即101-x、102-x、103-x和104-x。这21个引脚的大小,即在垂直于前端边缘方向上长度和在平4亍于前端边^彖方向上的宽度,分为3个级别引脚101-3和101-4为用于满足热插拔要求的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这两个引脚的长度和宽度最大;引脚101-5、101-7和101-8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略小于引脚101-3和101-4的长度和宽度,与除引脚101-3101-4之外的其余16个引脚相同或者相近,长度大于其余16个引脚的2倍;其余16个引脚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或者相近。在电路板111引脚分布面的前端,引脚101-1~101-8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在平行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向右顺序排列,且在垂直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基本对齐,由于引脚101-3和101-4长度大于其他引脚,因此距离前端边缘的距离略微短一些;引脚101-9布置在引脚101-1的左后侧,引脚102-4与引脚101-9在平行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对齐,即橫向对齐,布置在相对于引脚101-9远离前端的位置;引脚102-1~102-3分别与引脚101-1、101-2、101-6横向对齐,布置在相对于引脚101-1、101-2、101-6远离前端的位置,且引脚102-1-102-3远离前端一侧与引脚101-5、101-7和101-8远离前端的一侧在垂直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基本对齐,即纵向对齐;引脚103-1-103-4在平行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向右顺序排列,布置在相对于引脚101-3101-5、101-7、101-8、102-1102-3远离前端的位置;引脚103-1的横向位置在引脚101-1和101-2之间、引脚103-2的横向位置在引脚101-2和101-3之间、引脚103-3的横向位置在引脚101-4和101-5之间、引脚103-4的横向位置在引脚101-5和101-6之间;引脚104-1104-4,分别与引脚103-1-103-44黄向对齐,布置在相对于引脚103-1~103-4远离前端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存储卡100的所有引脚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金手指触点来实现。除了设置21个引脚之外,电路板111的引脚分布面上还有存储卡控制芯片110和存储体109;电路板111没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设置了位置与防误擦除开关不冲突的连接器检测开关105,用于检测存储卡插入的存储卡连接器类型,也用于存储卡连接器判断插入的存储卡的类型,具体检测原理在下文结合本发^上盖108和下面板107没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側,在与电路板111的连接器检测开关105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了凹槽113-1和113-2;将上盖108、电路板111以及下面板107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组装,即实现了如图5所示的存储卡100。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100还可以包括一个垫片106,用于保护连接器检测开关105,放置于凹槽113-1和113-2中。电路板111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还设置了凹槽112-2,在上盖108、电路板111以及下面板107组合成如图5所示的存储卡100后,该凹槽与上盖108的凹槽112-1、电路板111的凹槽112-2,组合成一个插入到位限位槽112。上盖108上,在与电路板111上所有引脚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了4个窗口,即窗口114117,-使得电路板111上的所有引脚能够通过这4个窗口与外部接触。由于各种存储卡连接器中的引脚通常采用弹簧触片来实现,存储卡100在插入存储卡连接器后,其引脚与存储卡连接器的引脚产生弹性接触。因此,本实施例中在上盖108上设置4个窗口,能够避免因为弹簧触片的变形引起的短路或接触不良,还能够更方便存储卡的插拔。为了提高本实施例中存储卡100对现有存储卡连接器的物理兼容性,按照上述方式排列的引脚位置可以根据现有MMC/SD卡的分布规则和尺寸来设定。这样,存储卡IOO的引脚就能够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分别对应于MMC卡和SD卡的相应引脚的位置。具体来说,引脚101-1和102-1对应于图(lalb)和图2中的引脚1,且二者在垂直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总长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可以等于引脚1的长度;引脚101-2和102-2对应于图(lalb)和图2中的引脚2,且二者在垂直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总长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可以等于引脚2的长度;101-3~101-5分别对应于图(lalb)和图2中的引脚3~5,且可以长宽相等;引脚101-6和102-3对应于图(lalb)和图2中的引脚6,且二者在垂直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总长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可以等于引脚6的长度;引脚101-7对应于图(lalb)和图2中的引脚7、引脚101-8对应于图lb中的引脚8a或图2中的8b、引脚101-9对应于图lb中的引脚9a或图2中的9b,且可以长宽相等;引脚103-1和104-1、103画2和104-2、103-3和104-3、103-4和104-4分别对应于图lb中的引脚10~13,且二者在垂直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总长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分别可以等于引脚1013的长度。除了引脚位置与现有MMC/SD卡对应,存储卡IOO引脚对应的信号线也应当与MMC/SD卡引脚的信号线相对应。具体信号线设置方式在下文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再进行详细说明。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存储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存储卡的外观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200为一种21引脚的存储卡,其外形尺寸与现有MMC/SD卡相同,包括上盖207、电路板206以及下面板205。电路板206引脚分布面上布置了21个引脚,包括引脚201-1201-13和引脚202-1~202-8,即201-x和202-x。这21个引脚的大小,即在垂直于前端边缘方向上长度和在平行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宽度,分为3个级别引脚201-5和201-6为用于满足热插拔要求的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这两个引脚的长度和宽度最大;引脚201-7、201-10和201-1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略小于引脚201-5和201-6的长度和宽度,与除引脚201-5和201-6之外的其余16个引脚相同或者相近,宽度大于其余16个引脚的2倍;其余16个引脚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或者相近。在电路板206引脚分布面的前端,引脚201-1201-11在平行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一侧开始向右顺序排列,且在垂直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基本对齐,由于引脚201-5和201-6长度大于其他引脚,因此距离前端边缘的距离略《敫短一些;引脚201-12和201-13在平行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向右顺序布置在引脚201-1的左侧,且相对于引脚201-1远离前端边缘,纵向对齐。引脚202-1202-8在平行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向右顺序排列,布置在相对引脚201-1~201-11远离前端边缘的位置;引脚202-1和202-2并排位于引脚201-2和201-3之间的橫向位置、引脚202-3和202-4并排位于引脚201-4和201-5之间的横向位置、引脚202-5和202-6并排位于引脚201-6和201-7之间的横向位置、引脚202-7和202-8并排位于引脚201-7和201-8之间的4黄向位置。本实施例中,存储卡200的引脚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金手指触点来实现。除了设置21个引脚之外,电路板206的引脚分布面上还有存储卡控制芯片210和存储体209;电路板206没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设置了与防误擦除开关位置不沖突的连接器检测开关203,用于检测存储卡插入的存储卡连接器类型,也用于存储卡连接器判断插入的存储卡的类型,具体检测原.曰7上盖207和下面板205没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在与电路板206的连接器检测开关203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了凹槽208-1和208-2;将上盖207、电路板206以及下面板205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组装,即实现了如图7所示的存储卡200。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200还可以包括一个垫片204,用于保护连接器4企测开关203,放置于凹槽208-1和208-2中。上盖207上,在与电路板206上所有引脚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了4个窗口,即窗口212~215,使得电路板206上的所有引脚能够通过这4个窗口与外部接触。由于存储卡连接器中的引脚,通常采用弹簧触片来实现,存储卡在插入存储卡连接器后,其引脚与存储卡连接器的引脚产生弹性接触。因此,本实施例中在上盖207上设置4个窗口,能够避免因为弹簧触片的变形引起的短路或接触不良,还能够更方便存储卡的插拔。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在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还包括一个由上盖207的凹槽211-3、电路板206的凹槽211-2和下面板205的凹槽211-1组合而成的插入到位限位槽211。为了提高本实施例中存储卡200对现有存储卡连接器的物理兼容性,按照上述方式排列的引脚位置可以根据现有MMC/SD卡的分布规则和尺寸来设定。这样,存储卡200的引脚位置,能够通过不同组合方式分别对应于MMC卡和SD卡的相应引脚的位置。具体来说,引脚201-1和201-2对应于图(lalb)和图2中的引脚1,且二者在平行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可以等于引脚1的宽度;引脚201-3和201-4对应于图(lalb)和图2中的引脚2,且二者在平行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可以等于引脚2的宽度;201-5-201-7分别对应于图(lalb)和图2中的引脚35,且可以长宽相等;引脚201-7和201-8对应于图(lalb)和图2中的引脚6,且二者在平行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可以等于引脚6的宽度;引脚201-9对应于图(lalb)和图2中的引脚8、引脚201-11对应于图lb中的引脚8a或图2中的8b,且可以长宽相等;引脚201-12和201-13对应于图lb中的引脚9a或图2中的9b,且二者在平行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可以等于引脚9a或9b的宽度;引脚202-1和202-2、202-3和202-4、202-5和202-6、202-7和202-8分别对应于图lb中的引脚10-13,且二者在平行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可以等于引脚10~13的宽度。除了引脚位置与现有MMC/SD卡对应,存储卡200引脚对应的信号线也应当与MMC/SD卡引脚的信号线相对应。具体信号线设置方式在下文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再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100/200包括21个引脚,能够支持多路信号,例如,存储卡100/200支持16条数据信号线和5条控制信号线;21个引脚分排布置,增大了引脚的间距,从而降低了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受电磁干扰的影响;而且,存储卡100/200还能够通过不同的引脚组合,实现MMC/SD卡的引脚分布方式,即对MMC/SD卡的连接器的物理兼容。在实际应用中,只需采用一种多模式存储卡控制芯片110/210,即可同时支持MMC卡、SD卡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卡100/200。相对于如图6和图7所示的存储卡200,存储卡100由于其引脚平行于前端排列最多为4行,因而存储卡100中各部件的加工工艺相对更加简单。以上是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的详细说明,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300包括限位框31和卡簧安装框32。卡簧安装框32为带有一侧开口的矩形凹槽312的矩形实体。即矩形凹槽312具有两个开口面,分别为垂直于卡簧安装框32底面的向上开口面和垂直于卡簧安装框32长边侧面向外的侧面开口面,两个开口面相互正交。从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向矩形凹槽312内部的方向为存储卡插入的方向。矩形凹槽312的底面上固定一个与该底面尺寸相同的电路板310。电路板310上布置了21个卡接触弹簧,即卡簧,包括卡簧301-1-301-13和302-1~302-8,每一个卡簧均由两部分组成一体用于与电路板310接触固定的细长片和用于与存储卡引脚接触的翘起的挂钩状弹簧触片。卡簧301-1~301-13,即卡簧301-x的长度大于302-1-302-8,即卡簧302-x的长度。卡簧301-1~301-11垂直于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且翘起的挂钩状弹簧触片背向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即朝向存储卡插入的方向,在平行于电路板310长边的方向上从沿着存储卡插入方向对应的右侧开始,向左顺序排列,但弹簧触片不在存储卡插入的方向上超出到矩形凹槽312的侧面之外;卡簧301-1-301-11在垂直于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的纵向方向上基本对齐,但卡簧301-1、301-3、301-5、301-8的固定位置相对于卡簧301-2、301-4、301-6、301-9可以稍孩t靠近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以实现对本发明实施例中两种存储卡的物理兼容。具体实现方式将通过本实施例后续对不同存储卡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卡簧302-1~302-8垂直于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且翘起的桂钩状弹簧触片背向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在平行于电路板310长边的方向上从沿着存储卡插入方向对应的右侧开始,向左顺序并排布置,且相对于卡簧301-x靠近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卡簧302-1-302-8在垂直于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的方向上基本对齐,但卡簧302-1、302-3、302-5、302-7的固定位置相对于卡簧302-2、302-4、302-6、302-8可以稍微靠近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卡簧302-1和302-2在平行于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的横向位置处于卡簧301-2与301-3之间、卡簧302-3和302-4的横向位置处于卡簧301-4与301-5之间、卡簧302-5和302-6的横向位置处于卡簧301-7与301-8之间、卡簧302-7和302-8的横向位置处于卡簧301-9与301-10之间。由于电路板310布置卡簧的一面需要与存储卡中的引脚分布面相对,因此,卡簧301-12和301-13在卡簧301-1的右侧,垂直于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且翘起的挂钩状弹簧片背向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两者与电路板310上相对于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的距离介于卡簧301-l301-8与卡簧302-x之间。两排卡簧的间距,即卡簧301-x与302-x的间距,可以与MMC4.0以上存储卡中两排引脚的间距相对应。所有卡簧位置的具体设置,以弹簧触片能够分别与本实施例中存储卡100/200的所有引脚以及现有MMC/SD卡的所有S1脚相接触为前提。按照上述方式在电路板310上布置卡簧301-x和302-x,能够与本发明实施例中两种存储卡的所有引脚相接触,也能够通过不同方式的弹簧触片组合与MMC/SD卡的所有引脚相接触。具体接触方式,将通过本实施例后续对不同存储卡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由于本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300的引脚都是通过卡簧来实现的,存储卡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时,其引脚与卡簧的弹簧触片产生弹性接触,因此,需要通过限位框来保证弹簧触片不发生横向变形,避免相邻的弹簧触片相接触而造成短路。9所示,限位框31为一个矩形实体,且带有一个底面与存储卡形状相同的卡形凹槽313。卡形凹槽313具有两个开口面,分别为垂直于底面311的向上开口面和垂直于限4立才医31长边侧面向外的侧面开口面,两个开口面相互正交。从卡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向内部的方向为存储卡插入的方向。卡形凹槽313的底面需要与存储卡中的引脚分布面相对,因此,卡形凹槽313的防误插入斜边设置在沿存储卡插入方向对应的右前方。在卡形凹槽313垂直于侧面开口面的两个侧面,分别各设有一个导轨槽305,两个导轨槽305的开口面相对,便于存储卡的插入。导轨槽305的下侧面与卡形凹槽313的底面重合,两个导轨槽305底面的间距为存储卡的宽度或略大于存储卡的宽度。在卡形凹槽313的底面上,分别对应电路板310上的所有卡簧301-x和302-x的弹簧触片设置了21个限位窗口,即卡簧301-1301-13和302-1302-8的弹簧触片分别对应限位窗口303-1303-13和304-l304-8。*換照卡簧安装框32在下、限位框31在上,且矩形凹槽312的侧面开口面和卡形凹槽313的侧面开口面同侧的方式组装成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300后,弹簧触片正好通过限位窗口303-1303-13和304-1304-8暴露于限位框31的卡形凹槽313的底面之上。这样,弹簧触片便可以与插入导轨槽305的存储卡的引脚进行弹性接触,使卡簧301-x和302-x的稳定性得到了加强,基本消除了由于卡簧301-x和302-x的侧偏,从而避免了弹簧触片与存储卡引脚接触面积变小后引起的连接器弹簧触片接触不到存储卡触点、或造成的触片相互碰撞短路。限位框31上除了限位窗口303-x和304-x之外,在带有防误插入斜边一侧的导轨槽上设有插入到位限位孔309;还在不带有防误插入斜边一侧的导轨槽305的底面上,设有卡检测开关308。卡检测开关308的具体工作方式,将通过本实施例后续对不同存储卡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弹簧触片分布示意图。按照卡簧安装框32在下、限位框31在上的方式组装后,且使得两者垂直于各自底面的凹槽侧面开口面在同一侧,所有卡簧的弹簧触片通过限位框31的限位窗口伸出到限位框31的卡形凹槽313的底面之上,并形成如图IO所示的弹簧触片分布方式。下面,结合不同存储卡插入本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过程,对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图11为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存储卡100/200的分布引脚的一面朝下,使得分布引脚的一面与存储卡连接器300暴露弹簧触片的一面相对,并从存储卡连接器的导轨槽305插入。图(12a1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2a所示,存储卡100在方向660上通过导轨槽305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中,引脚101-x和102-x在经过卡簧302-x的弹簧触片时,不会与其发生接触,避免了意外的静电放电造成存储卡或读卡器的死机问题。如图12b所示,在存储卡IOO插入到位后,其所有引脚分别与存储卡连接器300的所有弹簧触片发生弹性接触。在垂直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纵向顺序排列的引脚101-1和102-1,与在平行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横向顺序排列的卡簧301-1和301-2的弹簧触片两两接触,且卡簧301-1和301-2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引脚101-1/102-1的横向宽度;纵向顺序排列的引脚101-2和102-2,与横向顺序排列的卡簧301-3和301-4的弹簧触片两两接触,且卡簧301-3和301-4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引脚101-2/102-2的横向宽度;引脚101-3~101-5分别与卡簧301-5301-7的弹簧触片接触;纵向顺序排列的引脚101-6和102-3,与横向顺序排列的卡簧301-8和301-9的弹簧触片两两接触,且卡簧301-8和301-9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引脚101-6/102-3的横向宽度;引脚101-7和101-8,分别与卡簧301-10和301-11的弹簧触片接触;纵向顺序排列的引脚101-9和102-4,与横向顺序排列的卡簧301-12和301-13的弹簧触片两两接触,且卡簧301-12和301-13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引脚101-9/102-4的横向宽度;引脚101-7101-8分别与卡簧301-10~301-11的弹簧触片接触;纵向顺序排列的引脚103-1和104-1、103-2和104-2、103-3和104-3、103-4和104-4,分别与横向顺序排列的卡簧302-1和302-2的弹簧触片、卡簧302-3和302-4的弹簧触片、卡簧302-5和302-6的弹簧触片、卡簧302-7和302-8的弹簧触片两两接触,且卡簧302-1和302-2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卡簧302-3和302-4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卡簧302-5和302-6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卡簧302-7和302-8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分别等于或略小于引脚103-1/104-1、103-2/104-2、103-3/104-3、103-4/104-4的对黄向宽度。图(13a1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引脚接触示意图。图13a和图13b,分别表示了存储卡100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中和存储卡100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到位后,引脚与弹簧触片的接触情况。图U4a1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侧面剖视图。图14a和图14b,分别为存储卡100的引脚未接触到弹簧触片时和存储卡100的引脚与弹簧触片发生接触时的侧面剖视图。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存储卡100在方向660上通过导轨槽305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中,弹簧触片在接触到存储卡IOO的引脚后,发生了弹性形变,与存储卡IOO的引脚发生弹性接触。图(15a1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5a所示,存储卡200在方向660上通过导轨槽305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中,引脚201-x在经过卡簧302-x的弹簧触片时,不会与其发生接触,避免了意外的静电放电造成存储卡或读卡器的死机问题。如图15b所示,在存储卡200插入到位后,其所有引脚分别与存储卡连接器300的所有弹簧触片发生弹性接触。引脚201-1~201-13分别与卡簧301國1~301-13的弹簧触片接触;引脚202-1-201-8分别与卡簧302-1-302-8的弹簧触片接触。图(16a1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引脚接触示意图。图16a和图16b,分别表示了存储卡200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中和存储卡200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到位后,引脚与弹簧触片的接触情况。图(17a17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侧面剖视图。图17a和图17b,分别为存储卡200的引脚未接触到弹簧触片时和存储卡200的引脚与弹簧触片发生接触时的侧面剖视图。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存储卡200在方向660上通过导轨槽305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中,弹簧触片在接触到存储卡200的引脚后,发生了弹性形变,与存储卡200的引脚发生弹性接触。可见,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300能够与本实施例中存储卡100和存储卡200匹配。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300还能够实现对MMC/SD卡的物理兼容。MMC/SD卡也可以按照如图11所示的方式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中。图(18a18b)为SD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8a所示,SD卡在方向660上通过导轨槽305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中,引脚19b在经过卡簧302-x的弹簧触片时,不会与其发生接触,避免了意外的静电放电造成存储卡或读卡器的死机问题。如图18b所示,在SD卡插入到位后,其所有引脚分别与存储卡连接器300的部分弹簧触片发生弹性接触。引脚1与卡簧301-1和301-2的弹簧片接触;引脚2与卡簧301-3和301-4的弹簧片接触;引脚35分别与卡簧301-5-301-7的弹簧触片接触;引脚6与卡簧301-8和301-9的弹簧片接触;引脚7和8b分别与卡簧301-10和301-11的弹簧触片接触;引脚9b与卡簧301-12和301-13的弹簧片接触。而存储卡连接器300上卡簧302-x的弹簧触片,则与SD卡的绝缘外壳接触。SD卡在通过导轨槽305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中,弹簧触片在接触到SD卡的引脚后,也会发生如图(14a14b)和如图(17a17b)的弹性形变,与SD卡的引脚发生弹性接触。可见,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300能够实现对SD卡的物理兼容。图(19a19b)为MMC4.0以下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9a所示,MMC4.0以下存储卡在方向660上通过导轨槽305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中,引脚17在经过卡簧302-x的弹簧触片时,不会与其发生接触,避免了意外的静电放电造成存储卡或读卡器的死才几问题。如图19b所示,在MMC4.0以下存储卡插入到位后,其所有引脚分别与存储卡连接器300的部分弹簧触片发生弹性接触。引脚1与卡簧301-1和301-2的弹簧片接触;引脚2与卡簧301-3和301-4的弹簧片接触;引脚3~5分别与卡簧301-5-301-7的弹簧触片接触;引脚6与卡簧301-8和301-9的弹簧片接触;引脚7与卡簧301-10的弹簧触片接触。而存储卡连接器300上卡簧301-11~301-13和卡簧302-x的弹簧触片,则与MMC4.0以下存储卡的绝缘外壳接触。图(20a20b)为MMC4.0以上存储卡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如图20a所示,MMC4.0以上存储卡在方向660上通过导轨槽305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中,引脚l~9a在经过卡簧302-x的弹簧触片时,不会与其发生接触,避免了意外的静电放电造成存储卡或读卡器的死机问题。如图20b所示,在MMC4.0以上存储卡插入到位后,其所有引脚分别与存储卡连接器300的所有弹簧触片发生弹性接触。引脚1与卡簧301-1和301-2的弹簧片接触;引脚2与卡簧301-3和301-4的弹簧片接触;引脚35分别与卡簧301-5301-7的弹簧触片接触;引脚6与卡簧301-8和301-9的弹簧片接触;引脚7和8a分别与卡簧301-10和301-11的弹簧触片接触;引脚9a与卡簧301-12和301-13的弹簧触片接触;引脚10与卡簧302-1和302-2的弹簧触片接触、引脚11与卡簧302-3和302-4的弹簧触片接触、引脚12与卡簧302-5和302-6的弹簧触片接触、引脚13与卡簧302-7和302-8的弹簧触片接触。如图(19a19b)和图(20a20b)所示的两种MMC卡通过导轨槽305插入存储卡连接器300的过程中,弹簧触片在接触到MMC卡的引脚后,也会发生如图(14a14b)和如图(17a17b)的弹性形变,与MMC卡的引脚发生弹性接触。可见,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300能够实现对MMC卡的物理兼容。通过上述存储卡的插入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300能够物理兼容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IOO和存储卡200以及现有的MMC/SD卡。而且,存储卡连接器300还能够通过卡检测开关308识别出当前插入的存储卡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还是现有的MMC/SD存储卡;存储卡100/200也能够通过连接器检测开关105/203识别出当前插入到的存储卡连接器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300还是现有的MMC/SD存储卡连接器。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的卡检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a和21b所示,存储卡100/200的连接器检测开关105/203可以通过一个弹簧顶针结构来实现,包括连接器检测开关触杆105/203-1、两个开关触点105/203-2、弹簧105/203-3、导线105/203-4和接触端限位槽105/203-5。连接器检测开关触杆105/203-1可以为圆柱形的实体,一端带有一个直径大于触杆直径的圓柱形凸台,其带有凸台的一端朝向导轨槽305开口面方向,并位于接触端限位槽105/203-5的外侧;连接器检测开关触杆105/203-1不带有凸台的一端连接一个开关触点105/203-2,另一个开关触点固定在接触端限位槽105/203-5的内壁,且通过导线105/203-4与存储卡100/200的内核相连;弹簧105/203-3位于接触端限位槽105/203-5的内侧,且与开关触点105/203-2背向接触端限位槽105/203-5开口面的一面接触。这样,连接器检测开关触杆105/203-1能够通过弹簧105/203-3的弹性作用力和外部向接触端限位槽105/203-5内侧方向的压力,进行左右移动。导线105/203-4与接触端限位槽105/203-5靠近开口面一侧的内壁连接。在正常状态下,两个开关触点105/203-2在弹簧105/203-3的作用下处于接触状态,且连接器检测开关触杆105/203-1带有凸台的一端的端面与存储卡100/200的侧面平齐,凸台的另一面与接触端限位槽105/203-5的外侧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在连接器检测开关触杆105/203-1受到外部向接触端限位槽105/203-5内侧方向的压力时,连接器检测开关触杆105/203-1向接触端限位槽105/203-5移动,使得两个开关触点105/203-2与连接导线105/203-4的接触端限位槽105/203-5内壁处于非接触状态。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检测开关105/203将两个开关触点105/203-2的接触状态作为检测信号。如图21a和图21b所示,存储卡连接器300的卡检测开关308可以通过弹簧顶针结构来实现,包括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弹性系数大于弹簧105/203-3的弹簧308-2和限位结构308-3。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可以为一个圆柱形实体,该实体的一端带有一个在圓柱界面法线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圓柱界面半径的接触端;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的接触端朝向导轨槽305开口面方向,并位于限位结构308-3靠近导轨槽305开口面的外侧。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在远离接触端的位置带有一个环形凸台;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的环形凸台位于限位结构308-3远离导轨槽305开口面的内侧,且远离导轨槽305开口面的侧面与弹簧308-2弹性接触。这样,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能够通过弹簧308-2的弹性作用力和外部向限位结构308-3内侧方向的压力,进4亍左右移动。当没有存储卡插入时,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在弹簧308-2的作用下自由释放,其环形凸台靠近导轨槽305开口面的侧面与限位结构308-3的内壁接触。此时,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的接触端伸出到卡形凹槽313侧边的导轨槽305开口面之外。由于限位结构308-3内侧对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的凸台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此结构达到稳定状态。当有存储卡插入时,在插入过程中,存储卡的侧面会对自由稳定态的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产生一个側向挤压,从而使弹簧308-2处于压缩态,此时,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的环形凸台靠近导轨槽305开口面的侧面不与限位结构308-3的内壁发生接触。在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的环形凸台靠近导轨槽305开口面的侧面和限位结构308-3的内壁上,也可以设置两个开关触点,并通过连接在限位结构308-3内壁上的导线与读卡器相连。本实施例中,卡检测开关308将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的环形凸台与限位结构308-3的内侧的接触状态作为检测信号。如果插入的存储卡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卡100/200,则在插入到位使得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的凸台与限位结构308-3的内侧接触。此时,与存储卡连接器300连接的读卡器即可根据表示接触状态的检测信号识别出,当前插入的存储卡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卡100/200。此时,存储卡100/200的连接器检测开关触杆105/203-1也会由于受到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的挤压,而使得两个开关触点105/203-3处于断开状态,这样,存储卡100/200即可根据开关触点105/203-3的断开状态,判断出当前插入的存储卡连接器为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300;存储卡100/200在插入普通存储卡连接器时,例如MMC/SD卡的连接器,其连接器检测开关触杆105/203-1不会受到挤压,因而,能够根据开关触点105/203-3的闭合状态,判断出当前插入的存储卡连接器为现有的MMC/SD连接器。当存储卡100/200识别出其插入的连接器为MMC/SD卡连接器时,可以按照表l中第二列的方式调整引脚的内部逻辑连接关系;当存储卡IOO识别出其插入的连接器为存储卡连接器300时,保持原有的引脚内部逻辑连接关系不变。<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formula><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8</column></row><table>表1表l中的"合并"是指存储卡100/200在内部逻辑上将两引脚连接。这样,虽然两个引脚同时与MMC/SD连接器的一个引脚接触,但对于此时的存储卡100/200来说,合并后的两个引脚输入的信号为一路信号;或者只认为合并后的两个引脚中的一个有效,而另一个无效。如果插入的存储卡为现有的MMC/SD卡,则在插入到位后,MMC/SD卡的侧面仍然会对自由稳定态的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产生一个侧向挤压,^f吏得卡^r测开关触杆308-1的凸台与限位结构308-3的内侧不发生接触。此时,与存储卡连接器300连接的读卡器即可根据表示非接触状态的检测信号识别出当前插入的存储卡为MMC/SD卡,而且,还能够通过与MMC/SD卡进行命令交互,来判断其具体类型。当存储卡连接器300识别出当前插入的存储卡为现有的MMC/SD卡时,可以按照表2中第二列的方式调整引脚的内部逻辑连接关系;当存储卡连接器300识别出当前插入的存储卡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卡100/200时,保持原有的引脚内部逻辑连接关系不变。<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9</column></row><table>表2表2中的"合并"是指存储卡连接器300在内部逻辑上将两引脚连接。这样,虽然两个引脚同时与MMC/SD卡的一个引脚接触,但对于此时的存储卡连接起300来说,合并后的两个引脚输入的信号为一路信号;或者只认为合并后的两个引脚中的一个有效,而另一个无效。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卡连接器识别存储卡的流程图。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卡连接器识别存储卡类型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201,插入存储卡。步骤2202,通过卡检测开关308发出的检测信号,判断插入的存储卡类型,如果检测信号表示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的凸台与限位结构308-3的内侧处于接触状态,则判断当前插入的存储卡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卡100/200,并执行步骤2203;如果检测信号表示卡检测开关触杆308-1的凸台与限位结构308-3的内側处于非接触状态,则判断当前插入的存储卡为现有存储卡,并执行步骤2204。步骤2203,执行存储卡100/200对应的存储卡协议,然后执行步骤2207。步骤2204,与现有的MMC/SD存储卡进行命令交互,判断出现有存储卡是MMC卡还是SD卡,如果现有存储卡为MMC卡,则执行步骤2205;如果现有存储卡为SD卡,则执行步骤2206。步骤2205,执行MMC协议,然后执行步骤2207。步骤2206,执4亍SD协议,然后4丸行步骤2207。步骤2207,进行相应的存储卡操作,例如对存储卡的读或写。至此,本流程结束。以上是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适当的改进,以适应具体情况的具体需要。因此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起示范作用,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存储卡,包括上盖、电路板和下面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下面板与所述上盖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上盖的一面的前端,平行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固定了两排引脚,其中,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包括13个引脚,另一排包括8个引脚,且两排引脚在平行于电路板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横向位置相互交错;所述上盖上对应于所述电路板上21个引脚的位置设置了窗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1和第2个引脚在垂直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对齐排列,且相对于该排其他11个引脚远离前端边缘,第3和第4个引脚、第5和第6个、第10和第11个引脚也分别在垂直于前端边缘的方向上对齐排列,且上述8个引脚在垂直于前端边缘方向上的总长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其余引脚的长度;所述包括8个引脚的一排引脚中,两两一组,且每组两个引脚的总长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其余引脚的长度;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一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3/4和第5/6个引脚之间,第二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5/6和第7个引脚之间,第三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8和第9个引脚之间,第四组引脚的橫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9和第10/11个引脚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1和第2个引脚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3和第4个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5和第6个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IO和第11个引脚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其他引脚的横向宽度;所述第1和2个引脚相对于该排其他引脚,远离前端边缘;所述包括8个引脚的一排引脚中,两两一组,且每组两个引脚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等于其余引脚的宽度;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一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从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开始的第4和第5个引脚之间,第二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6和第7个引脚之间,第三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8和第9个引脚之间,第四组引脚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靠近前端边缘的一排引脚中第9和第IO个引脚之间。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存储卡,其特征在于,在带有防误插入斜边的一侧,设有弹簧顶针结构的连接器检测开关,且该开关的接触端在自由释放状态与所述存储卡的侧边平齐。5、一种存储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框和卡簧安装框,所述限位框位于所述卡簧安装框之上,具有一个底面形状与存储卡形状相同的凹槽,该凹槽具有一个垂直于向上开口面的侧面开口;所述卡簧安装框上带有一个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具有一个垂直于向上开口面的侧面开口面;所述限位框安装于所述卡簧安装框之上,且二者的凹槽侧面开口面位于同一侧;所述卡簧安装框的矩形凹槽底面上固定一个电路板,电路板上固定了平行于所述侧面开口面的两排卡簧,其中,靠近所述侧面开口面的一排包括8个卡簧,另一排包括13个卡簧,且两排卡簧在平行于所述侧面开口面方向上的横向位置相互交错;卡簧的一侧带有翘起的挂钩状弹簧触片,垂直于所述侧面开口面,且翘起的挂钩状弹簧触片背向所述侧面开口面;所述限位框的凹槽底面设置了与所述弹簧触片位置相对应的限位窗口,弹簧触片通过限位窗口暴露在限位框的凹槽底面之上,用于与插入的存储卡引脚接触;在限位框凹槽垂直于侧面开口面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便于存储卡插入的导轨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储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所述13个卡簧,从存储卡插入方向对应的左側开始,第3和第4个卡簧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8和第9个卡簧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10和第11个卡簧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第12和13个卡簧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均等于存储卡引脚的横向宽度,该排其他卡簧的间距以及与上述8个卡簧的间距等于存储卡引脚间距;所述第12和13个卡簧相对于该排其他卡簧,靠近矩形凹槽侧面开口面;所述靠近矩形凹槽侧面开口面的8个卡簧,两两一组,且每组两个卡簧的总宽度加上二者的间距均等于存储卡引脚的横向宽度;从存储卡插入方向对应的左侧开始,第一组卡簧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包括13个卡簧的另一排卡簧中的第2和第3个卡簧之间,第二组卡簧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13个卡簧中的第4和第5个卡簧之间,第三组卡簧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13个卡簧中的第7和第8个卡簧之间,第四组卡簧的横向位置位于所述13个卡簧中的第9和第10个卡簧之间;所述两个导轨槽的开口面相对,且下侧面与限位框凹槽的底面重合,两个导轨槽底面的间距为存储卡的宽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窗口为21个,所述21个限位窗口的位置与分别电路板上的21个卡簧的弹簧触片的位置相对应。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存储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限位框的凹槽在从存储卡插入方向对应的右側,带有一个防误插入斜边;在不带有防误插入斜边一侧的导轨槽的底面上,设有弹簧顶针结构的卡检测开关,且该开关的接触端在自由释放状态下伸出到导轨槽开口面之外。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检测开关的接触端受到向所述导轨槽底面方向的压力时,所述存储卡连接器在内部逻辑上,分别将所述13个卡簧中,从存储卡插入方向对应的左侧开始的第3和第4个卡簧、第8和第9个卡簧、第10和第11个卡簧、第12和13个卡簧合并为一个卡簧;分别将所述8个卡簧中每组的两个卡簧合并为一个卡簧。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储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和所述卡簧安装框是可分离的。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存储卡和一种存储卡连接器。本发明实现了一种21引脚的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结构,能够支持多路信号存储卡。21个引脚分排布置,增大了引脚的间距,从而降低了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受电磁干扰的影响,且两排引脚的横向位置交错,保证了存储卡在插入存储卡连接器时,避免了意外的静电放电造成存储卡或读卡器的死机问题;存储卡连接器还通过限位框上的限位窗口对弹簧触片的保护,避免弹簧触片与存储卡引脚接触面积变小后引起的连接器弹簧触片接触不到存储卡触点、或造成的触片相互碰撞短路,从而提高了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在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而且,本发明的存储卡和存储卡连接器还实现了对现有存储卡连接器和存储卡的兼容。文档编号G06K19/077GK101206724SQ20061017003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2日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2日发明者彬姚,诚彭,李力争,涛王申请人: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