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71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通过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 像。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可以包括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 印机(例如,激光打印机或发光二极管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 等。
处理盒是指至少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盒,其 能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
处理盒可以由用户自己安装到成像设备上或从其上拆下,从而可 容易地进行成像设备的维护。
背景技术
作为更换成像设备的处理盒的方法,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Hei 8 -220824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处理盒30通过导向构件70支撑, 所述导向构件能够在两个步骤中相对于上升/下降板61扩张和收缩, 所述上升/下降板与侧面盖80相关地前后、上下运动。侧面盖80打开, 以使处理盒30从成像位置(I)抬起和移动到拉出位置(11)。随后, 处理盒30直接拉出,以便有选择地移动到包括停止位置(III)在内 的特定位置,从而能够对每个设备或构件进行连接/分离以及进行卡纸 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发展了上述传统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处理盒可更换结构方面可用性 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 处理盒,其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 托盘,所述托盘可在托盘位于设备主组件之外的拉出位置和托盘 位于设备主组件之内的推入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托盘包括用于在拉出 位置可拆卸地安装处理盒的安装部和便于拉出托盘的手动操作部; 压迫构件,用于将所述托盘从推入位置向拉出位置压迫; 控制构件,其用于在托盘位于推入位置时控制该托盘朝向拉出位 置的运动;和
释放部,其用于在托盘位于推入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所述手动 操作部来释放由控制构件进行的控制,
其中,所述托盘在控制构件进行的控制释放时被压迫构件朝向拉
出位置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
处理盒,其包括用于容納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
托盘,所述托盘可在托盘拉出到设备主组件之外的拉出位置和托
盘推入设备主组件之内的推入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托盘包括用于在拉
出位置可拆卸地安装处理盒的安装部;
压迫构件,其用于将所述托盘从推入位置向拉出位置压迫;和 控制构件,其用于在托盘位于推入位置时控制该托盘朝向拉出位
置的运动;并且
其中,当托盘处于推入位置和拉出位置之间并且不包括推入位置 在内的预定位置时,所述托盘通过由压迫构件朝向拉出位置压迫而朝 向拉出位置移动。
通过考虑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 些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l是本发明实施例l中的成像设备的外观透视图。
图2是从设备左侧观察的图l所示成像设备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前门打开的图1所示成像设备的外观透视图。 图4是从设备主组件左侧观察的前门打开的图3所示成像设备的 纵向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成像设备的外观透视图,其中,该成像设备的处 理盒托盘从图3所示状态进一步拉出。
图6是从设备左侧观察的图4所示成像设备的竖直剖视图,其中, 成像设备的处理盒托盘从图4所示状态进一步拉出。
图7是从处理盒被驱动一侧观察的处理盒的外观透视图。
图8是从处理盒不被驱动的一侧观察的处理盒的外观透视图。
图9是处理盒托盘的透视图。
图10是位于门和托盘保持构件之间的相关机构部分的透视图。 图11 (a)到图11 (c)为示意图,分别显示了与门的旋转运动相 关的托盘保持构件的运动。 图12是导孔部的放大图。
图13是作为托盘控制构件的销部和U形槽部的放大图。
图14、图15、图16 (a)和图16 (b)分别显示了邻近处理盒的
接口部分,这些接口部分用以与托盘保持构件相关地释放对处理盒的
压力施加和释放与处理盒的接合。
图17和18是透视图,分别显示了用于托盘的第一控制构件(位
置控制装置)。
图19 (a)到图19 (g)和图20 (a)到图20 (b)为剖视图,分
别显示了用于托盘的第二控制构件。
图21 (a)、图21 (b)和图21 (c)是放大图,分别显示了用于
托盘的第一控制构件。
图22、图23、图24 (a)和图24 (b)是示意图,分别显示了用
于给处理盒供应电能的装置。
图25到图29是示意图,分别显示了支持构件的构成。 图30是示意图,显示了用于装配成像设备主组件框架的构件。 图31是成像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所述成像设备处于托盘通过压迫构件的压迫力而从推入位置向预定位置移动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成像设备的一般结构) 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是可拆卸地安装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下面将参照图l、图2、图7和图8描述该成像设备的一般结构。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的外观的外部透视图,图2是 从设备左侧观察的成像设备100的纵向剖视图。该成像设备是采用电 子照相法以四种颜色为基础的全色激光打印机。也就是说,该成像设 备以从例如个人电脑、图像读取器、发送传真机等的外部主机设备(未 显示)输入的电图画(图像)信号为基础在记录介质(片材)上形成 图像。
在下面的描述中,成像设备100的前侧(前表面侧)是指设置有 作为打开/关闭构件的门31的那侧。成像设备100的后侧是与前侧相 反的那侧。"朝前"是指"从成像设备100的设备主组件后侧观察朝向前 面的方向","朝后"是指与"朝前"相反的方向。"左侧和右侧"是指从成 像设备100的前侧观察的(设备主组件的)左右侧面。"朝左"是指"从 前侧观察朝向左侧的方向","朝右"是指与"朝左"相反的方向。设备主 组件(主组件框架)100A是除了处理盒之外的成像设备部分。
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四个(第一到第四)处理盒PY、 PM、 PC和PK沿从后向前方向按所列顺序水平布置(直列或级联布置)。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处理2包括作为、;一^像承载构件的鼓4电子照相
感光构件1 (在下文简单地称作"感光鼓")、显影装置3和清除装置4, 它们整体地装配在处理盒框架5中。充电装置2是接触型充电辊。显 影装置3包括显影辊3a和显影剂容器,所述显影辊作为显影剂承载构 件,用于承载显影剂以便使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潜像显影,所述显影
10剂容器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调色剂)的容纳部。清除装置4为刮刀 。
第一处理盒PY的显影装置3储存黄色(Y)调色剂。黄色(Y)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在处理盒PY内的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 第二处理盒PM的显影装置3储存品红(M)调色剂。品红(M)调 色剂图像形成在处理盒PM内的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第三处理盒 PC的显影装置3储存青色(C)调色剂。青色(C)调色剂图像形成 在处理盒PC内的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第四处理盒PK的显影装 置3储存黑色(K)调色剂。黑色(K)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处理盒PK 内的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上。
激光扫描单元11布置在位于处理盒PY、 PM、 PC和PK上方的 区域内。该激光扫描单元ll输出激光束L,其对应于从外部主机设备 输入控制电路部200的每种颜色的图像(图画)信息进行调制。输出 的激光L被传送通过设置在处理盒框架5的上表面处的爆光窗口 6并 进入每个处理盒。因此,在感光鼓l的表面上进行激光扫描啄光。
设备主组件100A包括中间转印带单元12。该中间转印带单元12 布置在处理盒P(PY, PM, PC, PK)下方。中间转印带单元12包 括环形带13。带13是可与每个处理盒的感光鼓1相接触的转印构件 (第二图像承载构件)。带13由介电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柔性。在带13 内侧是驱动辊14、转向辊15和张紧辊16,带13围绕驱动辊14、转 向辊15和张紧辊16被拉紧和循环运动。驱动辊14和张紧辊16布置 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侧上,而转向辊15布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 的前侧上。每个处理盒P的感光鼓1的下表面与带13的上表面接触。 四个初次转印辊17布置在带13内侧。每个转印辊17通过环形带3 与相应处理盒中的感光鼓l相对地布置。驱动辊14通过带13与二次 转印辊22相对地布置。
片材进给单元18布置在中间转印带单元12下方,所述片材进给 单元包括片材进给盒19、进给辊20和分离垫21。片材进给盒19从前 侧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前端装载)。定影装置23和片材排出辊对24布置在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后 侧的上部处。另外,片材排出部25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上表面 处。定影装置23包括定影膜组件23a和压辊23b。片材排出辊对24 包括片材排出辊24a和24b。
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转印接触位置(潜像形成位置)处的 每个处理盒P通过稍后描述的压紧构件的压紧而固定在预定定位部分 处。转印接触位置(潜像形成位置)是指感光鼓1和带13彼此接触并 且潜像可以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位置。在这个转印接触位置处,处理 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驱动力输出部相接合。设 备主组件100A的电能供应系统电连接到处理盒P的电触点上。
下面描述该成像设备为形成全色图像而进行的操作。第一到第四 处理盒P(PY, PM, PC和PK)每一个处理盒的感光鼓1沿由箭头 表示的逆时针方向以预定速度被旋转驱动。另外,带13沿由箭头表示 的顺时针方向(感光鼓l的(正常)旋转方向)以与感光鼓l的速度 相对应的速度被旋转驱动。同样,驱动扫描单元11。与扫描单元11 的驱动同步,每个处理盒P中的充电辊2以预定的定时均匀地将感光 鼓1的表面充电成预定极性和电势。扫描单元11利用对应于相应颜色 的图画(图像)信号调制的激光束L扫描(咏光)每个感光鼓l的表 面。因此,对应于相应颜色的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的 表面上。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3显影成显影剂图像(调色剂图像)。
通过上述电子照相成像处理,与全色图像的黄色成分相对应的黄 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一处理盒PY的感光鼓1上。该黄色调色剂图 像初次转印到带13上。
与全色图像的品红成分相对应的品红显影剂图像形成在第二处理 盒PM的感光鼓1上,该品红调色剂图像转印(初次转印)到带13 上,使得它重叠在已经转印到带13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
与全色图像的青色成分相对应的青色显影剂图像形成在第三处理 盒PC的感光鼓1上,该青色显影剂图像初次转印到带13上,使得它 重叠在已经转印到带13上的黄色和品红调色剂图像上。
12与全色图像的黑色成分相对应的黑色显影剂图像形成在第四处理
盒PK的感光鼓1上,该黑色显影剂图像初次转印到带13上,使得它 重叠在已经转印到带13上的黄色、品红和青色调色剂图像上。
因此,未定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通过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调 色剂图像合成地形成在带13上。
在初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每个处理盒内的感光鼓1表面上的转印 残余调色剂通过清除装置4去除。
同时,片材进给辊20以预定定时驱动。堆叠在片材进给盒19上 的片材P通过片材进给辊20和分离垫21的配合被一个接一个地分离 和进给。因此,片材P导入二次转印辊22和带13之间的压合部(二 次转印压合部)中。在片材P的压合部输送期间,重叠的四个颜色调 色剂图像同时转印到片材P上。
片材P与带13的表面分离并导入定影装置23中,并且在定影装 置23的定影压合部中受热和受压。因此,进行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颜 色混合及各颜色调色剂图像在片材P上的定影。之后,片材P从定影 装置23移出,随后作为全色图像形成产品被排出辊对24排放到片材 排出部25上。
在片材P从带13上分离之后,残留在带13的表面上的二次转印 残余调色剂通过清除装置4(未显示)去除。 (处理盒更换方法)
下面参照图I-IO、 17、 19、 22和23描述处理盒更换方法。 当第一到第四处理盒PY、 PM、 PC和PK的每一个处理盒进行成 像操作时,储存在每个处理盒的显影装置3中的显影剂(调色剂)被 消耗。然后,当显影剂消耗到不能形成质量令购买处理盒的用户满意 的图像时,处理盒的商业价值丧失。
为此,例如,成像设备设置有用于检测残留在每个处理盒中的显 影剂数量的装置(未显示)。通过控制电路部200,将每个处理盒中的 显影剂的检测量与为了发出处理盒使用寿命预警或警告而预先设定的 临界值进行比较。当处理盒中的残余显影剂的检测量小于预定临界值时,处理盒使用寿命的预警或警告显示在显示部分(未显示)上。因 此,成像设备提示用户准备更换的处理盒,或者更换处理盒,以便保 持输出图像质量。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将处理盒放在拉出型托盘35上并以前侧取 放方式更换的方法进行处理盒P的更换。因此,可用性得以提高。
这里,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側上,设置开口 30,在处理盒P 推入设备主组件100A内部或者从设备主组件100A拉出时托盘35(处 理盒P)穿过所述开口。
另外,在设备主組件100A的前侧上,设置旋转门31。该门31 是可定位在关闭位置以关闭开口 30和可定位在打开位置以打开开口 30的打开/关闭构件。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门31的左下部和右下部设置作为铰链的水平 (横向)轴32 (32L和32R)。
该门31可围绕水平轴32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旋转移动。也 就是说,门31围绕水平轴32旋转,使得它可以移动到关闭位置(大 致竖直位置)以覆盖(关闭)开口 30,如图1和2所示,以及使得它 可以围绕铰链轴32朝前旋转到打开位置(大致水平位置)以露出(打 开)开口 30,如图3和4所示。用于打开/关闭门31的手动操作部(手 指放置部分)31a设置在门31上。
一对托盘保持构件34 ( 34L和34R )分别设置到设备主组件100A 的主框架的左右框架SOL和SOR内侧。这些保持构件34彼此相对。 每个保持构件34的纵向(长度)方向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后方向 相符。处理盒托盘(框架构件)35布置在保持构件34之间。该托盘 35由保持构件34保持,使得托盘35可以沿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后 方向水平滑动。托盘35支撑处理盒P,即,托盘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地 分别安装所述多个处理盒P (PY, PM, PC和PK)的安装部。
与门31的打开相关,保持构件34 ( 34L和34R)朝向设备主组 件100A的前方和上方移动预定距离。也就是说,保持构件34从第一 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这里,第一位置是用于将托盘35移动到稍后描述的转印接触位置的保持构件34的位置(图2),第二位置是用于使 托盘35在推入位置和拉出位置之间移动的保持构件的位置(图4和 6)。推入位置是托盘35推入设备主组件100A内部的位置(图4)。拉 出位置是托盘35拉出到设备主组件100A之外和处理盒P能可拆卸地 安装到上述安装部上的位置(图6)。托盘35的移动方向与每个处理 盒P的感光鼓1的轴向(处理盒P的纵向)垂直。保持构件34从第 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保持构件34的前部朝向前方伸出预定 距离(图3和4)。下面将描述门31和保持构件34之间的相关机构。 与保持构件34从第 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相关,设备主组件侧 上的驱动输出部与每个处理盒P的相应的驱动输入部脱离(被驱动部 脱离)。另外,由压紧构件施加给每个处理盒P以定位和固定处理盒 的压力被去除(压力去除)。另外,从设备主组件侧上的电能供应系统 到每个处理盒的电触点的电传导停止(电断开)。另外,托盘35的定 位固定被解除。
如上所述,当保持构件3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托盘 35和每个处理盒P也连同保持构件34 —起向上移动(图4 )。也就是 说,托盘35从感光鼓1和带13彼此接触的转印接触位置(图2 )移 动到感光鼓l和带13彼此分离的转印分离位置(推入位置)(图4)。
接下来,由托盘35保持的全部四个处理盒P穿过开口 30并且拉 出到设备主组件100A之外(图5和6 )。也就是说,托盘35从推入位 置(图4)移动到拉出位置(图6)。因此,所有处理盒P的上(顶) 表面露出。
当托盘35拉出足以使全部处理盒露出的预先设定的预定距离时, 通过未显示的止动部防止托盘进一步拉出。托盘35由保持构件34保 持在该水平拉出位置。
托盘35支撑各个处理盒P,以便处理盒能直接从上方可拆卸地移 动。如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要被更换的已用完的处理盒P抬起并从 托盘35上面取出。随后,新处理盒P安装在托盘35的安装部上,托 盘35从拉出位置移动到推入位置。之后,门31关闭。与门31的关闭
15相关,保持构件34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使得托盘35从推入 位置移动到转印接触位置。与这些保持构件34的运动相关,每个处理 盒P被压紧构件压紧以固定到预定定位部分处。因此,每个处理盒P 的感光鼓1的下表面与带13的预定位置相接触。另外,设备主组件 100A的驱动输出部连接到处理盒P的驱动输入部。另外,设备主组 件100A的电能供应系统电连接到处理盒P的电触点。
在处理盒具有用于保护感光鼓1下表面的可打开的感光鼓盖(未 显示)的情况下,处理盒可以构造为使感光鼓盖在处理盒从托盘35 上取出之后手动关闭和在处理盒放置在托盘35上之前手动打开。处理 盒还可以构造为使感光鼓盖在处理盒从托盘35向上抬起期间自动关 闭和在将处理盒从上方安装到托盘35上期间自动关闭。
总之,托盘35可定位在拉出位置、推入位置和转印接触位置,在 所述拉出位置处,处理盒P能在设备主组件100A之外可拆卸地安装 到托盘35上,在所述推入位置处,处理盒P推入设备主组件100A的 内部,在所述转印接触位置处,感光鼓1与带13接触。
另外,左右保持构件34 (34L和34R)是用于支撑托盘35的保 持构件。保持构件34可定位在使托盘35定位于转印接触位置处的第 一位置和使托盘35在拉出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二位置。 (处理盒)
图7和8分别是从处理盒P被驱动的一侧和从处理盒P不被驱动 的一侧观察的每个处理盒P的外观透视图。
在这个实施例中,处理盒P的向左或向右方向是与感光鼓1的轴 线平行的方向。每个处理盒是伸长的矩形箱状组件,其纵向(长度) 方向与上述向左或向右方向一致。感光鼓l由布置在处理盒框架5的 左右侧表面部之间的一对支承部51和52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右支承 部51设置有作为感光鼓驱动输入部的接头接合部分53。另外,框架5 的右侧表面部设置有作为用于驱动显影辊3a的显影驱动输入部的接 头接合部分54。框架5的左側表面部设置有处理盒的电触点55。在框 架5的左右侧表面部处,均设置了框架5的顶板部的突出部56,其沿
16左右方向伸出。在框架5的上表面处,设置沿作为纵向的左右方向延 伸的膝光窗口。就每个处理盒P而言,设置有接头接合部分53和54 的右侧是驱动侧,与右侧相反的左侧是非驱动侧。 (托盘)
图9是托盘35的外观透视图。托盘35具有矩形主框架,其由沿 左右方向延伸的三个隔板35f分隔成具有大体上相同尺寸的四个子空 间。因此,从后框架35c侧朝向前框架35b形成第一到第四伸长子空 间35 ( 1 ) -35 (4)。这些子空间35 ( 1 ) - 35 ( 4 )是用于分别保持 第一到第四处理盒PY、 PM、 PC和PK的部分。对用于子空间35(1) -35(4)的右框架35e来说,四个孔35g分别允许显影驱动接头35g 移入或移出相应的子空间。
另外,托盘35设置有中间电触点72a-72d,其分别用于与相应 处理盒P的电触点55 (图8)电连接。这些中间电触点72a-72d可 电连接到设置在设备主框架100A的左框架80L上的主组件侧电触点 75a-75d (图21和22)上。这些电触点将稍后描述。
每个处理盒P将从上方插入到托盘35的相应子空间中,左右突 出部56的底面由托盘35的左右框架35d和35e的顶面接合。因此, 每个处理盒由托盘35支撑。也就是说,托盘35支撑每个处理盒P, 使得处理盒P能直接从上方从托盘35上取出。托盘35大致地支撑每 个处理盒P。利用这种结构,可容易地更换每个处理盒P。托盘35的 左右框架35d和35e与导槽34a接合,所述导槽分别设置在左右保持 构件34L和34R的内表面处并且沿托盘35的前后方向延伸。因此, 托盘35由左右保持构件34L和34R支撑,并且可在前后方向(水平 方向)上沿着导槽34a相对于保持构件34滑动。
(门31和托盘保持构件34之间的相关机构和第一控制构件)
下面将参照图10-15、 17、 18、 21和23描述门31和托盘保持构 件34之间的相关机构和第一控制构件。
图10是门31和保持构件34之间的相关机构部的透视图。门31 的左右部分32 (32L和32R)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水平布置。这些铰链部32分别由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左右侧上的 支承构件(未显示)以可旋转方式支撑。这些支承构件还可以是左右 框架80L和80R (图23)。
另外,连接臂37 (37L和37R)设置在门31的左右端部处。在 这个实施例中,门31和连接臂37是单独的构件。这些连接臂37使门 31与保持构件34相关。设置到连接臂37上的铰链部120 ( 120L和 120R)相对于设备主组件IOOA的左右方向水平布置。这些铰链部120 分别由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的左右部分上的支承构件(未显示)支 撑并可旋转。这些支承构件还可以是左右框架80L和80R。臂37L和 37R分别均设置有水平轴37a和37b。左连接臂37L的水平轴37a接 合在设置于左保持构件34L的前底部上的竖直伸长孔34A中。另外, 左连接臂37L的水平轴37b接合在设置于门31的左側表面部上的凹 槽31B中。右连接臂37R的水平轴37a接合在设置于右保持构件34R 的前底部上的竖直伸长孔34A中。另外,右连接臂37R的水平轴37b 接合在设置于门31的右侧表面部上的凹槽31B中。
也就是说,门31和保持构件34通过连接臂37彼此连接。因此, 与门31的打开/关闭相关,连接臂37旋转移动。因此,沿前后方向的 移动力作用在左右保持构件34上。
连接臂37的铰链部120可以与门31的铰链部同轴地布置。另外, 在不设置连接臂37的情况下,门31和保持构件也可以彼此直接连接。
如图11 (a)到11 (c)和图12所示,左右保持构件34各设置有 两、个销34c,其相对于前后方向间隔布置。这些销34c接合在设置于 i殳备主组件100A的左右框架80 ( 80L和80R)上的导孔36中。通过 每个销34c接合在相应的导孔36中,保持构件34分别由左右框架80 支撑。
图11 (a)到11 (c)分别显示了左保持构件34L的两个销34c 和左框架80L的导孔36,但没有显示右保持构件34R。但是,除了右 保持构件34R的销34c和左框架80L的相应导孔36相对于左保持构 件34L的销和相应导孔36对称定位之外,右保持构件34R与左保持构件34L相同。
因此,在由导孔36限定的引导范围内,左右保持构件34可相对 于左右框架80移动。
图12是导孔36之一的放大图。每个导孔36包括第一、第二和第 三引导部分36a、 36b和36c。第 一引导部分36a是与设备主组件100A 的前后方向平行的水平部分。第二引导部分36b从第一部分36a的前 端向前且倾斜向上地延伸。第三引导部分36c从第二引导部分36b的 前端(顶部)向前延伸并且是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后方向平行的 水平部分。第三引导部分36c可以稳定地保持销34c。
与门31的打开相关,销34c(保持构件34)在水平方向上沿着第 一引导部分36a移动距离al (第一运动),随后,沿着第二引导部分 36b倾斜向上移动(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a2,沿竖直方向移动距离b) (第二运动)。最后,销34c (保持构件34)沿着第三引导部分36c在 水平方向移动距离a3 (第三运动)。所述竖直方向是感光鼓1和带13 彼此接触和分离的方向。
图11 (a)显示了门31完全关闭在设备主组件100A上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左右保持构件34已经通过铰链轴32、连接臂37、水 平轴37a和竖直伸长孔34b推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最靠后的位置。 另外,每个销34c位于导孔36的第一引导部分36a的后端。因此,左 右保持构件34保持在第一位置。由保持构件34保持的托盘35位于转 印接触位置。
保持在托盘35中的每个处理盒P受到由上述压紧构件施加到处 理盒左右上表面部分上的压力。因此,位于驱动侧上的支承部51的下 表面部分(处理盒通过其定位)和位于非驱动侧上的支承部52的底侧 下表面部分(处理盒通过其定位)固定在设置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 支持构件(内侧板)上的定位部处。因此,每个处理盒P相对于设备 主组件100A定位。在这种状态下,每个处理盒P中的感光鼓1的下 表面与带13的上表面稳定接触。
每个处理盒P的处理盒接合部分53和54放置成设备主组件100A
19的感光鼓驱动接头和显影驱动接头分别接合在处理盒接合部分53和 54中的状态。
电能可以从设备主组件100A通过相应的中间电触点提供给每个 处理盒P的电触点55a — 55d。
朝下的U形槽110设置在托盘35的右側。该U形槽110与固定 到设备主组件100A的右框架80R上的销111接合。因此,托盘35的 右侧定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上。向下的突出部分67设置在托盘35 的左侧(图17, 18和21 )。每个突出部分67的下端部接合在设置于 固定到设备主组件100A上的中间转印带保持构件68上的孔69中, 使得托盘35的左侧定位在设备主组件100A上。用于使托盘35定位 的定位装置也可以只是上述左右装置之一。
图11 (b)显示了门31部分打开的状态。当处于如图11 (a)所 示闭合状态的门31打开时,在设备主组件100A内,与门31的打开 相关,保持构件34L和34R^皮向前拉动。因此,由于销34c由导孔36 的第一引导部分36a引导,保持构件34朝前移动距离al。图11 ( b ) 显示了这种状态。当左右保持构件34L和34R如上所述移动距离al 时,每个处理盒P的感光鼓驱动接头和显影驱动接头脱离。另外,由 压紧构件施加给每个处理盒P以使处理盒定位的压力被去除。此时, 销111和突出部分67分别与U形槽110和孔69接合,从而防止托盘 35随保持构件34的水平运动而动。
随后,与门31的打开相关,保持构件34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 进一步向前拉动。因此,随着销34c由导孔36的第二引导部分36b 引导,保持构件34L和34R沿倾斜向上的方向移动。在保持构件34 的倾斜向上运动期间,每个处理盒P的电触点55与设备主组件100A 上的对应部分电分离。
参考图13(a),销111进入U形槽110的距离为c。另外,U形 槽110由于保持构件34沿倾斜向上方向的运动而竖直移动的距离为 b。在保持构件34倾斜向上运动期间,只要U形槽IIO与销lll接合 (c>b ), U形槽110 (托盘35 )只随保持构件34沿竖直方向的运动而动。然后,在保持构件34向上移动一定程度(《b)的状态下,销111 离开U形槽llO,使得托盘35可水平移动。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在保 持于托盘35中的每个处理盒P的感光鼓1的下表面与带13接触的状 态下,托盘35不水平移动。因此,可防止由感光鼓1和带13之间摩 擦引起的损坏和记忆。关于设置在托盘35左侧上的突出部分67进入 设置在带保持构件68上的孔69中的距离而言也可使用类似的结构。
图11 (c)显示了门31完全打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保持构 件34已完成由第二引导部分36b实施的倾斜向上运动,使得销34c 位于水平的第三引导部分36c中。也就是说,保持构件34相对于左右 框架80保持在预定的上位(第二位置)。将销34c定位在第三引导部 分36c中的原因在于将处理盒P和保持构件34稳定地保持在相对于竖 直方向的位置处,以及在通过将托盘35从保持构件34中拉出以更换 处理盒时防止保持构件34向后移动。
在图11 (c)所示状态下,销111已经离开U形槽110,突出部分 67已经离开孔69,使得托盘35位于潜像形成位置(转印接触位置) 的定位状态解除。
然而,在保持构件3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由保 持构件34保持的托盘35控制成不从推入位置朝向拉出位置移动。
控制上述槽110和销111以及控制突出部分67和孔69,以便在 托盘35位于转印接触位置时不使托盘35朝向与处理盒P的感光鼓1 和带13彼此接触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在托盘35随由保持构件34 保持的带13和感光鼓1沿感光鼓1与带13分离的分离方向(向上方 向)运动而动之后,由控制构件110、 111、 67和69对托盘35运动的 这种控制被解除。
也就是说,与门31的打开相关,保持构件34实施上述第一运动、 第二运动和第三运动。保持构件34在第一运动期间断开驱动装置,并 且通过保持构件34的竖直移动(第二运动)以及之后第一控制构件 110、 111、 67和69的运动,托盘35随着4呆持构件34的运动而动。
在这种状态下,托盘35沿保持构件34的前后方向滑动和移动,并且可定位在可以更换处理盒P的拉出位置和处理盒P推入设备主组
件100A内部的推入位置。
图15是透视图,显示了托盘35拉出到可更换处理盒P的位置的 状态。作为托盘支撑构件的连接臂37 (37L, 37R)具有托盘支撑部 分121 (121L, 121R)。托盘支撑部分121支撑位于拉出位置的托盘 35。
也就是说,用于使门31与保持构件34相关的连接臂37还起到在 托盘35位于拉出位置时支撑托盘35的支撑构件的作用。因此,可防 止感光鼓1的表面由于托盘35和处理盒P的自重引起的托盘35前部 向下剧烈弯曲而造成的损坏,以及防止设备主组件100A由于拉出托 盘35引起的重量失衡而造成的倾翻。
托盘支撑构件121在托盘35于拉出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移动期间 还起到导向部分的作用。因此,可稳定和平滑地移动托盘35。
连接臂37与门31相关地旋转运动,使得托盘支撑部分121在门 31关闭时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内,在门31打开时位于设备主组件 100A外。因此,可在不增大设备主组件100A尺寸的情况下将托盘35 稳定地保持在拉出位置,从而提高更换每个处理盒P时的可用性。另 外,连接臂37(托盘支撑构件121)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门31的最大 旋转半径,从而可增大连接臂37的刚性。
用于在拉出位置支撑托盘35的托盘支撑构件的支撑点的形状和 数目不限于图15所示。另外,门31和托盘支撑构件121还可以一体 设置。
通过使用上述结构,可提供具有拉出型处理盒的成像设备,其在 不增大设备主组件100A的尺寸和成本的情况下,防止由带13和每个
处理盒P的感光鼓1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损坏和记忆。 (接口部分)
下面将参照1、 2、 5-7、 14-16和25描述接口部分。 图14-16是显示每个处理盒附近的接口部分的示意图,所述接口 部分与托盘保持构件34 (34L和34R)相关以执行脱离或释放操作。图14是透视图,显示了门31如图1和2所示关闭并且没有处理 盒位于托盘35中的状态。图15是透视图,显示了门31如图5和6 所示打开并且托盘35已经拉出的状态。
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右側,感光鼓驱动(作用力传递)接头 39和显影(辊驱动力传递)接头40作为设备主组件侧上的驱动力输 出部,它们与处理盒侧上的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 (图7)相连,以便 分别驱动每个处理盒中的感光鼓1和显影辊3a。
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左右侧上,设置支持构件81L和81R(图 25)。另外,用于接收每个处理盒P的支承部51和52的下表面部分 的处理盒定位部41 (41Y, 41M, 41C, 41K)分别设置到支持构件 81L和81R上(图25)。
同样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左右侧上,压紧(压迫)构件42用 于压紧(压迫)相应处理盒P的左右侧上表面,使得支承部51和52 可以接合和固定在处理盒定位部41中。每个压紧构件42设置有用于 产生压紧力的弹簧。
图16(a)是处于图14所示状态的压紧构件42、感光鼓驱动接头 39、显影驱动接头40的放大图。图16 (b)是处于图15所示状态的 压紧构件42、感光鼓驱动接头39、显影驱动接头40的放大图。
每个压紧构件42利用支撑点44被可旋转地设置在设备主组件 100A上,并通过压迫(压紧)弹簧43的弹簧力压迫(压紧)相应处 理盒的右(或左)端上表面。在图16 (b)所示非压迫(压力去除) 状态下,压紧构件42的杠杆部分45已被设置在保持构件34R上的压 紧构件抬起部分46向上推动,从而与托盘保持构件34R的运动相关 地去除施加给处理盒的压力。
另外,释放杠杆销47设置到释放杠杆48 (用于去除传递给处理 盒的驱动力的装置)上,释放杠杆48围绕感光鼓驱动接头39设置以 便使驱动接头39缩回。与保持构件34R的运动相关,释放杠杆销47 从图16 (a)所示位置移动到图16 (b)所示位置。通过释放杠杆48 的操作,感光鼓驱动接头39和显影驱动接头40缩回到图16(b)所示位置。也就是说,每个处理盒的感光鼓驱动接头39和显影驱动接头 40与设备主组件侧上的对应部分脱离。
在图15所示状态,也就是在感光鼓驱动接头39、显影驱动接头 40和压紧构件42脱离的状态下,托盘35为可滑动的。因此,托盘34 放置成将处理盒P保持在其上的同时托盘可以容纳在设备主组件 100A中和从设备主组件100A中拉出的状态。
如上所述,左右保持构件34与门31的打开或关闭操作相关地操 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小打开或关闭门31所必需的作用力大小, 成像设备可以构造成使压力去除的定时与各驱动接头的脱离定时稍有 不同。
也就是说,感光鼓驱动接头39、显影驱动接头40和压紧构件42 在脱离定时方面稍有不同。更具体地,销47和压紧构件抬起部分46 在位置方面不同,以使感光鼓接头39和压紧构件42在脱离(压紧) 定时方面稍有不同,并且四个处理盒在脱离(压紧)定时方面稍有不 同。因此,施加于门31上的载荷被分布。因此,可减小峰值载荷和减 小在使用者操作门31期间的操作力。
如上所述,通过保持构件34的运动进行驱动装置(接头39和40 ) 的缩回和托盘35的竖直移动,从而可使各机构整合以实现尺寸紧凑的 设备主组件。
(用于托盘的第二控制构件和压迫构件)
本实施例中的托盘35具有作为第二控制构件的防止托盘弹出爪 101。该防止爪101是用于控制托盘35从推入位置的运动的控制装置 (锁定装置)。另外,压迫构件105压迫托盘35,以便在保持构件34 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使托盘35从推入位置朝向拉出位置推出预定 距离。通过防止爪101和压迫构件105,托盘35受到引导以便完全容 纳在推入位置。下面将参照图11、 13和17-21描述防止爪101和压 迫构件105。
下面将主要参照图19 (a)到19 (g)进行描述。防止爪101朝下 设置在托盘35的前侧上。防止爪101可在预定行程范围内竖直滑动。
24另外,防止爪101由弹簧101a向下压迫。弹簧101a压缩布置在设置 于托盘35上的弹簧接收座101b和防止爪101的上端之间。作为手动 操作部的杠杆26和作为保持部分的被固定部分35a设置在托盘35的 前侧。在被固定部分35a内,杠杆26围绕轴部26a被可摆动地支撑。 杠杆26具有作为释放部的臂部26b。该臂部26b与设置在防止爪101 上的竖直伸长孔101c接合。在自由状态下,在由弹簧向下压迫的防止 爪101的竖直伸长孔101c的上端处,向下压迫力施加给杠杆26的臂 部26b。因此,杠杆26围绕轴部26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以放置 成位于被固定部分35a内的竖立状态。作为要与防止爪IOI的下端部 相接合的部分的凹部102a设置在固定于设备主组件IOOA上的固定构 件102上。
用于压迫托盘35的压迫单元106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側 上。压迫单元106包括压迫构件105,在保持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时, 压迫构件105将托盘35从推入位置朝向拉出位置(朝向设备主组件 IOOA的前方)压迫,使得托盘35推回预定距离。压迫构件105是杠 杆,用以通过在其上部与设置在托盘35后端的要被压迫的部分35h 相接触而将托盘35从推入位置向拉出位置压迫。压迫单元106还包括 推动构件104和压迫弹簧103,所述推动构件104用于将压迫构件105 围绕设置在压迫构件105下部的轴部105a沿逆时针压迫。压紧构件
程范围内可滑动地设置。压迫弹簧103压缩布置在压紧构件104和固 定构件107之间。推动构件104被朝向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面压迫, 使得压迫构件105通过推动构件104的推动而围绕轴部105a沿逆时针 方向纟皮压迫。
图19 (a)显示了由于关闭门31使保持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且 托盘35位于转印接触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防止爪101下降到 预定下降位置(控制位置),使得其下端部接合在凹部102a中。压迫 构件105通过设置在托盘35上的要被压迫的部分35h而被向后推动, 以克服压迫弹簧103的弹性使推动构件104向后推动和移动,从而围绕轴部105a沿顺时针方向被压迫。压迫弹簧103的压缩反作用力通过 压紧构件104和压迫构件105作用在要被压迫的部分35h上。
图19 (b)显示了通过从图19 (a)所示状态打开门31而使保持 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和托盘35位于推入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托盘向上移动预定距离,但是防止爪101仍然在其下端部与凹部102a 接合。也就是说,托盘35被控制成通过防止爪101与凹部102a的接 合防止托盘35被压迫构件105的压迫力从推入位置朝向拉出位置移 动。
然后,设置在托盘35前侧上并从开口 30露出的被固定部分35a 和设置在被固定部分35a内的杠杆26被保持住。杠杆26和^皮固定部 分35a相对于托盘35的拉出方向设置在托盘35的安装部的下游。另 外,被固定部分35a设置在比杠杆26更靠近拉出位置的位置处。另外, 杠杆26和被固定部分35a朝向托盘35的上部露出并且相对于托盘35 的主体向上和向前伸出。杠杆26是可相对于托盘35的主体移动的可 动部分,被固定部分35a固定到托盘35的主体上。如图19(c)所示, 通过上述保持作用,杠杆26围绕轴部26a沿逆时针方向(解除锁定方 向)旋转运动。通过杠杆26的旋转运动,作为释放部的臂部26b在处 于与竖直伸长孔101c接合的状态下向上移动。因此,防止爪101克服 弹簧101a的向下推力而向上移动。因此,防止爪IOI的下端部离开凹 部,以解除对托盘35的运动的控制。也就是说,防止爪101从用于控 制托盘35的控制位置缩回,以便朝向拉出位置移动,即,从控制位置 朝向拉出位置移动。然后,托盘35通过压迫构件105的压迫力从推入 位置移动到预定位置(图19(d))。该预定位置是只有位于所述多个 处理盒P的最前侧上的处理盒PK露出的位置(图31)。另外,杠杆 26通过手动操作而移动的方向与托盘从推入位置朝向拉出位置移动 的方向大体上一致。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拉出托盘35。然后,如 图19(e)所示,推出的托盘35相对于保持构件34向前滑动。因此, 如图5和6所示,托盘35从开口 30充分拉出到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 外的拉出位置。
26如图5和6所示,托盘35拉出到替换要更换的处理盒的拉出位置, 然后,托盘35充分推入设备主组件100A以到达推入位置,从而将托 盘35恢复到图3和4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9 (f)所示,在托盘35定位在位于推入位 置之前的预定位置处的情况下,设置在托盘35后端的要被压迫的部分 35h与压迫构件105的上端部接触。另外,当克服压迫构件105的压 迫力推入托盘35时,设置在防止爪101下端部上的倾斜凸轮部101d 与设置在被固定构件102上的倾斜凸轮部102b接触。当克服压迫构件 105的压迫力将托盘35进一步推入时,通过倾斜凸轮部101d和102b 的凸轮作用,防止爪101克服弹簧101a的作用力而向上移动。因此, 如图19(g)所示,防止爪101移动到-敗固定构件102的上表面上。 因此,防止爪101从控制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之后,克服压迫构件 105的压迫力连续推入托盘35。因此,防止爪101移动到凹部102a 的位置,使得防止爪IOI的下端部通过由弹簧101a导致的向下运动而 接合在凹部102a中。也就是说,防止爪10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控制位 置。因此,如图19(b)所示,托盘35锁定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 也就是说,通过将托盘35充分推动到推入位置,防止爪101接合在凹 部102a中。因此,托盘35的运动在推入位置,皮控制。
然后,通过关闭门31,保持构件34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因此,如图19 (a)所示,托盘35移动到转印接触位置(潜像形成位 置),以使成像设备100处于设备可以进行成像操作的状态。
图17是透视图,显示了在保持构件34通过门31的打开操作而被 向上推动的情况下,托盘35未推入至推入位置的状态。图18是透视 图,显示了托盘35完全推入至推入位置的状态。
在图17所示托盘35未完全推入的状态下,防止爪101和凹部102a 不彼此接合。在这种情况下,托盘35被压迫构件105朝向拉出位置向 回推动预定距离(图19 (f)和图20 (a))。也就是说,在托盘35位 于拉出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不包括推入位置)的情况下, 托盘35朝向拉出位置返回。所述预定位置是靠近推入位置的位置,在该预定位置,托盘35可以与压迫构件105接触,并且只有所述多个处 理盒P的处理盒PK露出。然后,托盘35由压迫构件105压迫,使得 托盘35朝向拉出位置返回。返回的托盘35的位置还是只有所述多个 处理盒P的处理盒PK露出的位置(图31)。在这种状态下,门31不 能关闭,使得保持构件34不能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 一位置。也就是说, 如图20(a)所示,与门31的关闭操作相关,当作为干涉构件的连接 臂37 (37L, 37R)旋转运动时,设置在连接臂37 (37L, 37R)上的 干涉部122 ( 122L, 122R)与处于返回状态的托盘35的下表面接触。 由于这个缘故,保持构件34不能通过关闭门31而被朝向设备主组件 100A的后下侧向下推动(即,不能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换 句话说,在托盘35位于除推入位置之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不能关闭开 口 30。
另一方面,在托盘35推入至推入位置的图18所示状态下,当连 接臂37与门31的关闭操作相关地旋转运动时,干涉部122不会与托 盘35发生干涉(图20 (b))。由于这个缘故,保持构件34和托盘35 可以通过关闭门31而被向下推动(即,可以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 置)。
如上所述,托盘35被压迫单元106 (压迫构件105 )从后方压迫。 由于这个缘故,在使用者没有将托盘35充分推入至推入位置的情况 下,托盘35从设备主组件100A伸出预定距离,这取决于压迫单元106 的弹簧103的行程量(图19 (f))。此时,托盘35处于图17和图20 (b)所示状态。因此,在使用者在没有将托盘35推入至推入位置时 错误地关闭门31的情况下,从连接臂37伸出的千涉部122与托盘可 靠地干涉,从而可提示使用者纠正错误的操作。
另一方面,在托盘35推入至推入位置的图18和图20 (b)所示 状态下,防止爪101接合在凹部102a中。因此,如图19(b)所示, 托盘35相对于i殳备主組件IOOA定位。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当门31 关闭时,就可不仅使托盘35的U形槽110 (图11 (a)-图11 (c)) 与销111可靠接合,而且使突出部分67与定位孔69可靠地接合。
28如上所述,在托盘35处于推入位置的情况下,保持构件34可以 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即,托盘35可以从推入位置移动到转印 接触位置)。另外,在托盘35未推入至推入位置的情况下,托盘35 被压迫构件105朝向拉出位置推回预定距离。因此,托盘35与门31 干涉,使得门31不能关闭。另外,保持构件(保持装置)34不能从 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防止爪101和凹部102a的数量和形状不限于图19 (a)到图19 (g)所示。另外,也可适当地改变如图19 (a)到图19 (g)所示压 迫单元106的数量、形状和结构。另外,设置到托盘35上的释放机构 也可以设置到设备主组件100A上。
在这个实施例中,处理盒P可以用前端取放方式容易地更换。每 个处理盒P可以在其安装到托盘35中的状态下更换。另外,通过位 于设备主组件100A侧上的构件,处理盒P可以在其安装到设备主组 件100A中期间定位。托盘35构造为大致地保持处理盒P并且在拉出 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在无需注意托盘35在拉出位置定位 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从托盘35的相应安装位置正上方将每个处理盒 P放入托盘35中。之后,使用者将托盘35推入至推入位置并关闭门 31,因此,就可对处理盒P进行可靠的定位。因此,就可提供使用者 操作简单且能确保每个处理盒P的位置精度的成像设备。
当托盘35在托盘35未完全提升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操作时,即 在门31半开状态下操作时,有可能产生因每个处理盒P的感光鼓1 与带13摩擦导致的图像问题。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提供用于 控制门31与托盘35相关地运动的构件和提供用于控制托盘35通过门 31的打开/关闭操作而运动的构件,可实现使用者完全打开门31之前 托盘35不能操作的状态。
另外,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其中托盘35从设备主组件IOOA伸出 预定距离,除非使用者将托盘35完全容纳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就 可通知使用者在使用者将托盘35完全容纳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之前 门31不能关闭。因此,可避免由使用者误操作导致的成像设备的部件顺便提及的是,突出部分67和孔69的上述组合(图21 (a)到 21 (c))可用作为图19 (a)到图19 (g)所示防止爪101的替代。下 面将参照图17、 18和21对此进行描述。
当托盘35处于图17所示状态时,即托盘还未完全推回到设备主 组件中时,托盘35的突出部分67不与设置在带保持构件68上的孔 69对准(图21 (a))。当试图在这种状态下关闭门31时,通过连接臂 37使保持构件34连同托盘35—起下降。此时,突出部分67撞击带 保持构件68。为此,门31不能关闭。
另一方面,在图18所示状态下,即托盘35已经完全推回到设备 主组件中的状态下,突出部分67进入孔69,如图21 (b)和21 (c) 所示。因此,门31能够关闭,以使保持构件34和托盘35下降。因此, 门31能够完全关闭。
因此,托盘35只能在托盘35处于推入位置时下降,使得每个处 理盒P由定位构件41精确定位。
参考图17、 18和21 (a)到21 (c),在这个实施例中,托盘35 设置有形状相同的两个突出部分67,带保持构件68设置有形状相同 的两个孔69。然而,突出部分67和孔69的数量和形状不是必须如图 17、 18和21 (a)到21 (c)所示。另外,当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突出 部分和孔时,它们不必具有相同形状。另外,每个突出部分67配合入 相应孔69的方式不必完全如图17、 18和21 (a)到21 (c)所示。而 且,孔69不必设置到带支撑构件68的一部分上。
如图11 (a)到11 (c)所示,通过设置在右框架80R上的销111 和设置在托盘35上的U形槽110的组合,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还 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合点的数量和形状不必如图11 (a)到11 (c)所 示。
(电能供给组成)
下面将参照图22、 23、 24 (a)和24 (b)描述将电能从设备主组 件100A供应给每个处理盒P的方法。
30图21和22均显示了托盘35通过打开门31已被完全拉出的状态。 托盘35设置有多組中间电接触弹簧72a到72d,它们沿与设备主组件 100A的水平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并且相对于竖直方向定位在相同的 位置高度。每个中间电接触弹簧72的一端电连接到处理盒的相应电触 点55(图8)上。也就是说,托盘35设置有中间电触点72a和72d, 它们分别电连接到处理盒P的相应电触点55上。
设备主组件100A的主框架设置有多个主组件接触弹簧75a到 75d,它们电连接到设置于左框架80L外侧的主組件侧电能供应部分 74上。这些主组件电接触弹簧75a到75d沿水平方向排列并且相对于 竖直方向定位在相同的位置高度。主组件电接触弹簧75a到75d通过 设置在左框架80L上的孔和设置在左保持构件34L上的孔朝向托盘 35伸出。
图24 (a)和24 (b)显示了设置在托盘35上的中间电接触弹簧 72如何与设备主组件侧上的主组件电接触弹簧75电连接或断开。图 24 (a)和24 (b)显示了从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侧观察的托盘35、 中间电接触弹簧72、左托盘保持构件34L、左框架80L、主组件电接 触弹簧75、主组件电接触弹簧支架76和设备主组件侧上的电能供应 部分74的剖视图的相同部分。
图24 (a)显示的状态是门31处于关闭位置,并且左托盘保持构 件34L和托盘35已经下降到处于转印接触位置。在这种状态下,主 组件电接触弹簧75与中间电接触弹簧72电接触。
图24 (b)显示的状态是门31处于打开位置,并且左托盘保持构 件34L和托盘35已经从转印接触位置上升后到达的位置。在这种状 态下,主组件电接触弹簧75和中间电接触弹簧72处于电断开状态。 为了防止托盘35与穿过左保持构件34L朝向托盘35伸出的主组件电 接触弹簧75的一部分相接触,托盘35设置有沿设备主组件100A的 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77。因此,托盘35能在不与主组件电接触弹簧 75接触的情况下拉出。
也就是说,设备主组件IOOA设置有主组件电触点75a-75d,它们被布置成使它们的位置不与中间电触点72a-72d的移动路径重合。 设备主组件被构造成使得中间电触点和相应的主组件电触点之间的电 连接可以通过利用保持构件34使托盘35从转印接触位置向上运动(上 升)而断开,并可以通过利用保持构件34使托盘35朝向其转印接触 位置向下运动(下降)而建立。
在图22、 23、 24 (a)和24 (b)中,显示了通过使用一个主组件 电接触弹簧和一个中间电接触弹簧的组合来给每个处理盒P的需要被
供应电能的一个部分提供电能(电力)的方法。然而,在每个处理盒 P设置有多个要被供应电能的部分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也可 以具有类似的构造。另外,即使在要被供应电能的多个部分在竖直方 向的高度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将多个主组件电接触弹簧布置在不同的 竖直位置高度和根据设置在托盘35上的主组件电接触弹簧的高度而 设置多个凹槽,也可对成像设备进行类似的构造。
在给多个处理盒P施加相同的偏压的情况下,作为可与一个主组 件电接触弹簧电连接和断开的一个中间电触点的电导体设置在托盘 35中。另外,在托盘35中设置多个中间电接触弹簧,它们在位于一 侧的端部与所述电导体电连接,并且在位于另一侧的端部可与多个处 理盒的多个要被供应电能的部分电连接和断开。通过这种构造,可减 少中间电接触弹簧和主组件电接触弹簧之间连接点的数量。
托盘35配置为使用这样一种构造,其中,用于分配电连接的多个 电导体设置在托盘35中,以便与中间电触点和主组件电触点之间的电 连接点相比,增加中间电触点和处理盒电触点之间的电连接点的数量。 因此,在对于每种颜色使用相同电势的情况下,部件数量可以减少, 从而导致成本降低。
如上所述,中间电触点设置到用于安装处理盒P的托盘35上, 使得可以通过托盘35的竖直移动来控制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电连接 和电断开。因此,可在不增加设备主组件的成本和尺寸的情况下,提 供具有易于拉出型处理盒更换结构的成像设备。
另外,通过托盘35与打开和关闭开口 30的门31相关地竖直移动,可在使用者容易预测的操作中更换处理盒。
另外,通过在相同的竖直位置高度上沿水平方向布置多个电触点, 可在竖直方向上节省空间,以实现紧凑的设备主组件尺寸。 (支持构件)
图25 - 27是透视图,分别显示了构成成像设备主组件的主框架的 主组件框架。作为设备主组件的第一和第二主框架的左框架80L (在 这些附图中未显示)和右框架80R由支持构件130F、 130R、 131和 132连接和构成。
处理盒P(PY, PM, PC, PK)和用于保持带单元12的支持构 件(81L, 81R)布置在支持构件131和132上。支持构件81使处理 盒P和带单元12定位。每个支持构件81设置有四个定位部41 ( 41Y, 41M, 41C, 41K),处理盒P的支承部51和52与所述定位部接合以 对处理盒P进行定位。每一定位部41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具有大致V 形横截面并向上敞开;如上所述,每个处理盒P由相应的压紧构件42 向下压紧,使得处理盒P定位。另一方面,通过稍微抬起处理盒P, 处理盒P可以在不与支持构件81干涉的情况下水平拉出。
带单元12布置在两个支持构件81之间,并且通过使定位凸起143 和144与支持构件81的定位部83D和83T接合而定位带单元12。
支持构件81 (81L, 81R)设计成具有相同形状,并且可利用普 通模具进行加工。支持构件81在尺寸上相对差异很小,使得它们具有 使处理盒P和带单元12定位的有利结构。支持构件81弯曲成L形, 并且利用螺钉连接到支持构件131和132上。
支持构件131和132使扫描单元11定位。扫描单元11的支腿lla、 llb和llc以支持构件130为基础,从而确定扫描单元11相对于高度 方向的位置。另外,扫描单元11的定位凸起lld和lie与支持构件 130F的定位孔82c和82d接合。因此,确定了扫描单元11的水平位 置。如上所述,在更换处理盒P期间,可以通过稍微提起处理盒P而 拉出处理盒P。因此,不必在扫描单元11下方提供用于更换处理盒的 大空间。图30是显示组装主组件框架的示意图,所述主组件框架组成成像 设备主组件的主框架。在处理盒定位部41Y和41K和扫描单元定位部 82撞击组装工具400的状态下,通过用螺钉将支持构件连接,能够确 保主组件框架的位置精度。
支持构件81由支持构件131和132保持。支持构件131具有已进 行过向上半沖切加工的抵接部分147、 148和149,支持构件131的其 它部分与支持构件81隔开。在三个抵接部分147、 148和149压靠在 支持构件81上的状态下,用螺钉将支持构件131连接。另外,在支持 构件132压靠在支持构件81上的状态下,用螺钉将支持构件132连接。
由于尺寸导致的平坦表面弯曲或扭结,通常用于构成主组件框架 的例如冷轧钢板的金属板部件的部件精度降低。另外,对于具有高刚 度的金属板部件来说,难以校正其精度。支持构件81还可以只连接到 支持构件131上,但是由于支持构件131的部件精度的影响,有时候 不能获得支持构件81的希望的位置精度。
在这个实施例中,支持构件81由两个支持构件131和132支撑, 并且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可以消除支持构件131和132的 部件精度的影响。因此,就可以高精度装配主组件框架。
支持构件131和132具有两端支撑梁结构,其中,每个支持构件 131和132的两端连接到左框架80L和右框架80R上,从而确保它们 就静载荷(例如处理盒的自重或压紧力)和物理分布等期间内的沖击 载荷而言的强度。
如图28和29所示,支持构件131和132布置在托盘35下面。在 支持构件81直接连接到侧板上的情况下,它们防止布置在侧板内侧的 托盘35和保持构件34朝向设备主组件100A的外部移动。因此,存 在增大设备主组件100A的尺寸的担心。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可 以有效利用側板之间的空间。更具体地,支持构件130F布置在托盘 35上方,从而可以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部设置大开口。因此,托 盘35可以在不增大设备主组件100A尺寸的情况下移动。 (工业实用性)
34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可以通过托盘的移动操作容易 地更换处理盒。
尽管本发明已经参照本文公开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但是不应局限 于所述细节,本申请意在涵盖属于改进目的或包括在下列权利要求范 围之内的各种改变或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托盘,该托盘能在所述托盘位于设备主组件之外的拉出位置和所述托盘位于设备主组件之内的推入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托盘包括用于在拉出位置可拆卸地安装所述处理盒的安装部和便于拉出所述托盘的手动操作部;压迫构件,用于将所述托盘从推入位置向拉出位置压迫;控制构件,用于在所述托盘位于推入位置时控制所述托盘朝向拉出位置的运动;和释放部,用于在所述托盘位于推入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所述手动操作部来释放由所述控制构件进行的控制,其中,在所述控制构件进行的控制被释放时,所述托盘被所述压迫构件朝向拉出位置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控制构件 能定位在用于控制所述托盘朝向拉出位置运动的控制位置和所述托盘 从控制位置缩回的缩回位置,以及其中,在所述托盘位于推入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所述手动操 作部,所述控制构件被从控制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控制构件 设置在所述托盘上,并且要被接合的部分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上,以及其中,在所述托盘位于推入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控制构件在控制 位置处与所述要被接合的部分接合,以控制所述托盘的运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手动操作 部相对于所述托盘的拉出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下游。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迷手动操作 部在所述托盘的上部露出。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手动操作部从所述托盘的主体伸出。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手动操作 部包括能相对于所述托盘的主体移动的移动部分,并且其中,通过所述移动部分的操作使所述移动部分移动的方向与所 述托盘从推入位置朝向拉出位置移动的方向大体上一致。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设备主组件包 括开口和门,在所述托盘从推入位置移动到拉出位置时所述托盘穿过所述开口 ,所述门能够在所述托盘位于推入位置的状态下关闭所述开 cr 。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盒包 括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栽构件,以便使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构 件上的潜像显影。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盒包 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设备主 组件包括用于转印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显影剂图像的转印构 件,其中,所述托盘定位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转印构件彼此接触的 转印接触位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转印构件彼此分离的转印分 离位置,该转印分离位置作为所述推入位置,其中,通过所述门的打开,所述托盘从转印接触位置移动到转印 分离位置。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托盘在推 入位置和拉出位置之间移动的所述托盘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纵 向方向垂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多个处理盒能 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通过被所述 压迫构件压迫而移动的所述托盘的位置是所述多个处理盒的仅仅一个处理盒露出的位置。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处 理盒的所述仅仅一个处理盒容纳黑色显影剂。
16.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设备主组 件包括托盘支撑构件,该托盘支撑构件能通过门的打开和关闭进行旋 转运动,并且其中,所述托盘支撑构件在所述托盘位于拉出位置时支撑所述托盘。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托盘支 撑构件在所述托盘于推入位置和拉出位置之间移动时引导所述托盘。
18.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托 盘支撑构件是与所述门分离的构件,该构件能旋转运动并且旋转半径 小于所述门的旋转半径。
19. 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 托盘,该托盘能在所述托盘位于设备主组件之外的拉出位置和所述托盘位于设备主组件之内的推入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托盘包括用于在拉出位置可拆卸地安装所述处理盒的安装部;压迫构件,用于将所述托盘从推入位置向拉出位置压迫;和 控制构件,用于在所述托盘位于推入位置时控制所述托盘朝向拉出位置的运动;并且其中,当所述托盘处于推入位置和拉出位置之间且不包括推入位置的预定位置时,所述托盘被所述压迫构件朝向拉出位置压迫从而朝向拉出位置移动。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预定位 置为靠近推入位置的位置,在该预定位置,所述托盘能与所述压迫构 件接触。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控制构 件能定位在用于控制所述托盘朝向拉出位置运动的控制位置和所述托盘从控制位置缩回的缩回位置,并且其中,当所述托盘从拉出位置推入到推入位置时,所述控制构件 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控制位置。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控制构 件设置在所述托盘上,并且要被接合的部分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上,并 且其中,在所述托盘位于推入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控制构件在控制 位置处与所述要被接合的部分接合,以控制所述托盘的运动。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控制构 件被从缩回位置朝向控制位置压迫,其中,倾斜部分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上,其中,在所述托盘从拉出位置向推入位置运动期间,通过所述控 制构件与所述倾斜部分的接触,所述托盘从控制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 并且其中,在所述托盘位于推入位置时,所述控制构件通过与所述要 被接合部分的接合而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控制位置。
24.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设备主组件 包括开口和门,在所述托盘从拉出位置移动到推入位置时所述托盘穿过所述开口,所述门能够在所述托盘位于推入位置的状态下关闭所述开口 。 ,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设备主 组件包括能通过门的打开和关闭进行旋转运动的干涉构件,并且其中,在所述托盘位于除推入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干 涉构件与所述托盘接触,以使所述门不能关闭所述开口。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千涉构 件在门关闭开口时位于设备主组件内部,并且在门打开开口时位于设 备主组件外部。
27.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干涉构 件在所述托盘位于拉出位置时支撑所述托盘。
28.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干涉构 件在所述托盘于推入位置和拉出位置之间移动时引导所述托盘。
29.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干涉构 件是与所述门分离的构件,该构件能旋转运动并且旋转半径小于门的 旋转半径。
3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盒 包括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构件,以便使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 构件上的潜像显影。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盒 包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设备主 组件包括用于转印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显影剂图像的转印构 件,其中,所述托盘定位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转印构件彼此接触的 转印接触位置,所述推入位置是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转印构件彼此分 离的位置,并且其中,所述托盘通过门的关闭而从推入位置移动到转印接触位置。
33.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托盘在 推入位置和拉出位置之间移动的所述托盘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 纵向方向垂直。
34.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多个处理盒 能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上。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预定位 置是所述多个处理盒的仅仅一个处理盒露出的位置。
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由所述压迫 构件压迫而移动的所述托盘的位置是所述多个处理盒的仅仅一个处理 盒露出的位置。
37. 如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多 个处理盒的所述仅仅一个处理盒容纳黑色显影剂。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包括处理盒,该处理盒安装在拉出型处理盒托盘(35)上,以能够从前方取放。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用于将处理盒托盘朝向设备主组件前方压迫和移动的压迫单元(105)和用于将处理盒托盘锁定在适当位置处的锁定构件(101),使得当处理盒托盘位于适当位置并且锁定解除时,处理盒托盘被压迫到设备的外部位置。
文档编号G03G21/18GK101542398SQ20088000060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
发明者今泉力, 樱井宏美, 河波健男, 野口富生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