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42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有效适用于在一个基板上形 成有背面侧透明导电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公知有IPS (In 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 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该IPS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像素电极和 对置电极形成在同 一基板上,在其之间施加电场而使液晶在基板平面 内旋转,从而进行明暗控制。因此,具有在从斜侧看画面时显示图像 的浓淡不反转这一特点。
IPS方式液晶显示^1与TN方式液晶显示^^反、VA方式液晶显示才反 不同,在设有滤色片的基板上不存在对置电极。因此,出于降低显示 噪声等理由,在设有滤色片等的基板上形成背面侧透明导电膜。(参
照下述专利文献1 )
该背面侧透明导电膜通过导电性构件与在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等 的基板上形成的GND焊盘电极电连接。并且,GND焊盘电极与挠性 线路板的GND端子连接,因此,背面侧透明导电膜被提供GND的基
准电压。
以下为与本发明相关联的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 - 1059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GND焊盘电极、和将GND焊盘电极与挠性线路板的GND 端子连接的GND布线形成在绝缘膜上。
但是,在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的构造中,由于绝
缘膜的应力,有时GND焊盘电极或GND布线会产生裂紋,背面侧透 明导电膜与挠性线路板的GND端子之间会发生导通(连接)不良。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 供如下这样的技术在一个基板上形成有背面导电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中,能够可靠地对背面导电膜提供基准电位。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和新特征,将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载和附 图而得以清楚。
简要说明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技术方案如下。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夹持 于上述第 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基板在与上述液晶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背面导电膜, 上述第一基板具有
焊盘电极,其通过设于上述第 一基板上的导电性构件而与上述背 面导电膜电连接;
导电膜,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上述焊盘电极下方的层; 第一连接布线,用于连接上述导电膜和基准电压端子;以及 至少1个连接孔,用于连接上述焊盘电极和上述导电膜。
(2) 在(1)中,上述至少1个连接孔被上述第二基板覆盖。
(3) 在(1)或(2)中,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金属膜。
(4) 在(1)或(2)中,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透明导电膜。
(5) —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夹持 于上述第 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基板在与上述液晶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背面导电膜, 上述第一基板具有
焊盘电极,其通过设于上述第一基板上的导电性构件而与上述背 面导电膜电连接;
第一导电膜,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上述焊盘电极下方的层; 第二导电膜,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上述第一导电膜下方的
层;
第一连接布线,用于连接上述第二导电膜和基准电压端子; 连接部,用于连接上述焊盘电极和上述第一导电膜;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用于连接上述焊盘电极和上述第二导电膜。
(6) 在(5)中,上述连接部具有至少1个用于连接上述焊盘电 极与上述第二导电膜的第二连接孔、和至少1个用于连接上述焊盘电 极与上述第一导电膜的第三连接孔。
(7) 在(5)或(6)中,上述至少1个第一连接孔被上述第二
基板覆盖。
(8) 在(5) ~ (7)任一项中,上述第一导电膜是透明导电膜, 上述第二导电膜是金属膜。
(9)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夹持 于上述第 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基板在与上述液晶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背面导电膜,
上述第一基板具有
导电膜,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下方的层; 第一连接布线,用于连接上述导电膜与基准电压端子;以及
开口部,露出上述导电膜,
上述导电膜在上述开口部内通过导电性构件与上述背面导电膜
电连接。
(10) 在(9)中,上述开口部的一部分被上述第二基板覆盖。
(11 )在(9)或(10)中,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金属膜。
(12) 在(9)或(10)中,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透明 导电膜。
(13) —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夹持 于上述第 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基板在与上述液晶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背面导电膜,
上述第一基板具有
导电膜,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下方的层; 第一连接布线,用于连接上述导电膜与基准电压端子;以及 开口部,露出上述导电膜,
上述焊盘电极设于上述第一基板上、并覆盖上述开口部, 上述焊盘电极在上述开口部内与上述导电膜连接,并在上述开口 部内通过导电性构件与上述背面导电膜电连接。
(14) 在(13)中,上述开口部的一部分被上述第二基板覆盖。
(15) 在(13)或(14)中,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金属膜。
(16) 在(13)或(14)中,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透明
导电膜。
(17) 在(4) 、 (8)或(16)中,在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焊盘 电极与上述第 一 基板的上述透明导电膜之间具有氮化硅膜。
(18) 在(1 ) ~ ( 8)或(13) ~ (17)的任一项中,具有用于 连接上述焊盘电极与上述基准电压端子的第二连接布线。
(19) 在(1) ~ (8)或(13) ~ (18)的任一项中,上述焊盘
电极是透明导电膜。
简要说明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代表性技术方案所得到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在一个基板上形成有背面导电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中,能够可靠地对背面导电膜提供基准电位。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一见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侧一见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构 成的俯—见图。
图4是表示相当于图3所示A-A,剖切线的部分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相当于图3所示B-B,剖切线的部分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相当于图3所示C-C,剖切线的部分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构 成的俯一见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的 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构 成的俯视图。
图IO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的 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构成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il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附图中,对同样构件标注相同附图标 记,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 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是用作移动电话等的显示部的、小型的TFT 方式'液晶显示装置。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板是这样构成的将设 有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等的第一基板(以下称为TFT基板)12和 形成有滤色片等的第二基板(以下称为CF基板)11间隔预定间隙地 叠合,借助在该两基板之间的周缘部附近设成框状的密封材料将该两 基板贴合,并从设于 一部分密封材料上的液晶封入口向两基板之间的 密封材料内侧封入液晶并将其密封,然后在两基板外侧贴附偏振片, 从而构成液晶显示才反(省略一部分图示)。如此,在本实施例的液晶 显示装置中,做成在一对基板之间夹持液晶的构造。
TFT基板12的面积大于CF基板11的面积,在TFT基板12的 不与CF基板11相对的区域上实装构成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驱动元件的 半导体芯片(未图示),并在该区域的一边的周边部实装挠性线路板
(FPC)。
IPS方式液晶显示板与TN方式液晶显示板、VA方式液晶显示板 不同,在设有滤色片的CF基板11上不存在对置电极(CT)。因此, 如图2所示,出于降低显示噪声等理由,在CF基板11外侧形成背面 侧透明导电膜(CD)。如图2所示,在该背面侧透明导电膜(CD) 上形成有偏振片(POL)。
如图1、图2所示,该背面侧透明导电膜(CD)例如通过由导电 性树脂膜等构成的导电性构件14而与形成在TFT基板12上的GND 焊盘电极15电连接。该GND坪盘电极15与在TFT基板12中的不 与CF基板11相对的区域的一边周边部形成的GND端子(未图示) 连接。并且,GND端子与挠性线路板(FPC)侧的GND端子连接, 因此,背面侧透明导电膜(CD)被提供GND的基准电压。
图11是表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15构成的俯视 图。图12是表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15的截面构造 的剖视图。
在图12及后述的图4、图5、图6、图8、图10中,PAS1 ~ PAS3 是层间绝缘膜,层间绝缘膜(PAS1)和层间绝缘膜(PAS3)例如由 氮化硅(SiN)构成,层间绝缘膜(PAS2)由光固化性高分子膜构成。
SUB例如是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等透明基板。在图ll及后述的图3、 图7、图9中,19表示CF基板11的边缘(或黑色矩阵(BM)的边缘)。
如图11所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15是矩形形 状的透明电极,该GND焊盘电极15例如由ITO等形成。GND焊盘 电极15借助GND布线20与在TFT基板12中的不与CF基板U相 对的区域的一边周边部形成的GND端子(未图示)连接。
在此,如图12所示,上述GND焊盘电极15和GND布线20形 成在层间绝缘膜(PAS1 )上。
但是,如上所述,在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的构造 中,由于层间绝缘膜(PAS1 )的应力,有时如图11的A所示那样在 GND焊盘电极15上出现裂紋,或如图11的B所示那样在GND布线 20上出现裂紋,则在背面侧透明导电膜(CD)与挠性线路板(FPC) 的GND端子之间出现导通(连接)不良。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15 构成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相当于图3所示A-A,剖切线的部分的截 面构造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相当于图3所示B-B,剖切线的部分的截 面构造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相当于图3所示C-C,剖切线的部分的截 面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15也是 矩形形状的透明电极,该GND焊盘电极15例如由ITO等形成。GND 焊盘电极15通过GND布线20与在TFT基板12中的不与CF基板 11相对的区域的一边周边部形成的GND端子(未图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形成在基板(SUB )上的金属膜17和GND 布线21。金属膜17是细长带状形状,并通过GND布线21与在TFT 基板12中的不与CF基板11相对的区域的一边周边部形成的GND 端子(未图示)连接。金属膜17和GND布线21例如由Al或Al合 金等形成。
如图4所示,金属膜17通过连接孔16a与GND焊盘电极15电
连接。在图3中,图示的是形成了 5个连接孔16a的情况,但至少有 1个连接孔即可。
在图4中,图示的是由层间绝缘膜(PAS2)的孔(16al )和层间 绝缘膜(PAS1)及层间绝缘膜(PAS3)的两个孔(16a2)形成连接 孔16a的情况。孔(16a2)只要至少有1个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6a是为了将金属膜17与GND焊盘电极 15电连接而形成的,因此,可以形成1个连接孔16a,但若形成多个 连接孔16a,则可提高冗余性。
如图4所示,在形成有连接孔16a的区域,除去了层间绝缘膜 (PAS2),在层间绝缘膜PAS1和PAS3上形成孔(16al )和孔(16a2)。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形成在层间绝缘膜(PAS2)上的、细长带状 形状的透明导电膜18。透明导电膜18例如由ITO等形成,在与对置 电极(CT)相同的工序形成。
如图5所示,透明导电膜18通过连接孔16b与GND焊盘电极15 电连接。在图5中,连接孔16b由层间绝缘膜(PAS1 )的两个孔(16b2) 形成,但孔(16b2)至少为1个即可。
GND焊盘电极15通过连接孔16a与金属膜17连接。在图3中, 图示的是形成了 5个连接孔16b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6b是为了将透明导电膜18与GND焊盘 电极15电连接而形成的,连接孔16a是为了将GND焊盘电极15与 金属膜17电连接而形成的,因此,可以形成1个连接孔16a、 16b, 但若形成多个连接孔,则可提高冗余性。如图5所示,连接孔16b形 成在层间绝缘膜(PAS1 )上。
图6是表示图3的C-C,剖切线的截面的图,表示图3的点划线框 23所包围的连接部。透明导电膜18与金属膜17通过连接孔16b、GND 焊盘电极15、连接孔16a而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由于层间绝缘膜(PAS1 )的应力而如图11 的A所示那样GND焊盘电极15出现裂紋、或如图11的B所示那样 GND布线20出现裂紋,由于利用金属膜17和GND布线21将背面
侧透明导电膜(CD)与挠性线路板(FPC)的GND端子电连接,因 此,可防止发生背面侧透明导电膜(CD)与挠性线路板(FPC)的 GND端子之间的导通(连接)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金属膜17可形成在TFT基板12与 CF基板11相对的区域内,因此,在外观上可看不到金属膜17。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金属膜17和GND布线21将背面侧 透明导电膜(CD)与挠性线路板(FPC)的GND端子电连接,因此, 未必需要GND布线20, ^f旦若形成GND布线20、 21,则可进一步提 高冗余性。
同样,也未必需要透明导电膜18,但若形成透明导电膜18、连 接孔16b和连接部23 (例如如图6所示那样),则可进一步提高冗余性。
还可以取代金属膜17而使用形成在层间绝缘膜(PAS2)上的透 明导电膜。 实施例2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15 构成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 焊盘电极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15也是 矩形形状的透明电极,该GND焊盘电极15例如由ITO等形成。GND 焊盘电极15通过GND布线20与在TFT基板12中的不与CF基板 11相对的区域的一边周边部形成的GND端子(未图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形成在层间绝缘膜(PAS2)上的透明导电膜 18和GND布线22。透明导电膜18通过GND布线22与在TFT基板 12中的不与CF基板11相对的区域的 一 边周边部形成的GND端子(未 图示)连接。透明导电膜18和GND布线22例如由ITO等形成,在 与对置电极(CT)相同的工序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膜18也是矩形形状,透明导电膜18的 面积与GND焊盘电极15的面积大致相同。透明导电膜18的面积与
GND焊盘电极15的面积之比优选在80~ 120%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露出大部分(优选是80%以上)透明导电膜18 的开口部25形成在层间绝缘膜(PAS1)上。GND焊盘电极15形成 为覆盖该开口部25。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层间绝缘膜(PAS1 )的应力而如图 11的A所示那样GND焊盘电极15出现裂紋、或如图11的B所示那 样GND布线2 0出现裂紋,因此,可防止发生背面侧透明导电膜(CD ) 与挠性线路板(FPC)的GND端子之间的导通(连接)不良。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透明导电膜18和GND布线22将背面侧透 明导电膜(CD)与挠性线路板(FPC)的GND端子电连接,因此, 未必需要GND布线20,但若形成GND布线20、 22,则可进一步提 高冗余性。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没有GND焊盘电极15的情况下,也可以 利用填充于开口部25内的导电性构件14将背面侧透明导电膜(CD) 与透明导电膜18电连接,因此,也未必需要GND焊盘电极15。但 是,为了防止垃圾等进入开口部25内而发生背面侧透明导电膜(CD) 与透明导电膜18的连接不良,优选是形成GND焊盘电极15来覆盖 开口部25。该透明导电膜18可以是细长带状形状。
实施例3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15 构成的俯视图,图IO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 焊盘电极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GND焊盘电极15也是 矩形形状的透明电极,该GND焊盘电极15例如由ITO等形成。GND 焊盘电极15通过GND布线20与在TFT基板12中的不与CF基板 11相对的区域的一边周边部形成的GND端子(未图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形成在基板(SUB)上的金属膜17和GND 布线21。金属膜17通过GND布线21与在TFT基板12中的不与CF 基板11相对的区域的一边周边部形成的GND端子(未图示)连接。
金属膜17和GND布线21例如由Al或Al合金等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膜17也是矩形形状,金属膜17的面积与GND 焊盘电极15的面积大致相同。金属膜17的面积与GND焊盘电极15 的面积之比优选在80 ~ 120%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露出大部分(优选是80%以上)金属膜 17的开口部25,在该开口部25内,GND焊盘电极15与金属膜17 被电连接。GND焊盘电极15形成为覆盖该开口部25。如图IO所示, 在形成有开口部25的区域除去了层间绝缘膜(PAS2),开口部25 形成在层间绝缘膜PAS1、 PAS3上。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会因层间绝缘膜(PAS1 )的应力而如图 11的A所示那样GND焊盘电极15出现裂紋、或如图11的B所示那 样GND布线20出现裂紋,因此,可防止发生背面侧透明导电膜(CD ) 与挠性线路板(FPC)的GND端子之间的导通(连接)不良。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金属膜17和GND布线21将背面侧透明导 电膜(CD)与挠性线路板(FPC)的GND端子电连接,因此,未必 需要GND布线20,但若形成GND布线20、 21,则可进一步提高冗 余性。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没有GND焊盘电极15的情况下,也可以 利用填充于开口部25内的导电性构件14将背面侧透明导电膜(CD) 与金属膜17电连接,因此,也未必需要GND焊盘电极15。但是, 为了防止在其后的制造工序中金属膜17氧化而发生背面侧透明导电 膜(CD)与金属膜17的连接不良,优选是形成GND焊盘电极15来 覆盖开口部25。该金属膜17可以是细长带状形状。
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当然,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夹持在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板在与上述液晶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背面导电膜,上述第一基板具有焊盘电极,其通过设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导电性构件而与上述背面导电膜电连接;导电膜,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上述焊盘电极下方的层;第一连接布线,用于连接上述导电膜和基准电压端子;以及至少1个连接孔,用于连接上述焊盘电极和上述导电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1个连接孔被上述第二基板所覆盖。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金属膜。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透明导电膜。
5. —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以及夹持在上述第 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板在与上述液晶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背面导电膜, 上述第一基板具有焊盘电极,其通过设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导电性构件而与上述背 面导电膜电连接;第一导电膜,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上述焊盘电极下方的层; 第二导电膜,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上述第一导电膜下方的层;第一连接布线,用于连接上述第二导电膜和基准电压端子; 连接部,用于连接上述焊盘电极和上述第一导电膜;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用于连接上述焊盘电极和上述第二导电膜。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具有用于连接上述焊盘电极和上述第二导电膜的至少1个第二连接 孑L; 和用于连接上述焊盘电极和上述第一导电膜的至少1个第三连接孔。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1个第一连接孔被上述第二基板所覆盖。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导电膜是透明导电膜,上述第二导电膜是金属膜。
9.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以及夹持在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板在与上述液晶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背面导电膜, 上述第一基板具有导电膜,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下方的层; 第一连接布线,用于连接上述导电膜和基准电压端子;以及 开口部,用于露出上述导电膜,上述导电膜在上述开口部内通过导电性构件而与上述背面导电膜电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的 一部分被上述第二基板所覆盖。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金属膜。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透明导电膜。
13. —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以及夹持在上述第 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板在与上述液晶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背面导电膜, 上述第一基板具有导电膜,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下方的层; 第一连接布线,用于连接上述导电膜和基准电压端子; 开口部,用于露出上述导电膜;以及 焊盘电极,设在上述第一基板上且覆盖上述开口部, 上述焊盘电极在上述开口部内与上述导电膜连接,并且在上述开 口部内通过导电性构件而与上述背面导电膜电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部的 一部分被上述第二基板所覆盖。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金属膜。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透明导电膜。
1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焊盘电极与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透明导电膜之间具有氮化硅膜。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连接上述焊盘电极和上述基准电压端子的第二连接布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焊盘电极是透明导电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一方基板上形成有背面导电膜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靠地向背面导电膜提供基准电压。在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夹持于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第二基板在与上述液晶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背面导电膜,上述第一基板具有焊盘电极、导电膜、第一连接布线和至少1个连接孔,上述焊盘电极通过设于上述第一基板上的导电性构件而与上述背面导电膜电连接,上述导电膜形成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上述焊盘电极下方的层,上述第一连接布线将上述导电膜与基准电压端子连接,上述连接孔将上述焊盘电极与上述导电膜连接。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导电膜是金属膜或透明导电膜。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1359110SQ20081014470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1日
发明者镰田高光, 阿部裕行, 阿须间宏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