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39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通过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的光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装载于携带电话机上的相机模组中,尤其精心研究可搭载于薄型机 体的相机模组。在专利文献l,为了进一步縮短光轴方向的尺寸以能搭载 于薄型的机体,提出不必设置多余的支撑部件,而在光轴方向上重叠配备
作为可动部件的ND滤光片、光阑或快门板等光量控制板的一部分的技术。 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示,如果重叠配备作为两个可动部件的一部分光量 控制板,则存在一方的光量控制板随着另一方的光量控制板而移动,或者 另一方的光量控制板随着一方的光量控制板而移动的顾虑。因此,为了避 免此顾滤,在包括专利文献2等大部分的光量控制装置中,往往在光量控 制板二者之间配备由薄板构成的分离器,而通过由该分离器分离配置各光 量控制板,来防止两片板中的一方给另一方带来影响。 用图说明上述以现有的光量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构成以往光量控制装置1A的各部件的分解图。另外,图 2是表示图1所示的结构要素中分离器14和基板11的结构的放大图。
在图1所示的以往光量控制装置1A中,示出了考虑搭载于携带电话 机而实现光轴方向的尺寸缩短化的例子。
此处,参照图1说明如何实现光轴方向的尺寸缩短化。
图1所示的光量控制装置1A,具备第一导向板12及第二导向板16, 其形成有用于光束通过而互相连通的开口 120、 160,并互相平行地扩展; 第一光量控制板13及第二光量控制板15,此两者配置于被第一导向板12 及第二导向板16夹持的位置,且具有互不相同的移动轨迹,并且在敞开 开口的位置和覆盖开口的位置之间转动。而且,在该第一光量控制板13 及该第二光量控制板15之间配备有分离器14,该分离器14具有连通上述
4第一导向板16和上述第二导向板12的开口 160、 120的开口 140。
在该图1例中,第一光量控制板13作为覆盖开口 120、 140、 160的 快门,第二光量控制板15作为降低通过开口 120、 140、 160的光束光量 的ND滤光片。
该图1表示有如下结构例,即通过在第二导向板16设置向第一导向 板12侧突出的轨道R1,并利用该轨道R1和分离器14夹持ND滤光片15, 而可按照大致相当于ND滤光片15的厚度量左右的长度将ND滤光片15 配置于光量控制装置1A的内部,并且对于快门13,也通过在第二导向板 16设置弹簧部161,并用该弹簧部161将分离器14推靠在基板11侧,通 过该分离器14将快门13按压在第一导向板12的支撑面121,而可按照相 当于快门13的厚度量左右的长度将快门13组装于光量控制装置1A。
这样,通过以夹持分离器14的方式重叠紧密地配设ND滤光片15和 快门13,可极力縮短光轴方向的长度,而可在薄型的携带电话机上组装图 1的光量控制装置1A。
另外,在图1的例中,如图2所示,在支撑第一导向板12、第二导向 板16、 ND滤光片15、分离器14、快门13的基板11上组装转动自如地 驱动上述ND滤光片15和上述快门13的第一驱动部DR1和第二驱动部 DR2并包括驱动装置,也可实现光量控制装置1A的薄型化。
在图2所示的驱动部DR1、 DR2中,分别配备有各线圈C1、 C2和磁 性体Mgl、 Mg2,各磁性体Mgl、 Mg2的驱动轴Dl、 D2与ND滤光片 15和快门13的一方端部连结。例如,当电流向线圈Cl、 C2的一个方向 流动时,则磁性体Mgl、 Mg2向一个方向旋转,快门13和ND滤光片15 转动而覆盖开口 160,当电流向线圈C1、 C2的相反的方向流动时,则磁 性体Mgl、 Mg2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快门13和ND滤光片15转动而敞开 开口 160。由此,在基板11上,具备有用于使快门13停止在打开位置的 止动部件ST1和用于使快门13停止在关闭位置的止动部件ST2,并且分 别具备有用于使ND滤光片15停止在打开位置的止动部件ST3和用于使 ND滤光片15停止在关闭位置的止动部件ST4。进而,为了使快门13和 ND滤光片15稳定地旋转,在基板11分别设有旋转轴A3、 A4,该旋转 轴A3、 A4用于根据磁铁的转动,而使连接有上述磁性体Mgl、 Mg2的连接轴A1、 A2,快门13和ND滤光片15转动。
如果作为该图1的构成,只进行在携带电话机内配备图1的光量控制 装置1A,并将该光量控制装置1A与携带电话机内的控制装置连接的简单 操作,即可实现将图1的光量控制装置容易组装在薄型的携带电话机内。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3-52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5-173133号公报
然而,近几年,随着携带电话机的轻薄化,对装载于携带电话机的相 机模组提出了进一步縮短光轴方向的尺寸的要求。但是如上所述,在设置 分离器的结构中,由于要增加分离器的厚度,导致薄型化无论如何也有限 制。为了适应上述要求而需要废除分离器,但是这样做的话会出现以下的 可能性,即如上所述那样,另一光量控制部件会随着两个光量控制部件中 的一光量控制部件的移动而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配 备于更加薄型化携带电话机的光量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量控制装置,其对通过光
束的光量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其形成有光束通过用的互相连通的开口,
并互相平行地扩展;
第一光量控制板及第二光量控制板,其两者配置于被所述第一导向板 及所述第二导向板夹持的位置,且具有互不相同的移动轨迹而在敞开所述 开口的位置和覆盖所述开口的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第一导向板具有支撑面和第一导轨,所述支撑面向所述开口的周
围扩展,且滑动自如地支撑所述第一光量控制板;所述第一导轨在所述第 二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轨迹上的避开所述第一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轨迹的位 置,向所述第二导向板侧突出,且对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进行控制,使该 第二光量控制板滑动自如,
所述第二导向板具有光圈部和第二导轨,所述光圈在所述第一光量控 制板的移动轨迹上的避开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轨迹的位置上,向所
6述第一导向板侧突出,且限制该第一光量控制板的与所述支撑面垂直的方
向的移动;所述第二导轨在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轨迹上的避开所述 第一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轨迹的位置,向所述第一导向板侧突出,且限制该 第二光量控制板的与所述支撑面垂直的方向的移动。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光量控制装置,通过具备上述第二导向板所具 备的上述光圈部,对上述第一光量控制板的向垂直于上述支撑面的方向的 移动限制,且通过上述第一导向板所具备的第一导轨和上述第二导向板所 具备的第二导轨双方,对上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向垂直于上述支撑面方向 的移动迸行限制。
艮P,通过上述光圈部,上述第一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被限制在支撑面内, 并且通过上述第一导轨和上述第二导轨双方,上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移动 被限制在用双方的轨道的前端部规定的平面内。
由此,即使不设置分离器,也可以防止上述第二光量控制板跟着第一 光量控制板而移动,并且也防止上述第一光量控制板跟着上述第二光量控 制板而移动,从而可以仅仅以避免相互干涉的微小间隙来重叠配置第一光 量控制板和第二光量控制板。
其结果是,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光量控制装置中,如图1所示,可以 废除分离器,并能实现进一步缩短光轴方向的尺寸。即,实现适合配备在 与以往相比被更薄型化了的携带电话机上的光量控制装置。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光量控制装置中,例如在图l的结构中,通过废 除分离器等这种部件数目的减少,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并且通过减少该部 件数亩,而能获得更容易进行组装的这种效果。
此处,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光量控制装置还具备
基板,其具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开口,并支撑所述第一导向板、所述
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光量控制部件及所述第二光量控制部件;
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其被支撑在所述基板上,并分别驱动所述 第一光量控制板及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
通过在上述基板配设上述第一驱动部及上述第二驱动部,可实现包括 驱动第一光量控制部件的第一驱动部和驱动上述第二光量控制部件的第 二驱动部的光量控制装置的紧凑化。操作者在将该被紧凑化了的光量控制装置组装于被更薄型化了的携 带电话机时,只进行在携带电话机内的规定位置配设该光量控制装置,并 且将该此光量控制装置所具备的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及上述第二驱动装置 与该携带电话机所具备的控制装置连接的操作即完成,因此,可以获得非 常简单地在携带电话机上组装该光量控制装置的这种效果。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光量控制板是开闭所述开口的快门, 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是降低通过所述开口的光束光量的ND滤光片。
本实用新型的光量控制装置适合应用于具有图1结构的光量控制装 置。即,若在以往的图1的结构的光量控制装置应用本实用新型,由于可 以废除分离器,因此,可以进一步縮短光量控制装置的光轴方向的尺寸。
即使在装载于携带电话机等的相机模组中组装光量控制装置也要求 小型化,也可通过在相机模组中组装本实用新型的光量控制装置,而能够 实现使相机模组紧凑化的结构。
另外,在图l的构成中,通过废除分离器以减少部件数亩,可以同时 获得使图1的光量控制装置的成本降低同时容易组装的效果。
此处,较为理想的是如下结构;
艮口,所述第一导向板,具有滑动自如地引导所述第一光量控制板的一 个面的第一引导部,和滑动自如地引导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一个面的第 二引导部,
所述第二导向板,具有滑动自如地引导所述第一光量控制板的另一面 的第三引导部,和滑动自如地引导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另一面的第四引 导部,
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导向板一体形成, 所述第三引导部、所述第四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板一体形成。 具体而言,较为理想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所述光量控制装置,
其对通过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具备
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其形成有光束通过用的互相连通的开口,
并互相平行地扩展;
第一光量控制板及第二光量控制板,其二者配置于被所述第一导向板 及所述第二导向板夹持的位置,且具有互不相同的移动轨迹而在敞开所述开口的位置和覆盖所述开口的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第一导向板具有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该第一引导部引导所 述第一光量控制板,并使该第一光量控制板的一个面滑动自如,该第二引 导部引导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一个面,并使该第二光量控制板的一个面 滑动自如,
所述第二导向板具有第三引导部和第四引导部,该第三引导部引导所 述第一光量控制板的另一面,并使该第一光量控制板的另一面滑动自如, 该第四引导部引导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另一面,并使该第二光量控制板 的另一面滑动自如,
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导向板一体形成, 所述第三引导部、所述第四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板一体形成。 如上述说明,从而可实现适合配备在被更薄型化了的携带电话机上的 光量控制装置。


图1是表示构成以往的光量控制装置的各结构要素的分解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结构要素中的驱动部DR1、 DR1和基板11的
结构的放大图。
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光量控制装置的图。
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光量控制装置的图。
图5是表示构成图3、图4的光量控制装置的各结构要素的分解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结构要素中的驱动部DR1、DR2和基板的结构
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1A-光量控制装置
11-基板
12、 12B-第一导向板
13- 第一光量控制板(快门)
14- 分离器
15- ND滤光片
916、 16B-第二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量控制装置1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光量控制装置1的立体图,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 光量控制装置l的立体图,而且,图5是图3、图4的光量控制装置1的 分解图,图6是图5所示的基板11B和第一及第二驱动部DR1、 DR2的 放大图。图5对应于图1,其图5的结构中,废除图1中的分离器14且第 一导向板12B和第二导向板16B的结构变更以外,均与图1的结构相同。 为此,在图3 图6的实现相同功能的部件附以与图1、图2相同的符号。 另外,举出对应于图2的图6,在此,省略了图l所示的第二导向板16, 是为了表示通过省略图1的分离器14,不必在第二导向板16设置弹簧部 161的事实。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1的结构虽有小小的 变化,但只是改变配置而已,分别设置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所以,对具 有与图2相同功能的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 首先,参照图3、图4,简单说明外观。
如图3所示,在第二导向板16B设有开口 160,且该第二导向板16B 被组装安装于基板11B。在图3所示的第一导向板16B上,以向内突出的 方式设有轨道R2和光圈部162、 163。另外,在图4所示的基板11B设有 与第一导向板12B的开口连通的大开口 AP。如后所述,在图4所示的基 板IIB配置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因此,为了能够将 这些驱动部和外部的控制装置之间得以连接,挠性基板F1被引出外侧。
在此,参照图5、图6,说明图3、图4所示的光量控制装置1的内部 结构。
图5的光量控制装置1除了废除了图1的分离器14,第一导向板12B 和第二导向板16B二者的构成稍有变更以外,具有与图1同样的结构。
如上所述,如图5所示,若废除图1的分离器14,则会出现如下问题, 即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光量控制板的一例的ND滤光片15,随着构成本 实用新型的第一光量控制板的一例的快门13而移动,或快门13随着ND滤光片15而移动。
于是,在图3 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光量控制装置1中,在上述 第一导向板12B设置支撑面121和第一导轨R3,该支撑面121向开口的 周围扩展且滑动自如地支撑快门13;该第一导轨R3,在为ND滤光片15 的移动轨迹上的避开快门13的移动轨迹的位置,向第二导向板16B侧突 出,且滑动自如地承载ND滤光片15,在第二导向板16设置光圈部162、 163和第二导轨R2,该光圈162、 163,在为快门13的移动轨迹上的避开 ND滤光片15的移动轨迹的位置,向第一导向板12B侧突出,且限制该 快门13的与支撑面121垂直的方向的移动;该第二导轨R2,在为ND滤 光片15的移动轨迹上的避开快门13的移动轨迹的位置,向第一导向板12B 侧突出,且限制该ND滤光片15的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的移动。
这样,废除以往为分离配置快门13和ND滤光片15而必须需要的分 离器14 (参照图l),在第二导向板16B设置第二导轨R2和光圈部162、 163,并且在第一导向板12B设置第一导轨R3,使该光圈部162、 163限 制快门13向垂直于支撑面121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快门13的移动限制在 与第一导向板12B的支撑面121平行的平面内,并且,通过第一及第二导 轨R3、 R2限制ND滤光片15向垂直于上述支撑面121的方向移动,从而 将ND滤光片15的移动限制在以第一导轨R3和第二导轨R2 二者的前端 所规定的平面内,因此,能够仅以避免相互干涉的微小间隙来重叠配置 ND滤光片15和快门13。
为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量控制装置l中,可以将光轴的尺寸縮短为 满足ND滤光片15的厚度和快门13的厚度的极限长度为止。即,通过缩 短该光轴方向的尺寸,而实现可装载于被更薄型化。
权利要求1. 一种光量控制装置,其对通过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其形成有光束通过用的互相连通的开口,并互相平行地扩展;第一光量控制板及第二光量控制板,其两者配置于被所述第一导向板及所述第二导向板夹持的位置,且具有互不相同的移动轨迹而在敞开所述开口的位置和覆盖所述开口的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板具有支撑面和第一导轨,所述支撑面向所述开口的周围扩展,且滑动自如地支撑所述第一光量控制板;所述第一导轨在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轨迹上的避开所述第一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轨迹的位置,向所述第二导向板侧突出,且对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进行控制,使该第二光量控制板滑动自如,所述第二导向板具有光圈部和第二导轨,所述光圈在所述第一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轨迹上的避开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轨迹的位置,向所述第一导向板侧突出,且限制该第一光量控制板的与所述支撑面垂直的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导轨在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轨迹上的避开所述第一光量控制板的移动轨迹的位置,向所述第一导向板侧突出,且限制该第二光量控制板的与所述支撑面垂直的方向的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基板,其具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开口,并支撑所述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光量控制部件及所述第二光量控制部件;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其被支撑在所述基板上,并分别驱动所述 第一光量控制板及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 量控制板是开闭所述开口的快门,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是降低通过所述开 口的光束光量的ND滤光片。
4. 一种光量控制装置,其对通过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其形成有光束通过用的互相连通的开口 ,并互相平行地扩展;第一光量控制板及第二光量控制板,二者配置于被所述第一导向板及 所述第二导向板夹持的位置,且具有互不相同的移动轨迹而在敞开所述开 口的位置和覆盖所述开口的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板具有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该第一引导部 引导所述第一光量控制板,并使该第一光量控制板的一个面滑动自如,该 第二引导部引导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一个面,并使该第二光量控制板的 一个面滑动自如,所述第二导向板具有第三引导部和第四引导部,该第三引导部引导所 述第一光量控制板的另一面,并使该第一光量控制板的另一面滑动自如, 该第四引导部引导所述第二光量控制板的另一面,并使该第二光量控制板 的另一面滑动自如,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一导向板, 所述第三引导部、所述第四引导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二导向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量控制装置,其适合配备在被更薄型化了的携带电话机中。该光量控制装置中,废止分离器,并在第二导向板(16)上设置光圈部(162、163)和第二导轨(R2)。通过光圈部(162、163)将快门(13)按压在支撑面(121)并将快门(13)限制成只在与支撑面平行的面内的移动,并且利用第一导轨(R3)和第二导轨(R2)夹持,而将ND滤光片(15)的移动限制成只在与支撑面(121)平行的面内的移动,从而来防止ND滤光片(15)和快门(13)的干涉。
文档编号G03B9/08GK201298130SQ20082013824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田中正宣 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